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c&A=8&rec=115&run=13

【环境状况】 2008年,全市排放工业废水1662.25万吨,排放达标率为99.7%,工业
用水重复利用率为96.64%, 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分别为2428.65吨、
16.94吨;工业废气排放量2752.75亿标立方米,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烟尘、工业粉
尘排放量分别为5.91万吨、1.17万吨、1.81万吨。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1061.56万吨,
综合利用率为95.68%。 污染治理项目总投资26603.5万元,“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
值76314.9万元。全市地表水城考断面达标率100%,牟汶河出境断面水中化学需氧量
年均值为24毫克/升,比上年降低39%。城区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环境管理】 加强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严格执行环保“一票否决”制度和环境影
响评价制度,杜绝了新的重污染源的产生。认真落实“三同时”制度,强化了建设项
目现场环境监察。 推行区域、规划环评,高新区、莱城工业园、钢城经济开发区3个
省级开发区的区域环评大纲通过评审。
加强环境应急工作。健全完善环境污染事故预警预报及应急处理体系,制定实施
《应对奥运会期间危险化学品泄漏事件环境应急实施方案》,进一步提高了环境监督
管理和污染事故应急监测能力。
全面开展污染源普查工作。全市共清查各类污染源7747个,正式普查5753个,认
真审核、 输录、上传普查数据55万多个,整理普查档案197件,编制完成《莱芜市第
一次污染源普查工作技术报告》。

【污染减排】 组织领导。召开两次全市减排工作会议,印发《关于进一步强化节能
减排工作的实施意见》(莱政发〔2008〕17号)、《关于进一步做好节能减排工作的
通知》(莱政办发〔2008〕79号)。科学制定全市2008年度污染减排计划,实施工作
目标责任制,将总量减排任务指标逐级分解到两区、高新区、雪野旅游区及有关企业,
落实到22个重点减排项目。 完善9个南水北调治污项目,建设了中和水质净化公司东
厂中水回用工程、鲁中矿业公司污水处理工程、九羊集团污水处理工程,配套完善城
市污水管网,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0%,中水回用率达到20%。扎实推进重点脱硫
项目建设,建成投运莱城发电厂3号、4号机组脱硫效率提高工程、泰山纸业电厂烟气
脱硫工程、莱城发电厂1号、2号机组脱硫工程、泰山阳光电力公司电厂烟气脱硫工程、
莱钢集团1台265平方米烧结机脱硫工程,完成莱钢、泰钢燃煤锅炉、窑炉的改造,改
烧高炉煤气或焦炉煤气。实施重点污染源治理再提高工程,限期治理重点大气污染项
目23个,莱钢炼铁厂等16个单位实现了废水“零排放”。执行严于现行国家排放标准
的山东省地方标准,提高了排放门槛。经国家和省里核查确定,2008年全市化学需氧
量(COD)排放量削减3.37%,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2.65%。

【生态市建设】 认真落实《2003—2007年度莱芜市生态省建设市长目标责任书》和
《莱芜生态市建设规划》,顺利通过了省政府关于重点生态项目的考核验收,莱芜市
被省政府表彰为“生态市建设先进市”。逐级签订《2008—2012年度莱芜市生态省建
设市长目标责任书》,推进生态市建设向更高层次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在
造纸、酿造、电力、钢铁行业推行清洁生产审核,莱钢等40家企业完成环境管理体系
认证,泰禾生化等10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鲁中冶金矿山公司通过省级环境友好
企业审查。淘汰3台炼钢电炉、2座焦炉、5座炼铁高炉、4台烧结机等落后产能,关停
3座水泥立窑生产设施。 积极推进城乡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一体化,印发实施《关于
城乡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一体化的实施意见》,黄庄镇被评为“国家环境优美乡镇”,
牛泉、雪野镇被评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有2个镇、3个村被列为“山东省农村小
康环保行动示范镇、村”。加强农村生态示范区、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等重点区域的
环境保护。 制定《农村综合整治规划》,申报综合整治项目300多个。开展生态环境
监察(试点),制定实施联席会议制度和案件移交制度。加强秸秆禁烧,市、区、镇、
村层层签订《秸秆禁烧责任书》,制止了肆意焚烧秸秆行为。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
加强城市饮用水源地管护,开展水源地基础环境调查和专项检查,编制《莱芜市饮用
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坚持定期水质检查监测,城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100%。
强化城市环境噪声管理,城市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达100%。加强放射源、电磁辐射、
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处置和机动车尾气排放监管,确保了环境安全。在全省城市环境
定量考核中取得第三名的好成绩。

【环境监察】 “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成立由市政府分
管领导任组长,市监察、环保、经贸、供电等9部门参加的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年内
先后组织开展2007年以来的重点督办案件落实情况、饮用水源地保护情况、工业园区
和化工企业执行环评及 “三同时” 情况、 尾矿库环境安全情况、 环境信访案件和
“12369” 环境投诉查处落实情况、排污费收缴情况等专项检查。建立监察为主、环
保配合的联合督查机制,对违法案件和重点工作实行挂牌督办,限期整改。集中整治
嬴汶河水质污染, 关停蒜油加工企业6家,清理河道内垃圾,改善了嬴汶河水质;加
强化工企业监管,关停取缔小炼铁企业48家。
重点排污企业监管。认真落实环境监管“四个办法”,坚持对重点污染源进行监
督性人工检查和监测, 全年共出动执法人员2310人次,现场检查企业960家次,查处
环境违法企业3家, 配合省环保局检查30多次,确保了企业治污设施运行正常。
排污费征管。严格排污申报登记审核,依法征收排污费1600万元,同比增长33.3
%。 认真执行“收支两条线”规定和“罚交分离”制度,及时解缴了各级财政。
重点污染源监控体系建设。年内安装污染源在线监控设施13台(套),全市共安
装污染源在线监控设施46台(套) ,有28家重点污染源和6个城市环境空气监测点实
现了联网监控。实施第三方运营管理机制,加强监测设备的比对监控,保证了监控设
施的正常运行。实行轮班值守和联动机制,查处在线超标企业4家。

【环境法制信访】 实行领导分工包案制和限期办结制,加大企业挂牌督办和重点案
件后督察工作力度, 审理行政处罚案件1起。着力解决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突出环境
问题,办理各类环境信访案件185件,承办人大政协建议提案11件,案件处理率100%。

【环境宣传教育】 启动2008年嬴牟环保世纪行活动,组织“六?五”世界环境日纪念
宣传。参加省政府“阳光政务”环保直播栏目1期、组织市“环保行风热线”栏目3期,
开设市委党校各类干部培训班环保理论课3堂。树立环保典型5个,创建“省级绿色社
区” 4个、“省级绿色学校”14所,房干村被评为首批省级“环境教育基地”。在主
要新闻媒体开辟“环保之声”等专栏、专版、专题,营造了浓厚的环境宣传氛围。

【环境监测】 按时完成环境质量例行监测、污染源监督监测和总量控制监测,坚持
开展城市空气环境质量预报、日报,报出有效数据16473个,质控合格率100%。加强
环境质量综合分析, 报出监测月报12期,季报4期,完成《莱芜市2007年环境统计年
报》及其它统计报表,编写《莱芜市2007年度环境质量报告书》。强化监测能力建设,
改造升级城市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3个, 新建3个,均通过验收;投资110多万元新增
部分监测仪器设备,提高了监督管理和污染事故应急监测能力。按照国家及省统一规
定,完成全市25个点位的土壤污染调查监测。积极开展社会服务性监测,为43个建设
项目组织了环境影响评价现状和竣工验收监测。

【环境信息】 健全完善环境信息工作制度,重视和加强环境信息利用,编发《莱芜
环境信息》16期,报出信息76条。定期更新《莱芜环保》网站,推出新的主题和栏目。
加强“数字环保”工程建设,建设完善了市环境监控中心。

【环境计划统计】 加强对年度计划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编制2009年度环境保护及
资源综合利用计划,充实完善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重点项目库。积极帮助企业争
取上级环保补助资金1859万元, 合理安排使用市级环保专项配套资金873万元。编制
《莱芜市2007年环境统计年报》。
(张云峰)
责任编校 蔺延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