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莱芜市委员会(二)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c&A=7&rec=48&run=13

【老干部工作】 2007年, 全市共有离休干部588人。其中,市直单位349人,莱城区
194人,钢城区45人;享受厅局级待遇的4人,县处级及享受县处级待遇的201 人,其
他383人。平均年龄80.7岁。全市离退休干部党员4437人,建立老干部党总支8个、党
支部118个、党小组274个。
坚持各项制度,老干部政治待遇得到切实落实。市委、市政府在政治上关心老干
部。春节前夕,市委、市政府向全市离退休干部发出《春节慰问信》,对他们致以节
日的问候。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及有关领导分别走访看望市级老干部和第一、
二干休所的离休干部。党的十七大召开后,迅速组织离退休干部对十七大精神进行学
习,并分批向全市离休干部通报莱芜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情况和老干部工作情况。
11月,组织市直全体离休干部参观了新改建的莱芜战役纪念馆,取得良好效果。各级
各单位自觉坚持各项制度,较好地落实了走访慰问、阅读文件、通报情况、参观考察
等政治待遇。
离休干部“三个机制”优质运行,离休干部生活待遇全面落实。协调配合劳动保
障、财政等部门,及时确定离休干部医药费统筹金标准,并督促有关单位按时足额缴
纳。协调财政部门将市直46名差额拨款事业单位离休干部医药费统筹金由财政负担。
在工资改革中, 及早与财政部门协商,争取原企业离休干部专项资金48.24万元,并
协调劳动保障部门及时进行调整,保证原企业离休干部与机关事业单位离休干部离休
费的平衡。 11月, 协调财政部门落实市直原企业县处级离休干部住宅电话包干经费
6.53万元。各区也不断强化措施,使离休干部“两费”得到全面落实。通过不懈努力,
保证了离休干部“三个机制”的优质运行。做好老干部信访工作。特别是针对老干部
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都在第一时间进行妥善处理,切实做到事事有结果、件件有
回音, 信访处结率100%。 省委老干部局《情况反映》第31期专题介绍了莱芜市坚持
“五个注重”抓好信访工作的做法。
扎实开展“面对面、心交心、见真情”活动,全市老干部工作“亲人·亲情”品
牌创新发展。在认真总结“普访老干部,真情办实事”活动的基础上,在全市老干部
系统扎扎实实地开展“面对面、心交心、见真情”活动。市、区委老干部局负责同志
分别带队参加座谈会或登门走访。经过辛勤努力,做到与全市所有离休干部见面交谈。
这次活动, 老干部共反映各种问题、建议346件,全部得到妥善处理,达到摸实情、
解难题、办实事、交朋友的目的,初步树立了全市老干部工作“亲人·亲情”品牌,
并被市委、市政府评为2007年度工作创新奖。省委老干部局《情况反映》第23期上专
门介绍了这一活动的做法。各级各单位以此为契机,积极为老干部做好事、办实事、
解难事。 市第一、二干休所继续深入开展“情注夕阳红,爱心献功臣”活动。5月,
市第一干休所为老干部免费检测视力,并每人赠送一副老花镜;“八一”前夕,市第
二干休所召开军休干部“庆八一”座谈会,并向他们赠送纪念品。两干休所都对老干
部住房的墙壁、地面、下水沟及自来水管道、供暖管道等进行整理、维修,精心落实
各项措施,深化、细化对老干部的日常服务。
认真落实“三项制度”,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扎实推进。各级各单位深入学习贯
彻中组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工作的意见》,认真落实组
织建设、培训教育、考评表彰“三项制度”,不断加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的思想、组
织和作风建设。上半年,对全市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和党员进行认真考评,与市委组织
部联合表彰了18个先进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和55名优秀离退休干部党员。另有3个支部、
3名党员被评为全省先进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和优秀离退休干部党员。 11月,举办“老
干部学习十七大精神报告会暨市委老干部党校第六期培训班”,取得良好效果。2007
年, 市委老干部党校举办离退休干部党支部成员培训班两期,培训人员160多名。钢
城区对离退休干部党员实行分层管理、积分考核,省委老干部局向全省介绍了他们的
做法。
加强窗口阵地建设,老干部文体活动丰富多彩。各级各单位立足实际,广泛开展
各种形式的老干部活动。 4月,组队参加由莱钢集团、新矿集团等四单位举办的老干
部门球联谊赛;10月,组队参加第二届全省离退休干部文化艺术节,都取得较好成绩。
市老干部活动中心(老年大学)成功举办第六届“金秋再相聚,回报老干部”活动,
来自全市的400多名离休干部参加了本次活动。全年为离休干部义务理发1200多人次,
受到老干部的欢迎。 老年大学的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开设书法、美术、电子琴等8门
课程13个班, 学员达到400多人。办学中,积极组织学员开展联欢会、趣味运动会等
一系列文体活动。莱城区依托老干部艺术协会、体育协会和书画协会,积极开展丰富
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活跃了老干部的晚年生活。
努力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 老干部奉献社会的领域进一步拓宽。 全市95%的村
(居)建立了关工委工作机构,“五老”志愿者达到12000多名,骨干人员有6200多名。
6月,举行由400多人参加的天下父母亲情教育活动启动仪式,以及“人防杯”全市关
爱青少年书画展。 7月,组织市级离岗和离退休干部观摩全市重点项目建设,认真征
求了意见、建议。10月,组织市直全体离退休干部参观钢博会产品展,老干部对莱芜
市的经济发展提出了宝贵意见。 8月,组建“市青少年法制教育宣讲团”,先后到各
类学校作法制教育报告30余场, 使40000多名学生受到了很好的法制教育。全市各级
老干部部门也立足实际,积极组织老干部开展“四参与一服务”活动,广大老干部通
过各种形式为莱芜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11月,在《莱芜日报》
开辟专栏“老干部与和谐社会建设”,宣传推广部分先进典型的经验和做法。
(亓全意)

【宣传思想工作】 理论学习、宣传和研究工作。一是大力营造迎接十七大的浓厚氛
围,认真抓好十七大精神的学习活动,精心组织十七大精神的集中宣讲,深入机关、
企业、农村、社区开展宣讲活动60多场次,迅速掀起宣传高潮。二是理论学习重点突
出,分层推进。以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十七大精神为重
点,以党委中心组学习、党员教育和“理论下基层”为主要形式,重点抓好领导干部、
一般党员干部和群众三个层次的理论学习。积极为市委中心组学习做好服务工作。三
是理论宣传阵地扩大,作用强化。指导社科联开办《莱芜社会科学》杂志、市委讲师
团开办“莱芜理论在线”网站,利用“社会科学普及周”、“齐鲁讲坛-莱芜分坛”、
“齐鲁学习讲座”等活动平台,进一步创新发展理论宣传阵地。编印《他山之石》26
期,为市委、市政府领导决策提供有效服务。四是围绕市委中心工作,服务全市经济
社会发展大局,确定16个调研课题,形成一批研究成果。
主题教育活动。一是集中开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解放思想大讨论。从
5月中旬至7月底,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主题,在全市集中开展“科
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成立大讨论活动办公室,印发简报74
期, 开展督导活动7次,全市约30万干部群众参与活动,参与面、参与人数、活动知
晓率都创历次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之最。有力地解决了全市上下在发展理念、发展思
路、激励机制、发展环境、作风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实现工作指导的转变,推动
了全市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二是精心组织开展以“共献爱心·共建
和谐”为主题的“爱心总动员”大型公益宣传教育活动。以发现和宣传推广“老荣军”
和“爱心车队”先进典型为契机,组织开展“敬英雄、献爱心”和“爱心传递”活动。
通过召开座谈会、设计统一的爱心传递标志、命名表彰三批75名“莱芜爱心大使”,
评选表彰“莱芜十大孝星”,倾力打造“爱心车队”、“雷锋车队”、“温馨的士车
队”、“爱心彩虹”、“爱心公交”、“爱心医药”等爱心品牌,引导广大干部群众
和社会各行各业树立“爱心”观念,实践“爱心”行动,在全市营造了“共献爱心、
共建和谐”的浓厚氛围。“爱心传递”成为莱芜市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品
牌和亮点。三是深入开展“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宣传教育活动。以构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题,紧紧围绕和谐社会建设,设计“开展一次学习大讨论、
实施一项行动、启动一系列和谐创建活动、营造一个浓厚氛围、推广一批先进典型,
推出一批重大研究成果”等六个活动载体,组织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深入学习贯彻十七
大、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推进构建和谐进程。加强企业文化
建设,认真组织开展第三届“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奖”评选活动。重大典型宣传工作成
绩显著,泰钢集团的王守东荣获首届“感动山东十佳人物”,金来建筑公司的韩金来
荣获“山东2006年度十大新闻人物”,固德化工公司的翟君荣获“山东省优秀青年企
业家”。
莱芜战役胜利60周年纪念活动。一是申办、组织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赴
莱芜慰问演出活动。 8月31日至9月2日,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赴莱芜市慰问
演出,获得圆满成功。这次“心连心”慰问演出,在全国是第68次、全省第三处,整
个演出以莱芜战役胜利60周年为背景,主题为“大地情深”,分为“热血篇”、“奋
斗篇”、“和谐篇”三个篇章,演员阵容强大,节目内容丰富,地方特色突出,社会
影响巨大,社会各界反响强烈,使全市干部群众享受到了一场精彩的文化盛宴和精神
大餐,深切地感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深切关怀与鼓励,激发了全市上下又好又快
发展的信心和动力,并对在全省、全国范围内宣传莱芜,提高莱芜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产生了极大的作用。演出实况录制节目在中央电视台一套、三套黄金时段播出,扩大
了影响力,受到全国各地的好评。整个接待服务筹备举办工作周到细致,保证了演出
慰问活动的极大成功,得到“心连心”艺术团的高度赞扬和评价,市委、市政府为市
委宣传部记集体二等功,常务副部长张兆清同志记二等功,三名同志记三等功。二是
与中央电视台文化专题部联合拍摄三集大型电视纪录片《飞剑扫天东—记莱芜战役》,
9月在中央电视台十套《探索·发现》 栏目播出,首次以电视纪录片的形式,以全新
的史料、独特的视角,向世人展现了写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经典的的莱芜战役。三
是面向全国开展“红色莱芜、绿色钢城”岁月情深纪念莱芜战役胜利60周年征文活动,
集结出版《岁月情深》一书,起到“继承革命传统,发扬时代精神”的良好教育作用。
对上对外舆论宣传。一是市内宣传。组织策划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莱芜市
解除区域限批、爱心总动员、农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省九次党代会、“一线连四区”、“心连心”艺术团赴莱芜慰问演出、2007中国(莱
芜)钢铁博览会、学习宣传贯彻十七大精神、莱芜战役胜利60周年暨莱芜战役纪念馆
新馆开馆仪式等40多次集中宣传活动, 组织时效报道400余次,形成一个个宣传高潮
和宣传强势,有力地配合了市委、市政府的重点工作。二是对上宣传。主攻主流媒体,
数量质量实现新突破。定期召开对上新闻宣传策划会,不断推出重头报道,重要媒体
重要版面、时段的用稿量以及稿件质量实现新突破,有力地提高了莱芜的对外知名度
和影响力。成功举办城市住房保障制度创新理论研讨会。邀请中央政策研究室、国务
院研究室等部门的有关专家出席,形成《莱芜市城市住房保障制度改革创新研究报告》,
并报国务院和建设部。莱芜市经验引起国家和中央媒体的关注和强烈反响,国务院研
究室撰写《引入市场机制建立城市住房保障制度—莱芜市住房保障探索与启示》的报
告,以此为契机形成对上专题宣传的高潮,中央级、省级新闻媒体刊播莱芜市住房保
障制度改革的稿件达65篇,新华社印发了国内动态清样,财政部专门到莱芜进行了专
题调研。全年莱芜市在省以上主流新闻媒体发稿650件,其中重点稿件140件,达到对
上宣传的历史最高点,比上年分别增加11%和53%,其中,中央级新闻媒体用稿75件,
比上年增加两倍。三是对外宣传。制订《重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莱芜市新闻发布
会实施办法》《莱芜市关于北京奥运会及其筹备期间外国记者在华采访规定实施后加
强有效管理的意见》等规范性文件,在全市范围内建立信息网络体系,对重大突发事
件做到第一时间获悉,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有效地掌握了应急管理的主动权,提
高了对突发事件的宣传管理能力。全年组织各类新闻发布会12次。适应对外开放和招
商引资形势需要,制作中英日韩四国文字电视专题片《中国莱芜·绿色钢城》,并刻
制DVD光盘4000张; 为迎接财政部城市住房调研组, 与市电视台联合制作专题片 《
“让居者有其屋”—莱芜市城市住房保障制度改革纪实》,全面介绍莱芜市城市低收
入家庭住房保障创新工作经验,扩大了莱芜市的对外影响。加强与中新社、《人民日
报》(海外版)、香港《大公报》等外宣媒体联系沟通,提高莱芜市对外宣传稿件采
用率。在《人民日报》(海外版)、香港《大公报》刊发两个专版,发表稿件70余件。
四是网络信息和舆情管理。成立互联网舆论宣传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建立健全网络
管理制度,加大网上信息监控力度,加强网络信息的搜集整理和热点问题的舆论引导,
营造积极向上的网络舆论氛围。成立31人的网上评论员队伍,实施24小时网上舆情信
息监控,净化网上舆论环境,及时编发《网上舆情》15期,为市领导提供决策参考。
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一是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全面开展。6月9日,召开全市“创文
明城市、建和谐莱芜”动员大会,市委书记于建成作动员讲话,在新闻媒体开设创城
专栏和创城监督台, 成立创城办公室,扎实做好 “文明山东”测评迎检工作。二是
城乡文明牵手共建行动扎实推进。深化城乡文明牵手共建行动,组织区以上文明单位
及志愿单位与占全市行政村总数22.4%的行政村重新结成共建对子,认真落实“4561”
目标,以点带片、以片带面,带动共建水平再上新台阶。全年各结对单位送文艺演出
122场,帮困难家庭661户,建宣传阅报栏100个,扶持庄户剧团72个,建文明街84条,小康
(电子)书屋48个,村史展室44个,科技示范基地45处,文化广场66个。5月29日,省文
明办在寨里镇卞官庄村举行全省“城乡文明牵手共建行动”启动仪式,把莱芜市经验
推向全省。三是文明行业创建活动丰富多彩。深入开展文明服务品牌创建活动和文明
行业竞赛活动,总结推广供电“爱心彩虹”、地税“三全三为”等一批服务品牌,促
进了文明和谐新莱芜建设。四是思想道德教育实践活动深入进行。在全市机关、行业、
企业、农村分别开展 “五型机关”、文明市民、月评好人好事、“好媳妇、好婆婆”
等系列创评活动, 弘扬“做文明人、 做文明事”的良好社会风尚。组织开展第四届
“文明市民”暨感动莱芜十佳人物评选。韩金来被评为全省道德模范,“爱心车队”、
李荣珍等9个集体和个人获得全省道德模范提名奖。 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
设,通过完善工作机制、优化社会环境、构建教育网络、开展道德实践活动等有效措
施,引导青少年树立了正确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观念。
构建和谐文化,繁荣和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一是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
发展工作进展顺利。成立市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以市委办公
室、市政府办公室名义印发《莱芜市加快文化发展实施意见》。加大对莱芜梆子剧团
的扶持, 创新扶持方式,建立激励考核机制,从2007年起,市财政每年列支100万元
作为专项资金进行考核奖励,实现由养人向养项目、养事业的转变,充分激活了梆子
剧团的发展活力。该做法被编入中宣部汇编的《文化体制改革经验70例》。积极开展
文化产业项目招商,成立莱芜市文化产业招商领导小组,征集公益性文化项目103个、
经营性文化项目30个,建立起莱芜市文化产业招商项目库。二是文化科技卫生“三下
乡”活动和“科字号”文化下乡服务“三农”工程扎实推进,“科字号”文化下乡服
务“三农” 工程,逐步成为服务“三农”、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品牌。6月中旬,
莱芜市“科字号”文化下乡服务“三农”工程专场文艺节目在济南南郊宾馆演出,受
到省委宣传部、省科技厅等部门领导的高度评价。加强农村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在莱
城区口镇太平村等5个村建立“农家书屋” ,解决了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
书难” 问题。三是以“精品工程”为依托,大力繁荣文艺创作。推荐7大类12件作品
参与申报山东省第八届精神文明建设“精品工程奖”,戏剧类莱芜梆子现代戏《桃花
红 桃花白》、文学作品类张兆清同志散文集《双清履痕》、歌曲类《为了百姓好》、
报纸新闻类莱芜日报社《聚焦三农》 等4件作品入选。设立莱芜市文化艺术“精品工
程”奖,表彰奖励一大批优秀作品和先进单位,充分调动了广大文艺工作者创作表演
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组织开展第二届“绿色钢城颂”群众文化创作表演大赛,创作了
一批反映时代精神、弘扬社会主旋律、生动活泼的作品。在首届山东省农村文化艺术
节上,小品《胖孬家丑》获首届山东省农村文化艺术节农村题材曲艺·小品决赛金奖,
歌曲《认识你,绿色钢城》和小戏《俺村来了科技妹》分获银奖。四是群众性文化活
动丰富多彩。举办迎春招待会文艺演出、2007迎新春民族音乐会、“敬英雄、献爱心”
慰问演出、大型广场民间艺术表演、大型元宵音乐焰火晚会等春节元宵节期间文化活
动, 开展 “和谐之春”书画展、第三届“移动杯”现代生活时尚展演、庆“五一”
大型歌舞晚会、第二届中国(莱芜)书画艺术博览会、首届全国中国画巡回展等群众
性文化活动,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满足了群众文化需求,深受群众欢迎。
(市委宣传部)

【统一战线工作】 为经济建设服务工作。一是支持和推动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各
界代表人士为经济建设建言献策。2007年以来,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组织或个人名
义提交调研报告30 篇, 提交议案52个,提意见、建议80条。二是扎实做好非公有制
经济领域的统战工作。按照省委统战部和市委的统一部署,完成市、区工商联的换届
工作;推荐15名代表参加省工商联换届大会,莱芜市有7人当选为省工商联执委,3人
当选为常委,1人当选为省民间商会副会长;成立市工商联钢铁贸易商会,积极指导筹
备成立餐饮业商会;继续在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中开展“争当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事业建设者” 活动,推荐3名优秀民营企业家为山东省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建设者,茂源堂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童茂山出资150多万元,资助全市230名民营企业
家赴清华大学和国家行政学院深造,由民营企业家出资举办民营企业家培训班在全国
属首次,举办如此大范围的高层次的民营企业家培训班在全国也属首次;开展非公有
制经济代表人士的综合评价工作,对拟任市工商联执委以上的67名非公有制经济代表
人士和拟在人大、政协换届中安排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以及10名“莱芜光彩奖章”获
得者进行综合评价,建立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综合评价体系,形成规范有效的运行机制,
莱芜市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综合评价工作得到省委统战部的肯定,并在全省综合评价工
作会议上作了典型发言;对莱芜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情况进行调研,建立健全非公有
制经济代表人士信息库; 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的培训,选派2名非公有制经
济代表人士参加上级组织的培训活动,促进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健康成长。三是创
造性地开展光彩事业活动。召开莱芜市光彩事业促进会一届三次理事会议暨“莱芜市
光彩事业组织奖” 和“莱芜光彩奖章”评选表彰会,莱城区光彩事业促进会等3个先
进集体,韩金来等10人获得“莱芜光彩奖章”,进一步推动了全市光彩事业的发展;
积极推荐山东一品农产品集团申报全国光彩事业重点项目,争取贴息贷款5000万元;
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到贫困地区投资办厂,兴建光彩事业项目,截至2007年底,
投资1.2亿元, 安排就业2500余人。四是加强对企业统战工作的领导,对企业统战工
作进行专项部署和专题调研。
民主党派工作。一是加强思想建设。通过召开座谈会、举办培训班、下发文件等
形式, 协助各民主党派抓好对中发〔2005〕5号、鲁发〔2005〕33号、莱发〔2006〕2
号、 莱发〔2007〕9号文件以及全国、全省、全市统战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组织
各民主党派、工商联负责人参加民主协商会议,就政府工作报告、“两会”人事安排、
党代会工作报告等征求意见建议;召开各民主党派、工商联负责人学习市十二次党代
会精神、贯彻落实省九次党代会和党的十七大精神座谈会;组织各民主党派工商联负
责人参观全市重点项目和工程建设情况,提高了他们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协助各民主
党派开展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的政治交接学习教育活动,保证了各民
主党派成员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协助做好全国、全省民主党派代表大会代表、
委员的推荐工作,认真做好参会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使他们自觉与中共省委、党派
省委保持一致,确保了省代表大会的顺利召开。二是加强组织建设。顺利完成民盟莱
芜市委和致公党莱芜支部的换届工作任务;积极协助九三学社建立基层支社;协助成
立民进莱芜支部。严格按照三个《纪要》要求,协助各民主党派有计划、按比例发展
新成员。三是加强制度建设。帮助各民主党派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学习制度、民主生
活会等制度,推动了民主党派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四是积极做好对各民主党派的协
调和服务工作。 加大对贯彻落实莱发〔2006〕2号文件的督促检查力度,组织召开落
实莱发〔2006〕 2号文件调度会,促进了文件精神的贯彻落实;进一步完善特约人员
工作制度,在14个政府工作部门和司法机关聘任41名特约人员,为民主党派无党派人
士参政议政提供了平台;对市委常委联系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及时调整,推进了
莱芜市多党合作事业的发展;在全市民主党派中开展以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重
点的“服务新农村建设年”活动;支持各民主党派发挥自身优势,结合各自实际,组
织开展科技咨询、医疗服务、文化下乡等活动,协助农工党市委、民革莱芜支部做好
下乡义诊的有关服务工作,使民主党派在增进社会团结和睦中发挥积极作用,为构建
和谐社会服务。做好致公党省委、民进省委、农工党省委领导来莱芜市视察、调研的
接待服务工作;协助省黄埔军校同学会在莱芜市召开会长会议并取得圆满成功。
党外干部和党外知识分子工作。一是加强党外干部队伍建设。联合市委组织部对
莱芜市的党外干部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及时调整充实党外干部队伍;会商有关部门做
好3名处级党外干部的考察工作; 按照省委组织部干部考察组的要求,组织莱芜市各
民主党派有关负责人及无党派代表人士参加民意测评会,做好党外干部考察的有关工
作;与市委组织部共同做好在市政协七届五次会议上增补市政协常委的选举工作;按
照全省社会主义学院院长会议精神,制定党外干部培训具体实施意见;联合市人事局、
财政局下发《关于增加党外人士生活费的通知》 ;选调1名党外女干部参加全省第一
期非中共女干部培训班。二是加强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加强党外知识分子联络员队伍
建设, 积极协助党外知识分子联络员做好反映情况、建言献策的工作,1名同志获省
委统战部优秀党外知识分子联络员称号并被通报表彰;对企业、科研院所、文化教育
卫生系统、留学人员等领域的统战对象进行调查摸底,做好建档立卡工作;调整充实
党外知识分子代表人士队伍,向省委统战部推荐11名各领域领军人物和知名人士中的
无党派人士;配合省委统战部在新社会阶层无党派人士中开展以“自觉接受中国共产
党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主题的政治交接学习教育活动,并向省委
统战部推荐2名政治素质高、 社会影响大的新社会阶层无党派代表人士;继续在社会
新阶层党外知识分子中开展“献良策、送爱心、六帮扶,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活动, 进一步完善联谊会会长办公制度等规章制度。 及时与市建委对接,认真落实
《山东省“温暖工程李兆基基金建筑业农民工培训”项目实施方案》,积极开展农民
工培训工作。 截至2007年底,培训666人,就业率100%。三是做好各级人大、政协换
届的有关工作。联合市委组织部对区政协换届人事安排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做好市政
协委员的调查摸底工作; 做好2名全国人大代表候选人、1名全国政协委员候选人和5
名省政协委员候选人的推荐工作;与市委组织部联合,召开全市区委组织部部长、统
战部部长和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会议,对市人大、政协换届有关人事安排工作进行部
署;认真细致地做好八届市政协委员党外人选的分配工作,保证了更多的党外优秀人
才充实到政协队伍中来。
民族宗教工作。一是加大民族宗教政策宣传力度。通过报纸、电台、电视台等新
闻媒体加大对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宣传教育力度;联合市民宗局举办全市基层统战干
部民族宗教知识培训班;与有关部门共同搞好第七个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提高
全市干部群众的民族宗教政策水平和对民族宗教工作的思想认识水平。二是加强民族
宗教工作调研。按照省委统战部要求,联合有关部门,对莱芜市阿语学校和伊斯兰教
经文学校(班)情况进行调查摸底;联合市民宗局对全市伊斯兰教及少数民族群众和
信教公民发展经济情况进行调研;对藏传佛教向内地传播情况进行了调研;按照鲁统
电〔2007〕 109号文件要求,做好迎接省委统战部、省民宗局来莱芜市调研的准备工
作。三是加强对民族宗教工作的综合协调。继续发挥好统战部在全市民族宗教联席会
议制度中的牵头协调作用,召开全市第五、第六次宗教工作联席会议,并及时调整充
实了全市宗教工作领导小组;下发《关于印发中国伊斯兰教协会编写的反对零散朝觐
三篇卧尔兹的通知》和《关于做好天主教“圣母月”期间稳定工作的通知》,做好傅
铁山主教逝世后有关稳定工作,协助制止天主教兖州教区“朝圣”活动,切实维护民
族宗教界的稳定。同时,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解决了滥塑宗教造像、乱
建庙宇等问题。四是切实抓好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选拔和宗教界代表人物的安排工作。
联合市委组织部加大对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选拔力度;与市民宗局共同做好省基督教、
省天主教和省伊协等代表、委员和常委的推荐工作,确保人选质量。同时,积极做好
对宗教界代表人物的联系和教育培训工作,参加莱芜市穆斯林群众的开斋节仪式,选
调1名基督教长老参加全省第五期基督教界人士读书班。
港澳台和海外统战工作。加强与香港南安公会、澳门中华总商会等港澳有影响的
十几个社团和知名企业人士的经常性联系,9月11日至14日,应香港南安公会的邀请,
市人大副主任、市委统战部部长任启菊带队赴港参加南安公会成立28周年暨13届理监
事会换届及庆典活动,取得交友、招商的双丰收。2007先后接待香港南安公会副理事
长李跃进和南安公会副监事长吕百楷先生等投资考察团十几个, 接待海内外朋友100
余人次,积极宣传、推介莱芜。做好海联会二届二次常务理事会议的筹备工作;到外
商投资企业以及归国留学人员创办的企业进行调研,了解企业发展情况,帮助企业解
决生产经营中的问题和困难,不断拓展联谊交友面,为全市招商引资和海外联谊打下
良好基础。
统战理论调研、宣传和信息工作。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着眼于服务统战
工作的新发展,继续开展统一战线宣传调研“四新工程”活动;坚持在党校主体班次
开设统战理论课程,做好统战政策理论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召开第十一次统战理论
研讨会,对51篇优秀论文进行表彰,扩大了统战工作的社会影响力;以促进发展为主
题,确定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接轨济南融入省会城市经济圈、
引导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健康成长等9个重点调研课题, 把调研任务分解到区、单位和
个人,确保高质量完成任务。认真做好统战信息工作,全年编印报送信息130期180余
条, 中央统战部采用2篇,省委统战部采用15篇,全省信息排名全省第十,比上年有
大幅度提高; 市委宣传部被评为全市信息工作先进单位,1名同志被评为信息工作先
进个人。 协助市委于1月26日召开全市统战工作会议,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于建成出席并讲话, 市五大班子领导同志出席会议,会议表彰全市9个统战工作先进
集体和54名先进个人;代市委起草《中共莱芜市委关于巩固和壮大新世纪新阶段统一
战线的实施意见》 (莱发〔2007〕9号)以及协助省委统战部在莱芜市顺利召开全省
统战信息工作会议,做好全国工商联副主席程路和省政协副主席、省委统战部部长齐
乃贵来莱芜检查工作期间的接待工作,宣传了莱芜,促进了全市统战工作的发展。
(桑立恒)

【党校工作】 培训工作。2007年党校计划培训干部670人,实际举办主体班次13类17
期,培训干部1374人。超额完成干部培训任务。一是班次设置,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根据2006年底市委市政府下发的《关于进一步促进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关于
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见》,以及《中共莱芜市委2007年工作要点》
的要求,在办好常规班次的同时,继续突出“专题班”这一特色,举办“发展服务业”、
“城乡一体化”、“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四个专题班。打破了干部级别
界限,按工作性质和行业特点进行调训、组织教学,突出了针对性,带动了党校教育
的全方位改革,开创了党校工作的新局面。二是教学内容,系统培训、突出特色。紧
紧围绕中央提出的党校教学总布局组织培训。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做到“四个结合”:
在基础理论的教学上,坚持系统性和时代性相结合,着力讲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
新理论成果;在专业知识的教学上,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紧紧围绕莱芜实际,
正确处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关系,力求讲好“怎么办”;在基
本技能的教学上,坚持一般性和特殊性相结合,力求使不同层次的学员听懂、学会;
在党性修养的教学上,坚持专题灌输和管理约束相结合,在党的建设理论体系中,每
年突出一个重点,并把党性锻炼贯穿于管理的各个环节。三是教学方法,改革创新、
提高能力。2007年以来市委党校以提高各级领导干部能力为目标,加大教学方法改革
的力度,做到教育发动、骨干带动、制度推动、全体联动“四个动”,唱好了“四步
曲”。在研究式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六种形式:课堂研讨互动式,这是多年来运用
得比较成熟的方法;模拟式,如领导科学专题在一些班次用竞争上岗的形式进行,让
学员对各级干部应该具备哪些基本能力有感性的和理性的认识;案例式,通过外出考
察,看现场、听介绍、组织一次案例分析会等形式完成;菜单式教学,两个月以上的
班次,都拿出一周左右的时间,供学员自主选择感兴趣的专题,这对教师的教学是一
个很大的促进;体验式,通过体验能力拓展教育,帮助学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
运用,对拓展新时期公务员需要的能力、心理素质、团队精神等起到良好的作用;论
文答辩,要求学员以党的基本理论为指导,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把自己的思想落
实在纸面上,然后在讲台上表达出来,这本身就是对学员素质和能力的一次检验、一
次提高、一次升华。四是把握形势,积极主动,广泛深入。十七大召开后,主要抓好
以下几项工作: 通过各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全体教研人员学习;选送6名教师由
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带队,到省委党校参加“十七大精神理论骨干培训班”,为全市干
部教育和十七大精神理论宣讲准备师资力量;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使党的十七
大精神及时进课堂;选派四名教师参加市里的宣讲团,深入机关、企事业单位、农村
进行十七大精神宣讲,宣讲30余场次;根据中央、省委、市委关于宣传贯彻十七大精
神的有关部署,举办三期县级干部十七大精神轮训班。五是干部业余函授教育,继续
坚持“从严办学、质量第一”的原则,重点抓好招生、考试、毕业论文辅导、答辩等
关键环节。 同时突出抓好研究生班的教学管理工作。2007年业教招生注册225人,其
中研究生28人,完成省函院下达的招生计划。
科研工作。2007年,完成科研论文80余篇(部) ,全省党校系统立项课题4项,校
级课题5项, 市社科联课题2项,省宣传部立项课题1项,调研报告28篇,编制反映市
委党校干部培训工作的专题片《让创新理论植根沃土》 1部。课题研究突出为市委、
市政府的决策服务和为教学服务的指导思想,紧紧围绕当前莱芜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
点问题和党校教育教学规律问题进行研究,增强了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市情研究方面,
充分利用专题班和中青班学员这部分有生力量,年内形成的50篇论文和调研报告,质
量都比较高。同时,在认真学习十七大精神,领会精神实质的基础上,结合莱芜实际,
有针对性地搞好党校科研。截至年底,有10余篇学习十七大精神的文章在各类报刊上
发表。《莱芜学刊》的理论性、学术性、可读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后勤保障工作。行政后勤工作坚持以服务为中心,从实际出发,不断创新,使各
项工作有了新的起色。一是立足本职,集思广益,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解决多年难以
治愈的像屋顶防漏这样一些老问题。二是坚持预算超前、保证重点的原则,预算内,
预算外两手抓,对各项工作起到有力保障。三是坚持内部细化管理和外租严格管理的
物业管理制度, 物业管理的钢性措施不断加强。四是完成三大建设任务:投资5万元
完成防水改造;投资12万元完成图书馆的再装修;投资15万元完成图书馆的自动化办
公设施采购。五是服务质量提高。狠抓思想政治建设和廉政建设,服务质量提高。
队伍和制度建设。2007年,党委采取抓班子、带队伍、强素质、促工作的工作方
法。一是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党员干部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理想
信念教育、勤政廉政教育,并要求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带头做到。二是党委认真贯彻
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按《党委会议事规则》办事。三是认真开展创建“五型”机关,
加强作风建设活动和“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使全体教职
工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作风。广大教职工的大局意识、中心意识、服务意识进一步
增强,敬业精神、创新精神进一步提高。四是认真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安排上党
课4次,校党委和各支部都按时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并努力提高民主生活会的质量。
五是狠抓干部职工的经常性学习,坚持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和党员干部的学习制度,
中心组集中学习安排14次。开展每人每年读两本书活动。六是完善工作量考核制度,
修定《市委党校处室馆量化考核办法》。七是认真抓好工青妇、计划生育及老干部工
作,保证党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亓法存)

【党史征研】 党史资料征编工作。2007年,市委党史研究室编撰出版党史书籍4本、
党史刊物4期,约200万字。一是地方党史正本的编撰。2007年,根据《党史工作五年
规划》和市委的要求,征编《中共莱芜地方史》(第二卷)。市委党史政研室在认真
征集史料、 搞好专题研究的基础上,集中力量进行编撰。5月底,形成征求意见稿。
6月初,将书稿送给市几大班子领导、两区和市直部门主要负责人、原县级莱芜市担
任过县级领导职务的老同志,广泛征求意见。同时,将书稿分别呈报省和中央党史部
门,请上级业务部门给予指导。从反馈的意见看,各位领导均对该书给予充分肯定和
高度评价。此书分5编、20章,共28万字,于9月由中共党史出版社正式出版。二是其
他党史书籍的编撰工作。为迎接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的召开,宣传莱芜市在改革与建设
一线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市委党史研究室与市委组织部联合编撰出版《风采——中国
共产党莱芜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生产和工作一线代表事迹集锦》一书。该书作为市党
代会材料之一发给与会代表,受到代表们的一致好评。征编《新起点、新跨越——莱
芜市科学发展新篇章》一书。此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反映全市上下近年来落实科学
发展观的工作措施、取得的成就和经验,以及2007年后的发展思路和奋斗目标。编撰
《卓继福回忆录》。此书由原军委副主席迟浩田题写书名,著名作家李存葆作序。其
内容主要是通过一位莱芜籍老战士卓继福的战斗和生活经历,反映革命前辈的崇高理
想、顽强斗志和英勇事迹,是一部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完成山东省“和谐
社会”学术研讨会与《中共山东年鉴》(2007卷)莱芜部分的组稿工作。年初,省委
党史研究室下发开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征文活动的通知后,市委党史
研究室迅速开展组稿工作, 组织撰写并向省里报送5篇理论文章。3月,省委办公厅
下发关于做好《中共山东年鉴》(2007卷)组稿工作的通知后,市委党史研究室立即
召开会议进行部署,并认真抓好落实,圆满完成组稿任务。三是开拓创新,积极探索
开门办史的有效途径。创新工作思路,拓宽工作领域,推进开门办史,借助社会力量
办史。积极联系钢城区辛庄镇南下老干部卓继福及其家人,利用社会资金,征编《卓
继福回忆录》 。该书约20多万字、100余幅图片,2007年底完成书稿。四是口述史资
料征编。按照省委党史研究室的要求,积极做好市、区两级主要领导口述本单位历史
及新农村建设带头人口述史的征编工作。市委党史研究室制定具体的征编方案,指导
两区启动征编区委书记口述史工作。中央党史研究室确定在山东省开展新农村建设口
述史编写试点后,市委党史研究室和莱城区委党史研究室一起到口镇西街村,与该村
党委书记杨全成进行多次采访座谈,对杨全成带领全村治乱安民、治穷致富的奋斗历
程和感人事迹进行深入挖掘整理, 形成5万字的口述史书稿。2007年,市委党史研究
室有6项成果分别被评为全省一、二、三等奖。
党史宣传工作。一是精心编辑出版莱芜党史刊物《嬴牟春秋》。市委党史研究室
以“再现历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服务现实”为宗旨,把传达上级指示、反映基
层工作,挖掘党史资料、开展党史研究、进行理论探讨、交流典型经验、宣传先进人
物、传播党的知识作为主要任务,既注重政治性、思想性,又注重可读性。2007年,
该刊出版发行4期。二是增强党史宣传效果。为纪念莱芜战役胜利60周年,2月,市
委党史研究室编辑出版《嬴牟春秋——纪念莱芜战役胜利60周年专刊》,与莱芜日报
社联合开展纪念莱芜战役胜利60周年征文活动,与团市委联合开展“重走英雄路、丈
量六十年”爱心传递活动。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6周年、中共莱芜县委建立75周年,
6月中旬, 在莱城区牛泉镇鹁鸽楼村刘仲莹故居举办革命传统教育图片展。 展览分
“矢志不渝,求索革命真理;不辱使命,创建中共莱芜县委;临危负重,组建中共山
东省工委;鞠躬尽瘁,主持鲁西北特委工作;抚今追昔,革命传统不能忘”五个部分,
比较全面、系统地再现了刘仲莹等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莱芜电视台、《莱芜日报》
《莱芜信息》对此进行了报道。三是加快党史研究成果的转化。积极做好《中共山东
年鉴》《鲁中地方史》《山东革命文化丛书》《踏上改革开放之路——苏毅然话山东
改革开放》等党史书籍的发行工作。市委党史研究室和钢城区委党史研究室被评为全
省党史书籍发行工作先进单位。利用重要节日、重大纪念日发行自编的党史书籍,开
展革命传统教育。为纪念莱芜战役胜利60周年,市委党史研究室向机关、学校、企业
赠送《莱芜战役》《莱芜战役图说》《莱芜战役中的莱芜人民》等书籍。认真搞好党
史纪念地和革命遗址的摸底调查。对辖区内党史纪念地和革命遗址进行全面普查,初
步制定保护、开发、利用的方案。2007年,莱芜战役纪念馆搞改扩建,市委党史研究
室抽调1名副主任、1名科长靠上做有关工作,鲁迅美术学院按照市委党史研究室编撰
的《莱芜战役图说》的框架模式对莱芜战役纪念馆重新安排布局。市委党史政研室同
市委宣传部与中央电视台联合录制莱芜战役四集大型纪录片《飞剑扫天东——莱芜战
役纪实》 。在此项工作中,负责提供文字、图片资料,并作了现场解说。9月下旬,
该片先后在中央电视台第一、第四、第十频道播放。四是抗战调研资料的整理、研究、
编撰及成果转化工作。按照省里《关于做好抗战时期山东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课题调
研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区均成立由分管副书记为主任的课题调研工作委员会,并从
有关部门抽调10-20名素质较高的人员组成历史档案文献资料组, 各乡镇抽调5-10名
责任心强、 工作细致、有取证经验的同志组成走访调查取证组,各村普遍确定1-2名
调查员。为保证调研工作的顺利进行,市、区均落实经费和相关的调研工具。经过艰
苦细致的工作,莱芜市在全省第一个全面完成抗战调研任务,市委党史研究室指导两
区编写抗战调研资料汇编。莱城区委党史研究室编写的50多万字的《永不风化的历史
——莱芜市莱城区抗战资料汇编》于7月印刷出版。
(李洪德)

【档案管理】 档案基础建设。档案工作基础条件得到新改善。市档案局积极争取市
财政拨付专款60万元, 用于市档案馆库房气体自动灭火和智能监控系统建设。经过8
个月施工安装和系统调试,于11月正式建成使用,市档案馆档案安全管理实现现代化,
从根本上消除库房火灾隐患,有力地保障了档案的安全。2007年,档案馆建设被纳入
省级文明城市创建达标范围,按照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的要求,市级档案馆要达到省一
级档案馆标准,县、区级档案馆要达到省二级档案馆标准。围绕这一目标,市档案馆
始终把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牢牢抓在手上,大力加强各项基础业务建设,市档案馆的整
体建设水平有了新的提高。经过省档案局考核,市档案馆认定为省一级档案馆。莱城
区、钢城区档案馆在基础差、底子薄、差距大的情况下,把创建省二级档案馆作为各
项工作的重中之重,采取有力措施,克服困难,加大投入,档案馆基础业务建设得到
加强。莱城区档案馆接收档案进馆1.8万卷,馆藏数量达到3万卷。钢城区区委、区政
府投资63万元, 为区档案馆安装300平方米的档案密集架,配备计算机、除湿机、消
毒机等档案保管设施,档案馆基础建设迈上新的台阶。两区档案馆顺利通过省二级档
案馆考评验收,为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做出积极的贡献。全市机关档案室建设得到加强,
考核全市机关档案室271个单位,其中,省特级8个、省一级53个、省二级59个、合格
131个。 全市有2人被省人事厅、省档案局表彰为全省档案系统先进工作者,有2个单
位被省档案局表彰为全省档案工作优秀集体, 有5人被省档案局表彰为全省优秀档案
工作者。有15个单位被市人事局、市档案局表彰为全市档案工作先进集体,有20人被
市人事局、市档案局表彰为全市先进档案工作者。
档案工作。社保档案工作步入规范化轨道。莱芜市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认真贯彻
落实《山东省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办法》,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把档案工作作为一
项基础工作,纳入单位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与保险业务工作同步开展,切实解决了
档案管理方面的问题,确保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有效利用。2007年底,市劳动
保险事业处、市医疗保险事业处达到省一级档案室标准。信用档案建设不断深化。莱
芜市档案部门与市农村信用联社积极探索,进一步推进农村信用工程建设,按照以行
政村为单位、一户一档、一个联户联保小组一盒的原则,全面开展建立农户信用档案
工作, 全市建立农户信用档案36207户,为农民增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
作用。10月,全省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扎实推进信用档案建设座谈会在莱芜市召开,
省档案局局长张奎明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与会代表参观视察市国税局、市工商局
信用档案工作,省局领导和与会代表对莱芜市信用档案建设给予充分肯定。为进一步
推进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 组织开展第一次农村档案工作普查,经市、区、乡镇、村
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普查工作圆满完成。据统计, 莱芜市乡镇建档率达100%,村
建档率达80%, 全市乡镇、村档案室保存1950年以来的各类档案116208卷(册、盘、
件、 张) ,其中文书档案79460卷、会计档案26622册、实物档案4551件、照片档案
4296张、声像档案1099盘、电子文件180件。
档案资源建设和利用工作。2007年是莱芜战役胜利60周年,市档案馆抓住这一重
要契机开展莱芜战役图片、 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征集整理莱芜战役照片550张,
相关资料82.3万字;征集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赴莱芜慰问演出活动相关材料
11册;征集《大地情深》《莱芜大战》《南征北战》《红日》等光盘19张。市、区档
案行政管理部门采取分批集中归档的方式,顺利完成2006年度文件材料的归档工作,
归档合格档案2.7万余件。 为进一步加强现行文件资料的管理和利用,市现行文件服
务中心充分利用莱芜政务专网, 实现市委、市政府现行文件的网上接收,提高了现行
文件的时效性。同时,积极搞好档案及现行文件的查阅、咨询服务,市、区档案馆接
待利用者2207人次,为编史修志、学术研究、宣传教育、落实政策、确定工龄、机关
工作查考等方面提供档案和现行文件资料2966件册次,取得明显的社会效果。莱芜市
申报2007年度全省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成果奖5项,全部获奖,其中二等奖2项、三
等奖3项。
档案信息化建设。市档案馆大力推进馆藏档案数字化建设,与北京量子伟业时代
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录入档案目录14.69万条,扫描档案18.86万页。2007年底,
市档案馆完成馆藏市劳动局全宗1981年以前的444卷档案、 市民政局全宗1981年以前
的913卷档案的数字化处理。 市委办公室、市政协、市委组织部等80多个单位进一步
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市检察院专门建立档案信息网,华电国际莱城发电厂被评
为全省档案信息化建设先进单位。钢城区档案局等安装档案管理软件,做好档案接收
进馆的数字化准备工作。莱芜档案信息网网络数据保持更新和维护,加强了档案资源
的网络服务与利用。
档案法治建设。为迎接全国档案事业发展综合评估工作,市档案局组织指导各区
和市直各部门、单位认真自查自评,抓紧整改,呈报《莱芜档案事业发展自评情况报
告》。为推进工作责任制落实,提高行政效能,根据《行政监察法》《公务员法》等
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市档案局行政问责实施方案》。为纪念《档案法》颁布20周年,
组织举办档案与法制知识有奖竞赛活动,积极动员全市档案工作人员和机关干部踊跃
参加,分发答卷试题1000份。为纪念《档案法》颁布20周年,征订《档案“五五”普
法基础读本》,在全市档案系统开展“五五”普法读书活动。
档案编研、教育和学术研究工作。市档案馆完成省档案局编辑的《打开尘封的记
忆——细说档案里的故事》的供稿工作,报送《神秘将军韩练成——揭开莱芜战役速
胜之谜》 《送猪记晋京记》两篇稿件1.1万字;以庆祝建军80周年和莱芜战役胜利60
周年主题教育活动为重点,挖掘馆藏,撰写纪念莱芜战役胜利60周年研究论文;为编
纂“老字号”档案丛书,完成莱芜市的“老字号”档案资料的征集工作,向省档案局、
省经贸委编报了《百年老字号——“金家羊汤”》纪事文章。完成《莱芜年鉴》《中
国档案馆简明指南》的供稿工作。坚持造就高素质档案干部队伍的办学方向,完成省
委党校档案文秘专业2007级学员入学、2004级专科班学员毕业和日常教学管理等工作。
档案学术研究取得重要成果, 获全省档案学优秀成果奖12项,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
奖3项、三等奖6项。
(李郑实)

【莱芜日报】 新闻宣传和事业发展。完成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各项新闻宣传任务。
始终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高扬时代主旋律,奏响莱芜最强音,
坚持打战役、推典型、强言论、抓监督,为莱芜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重要
推动作用。 共有12件作品获山东省新闻奖,33件作品获山东省新闻奖专项奖,6件作
品获山东省新闻奖二等奖, 6件作品获山东省新闻奖三等奖。《时事新闻》版被评为
山东新闻奖版面类二等奖。系列报道“聚焦三农”被评为“省精品工程奖”。在省以
上新闻媒体发表稿件100余件,其中《人民日报》发稿5件,《大众日报》发稿48件。
调整办报格局,报纸主业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对日报和晨刊版面优化整合;投资近
200万元对《鲁中晨刊》 进行扩版,公开招聘28名编辑记者;对莱芜新闻网进行多次
改版,并新上多媒体数字报纸,形成一报一刊一网的媒体格局。加大基础设施投入,
为高水平出报提供强大技术支撑。 累计筹资投入490余万元,为印刷厂新增一台彩印
机,建起并完善广告中心、对采编系统进行升级、制作莱芜日报20年电子数字光盘,
新上服务器、组版终端、出样机等配备硬件设施。各项创收达到既定目标。广告创收
大幅度增长, 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50%以上;发行和网站创收效益显著,比上年同期
增长58%;时代华美公司完成15万元的任务指标;新创办的鲁中晨刊的发行达数万份。
报社20周年庆典活动圆满成功,进一步扩大报社影响。召开“报社老领导座谈会”、
“乡镇党委书记座谈会” ,征集《莱芜日报》报徽,征集书画作品150余幅,召开隆
重热烈的庆祝活动,市委书记、市长专门发来贺词,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中国
报业协会、 省委宣传部、省新闻出版局以及省内外200余家单位发来贺信贺电,并出
版“珍藏版”特刊。
指导思想和工作思路。2007年,报社指导思想正确,工作思路明确,执行方法得
当。年初制订的《2007年工作要点》指导思想开宗明义,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坚持
“精心办报、开拓创收、严谨和谐、争名创优”的报社工作方针,努力打造莱芜的强
势媒体,提高报社的核心竞争力。在办报上提出“坚持正确导向,投入市场竞争,带
出一流队伍,办出大报风格”的思路;在队伍建设上,提出努力打造“三支队伍”的
思路,保证了报社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分工负责制。印发《报社领导成员职责分工及2007年工作任务分解》的通知,对
各项工作进行分类细化。并依据报社领导班子成员职责分工,列成配档表,明确要求,
落实责任。分管领导都和分管的部室主任签订《岗位目标责任书》,各部室主任对本
部室的人员都作了具体的分工,落实责任。坚持分工负责制与分级负责制相结合,一
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对日常的每一项工作也都注重落实分工负责制,
做到安排工作到点到位,落实工作不留死角。
人事分配制度。编务管理上,在坚持制定的《采编十大规范》《业务研讨例会制
度》《编前会、编务会制度》的基础上,又对《采编人员考核规定》进行完善修改,
使采编水平大大提高,差错率明显减少。行政后勤管理上,完善《行政部室工作人员
岗位职责目标考核办法》,认真执行奖罚规定,根据实际情况,新制定《莱芜日报社
微机使用维护管理办法》,规定明确的奖罚措施,使耗材的消耗明显降低。在报纸发
行上,明确完成任务及超额完成的奖罚标准,提高了大家的订报积极性。在广告创收
上,制定内部和对外奖罚措施,提高了内部工作人员和报社同仁的创收积极性,顺利
完成指标任务。制定和执行“工作创新奖”制度,对整个工作的创新起到了很好地推
动作用。
三支队伍建设。配齐配强报社领导班子,调整责任分工,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
加强重大问题、重大事项的民主决策。围绕加强“三支队伍”建设,制定《莱芜日报
社干部教育培训实施意见》《关于开展“队伍建设年”暨“创建五型机关”活动的实
施方案》 以及《“爱岗敬业比奉献 爱社如家讲节约”教育活动实施方案》。坚持以
经常性教育为主线,以培训为重点,以活动为载体,把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结合起来,
加大对全体人员的教育培训力度。2007年,进行专题教育活动四次,即以加强正规化、
规范化教育为主题的“队伍建设年暨创建五型机关”的活动;以文明工作、爱岗敬业、
节约奉献为主题的“爱岗敬业讲奉献 爱社如家讲节约” 的活动;以提高责任意识、
大局意识为主题的集中整顿活动;以增强业务素质,提高办报水平为主题的业务集中
学习活动。
(李 鹏 孔 涛)

【机关党建工作】 理论武装工作。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机关党的建设的首要位
置,着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党员干部、指导工作实践。年内先后下发
文件,对学习贯彻市第十二次党代会(3月)、胡锦涛总书记“6·25”重要讲话、省
第九次党代会精神(7月) 及时作出部署、提出要求,通过中心组读书会、报告会、
研讨会、领导干部讲党课、办学习专栏等多种形式,引导党员干部把思想和行动统一
到中央和省委、市委的精神上来。5月中旬至7月上旬按照市委部署在市直机关组织开
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有力地推动了科学发展观的落
实和工作指导转变。 11月29日举办市直机关首场十七大精神宣讲报告会, 指导市直
机关党员干部及时全面深刻把握十七大精神。 年内编辑出版《党的工作》刊物4期,
突出宣传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和重点工作,宣传机关党建工作的新要求、新发
展、新典型。
创建“五型”机关,加强作风建设活动。按照胡锦涛倡导的“八个方面”良好风
气和市委关于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的要求,在市直机关组织开展以创建学习型、
服务型、创新型、和谐型、廉洁型机关为主要内容的“创建五型机关、加强作风建设”
活动。市委成立由市委副书记牛志春任组长的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市委办公室转发活
动《实施意见》 。4月11日召开动员会议,市委副书记牛志春亲自对开展创建活动作
了动员。 5月组织召开“解放思想大讨论暨创建五型机关活动座谈会”对活动进行调
度,向机关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发出为在农村的父母和帮助所包村困难群众缴纳养老金
倡议书, 8月组织开展“创建五型机关,促进又好又快发展”征文活动,11月组织开
展市直机关工勤人员思想纪律教育整顿活动,丰富了创建活动的内容。全年围绕创建
活动,机关工委编发简报30余期,对市人大、市政协、市委组织部等47个单位的经验
做法进行宣传,有力的促进了活动的开展。活动后期,在各单位部门总结自查的基础
上,结合年终考核,对创建活动进行检查评比,评出40个创建活动先进单位。“五型”
机关创建活动被评为“山东省机关党建工作创新奖”,经验做法在全省机关党(工)
委书记会议上作了典型发言。
组织建设。 一是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从6月开始实行基层党组织换届改选
提示通知制度,年内督促指导73个基层党组织进行换届选举,市直机关党组织班子健
全率达到100%。 积极推进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建设,6月召开市直机关基层党建工作
示范点现场会, 推广市国税局改革创新、加强机关党建工作的经验;推荐命名表彰6
个市级党建工作示范点、1个全市基层组织建设红旗单位、1个省级基层党建工作示范
点。10月举办市直机关基层党组织书记、组织委员培训班,对党务干部进行系统的业
务培训。二是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强化对党员的教育管理,结合庆祝建党86周年,七
一前夕组织开展新党员入党宣誓和老党员重温入党誓词,庆七一书画展,邀请山东泰
山钢铁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守东为入党积极分子上专题党课等系列教育活动。严
格标准做好发展党员工作,5月对199名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培训,全年发展新党员65名。
加强党内信息数据库建设, 建成包含210多个机关基层党组织和4400多名党员的党内
信息数据库。三是充分发扬党内民主,认真做好莱芜市出席党的十七大、省九次党代
会代表候选人初步人选的推荐提名工作。3月5日召开中国共产党莱芜市市直机关代表
会议, 选举产生106名市直机关出席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四是认真落实中央、省
委、 市委先进性建设长效机制文件,6月结合实际研究制订市直机关健全落实党的先
进性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从八个方面对机关党建工作提出新的要求,推动了党建工
作制度化、规范化。9月至11月,组织市直机关选区28635名选民选举市直机关出席莱
城区第十六届人代会代表, 11月8日选举日进行了选举,陈克剑、许长淮当选正式代
表。
党风廉政建设。一是加强党风党纪教育。组织市直机关党组织认真学习贯彻中纪
委七次全会、省纪委八次全会、市纪委七次全委会精神和党的纪律,大力倡导八个方
面的良好风气,不断强化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二是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进一步强化党内监督。9月配合市纪委对市直机
关588名在职县处级党员领导干部的582名配偶、 662名子女从业情况进行检查。三是
抓好案件的查办工作,依法依纪严肃查处3起机关党员干部的违纪案件,对2名违纪党
员给予开除党籍处分,1名给予党内警告处分。
机关精神文明建设。结合创建省级文明城市,进一步加强对文明机关创建工作的
领导和指导,11月下发《关于在市直单位评选表彰2006—2007年度市级文明单位、文
明机关的通知》,对创建文明机关、文明单位工作进行部署,明确了创建条件和评选
办法。通过单位自愿申报、互评、机关工委检查和复查,向市文明委推荐表彰市级文
明机关10个、文明单位5个,有力地推进了机关精神文明建设。5月,机关工委牵头抓
好市直机关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9月,组织700人的机关观众方队观看“心连心”艺
术团来莱芜慰问演出,有力地保证了演出的成功。
机关群团工作。工会组织积极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围绕丰富和活跃机
关文体生活,10月举办市直机关田径运动会。共青团组织不断壮大注册青年志愿者队
伍, 认真做好市级青年文明号的创建和复查工作,新推荐省级、市级青年文明号各1
个,复查合格市级青年文明号8个;积极开展争先创优活动,推荐表彰省级优秀团员1
名,市级优秀团员10名。妇女组织积极开展“巾帼建功”和“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
动,机关工委被推荐为全省“美在家庭”创建活动先进单位;推荐表彰市级“三八”
红旗集体1个, “市级三八”红旗手6名,省级“三八”红旗手1名。认真做好武装工
作,严格政审把关,向部队输送合格兵员90名。
(毕京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