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事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c&A=8&rec=147&run=13

【概况】 全市有中小学251所,在校生155028人。其中,小学193所,在校生77730人;
初中51所, 在校生53260人;普通高中7所,在校生24038人。中等职业学校14所,在
校生10340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含随班就读)250人。职业技术学院1所,
在校生11300人。 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9所。 幼儿园469所, 在园幼儿31975人。
2008年,市教育局荣获“省级文明机关”、“全市工作实绩考核先进单位”、“市级
文明行业”、“全市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履行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职责先进单位”、
“全市信访工作先进单位”、“全市森林防火工作先进单位”、“交通安全工作先进
单位”、“全市信息工作先进单位”、“全市先进县级党委(党组)中心组”等荣誉
称号。被授予“山东省教育科研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语言文字工作先进单位”、
“山东省教师培训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电化教育先进单位”、“勤工俭学先进
集体”等荣誉称号。

【各级各类教育】 学前教育。莱城区羊里镇中心幼儿园建成并投入使用。钢城区黄
庄镇中心幼儿园投资300万元,建筑面积近3000平方米;艾山中心幼儿园投资400万元,
建筑面积3600平方米。启动幼儿园“结对帮扶”工程,全市共确定18所市级以上示范
园结对帮扶相对薄弱的41所农村幼儿园,较好地发挥了辐射带动作用。加强规范幼儿
园建设,全市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到96%,居全省前列。
基础教育。有3所学校创建为省级规范化学校,7所学校创建为市级规范化学校。素质
教育全面实施,涌现出全国基础教育先进集体丈八丘联小等一批先进典型,莱芜市被
省教育厅确定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探索“走班制”教学改革试验区。全市小学、初
中入学率均保持100%,巩固率小学100%,初中99.8%,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99.4%,高
中阶段教育普及率达到95%, 各项指标均居全省前列。在2008年度全省教育专项督导
评估中,莱芜市取得第5名的好成绩。
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中等职业教育进一步加大投入和管理力度,办学水平不断提高,
招生规模不断扩大,2008年完成招生3305人。大力开展“订单式”培养,加强就业指
导,4513名毕业生顺利就业。同时,认真抓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贯彻
落实。成人教育全年计划培训农民25000人次,实际完成培训37000人次,推广应用新
技术、新工艺70余项。
高等教育。 莱芜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投入资金8000万元,建成校舍面积6万平方米,
已累计投入3.91亿元, 完成建筑面积19万平方米。在校生达到11300人,开设专业37
个,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0%以上,先后被评为山东省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优秀学院、
山东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和山东省职教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先进集体。
成人高考、自学考试。2008年成人高考报名3162人,自学考试人数达4389人、8083科
次。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617人参加,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考试864人参加,研究生报名
298人。有618名考生获得了本、专科毕业证书。
民办教育。 各类民办机构达到119处,其中民办中小学10处,在校生2206人;民办学
前教育机构60处,在园幼儿8000多人;民办培训机构49处,每年培养培训13230人次。
依法加强对民办学校的管理,加大年检力度,促进了民办教育规范健康发展。

【教育经费收入与支出】 2008年,全市各项教育经费总收入为118895.3万元,其中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103033.6万元, 社会捐、 集资办学经费208万元, 事业收入
15075.4元,其他收入479.6万元。全市各项教育经费总支出为117261.7万元,人均教
育经费总支出943.61元,其中用于个人部分81090.3万元,公用部分36171.4万元,基
建支出1015万元。 在教育经费总支出中,财政性教育经费91%,小学生均预算内教育
事业费4461.76元, 其中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432.58元;初中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
5714.54元,其中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544.64元;高中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4008.63
元,其中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22.22元。

【城乡教育一体化】 一是以创建省、市级规范化学校为抓手,大力推进农村中小学
建设。主要是规划建设莱城区苗山镇、羊里镇、杨庄镇、高庄街道办事处和莱城工业
区的5所标准化学校。 2008年,积极争取中央、省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资金1270
万元,加快了农村学校建设步伐。其中,苗山中心中学一期工程计划投资1000万元,
已建成12000平方米的教学楼、综合楼、2座学生宿舍楼和学生餐厅,并投入使用。羊
里中心中学扩建为占地120亩的标准化寄宿制初中,覆盖人口5.8万,办学规模50个教
学班,学生2500人。羊里中心中学二期工程7630平方米的两栋学生宿舍楼和学生餐厅
投入使用。杨庄镇在姜蒜加工区新建一所占地52亩的标准化小学,一期工程5200平方
米的教学楼完成四层。高庄街道办事处新建一所占地45亩的标准化小学,一期工程计
划投资584万元, 7300平方米的教学楼、实验办公楼完成主体工程。莱城工业区新建
一所占地120亩的标准化小学,一期工程计划投资700万元,7200平方米的综合楼已完
成基础施工。 同时,加快农村规范化学校创建步伐。3所学校成功创建为省级规范化
学校, 7处学校成功创建为市级规范化学校。二是继续推进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在
连续几年推进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基础上,重点抓好莱城区口镇、羊里、杨庄、高
庄、苗山,钢城区辛庄、里辛等乡镇(办事处)以及雪野旅游区的学校布局调整工作,
年初确定的新建、改扩建农村中小学18处,维修34处,撤并12处的任务顺利完成。三
是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 5月,莱芜市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顺利通过首
批省级验收,省专家组认为莱芜市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作认识到位,工作扎实,
硬件配备水平高, 工程管理培训好。全市有166所学校联入教育城域网,88所学校建
成校园网,共建有微机室325个,全市教学用微机达到16881台,全市高中已实现“班
班通”,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率达到100%。四是大力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学仪器
更新工程和课桌凳更新工程。 2008年投入资金280万元,进一步改善了农村中小学实
验教学条件。投入资金155万元,为农村中小学配备课桌凳2万余套,已连续实施三年
的近7万套农村中小学课桌凳更新工程全面完成。 五是继续抓好城内义务教育阶段学
校建设。市、区各级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多次督查调度,有力地促进了城内义务教育
阶段学校建设步伐。高新区滨河小学内部配套不断完善;莱城区莲河学校二期工程基
本完成; 汶源学校市级投入1500万元,区级投入1100万元,2008年招生规模达到5个
班。

【教师队伍建设】 一是构建教师队伍建设新机制。市、区各级在充分挖掘现有教师
队伍潜力的基础上,初步建立起科学正常的教师补充机制。市直学校面向教育部直属
的6所师范院校以及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莱芜生源, 招聘教师52人,各区招聘
77人。二是进一步完善区域内城乡学校校长、教师交流机制。市区教育行政部门从实
际出发,积极探索,逐步完善教师流动机制,实现了新增教师优先补充到农村学校。
深入开展“城乡学校一体共建”活动,积极构建教育干部交流机制,逐步实现城乡学
校管理一体化。选派一批骨干教师下乡支教,实现城乡学校教学一体化。组织“送课
下乡”和“课题下乡”活动,实现城乡学校教科研一体化。全市先后从区教育行政部
门和城内学校选派50名教育干部到农村中小学任职, 选派105名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
支教。三是继续推进以校长和教师聘任制、岗位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学校内部管理体
制改革。10月,按照公开报名、民主测评、答辩、组织考察、公示等程序,提拔和调
整市直学校管理干部38人,进一步加强了市直学校的管理力量。同时,继续推进教师
评价制度改革,逐步完善有利于促进教师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提高的科学的教师评价
体系,调动了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四是切实加强师德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组
织广大教师认真学习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大力弘扬“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 的高尚精神,不断探索师德建设的途径和方法。9月,在各级各学校层层
选拔的基础上,组织开展全市青年教师师德论坛观摩会。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全市教
育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认真学习抗震救灾英模的先进事迹, 积极开展“无偿献血” 、
“慈心一日捐” 、“冬衣暖人心”等捐款捐物活动。其中,上交省教育厅捐款105万
元,位居全省前列。市直教育系统广大党员缴纳特殊党费24.9万余元,充分展示了全
市人民教师的良好形象。五是大力实施教师素质提高工程。不断完善任课教师学历教
育、集中培训、校本培训、学术交流“四位一体”的教师教育体系,培训的形式、方
法和内容不断创新和完善。 全年共完成中小学校长培训363人次, 教师新课程培训
12000人次,信息技术培训6500人次,骨干教师培训1400人次,班主任培训1800人次。
暑假期间,集中组织全市1600名高中教师进行网上远程研修,大大提升了培训质量。
充分发挥全市18个片区研训基地的作用,不断提高农村教师的专业水平。深入开展多
种形式的教研活动,组织市级以上教学示范学校举办“教学开放周”活动,组织“名
师论坛” 和“送课下乡”,全年市级以上优秀教师送课下乡达到600节以上。六是继
续推进“中小学名师工程”建设。不断完善市、区、学校三级骨干教师及学科带头人
网络,培养了一批富有地方特色的专家型教育名师。评选表彰了第四届“十佳校长”、
100名“市级学科带头人”。有1名校长荣获山东省“十大创新校长”称号。

【素质教育】 一是坚持规范办学,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按照省教育厅统一部署,年
初召开全市中小学素质教育工作会议,深入开展“素质教育工作落实年”系列活动,
以规范办学行为为切入点,认真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开全课程,开足课时。进一步落
实“减负”工作的有关规定,通过严格控制作业量和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等措施,切实
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成立全市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和督察小组,
建立素质教育责任区,根据行政区划和学校分布,将全市划分为7个素质教育责任区,
严格落实责任制。形成了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和良好带动力的素质教育示范学校,涌现
出了钢城区黄庄镇丈八丘联小等一批先进典型。 3月13日,副省长黄胜来莱芜市调研
素质教育工作情况,先后到口镇中心中学、市实验小学、莱芜一中等学校考察,对莱
芜市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11月27至28日,经省教育厅推荐,
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媒体在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
陪同下,专程来莱芜市采访了推进素质教育的典型经验。二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
先。各级各学校不断加强对德育工作的领导,把德育渗透到教学、管理、后勤等各个
环节,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工作体系,德育工作的计划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增强。
充分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把德育有机贯穿于课堂教学活动中,积极开发
德育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丰富了德育课程体系。以创建“德育特色学校”为抓手,
积极打造特色德育品牌,形成了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和示范带动作用的德育特色学校。
充分发挥社会和家庭的作用,进一步完善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体
系。各级各学校进一步健全关工委组织机构,建立各项工作制度,组织“五老”志愿
者深入学校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为实施德育工作创设了良好的育人环境。8月,在全
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现场会上,市教育局以《建设“三四五”工作机制,优化学
校德育工作》为题作了书面交流。三是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方针,大力开展“阳
光体育”运动。制定出台《学校体育工作目标管理办法》,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学
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意见》。各学校因地制宜,推广学生“整体与
自主”活动相结合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模式,确保了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四是积
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坚持“普及与提高并重”的原则,大力推进“校校
有艺术团队,人人有艺术项目”工作,改革学校文化艺术节的内容与形式。成功举办
莱芜市第四届学校文化艺术节汇报演出,充分展示了近年来全市学校艺术教育的丰硕
成果和师生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认真落实《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切实加强了学校
卫生工作。五是安全工作常抓不懈。以创建“和谐平安校园”为抓手,以安全教育为
基础,严格实行学校安全工作岗位责任制,并开展经常性安全检查,构建了中小学安
全长效管理机制和防范体系。各级各学校进一步完善学校安全工作应急预案,加强针
对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的应急演练,增强了师生的安全意识,提高了学生的自救自护
能力。 5月和12月,联合有关部门对全市中小学进行两次安全大检查,对发现的问题
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并限期整改。组织开展专项检查,切实消除安全隐患。进一步加
强对学校及周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净化了校园环境。组织“2008年山东省青少
年科普报告百校行”活动,开展经常性的反邪教警示教育。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 一是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提高课程实施质量和水
平。完成义务教育地方课程选用工作,进一步完善了三级课程管理体系。制订《关于
进一步加强普通高中学生学分认定管理工作的通知》,严密组织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
平考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扎实推进。与新课程改革相配套,以加强教育管理、
优化教学环节为核心,突出内涵发展,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创优年”活动,不断探
索高效教学的方式和方法,进一步加强对教育教学规律和学习规律的研究,教师的教
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明显转变。二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构建优质高
效课堂。各级教研部门和各学校把探索“轻负担、高质量”、建设“自主合作高效”
的课堂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扎实开展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活动。大力倡导“启发
式”、“探究式”、“自主合作”教学,努力构建自主、高效、优质课堂。推广“以
学定教,学案导学”教学模式。11月24日至29日,山东省普通高中课程实施水平评估
专家组来检查评估, 对莱芜市3所高中认真贯彻课程方案、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
不断完善学生综合素养评价等做法给予了较高评价。三是深化评价考试制度改革,努
力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评价体系。完善以素质教育理念为核心的教师评价体系,
逐步建立有利于促进教师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提高的科学的教师评价体系;完善学生
评价机制,逐步建立和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中考招生制度,
中考招生在继续实行划片与片外统招相结合的基础上,首次实行片内指标生办法,将
各高中招生计划的50%根据片内各初中学校2007年办学水平和2008年毕业生人数进行
分配;扎实推进普通高中学生基础素养评价工作。

【教育保障体系】 一是大力实施教育公平保障工程,努力构建覆盖城乡的教育保障
体系。认真抓好市委、市政府为民办的涉及教育的实事。从春季学期开始,在已全部
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的基础上, 全部免除了9万多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
生的课本费,共计1400余万元。从秋季学期开始,又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
供了配套练习册。同时,将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救助比例由省规定的在校生
的8%提高到12%, 全市符合资助条件的有3125人,平均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1000元,
共计资金312.5万元。 二是进一步加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救助力度。按照市委、市政
府《关于建立十大民生保障体系的决定》要求,对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
生活费补助人数的比例市直执行10%,莱城区、钢城区、雪野旅游区执行16%的标准,
都高于省政府规定的8%的比例。 全年共列支资金221万元,资助学生2882人。三是继
续对中等职业学校和高校学生实施资助政策。 按照每生每年1500元,政府资助2年的
政策, 对农村户口的全部中职生和城镇家庭经济困难中职生实行资助,列支资金761
万元,共资助学生5073人。国家励志奖学金资助面为高校在校生的3%,资助标准为每
生每年5000元, 列支资金61万元,共资助学生122人。国家助学金资助面为在校生的
14%,平均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2000元,列支资金209万元,共资助学生1045人。四是
提高农村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含免杂费)基准定额。全省2008年农村小学生均公用
经费定额由240元提高至295元,农村初中由340元提高至445元。共拨付资金3293万元,
其中省级以上财政负担2133万元,市级负担695万元。

【行风建设】 大力实施“阳光收费”,建立治理教育乱收费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健
全领导体系、组织网络、工作规程,定期召开调度会进行督查调度,及时通报全市教
育行风建设工作情况,不断把行风建设引向深入。大力推行“阳光政务”。加大政务
公开、信息公开力度,积极推行服务承诺制度,切实维护好广大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
权。进一步完善市长公开电话交办事项、“政府在线”、“行风热线”办理机制,形
成了市、区各级上下贯通、快速反应的组织体系,畅通了群众诉求渠道。努力抓好校
务公开和学校教代会工作,推进学校管理的民主化、规范化、制度化。大力实施“阳
光招生”,从严治招,依法治考。全年共组织国家各类考试18次,各有关单位高度重
视,认真组织,较好地完成了任务,所有高考考点都被省招委评为优秀考点,受到省
教育厅的表彰。充分发挥行风监督员的监督作用,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不断
改进工作。加大对违规收费行为的查处力度。及时接受群众来信、来电、来访,定期
或不定期地对学校工作进行检查,对热线电话或群众来信来访反映的问题,都进行了
调查核实和处理。 全年共收到市长公开电话转办件23个, 行风热线20个,政府在线
1000余条,办结率100%。

【机关作风建设】 按照市委要求,深入开展“在新起点上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主
题教育活动、“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勇争一流”教育实践活动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
观为主题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围绕“在新起点上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这一活动,
通过集中学习、教育查摆、整改提高,引导各级各学校和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深入实施
素质教育、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关注和保障民生等六个方面进一步理清了思路、实
现了突破。 围绕“解放思想、 改革创新、勇争一流”这一活动,机关党员干部发扬
“有红旗就扛,有第一就争”的精神,保持一流的精神状态,树立一流的工作目标,
争创一流的工作业绩,在新形势下管理教育工作的水平不断提高。围绕“学习实践科
学发展观为主题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下发《关于在市直教育系统开展以学习实
践科学发展观为主题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方案》,重点在联系实际、解决问题、改
进作风、推动工作上下功夫,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努力实现各项工作上台阶。
市政府确定年内为“制度建设年”,按照要求,对原有的规章制度进行认真梳理,并
抓好落实,通过抓制度建设,有力地推动了各项工作再上新水平。狠抓党风廉政建设
责任制,与市直各学校签订《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目标责任书》,坚持“标本
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实行教育干部“一岗双责”。积极
开展廉洁勤政教育和廉洁文化进校园活动。各级各学校通过廉洁教育班团会、签订廉
洁从教承诺书等形式,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廉洁教育活动,营造了浓厚的廉洁校园文化
氛围。举办中小学校长廉政教育学习班,组织全市100多名教育干部参加了学习培训。
组织局机关和市直学校党员干部参观了“警钟长鸣,拒腐防变”——反腐倡廉警示教
育图片展,受到了深刻教育。

【副省长黄胜视察莱芜素质教育工作】 3月13日,副省长黄胜一行来莱芜市调研素质
教育工作情况,先后到口镇中心中学、市实验小学、莱芜一中新校、莱芜职业技术学
院新校进行实地视察,并听取了有关工作情况汇报。
黄胜对莱芜市贯彻落实全省中小学素质教育工作会议情况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说,
近年来,莱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以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为目标,
大力实施“科教强市” 战略,不断推进教育事业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均衡发展,连续3
年在全省综合督导评估中取得前3名, 莱城区、钢城区顺利通过省政府评估认定,创
建为“山东省教育工作示范区”。同时,坚持规范办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断深
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化评价考试制度改革,努力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评价体
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了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经过近几年对素质教育的不
断探索,涌现出了一批素质教育先进典型。他指出,各级要高度重视素质教育,从基
础教育开始,把素质教育作为重点。要积极探索教育体制改革,创造有利于素质教育
的环境。要重视宣传工作,形成推进素质教育的强大合力,真正把好事办好、实事办
实。

【原莱钢集团七所学校移交钢城区政府管理】 4月10日,莱芜市人民政府和钢城区人
民政府举行中小学校移交协议签字仪式, 将山东省莱芜市钢城新兴路等7所学校移交
给钢城区人民政府管理。 这7所学校是:山东省莱芜市钢城新兴路学校、山东省莱芜
市钢城双泉路学校、山东省莱芜市钢城铁铜沟学校、山东省莱芜市钢城共建路学校、
山东省莱芜市钢城育才路中学、山东省莱芜市钢城友谊路小学、山东省莱芜市钢城万
和小学。《协议书》的签字,标志莱钢集团在莱芜市境内中小学移交地方管理工作全
部到位。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通过省级验收】 5月12至13日,山东省农村中小学现
代远程教育工程验收组对莱芜市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进行了检查验收。验收
组对莱芜市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认为莱芜市
各级领导重视,认识到位,措施到位;硬件配备水平高;工程管理培训好;重视应用,
渗透新课改理念。至此,从2006年10月启动的莱芜市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经过一年半的精心规划、严密组织,顺利完成并通过省级验收,成为全省首批验收通
过的市地之一。

【省政府教育督导团来莱芜市督导】 5月25日至28日,省政府教育督导团一行11人在
省副总督学、滨州市政协副主席王乃信带领下,对莱芜市2007年度教育工作进行了专
项督导评估。
督导评估工作期间,省政府教育督导团先后听取了市政府和钢城区关于教育工作基本
情况的汇报,分别召开了市、区两级教育、财政、人事等部门的座谈会,查阅了市、
区两级教育、财政、国税、地税的档案资料和相关经费账表,检查了钢城区、钢城区
黄庄镇和颜庄镇教育工作情况,实地查看了莱芜职业技术学院、莱芜一中、莱芜十七
中、市实验学校、市特殊教育学校、颜庄中学、黄庄中学、丈八丘小学等20多处学校。
省政府教育督导团一致认为,莱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近几年来大力实
施“科教强市”战略,认真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不断完善教育经费保障机
制,坚持依法督导,不断加大教育投入,深化教育改革,强化教育管理,扎实推进素
质教育,有力地促进了莱芜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全市学校文化艺术节汇演】 为充分展示本届艺术节取得的丰硕成果,11月6日,在
会展中心凤凰剧院主办“人寿保险杯”全市学校文化艺术节汇报演出,整场演出共分
五彩校园、园丁之歌、幸福城乡、托起希望四个板块,演出以“积极构建校园文化,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主题,荟萃了全市各级各学校的众多精品节目,节目异彩纷呈、
高潮迭起、组织紧凑,表现出了较高的艺术水平。

【国家二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团来莱芜市评估】 11月26日至29日,国家二类城
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专家团和观摩团,在省教育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省语委副主
任杨瑛带领下,来莱芜市评估语言文字工作。市政府副市长刘杰、市语委全体成员、
17个受检单位的领导参加了评估汇报会和总结会。
市政府副市长、市语委主任刘杰代表莱芜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向省专家组作工
作汇报。刘市长汇报了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自2002年成立以来开展的各项工作和取
得的成绩。她指出,莱芜市语委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语委的关心、指导下,
语言文字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语言文字规范化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基本形成“人
人参与,层层负责”的语言文字规范化格局,基本实现了“普通话初步普及,汉字社
会应用基本规范”的目标。
专家组分赴党政机关、新闻媒体、学校、公共服务行业四大重点领域进行实地检
查。评估组充分肯定了莱芜市语委在“推广普通话,规范社会用字”方面所取得的成
绩,认为莱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语言文字工作,认识到位,积极主动;工作思路
清晰,组织网络健全;注重宣传发动,自查自评工作扎实有序;机制健全,措施到位,
创造了很好的经验,营造了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言文字环境,高标准达到了二
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标准。

【省教育厅与市政府签署合作协议】 12月4日上午,省教育厅与莱芜市人民政府签署
《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共同推进莱芜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合作协议》。省教育厅党组
书记、厅长齐涛,省教育厅副厅长、党组成员宋承祥,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于建成,市委副书记、市长马平昌,市委常委、秘书长刘建良,副市长刘杰,市教育
局局长陈灿群等出席签字仪式。
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于建成在签字仪式上致辞,对省教育厅长期以来对
莱芜经济社会发展给予的支持和帮助表示感谢。他说,近年来,莱芜的教育事业有了
很大发展,特别是校舍建设、素质教育等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这与省教育厅的大力
支持是分不开的。如何打破城乡二元体制、建立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是十
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各级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点。莱芜立足工业
化水平较高、大企业带动力较强、农业产业化水平较高、城乡差距相对较小的实际和
优势,将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作为战略取向和工作主线,以改革创新精神和市场化理
念加快推进,促进城市资源向农村延伸,取得了初步成效,让广大群众特别是农民得
到了实惠。努力推动城乡教育的一体化,积极探索以城带乡、城乡一体的公平教育改
革之路,将为全市统筹城乡发展改革提供有力支撑和重要保障。
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齐涛对莱芜市城乡一体化发展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莱
芜以改革、创新、发展的理念,加快推进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创
出了很多好经验。省教育厅将积极参与莱芜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认真落实协议
内容,在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继续给予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
积极引导大专院校在产学研方面与莱芜对接,努力为莱芜城乡一体化发展贡献力量。
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和市委副书记、市长马平昌分别代表省教育厅、莱芜市人民政府在
合作协议上签字。协议规定,省教育厅和莱芜市将在共同推进城乡教育布局机构改革、
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师资队伍建设、教育信息资源共享机制、
招生考试评价制度改革、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的改革与发展、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
等方面进行深入合作。
(鹿忠勤 任甲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