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建成同志在中共莱芜市委十一届十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c&A=6&rec=3&run=13

(2006年11月4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和省八届十三次全委会议
精神,审议市委贯彻六中全会精神的决定,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扎实工作,
全面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努力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下面,根据市委常委会研究的意
见,我讲三个问题:
一、认真学习领会六中全会精神,提高对构建和谐社会的认识党的十六届六中全
会, 是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 全会作出的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指导我们推进和谐
社会建设的纲领性文件。省八届十三次全委会议,就推进全省和谐社会建设作出了全
面部署。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把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的
重大政治任务,把思想统一到六中全会精神上来,统一到中央、省委构建和谐社会的
一系列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
展上来。
学习六中全会精神,首先要充分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要充分认识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决定》明确指出:“社会
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这一经典概括,揭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符合我们党“立党
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把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的必然选择。我们一定要自觉把这一本质属性的要
求,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为推进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而不懈奋斗。二要充分认识构建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
大历史任务。全会强调,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们面临的机遇前所未
有,挑战也前所未有。从国际上看,主要面临“四大压力”: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
的压力,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领域长期占优势的压力,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
分化图谋的压力,以及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的压力。从国内看,
则面临“四个深刻变化”: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
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对我们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必须把
构建和谐社会作为一项重大历史任务,摆到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为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充足的发展动力、可靠的制度保障、强大的精神支持和良好
的发展环境。三要充分认识构建和谐社会是广大人民的根本愿望。和谐社会强调以人
为本,要求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目前我国社会
总体上是和谐的,但也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像城乡差距拉大、社会
分配不公、生态环境破坏、一些社会成员道德失范、一些领域腐败蔓延等。这些问题
解决不好,将直接阻碍发展,破坏和谐,影响党群干群关系。六中全会提出,要着力
发展社会事业、促进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
这完全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体现了群众的根本利益。
学习六中全会精神,关键要从实际出发,加深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解。
六中全会系统阐明了和谐社会的“二十八字要求”、“九大目标任务”、“六大基本
原则”、“五大战略部署”等。贯彻会议精神,关键要结合我们的思想和工作实际,
在全面把握、加深理解上下功夫。
一要加深对“和谐社会首先是经济繁荣、人民富裕、物质丰富社会”的认识,牢
固树立“靠发展推进和谐”的思想。经济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条件。构建和
谐社会,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坚定不移地把发展作为执政
兴国的第一要务不动摇,坚定不移地做到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动摇,
全力把经济发展得又好又快。在发展中,要更加注重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后劲
的统一;更加注重节能降耗、自主创新、环境保护;更加注重经济社会民生、人与自
然、改革发展稳定相协调,努力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二要加深对“和谐社会是充满活力社会”的认识,牢固树立“靠改革创新促进和
谐”的思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充满活力的社会,是人民群众首创精神得到充分发
挥、全社会创造能量充分释放、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创业活动蓬勃开展的社会。建设
和谐社会,必须充分发挥生产力作为最活跃因素的决定性作用,大力推进市场取向的
各项改革,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必须把创新精神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活力,凝聚合力,促进又好又快发展。
三要加深对“和谐社会是关注民生、保障民生社会”的认识,牢固树立“靠共建
共享维护和谐”的思想。和谐社会是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社会。《决定》要求我们
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集中解决好就业、收入分配、医疗
卫生、子女上学、社会治安等突出问题。因此,要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
正义、完善社会管理、搞好社会保障,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
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四要加深对“和谐社会是公平正义社会”的认识,牢固树立“靠制度巩固和谐”
的思想。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制度建设是根本保障。针对影响社会公平
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决定》提出要加快完善民主权利保障制度、法律制度、司法体
制机制、公共财政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实际出
发,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建立起促进和谐发展的体制机制,把和谐社会建设不断引向
深入。
五要加深对“和谐社会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认识,牢固树立“靠
环境保障和谐”的思想。和谐社会应当是“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的社会。具体讲,就是能源和其他资源的消耗水平全面降低,生态和环境问题得到切
实解决,广大人民群众能够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新鲜的空气、享有安全的饮食。因此,
必须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使
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二、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扎实推进和谐莱芜建设
建设和谐莱芜,必须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努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消除
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不健康、不稳定因素,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始终把加快发展放在首位,夯实和谐莱芜建设的物质基础
经济建设是和谐社会的基础。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
前提和关键。建设和谐莱芜,最紧要的是要切实解决好莱芜经济发展总量不够大、结
构不够合理的问题。因此,我们要切实增强抓主要矛盾的意识,加快扩张经济总量、
做大经济蛋糕、调整优化结构、增强发展后劲,这是莱芜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所在,
抓住了这一点,就抓住了构建和谐莱芜的主要矛盾。我们必须时刻保持清醒头脑,任
何时候都要胸怀市情,毫不放松地抓经济、促发展。要切实增强机遇意识,坚持把落
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宏观调控,作为加快发展赶超先进的新机遇,发挥优势,加快培
植新的竞争优势,努力做到后来居上;作为提高开放水平的新机遇,加大招商引资力
度,加快建设各类园区,更好地承接先进地区的产业转移;作为调整结构、协调发展
的新机遇,提高统筹发展水平,促进经济与社会、城与乡、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必须
明确,宏观调控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手段,将是长期的。在新的形势下,
要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我们就必须用心把握、用心研究、积极适应,切实做到既
能把事干成,又能把事干好,实现在经济建设上求好求快的目标。
一要通过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求好求快。按照“延伸主导产业、提升传统产业、发
展新兴产业”的思路,大力提升钢铁产业,发展好冷轧薄板、粉末冶金、机械加工、
汽车配件等,拉长产业链,培育钢铁产业集群;大力发展纺织服装、精细化工、新型
建材、农产品加工等,提高产品档次和竞争力;加快发展现代物流、商贸旅游等现代
服务业,拉长服务业“短腿”,努力形成主导产业强、支柱产业多、工业和服务业互
相促进、共同支撑发展的新格局。二要通过加快企业发展求好求快。在继续坚定不移
地支持莱钢等驻莱大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狠抓地方骨干企业培育,竭力在政策、舆
论等方面给予扶持,促其尽快做大做强;狠抓规模以上企业提升,通过因势利导、服
务扶持,引导他们高点起步、集约发展,尽快成为全市发展的骨干;狠抓企业群体培
育,坚持引育并举,降低门槛,创优环境,加快培育一批富有活力的中小企业,形成
大企业顶天立地、好项目铺天盖地的局面。三要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求好求快。要
按照“国外突破日韩、海外突破港台、省外突破江浙、市外突破济青”的要求,选聘
精兵强将,瞄准重点地区,搞好专业招商;注重发挥优势,遵循产业发展规律,紧盯
国内外产业转移动向,搞好产业招商。三个区都要明确产业发展方向,按照“一个产
业、一套班子、一支专业队伍”的要求,着力引建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支撑作
用的龙头项目,提高招商引资实效。四要通过加快载体建设求好求快。高新区、莱城
工业区、钢城开发区三个省级园区及泰钢工业园等园区,是我市招商引资的重要平台,
是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是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要坚定不移、尽全力建设好发展
好,努力将其办成一流的园区。五要通过加快新农村建设求好求快。就是按照“城乡
一体发展”思路,突出镇域经济这个重点,大力发展镇、村“当家”产业,全力提升
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水平,尽快形成城市与农村“双轮驱动”的区域发展格
局。
(二)大力推进改革创新,构筑和谐莱芜建设的体制基础
和谐社会是资源优化配置、机制灵活高效、发展充满活力的社会。全面激发社会
活力,关键要以建设“创新型城市”为抓手,加快市场取向的各项改革,靠改革增活
力,以创新促和谐,努力培育更多富有活力的发展主体、建立健全要素完备的市场体
系、不断提高政府的管理服务水平。一要全力打好企业改革攻坚战。要切实加大企业
改制的力度,加快改革的进度,努力将企业改制与对外开放、招商引资紧密结合,力
争年内基本完成改制任务。对已改制的,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在规范完善提高
上下功夫,使其真正成为富有活力的市场主体。要清醒认识到企业改革不是“一改了
之”、“一破了之”,而是既要改活,还要妥善安置好职工,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二要积极推行事业单位改革。要遵循事业发展规律,按照“脱钩、分类、放权、搞活”
的要求,加快事改企、企改制步伐。我市已被省列为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市,各有
关部门特别是文化系统各单位,要按照改革方案的要求,切实加大工作力度,务求取
得实际效果。三要加快培育完善市场体系。要在继续抓好房地产市场体系建设的同时,
按照“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要求,加快培育劳动力、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
市场,积极发展律师、会计、审计事务所等各类中介服务机构,规范发展各类行业协
会、商会等社会化服务组织,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促进
生产要素的流动、重组和集聚。四要加快社会管理方式改革。加快推进政府由管理型
向服务型、由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两个转变”。要继续加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精
简审批事项,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优良的行政环境;加快推进政府、企业、个人三级
信用体系建设,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要加快社区管理改革,完善社区服务网络,尽快
构建起适应和谐社会建设需要的社区管理新格局。
(三)全力加快社会事业的发展,打牢和谐莱芜建设的群众基础
发展社会事业、保障民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中之重。建设和谐莱芜,要在加
快经济发展、大力度推进改革创新的同时,加紧健全完善公共卫生体系,繁荣发展文
化、教育、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努力提高全社会的保障水平和城乡居民的生产生活
水平,真正把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解决好,形成全体人民各得其所、
和谐相处的局面。当前,要从能够做到和正在做的事情入手,循序渐进,扎实推进,
务求实效。一要着力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努力实现“居者有其屋”。住房
是城镇居民的第一生活保障。今年,我们相继出台了《城市低收入家庭租赁住房货币
补贴管理办法》、《城市经济适用住房货币补贴实施办法》两个规范性文件,建立了
以货币直补为特点的住房困难户救助机制, 市政府每年将对1000户廉租房住房户和
235户经济适用房购置户实行货币补贴; 建立了廉租房、经济适用房联动机制,住房
困难户可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和意愿自主选择租赁住房或购买经济适用房,自主选择
房屋的位置、结构、面积及新旧程度;同时也建立了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的退出机制,
鼓励将来具备了购买商品房能力的家庭,主动退出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对这项工作,
我们将坚定不移地抓好、抓实、抓出成效,努力让城区住房困难户都能安居乐业。二
要加强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各级都要把千方百
计扩大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按照“政府指导就业、创业带动就业、市场自
主择业”的原则,建立完善集创业知识培训、项目开发、小额贷款担保、后续跟踪服
务为一体的创业服务平台,统筹解决好城镇职工就业再就业,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
移,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良性互动。三要加快教育、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发
展,着力解决“上学贵、就医难”等问题。上学、就医与老百姓关系最密切、最直接,
“上学贵、就医难”是当前群众反映比较集中和强烈的问题。要进一步加大对教育、
卫生、体育、文化等事业发展的投入,重点抓好城乡中小学设施建设改造和“两免一
补”政策的落实,加强城市社区卫生和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建设,扩大农村新型合
作医疗覆盖面。同时,搞好教育、卫生等资源整合,抓好体制创新和品牌塑造,提高
公共服务水平。四要加快建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扩大城乡养老、医疗、失业保
险等覆盖面,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并采取政府救济、企业捐赠、社会救助等多种
形式,促进弱势群体救助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
(四)高度重视环境建设,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相处
建设和谐莱芜,不仅要经济发展,也要社会安定;不仅要生活富裕,也要精神充
实;不仅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要紧紧抓住社会安定、文化繁荣、生
态优良三个着力点, 大力营造“三个环境” 。一要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建设
“平安莱芜”。和谐社会是活而有序的社会。经济学家研究表明,社会稳定和社会和
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5.7%, 而劳动力、资本、技术等其他社会经济要素的贡献
率只有4%。 当前,首先要维护好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坚决治理和打击招标、
投标、采购等经济活动中“暗箱操作”、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其次,要抓好社会治
安综合治理,特别要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抢劫偷盗、欺行霸市、强揽工程、矿产资源乱
采乱挖等违法行为严厉打击,形成高压态势;严厉查处个别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三
乱”行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安全,维护社会秩序。其三,要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
今年9月,我们在全市组织开展了“实现新发展献计献策”活动,共征集到涉及工业、
城建等11个方面、1400多条意见和建议。实践证明,这是一种广泛发扬民主、畅通社
情民意反映渠道的好形式,要在认真总结活动经验的基础上,与电台的“行风热线”、
报社的“新闻热线”、网站的“政府在线”等紧密结合,形成立体网络,纳入制度化、
规范化轨道,共同打造畅通言路、沟通社情民意和社会有效监督的平台。对群众提出
的意见和建议,要认真研究,及时反馈,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其四,要抓
好安全生产。我市工矿企业多、安全生产压力大,要做到思想认识到位、责任落实到
位、监督检查到位,确保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各项安全防范措施横到边、纵到底、不留
死角,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的发生。二要营造文明向上的城市文化环境,建设“文明
莱芜”。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广泛深入地开展
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各类文明创建活动,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明善恶、讲正气、
促和谐的良好风尚。要积极培育现代城市文化,弘扬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大兴“创
业创新创优”之风,增强城市的凝聚力和对外吸引力。同时,要立足莱芜3000多年的
冶炼史、“重工厚商”的优良传统,切实搞好传统文化资源的收集、整理、挖掘、宣
传工作,提升扩大地域文化的对外影响力。三要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环境,
建设“生态莱芜”。按照“经济持续发展、污染持续下降、生态持续改善”的要求,
大力推进“生态莱芜”建设。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同时,以创
建“国家环保模范城”为抓手,深入开展“双创一巩固”活动,突出抓好城市环境综
合整治、大气和水污染治理、河道治理和荒山绿化等,努力建设山青水秀的“绿色钢
城”。
三、切实加强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为和谐莱芜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构建和谐莱芜,关键在党,关键在干部。各级党委要把和谐莱芜建设放在全局工
作的突出位置,以执政能力建设推进和谐莱芜建设,以党员先进性建设引领和谐莱芜
建设。
一是思想观念要有新提升。建设和谐莱芜,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不断打破旧观
念,形成新认识。一要进一步更新发展理念。就是树立又好又快的发展观。领导干部
眼界的宽度决定着思路的广度和工作的力度。要善于用和谐发展、科学发展的理念武
装头脑,丰富思想,放宽眼界,打开思路,提升发展境界,指导又好又快发展。二要
进一步明确执政追求。就是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把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最高
目标,把眼前发展和长远发展、“显绩”和“潜绩”结合起来,练真功,求实效。三
要进一步加强党性修养。就是树立正确的权力观,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当前的换届
工作是对每个领导干部权力观的重大考验。要把个人的“进退留转”交给组织,集中
精力抓好本职工作,不因换届分散精力和心思,不因换届减退工作热情和劲头,不因
换届放慢发展的节奏和步伐,真正把换届过程变成加快发展的过程,当成推动工作的
强大动力,换出信心、换出团结、换出干劲,换出风正气顺劲足的新气象。
二是执政能力要有新提升。构建和谐莱芜是一个全新的时代课题,对各级领导干
部的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围绕推进和谐莱芜建设,一要提升科学发展
的能力。要善于发挥优势,用好机遇,做好结合文章。特别是面对国家宏观调控形势,
要用心把握,用心工作,努力把又好又快的目标落到实处。二要提升改革创新的能力。
坚持把创新精神贯穿到工作的方方面面,努力在思想观念、体制机制、服务管理等方
面创新,以创新推动工作、成就事业。三要提升做群众工作的能力。要注意研究新时
期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真心实意关心群众,善于宣传引导、组织发动群众,把广
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到构建和谐莱芜的实践中来,形成干群同心、共建
和谐的强大合力。四要提升统筹兼顾抓落实的能力。各级要把构建和谐莱芜与落实科
学发展观、社会主义荣辱观等重大决策结合起来,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
建设,兼顾各方利益,妥善处理各类矛盾;要与推动当前工作结合起来,攻坚破难、
勇创一流,做到重点工作求突破、全面工作上水平。现在离年底还有不到两个月时间,
对年初确定的各项重点工作,目标任务不变、标准要求不变、考核奖惩不变。各级各
部门要对照年初确定的任务目标,找差距、定措施、赶进度,确保圆满完成各项任务。
同时,对明年的工作,各级各部门都要按照和谐莱芜建设的要求,早着手、早筹划、
早安排。
三是执政形象要有新提升。党风正则干群和,干群和则社会稳。要按照“为民、
务实、清廉”的要求,加强作风建设,以党风促政风带民风。一要更加贴近群众,树
立执政为民的公仆形象。努力践行为民宗旨,弘扬亲民作风,完善利民制度,切实解
决就业、保障、事业发展等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让群众充分享
受发展成果,融洽干群关系。二要更加求真务实,树立扎实高效的实干形象。按照省
委“三个体系”建设要求,把和谐莱芜建设的任务层层分解,责任到单位、到人,强
化责任、监督和激励约束机制,激发各级干事创业、促进和谐的积极性,形成扎实推
进和谐莱芜建设的强大合力。三要更加廉洁勤政,树立立党为公的清廉形象。各级领
导干部要率先垂范,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到实处。
同时,建立完善教育、制度、监督、查处“四位一体”的工作机制,促进党风廉政建
设。
同志们,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莱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战略任务,让我
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
发展观为指导,团结一切社会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建设和谐莱芜、实现又好
又快发展而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