卫生保健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c&A=8&rec=157&run=13

【概况】 2008年,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208个,总床位4474张、卫生技
术人员7831人,每千人拥有床位3.5张、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6.2人,两项指标均
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全市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分别降至6.64‰、9.35/10万,
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全市拥有万元以上医疗设备2431台,其中百万元以上医疗设备
54台。

【城乡卫生一体化】 为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卫生人才匮乏、技术薄弱、管理落后、活
力不足等问题,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同志先后到农村调研,多次召开专
题会议研究论证,并组成专门班子,分管市长带队,分别到上海、南京、郑州等地考
察学习,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率先研究出台《关于城乡卫生一体化
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快乡镇卫生资源向村延伸的实施意见》。市人民医院、
市中医医院、市妇幼保健院、莱城区人民医院和莱钢医院、新矿集团莱芜中心医院等
6家城市医院,与所有乡镇卫生院实现不同形式的融合发展,其中托管6家、合作13家;
乡镇卫生院按照“三制六统一” 的要求,领办739处村卫生室,占全市村卫生室总数
的88.8%,实现网络化管理571处,占全市村卫生室总数的73%。实施城乡卫生一体化,
城市支援农村的力度不断加大,农村医疗机构突破了在管理、投入、技术和人才等方
面的瓶颈制约,发展活力不断增强,技术水平持续提升,群众得到了更多实惠,卫生
事业走出了一条城乡互动、一体发展的新路子。省长姜大明、副省长王随莲分别作出
重要批示,给予高度评价。市领导也多次在有关会议上提出表扬,莱芜市在全省卫生
工作会议上作了典型发言。中央、省、市媒体多次宣传报道,吸引了省内外兄弟市、
县前来参观学习,城乡卫生一体化工作创出了莱芜工作品牌。12月,省卫生厅与莱芜
市签订《关于共同推进统筹城乡卫生发展改革试点工作的合作协议》,这为全市统筹
城乡卫生一体化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公共卫生】 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完善三网一体化管理模式,疾病预测预警和
防治水平明显提高,传染病发病率稳中有降。全市报告法定传染病2305例,报告发病
率181/10万。检测艾滋病病毒抗体4万份,对4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时开展流行病学
调查, 落实随访管理措施。发现肺结核新涂阳病人299例,完成省下达指标的101%。
顺利启动扩大国家免疫规划, 免疫规划疫苗由7种扩大到14种,完成常规免疫21.5万
人次。 充实完善应急预案20个,妥善处理5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积极开展
以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的爱国卫生运动,农村垃圾治理成效显著,城乡环境明显
改善。特别是针对麻疹和手足口病疫情,全市行动迅速、处置果断,麻疹疫情有效控
制,手足口病未出现危重、死亡病例,连续10年实现“一个确保”的目标。加大母婴
保健监管力度, 妇幼保健水平稳步提高。 完善无偿献血长效机制,连续第六次荣获
“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荣誉称号。

【社区卫生】 莱芜市把“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提高服务可及性”作为工作重点,
对10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强内涵建设,完善服务功能;对规划的32处社区卫生服务
站,全部完成标准化建设,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达到高标准、制度化、规范化。同
时,坚持机制创新,兼顾效率与公平,积极推行片医负责制、双向转诊制和社区首诊
制,健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配套政策,落实政府购买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制度,逐步形
成了“首诊找片医,小病在社区,大病转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模式,“一刻钟
社区卫生服务圈”已基本覆盖所有城镇居民。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市政府连续3年将新农合制度建设作为为民办的实事之一,其
运行机制、管理模式日趋规范完善,保障水平逐年提高。为使参合农民得到更多实惠,
全市统一实行住院统筹加门诊统筹模式, 住院报销封顶线提高到3万元,门诊报销比
例提高到20%, 农民参合吸引力持续增强。全市参合行政村覆盖率达100%,参合农民
82.8万人, 参合率92.4%。全年支出新农合报销基金6005.8万元,受益参合农民92.8
万人次,受益率112%,全市实现“八个统一”,新农合保障能力明显提升,莱芜市被
卫生部列为全国7个新农合市级统筹重点联系城市之一。

【医政管理】 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为核心,深入开展医院管理年和
医疗质量管理效益年活动,医疗服务质量不断提升。认真贯彻《护士条例》,着重加
强护理队伍建设,强化“三基三严”训练,严格操作规范和标准,护士队伍整体素质
稳步提高。积极开展临床实验室室内质量控制,提高临床检验水平。加强药事管理,
完善麻醉、精神药品管理使用制度,严格执行药品计划审批,保证了药品使用安全。
加强对重点科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提高医院感染诊断水平。加强医院收费管理,
严格执行收费标准,落实检验结果“一单通”制度,单病种限价收费病种扩大到40种,
减轻了群众医疗费用负担。扎实推进平安医院建设,不断完善患者诉求机制和工作预
案,医患沟通机制有效建立。

【卫生监督】 积极探索卫生监管新模式,不断加强基层卫生监督网络建设,推进卫
生监督向农村、城乡结合部、城市社区延伸。在继续实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
制度的基础上,探索开展以住宿场所、沐浴场所为重点的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试点
工作。深入开展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加大小门诊、小诊所巡查力度,医疗服务质
量明显提高。着力开展食品卫生、职业卫生、学校卫生、公共场所、医疗机构等专项
整治行动,特别加强奥运会、残奥运会期间各项卫生保障措施的落实和重要来宾、重
大活动的卫生保障工作,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健康保障水平逐步提高。

【中医中药】 为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的特色和优势,认真开展第二
批“中医三个特色”创建活动。成功举办“中医中药中国行”莱芜站大型科普宣传,
利用中医文体表演、大型中医义诊咨询、中药谜语、中医药培训和中医药百米展廊等
形式,普及中医药知识,收到良好社会效果。发挥中医药在新农合中的作用,将中药、
中医适宜技术补偿标准分别提高10%和20%。依托中医药“三名三进”工程,大力开展
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培训乡镇卫生院中医技术人员和乡村医生2000余人。新启用中医
院现代化病房大楼, 加强肿瘤科、中风科2个中医重点专科建设,中医药服务能力明
显增强。

【卫生科教】 全市卫生系统命名表彰23名学科带头人和20名中青年学科骨干,7项科
研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1项获三等奖,推广转化科技成果12项,顺利启动卢森堡—
WHO—山东省农村卫生人员培训及慢病控制项目。 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落实继
续医学教育学分“四挂钩”制度。卫生职业教育内引外联,实现借力发展,在校生规
模达2200余人,创历史新高。

【干部保健】 认真落实预防为主的保健方针,建立联系和报告制度,组织保健专家
对重点保健对象开展不定期上门巡诊、送医送药和保健咨询等活动,组织市直1655名
干部保健对象进行健康体检;与有关部门联合,成功举办全市第二届领导干部运动会;
加强干部保健基地建设,3家保健定点医院拥有保健床位142张、专职保健人员51人,
干部保健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两好一满意” 活动】 在全系统深入开展以“质量好、服务好、群众满意”为内
容的“两好一满意” 活动, 制定“集中整顿先行”、“四查一汇报”的工作措施和
“五征询、五提升”的活动方案。活动中,一是注重与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和争创文明
行业相结合。加大对全行业的明查暗访,集中开展整顿治理,通过现场点评、问卷调
查、现场督察等形式,认真排查和整改卫生行业存在的突出问题,向有关医疗机构反
馈群众意见、建议80多条,卫生行业文明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在省、市社情民意调查
中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卫生行业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市级文明行业”荣誉称号,
在省级文明城市创建中荣立三等功。二是注重发挥工会等群团组织的作用。完善民主
管理制度,大力加强职工卫生文化建设,实施职工素质提升工程,积极开展职工文体
活动和各种竞赛活动,多次举办演讲比赛和文艺汇演,加大了宣传,扩大了影响,有
效提升了卫生行业的社会形象。三是注重加强长效机制建设。坚持学习教育和机制建
设双管齐下,建立完善药品动态检测及超常预警制度、专家评审处方及公示制度、监
督评议制度和行风档案等制度,开通24小时院长热线和行风督察电话,建立病人回访
制度,医患关系更加和谐。

【突发事件处置】 一是高标准完成抗震救灾任务。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后,卫生
系统快速反应、紧急动员、积极请战,迅速成立抗震救灾领导小组和综合协调、医疗
救治、卫生防疫三个工作组,组建医疗救护队、卫生监督队和卫生防疫队,加强急救
药品、 医疗器械、消杀物品的物资储备,组织7000人的献血队伍,预留150张床位,
36部急救车辆统一编号待命。截至年底,莱芜市已派出7批41人到灾区帮助开展工作。
莱芜市的抗震救灾工作得到省抗震救灾指挥部的高度评价,莱芜市抗震救灾卫生监督
队被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和省总工会分别授予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工人先锋号”和
支援抗震救灾“工人先锋号”,4名同志被评为全国抗震救灾先进个人,1名同志被评
为“全省抗震救灾优秀共产党员”,2名同志被授予“情系灾区爱心大使”,1名同志
被授予“莱芜十大杰出青年” ,8名同志火线入党,市卫生局党委被市委命名为全市
抗震救灾工作先进集体。二是高质量做好“三鹿奶粉”事件处置工作。“问题奶粉”
事件发生后,市卫生局主动作为,全力做好食用含三聚氰胺奶粉婴幼儿的医疗救治工
作,对患儿全部进行免费筛查,对确诊病例免费治疗,全部治愈。主动与工商、质检、
药监和农业等有关部门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有效稳定了群众的情
绪,维护了社会稳定。国家作出对患儿进行赔偿的决定后,市卫生局按照各级要求和
省卫生厅安排,精心组织,对有关患儿发放了赔偿金,在全省率先完成发放工作,得
到了省卫生厅的高度评价和患儿家长的充分认可。 三是高效率完成“6·28”嘶马河
桥倒塌事故医疗救援工作。事故发生后,市卫生局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市人民医院、
市中医医院先后派出救护车10车次火速赶往事故现场, 第一时间将9名伤员接入院救
治,为抢救伤员赢得了宝贵时间。
(王怀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