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事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c&A=8&rec=152&run=13

【社会文化】 1月9日,举办全省暨莱芜市2008年“科字号”文化下乡服务“三农”
工程启动仪式专场演出。 1月22日,举办“和谐之春”大型民族音乐会。2月7日、
20日、 21日,举办2008春节“和谐之春”民间艺术表演赛。2月9日,举办莱芜梆子
剧团学员庆新春专场演出。2月20日,举办“和谐之春”元宵音乐焰火晚会。2月20日
至22日, 举办元宵节灯展、灯会。4月30日,举办“庆五一·迎奥运”大型鼓音乐晚
会。5月13日,举办莱芜梆子剧团青年演员专场汇报演出。7月18日至25日,举办莱芜
市首届莱芜梆子精品剧目演出周。 7月26日至8月9日,举办莱芜市首届“万兴杯”职
工文艺汇演暨消夏文艺晚会。 11月2日,莱芜梆子剧团反腐题材莱芜梆子大型现代戏
《儿行千里》 进行汇报演出。11月7日,举办莱芜市首届“御鼎杯”农民文化艺术节
启动仪式。 12月4日,举办莱芜市首届“御鼎杯”农民文化艺术节农民艺术作品展开
展仪式和农村文艺调演活动。

【文艺创作】 实施龙头带动战略。凝聚专业创作力量,着力实施精品工程,大型现
代戏《桃花白桃花红》 和歌曲《为了百姓好》2件作品获山东省“精品工程”奖。通
过聘请高水平主创人员、实行资金风险共担机制等多种方式,集中完成莱芜梆子大型
现代戏《儿行千里》的创作排练工作,邀请省文化厅领导、专家对剧本进行指导、修
改,进一步提升了剧目的艺术水平,并于11月举行汇报演出,取得圆满成功。深入挖
掘资源,恢复排练传统剧目,莱芜梆子剧团先后恢复排练《两狼山》《金玉奴》《杨
三姐告状》等大型传统剧目9部,并于8月举办首届莱芜梆子精品剧目演出周,演出大
型现代戏3部、传统戏5部,进一步扩大了莱芜梆子戏曲的社会影响。发挥优势,积极
开展服务行业的文艺创作。 先后创排小品、戏曲、曲艺、歌舞等文艺作品130余件。
大型现代戏《汶水谣》向省委宣传部、省科技厅汇报演出,受到高度评价;小品《逗
出来的真情》参加首届山东省社会文化“星光奖”评选获一等奖。

【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以大型公共文化场馆建设为核心,提高城市文化设施承载能
力。 市图书馆、艺术馆的服务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提高,6月,市艺术馆被文化部命名
为国家一级馆。 先后3次赴外地考察,完成市博物馆、艺术馆、图书馆、大剧院等全
市大型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规划论证工作。加强区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莱城区通过
整合资源,完成图书馆、群众文化馆的建设工作,结束了莱芜市区级文化场馆空白的
历史。以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工程为抓手,完善镇级文化阵地设施。11月初,召开全
市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现场经验会,参观现场,交流经验,与各区签订《全市乡镇综
合文化站建设政府目标责任书》,进一步加快了工作进展。莱城区、钢城区分别落实
100万元专项资金, 对年底前按省里规定标准完成综合文化站建设任务的乡镇每个落
实奖励补助资金20万元,充分调动了基层开展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截至年底,已
完成1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任务,超额完成了省厅下达的目标任务。以基础工程建
设为载体,推进村级文化设施建设。着力在村级实施农村文化大院、信息资源共享工
程基层规范化站点、农家书屋等三项基础性工程。加强农村文化大院建设,按室内建
筑面积不少于100平方米, 具有信息资源共享、图书阅览、文化广场等必要功能的要
求, 大力加强村级文化大院的改造和建设, 截至年底,已在全市建成标准文化大院
306个。积极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在市、区投资235万元完成支中心建设的基
础上, 年内重点抓好基层规范化站点的建设,全市完成投资600万元,配备电脑1650
台, 建成村级示范站点130个。实施农家书屋工程,采取政府资助、部门捐赠、城乡
文明牵手共建等措施,年内共向基层捐赠图书5万余册,建成标准农家书屋154个。与
民政部门联合举办农村社区农家书屋建设赠书仪式, 向基层捐书47000余册,援建农
家书屋158个。

【文化体制改革】 市委、市政府召开高规格、大规模的全市文化建设工作会议,对
全市文化建设进行全面的部署,下发《关于促进全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意见》《关
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为文化建
设和文化体制改革提供了政策保障。按“脱钩、分类、放权、搞活”要求,在公益文
化事业单位,普遍实行“干部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收入能多能少”的内部管理
体制改革。认真研究文化系统实际,在对全省15个市一百多个文化单位机构、人员编
制等进行全面调研的基础上,经过反复修改,研究调研,拟定《文化系统体制改革草
案》。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组织系统上下认真分析当前制约文化建设发展面临
的困难和问题,积极开展文化创新,为文化体制改革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环境。2008年,
市文化局荣获全省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先进单位、全省文化市场网络监管先进单位
一等奖、全省基层廉政文艺创作展演活动优秀组织奖,文化市场稽查工作荣获全省文
化市场行政执法先进单位、全省文化市场执法信息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被省文化厅
记集体三等功。

【文化下乡】 继续实施“科字号”文化下乡服务“三农”工程,共向基层送戏下乡
220余场,送书画670幅,辅导农村业余文艺骨干300人次,辅导、扶持庄户剧团100余
个,促进了基层文化活动的广泛开展。积极推进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深入农
村放映电影近万场,全市80%的村达到“一月放映一场电影”的目标。

【文化市场管理和扫黄打非工作】
以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和迎接北京奥运会为重点,深入开展“文化市场奥运保障行动”、
娱乐市场“阳光工程”、打击政治性非法出版物、取缔游商地摊等一系列文化市场和
扫黄打非专项行动,组织集中检查46次,出动执法人员1570人(次),车辆520台次,
检查网吧1000余家次,图书音像经营210余家,印刷企业100余家,查处违规接纳未成
年人网吧9家,取缔黑网吧5家。取缔无证照图书摊点14处,查缴非法盗版书刊5000余
册, 非法音像制品8000余盘,盗版软件419盘,并与市教育局联合,在全市各中小学
校开展“拒绝网吧诱惑、 远离有害信息”文明上网教育活动,印发倡议书10000份。
积极组织开展文化市场文明经营单位和文明执法先进评选活动,表彰文明执法先进单
位4个、 先进个人7个、文明经营单位21个,1个单位被推荐为全省文化市场文明经营
单位,进一步增强了推动文化市场繁荣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为莱芜市创城成功做
出了积极贡献。加强安全生产,制定下发《莱芜市文化市场突发性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关于文化场所、娱乐场所安全隐患排查工作的方案》,会同公安、工商、消防等部
门,对全市文化市场开展联合检查行动,排除安全隐患52处,确保了文化市场安全经
营。

【文化产业】 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对文化商品属性和产业属性的认识,推进全市
文化产业发展。先后制定出台一系列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依托莱芜市丰富
的文化资源优势,着力扶持发展特色文化产业,促进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的转变,设
立300万元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逐步打造了一批影响深远的文化品牌,如演出业
中的“莱芜梆子”,旅游业中以房干为代表的“生态旅游”和以莱芜战役纪念馆为代
表的“红色旅游”,工艺品生产中的莱芜锡雕、燕子石、奇石,传统手工产品莱芜布
鞋等,成为全市文化产业发展的新亮点。大力培植文化产业园区。发挥靠近济南、济
青高速南线贯通的区位优势,以雪野旅游区为龙头,建设面向济南、辐射周边、独具
特色的“文化圣地、度假天堂”,成为全市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集聚区和对外招商载
体, 先后引进山东雪野文化创意基地、山东影视基地等文化产业项目8个,项目计划
总投资40亿元。其中,雪野文化创意基地列入全省文化产业专业规划,该项目计划总
投资6亿元, 占地约2000亩,是集民俗文化、动漫产业、设计创意、艺术家工作室于
一体的文化产业园区,现项目一期工程已经逐步展开。鼓励支持骨干企业领办文化产
业。充分发挥大型骨干企业的资金技术优势,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为契机,吸引泰钢
集团、九羊集团、正顺集团、固德化工等骨干企业涉足文化产业领域,兴办了九羊文
化产业园、正顺印务和图书发行有限公司、泰山盛世嘉园等一批文化产业项目。特别
是九羊文化产业园, 总投资11亿元,截至年底,已经完成投资近2亿元,是被省文化
厅命名的全省首批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积极开展文化产业招商活动。策划整理产业招
商项目63个,全部在第二届省文博会上进行了宣传推介。其中,九羊文化产业园和雪
野文化创意基地还在会上进行了签约。全市先后引进文化产业招商引资项目41个,形
成固定资产2.3亿元。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原则,
普查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03个, 其中,莱芜锡雕和莱芜梆子列入国家非物质文
化遗产名录,39个项目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公示名单,同时,筛选出20个项
目积极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极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下发《莱芜市
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方案》,举办全市文物普查工作培训班,购置文物普查设备,为
普查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保障。 8月29日,在莱芜战役指挥所举行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
的启动仪式。顺利完成钢城区的文物普查任务,普查文物点86处,其中新发现文物点
53处,特别是11月在茶业口镇发现的“孟姜女记铭”明代石碑,为近年来莱芜市文物
普查工作最有价值的发现。
(刘海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