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莱芜市委员会(一)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c&A=7&rec=47&run=13

【市委全委会议】 2007年,市委先后召开十一届十二次全委会议、十一届十四次全
委会议、十二届一次全委会议、十二届二次全委会议。
(1)2007年2月2日,莱芜市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十二次全体会议在莱芜宾馆召开。
会议的主要议题是讨论通过省级党员领导、省级党内老同志和莱芜市出席党的十七大
代表候选人初步人选名单。会议由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于建成主持,市委常
委、组织部部长黄希俭在会上作了《关于出席党的十七大代表候选人初步人选推选情
况的说明》,大会酝酿讨论并表决通过了省级党员领导、省级党内老同志和莱芜市出
席党的十七大代表候选人初步人选。
(2) 2007年3月22日,莱芜市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十四次全体会议召开。市委书
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于建成主持会议,市领导马平昌、孙振文、杜焕常等出席会议。
参加这次会议的市委委员应到29人, 因事因病请假7人,实到22人;市委候补委
员应到6人,实到5人。参加会议的人数符合党章和有关规定。
会议审议通过了十一届市委工作报告(草案)、市纪委工作报告(草案);讨论
酝酿了十二届市委、市纪委人事安排方案。莱芜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将于本月26日至
28日召开。
(3)2007年3月28日,莱芜市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龙园宾馆召开。
新选出的市委委员、市委候补委员出席会议,市纪委委员列席会议。于建成同志主持
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
全会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市委常委、市委书记、副书记。于
建成当选市委书记,马平昌、牛志春当选市委副书记。于建成、马平昌、牛志春、李
胜玉、朱胜运、林殿玲、单增德、郭永利、王光华、徐效珠、黄希俭当选市委常委。
全会通过了市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产生的书记、副书记和常务委
员会委员。
(4) 2007年11月23日,莱芜市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召开。出席会议
的有市委委员28人,市委候补委员8人。市纪委委员和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列席了会议。
会议由市委常委主持,市委书记于建成作了重要讲话。
全委会认真学习了党的十七大和省委九届二次全体会议精神,审议通过了《中共
莱芜市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决议》。
全委会一致认为,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
大会,是一次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奋进的大会。
全委会审议通过的《中共莱芜市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决议》,
从四个方面对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作出了部署:(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
大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二)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坚持正确
的政治方向。(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工作指导转变,推进全市经济社会
又好又快发展。(四)求真务实、开拓进取,以新的精神面貌创造性推进各项工作。
全委会强调,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关键是要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和内涵,
切实做到融会贯通。
全委会指出,把十七大确定的目标任务和省委部署要求落到实处,关键是理论联
系实际,努力在取得实效上下功夫。
全委会要求,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要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
全委会号召,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
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
观,团结奋斗,开拓创新,扎实苦干,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建设富强文
明和谐新莱芜而努力奋斗!

【2007年市委印发的重要文件】 2007年,市委共印发重要文件23份。
(1)2007年1月1日,《中共莱芜市委2007年工作要点》(莱发〔2007〕1号)。
(2)2007年2月7日,《中共莱芜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意见》
(莱发〔2007〕2号)。
(3)2007年3月24日,《中共莱芜市委、莱芜市人民政府转发 的通知》(莱发〔2007〕3号)。
(4) 2007年2月1日,《中共莱芜市委、莱芜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莱芜战役胜利
60周年纪念活动的意见》(莱发〔2007〕4号)。
(5)2007年4月13日,《中共莱芜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工
作的意见》(莱发〔2007〕5号)。
(6)2007年5月18日,《中共莱芜市委关于在全市开展“乘势而上、实现又好又
快发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的意见》(莱发〔2007〕6号)。
(7)2007年5月23日,《中共莱芜市委关于印发 的通知》(莱发〔2007〕7号)。
(8)2007年5月31日,《中共莱芜市委关于印发<2006-2010年莱芜市干部教育培
训规划>的通知》(莱发〔2007〕8号)。
(9) 2007年6月2日,《中共莱芜市委关于巩固和壮大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
实施意见》(莱发〔2007〕9号)。
(10) 2007年6月5日, 《中共莱芜市委、莱芜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安
“三基”建设的意见》(莱发〔2007〕10号)。
(11)2007年6月6日,《中共莱芜市委关于印发 的通知》(莱发〔2007〕11号)。
(12)2007年6月6日,《中共莱芜市委、莱芜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创文明城市、
建和谐莱芜”活动的实施意见》(莱发〔2007〕12号)。
(13)2007年7月1日,《中共莱芜市委关于认真学习贯彻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的
通知》(莱发〔2007〕13号)。
(14) 2007年7月23日,《中共莱芜市委、莱芜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入开展平安莱
芜建设的意见》(莱发〔2007〕14号)。
(15)2007年7月24日,《中共莱芜市委、莱芜市人民政府、莱芜军分区批转 的通知》(莱
发〔2007〕15号)。
(16) 2007年7月23日,《中共莱芜市委、莱芜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十大民生保
障体系的决定》(莱发〔2007〕16号)。
(17)2007年8月23日,《中共莱芜市委批转的通知》(莱发〔2007〕17号)。
(18) 2007年8月28日,《中共莱芜市委关于贯彻鲁发〔2007〕15号文件精神进
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意见》(莱发〔2007〕18号)。
(19) 2007年9月26日,《中共莱芜市委关于做好区人大、政府、政协领导班子
换届工作的通知》(莱发〔2007〕19号)。
(20)2007年10月26日,《中共莱芜市委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
的通知》(莱发〔2007〕20号)。
(21)2007年11月23日,《中共莱芜市委、莱芜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
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实施意见》(莱发〔2007〕21号)。
(22)2007年11月23日,《中共莱芜市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决
议》(莱发〔2007〕22号)。
(23)2007年12月12日,《中共莱芜市委、莱芜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镇域经
济发展的意见》(莱发〔2007〕23号)。

【市委办公室工作】 2007年,市委办公室在市委的直接领导下,以党的十七大精神,
省、市党代会精神为指导,以“三个服务”为宗旨,开拓创新,扎实工作,有效地发
挥了各项职能作用。市委办公室先后荣获全市“工作创新奖”、“全市信访工作先进
单位”等称号,连续5年保持了“省级文明机关”称号。
文秘工作。坚持寓谋于文、以文辅政,注重超前谋划,积极建言献策,充分发挥
了参谋智囊作用。 起草领导讲话106篇、综合材料62篇,制发市委及市委办公室文电
284号; 接收上级文件186份、部门来文5200份;注办上级来文90份,传阅300人次2000
份,办理部门来文76件,处理其他资料5.6万份;整理档案13类350件;编发《莱办通
报》9期、《办公室工作通讯》3期、《市委大事记》12期。
信息工作。以在全省争先进位为目标,拓宽信息渠道,健全集控机制,加大报送
力度, 为领导决策提供了可靠依据。全年省级以上单位用稿107篇,其中省委办公厅用
稿93篇, 用稿总量排在全省第12位,单篇采用重要稿件25篇。编发《信息专报》173
期、《信息直呈》214期、《动态快报》29期、《莱芜信息》84期。
督查工作。以决策督查为重点,创新督查方式,加大督查力度,促进了省委、市
委重大决策部署的落实。先后组织开展督促活动68次,形成督查报告59期;承办领导
批示件39件、 交办事项23件;报送《督查专报》55期,单篇转发5篇,采用26篇;协
助组织市委常委会等各类会议65次,形成会议记录98份、纪要58号、决定事项通知85
号。
调研工作。围绕市委工作中心和全市工作要点,组织了大量调研,一批有价值的
调研报告被市领导批示或以其他形式输入领导决策。关于对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双
补”政策的落实情况的调研被市领导批示,促进了这一政策的落实。建立新闻监督快
速反应机制的调研被市委书记于建成批示。随后印发的《莱芜市关于接受和处置上级
新闻舆论监督的预案》,使新闻媒体对莱芜工作的意见、建议,得以迅速搜集并报告
市领导妥善处理,迅速消除了对莱芜的不利影响。
机要工作。以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密码工作的决定》为主线,
以“规范化管理年”为总抓手,按照“抓落实、促发展、保安全、保畅通”的总体要
求, 共收发明密电报1969份,其中特提303份,绝密16份;全面开通20个乡镇(街道
办)的商用密码通信网络。全年没有发生任何密码失泄密事故,确保了“绝对安全、
绝对畅通”。
保密工作。 围绕落实市委领导同志指示精神,印发指导性文件5个;在党校讲授
保密教育课80课时; 成功举办全市保密技术培训班、协办全省保密技术培训班;顺利
开通57部党政专网电话;扎实开展全市涉密载体和计算机信息保密系统专项大检查。
市保密局被省人事厅、省保密局授予“全省保密系统先进集体”。
协调服务。进一步加大对重大活动、重要会议的协调力度,充分发挥了总调度、
总协调、总枢纽作用。全年共接待来宾3200多人次。其中接待迟浩田、李建国等省部
级以上领导100多人次,厅局级领导320多人次;完成重大接待任务45次。协调组织各
类会议200多次,其中大中型会议50多次。协调安排市委领导活动300多次,其中重大
活动80多次。特别是成功组织了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读书会暨现
场观摩会、钢博会、“心连心”艺术团慰问演出、莱芜战役胜利60周年暨纪念馆新馆
开馆仪式等重要会议、重大活动。同时, 优质高效地做好了值班、卫生、保卫、车辆
等服务工作。
人事政工。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从规范程序入手,积极稳妥地做好工资改革工
作,套改工资85人次,办理工资晋升、转接、定级等30余人次,办理“三金”事宜50
余人次; 年内发展党员3名;组织集体学习20余次,扎实开展了解放思想大讨论、创
建“五型机关”等活动。
对外宣传。依托新闻媒体,总结发布莱芜典型工作经验,积极扩大莱芜的影响力
和知名度。全年在省以上刊物采用、转发稿件43篇,其中大兴“三创”之风等系列文
章,先后被省委办公厅《工作情况交流》《高管专供》和《领导科学报》采用。《关
于创新社会保障制度解决民生问题的报告》被常务副省长王仁元批示,省政府以《内
部情况通报》的形式印发各市学习。《莱芜以“工作创新奖”评选促创新型城市建设》
被省委办公厅以《参阅件》形式呈送省委领导。在中央办公厅《秘书工作》杂志发表
业务文章1篇。 通过互联网发布典型经验25篇,其中莱芜市健全“五个体系”建设和
谐社会、突出“大中小”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货币补贴住房制度等重要经验,在《新
华网》《山东新闻网》发布要闻或头条,分别被国家部委、省政府等二、三十家网站
转载,对宣传莱芜开辟了新路子。

(市委办公室)

【保密工作】 科学决策。认真贯彻省委保密委员会一系列决策部署,结合全市保密
工作实际,研究分析全市保密工作面临的新形势,着眼于领导层面和长远建设,抓大
事、谋全局,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在重点“拓面”的基础上下功夫。对全年工作进行
科学安排,使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一是及时制发《市委保密委员会2007年工作要点》,
对全市的保密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取得主动权。二是迅速汇报全省保密工作会议精神,
争取领导支持。 4月全省保密工作会议召开后,及时在市委常委会上作了专题汇报,
市委书记于建成对全市保密工作提出明确要求,要求扎实做好工作,确保不出任何问
题。三是抓好保密工作机构的调整工作。根据市委领导的变动情况,及时建议对市委
保密委员会进行调整,为保密工作提供组织保证。四是精心筹备召开全市保密工作会
议。6月召开全市保密工作会议,对全年的保密工作任务作出部署。会后将市委常委、
秘书长、保密委主任朱胜运同志在会议上的讲话进行整理,以《莱办通报》下发各级
各部门单位,以此指导全市保密工作的开展。五是制发一系列政策性文件,保证各级
工作的正常开展。 先后下发《莱芜市“五五” 保密法制宣传教育规划》和《莱芜市
“十一五”保密科学技术发展规划》。明确“五五”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和“十一五”
保密技术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原则、主要任务以及实施步骤和保障措施。指
导各级各部门单位结合实际,制定各自的具体落实措施,有力地推动了全市保密工作
的深入开展。下半年,针对计算机及其网络成为窃密泄密主渠道的新形势,从加强规
章制度建设入手,制发《关于加强和改进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管理的意见》,为全市
各级在一段时期做好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管理工作提供依据。
基础工作。一是围绕重点人员深入开展保密宣传教育。针对领导干部和公务员,
利用党校保密教育课,及时充实更新教材,加强教育培训,全年在党校举办的各类培
训班上讲授保密教育课80课时。 其中,在县级干部培训班上,由保密局长授课2次,
培训县级干部近百人;针对全市重要涉密岗位的文管人员,在全市党委系统公文处理
培训班上,由保密局长就提高公文保密技能进行专题辅导。二是努力提高全市保密干
部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 4月,利用全省保密技术培训班在莱芜举办的机会,组织全
市各区和市直重要泄密部门的技术干部30余人参加旁听学习。 6月,举办全市保密干
部业务培训班,邀请山东中孚技术有限公司技术专家讲授《新形势下的网络保密技术》,
对全年的保密工作任务进行具体指导。9月,组织市保密局2名技术人员参加国家保密
局技术研究所举办的计算机网络专业技术培训,掌握网络和计算机保密检查的新技术,
为开展技术检查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三是在全市组织开展保密警示教育。中央保密
委《关于2006年泄密事件的情况通报》下发后,市委常委、秘书长朱胜运作出批示:
“请各级各部门特别是涉密部门和单位充分认识保密工作的严峻形势,务必保持高度
警觉,切实落实各项保密制度和工作措施,确保万无一失。”市保密局将领导批示和
通报转发各区各部门保密组织,组织传达学习,强化保密观念。各区下半年召开全区
保密工作座谈会,通报案件,观看保密教育片。市直有关部门组织利用集体学习对通
报案件进行传达学习。四是做好对上信息报送工作,全年上报信息专报18期,被省局
采用稿件7篇,采用率位居全省前列。五是积极做好《保密工作》杂志征订学习工作。
11月召开刊物征订座谈会, 促进了征订任务的顺利完成。全市完成征订351份,较上
年增加15份,增长率4.5%。六是抓好党政专用通信网管理工作。根据市领导变动情况,
及时调整选号方式,印制通讯簿。精心组织安装,顺利开通57部党政专网电话,并对
机房加装空调, 对专网各项工作制度进行修订完善。8月,印制《党政专用通信网电
话用户征询意见表》,对装机用户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从调查结果看,市领导表示
满意。下半年,为完成省委考核组考核、迟浩田同志视察等重要接待活动通信保障任
务,连夜架设由主控机房至莱芜宾馆的保密通信专线,提供了优质服务。省委考核组
在莱芜考核期间,对上联络、发送传真等工作,全部使用党政通信专网线路,考核工
作结束后,考核组领导对莱芜专网的通话质量、服务保障等工作非常满意。全市各装
机单位和领导也经常利用专网电话交流涉密信息、报送涉密材料,较好地发挥了专网
保密通信的作用。
严查严防泄密。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涉密计算机、互联网、电子政务专
网及节点等,成为最为突出的泄密隐患。管住管好这些隐患多发领域,成为当务之急。
一是抓好经常性的保密检查。每天对市里几家主要网络更新的网页进行浏览检查,一
旦发现问题,立即督促整改。在此基础上,2007年初排出全年需检查的重点部门单位,
变每年的集中检查为全年不间断的检查,使督促检查常态化,作为保密工作的一项日
常业务, 有时间就去检查。全年检查计算机网络10个、计算机近200台。二是组织开
展专项检查。按照省里的统一部署,在全市开展涉密载体和计算机信息保密系统的专
项大检查,在各部门单位自查的基础上,对各区、10余家部门单位开展抽查,对查出
的问题,督促其立即进行整改。11月,下发《关于开展2007年度保密工作检查考核的
通知》,对全市各级各部门2007年度保密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检查考核。三是加强制
度化建设。 7月,下发《关于加强全市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管理的紧急通知》,对计
算机信息系统的管理做了进一步的规定,对责任做了进一步明确。10月,市保密局会
同市公安局、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等单位下发《关于开展全市重要信息系统安
全等级保护定级工作的通知》《电子政务保密管理指南》等一系列文件,对计算机信
息系统和电子政务保密管理做了进一步的规范。全市境内全年未发生失泄密事件,被
省委保密委、 省人事厅评为全省保密工作先进集体,有1名同志被省委保密委、省人
事厅荣记二等功。
依法治密。一是规范保密要害部门、部位的管理。以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
名义制发《莱芜市保密要害部门、部位保密管理实施细则》。明确保密要害部门、部
位的确认条件、程序、职责、管理和防范措施,对管好要害部门、部位的保密工作,
提供制度保证。2007年完成全市要害部门、部位初审工作。二是认真组织高考、司法
考试、公务员考试、卫生系统执业资格考试等国家统一考试的保密管理。对存放考试
试题的保密室进行细致检查,对涉密人员进行保密教育,确保国家统一考试的安全。
在全国司法考试中,及时向市司法局提出建议,新上考试保密设备,确保考试的顺利
进行,得到省司法厅有关领导的肯定。三是开展集中清理取缔涉密文件资料交易专项
行动。 3月,按照省里的统一部署,会同市公安局、经贸委、工商局在全市开展集中
清理取缔行动。
举办全省保密培训班。 4月,省保密局确定在莱芜举办全省保密技术培训班,来
自全省各市保密局分管局长、保密技术中心主任,省直重点要害部门、部位的保密技
术干部和涉密企业技术人员180多人参加培训。 经过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协助省保
密局做好培训服务工作,使培训班获得圆满成功,得到国家局、省保密局领导、参加
培训的学员和各涉密企业与会人员一致好评,展示了莱芜的良好形象。省委保密办、
省保密局专门发来感谢信。
(谷玉华)

【信访工作】 2007年,全市信访工作以建设“平安莱芜”、构建和谐社会为核心,
以贯彻实施《信访条例》 和中央〔2007〕5号文件为主线,积极畅通信访渠道,推行
“四建四制”,规范信访秩序,解决群众合理诉求,促进“事要解决”,各项目标任
务进展顺利。全年,市信访局受理群众来信来访312件起,比上年同期下降12%。其中,
来信236件, 同比下降3%;来访76起1450人次,同比分别下降16%和18%。接待集体上
访42起1380人次,同比分别下降19%和21%,继续实现信访总量、集体访、重复访、越
级访下降,结案率提高,信访秩序好转的“四下降、一提高、一好转”的工作目标。
连续5年无进京集体上访、 连续2年无赴省集体访。 新华社《法制专供》 第6期登载
“莱芜市建立长效机制化解越级上访”的做法。在6月5日召开的全省信访工作会议上,
莱芜市以市委、 市政府的名义作了“推行四建四制,就地化解矛盾”的典型发言。3
月,郭家安同志被评为全国信访系统先进个人,并代表全省信访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
个人出席第六次全国信访工作会议,受到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6月14日, 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于建成在全市信访工作会议上高度评价信访
干部。
一是市委、 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信访工作。4月11日、6月9日,市委常委会
两次听取信访工作汇报, 研究安排信访工作。2月14日,在省“两会”期间,市委书
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于建成专程看望值班人员。市长马平昌对做好信访问题排查、
实行责任追究等工作多次提出明确要求。分管领导拿出大量精力研究信访工作,解决
信访工作中遇到的难题。二是信访工作机构建设得到强化。市委、市政府将市信访局
升格为正处级单位,两区信访办也升格为正科级单位,配齐配强了工作力量。三是高
规格研究部署信访工作。 6月14日,市委、市政府隆重召开全市信访工作表彰大会,
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于建成到会颁奖并作重要讲话。
推行“四建四制”,强化基层基础。坚持重心下移、关口前移,继续深化信访工
作“四建四制”。一是着力配齐配强基层工作力量。进一步健全乡镇社会矛盾调解中
心,在此基础上,与市综治委、市司法局联合在全省率先建立区级社会矛盾调解中心,
整合各有关部门的力量,加大问题的解决力度。进一步加强镇、村信访工作机构建设,
乡镇配备副科级信访助理员, 80%的乡镇建立专门乡镇接访室;各村成立信访调解委
员会,确定专人负责信访工作。在全市建起横到边、纵到底的信访工作网络体系,切
实做到信访工作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二是进一步规范完善各项工作机制。各级
都健全排查、调处、包案、奖惩四项工作制度,坚持定期排查与集中排查相结合、经
常性排查与重要时期排查相结合, 先后开展7次大规模的信访问题集中排查活动,做
到信访问题早发现、早报告,早解决,大部分信访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深入贯彻《信访条例》,不断拓宽群众利益表达渠道。制定出台《关于在市、区、
乡三级建立领导干部定期公开接待群众来访制度的意见》(莱办发〔2007〕31号)。
9月30日、 10月16日,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王光华,副市长张作平分别公开接待来
访群众9批110余人, 当场解决问题6件。不断深化群众来信“绿色邮政”,引导群众
通过写信方式反映问题,降低信访成本。投资50万元,建立起全市信访信息系统,实
现中央、省、市、区联网,信息共享,提高信访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在互联网上开
通莱芜信访网站,实行网上信访,进一步畅通和拓宽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渠道。
健全受理督办机制,努力化解信访问题。始终把信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
“事要解决”上,一手抓住信访问题受理环节,认真对待初信初访,高度重视重信重
访,严格控制越级访。在接访中,实行“三步工作法”,及时接待来访群众,维护了
正常的信访秩序,减少了重复上访,最大限度地避免了越级上访。在办信中,实施群
众来信“绿色邮政”,一信一清、一案一结,把大量问题解决在写信阶段。另一手抓
住信访案件督办环节,不断加大信访案件的交办督办力度,妥善化解重点信访案件,
推动了案结事了。2007年,共立案查办信访案件71件,结案率100%,做到“事事有回
音、件件有着落”。如接待的生猪定点屠宰户、面的出租车、高速路连接线占地补偿
款分配等集体上访,都及时协调有关单位部门,妥善化解在当地。从没有发生因接访
失误导致的越级上访,更没有群体性事件。
开展老户专项治理, 着力调处疑难问题。7月20日,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
转发《关于在全市开展上访老户专项治理工作的方案》(莱办发电〔2007〕16号)。
7月27日, 召开信访工作领导小组扩大会议,与各责任单位签定了《责任书》。成立
21个工作组,按照“四个一批”的要求,采取“三不限、三重新”的方式,实行老案
新办,分类施治,市信访办先后召开两次调度会,并逐一到各单位督查,26个结案24
个,占92%。
加强信访值班, 做好特殊时期的信访工作。2月28日,召开全市信访稳定工作会
议,对做好全国“两会”和各级党代会期间的信访稳定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每次重要
会议之前,提前做好矛盾预测排查,对重点人、重点事,实行重点稳控。会中,严格
落实内、 外值班制度。内部由负责同志带班,实行24小时值班,每天下午3点前逐级
汇总上报信访信息,掌握了工作的主动权。外部由主要负责人带队,先后组织32名人
员进京、赴省值班,圆满完成值班任务。整个会议期间,莱芜市无集体上访、无滋事
闹事事件、无非正常上访、无一人登记,是全省唯一没有登记上访的市,维护了莱芜
市形象,受到省信访局的充分肯定和表扬。
建立规范约束机制和信访工作新秩序。不断加强《信访条例》和《中共中央国务
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新时期信访工作的意见》的宣传教育,依法规范信访人的行为,做
到“四个坚决纠正” (坚决纠正利用重大政治活动和节庆日等敏感期上访制造事端
的行为;坚决纠正串联聚集上访的行为;坚决纠正非正常上访的行为;坚决纠正个别
人无理取闹的行为)。2007年以来,基本杜绝集体上访滞留现象,围堵机关大门的现
象,没有集体上访长期滞留行为,信访秩序明显好转。积极协调联席会议各专项工作
小组, 妥善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和进京非正常上访。协调有关单位进京处理突发问题6
次,查办中央联席会议交办的案件7件,全部按期处结。
加强教育培训,建设一支干事创业的信访工作队伍。不断加强对信访干部的教育
培训力度,建设一支政治坚定、纪律严明、办事公道、作风优良、业务熟悉、经验丰
富,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信访干部队伍。莱芜信访队伍得到市委书记于建成的
充分肯定。
(吴希栋)

【政策研究】 2007年全室共起草各类文稿462篇、210多万字。其中,市委主要领导
大会讲话和省会以上发言99篇,省级以上发表文稿20篇,外地考察报告、专题调研和
决策论证34篇,工作汇报、报告62篇,署名文章26篇,解说词12篇,编辑出版《莱芜
调研》 12期,同时参与了4项市委重大活动。全室办文、办会、办事的能力进一步增
强。
重大专题调研。主要完成了9项专题调研论证、4次外出考察和4项政策论证。9项
专题调研论证工作。一是党代会报告思路目标及工作重点等调研论证。围绕今后五年
的工作思路目标、发展重点等,深入到市直有关部门单位、两区、重点企业、基层进
行为期一个月的调研,完善“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大力实施工业立市、生态建
市、科教强市、和谐兴市四大战略,提升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水平,实现科学发
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工作思路,明确“两个高于(经济增长速度、主要经济
指标人均占有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两个翻番(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翻番增
长)、三个明显(民生状况明显改善、环境质量明显提高、社会进步明显加快)”的
目标任务和“打造四条连接线、建设四个功能区”、“一体化建设新农村”、“建设
精品城市”、“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工作重点,为2007年后五年的发展指明了
方向。二是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调研论证。系统论证莱芜市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基
础条件,提出“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互动发展”的工作思路和加快统筹城乡一
体化发展的“四个一体化”主要内容,围绕推进城乡一体、加快镇域经济发展,重点
就促进“三个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
“四项转移”(项目转移、劳动力转移、土地转移、住宅转移),“六项改革”(土
地制度、户籍制度、规划体制、公共财政体制、投融资体制、行政管理体制)论证起
草多个政策文件,参与修改加快镇域经济发展的意见,纳入市委决策。三是农村养老
保险制度调研论证。通过到浙江、陕西两省部分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学习,并在市内进
行认真调研,创造性地提出“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
险制度”的思路,创新政府补贴与个人交费相结合的筹资机制、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
相结合的基金管理运作机制、经常性审计与年终审计相结合的监管机制等“三个机制”,
为市委科学决策、农村养老保险工作扎实高效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四是综合物流
基地调研论证。通过到广东、上海、江苏、济南等地考察,系统理出了当前物流业发
展的趋势及几类园区发展模式,全面分析了莱芜市物流业发展的特点、基础、问题及
优势,提出“加快建设以钢铁物流为主的‘鲁中综合物流基地’”的建议,并阐明了
齐鲁钢铁现代物流园建设的几点设想,成为市委、市政府启动建设齐鲁现代钢铁物流
园的主要依据。五是十大民生保障体系调研论证。通过调研,全面系统地提出构筑覆
盖城乡的就业、养老、医疗、住房、救助、教育、文体、环保、安全、权益等十大民
生保障体系的制度框架,并参与制定市委、市政府《关于建立十大民生保障体系的决
定》,使莱芜市的民生保障工作进入制度化、系统化轨道。六是土地流转调研论证。
总结提炼了莱芜市土地流转的6种模式,并从莱芜市实际出发,提出抓好“一个规划”、
完善“三个机制”的建议,受到市委主要领导的表扬。七是争创“千强镇”调研论证。
与市统计部门一道,全面分析千强镇评价指标体系、评选办法,并将莱芜市鹏泉、凤
城、羊里、艾山与“千强镇”末位乡镇主要经济指标进行了摸拟对比,得出通过努力,
2009年前,鹏泉、凤城、羊里、艾山四个镇(处)均有望达到全国“千强镇”水平的
结论,受到市委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并专门作出“请莱城区、钢城区、高新区负责
同志参阅”的重要批示。八是推进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政策调研论证。摸清了城
市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政策落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制约及原因,提出加大宣传力度、
调整住房供应结构、 完善配套政策等5条建议,纳入市委决策,促进了政策落实。九
是重点工业定单生产和投资发展情况调研论证。在全面分析莱芜市重点工业定单生产
和投资发展情况的基础上,指出产业结构不够合理、生产要素价格上涨、宏观调控政
策趋紧、 资金短缺等影响工业定单生产和投资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4
次外地考察。主要围绕市委中心工作和领导关注的重点问题,先后随领导或与相关部
门联合到无锡、苏州、马鞍山、上海、广州、重庆、长沙、武汉、成都以及省内淄博、
潍坊、青岛等地考察学习,形成《政府买服务、市场办事业——关于公益经营混合型
社会事业改革发展的调查报告》《先行先试天地宽——关于争创“综合配套改革试验
区”的调查报告》《建设物流基地、引领产业升级——关于建设鲁中综合物流基地的
调查思考》 《成渝两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考察报告》等4篇有情况、有分析、有
对策建议的考察报告,集中总结了先进地区以“管办分离、政事分开、政资分开”为
核心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坚持“干字当头、以干促批”、争创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按照“经营园区化、运作市场化、建设信息化”思路、发展物流业等经验做法,全部
以《呈阅件》形式报市委常委参阅,绝大部分观点和建议被吸收进领导讲话或市委文
件, 转化为领导决策。4项政策论证。与市有关部门联合,围绕“如何促进镇域经济
又好又快发展”,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全程参与制定乡镇财政发展奖励政策、关于
促进寨里等5乡镇地方财政收入过千万元的扶持政策、 乡镇干部激励政策、“飞地经
济”税收财力分成管理办法等4项政策。
文稿服务工作。年内共起草各类领导讲话、发言99篇、近50万字。比较重要的综
合性会议讲话及发言有: 1月9日,市委书记于建成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全面分析了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系统总结了莱芜市上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阐明了做
好2007年工作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对2007年的重点工作作出全面部署;1月24日,
市委书记于建成在全市环境保护工作大会上的讲话,要求各级正确认识和理解“区域
限批”,用心把握,主动应对,变被动为主动、变压力为动力、变坏事为好事,鲜明
地提出更新发展理念、 加快结构调整、提高环保执法水平等6方面的措施,较好地统
一了全市上下的思想,指明了努力方向,为“区域限批”解禁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和工
作基础;1月30日,市委书记于建成在市纪委第七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从5个方面统
一了对反腐倡廉和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认识,提出建立“标本兼治、惩防并举”
的惩防体系,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发挥好在反腐倡廉和作风建设上的带头作用,争当科
学发展排头兵、 和谐莱芜建设促进派、努力提高又好又快发展能力; 2月5日,市委
书记于建成在2006年度全市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全面总结了2006年全市工作取得
的经验,系统地提出在全市大兴创业、创新、创优之风,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
发展; 3月26日,市委书记于建成在中共莱芜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旗帜鲜
明地提出“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努力建设富强文明和谐新莱芜”的报告主题,完善
了2007年后五年的发展思路,明确了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成为指导全市又好又快发
展的纲领性文件; 5月13日,市委书记于建成在全市领导干部会议上的讲话,围绕贯
彻落实好李建国书记在莱芜调研时重要讲话精神,作出了开展新一轮解放思想大讨论
的部署,要求各级重点解决好发展理念、发展思路、激励机制、发展环境、作风建设
等五方面的问题,在重点领域实现“五个新突破”,牢固树立五种意识、加强作风建
设, 推动全市又好又快发展;5月22日,市委书记于建成在市委常委扩大会议上的讲
话,围绕落实省委“加快工作指导转变”要求,作出了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结构调整、
改革创新、民生保障等“六个突破”的部署,使全市的工作重点更加突出、目标更加
明确;7月6日,市委书记于建成在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读书会上的讲话。从八个方面
系统总结了上半年全市工作特点,要求各级围绕加快工作指导转变,深化“三个认识”、
处理好“四个关系”,努力推动全市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10月26日,市
委书记于建成在全市领导干部会议上的讲话,系统阐述了党的十七大的重大意义和精
神实质,要求各级以贯彻十七大精神为动力,全面抓好各项重点工作落实,努力做到
“六个坚定不移”;11月23日,市委书记于建成在市委十二届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对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作出全面安排,要求各级从莱芜实际出发,努力做好
结合文章,确保全面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科学谋划2008年的工作;11月30日,市
委书记于建成在加快镇域经济发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在全面分析当前镇域经济发展
形势的基础上,旗帜鲜明地提出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镇域经济的思路,明确了镇域经
济发展的重点和改革的关键领域,并对乡镇领导干部提出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
干成事的要求。此外,还将2006年11月到2007年底,有关市委书记于建成的会议讲话、
调研讲话、省以上会议发言等7个方面、122篇约45万字的重要文稿汇编成册,以便更
好地指导各项工作开展。
服务市委重大活动。 全程参与党代会筹备工作,抽调4名同志参加党代会材料起
草小组,承担了主要文稿的起草工作,形成了党代会报告、决议等重要文稿10余篇,
编发简报20期, 参与组织调度会议2次、市内调研10余次,全程参与了党代会的前期
准备及文稿编印;参与“区域限批”解禁服务工作,面对“区域限批”的严峻形势,
短短一个月时间内, 起草领导讲话、汇报、报告13篇,编辑省级以上媒体反馈信息5
篇,并全程参与全市环保大会的筹备,为“区域限批”解禁奠定了基础;参与一系列
重要会议筹备,市委理论中心组读书会暨现场观摩会,会前起草济南、莱芜两市《关
于进一步发展两市交流合作关系的框架协议》和市委书记于建成在《协议》签字仪式
上的讲话,协助领导完成考察点及路线的选定,把关修改各单位解说词、考察点简介,
莱芜市和莱钢集团领导班子联席会议,会前协助领导完成考察点及路线的选定,把关
修改各单位解说词、考察点简介,起草市委书记于建成在联席会议上的主持词,十二
届二次全委会,从省委全委会议分组讨论发言、省全委会议精神传达提纲、市委常委
(扩大)会议讲话,到全委会议讲话、主持词、会议公报,先后形成讲话、汇报7篇,
全市加快镇域经济发展工作会议,会前协助市领导选点考察,制定外出考察方案,起
草市委书记于建成讲话, 研究制定鼓励镇域经济发展的四个政策,把关修改9个单位
的发言交流材料,确保了会议圆满成功;参与中央电视台“心连心”慰问演出、钢博
会等一系列重要活动的筹备工作,为参加“心连心”慰问演出的市领导起草讲话致辞、
汇报6篇,撰写致中央电视台感谢信1篇。为参加钢博会的中央、省和市领导起草讲话
致辞4篇,形成汇报2篇。此外,为迎接中央和省领导检查指导工作,起草各类汇报、
解说词20多份。
切实做好对上报告、供稿,成果转化和部门服务工作。对上报告,对市委每次重
大会议、每项重大部署都及时向省委、省政府作专题报告,共形成报告28篇,均达到
领导满意;对上供稿,在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内参选编》《内部参考》,中央
电视台、《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社会保障报》《大众日报》《山东通讯》《山东农
村工作》、山东电视台等省级以上报刊媒体发稿20多篇,还有几篇近期刊发。在成果
转化方面,市委研究室报评的《关于加快接轨济南、融入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的调研报
告》《产业升级的战略选择——关于加快我市服务业发展的调研报告》分获全市社科
成果经济类、文教应用类一、二等奖;部门服务,坚持从中心工作和领导关注的事情
入手,先后帮助莱城区、钢城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市科技局、市民政局、市民
营办、市国土局、市建委、市信访办、市邮政局、莱芜军分区等十多个部门单位完成
一些重大典型的总结、重大会议材料的把关、整理及下一步工作思路的论证,并及时
在《莱芜调研》《呈阅件》上转化,使这些部门的工作更好地为中心工作服务。
农村工作。认真履行市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综合协调服务职责,及时贯彻
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既办文,又办会,又协调,按时完成市委、市政府交办的
各项工作。一是全程参与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制定、实施和督查。在抓好前期调研论证
工作的基础上,起草制定《莱芜市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办法(试行)》及《实施细则》
《市委市政府致全市农村居民的一封信》《莱芜市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办法有关问题解
答》《监督管理办法》《委托管理协议书》。完成宣传课件制作,起草农村养老保险
工作材料60多份,16万字。抓好组织实施工作,主要是做好准备动员、申请确认、资
金筹集、养老金发放等四个阶段的工作。抓好《办法》的完善工作,主要是积极探索
解决扩大基金规模、化解基金风险问题。制定《莱芜市农村居民养老保险试行办法的
补充规定》,解决扩大基金规模化解基金风险问题。提出固定基金保值增值运作的办
法和确保养老金长期支付能力的措施。在农村养老保险工作不断的推进过程中,进一
步明确劳动保障、监察、公安、审计、财政、民政等部门的职责,以及人寿公司的职
能, 形成协调一致、 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全市符合参保条件的村参保覆盖率达到
100%(共1031个村),50周岁以上应参保人员263428人,实际参保211186人,参保率
为80.2%。 65周岁以上参保人员83842人从7月开始领取养老金。山东省省长姜大明作
出专门批示,新华社、中央新闻联播、《中国社会报》《大众日报》等新闻媒体给予
充分肯定。2007年市委研究室将这次工作申报了“工作创新奖”。二是完善一系列规
划、组织一系列会议和活动,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新农村提供了有力保证。主要是
完善城乡空间布局、城乡产业发展、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城乡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
城乡社会发展、城乡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等“六个一体化”专项规划。先后组织了全
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会议,明确2007年莱芜市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工作重点和主
要措施;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会议,起草市委分管领导讲话,形成《市委农村
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纪要》;根据市领导安排,对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养老保险工作组织
9次工作调度会议; 接待省委农工办的督察调研活动,从督查调研点的选定、考察点
汇报材料的把关、路线制定、文稿编印,到调研组的后勤安排等全程参与。完成各类
文稿101篇、48万字。其中,起草领导讲话14篇,编辑《莱芜农村工作》3期,对上供
稿10篇。三是全力做好包村工作。聘请山农大设计院对南巍石村山、水、林、田、路、
工、 商、贸、游、居等进行整体规划。帮助村里发展畜牧养殖场2处、“万亩”核桃
园1处、净水剂加工厂1处。协调各包村单位无偿扶持资金17万元,争取农业、林业、
水利等部门支持资金118万元。整个包村工作受到市委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
党刊编辑工作。 2007年《莱芜调研》共出版12期(2-3期为合刊),编发各类文
稿330余篇, 约136万字,设计图画宣传板面106个,图片1000余幅。在编辑工作中,
坚持“党刊、名刊”的办刊思路,紧扣新一届市委领导班子的工作思路和站在新起点
实现新发展这个主题,围绕全市重点工作、重大活动、重点工程,一期一个主题,一
期一个热点。2007年编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建设、接轨济南融入省会城
市群经济圈、 钢铁博览会、发展服务业、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等专栏6个,编发文章
50余篇。改进办刊手段,注重版式设计,畅通发行渠道,使刊物可读性、时效性进一
步增强。办好《呈阅件》,为市委科学决策提供服务,年内出刊12期。
(市委政研室)

【组织工作】 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健全落实党建工作领导责任制、党员教
育培训、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党员管理等一系列长效机制,全面提高党员队伍整体素
质。健全落实党内关怀、激励、帮扶机制,筹措资金249.12万元,对解放战争和抗日
战争时期入党的2342名老党员以及255名生活困难党员进行生活补助和走访慰问; 从
市管党费中拨出10万元,由各区配套后,对3124名农村生活困难党员进行帮扶。落实
对经济薄弱村主职干部发放定额补助制度,市、区财政拨付759.6万元,对858个村的
2467名村干部进行补助。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艰苦创业好支书”评选活
动,表彰奖励30个新农村建设先进村和25名艰苦创业典型。开展党建示范点工程,表
彰10个“基层党建工作红旗单位” ,命名100个“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推荐艾山
街道办事处、 羊里镇等5个单位的党组织命名为省基层党建示范点。积极构建城乡一
体的党员动态管理机制,开展党组织找党员、党员找党组织“双找”活动,组织流动
党员活动证发放、接收和使用工作,全市184名流动党员全部登记在册,有178名领到
活动证(出国的6名)。组织7个检查组对全市基层党建工作进行集中检查,针对存在
的问题及时整改完善,顺利通过省委基层党建检查。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大力加强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2007年完成两委换届选举的村1007个,占99.11%,书记、主
任“一人兼” 和两委成员交叉任职率分别达到92.78%和87.21%,减少村两委干部354
名。 加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市区财政和党费先后落实建设资金651.3万元,新
建、 扩建和修缮村级组织活动场所469个,新建、扩建、修缮率位居全省前列。做好
“联镇包村”工作,加大对包村工作典型的宣传力度,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
建立市级党员领导干部和组织部门在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建立党建联系点制度,推行企
业党务干部与工会干部一人兼,向未单独建立党组织的企业选派了党建工作联络员,
加大向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党员倾斜力度。 全市137家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全部建立党组
织。指导社区党组织对社区党员进行全面摸底排查,做好组织关系的接转工作,开展
实践教育活动,提高社区党员的整体素质。以“学出效果、用出效益”为目标,扎实
抓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开展“争创远程教育先进乡镇、争创远程教育
先进村”活动。加强课件制作力度,有四部在全省组织的课件观摩评比中获奖,在中
央网台播出课件20分钟, 省网台播出360分钟。注重整合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现
代远程教育的作用。
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圆满召开市第十二次党代会。认真制定大会日程安排
和日程实施细则,精心组织大会每个环节,依据党章和省委的规定,酝酿提出市委、
市纪委组成人选名单,选举产生新一届市委、市纪委领导集体。做好市党代会宣传工
作, 制作全市基层党建工作五年成就展板, 编印反映市党代会基层代表先进事迹的
《风采》一书。严格执行“三上三下”的推荐程序,推选出莱芜市出席十七大和省九
次党代会代表。认真组织好市十五届三次人代会的选举工作,省委提名的市人大常委
会第一副主任、市政府市长候选人均全票当选。配合省委组织部考察组全力做好市级
领导班子换届考察工作。认真做好市人大、政府、政协换届人事安排工作。制定下发
《关于做好区人大、政府、政协领导班子换届工作的通知》,运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
对两区人大、政府、政协领导班子进行换届考察,提出各区换届人事安排初步方案,
指导两区做好区人代会和“两会”的选举工作,顺利实现市委人事安排意图。加强对
乡镇人大、政府换届工作的指导,研究制定《关于做好乡镇政府领导班子换届工作的
意见》,对乡镇人大、政府换届考察方案和人事安排方案进行严格审查把关,党委提
名人选均高票当选。严格执行《干部任用条例》,扎实做好市直领导班子的调整配备
工作。先后提拔调整县级干部291人。第一次在全市范围内对市法院、市检察院4个副
县级职位进行公开竞争。调整加强市交通局领导班子,派驻工作组协助进行机关作风
集中整顿,取得积极成效。认真做好市直党群口科级干部和乡镇党政正职的管理工作,
先后提拔调整市直党群部门科级干部40人,调整乡镇(街道)党政正职17人次。扎实
做好后备干部队伍建设, 结合年度实绩考核,调整充实后备干部队伍,对5名在开发
区挂职的后备干部进行提拔使用。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召开全市领导班子思
想政治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 总结推广莱城区、钢城区、市公安局等7个单位的经验
做法,调研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工作的意见》,建立健全党
内生活各项制度,规范完善领导班子运行机制。组织召开两次市委常委民主生活会,
加强对全市县级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的指导,组织市委常委参加两个以上市直领
导班子民主生活会,确保了市直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的质量。
干部教育和人才工作。制定出台《莱芜市2006-2010年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召
开市委干部教育工作小组会议,明确2007年后五年干部培训的工作思路和主要措施。
依托市委党校举办了发展服务业、 可持续发展、推进城乡一体、构建和谐社会4个专
题班, 培训干部195人。建立“一季一讲”制度,每季度聘请专家教授给领导干部作
辅导报告。在南开大学举办为期一个月的经济理论高级研修班,全市48名县级干部参
加培训。组织全市80个单位部门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自查,编印《大规模培训干部有
关文件材料汇编》,制作反映莱芜市五年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成绩及特点的专题片,
确保达到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的要求。依托市委党校举办三期县级干部学习贯彻十七
大精神轮训班,加强县级干部十七大精神的培训。做好干部调训工作和拟提拔县级领
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工作。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全年引进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
各类人才48名。落实人才优惠政策,及时发放安家补助费。召开全市高层次人才代表
迎春茶话会,调整市级党政领导干部联系专家、优秀人才工作分工,使市级领导与专
家、优秀人才联系的渠道保持畅通。在《莱芜日报》开辟《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风
采》专栏,加大对优秀人才的宣传力度。认真做好2006年度“省人才工作好新闻奖”
的组织申报工作,先后宣传报道23名优秀人才的事迹。做好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首席技师的评审及考察工作,评选出10名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和10名首席技师,推
荐2人获得“山东省首席技师”称号、1人获得“山东省有突出贡献技师”称号。编辑
出版《天南地北莱芜人》 ,收录141名莱芜籍或者在莱芜生活、工作过的各类高层次
人才。
干部监督工作。大力加强换届期间的干部监督工作,召开干部监督工作座谈会和
联席会议,加大对《干部任用条例》贯彻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营造风清气正的
换届环境, 先后两次顺利通过省换届工作督查组对莱芜市换届情况的督查。对103名
新提拔县级干部进行任前公示,及时做好12380专用举报电话的受理查核、统计分析、
汇总上报等工作,办理来信来电来访57件次。认真落实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
对29名领导干部进行离任审计或任职期间经济责任审计,协助经济责任审计部门做好
外围调查工作。指导莱城区做好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程记实制度试点工作。
考核工作。认真做好2006年度干部实绩考核、招商引资考核和乡镇目标考核工作。
精心制定考核方案,对全市106个县级领导班子、737名县级领导干部的工作实绩进行
考核, 评出工作实绩先进区3个、工作实绩先进单位62个、实绩比较突出单位42个、
实绩一般单位1个,优秀等次领导干部140人,称职等次领导干部597人。对111个单位
的招商引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认定, 102名同志获得记功等奖励。指导两区对乡
镇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评出目标考核先进乡镇(街道)9个。做好2006年度“工
作创新奖”评选工作,评出“工作创新特别奖” 1个、“工作创新奖”21个,并进行
隆重表彰。科学制定2007年实绩考核目标体系,加大目标平时督查力度,确保市委、
市政府重点工作任务的落实。
公务员登记和选调生工作。 认真贯彻实施《公务员法》,对市直47个部门563名
公务员, 两区66个部门和19个乡镇(街道)的1071名公务员和党群系统工青妇等6个
参照公务员管理的部门进行审核审批,对49名省管干部公务员进行登记上报。创新选
调生招考录用办法,在选调生中开展“创业、创新、创优”大讨论活动,编印《成长
的足迹》 一书。认真做好干部档案目标管理的达标升级验收工作,全市9家管档单位
全部达到干部人事档案目标管理一级标准。 认真做好干部信息采集录入工作, 编印
《干部档案管理、组织人事统计和信息化建设工作常用文件和领导重要讲话选编》一
书,录入50名副县级干部、530名科级以下干部、298名选调生的有关信息,对90名新
提拔县级干部的“三龄一历”进行审核确认。
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开展“迎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
大,抓作风、树形象、创一流”主题实践活动、以及“三创”大讨论、创建“五型”
机关等活动, 组织召开全市组织系统读书暨“三创” 大讨论活动研讨会。制定下发
《全市组织人事干部行为若干规范》,开展组织工作规范化活动,明确工作的基本程
序、责任权限等,提高组织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吕艳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