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莱芜市委员会(二)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c&A=6&rec=46&run=13

【宣传思想工作】 理论武装工作。召开“学习宣传研究运用《江泽民文选》座谈会”;
开展“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党课集中教育活动,评比表彰
了一批先进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和理论教育工作先进个人。莱城区、莱芜市
委党校、羊里镇党校、寨里镇卞官庄党员活动室等一批先进受到省委宣传部表彰。组
织力量深入调研,形成了《接轨济南融入省会城市群经济圈文化交流的调研报告》等
一批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宣传思想工作。以“站在新起点,实现新发展”为主题,在
全市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以回顾“十五”发展成果、展望“十一五”发展前景
为目的,集中开展“‘绿色钢城’建设成果与前景展望”主题教育活动;积极开展中
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和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为纪念莱芜战役胜利60周年,
在全国范围内举办“红色莱芜? 绿色钢城”岁月情深征文活动。新闻外宣工作。围绕
中心,精心策划组织开展17次大的新闻宣传战役。在7月的“双创一巩固”活动、9月
的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直补工作、10月的钢博会等集中宣传报道中,采用消息、特写
等形式累计发稿500余篇。全年共在省以上主流媒体发表重点稿件630篇,《人民日报》、
新华社等中央、省级媒体相继刊播莱芜市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直补的经验报道,同时
引起了国内外各大新闻网站的关注,共报道转载相关新闻报道2000多条。新闻和网络
监管继续加强, 重点对5家违规网站进行了整改。精神文明创建。“城乡文明牵手共
建行动”加速了城乡文明一体化进程,农村精神文明基础建设“五个一”工程农村文
化建设“十百千工程”取得长足发展。制定《莱芜市创建文明生态村实施意见》,选
择38个基础较好的村作为试点,推进文明生态村建设。以宣传“双创一巩固”、文明
莱芜、 特色文化为主要内容,在市区4个出入口及显眼地段设置了10面高标准的广告
塔(牌),展示莱芜城市魅力。在全省第三届“四进社区”文艺展演活动中,莱芜市
报送的歌伴舞节目《家乡美》荣获最高奖—金奖,吕花园社区、陶家岭社区被授予全
省文化先进社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制定下发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和目
标分解表,成功组织第三届“科字号”文化下乡服务“三农”工程;举办莱芜市“乡
风文明”文艺创作表演擂台赛;起草《莱芜市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工作草案》,确
定全市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关于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情
况的调查报告》和《关于加快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积极参加“2006山东(国
际)文化产业博览会”;组织举办2006总结表彰动员大会文艺晚会、“相约文博会”
城市形象大使擂台赛、 第二届企业高层论坛等主题文化活动;举办CCTV-7 《乡村大
世界》走进莱芜大型文艺演出。全市有8件作品被省委宣传部列入《2006-2008年全省
重点文艺作品创作生产规划》,重点扶持的莱芜梆子大型现代戏《桃花白? 桃花红》
按照创作规划编排完成。
“站在新起点, 实现新发展”解放思想大讨论 。从7月中旬至10月上旬,利用3
个月的时间,围绕“站在新起点,实现新发展”这一主题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
活动以加快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通过层层动员发动、新闻媒体营造舆论
声势、召开专题座谈会进行引导、采取多种方式进行督导等,组织引导全市各级各单
位和广大干部群众找问题、议思路、定措施,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努力使各
项工作把握规律性、体现时代性,富有创造性,为实现经济社会更快发展打下良好的
思想基础,提供强大的思想动力。通过大讨论,全市广大干部群众思想观念明显增强,
工作作风明显改进,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改革创新有了新的突破。
先进典型宣传。2006年全市先进典型宣传工作获重大突破,共有17个集体或个人
分别荣获9个类别的省级荣誉称号,在新闻媒体集中推出韩金来等8个践行社会主义荣
辱观的典型、 7个新农村建设典型和3 个基层普通劳动者典型。韩金来被评为“山东
2006年度十大新闻人物”,其先进事迹入选省委宣传部编写的《画说践行社会主义荣
辱观》一书;泰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守东被评为2006年“感动山东”十佳人物,
还被授予年度“山东省十佳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称号;谷体东被评为山东省年度新
闻人物提名奖;房干村事迹被收入中宣部社会主义新农村典型书籍《大地的脊梁》;
莱芜供电公司荣获“山东省思想政治工作十佳企业”称号;山东泰山钢铁集团有限公
司荣获“山东省第二批企业文化建设示范单位”称号。
学习六中全会、推进和谐文化建设研讨会。11月15日,市委宣传部组织召开全市
学习六中全会精神、推进和谐文化建设研讨会,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林殿玲到会并讲
话。研讨会上,市文化局、市广播电视局、莱芜日报社、莱城区委宣传部、钢城区委
宣传部、高新区工委、市社科联、市文联、市委讲师团、市新华书店的负责同志结合
部门单位实际,既从理论方面阐述了对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和谐文化建设的认识、
思考和学习体会,又从实践角度介绍了各单位在建设和谐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工作中
的思路、措施。会议要求,要紧密联系工作实际,大力推进和谐文化建设,始终让主
流文化占领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要坚持服务服从中心和大局,营造有利于创业创
新创优的良好氛围,同时,大力推进文明共建、文化交流,开拓构建和谐文化的新途
径。
《“绿色钢城? 魅力莱芜”特色文化丛书》。该书由莱芜市委宣传部、莱芜市政
协文史委牵头负责策划组织,莱芜日报社、市文化局、市广播电视局、市委党史研究
室、市史志办、市作协等单位参与编写。全书共100万字,8卷书,分别为《莱芜时代
风采》《莱芜矿冶?文物》《长勺之战》《莱芜红色风云》《莱芜战役》《莱芜梆子》
《莱芜文化名人? 传说》和《莱芜风物》,涵盖莱芜古今经济、政治、文化、军事、
自然等各个方面,寓科学性、权威性、史料性、知识性、可读性于一体,集历史文化、
革命文化和当代文化为一身, 被业内人士称为“一部地域文化‘宝典’”和 “莱芜
特色文化大成”,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编写这套丛书,涉及面广,工程量大,是
莱芜文化史上前所未有的文化“图书工程”。
“实现新发展”献计献策活动。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从9月1日至30日,
全市集中开展“实现新发展”献计献策活动。参与者包括各行各业人员以及各级人大
代表、 政协委员,本市人员(含莱钢)占96%,在外地的莱芜人和在莱芜的外地人各
占2%,其中有新华社记者、《山东侨报》记者、沈阳市政府办公厅干部、辽宁本溪退
休干部、 个体老板等。 整个活动共收到献计献策信函637封,电子邮件450件,总计
1087件(封),意见、建议1400余条。经过梳理,编发简报32期,向市有关领导提供
有价值的建议102条, 并评出优秀建议24件,其中一等奖3件、二等奖6件、三等奖15
件。活动办公室在把领导对部分计策建议的重要批示转至有关部门单位,督促抓好计
策建议成果的转化利用工作的同时,专门编印了《集中民智谋发展——莱芜市实现新
发展献计献策活动纪实》 一书。
参与2006山东(国际) 文化产业博览会。2006年6月16日至18日,2006山东(国
际)文化产业博览会在济南举行,莱芜市组织强大阵容参加。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
会主任于建成参加文博会,对莱芜参展情况给予高度评价。莱芜市燕子石、锡雕两件
作品获得优秀作品奖(全省共33件作品获奖,仅有6个地市获得2件作品以上);莱芜
市高娜夺得莱芜形象大使称号,获“最佳风采奖”;莱芜市获省“组织工作奖”。莱
芜展区以其鲜明的主题、新颖别致的设计、品牌独特的产品、发展前景较好的产业招
商项目、技艺精湛的现场制作赢得了参观者的青睐,全国政协副主席阿不来提? 阿不
都热西提、省委书记张高丽等领导观看了莱芜展区。文博会莱芜市筹备参展呈现出参
展场面火爆、现场产品交易热烈、项目洽谈客商多的特点。一是抓住机遇,借“文博
会” 平台开展全方位对外宣传。综合展区展出72幅图片,实物40多个品种、150余件
文化产品;发放形象宣传片、招商手册、宣传画册、宣传折扇及部分旅游景区等宣传
品10000余份,并通过9平方米的电视墙,进行播放;在中央电视台、《大众日报》、
山东人民广播电台、山东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刊发报道信息10余篇;通过各种渠道向社
会广泛征集娱乐、旅游、影视制作等8个门类56个文化产业项目,投资总额32.29亿元,
融资总额18.16亿元, 并建立起《莱芜市文化产业项目数据库》。二是发挥优势,借
“文博会”平台开展文化项目招商和交易。“文博会”民俗文化长廊展示交易区,莱
芜市有4个展位、共36平方米,7个企业的上百个品种的产品在此展示交易,受到了广
泛欢迎。来自韩国、日本和澳大利亚等70多家客商对莱芜市的招商项目进行了现场咨
询,就文化产业项目初步达成合作意向。
2006中国(莱芜)钢铁博览会新闻发布会。10月16日至17日,2006中国(莱芜)
钢铁博览会成功召开。为扩大钢博会的宣传影响,增强新闻宣传声势,市委宣传部首
次策划组织召开了钢博会新闻发布会。市委副书记、秘书长王本群介绍钢博会取得的
成果和莱芜基本情况,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林殿玲主持新闻发布会,《人民日报》记
者部副主任钱江、《经济日报》副总编郑庆东在新闻发布会上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
对莱芜市成功举办钢博会表示祝贺并提出了建议和希望。发布会共邀请中央级、省级
和济南都市圈地市报新闻媒体13家、22人。其中有《人民日报》《经济日报》、新华
社等中央级新闻媒体3家, 《大众日报》、山东电视台、山东人民广播电台、《山东
侨报》 等省级新闻媒体4家,济南、淄博、滨州、德州、聊城、泰安等济南都市圈周
边地市报6家,副厅级以上领导7人。10月16日至19日,《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中央、
省级新闻媒体相继刊播了莱芜市成功举办钢博会的消息。
CCTV-7 《乡村大世界》走进莱芜大型文艺演出。2006年8月28日,在莱芜市人民
政府、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共同举办的2006中国(莱芜)农业畜牧业博览会开幕
式上,莱芜市与中央电视台联合举办CCTV-7 《乡村大世界》走进莱芜大型文艺演出。
费翔、黑龙、汤朝、徐洋等明星参加了演出。演出实况经中央电视台后期制作后,于
9月23日和9月24日,分别在中央电视台第七频道首播和重播。
“乡风文明” 文艺创作表演擂台赛。2006年9月,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广
电局联合组织开展莱芜市“乡风文明”文艺创作表演擂台赛,加速了新农村、文明和
谐莱芜的建设步伐。大赛紧扣“乡风文明”这一主题,着眼于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涌现
出的新人、新事、新变化,各单位创作排练出一批反映新农村、新风尚的作品,通过
戏曲小戏、小品等不拘一格的表现形式,讴歌了广大基层群众的新生活、新境界。经
过层层筛选,进入决赛的18个节目经过精心排演录制后,在莱芜电视台的综合、生活
等频道向全市观众进行展播,整个比赛采取组委会评审和市民短信投票相结合的办法,
评选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并分别给予表彰奖励。
(市委宣传部)

【统一战线工作】 为经济建设服务工作。一是支持和推动各民主党派、工商联
和各界代表人士为经济建设建言献策,多办实事。结合市委、市政府举行的“站在新
起点,实现新发展”建言献策活动,积极组织全市广大统战成员向市委、市政府提出
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对通过提案、议案向党委、政府建言献策,为莱芜经济
社会更快、 更好发展做出贡献的民革莱芜支部等7个集体和18名先进个人进行表彰,
提高了广大统战成员建言献策、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全年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组织
或个人名义提交调研报告68篇, 提交议案、提案89个,提意见、建议120条,其中致
公党支部《关于加大农村远程教育网络体系建设的建议》被致公党省委评为优秀提案。
二是扎实做好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的统战工作。建立市委统战部领导班子成员与非公有
制经济代表人士联系制度;继续在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中开展“争当优秀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活动”,召开全市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表彰会,74名非
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被授予“莱芜市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荣誉称号。
同时,推荐金来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韩金来为全国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
设者候选人;及时选派5 名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类教育培训活动,
有效的提高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了非公有制企业的健康发展。
三是创造性地开展光彩事业活动。以扶贫开发、捐资助学、结对救助为切入点,鼓励
广大光彩事业促进会会员企业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业。宣传通报为新农村
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4名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 推荐山东一品农产集团有限公司申
报全国光彩事业项目。会同市工商联圆满召开莱芜市光彩事业促进会一届二次理事会
议暨民营企业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验交流会,把一批影响力强、贡献力大的非
公有制经济人士增补为光彩事业促进会一届理事会副会长或常务理事,使全市光彩事
业促进会会员企业发展到85家,新增32家,汇源集团、金来建筑公司、银河纺织集团、
金汇经贸公司、 汶河化工公司、中正经贸公司等6家民营企业代表在大会上就如何参
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介绍了经验。参加山东省光彩事业促进会一届二次理事会议,
金来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韩金来获得“齐鲁光彩奖章”并当选为山东省光彩事业
促进会副会长,市委统战部荣获山东省光彩事业组织奖。四是加强工商联组织建设,
积极做好工商联换届筹备工作。按照省委统战部的部署,积极稳妥的做好工商联的换
届筹备工作,起草《市委统战部关于工商联(民间商会)2007年换届工作的实施意见》
并由市委办公室转发。制定换届的时间表,召开会议安排部署市、区工商联换届的工
作。召开全市工商联换届工作会议,及时向省委统战部汇报换届工作筹备情况。五是
加强对企业统战工作的领导。积极贯彻落实中央统战部和国资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
改进企业统战工作的意见》,对企业统战工作进行了专项部署和专题调研。
民主党派工作。一是开展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年”活动,提高民主党派参政议政
能力。 对“参政议政年” 活动进行全面部署。根据全市2006年重点工作安排,制定
《关于在全市统一战线中开展“参政议政年” 活动的实施意见》 ,市、区各级成立
“参政议政年” 活动领导小组,对涉及统一战线各领域的5个方面、16项工作任务进
行安排部署,把“参政议政年”活动作为年度考核的重点,对活动各方面、各环节的
工作进行全程督查,及时调度情况,确保了活动的顺利实施。进一步建立健全参政议
政的各项制度。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起草《中共莱芜市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 的实施意见》
(莱发[2006] 2号),对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内容、形式、程序、作用等作出更加
明确的规定,使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更具有可操作性;在征求各有关单位意见的基础
上,制定《市直有关部门贯彻落实莱发[2006] 2号文件重要项目分工方案》(莱室字
[2006]8号),确定了相关单位的工作职责;召开落实莱发[2006]2号文件座谈会,市
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人事局、财政局等29个市直
部门的负责人参加会议,进一步明确相关单位的目标责任和工作任务,促进了文件精
神的贯彻落实;在征求市委各位常委意见的基础上,起草《中共莱芜市市委常委联系
民主党派负责人、无党派人士意见》,建立市领导与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代表人士的
联系制度,密切了与他们的关系。进一步贯彻落实政治协商制度。先后组织召开各民
主党派、 工商联负责人民主协商会、情况通报会、学习座谈会6次,就市委拟向市十
五届人大四次会议推荐候选人有关情况、全市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满意度测
评情况和2007年全市重点工作征求意见, 推荐3名民主党派成员担任市质监局等有关
单位的特约人员,对学习全国统战工作会议、全省统战工作会议、莱发[2006] 2号文
件、市委书记于建成在全市领导干部会议上的讲话精神等进行座谈。围绕市委、市政
府中心工作,组织统一战线成员中的专家、学者就城市建设、民营企业发展、社会主
义新农村建设、融入济南经济圈等专题进行调研。“参政议政年”活动成为全市统战
工作的一个新亮点。二是积极协助各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协助各民主党派加强思
想建设。通过召开座谈会、举办培训班、下发文件等形式, 协助各民主党派抓好对中
发[2005]5号、鲁发[2005]33号、莱发[2006]2号文件、全省统战工作会议、全国统战
工作会议和胡锦涛总书记“八荣八耻” 重要论述等文件精神的贯彻落实,推荐2名民
主党派领导班子成员参加第一期全省民主党派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举办全市首期民主
党派组织班子成员培训班,引导广大成员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不断提高政治理
论修养。协助各民主党派加强组织建设。及时就莱芜市民主党派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情
况,民主党派市级组织后备干部人选情况,民主党派市级组织主委、副主委及秘书长
的有关情况和民主党派换届工作准备情况与市委组织部、各民主党派省委对接并上报;
严格按照3个《纪要》 要求,协助各民主党派有计划、按比例发展新成员13名;协助
农工党市委成立3个基层组织; 协助九三学社建立支社。协助各民主党派加强制度建
设。帮助各民主党派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学习制度、民主生活会等制度;对各民主党
派的制度建设情况进行检查,推动了民主党派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三是做好对各民
主党派的协调和服务工作。认真做好农工民主党山东省委对莱芜市调研服务工作、致
公党山东省委向雪野中学捐赠物品的服务工作、有关市委统战部、民主党派市委会赴
莱芜市考察调研接待工作,参加了农工民主党莱芜市委举办的第十八届国际科学与和
平周暨莱芜市防治高血压教育进万家活动启动仪式以及致公党莱芜支部对全市乡镇政
权建设情况调研等的协调服务工作。
党外干部和党外知识分子工作。一是加强党外干部队伍建设。为贯彻落实好全省
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工作座谈会精神,联合市委组织部对全市政府及司法机关科级以上
的党外领导干部和党外人士进行调查摸底、建档立卡,为及时调整、充实党外后备干
部队伍做好了准备;按照全省社会主义学院院长会议精神,制定党外干部培训具体实
施意见, 并对党外人士的安排情况实行年报制度;选调1名党外干部参加全省党外干
部进修班; 辛庄镇由莱城区划归钢城区后,指导两区顺利完成乡镇区划变动部分区级
政协委员和党外人士的移交工作,并对市级政协界别设置情况进行了调研。二是加强
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建立以座谈会、恳谈会等形式的与党外知识分子联系制度;调整
充实全市的省委统战部党外知识分子联络员队伍;在全市社会新阶层党外知识分子中
开展“献良策、送爱心、六帮扶,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主题活动和“树立社
会主义荣辱观,争做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为主题的学习宣传教育活动;做好全
市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成立的筹备工作;召开全市社会新阶层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促
民营经济发展座谈会; 选调2名社会中介人员参加全省社会新阶层党外知识分子、知
识分子联络员、归国留学人员研讨班。积极探索做好社会新阶层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
新路子,发现和培养代表性人物。
民族宗教工作。一是加大对民族宗教政策的宣传力度。通过报纸、电台、电视台
等新闻媒体加大对《宗教事务条例》等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法规的宣传教育力度,联
合有关部门做好第6个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 提高了全市干部群众的民族宗教政
策水平和对民族宗教工作的思想认识水平。二是加强对民族宗教工作的综合协调。继
续发挥好统战部在全市民族宗教联席会议制度中的牵头协调作用,及时调整充实全市
宗教工作领导小组,健全市、区、乡镇、村四级宗教工作管理网络,召开全市第三、
第四次宗教工作联席会议,与市民宗局联合对各区和全市民族宗教工作联席会议22个
成员单位的民族宗教工作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促进了全市民族宗教工作的协调稳
定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好中央和省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起草《莱芜市关于贯彻落实
中央和省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的情况汇报》,对全市民族宗教领域的社会稳定工作进
行专项部署,参加全省民族工作经验交流会议,莱城区西关居委会被评为山东省民族
团结进步模范村。认真贯彻《宗教事务条例》,协助有关部门推动宗教活动场所建立
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搞好自我管理;与有关单位密切配合指导莱城区宗教部门做好新
华小区宗教活动点的选举工作,促进了基层宗教的健康发展。协助有关部门,对宗教
房产问题、伊斯兰教阿语学校和伊斯兰教经文学校情况进行专题调研,并上报省委统
战部,排除了其中的不稳定因素;配合有关部门妥善处理涉及民族、宗教因素的突发
事件, 坚决抵御境外势力利用民族、宗教问题进行的渗透和违法乱纪活动。三是切实
抓好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选拔和宗教界代表人物的安排工作。结合贯彻落实全省培养
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座谈会精神, 联合市委组织部加大对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选拔
力度, 同时,积极做好对宗教界代表人物的教育培训工作,选调1名阿訇参加全省第
七期伊斯兰教界人士读书班。四是加强与民族宗教界代表人士的联系,巩固和发展党
同宗教界的爱国统一战线。建立统战部领导班子成员与民族宗教界代表人物联系制度,
参加莱芜市穆斯林群众开斋节仪式,认真做好宗教界人士的上访工作,积极做好少数
民族和信教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五是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与市民
宗局联合在全市宗教界开展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的演讲比赛活动, 并推荐1名基督
教徒参加省委统战部和省民宗局举办的演讲比赛。鼓励和支持少数民族和信教群众发
展经济,勤劳致富,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港澳台和海外统战工作。发挥海外联系广泛的优势,积极宣传、推介莱芜,加强
与香港中华总商会、澳门中华总商会等港澳有影响的十几个社团和知名企业人士的经
常性联系。 7月 8日至14日,以市委副书记、市纪委书记孙振文为团长,市人大常委
会副主任、市委统战部部长任启菊和省海联办主任刘鲁会为副团长的莱芜市党政访问
团一行13人赴港澳进行经贸考察、招商引资和联谊交友活动,期间拜访了香港中华总
商会、中华厂商会、香港经贸商会、香港食品商会、香港南安公会、香港金城营造集
团、 澳门山东联谊会等港澳有影响的十几个社团和200多位高层知名人士,推介了莱
芜,洽谈了项目,结识了朋友,取得了招商、交友的双丰收,为全市招商引资和海外
联谊打下了良好基础。同时,做好美国亚洲集团航空公司董事长唐泰德等一批海外新
朋友对莱芜市参观考察的接待工作,争取有合作意向的项目早日在莱芜落地。为莱芜
市的留学人员建档立卡,并向省委统战部推荐归国留学人员代表人士。对在莱芜市投
资的港澳台、海外独资合资企业和部分海联会理事企业进行走访调研, 为全市招商引
资和海外联谊打下了良好基础。
统战理论调研、宣传和信息工作。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着眼于服务统战
工作的新发展,继续开展统一战线宣传调研“四新工程”活动,坚持做好在市委党校
主体班开设统战理论政策课程工作;以促进发展为主题,确定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加快职业教育发展、 接轨济南融入省会城市经济圈等8个重点调研课题,把调研任务
分解到区、单位和个人,确保高质量完成任务;在全市组织统一战线知识竞赛活动,
共收到9000份答题卡,扩大了统一战线的社会影响;召开第十次统战理论研讨会,对
43篇优秀论文进行了表彰,提高了社会对统战工作的认识;获得十五省市自治区法学
会工作论坛“公正执法与构建和谐社会”理论研讨会三等奖,全市“树立社会主义荣
辱观、大兴干事创业新风尚”征文三等奖,省委统战部宣传工作三等奖,统战理论研
究会被评为先进单位。加强统战信息工作,研究制定《市委统战部信息工作制度》,
推动了全市统战信息工作的深入开展。全年共上报信息52期,80余条,其中《搭建三
个平台,促进政党关系和谐发展》被中央统战部采用。
(桑立恒)

【党校工作】 2006年,党校计划培训干部600人,全年共举办主体班次12类13期,培
训干部700人。 干部调训率达到100%,超额完成了干部培训任务。主要班次有经济和
社会发展专题进修班、农村经济管理专题进修班、循环经济专题进修班、经济管理专
题进修班、第十二期区直局级干部进修班、第十六、十七期市直科级干部任职进修班、
第四期市直科级以下干部更新知识进修班、区直组工干部进修班、民主党派组织领导
班子成员研讨班、全市第七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干部培训班、新录用公务员岗前培训班、
军转干部培训班等13个班次。大胆改革,不断创新,办学水平进一步提高。一是积极
推广“研究式”教学。党委要求,承担教学任务的领导干部要带头,所有骨干教师都
要积极进行尝试,并把是否进行“研究式”教学纳入年度考核内容。通过政策的推动
和骨干教师的传、帮、带,绝大多数教师都采取了“研究式”教学,从几次观摩课的
情况看,效果很好。有些骨干教师的“研究式”教学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教师的主导
性和学员的主体性结合的也比较好,个别教师初步实现由“演讲员”向“演讲员”和
“导演”的转变,促进了教学相长、学学相长。二是在教学内容方面做到了“四个坚
持”。基本理论的教学坚持系统性和实效性的结合,着力讲清新一届领导集体的新发
展、新论断;专业知识的教学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结合,紧紧围绕莱芜实际,力求
讲好“怎么办”;基本技能的教学坚持一般性和特殊性的结合,力求使不同层次的学
员能用、会用;党性修养的教学坚持专题灌输和管理约束的结合,把党性锻炼贯穿于
管理的各个环节。抽出一定的时间采取“菜单式”教学。两个月以上的培训班、进修
班, 拿出1个星期的时间,把题库里的没有安排的课题和老师们新研究的成果并通过
说课选中的课题提供给学员选择,老师们按照学员要求讲课。这样,既坚持了党校的
教学布局,提高了学员学习的兴趣,又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三是在专题班的教学方
式上,采取当地培训与异地培训相结合、理论知识学习与外出参观考察相结合、学习
与研讨相结合、外请与内聘相结合的方式,提高了培训的效果。对专题进修班的外出
考察作为学习的一个重要单元,每一个班出发前都精心设计好考察路线,出发时由一
名校级负责人跟上,做好对外联络、协调服务工作,回来后认真做好总结,写出心得
体会或调研报告。选择的点都是一些在某个领域搞得很好的典型,学员边听课、边参
观,带着问题去,带着收获归。四是在教学的组织和管理上“更加注重”了4个方面。
更加注重发挥学员的专长。课程安排,让学员提出意见;课堂教学,让学员发言;学
员论坛,让学员唱主角。调动了学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更加注重发挥部门的优
势。先后请环保局、建委、规划局、发改委、农业局等部门直接参与党校专题班的方
案设计,每个班都有10多个部门负责同志来讲课。他们讲的课既有实效性又有针对性,
对学员提高实际工作能力有很大帮助。更加注重对学员的组织领导。加大各类培训班、
进修班、研讨班的管理力度,考勤、考核、考察等环节都有严格的制度。使干部到党
校来学习,不但要学到知识,而且要增强纪律观念和党性锻炼。更加注重考察学员分
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除坚持“五个一”的考核标准外(每月1万字课堂笔记、1
万字读书笔记、 1万字作业,每单元1次交流,重要单元1次考试),两个月以上的专
题班,还坚持论文撰写和论文答辩,效果很好。通过办专题班,增强了中心意识,提
高了服务本领,激活了培训机制,带动了教师队伍。业余函授教育,继续坚持“从严
办学、质量第一”的原则,狠抓招生、考试、辅导、考勤等各个环节,对研究生班的
管理,要求班主任坚持靠上抓,对于光盘的学习,要求辅导教师要先学一步,跟班辅
导,严把作业考试关,教学质量明显的提高。
科研工作突出“两个服务” , 成效显著。2006年,全年共完成科研论文80余篇
(部),省党校立项课题3项,校级课题5项,教师的调研报告33篇。这些课题研究和调
研报告,都突出了对市委、市政府的决策服务和为教学服务。《莱芜市建设社会主义
新农村与镇(村)发展创业问题调查与研究 》《莱芜市招商引资新问题新机制研究 》
《莱芜市建设循环经济调查与研究 》《莱芜市民营经济中党建问题调查与研究》4个
校级立项课题和两项全省党校立项课题《山东省农村基层组织干部培训长效机制研究》
《整合地方文化资源,推动旅游产业发展》都是对当前莱芜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
题的研究,针对性都比较强。在课题的鉴定中,把由市委、市政府领导和有关部门负
责人的意见,作为成果鉴定的重要条件,使研究成果能及时进入市委、市政府领导的
视野,提高了党校科研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服务的水平。有的立项课题还直接进入课
堂,如全省党校系统立项课题《制造业强势建设及产业集群研究——莱芜市钢铁生产
与深加工走产业集群式发展之路调查研究》进入课堂后,受到学员普遍欢迎。在市情
研究方面,还充分的利用专题班和中青班学员这部分有生力量。每期培训班一入校,
科研处就根据专题班的特点,列出部分调研课题,由学员自由结合选择研究课题。学
员在教师的指导下,边学习,边调研,边论证,最后拿出调研报告或论文。2006年形
成的52篇论文和调研报告,质量都比较高。这不仅锻炼了学员们的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的能力,为莱芜市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参考,同时也为教师教学理论联系实
际提供了材料和实例。通过抓课题带队伍,促进了全校科研水平的提高,丰富了学刊
内容。 全年先后在二类刊物发表理论文章12篇。编辑出版的4期《莱芜学刊》,理论
性、学术性、可读性也都有很大的提高。
后勤保障工作有新提高。2006年,行政后勤工作坚持以服务为中心,增强服务观
念,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坚持超前预算,开源节流,使各项服务工作都做得有声有
色。 投资45万元,完成了4大改造和修缮任务:一是严格组织、精心选料,投资21万
元对二楼报告厅进行改造装修; 二是投资7万元重新装修一个多功能教室兼演播室,
填补了市委党校没有演播室的空白,装备了第三研究生教室;三是投资17.8万元对教
学办公区1至3楼公共区域和教室的墙面进行粉刷,并装修了窗套、窗台,使公共区域
面貌焕然一新;四是改造办公教学区6楼,建立了13个房间30个床位的学员临时宿舍。
另外, 还办了8件实事。一是组织总务人员成立维修小组,对教职工座椅进行维修;
二是在办公教学区建立自来水供应和应急自备水源相结合的供水体制,保证学员饮水
安全;三是积极主动地完成长达10年的原市康复医院的清欠工作;四是疏通东部沿街
楼下水道;五是协调建委有关部门,完成东部沿街楼前的绿化带定位工作;六是对供
暖体制进行改革,为教职工生活提供更好服务;七是及时进行防漏、道路、管线的维
修和饮水机、空调、照明等电器设施的故障处理;八是对院内的荷花池进行清淤整理。
(李 勤)

【党史征研】 党史资料征编工作。全年共编撰出版党史书籍6本、党史刊物4期,约
200万字。 一是做好中共莱芜地方史和其他党史书籍的编撰工作。为做好《中共莱芜
地方史》(第二卷)的编撰工作,年初,市里成立《中共莱芜地方史》(第二卷)编撰委
员会,市委副书记孙振文任主任,党史领导小组成员任委员。编撰委员会多次召开会
议,研究地方史第二卷的编撰工作,协调各方面的关系,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
题。市委党史研究室成立由室主任任组长、一名副主任靠上抓的征编组,选调部分业
务骨干具体做地方史第二卷的征编工作。室领导班子经常调度征编工作情况,并及时
向编委会汇报。为做好资料征编工作,多次召开座谈会,并组织人员到省内外档案馆、
图书馆查阅资料。室主要负责人亲自到市档案馆、图书馆等单位进行衔接,做好协调
工作,并指定1名同志在市档案局工作1个多月,专门做查档及有关材料的复印工作,
顺利完成了万卷档案资料的查阅任务。在充分征集资料的基础上,组织分析讨论,撰
写了7个专题、3篇研讨文章,在省里组织的地方史第二卷编撰培训班上,莱芜作为全
省3个典型发言的市地之一,介绍了征编专题的做法和经验。《中共莱芜地方史》(第
二卷) 征求意见稿已经形成,2007年初开始征求意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修改、补充
和完善,力争尽快出版。在做好地方史第二卷编写和第三卷材料准备的同时,积极开
展其他党史书籍的征编工作。编撰出版《山东省莱芜市企事业组织史资料(1949-2005
年) 》。此书创新编排方法和结构形式,将名录与图片有机结合,成为一本既让读者
耳目一新, 又便于查阅的资料, 该书出版发行后,受到社会各界的欢迎。编撰出版
《八年抗战中的莱芜》一书。总结历史经验,颂扬革命前辈的功绩,为加强爱国主义
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提供了教材。编撰出版《鹿正明传》。介绍鹿正明身经百战,戎
马一生,为共和国的建立、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的贡献。按照省委党史研
究室的部署要求,圆满完成了所承担的《中共山东年鉴》(2006卷)《中共鲁中地方史》
《伪九族的产生和死亡》《记四二一惨案》《山东抗日战争大事记》《山东历史图集》
等书籍有关莱芜部分的组稿、编撰等任务。在参与编撰《中共鲁中地方史》工作中,
不仅圆满完成了有关莱芜部分的撰写修改任务,而且协助省委党史研究室在莱芜筹备
召开《中共鲁中地方史》编撰工作会议。11月6日,在省里召开的《中共鲁中地方史》
出版发行总结表彰会上, 市委党史研究室作为4个先进单位之一,受到表彰,获得优
秀组织奖。二是积极探索开门办史的有效途径。联合部门办史。与市区组织、人事、
档案及两区党史部门联合征编出版《山东省莱芜市企事业组织史资料》。借助社会力
量办史。积极联系鹿正明家人及鹿正明生前战斗、工作过的单位,在较短的时间内,
利用社会资金,征编出版《鹿正明传》。同时,积极发动健在的老同志撰写回忆录。
由抗日战争的亲历者董维同志撰写的《八年抗战中的莱芜》,经编辑审定后已正式出
版。12月上旬,在市委办公室主办的《情况交流》上刊登了市委党史研究室工作创新
的做法和经验。三是抓好口述史资料的征编启动工作。按照省委党史研究室的要求,
积极做好市、区两级主要领导口述本单位历史及新农村建设带头人口述史的安排部署
和启动工作。 3月,在召开的全市党史工作会议上,市委副书记孙振文同志对口述史
资料的征编提出明确要求,市委党史研究室制定的《2006年党史工作要点》,对做好
口述史的征编工作进行了具体安排。2006年来,市、区两级都按照省里的要求,认真
做好口述史资料征编的准备工作,市委党史研究室研究了具体的征编方案。和莱城区
党史办多次到口镇西街村, 与村党委书记杨全成进行座谈,形成4万多字的新农村建
设带头人口述史文本。
党史宣传工作。一是抓阵地,创办莱芜党史刊物《嬴牟春秋》。此刊为季刊,已
出版4期。《嬴牟春秋》的创办,填补了莱芜市长期以来没有党史宣传主阵地的空白,
为莱芜市党史资料的征集、编撰、研究,尤其是党史宣传搭建起了一个平台,建立了
一个窗口和重要阵地。对加快党史研究成果的转化,落实党史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
局的要求,以及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嬴牟春秋》以“再现历史、
以史鉴今、资政育人、服务现实”为宗旨,把传达上级指示、反映基层工作,挖掘党
史资料、开展党史研究、进行理论探讨、交流典型经验、宣传先进人物、传播党的知
识作为主要任务,既注重了政治性、思想性,又注重了可读性,此刊出版发行后,受
到广大读者的一致好评。二是抓活动,增强党史宣传效果。2006年是建党85周年、建
国57周年、红军长征胜利79周年。市委党史研究室充分利用这些重要的纪念日,组织
开展纪念活动。与《莱芜日报》、莱芜人民广播电台、莱芜电视台联合开辟专栏,先
后在报纸、广播、电视发表有关“纪念建党85周年”和“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
的文章92篇。在省有关刊物特别是省委党史研究室主办的信息交流上采用介绍莱芜党
史工作情况的稿件13篇。在市委办公室主办的《情况交流》和《工作信息》等刊物上
发表反映党史工作的稿件16篇。与市委宣传部、市报社等单位联合开展纪念莱芜战役
胜利60周年征文活动。与社科联等单位联合举办纪念建党85周年理论研讨会。还组织
撰写理论文章, 其中题为《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台湾回归、 祖国统一而奋斗的85年》
《关于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历史经验》《充分运用统一战线之法宝,服务和促进和谐社
会建设》《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努力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等文章,
先后在省里举办的有关研讨会上获奖。三是抓发行,加快党史研究成果转化。积极做
好《中共山东年鉴》(2006卷)、《山东革命文化丛书》等党史书籍的发行工作。市委
办公室下发《关于认真做好〈中共山东年鉴〉(2006卷)征订工作的通知》,把征订任
务分配到各级各部门各单位。 并落实责任,全室人员分3个组,每个组包60个部门单
位, 靠上做发行工作,全年共发行《中共山东年鉴》230本,《山东革命文化丛书》
20套,均超额完成了省里分配的发行任务,其中《中共山东年鉴》完成任务数占分配
任务数的315%。做好自编的《莱芜市企事业组织史资料》《鹿正明传》《八年抗战中
的莱芜》等党史书籍的发行工作。认真搞好党史纪念地和革命遗址的摸底调查。对辖
区内党史纪念地和革命遗址进行全面普查,初步制定了保护、开发、利用的方案。为
做好刘仲莹故居、汪洋台、棋山观纪念碑等革命遗址的保护、利用工作,与财政局联
合向省里申请解决了修缮刘仲莹故居的所需经费。
(李洪德)

【档案管理】 档案资源建设。一是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档案资源管理。为加强对领
导同志重大公务活动档案资料的收集管理,确保齐全完整、安全保管和有效利用,市
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制发《莱芜市领导同志重大公务活动档案资料收集管理暂行
规定》。指导市工商局制定《莱芜市工商企业登记档案管理办法》、市法院制定《诉
讼文书归档制度》、市委办公室制定《档案工作试行规定》等一系列档案资源建设规
范性文件,为开展档案资源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二是档案收集渠道不断拓宽。重点
加大全市重大活动、重点建设项目、业务档案、音像档案、照片档案、电子档案、实
物档案的整理、收集和管理力度,基本解决了机关、企事业单位归档范围不明确、归
档职责不清、归档不及时等问题。省二级以上等次的档案室,全部做到了凡是单位举
办的综合性重大活动,都进行登记记录和文件归档,所有文书都归档电子文件,重大
活动都有照片、录音、录像资料,单位获得的锦旗、奖匾、奖杯、证书等全部归档于
档案室集中保存,资产、设备、基建、会计、人物以及本单位特有的其他业务文件材
料都按要求进行集中统一管理,档案内容更加丰富,档案结构更加优化、档案门类更
加齐全。认真抓好2005年度文件材料整理归档,全市机关、事业单位整理归档各类文
件4.80万件。市档案馆征集到《魅力莱芜? 绿色钢城》《莱芜战役图说》和《嬴牟春
秋》等珍贵档案资料,接受了原泰安市委副秘书长、泰安市档案局局长孙继琛同志捐
赠的《泰安埠东孙氏族谱》《千家姓》《春华秋实》等图书资料,进一步充实了市档
案馆馆藏资料的门类和数量。
新领域档案工作。一是社会保险档案工作稳步发展。从莱芜市社会保险档案工作
的实际出发,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积极联系、协调、配合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指
导、监督、帮助市社会劳动保险事业处、市医疗保险事业处、市劳动就业办公室等单
位认真做好社会保障档案工作。市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进一步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加大投入,配置完善档案保管保护设备,档案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市社会劳动保险事业处、市医疗保险事业处的档案管理水平达到了省一级档案室标准。
二是农业农村档案工作扎实推进。按照市委市政府做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
部署,认真巩固已经建立的各种档案体系,积极开拓新的建档领域,在为促进农业增
效,农民增收服务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三是开发区、社区档案工作继续深入。为进一
步加强开发区档案的管理和利用工作,市档案局转发山东省档案局印发的《山东省开
发区档案管理暂行办法》,通过业务培训、跟踪指导、管理考核等手段,推动了开发
区档案工作的开展。社区档案工作日趋完善,逐步走上了规范化管理轨道。四是民营
企业档案工作取得新进展。抓好典型示范,积极主动地搞好指导服务,指导汇源集团
鲁中有限公司、山东舜源置业公司、市九龙耐火材料厂等单位健全档案管理制度,完
成了文件材料的整理归档工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提供了有效服务。
档案法制建设。一是法制宣传力度不断加大。根据市普法领导小组的安排部署,
成立一支业务精、素质高、责任心强的普法辅导员队伍。坚持利用多种形式加强档案
法制宣传教育,市档案局还在莱芜档案信息网站上开辟“法律法规”专栏,充分利用
网络向社会进行广泛宣传。二是档案行政执法不断加强。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认真
履行《档案法》和《山东省档案条例》赋予的职责,加大档案行政执法力度,会同同
级人大等有关部门有针对性的开展各项监督检查活动,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取
得了较好的效果,推动了全市档案事业的发展。三是档案管理考核取得明显效果。全
市考核各级各类档案馆、档案室237个,其中省特级6个、省一级44个、省二级76个、
合格111个。 市工商局、市法院、莱芜供电公司晋升为省特级档案室,市公路局、市
国税局、 莱城电厂保持省特级档案室水平。市气象局等5个市直单位晋升为省一级档
案室,市委办公室等28个市直单位保持省一级档案室标准。通过档案管理考核,进一
步增强了社会档案意识,改善了档案保管条件,提高了档案管理现代化水平,有力地
促进了档案业务建设和档案事业的全面发展。
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信息化建设迈出新步伐,全市各级各类档案馆拥有机读目
录40.74万条。 市档案馆在数字化建设工作量大、任务重、时间紧的情况下,积极探
索,寻求对策,采取市场化运作,由量子伟业电子有限公司承担了档案数字加工业务,
编制机读档案目录8.52万条、 扫描档案10.38万页。市档案馆对档案综合管理系统网
络版软件进行升级,顺利完成了机读档案目录数据和全文数据库的升级转换工作,新
增客户端3个。做好莱芜档案信息网和局馆局域网络的管理、维护、数据更新等工作。
为确保馆藏数字档案数据安全,新购硬盘进行备份。开展档案信息化建设技术指导,
为市畜牧办公室、市建设委员会安装、升级档案管理软件;为市国土资源档案馆进行
软件调试和数据转换; 指导市中级人民法院等4个单位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全市20
多个单位实现了档案资源上网服务,档案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
档案基础设施建设。市财政拨专项资金10万元,为市档案馆采购档案现代化管理
和保护设备,改善了档案安全保管条件。为有效提高市档案馆应急抢救水平,积极与
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协调,将市档案馆监控室防火、防盗报警系统纳入市机关事务管理
局保卫处值班室报警系统,做到了24小时有人值守。为切实做好消防安全工作,使全
局同志进一步了解消防知识,掌握消防器材操作方法,提高应对突发消防事故的能力,
邀请市消防局的两位专家举行消防知识讲座,并现场指导进行消防演习。坚持做好市
档案馆日常库房温湿度控制、搞好库房安全检查、卫生除尘等工作,全年消毒档案资
料48万卷册次。全市省特级、省一级档案室普遍配备了微机、空调、除湿机、防磁橱、
温湿度测量仪等设备,档案保管设施上了新台阶。钢城区档案新馆库建成,为开展档
案馆工作奠定了基础。市档案馆顺利通过省档案局的年度考核,继续保持省一级档案
馆水平,全市档案馆、室基础业务建设实现了新发展。
档案信息开发利用。一是现行文件利用服务不断深化。市、区综合档案馆全部建
立现行文件服务中心,接收现行文件资料1500件,接待利用者1132人次,为社会公众
了解党和国家政策提供了直接有效的服务,受到了社会公众的一致欢迎。二是档案信
息开发利用成果显著。 各级各类档案馆接待查阅档案3722人次,提供档案资料16047
卷次。市档案馆编撰续修《山东省志?档案志》材料,共计4.1万字;完成省档案局编
辑的《打开尘封的记忆——细说档案里的故事》的供稿工作,报送稿件3篇1.1万字;
向省档案馆报送“山东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专题档案史料案卷目录,系1968年至1981
年具有长期保存价值的案卷106卷。 各级档案部门围绕中心工作,大力开展档案信息
资源,积极为领导决策、工作查考、经营管理、技术改造、维护权益等工作提供服务,
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档案科教工作。省委党校档案文秘专业专科班、本科班,坚持造就高素质档案干
部队伍的办学方向,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招收2006级新学员58人,2004级本科班33名
学员毕业,档案干部学历状况有了很大改善,文化素质、业务素质明显提高。加强档
案干部岗位培训,举办培训班11期,培训档案工作人员327人次,对245名档案工作人
员的《岗位资格证书》进行了验审。41名同志取得了档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其
中副研究馆员9人、 馆员19人。加强档案信息工作,建立月报制度,为宏观决策和指
导工作提供了有效的依据。 编辑汇总信息249条,被市委办公室采用11条,被市政府
办公室采用98条。 在省级以上档案报刊上发表论文22篇,5项成果获省档案学优秀成
果奖,1项成果获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李郑实)

【莱芜日报】 服务市委中心工作大局,报纸宣传再上新台阶。2006年,《莱芜日报》
继续突出“一号工程”重点工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持科学发展观、打造平安
莱芜、双创一巩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宣传,打战役、
推典型、强言论、抓监督。一是在战役性宣传方面。全年共推出主要战役性宣传报道
20个。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宣传。从2月10日开始,在一版显要位置推出《建设社会
主义新农村大家谈》专栏,2月20日又先后推出《建设新农村?龙头舞起来》《新农村
建设记事》两项大型系列采访活动。在二版推出《春天里的新农村》《民主政治在基
层》等专栏,用访谈、新闻故事等形式介绍了全市各级、各单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的思路、 措施、方法及典型事例。整个专题报道共刊发稿件200余篇,在全市营造了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浓厚氛围。 人大政协两会宣传。从3月26日开始,开辟《两会
特稿》《两会速递》《两会花絮》《代表关注莱芜发展》等专栏,共刊出各类稿件20
余个版。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宣传。3月初开设《践行共产党员先进性,建设社
会主义新农村》专栏,集中报道了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动态和典型,
共刊发各类稿件50多篇。 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从3月30日起,在一版开设《树立社
会主义荣辱观, 大兴干事创业新风尚》专栏,连续推出8篇评论员文章,并同时配发
了8篇先进典型, 在《鲁中晨刊》开设《知荣明耻,从我做起》专栏,刊发各类稿件
20余篇。深化国有集体企业改革宣传。4月6日开始,开辟《企改之录》专栏,报道了
广寒宫、 鲁中化工总厂等一批国有集体企业改革的成功案例,前后共刊登8篇。“站
在新起点, 实现新发展”宣传。自4月24日开始,开设《站在新起点,实现新发展》
大家谈专栏,先后刊发“品牌创新大家谈”、“创新型城市大家谈”、“城市服务业
大家谈”等专栏稿件60余篇。招商引资、开发区建设五周年宣传。精心策划《站在新
起点,实现招商引资新突破》综合系列报道专栏,全面总结了开发区、莱城工业区、
钢城经济开发区以及“京华焊管”等一大批招商项目的成功案例。“红色莱芜? 绿色
钢城”岁月情深活动宣传。为纪念莱芜战役胜利60周年,举办“红色莱芜?绿色钢城”
征文活动,共刊出新闻报道、散文、故事等体裁的文章50余篇。接轨济南、融入省会
城市群经济圈宣传。 组织采访组奔赴湖北武汉、黄石、鄂州、孝感等4个城市进行异
地采访,从6月1日开始,在开设的《接轨济南融入省会城市群经济圈? 借鉴》栏目里
连续刊登了8篇系列报道, 两篇大型综述。全市领导干部会议宣传。6月2日,市委召
开了全市领导干部会议, 从3日开始开辟《贯彻落实全市领导干部会议精神访谈》专
栏, 6日又开设《会议动态》专栏,先后登出各单位署名文章及贯彻会议情况的稿件
50余篇。 省文博会宣传。自6月13日开始开辟《相约文博会》专栏,同时在一版及莱
芜新闻网站开辟《聚焦文博会》专栏,并设置召开“文博会倒计时”标牌,17日整版
刊发文化产业博览会开幕的消息,并配发市委书记于建成视察文博会莱芜展区的侧记,
并于会后刊发《文博会莱芜收获丰硕》的总结消息,共刊发各类稿件50余篇。“双创
一巩固”活动宣传。6月20日在一版头条刊出会议消息, 27日在《鲁中晨刊》一版整
版刊发《目标任务工作步骤解读》,7月5日开辟《双创一巩固? 动态》专栏。10日推
出《创建园林城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巩固国家卫生城市》专栏,并配以群众
呼声、记者点评、图片报道等,通过正反对比,对在市容卫生、环境保护、社区管理、
污染源治理、关闭土小企业等方面的不良现象进行曝光,使宣传舆论保持了强势。共
建双拥模范城宣传。 6月23日开始,开辟《共建双拥模范城》专栏,于8月1日在头条
位置登出了市委书记于建成地座谈会的消息,然后陆续登出各区各单位及乡镇共建双
拥模范城的事迹20余篇。对全市“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宣传。8月1日开始刊出“站
在新起点 实现新发展” 解放思想大讨论系列评论10篇,同时,分别于8月4日和8月
11日召开解放思想大讨论部分乡镇党委书记和市直部门、部分企业负责人座谈会,以
3个整版的篇幅刊发了发言摘登, 同时配发了照片。从10日开始,又在一版显著位置
开辟《解放思想大讨论? 动态》专栏,刊发各级单位活动开展情况,促进了这项活动
的有秩序的开展。为实现新发展“献计献策”宣传。市委市政府发出《关于致全市人
民的公开信》后,从9月1日开始在一版开设《听民意,聚民智,实现新发展》栏目,
刊登社会各界及基层民众“建言献策”的建议,刊登各类稿件20余篇。关注廉租房宣
传。9月21日,在一版开设《关注廉租房直补》专栏,于9月27日开始开辟《廉租房直
补热线》栏目,介绍了全市对困难住房户的保障措施,发出稿件30余篇。迎国庆活动
宣传。 为配合建国57周年国庆活动,9月16日开始,策划开设《两代人的数字生活》
《新起点、新变化,国庆特稿》专栏,从老百姓生活的变化和富足,歌颂了新生活。
“钢铁博览会” 宣传。于9月26日提前开设《迎钢铁博览盛会,树绿色钢城形象》专
栏,对上年的签约项目进行了宣传。从10月15日开始,在一版开设《中国(莱芜)钢
铁博览会特别报道》专栏,策划出刊《钢铁博览会? 特刊》。会后,于10月19日刊发
了钢博会综述《昂首向世界》,全面总结了钢博会前后各级各部门的工作、钢博会的
成果及启示,从10月20日开始,刊发社会各界和客商对钢博会的反响、评价及专访等,
本次战役性宣传历时一个多月,共发出稿件60多篇。学习贯彻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宣传。10月25日开辟《贯彻落实六中全会精神,构建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专栏,随后又登出《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构建和谐莱芜》系列评论11
篇。11月29日开始刊出《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 构建和谐莱芜》访谈,不定期刊出
《构建和谐莱芜》动态报道。2006年成就性宣传。12月21日在一版以《新境界、新举
措、新作为——2006年终特稿》为栏题,推出了一组成就性宣传报道战役。整合全市
18项重点工作和各条战线的成就,列出了14个项目,全面反映即将过去的2006年莱芜
发生的巨大变化。此外对党的建设、教育卫生、民主法制、城乡文明牵手活动、平安
莱芜、计划生育、人大政协等工作也进行了集中宣传。
二是在推典型方面。 主要策划了以下宣传内容。从3月24日开始,开辟《首席技
师风采》专栏,报道莱芜市首批评选出的9名首席技师的事迹。关注莱钢的宣传。5月
29日,开辟《关注莱钢》专栏,向全市介绍莱钢培训中心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的实践与
探索。 从6月26日开始,开辟《时代先锋》专栏,集中宣传一批优秀党员及工作者的
先进事迹,前后共登出12篇。从7月31日开始,在头条位置登出上、中、下三篇通讯,
大篇幅地报道莱芜籍战士王振宝的感人事迹,并配发了10余篇社会反应稿件。8月3日
开始, 推出《人大代表风采》专栏,刊出陈传军等12位代表的先进事迹。8月11日开
始,推出《政协委员风采》专栏,刊出王玉安等10位代表的先进事迹。于10月10日,
推出泰禾生化的企业典型, 登出3篇连续报道,通过揭示企业生存与发展过程中“循
环经济、体制改革、企业家谋略”等规律性的东西,全面、多角度、深入地报道了该
企业走上成功之路的做法。
三是在强言论方面。刊出的主要系列评论有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系列
评论4篇, 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系列评论6篇,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系列评论8篇,贯
彻落实全市领导干部会议精神系列评论5篇, “站在新起点,实现新发展”解放思想
大讨论系列评论6篇, 贯彻落实六中全会精神,构建和谐文化系列评论11篇。全年发
表总结表彰大会、钢铁招商大会等社论12篇,本报评论员文章48篇,嬴牟新语、香山
随笔、经济漫笔等专栏言论255篇,理论版刊登《论苑》21期,共计110篇。为加强评
论建设, 开设《贯彻落实六中全会精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专栏》,共刊登6期
31篇,与市委讲师团合办《论点集萃》及《十六届六中全会简明知识问答》等专栏,
不论在数量上、 质量上都较上年有较大幅度的提升。
四是在抓监督方面。 继续抓好《新闻热线》 栏目,全年共接收、解答新闻热线
300余条, 开辟《热线追踪》专栏,采写由热线引出的深度新闻报道达50余篇。配合
市里的阶段性重点工作,开辟《现场目击》《社会公德看台》《社会看台》《直击现
场》《知荣明耻,从我做起》等栏目,弘扬了正气,鞭挞了丑恶。
优化报纸版面,突出精品创作。一是优化报纸版面,多创名牌栏目。为适应新闻
宣传和广大读者的需要,新增、整合部分专版专栏,使报纸更加贴近生活、赏心悦目,
增强了可读性。涌现出了一批好专版好专栏,其中,《要闻》版被评为省地市好版面
一等奖,《三辣园》专栏被评为省地市报好专栏一等奖。二是深化宣传主题,提高媒
体舆论引导能力。坚持召开业务研讨会,交流选题和写作经验,提高大家的新闻敏锐
性, 使稿件质量大大提高。 写出的很多稿件得到了读者的高度评价和赞扬。其中,
《莱芜日报》记者采写的《莱芜猪,期待做大做强》《莱芜:救救鸡腿葱》等两篇文
章,得到市领导的批示表扬,三是加大对上报道力度,多出精品力作。加强领导,积
极鼓励记者写好新闻、精品新闻,创作出了一大批优秀新闻作品。省以上各类新闻奖
项共获得80多件,通讯《合同监督章“盖出”和谐新农村》、言论《头羊跳崖与群羊
“效仿”》获山东省新闻奖二等奖,认真落实《莱芜日报社关于加强对上对外报道工
作的意见》 ,不断加大对上报道力度,全年在省以上新闻媒体发表稿件128件,其中
中央级8件, 超额完成市委宣传部下达的任务,本报记者康与民获得了泰山新闻奖提
名奖。
深入开展各项教育与培训活动,不断加强制度建设。一是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年
初,制订《关于在全体党员中认真开展党章“五个一”专题教育活动的通知》《关于
加强党支部建设和党员教育的意见》,把一年中的各项教育活动进行细化。第一季度,
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党章“五个一”学习活动。第二季度,对全体党员进行思想作风整
顿与奉献精神教育,开展了“慈心一日捐”活动,共计捐款3300余元;组织党员开展
两次捐书活动, 共捐献各类图书500余册。第三季度,开展身边学典型活动,组织优
秀党员进行了事迹报告会。第四季度组织一次“爱岗敬业比奉献、爱社如家讲节约”
的教育活动,使全体工作人员养成厉行节约、遵章守纪的良好习惯,以提高报纸质量,
树立良好形象。二是强化业务能力和素质建设。年初,制定《莱芜日报社干部教育培
训实施意见》,采取走出去学、请进来教、上门培训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全体人员
的业务素质。 2006年出资外派人员业务学习达5批12人次,全体采编人员已基本达到
轮训一遍。3次聘请大众报业集团资深新闻工作者和济南报业集团的3位主任前来授课
指导,大大提高了一线采编人员的业务技能,为进一步办好报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是不断完善政治保障机制和内部运行机制。从建立适应市场体制要求的内部运行机
制和保证正确舆论导向的政治保障机制入手,着力加强制度建设。强调以制度管人,
用制度办事, 在业务管理上,坚持每周1次的编务会、每天1次编前会和每晚1次定编
会,充实完善了《新闻采编十大规范》和各项考核制度。在行政管理上,在完善原来
各项制度的基础上,制定《物品采购使用管理办法》《车辆使用与驾驶员管理办法》
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保障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开拓创新,干事创业。一是优化报纸结构,适时创办《鲁中晨刊》。整合原《鲁
中晨刊》 和《今凤城》 周刊,适时创办了一份具有晚报性质的都市类生活日报——
《鲁中晨刊》 ,11月3日正式出版。《鲁中晨刊》“突出地方特色,贴近都市生活,
关注大众民生,反映社会人文”,主要登载与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时政新闻、
民生新闻等,做到新闻性、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的有机结合,是莱芜人自己的一
份晚报。为适应全市宣传工作的需要,《莱芜日报》也进行了出版周期的调整和版面
改革,由原来周五报,改为周六报。使报社形成了“一报、一刊、一网站”的媒体格
局,既满足了市里宣传工作的需要,又适应了报社的广告创收,为报社的发展打下了
良好的基础。二是继续巩固和完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对人事分配制度改革进行配套
完善,编务上制定详细的考核细则,行政上制定领导评鉴与群众评议相结合的打分考
核机制,使个人收入与岗位职责、业绩贡献紧密结合,充分体现了“多劳多得、效率
优先”的分配原则。针对新上《鲁中晨刊》的具体情况,进行新一轮的中层干部竞争
上岗,进一步健全了机构和机制,使全社上下呈现出了积极向上、敢于创新、奋发有
为的可喜景象。 市委办公室在《工作情况》第7期《工作创新专辑之二》以《积极推
进深层次改革,建立报业产业化机制》为题予以转发,并加了编者按。市委常委、宣
传部长林殿玲同志还专门写批示给予了高度评价。三是组织莱芜第二届企业高层论坛。
4月19日至20日, 莱芜日报社与市委宣传部、市经贸委联合举办“金辰杯”第二届莱
芜企业发展高层论坛暨中国新品牌创新与发展高层研讨会,邀请叶柏林、张静之、万
力等3位知名专家作了演讲报告。市直和区属企业负责人,全市的民营企业家等500多
人参加了论坛报告会。四是延伸摄影大赛的成果。上年举办的摄影大赛,规格层次高,
影响面广,提高了莱芜的知名度,2006年《莱芜日报》编辑出版《“聚焦莱芜”——
中国? 莱芜“泰钢杯”首届国际摄影大赛获奖作品集》,延伸了摄影大赛的成果。五
是对“莱芜新闻网站”进行改版。在上年创建莱芜新闻网站的基础上,2006年,又投
资20余万元对“莱芜新闻网站”进行改版。改版以莱芜新闻为主打内容,进一步完善
丰富了网站的频道和栏目设置,通过宣传莱芜,推销莱芜,为提高莱芜知名度产生了
重要作用。六是改革经营管理体制,各项创收再上新台阶。报纸发行创新高。莱芜日
报社抢抓时机,严格发行纪律,重点督促检查,同时,发动全体报社人员进行社会零
订,全年完成发行任务26200份。还充分利用自办发行网络的优势,增加创收20万元。
广告创收大幅度增长。年内收回广告代理权,由报社专业人员代理经营,通过竞标确
定了承包人, 收入将比上年增长50%以上。时代华美走上健康发展轨道。经过一年的
调整,时代华美公司已逐步得到收益。通过充分酝酿,确立了新的经营管理人员,经
济效益将比上年有一个大的增长。
(李传营)

【机关党建工作】 “巩固先进性教育成果,争做八个模范”教育活动。为进一步深
化对党员的教育,落实好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制定的整改措施,切实解决存在的突出问
题,实现“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的目标要
求,2006年在市直机关深入开展为期一年的“巩固先进性教育成果,争做八个模范”
主题教育活动。3月,市委办公室转发工委制订的活动意见,对活动进行了部署。4月
初,工委调阅了各单位的活动方案,对部分结合自身工作不紧密,活动方案不具体的
单位责成其认真进行修改。 7月,采取各单位自查、工委派人到各单位座谈、查阅有
关资料等方式,对各单位的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督查,对存在问题的单位提出了改进意
见。市直机关各单位都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在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基础上,深入查摆
各类问题900多个,制定整改措施2300多条,为群众办实事500多件。2007年4月10日,
工委对市委办公室等31个活动开展先进单位和唐元贵等265名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
深化理论武装工作。通过多种形式,组织机关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届五中、
六中全会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不
断提高。2月组织市直机关党员干部开展学习《党章》活动,4月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
教育活动,5月在市直机关组织全市首场社会主义荣辱观宣讲报告会,8月开展“站在
新起点、实现新发展”大讨论活动,10月举办“站在新起点、实现新发展”演讲比赛,
11月底为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和毛泽东同志诞辰113周年, 组织市直机关广大党员观
看《亲人毛泽东》歌舞诗剧。
加强组织建设。一是加强市直机关基层党组织班子建设。指导19个市直机关基层
党组织增补成员或改选领导班子, 班子健全率达到98%以上。举办市直机关基层党组
织负责人培训班,加强党务工作知识的培训,提高了党务干部的业务素质。二是注重
党员发展工作。坚持标准,保证质量,发展纳新党员60名。同时,加强党的后备力量
建设, 对市直机关120多名入党积极分子进行了集中培训。三是进一步规范机关党建
工作。与市委组织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市直机关党建工作的意见》,为各单
位抓好机关党建工作提供了更加明确的制度和依据。四是推行基层党建示范点工作。
确定21个基层党建示范点作为重点培养对象,通过抓点带面,推动整个机关党建工作
上水平。2007年4月10日对2006年度工作突出的60个先进基层党组织和255名优秀共产
党员进行了表彰。
党风廉政建设。一是加强党风教育,组织党员认真学习党规党纪,提高了党员干
部廉洁自律的自觉性。二是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重点,强化了党内监督。三
是加大案件查办的力度,年内查结党员违纪案件2起,有2人被开除党籍。
文明机关创建活动。年初对首批20个文明机关、10个文明科室和10个文明标兵进
行了表彰奖励。年内,通过抓督查和调研,继续加强对文明机关、文明科室、文明标
兵创建活动的指导,激发了各单位创建的积极性。
机关群团工作。机关工会工委进一步健全市直机关基层工会组织,对《工会法》
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积极组织机关文体活动,举办市直机关第八届棋类、球类比赛,
活跃了机关文化生活。共青团组织根据团市委的统一部署,认真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
组织各基层单位积极申报青年文明号和青年岗位能手。妇女组织深入开展“巾帼建功”
等创建活动, 推选1名“平安家庭标兵户”。市直武装部认真做好2006年兵役登记工
作和征兵工作,共输送合格兵员99名。
(任大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