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市人民政府(二)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c&A=6&rec=50&run=13

【旅游工作】 2006年,全市接待国内游客25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5亿元,同比
分别增长17%和23%。
突出重点,加快景区规划建设步伐。积极拓展招商办旅游、民营办旅游、股份办
旅游、集体办旅游、单位办旅游等“五条路子”,千方百计扩大投入,重点推进北部
山区旅游带建设, 积极开展创建国家A级旅游区和工农业旅游示范点“两项活动”,
推进了全市景区景点开发建设步伐。一是强化组织引导,提升景区管理水平。年内,
先后两次组织各区旅游局和主要景区景点、旅游企业的负责同志赴湖南、四川两省以
及威海进行考察,学习当地旅游业发展的经验。二是重点加快以齐鲁大峡谷旅游区和
雪野休闲度假区为核心的北部山区旅游带的规划建设。先后帮助房干景区完成景区提
升规划的论证、修编工作,聘请山东农业大学规划专家为王石门村进行“天上人家”
旅游村庄改造规划的编制,并积极协助做好雪野湖休闲度假区的规划编制工作。北部
山区各旅游景区全年共投入旅游开发资金1.1亿元, 新修区内外道路80多公里,植树
70多万株, 增加水面1.6万平方米,房干投资新建的情人谷景区于“十一”期间正式
开放。三是加强旅游招商,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政策的扶持,帮助景区解决资金投入
不足的问题。年内,新编制旅游招商项目11个,利用多种渠道对外宣传和发布,并积
极帮助莱城区房干、 吕祖泉、 莲花山和钢城区九龙山等4个景区争取到省旅游局
“2006年财政资金再担保旅游贷款项目”的贷款扶持,分别给予300万元到500万元不
等的贷款额度。 四是广泛开展创建国家A级旅游区和国家工农业旅游示范点活动。以
“两项创建”活动为抓手,以两项国家标准为依据,通过召开动员会、学习班和实地
指导等形式, 积极组织和引导各景区开展创建活动。年内,共有6家景区提出创建国
家A级旅游区的申请,8家景区提出创建国家和省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申请。其中,房
干景区正在创建国家4A级旅游区,莲花山、吕祖泉景区创建3A级旅游区,龙山、黑龙
潭和孔雀山景区创建2A级旅游区, 莲花山、王石门、吕祖泉、龙山和华山等5家景区
正在创建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黑龙潭、孔雀山和汇源集团等正在创建省级农业、工
业旅游示范点。经过一年的创建活动,各景区的游览质量和服务水平大幅度提升,全
市新增A级旅游区5处,累计已有3A级旅游区2处,2A级旅游区5处,省级农业旅游示范
点新增6处,国家和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总数达到7处。以创建活动为契机,不断指导
各景区加强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和景观设施建设,尤其是加强旅游厕所的改造和提升。
年内,全市各景区共投入旅游开发建设资金1.6亿元,新修和完善区内外道路110公里,
植树120多万株,增加水面2.5万平方米,增加服务设施80多处,新增免水冲生态厕所
6座, 改造水冲式厕所35座,景区的服务功能和景观质量明显提升。
创新方式,不断强化宣传促销。按照宣传促销树品牌的总体要求,立足资源特色,
围绕“龙舞大峡谷,山映雪野湖,生态旅游看莱芜”这一主题,通过媒体促销、节庆
活动促销和网络促销等多种形式,进一步打造生态旅游品牌,树立莱芜市鲜明的旅游
形象。年内,通过各级报刊、杂志、网络等媒体渠道发布信息和稿件160多篇(条),
参加莱芜人民广播电台“行风热线” 7期,宣传旅游景区和旅游企业发展情况。配合
完成山东电视台的“新山东”旅游节目、省旅游局的“两岸四地摄影家合拍山东”等
活动的拍摄工作。先后组织举办第三届鲁中莱芜旅游推介会、第二届莱芜旅游小姐大
赛、钢城区桃花节、华山森林节、王石门槐花节、云台山旅游文化艺术节、笔架山旅
游文化节、吕祖泉纯阳节、莲花山登山节等节庆活动10次,组织企业参加山东省文化
产业博览会、山东旅游新产品展示推介会、山东周边省市旅游业务洽谈会暨山东快乐
乡村游推介会、烟台亚欧旅游合作论坛暨展览会、威海国际人居节、“百家旅行社走
进滨州”和济宁乡村旅游国际博览会等旅游交易会、博览会12次,共发放各类宣传品
8万多份,签订合作协议400多份,取得了良好宣传促销效果。围绕尽快融入济南城市
群经济圈, 年内先后5次赴济南开展对接、合作洽谈和宣传展示活动。编印新版《莱
芜旅游画册》,拍摄制作首部莱芜旅游宣传片,并为新版《旅游交通示意图》做好了
印刷准备工作,积极为《中国旅游景区景点大辞典》《山东旅游年鉴》《山东旅游志》
《山东旅游商品年鉴》《山东旅游商情》等各级各类刊物提供宣传资料。进一步宣传
了莱芜市的旅游形象,扩大了莱芜市的旅游影响。
膨胀行业规模,不断提升服务质量。一是旅游企业数量不断增加,企业效益良好。
年内,争取省旅游局新审批设立2家国内旅行社,评审认定1家二星级饭店,使全市旅
行社总数达到13家,星级饭店总数达到6家。11月,阳光旅行社通过国家旅游局审批,
成为全市首家国际旅行社,填补了莱芜市无国旅的空白。全市旅行社组接团人数和营
业收入大幅提升, 共接团4100人次,组团4.4万人次,营业收入达到3100多万元,组
接团人数和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41%和82%,星级饭店综合收入达到6200万元,同
比增长6%。 二是导游从业队伍进一步壮大。继年初有28名考生通过2005年度导游考
试后, 年内报名考生达到120人,同比增长50%,人数再创新高。全市共有专兼职导
游90多人。为提高导游队伍综合素质,年内分别举办3期培训班,培训学员200多人次,
并组织部分导游人员参加2006年度全国中级导游员等级考试,有8人通过考试。11月,
在全国导游大会上, 莱芜市1名导游员被国家旅游局授予“全国优秀导游员”称号,
是莱芜市导游行业首次获得的最高个人荣誉。三是在全行业深入开展争创“旅游细微
化服务达标企业”、“青年文明号”和共建“诚信莱芜旅游”活动。年内,全市有21
家旅游景区和旅游企业被评为全省“细微服务达标企业” ,2家企业成为全省“细微
化服务示范企业”,3名员工成为“全省细微服务明星员工”,新增1个“省级青年文
明号” 和2个“市级青年文明号”集体,全市旅游行业中省、市级“青年文明号”集
体达11个, 1家旅行社被省旅游局认定为全省百家“诚信旅行社”。
优化产业环境,维护市场秩序。全行业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各项旅游法律法规,严
格执行旅游企业年检、年审、复核制度和行业统计上报制度,组织完成全市旅游饭店
星级复核、旅行社业务年检、旅游企业统计报送、专兼职导游管理、旅行社责任险投
保监督和3个黄金周统计预报等工作。 同时,认真抓好旅游安全工作,严格落实各项
安全措施,市、区旅游局及时组织开展行业安全大检查,特别是黄金周期间,认真执
行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及时调度情况、处理问题,确保了全市旅游活动的安
全平稳有序。全年,全市仅接到2起旅游投诉,未发生1起旅游安全事故,实现了“安
全、秩序、质量、效益”四统一的目标,旅游发展环境得到进一步提升。

【外事侨务工作】 严格执行政策规定,涉外管理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一是加强因
公出国管理,严格把关,延伸服务,促进了全市对外交往健康有序发展。印发《关于
进一步加强因公出国管理工作的通知》。全年共办理因公出国团组79 批193人次,组
团32批120人次, 随团47批73人次。压缩控制不合理团组19批26人次,压缩在外天数
72天。二是对因公出国团组实行网上报批,提高了办事效率,节约了大量时间和经费。
三是加强护照管理工作。严格贯彻执行省、市有关规定,加强对因公证照的收缴力度,
全市证照收缴率达到100%, 保证了证照不散落在个人手中,避免了非法移民和滞留
不归等现象的发生。四是加强群众性涉外教育。对《涉外指南》进行重新修订、完善,
为出访人员提供参考。通过下发文件、网站宣传等方式,对有关外事知识和国际礼仪
进行了宣传教育,提高了全民对外交往素质。
加强接待和联络,对外交往渠道不断扩大。一是本着热情友好的原则,积极协助
有关部门做好外事接待工作,为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外事接待活动当好参谋助手。全
年全市各级、各单位共接待来自美国、韩国、香港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宾华侨华
人900多人次。 接待过程中,充分发挥外事工作的专业优势,认真做好礼宾安排等工
作,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安排活动,为领导当好参谋,顺利完成了重要外宾的接待任务,
扩大了莱芜的对外影响。对聘请外教的凤城佳联国际学校加强监督管理,切实保证了
外教的安全和正常工作生活。二是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和方式,加强对外宣传联络工作。
向外国驻华使馆、驻鲁机构、中国驻外使领馆、友好团体、海外华侨华人等寄发莱芜
概况、 优惠政策、招商项目画册、光盘等各种宣传材料200多份,委托出国团组向访
问国地方政府、 友好人士、企业界人士赠送各种宣传资料300多份,通过这些方式与
十几个国家的地方政府、民间组织、商会、企业、学校等建立联系,结交了一些国际
友好人士,拓宽了莱芜市的对外交往渠道。向各级报刊、杂志、内部刊物投稿20余篇。
向市委、市政府和上级业务部门提供工作信息30多条。在各类宣传网站上登载莱芜市
20多个重点招商引资项目以及莱芜概况、优惠政策和投资环境等方面的情况,加大了
网上宣传和招商力度。
维权护侨,扎扎实实为侨服务。根据有关规定,积极联系财政、民政等部门,充
分反映归侨侨眷的现实情况,本着共享政策成果和凝聚侨心的原则,决定自7月1日起,
对莱芜市符合条件的归侨每月每人发放150元生活补助费。 不仅解决了困难归侨的生
活问题,也把党和政府的温暖实实在在地落到他们身上,赢得了广大归侨侨眷的一致
称赞和好评。 全年为8名符合条件的“三侨”考生出具证明,使他们能享受到高考加
分政策的照顾。走访慰问归侨侨眷20多户、80多人次,发放慰问品、慰问金2万多元。
开展侨法宣传月活动,根据《山东省侨务系统“五五”法制宣传教育规划》文件精神,
结合莱芜市普法实际情况,制定普法规划,进一步宣传贯彻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
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和《山东省实施办法》,使社会各界形成了学侨法、用侨法、
护侨益的良好社会风气。
发挥外侨优势,服务对外开放。一是充分利用高层出访,推动对外经贸交流合作。
全年组织落实市领导出访团组9批35人次,考察访问了12个国家的30多个城市和地区。
二是积极做好对外邀请工作。全年共办理对外邀请30批58人次,同比增长23%和21%。
邀请的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客商与莱芜市万兴果菜有限公司签订出口农副产品合同1000
万美元,出口生姜、大蒜等10多万吨。该公司一跃成为莱芜市出口农产品最多的企业,
销售渠道发展到十几个国家,起到了龙头带动作用,有效地推动了全市的农副产品加
工。“钢铁博览会”期间,积极协助有关部门做好对外邀请客商工作。三是深化为外
资和侨资企业服务。把此项工作作为一个经常性工作常抓不懈,不定期深入企业进行
走访、调查了解情况,为他们牵线搭桥,寻找合作伙伴,提供信息咨询等,积极帮助
他们开拓市场,为他们提供了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使其不断发展壮大。

【民族宗教工作】 开展多种形式的民族团结与宗教政策法规宣传教育。1月开展“宗
教政策法规宣传月”活动,通过印发宣传材料、举办培训班、召开座谈会等形式,面
向各级领导干部、广大群众、信教公民,大力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法规。9至10月,
在全市组织开展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演讲比赛,共有8名选手参加比赛。10月,
在全市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 和 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村(居)”活动,
下发《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市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的通知》,在城市的主要干道和
少数民族群众居住相对集中区域设置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标牌,在全市清真寺统一制作
并悬挂山东省伊斯兰教协会颁布的清真寺管理“五个办法”和“八荣八耻”宣传牌,
向少数民族群众发出遵守社会公德倡议书。莱城区西关居委会获得“第三次全省民族
团结进步模范村居”荣誉称号,并受省委统战部、省民委、省民政厅3家联合表彰。
建立民族工作长效机制,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一是完善信息预警和矛盾隐患排查机
制。形成由各级统战、民宗工作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市、区、乡镇(办事处)、
村(居)四级贯通的信息预警和矛盾隐患排除工作机制,对民族方面不安定因素的排
查制度,每2个月进行1次集中排查,从少数民族聚居较集中的村(居)、乡镇(办事
处)开始,逐级上报。年内联合工商部门加强对清真食品市场的监督管理,“五一”、
“十一”、春节等节假日,对全市清真食品生产、经营情况进行检查,严禁清真食品
和非清真食品混销。在新学期各大中学校开学时期,联合市教育局,给全市各大、中
专院校和实行寄宿制的初、高中学校发放《山东省清真食品管理规定》《关于切实做
好清真食品市场管理的通知》等资料,要求各个学校按照清真食品的生产销售等规定,
严格把关,切实保证清真饭菜的质量。并重点对莱芜一中的清真窗口进行监督检查。
二是建立突发性问题应急处置机制。市、区都建立了由统战、政法、民族宗教、公安
等部门共同组成的快速反应队伍,分级制定《涉及民族、宗教方面群体性事件应急预
案》,对突发性事件的领导、定性、协调、分工、处置等都做出详细的规定,为妥善
处置涉及民族方面群体性事件,打下了基础。由于工作及时到位,为妥善处理年内发
生的泰安回族群众聚集莱芜、回族护沙队员被砍、回族出租车司机被杀等突发性事件
创造了良好条件。三是建立区域协作和企地联手机制。为消除周边市县涉及民族方面
突发性事件的影响,并防范周边地区宗教活动对莱芜市的影响,主动与相邻周边县区
民宗部门进行联络,对跨行政区域影响民族关系的问题和宗教影响问题进行沟通协调,
形成了良好的联手协作关系。针对莱芜市省属驻莱企业多、信教职工较多的实际情况,
主动与莱钢集团、潘西煤矿、新矿集团莱芜医院等驻地企业协调联系,通报企业职工
参与驻地宗教活动情况,厂地联手加强对宗教活动场所和宗教活动的管理,保持了全
市宗教活动的基本秩序。
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 一是认真执行全市民族宗教工作联席会议制度。1
月、 7月召开两次联席会议,互通信息,交流情况,做好部门协调工作,形成了齐抓
共管的良好局面。二是加强对宗教活动场所的规范管理。对依法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
实施细致化、 规范化管理。完成6家宗教活动场所的换证工作。三是开展清理整治基
督教私设聚会点工作“回头看” 活动。共排查出基督教私设聚会点2处,聚会人员40
人,1处家庭聚会点因村庄集体拆迁而自然消亡。对2处私设聚会点进行依法取缔。四
是认真清理乱建寺庙和宗教造像等。查处3处私建宗教造像和基督教活动场所,对1处
给予经济处罚,2处给予封存处罚。同时协助宣传部、文化局等有关部门依法查处2处
违反《宗教事务条例》的新闻出版和图书销售事件。
(李 昭)

【史志工作】 认真传达贯彻全省史志工作会议精神。3月,省史志工作会议召开后,
积极与市政府联系, 于4月召开全市史志工作会议。会上,副市长魏春香作了重要讲
话。充分肯定了2005年史志工作取得的成绩,并对下一步史志工作,特别是新修《莱
芜市志》提出了具体要求。
成立莱芜市年鉴学会。为认真总结和研究新时期年鉴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探索进
一步做好年鉴工作的方法和途径,更好地发挥年鉴为三个文明建设服务的功能,探讨
和交流年鉴学理论与年鉴编纂经验, 促进年鉴事业健康发展,经过积极筹备,于4月
成立了莱芜市年鉴学会。年内借助学会平台,开展了一些有益的文化交流活动。
做好地级《莱芜市志》新编工作。把编修《莱芜市志》作为办公室各项工作的重
中之重,把主要精力用在该项工作上,对编纂任务层层分解,主任和编辑都有任务,
经过团结奋战, 已完成21编初稿的编纂任务,占整个市志篇目的91.3%,其他2编稿
件正在加紧编辑,争取年底完成全部初稿。《莱城区志》、《钢城区志》的编修工作
进展也十分顺利, 资料征集工作已基本完成, 并编写出了部分初稿。
《莱芜年鉴》2006卷编纂完成。正确处理修志与编鉴的矛盾,在抓好新志编修工
作的同时,为保持年鉴资料的连续性,坚持继续编纂出版好年鉴。从年初开始,做到
早安排, 早操作。2月制定下发编纂方案,6月完成资料征编,9月完成修改补充和统
编送审稿,11月交付出版,12月正式发行。本卷年鉴在保持以往传统风格的基础上,
新增加了两办工作、铁路运输、便民服务等资料,在图文并茂等方面也作了有益的尝
试,进一步扩大了信息量,增强了可读性。在形式上也由过去的16开本改为大16开本。
市情资料库建设稳步推进。一是派人参加省情处组织的资料库建设维护培训班,系统
学习了资料库建设维护等方面的知识,为下一步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良好基础。二
是继续安排专人做好资料库文字录入工作,对市情网内容及时更新,保证了市情网安
全稳定运行。两区区情网也已于11月底建成试运行,实现了省市县三级联网的目标。
三是通过征集、购买、交换等方式,添置了一批志、鉴资料,进一步丰富了馆藏,并
充分利用馆藏资料, 为社会提供咨询服务,年内接待咨询者60余人次。
其他志类产品编纂如期进行。为突出莱芜工业立市战略,挖掘莱芜市钢铁产业历
史与现状,对外宣传莱芜市的特色产业,提升莱芜市的知名度,年内在任务十分繁重
的情况下,编辑《莱芜钢铁》一书,现该书资料已征集完成。《莱芜史话》系列视频
节目之一的《莱芜齐长城》已制作完成。《莱芜历代志书集成》正在点校之中。
对部门和基层修志指导工作扎实有力。一是对两区新修区志工作进行具体指导。
二是对新编莱芜市志的供稿单位进行广泛深入地指导,以确保入志资料的质量。三是
积极指导部门和基层修志工作,《莱芜农业志》《莱芜市商业银行志》《莱芜农业银
行志》正在编纂之中,2007年就可出版发行。《唐王许村志》被评为市社科成果一等
奖。
圆满完成上级业务部门分配的任务。一是按要求完成《山东年鉴》(2006卷)、
《山东省历史地图集》莱芜部分的供稿任务,做到了即快又好。二是积极做好《山东
省地方史志工作条例》颁布一周年的宣传活动。三是及时做好省史志办各处室安排的
其他工作。
(亓军华)

【民政工作】 社会救助工作。以扩大救助覆盖面,提升综合救助水平为目标,着力
抓好各项救助制度的落实,新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健全,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权益得到有效保障。落实新型农村五保供养机制,通过集中摸底排查,确定农村五保
对象3156人,按照每人每年不低于1200元和2000元的标准分别进行分散、集中供养,
全面推行供养资金社会化发放, 发放五保供养金310万元;加快敬老院改扩建步伐,
新建、 扩建乡镇敬老院房屋636间。进一步规范城市低保制度,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
每月180元, 健全低保对象认定程序,完善动态管理办法,积极推行分类施保,全市
保障城市低保户7.4万人次,发放低保资金649万元。取消农村特困户救助制度,按照
年人均700元的标准, 建立新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按照个人申请、村委会民主
评议、张榜公布、乡镇、区民政部门逐级审批的程序,共确定农村低保对象7515人,
实行动态管理, 确保应保尽保,发放农村低保资金120多万元。全面建立城市大病医
疗救助制度,市财政列支20万元作为市级城市大病医疗救助基金,市民政部门对未参
加城镇医疗保险的市属低保对象救助标准根据按不同情况分别给予800元、 1500元、
2000元的医疗救助。 积极开展救灾工作, 健全完善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发放救灾款
210万元,救济灾民2万余人。大力推进慈善工作,组织开展“慈心一日捐”活动,募
集捐款230万元, 实施“朝阳助学、爱心复明、情暖万家、爱心助医”等慈善救助工
程,救助城乡困难群众3000余人,扩大了救助覆盖面,增强了救助效果。
城乡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加快城市社区建设步伐,健全54个社区居民自治
组织,积极做好破产企业失业人员进社区管理的相关工作,指导各城中村改制公司和
资产管理中心科学管理和经营,为居民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推进社区规范化建设,
协调公安部门建立社区警务室43个;按照“人户一致”的原则,理顺社区户口管理、
计划生育等各种关系,落实居民户口属地化管理,推动劳动保障等工作向社区转移,
社区的规范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钢城区艾山街道办事处和高新区程故事社区分别
被评为全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街道和示范社区。在农村基层,认真抓好《山东省村务
公开条例》和《莱芜市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规范》的落实,积极开展村务公开民主
管理示范活动, 评选3个示范乡镇和80个示范村;在《莱芜日报》等新闻媒体上开辟
《民主政治在乡村》专栏,总结推广新形势下村民自治的新经验,促进了全市村务公
开民主管理工作发展, 全市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落实比较好的村达95%以上;加强村委
会人员培训,指导基层健全完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全面推行“四民主一公开”,
提高了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的能力。在全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经验交
流会上,莱芜市作了典型发言。
双拥工作。深入开展创建新一届全省、全国双拥模范城活动,进一步加大双拥工
作力度。健全完善双拥工作体系和工作制度,加强各级双拥工作组织机构的建设,特
别是村和社区的基层双拥工作的建设,使全市上下普遍成立专兼职的双拥工作组织机
构, 各级各部门普遍成立拥军优属服务小组和志愿者队伍,设立双拥服务小组180多
个;建立健全常委议军会议制度、领导小组会议和军地联席会议制度,双拥工作的社
会化、制度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依托莱芜战役纪念馆、陈毅指挥所等阵地,开展形式
多样的国防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在全市各主要交通路口设立永久性固定双拥双拥宣
传标牌300余个,宣传横幅100多幅,大型固定宣传标语18块,发表各类双拥国防宣传
稿件200多件,使国防教育深入人心。大力实施科技、文化和法律“三送军营”活动,
为驻莱部队培训官兵1100人次,赠书2万余册,讲授法律知识6次,有力地支持了部队
素质建设和科技创新。积极帮部队办实事、解难题,组织走访慰问演习官兵,接待过
军39000余人次。 在新一轮双拥模范城创建中,莱芜市和莱城区、钢城区均荣获全省
双拥模范城(区),省政府已同意向国家双拥办申报莱芜市为全国双拥模范城。
优抚安置工作。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全面落实各项优抚政策。认真落实抚恤补助
标准自然增长机制,重点优抚对象抚恤定补标准进一步提高,“三属”、残疾军人、
老复员军人和带病回乡退伍军人的抚恤定补标准, 每月分别增加10元、8元、6元、4
元, 全年为优抚对象发放抚恤补助资金1800万元,比上年度增加近300万元。义务兵
家属优待标准大幅度提高,城镇义务兵家属年优待金从1080元提高到1500元,增幅近
50%; 农村义务兵家属年优待金平均3073元,比上年度提高近1200元;重点优抚对象
实现户户优待, “三属”优待金标准为每年1200元,残疾军人每年300元,老复员军
人和带病回乡退伍军人每年150元;全市共发放优待金550万元,比上年增加150万元。
抓好重点对象优抚医疗保障制度的常态运行,六级以上残疾军人医疗费做到实报实销,
全年为重点优抚对象报销及解决医疗费150万元, 有效缓解了优抚对象的“医疗难”
问题;一至四级残疾军人护理费标准从原先的150至220元提高到现在的275至458元,
全年为一级至四级残疾军人发放护理费近16万元。针对城镇退役士兵安置这个社会关
注的焦点,进一步健全完善公开考试考核、全面自主择岗的安置办法,推行“四公开
一监督”,确保公开、公正、公平;积极鼓励自谋职业,足额发放自谋职业补助金,
落实优惠政策, 年内共接收安置城镇退役士兵425人, 其中199人选择了工作岗位,
226人选择了自谋职业,自谋职业率达到53.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安置
工作实现了退伍士兵、政府、接收单位“三满意”。
民间组织管理。坚持培育和管理并重,以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协会为重点,强化民
间组织管理工作。制定出台《莱芜市农村经济协会发展规划》,优先发展优势行业,
规范审批程序、 降低准入门槛、 提高服务效率, 推行“协会+公司+基地+农户”和
“支部+协会” 等模式,加大对禽畜、林果、“三辣一麻”等特色经济协会的扶持力
度,开展“十佳农村经济协会”评比活动,强化典型示范带动,促进农村经济协会向
各具特色、优势明显的经济合作组织发展。新发展农村经济协会12个,在50%以上的
特色产业村建起农村经济协会。钢城区黄庄镇林果协会和莱芜汶源姜蒜协会分别被评
为“全省十佳农村经济协会”和“全省百强农村经济协会”。加大对民间组织的监督
检查力度,会同教育、财政、公安等部门开展执法大检查,对连续2年年检不合格的9
个市管民间组织实施撤销登记的处罚,对未及时办理变更手续、不按照章程规定范围
进行活动的18个民间组织提出警告,并督促其尽快办理变更登记手续;查处非法民间
组织2个, 纠正民间组织违法行为17起,促进了民间组织健康发展。
社会福利事业。加强社会福利基础设施建设,抓好“明天计划”项目的实施,加
大资金投入,总投资1300多万元的社会福利院和市流浪儿童救助管理中心建成投入使
用。积极开展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活动,鼓励和引导社会团体、企业、个人等财务合
资、合作、民办公助、公办民营等形式兴办社会福利事业,全市社会力量兴办的福利
机构达23家,床位数1390张。加强福利彩票销售网站规范化建设,建起“中福在线”
销售大厅,巩固彩票市场的主体地位,完成福利彩票销售额5775万元,为社会福利事
业持续发展募集了资金。规范完善对福利企业的年检和认证工作,强化监督管理,对
10家福利企业下达整改通知书, 取消2家不合格企业的社会福利企业资格,保障了残
疾职工的合法权益;落实福利企业优惠政策,积极扶持福利企业发展,审批新办福利
企业1家, 50家通过年检认证的福利企业,安置“四残”职工1450人,实现销售收入
17.8亿元,减免各项税金1.18亿元,残疾职工年平均工资7800元,有19家福利企业的
年销售收入超过1000万元。
社会事务管理。制定下发《关于进一步最好弃婴收养登记工作的通知》,完善弃
婴收养登记程序;加强婚姻登记规范化建设,创新服务内容和方式,提高了婚姻收养
登记水平, 全年办理婚姻登记7594对,收养登记119例,合格率均达到100%。深化殡
葬改革, 加大殡葬执法检查力度,火化率达到99%;加快殡仪馆、公墓的设备升级和
环境改造,强化丧葬用品市场监管,推动生态墓地建设,提倡文明节俭办丧事,促进
了乡风文明。
区划地名工作。进一步加强城市地名标志管理。结合市执法部门组织整顿市容市
貌活动,维修路标更换50多个,增设、补设道路标志10个。扎实推进地名公共服务工,
地名网站内容日趋完善,地名热线电话作用明显,地名信息触摸屏已安装设置完毕。
在科学规划布局、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顺利实施部分区划调整,将莱城区凤城街
道办事处26个行政村和辛庄镇3个行政村共29个村(凤城街道办事处的东龙崮、 南龙
崮、前坡、磨山子、近崮、邹家埠、北张家庄、东沈家庄、长安、老鸦峪、孔家庄、
姜家庄、傅家庄、大山、小山、侯盘龙、前盘龙、陈盘龙、马盘龙、段盘龙、草沟、
汶阳、西陈家峪、中陈家峪、小陈家峪、上陈家峪;辛庄镇的郭家沟、秦家洼、大石
家村)划归鹏泉街道办事处管辖,将莱城区辛庄镇划归钢城区管辖。调整后,辛庄镇
行政区域不变,镇政府驻地不变,辖68个行政村。莱芜市的区划布局更趋合理。认真
开展边界线联检,不断规范边界线管理,进一步健全完善边界线管理制度,加快边界
线管理信息化建设,两区全部实行“两图一责”的管理模式。认真做好区划调整后的
勘界工作,圆满完成与沂源、博山等县区的界限勘定和莱城钢城线现场测绘任务。
局属事业单位工作。莱芜战役纪念馆坚持红色旅游的经营理念,扩大宣传推介,
进一步巩固扩大了旅游客源,被评为“山东省青年文明号”。军休所围绕“巩固提高,
提档升位”,搞好“三自”特色服务,获得“全省星级军休所”、“文明军休所”等
荣誉。军供站巩固全省军供大检查成果,军队饮食供应水平进一步提高。优抚医院提
高医疗质量, 改善医疗环境及住院条件,实现经营创收130.2万元。救助站加强基础
设施建设,积极探索救助新思路,全年救助350余人次,为和谐莱芜建设做出了贡献。
光荣院从规范制度入手,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获得市级“文明服务窗口”荣誉
称号。 殡仪馆大力进行技术改造,强化管理,节能降耗,实现经营收入240万元。公
墓投资450万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提升环境档次, 扩大了销售量, 实现经营收入
341.5万元,创历史新高。
(吕廷涛)

【残联工作】 抽样调查工作。市区成立组织领导机构和具体办事机构,制定抽样调
查方案,从有关部门抽调25名同志成立调查队。在认真落实省政府与市政府签订责任
书的基础上,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牛志春与莱城区政府分管负责人,莱城区政府与
抽调办公室、调查队长、乡镇(办事处)负责人层层签订责任书。市抽调办争取业务
经费5万元, 莱城区落实经费10万元,为这次调查工作提供了必要的经费保障。工作
从1月开始, 历经半年时间,先后完成人员培训,调查前摸底,现场抽样调查,数据
汇总分析等工作,整个组织工作、信息采集、调查数据都作到周密、科学、合理,一
次通过了省残联组织的残疾人抽样调查质量验收。莱城区人民政府被评为抽样调查先
进区, 莱城区抽样调查队被评为先进调查队,莱芜市统计局等9个单位被评为先进单
位,李雪等21名同志被评为先进个人。
康复工作。 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手术活动,共为560名患者实
施了白内障手术治疗, 共减免、补助医疗费用 50多万元。实施贫困残疾儿童康复救
助工程。在钢城区人民医院启动贫困脑瘫、智残、低视力儿童康复救助工程,救助贫
困脑瘫儿童5名, 智残儿童20名,低视力儿童10名。认真开展精防工作。市、区残联
投入资金10余万元,帮助莱城区精神病康复中心(大王庄卫生院),购置了部分医疗
器械。基层康复服务体系建设得到完善。围绕“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进一步
形成了市、区、乡镇、社区、家庭系列化的康复服务体系。10月,组织市、区残联康
复工作人员,到社区康复工作先进县(区)进行实地学习考察,为下一步工作开展奠
定了基础。
残疾人培训建设。市残联与市高级技工学校合作,充分利用劳动局技校现有教学
资源,建立莱芜市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基地。7月6日,举办首期培训班,开设电子、
财会、 计算机3个专业,培训人数68名。采取培训、就业、扶贫一体化的培训模式,
使培训后的残疾人切实掌握1门实用技术。 在培训过程中,就有企业单位主动联系安
置残疾人就业,培训结束后,有40余名残疾人找到了工作,部分残疾人自谋职业成为
个体户。残疾人学员在校期间,市残联承担全部培训、食宿、生活费用,共补助款13
万余元。
就业、 扶贫工作。全市城镇新安置残疾人140人,其中市直新安置45人。按比例
安排2001人, 全市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就业率稳定在86%以上。全市征收残疾人就业
保障金比上年增长30%以上。资助3名考入大中专院校的贫困残疾学生5000元,帮助其
完成学业。 对市里确定的莲花山风景区扶贫基地、雪野镇社会福利养殖基地2处残疾
人扶贫基地进行重点扶持。通过社会募集和保障金投入,帮助扶贫基地扩大规模,全
市共建立扶贫基地6处, 并与扶贫基地签定行之有效的合同,辐射带动了一大批残疾
人脱贫致富。雪野镇社会福利养鸭基地,依托六合集团,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基
地, 主要产品是无公害绿色鸭肉,年内建大棚10个,年出栏量20万只,推行“公司+
基地+农户”的产销一条龙生产模式,安排12名残疾人就业,市残联拿出2万元资金给
予该基地奖励。
宣传文体工作。加大对残疾人自强模范、先进典型、扶残助残先进单位的宣传。
莱城区莲花山旅游公司经理肢残人纪强, 被评为 “山东省残疾人十大自强人物”。
参加第九届全省残疾人事业好新闻评选, 选送7件作品,获一等奖1件、二等奖1件、
三等奖3件、优秀奖2件。参加第七届各地人民广播电台残疾人节目展播评选,取得了
较好成绩。 组织参加第七届全省残疾人运动会工作,获得1枚金牌、6枚银牌、5枚铜
牌,总分在18个代表队中列第14名。
助残日活动。围绕“真实的了解, 真挚的关爱”这一主题,深入开展走访慰问活
动。 助残日期间,市、区残联负责同志,深入到抽样调查一线进行走访调研。5月19
日,市残联负责同志到市特殊教育学校进行走访慰问,向市特校学生颁发“勤奋自强”
奖学金3000元,为15名贫困聋儿发放康复资助款9000元。对高庄街道办事处野店村优
秀残疾人村干部张万平等4名自强不息的残疾人, 进行走访慰问。助残日期间,全市
走访慰问残疾人困难户150多户, 发放助听器20个, 发放助残慰问金16000元,面粉
3000斤, 食用油780斤。 加强宣传,营造良好社会氛围。5月上旬,市残联组织《莱
芜日报》、莱芜电视台记者深入到抽样调查工作一线进行采访,对抽样调查工作中的
感人事迹,在《莱芜日报》和莱芜电视台上进行宣传。助残日期间,山东电视台新闻
播放莱芜助残活动综合新闻3条,莱芜电视台播放助残新闻5条,《莱芜日报》刊登助
残文章6篇,莱芜人民广播电台播发助残新闻8条。市、区悬挂过路宣传横幅20余幅,
张贴助残标语200多条。
(许善峰)

【老龄工作】 以加强农村老年活动基地建设为突破口,不断提高基层老龄工作水平。
充分利用农村集体闲置房屋资源,大力开展农村老年人活动基地建设,不断提高老年
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有力地促进了基层老龄事业的深入开展,得到了省老龄委检
查组的高度评价。一是统一认识,加强领导,把搞好老年人活动基地建设作为构建和
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来抓。开展利用农村闲置房屋改建老年人活动基地的调研,对全市
农村闲置房屋的基本类型和利用状况等进行普查,广泛听取农村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
二是因地制宜,扎实推进,积极稳妥地搞好农村老年人活动基地建设。在统一思想认
识的基础上,市里专门召开会议进行部署,市、区、乡都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班子,
制定了实施意见。市老龄办坚持“四项原则”加强工作督查,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在
建设规划上坚持先易后难的原则。在建设标准上坚持量力而行的原则。在建设推进上
采取典型引路的原则。在日常管理上坚持规范化的原则。三是以活动基地建设为突破
口,全面推进基层老龄工作。工作中坚持“三个结合”:与健全基层老龄组织相结合;
与签订家庭赡养协议书工作相结合;与维护老年人权益工作相结合,较好地维护了老
年人的合法权益。
积极落实优待政策为老年人办实事。在全面抓好优待老年人政策的基础上,不断
拓宽工作领域,围绕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了集中整治活动。一是进一步抓好旅游景点落
实老年人优待政策这一薄弱环节。借《老年法》颁布实施10周年的有力时机,组织力
量对全市所有景区(点) 进行摸底排查,在此基础上,采取了4项措施:迅速向市委
常委、常务副市长、市老龄委主任牛志春作了汇报,得到了大力支持;与市旅游局联
合下发通知,要求各景区采取切实措施,抓好优待政策落实;到重点单位跟踪督查;
典型引路,针对部分景区系私营性质的现实,联合莱芜电视台作了一期专题节目,对
龙山景区模范执行优待老年人规定的的做法进行大力宣传,倡树了认真落实优待政策、
尊老敬老之风。二是研究探讨新形势下如何扩大优待老年人的政策范围。注重发现和
培养典型。以钢城区政府,积极提倡政府扩大对老年人发放生活补贴的范围和标准,
收到了良好效果。牛泉镇政府拿出近80万元率先在莱城区为全镇65岁以上老年人每人
每年发放240元的生活补贴。 到网通公司、广电局等单位就如何在电话月租费、闭路
电视收视费等方面对老年人实行优惠问题进行了多次协商。为省政府制定新的优待老
年人政策提出了好的意见和建议。继续加强维权工作,不断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
加大老年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增强维权自觉性,认真做好老年人信访和涉老纠纷调
处工作,对发生的涉老纠纷、案件做到及时受理、及时处理、认真落实。
庆祝《老年法》 颁布实施十周年暨“九? 九” 老人节活动隆重热烈。2006年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颁布实施十周年,市老龄委在年初就制定下发
《关于开展颁布实施十周年纪念活动的通知》和
《开展 颁布实施十周年纪念活动实施方案》。
“九?九”老人节前,市委、市政府两办专门下发《庆祝老人节活动方案》,开展了4
项活动。一是市老龄办、市民政局、市劳动局等10家单位在府前广场设立《老年法》
宣传咨询站。二是走访慰问百岁老人。三是市老龄办、市委老干部局、市老年体协主
办、市益寿堂艺术团承办,在人民剧院举办莱芜市老年人文艺联欢会。四是8月28日,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市老龄委主任牛志春就《老年法》颁布实施十周年发表了电
视讲话。各区,市直各部门、单位老人节庆祝活动丰富多彩。
加强老龄宣传,不断提高老龄意识。一是依托媒体强化宣传。《莱芜日报》经常
结合老龄工作开展设立专栏、专版刊登有关老龄工作的讲话、研讨文章、工作动态、
先进典型等。 8月15日至10月15日,市老龄委组织开展“关注老年人生活、维护老年
人权益”记者行活动。二是依靠制度让事实宣传。自2006年起市老龄办制定制度,决
定为全市每一位百岁老人祝寿,表达党和政府对广大老年人的关爱之情。三是通过开
展评选表彰活动进行宣传。根据上级要求,结合莱芜市实际,年内仅开展各类评选表
彰活动多达9项, 始终坚持层层发动、逐级评选推荐,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新闻媒体
广泛宣传尽可能地扩大社会影响。四是通过开展重大活动集中宣传。纪念《老年法》
颁布10周年、老人节庆祝活动等。五是领导宣传。在平时的工作中,坚持向领导勤请
示、多汇报,争取领导的支持。
认真制定“十一五”规划,为“十一五”老龄事业的发展开好头起好步。市“十
一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把老龄事业纳入市里的统一框架。并确定市“老龄事业
十一五发展规划”由市老龄办负责牵头、汇总起草。成立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牛
志春任组长,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制定编制规划的实施
方案。 确立6个专题。明确责任分工。6个专题由6个牵头单位负责,分别组织11个参
与单位共同完成。“十一五”规划草案已报市规划小组审核。
(张爱京)

【机关事务管理工作】 后勤管理工作。一是基础设施建设。上半年续建装修改造了
15640平方米的第二办公楼, 该办公楼为房管处的未建完工程,2月14日交接,3月14
日开始续建装修改造,楼西五六两层续接1000平方米,楼内装修改造、水电安装、消
防监控、 空调及外墙装饰和楼外院墙建设、地面绿化、配电室等配套设施工程于7月
底完工,8月有15个部门500余人入驻办公。机关办公大楼南楼完成电视监控升级、走
廊天棚和卫生间改造等工程,北楼完成外墙清洗和楼顶防水工程;生活区完成自来水
管网改造240户、 外墙喷涂1000平方米、道路硬化2000平方米;莱芜宾馆改造装修客
房餐厅理发室6500平方米,龙园宾馆二期工程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的康乐楼竣工并投
入使用。二是房产管理。以“双创一巩固”活动为契机,大力加强环境治理力度,共
完成水电暖维修9500余次,楼面屋顶防水5000平方米,更换灯泡、灯管3600余个(条),
栽植树木花卉1万余株, 新增绿地2000平方米,生活区开展专项治理活动,清理、拆
除临时性建筑48处,办公生活环境明显改善。大力开展节约型机关建设,在各项建设
及管理工作中,积极开展节约型机关建设,制定节约耗能的各项工作措施,加强空调、
电梯等特种设备的运行管理,对办公楼、三区水泵房、莱芜宾馆等单位的大型用电设
备安装了变频装置,节电效率达40%以上,莱芜宾馆安装了218台太阳能集热设备,节
支效果明显。三是财务管理。强化会计管理职能,科学制定资金预算,专项经费专项
使用,保证了各项经费落实到位,使用合理,全年收支平衡,略有结余。四是车辆管
理。继续做好市级领导工作用车的更新、落户、年审工作以及市直机关驾驶人员的安
全教育,全年共更新市级领导工作用车7辆,完成市直机关车辆年审480辆,驾驶员年
审500余人,安全教育4次。五是幼儿教育。积极抓好名牌园品牌园建设,发挥省级实
验幼儿园辐射带动作用,实行家园共育,积极开展文艺汇演、幼儿绘画比赛、试验示
范园交流会及教师专业技能大赛等活动,进一步提高教育科研能力和保教水平,通过
国家级“十一五”实验课题《幼儿社会教育的课程与开发》研究基地的申请,被市教
育局评为“莱芜市学前教育先进集体”、“莱芜市十佳园”。六是安全保卫。落实建
设“平安莱芜”的各项措施,健全防范体制,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做好上访人
员的疏导劝阻工作,创造了良好的办公生活环境。七是如期完成滨河花苑一期住房认
购工作。 按照市领导的要求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9月认真做好了滨河花苑住
房认购的摸底、 审核、公示、选房等工作,共为市直机关188名无房户解决了住房问
题。
政府采购工作。进一步完善采购操作规程等规章制度,积极组织实施各项工程、
物资、服务的集中采购工作和各单位委托的采购任务。全年共为市民营办、市公安局
等40余家单位采购了电脑、 网络、汽车等多宗物品,完成采购项目208项,政府采购
预算金额16954.6万元,实际采购金额14357.79万元,节约资金2596.81万元,采购业
务总量同比增长231.88%, 资金节约率达16.06%。
后勤服务。办公服务完善规程,及时高效服务。会议服务高标准、严要求,共计
接待各种会议500余次,卫生保洁实行流动红旗制度,保洁优秀率达到95%。接待服务
坚持服务宗旨, 做到科学化、规范化,全年共接待省部级以上领导20人次 ,各类中
外宾客36万人次,省以上会议及全市大型重要会议44次,莱芜宾馆被评为“山东省服
务名牌”。维修服务加大设备保养力度,做到随报随修,保证了各种设备设施、线路
管道的正常运行。公务服务做到快捷高效,领导公务用车、班车服务做到热情主动,
文明礼貌。报刊杂志邮件收发做到无遗漏、无丢失。生活服务建制度、上项目,拓宽
服务领域,严格卫生制度,保证了饭菜质量,丰富了居民生活。
后勤经济。宾馆、修理所、印刷所、服务社、建工处、食堂等经营服务单位深化
内部管理,转换经营机制,提高服务水平,都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全
年共完成经营收入4431.1万元,占全年计划的112.2%,同比增长10.13%,实现了速度
效益同步增长。
(苏玉祥、尚彦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