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城区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c&A=6&rec=22&run=13

中共钢城区委
书 记 张作平
副书记 李灿玉 栾 健 朱振波 武树华
常 委 张作平 李灿玉 栾 健 朱振波
武树华 吕 玲(女) 葛敬彪
卢炳书 王纪青 贺 伟(8月止)
谭金海
中共钢城区纪委
书 记 朱振波
区人大常委会
主 任 张作平
副主任 秦立刚(正县) 陈 峰(1月止)
卞尊宝(不驻会) 张有广 彭德生
谭乐芝(女,不驻会) 魏述璟 亓金玲(1月起)
区人民政府
区 长 李灿玉
副 区 长 栾 健 崔建民(科技) 张桂爱(女)
毕占明 亓 群 刘 真
区政协
主 席 朱致存
副主席 常新杰 张桂爱(女,不驻会) 张敬跃(不驻会)
邹 锋(不驻会) 侯尚俭(不驻会) 闫修学

区人民武装部
部 长 包 立
政 委 谭金海
区人民法院
院 长 郭玉萍(女)
区人民检察院
检察长 亓金玲(1月止)
李洪都(1月起)
钢城经济开发区管委会(4月成立,6月任命领导成员)
主 任 李灿玉(兼)
常务副主任 栾 健(兼)
副 主 任 吕 玲(兼) 刘 真(兼)
郑 华(兼) 孙晓河(兼)
赵洪新(兼) 刘纯真(兼)
何如利(兼)
艾山街道办事处
党委书记 李全义(12月止)
吕宝泉(12月起)
主 任 吕宝泉(12月止)
刘俊祥(12月起)
颜庄镇
党委书记 贺 伟(8月止)
卞良彪(9月起)
镇 长 卞良彪(9月止)
毕泗柏(9月起)
黄庄镇
党委书记 张春修(12月止)
王爱华(12月起)
镇 长 桑红军
里辛镇
党委书记 孙晓河
镇 长 秦 蕾(女)
辛庄镇
党委书记 赵洪新(12月止)
任启民(12月起)
镇 长 王爱华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 钢城区辖5个镇(街道),232个村 (居) ,区域面积
51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0318公顷。总人口29.12万人,人口出生率8.5‰, 自然增长
率3‰。 2006年,钢城区委、区政府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团结带领全区干部群众
开拓进取,干事创业,有效地推动了全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加快了和谐钢
城建设。
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全区生产总值达到120.87亿元,比上年
增长16.2%。 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3.53、99.27、18.07亿元,分别
增长5.8%、16.9%、14.1%。地方财政收入3.59亿元,增长74.7 %,增幅居全省前列,
在全省的排名比上年前移19个位次。地方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3.82亿元,增长40.6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88亿元, 增长16.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
纯收入分别达到11588 元、 5310元,增长7.43%、11.45%。金融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
95.94亿元、 116.69亿元,增长30.9%、25%。由于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该区
年内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单位。
工业经济快速发展,民营企业不断优化。地方规模以上企业由年初的39家发展到
61家,实现产值38.62亿元、利税3.78亿元,分别增长36.85%、22.3%。钢铁配套产业
主导地位更加明显, 实现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70%以上。民营企业转型
步伐加快,发展质量进一步提高。新注册民营企业449 家,个体私营经济实现销售收
入148.6亿元, 增长25.4%,上缴税金1.92亿元,增长33%。
新农村建设开局良好,镇域经济发展迅猛。新农村规划建设起步迅速,区、镇两
级17个示范村建设稳步推进。 山区农业综合开发力度加大,完成土地开发2.3万亩、
荒山绿化1.15万亩,新发展经济林7020亩。农村新转移劳动力5000多人。农业生产和
农村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投资700万元解决了30个村3.2万人的“吃水难”问题;投
资2571万元,改造农村道路24条85.7公里。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到位,农民
利益得到切实保障。全区5个镇(街道)及开发区地方财政收入均过千万元,其中3个
镇(街道) 过2000万元。全区集体收入过10万元的村(居)达到61个,过100万元的
村(居) 达到9个。
改革开放不断推进,招商引资日益强化。企业改革与农村改革不断深化,行政审
批制度改革不断深化,社会事业改革步伐加快,环卫、绿化等公用事业单位的市场化
改革落到实处,城市资产经营有了新进展,区域发展活力和后劲明显增强。接轨省会
城市群经济圈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与济南市历城区结为友好区,成功举办了融入省
会城市群经济圈恳谈会。外经外贸实现新突破,新增进出口企业10家,完成进出口总
值3218万美元, 增长152.4%。招商引资势头良好,年内共引进外来投资项目131个,
其中投资过千万元的项目42个,到位外来资金23.68亿元,形成固定资产17.77亿元。
赴韩境外招商、与莱钢联合赴苏州招商及参加第二届中国(莱芜)钢铁博览会成效明显。
钢城经济开发区规划建设全面启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储备与引进工作开局良好。
镇(街道)园区建设速度加快,承载能力明显增强。
城乡建设继续加强,环境面貌明显改善。城市规划覆盖率不断加大,编制完成了
城中和城东片区8.9平方公里控制性详细规划及相关专业规划, 规划控制区面积达到
117平方公里, 城市化水平达到38.5%。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企地联合投资1.2亿
元,铺开了10条计20公里的城市道路改造建设工程,进一步完善了城市供水、污水处
理、环卫等基础设施。城市绿化、美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环境得到显著改善。以西
冶、逯家庄为重点的“城中村”改造取得突破性进展,城市形象进一步优化。小城镇
建设步伐加快,村镇环境得到改善。
服务驻地企业力度加大,企地共建水平提高。牢固树立“真诚服务、共建双赢”
的理念,全力服务支持莱钢等驻地企业的发展。扎实做好银山型钢、冷煤电、冶金矿
山、粉末冶金厂扩建等重点项目的服务协调工作,保证了莱钢各项重点项目的顺利建
设。与驻地企业联手,加快了以城乡道路、牟汶河综合治理、园林绿化等为主的基础
设施建设,较好地改善了城市环境。企地携手开展了“平安钢城”、“文明钢城”等
创建活动。全方位的服务和多层面的企地协作共建,营造了“企地一家、发展一体”
的浓厚氛围,促进了莱钢等驻地企业的发展,进而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快速膨胀,开创
了企地“共建双赢”的新局面。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和谐钢城建设稳步推进。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完善,科技研发
能力增强。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学校布局进一步优化,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新型
农村合作医疗全面实施,乡镇重点卫生院建设扎实推进,医疗保障水平明显提高。就
业形势更加稳定,社会救助和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计划生育各项考核指标均取得优
异成绩, 继续保持全省领先水平。土地市场秩序得到有效控制,矿产资源管理趋于规
范。“土小”企业和非法排污企业集中整治成效明显,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改善,黄庄
镇被评为“全国环境优美镇”。民政工作成绩突出,该区被评为全省民政工作先进区。
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干部群众的文明素质不断提高,区宣传文化中心大楼建成
并投入使用。“平安钢城”建设深入开展, 被评为“平安山东”建设模范区。人人想
和谐、议和谐、促和谐,和谐钢城建设扎实有效。文化、体育、统计、人事、劳动、
史志、档案、旅游、邮政、电信等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新成绩。

【钢城区被表彰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单位】 6月,钢城区被省委、省政府表彰
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单位。近几年,该区充分发挥依托莱钢的优势,加快发展钢
铁配套经济,培植形成了特色明显的主导产业,使区域经济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
2005年, 全区生产总值达到108.96亿元,比2004年增长22.9%,是2002年的2.6倍,在
全省位列第53位; 人均生产总值5663美元,在全省位列第8位。地方财政收入2.06亿
元,是2002年的4.6倍,由2002年的全省倒数第一名前移39个位次,连续两年增幅超过
90%; 人均财政收入达到1178元,在全省位居第31位。
实施龙头带动,大力培植优势主导产业。该区立足当地实际,全力服务、支持莱
钢做大做强。 几年间累计投资6.5亿元,新修、改造城市道路12条、40多公里,实施
了牟汶河综合治理工程、葫芦山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和远程调水工程,较好地解决了制
约莱钢发展的物流运输和用水问题,使莱钢得以跨越式发展,跨入全国“十大钢”行
列。同时,该区主动接受莱钢的辐射带动,初步形成了集钢铁生产和深加工、新材料、
钢材销售、物流配送于一体的钢铁主导产业体系。以智能车库、粉末冶金、冷轧薄板、
京华焊管等项目为龙头,逐步建成了全国最大的智能车库生产基地、省内较大的钢结
构加工基地,国内最大的粉末冶金生产基地,省内有一定影响力的冷轧薄板生产基地,
省内较大的焊管加工基地。全区已发展各类钢铁配套企业1000多家,实现的产值、利
税均占全区工业总产值、 利税的70%以上。
实施园区推动,全力搭建经济发展平台。一是围绕莱钢发展,规划建设了银山工
业园。在用地、税收等方面制定并落实一系列优惠政策,成为莱钢新、扩、改项目的
“孵化器”, 园区投资密度达到200万元/亩,园区已具备年产钢500万吨的生产能力,
成为集约化、现代化的钢铁工业园区。二是围绕发展钢铁深加工产业,规划建设了钢
城经济开发区。该园区已引进项目196个,其中钢铁深加工项目100多个,初步形成了
钢结构加工、 焊管制造、 冷轧薄板、机械加工四大特色产业,年钢铁加工能力达到
100多万吨。 三是围绕莱钢产前、产后服务,规划建设了销售物流园区。规划建设了
鲁中钢材炉料贸易园、 颜庄钢材大市场、黄庄钢材大市场3个集钢材销售、物流于一
体的园区。园区内钢材销售企业达210多家,年钢材销售量300多万吨;物流配送企业
达40多家,年运输能力为1200万吨。
实施内外联动,努力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广借外力,强力推进招商引资。5年内,
全区累计完成招商引资80亿元,形成固定资产30亿元,引进过千万元的项目86个、过
亿元项目12个; 招商引资项目在新增财政收入中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启动内力,
通过公众创业、大户膨胀、改革改制等途径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先后发展起石灰、球
团、 耐火材料等原辅材料供应企业260余家,以机械加工、钢结构、金属切削等为主
的钢铁深加工企业200余家, 水渣、粉煤灰和煤焦油等副产品加工企业20余家,钢材
销售、物流配送企业250余家。引导民营经济由商到工、由单一投资向合资合作发展,
培植了一批骨干企业, 全区年创利税100万元以上的220多家流通类民营企业已转型
100多家; 通过收购、兼并、租赁等方式,催生了天元气体、云通物流等一批民营企
业。 2005年,全区民营企业达到1070家,其中年纳税50万元以上的61家,100万元以
上的21家, 200万元以上的9家;民营企业上缴税金1.45亿元,是2002年的5倍。
实施科技拉动,着力提升经济发展质量。该区将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经费列入同
级财政预算,对被认定为国家级、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科技计划项目及获得自主知识
产权的项目进行重点扶持,在资金、用地等方面给予特殊优惠政策,并对科研人员实
行重奖。 几年间,全区钢铁配套企业用于研究开发的费用达1.3亿元。连续两年成功
举办两届“中国智能停车国际论坛”,加强了区内企业与国内外技术专家的交流,促
进了企业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引导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加强联系和合作,
促进产学研结合。该区有省级高新技术企业8家,先后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个、
省级科技进步奖9个,开发国家级重点新产品4个、山东名牌和中国公认名牌各1个。

【招商引资工作再上新台阶】 2006年,钢城区创新工作机制,加大工作力度,优化
投资环境, 使全区招商引资工作登上了新的台阶。年内共引进外来投资项目131个,
引进内资17.77亿元、 外资1747.68万美元,到位外来资金23.68亿元,形成固定资产
17.77亿元。
着力引进“大、高、外”项目。一是研究、落实政策,调动相关方面的积极性。
制定出台《关于支持鼓励重点工业项目的意见》,实行大项目引进奖励政策,充分调
动了投资人和引荐人两方面的积极性,加快了对“大、高、外”项目的引进。年内共
引进投资过千万元的大项目42个,其中投资在5000万元至1亿元的项目7个、过亿元的
项目9个,并呈现出“三增多”的特点:钢铁深加工项目增多,投资过千万元项目中,
钢铁深加工项目达32个, 占76. 2%。高新技术项目增多,引进了爱地高分子、不锈
钢微丝等一批高新技术项目, 其中投资1.6亿元的爱地高分子材料项目的超高分子量
聚乙烯纤维生产技术被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纺织类重点发展的28项技术第一位。
服务业项目增多, 引进了总投资3亿多元的金贸广场、红星美凯龙家具城等一批投资
过5000万元的服务业项目。二是搞好服务,加大项目推进力度。继续实行区级领导包
项目责任制,按照一个项目一套班子、全程服务的要求,对30个重点项目逐一成立专
门班子,认真做好服务协调工作,积极推进项目落实。42个投资过千万元项目中,已
有26个项目投产营业,16个项目正在建设。
改进招商方法。一是开展一系列招商推介活动。该区与济南市历城区结为友好区,
举行钢城区融入省会城市群经济圈恳谈会, 签约项目28个,签约额20.12亿元。各镇
(街道)、开发区在深圳、余杭、厦门等地开展招商活动,共签约项目54个,签约额
近40亿元。二是充分发挥莱钢的招商引资主体和载体作用。与莱钢共同策划了15个招
商项目,充分发挥莱钢的品牌优势,企地联合赴苏州、无锡举办招商推介会,签约项
目6个,签约额4.1亿元。三是加快企业招商步伐。积极引导区内民营企业与国内外大
公司合资、 合作,引进项目和资金。通过以商招商,引进了2个投资过5000万元的大
项目。
加快利用外资。一是继续抓好对韩招商。从青岛、济南等地新聘请3名招商代理,
组团赴韩国进行考察洽谈,在韩国、青岛举办对韩招商推介会。先后邀请12批80名韩
国客商到钢城区考察洽谈。已有3个韩资项目落户韩国工业园。二是多渠道吸引外资。
积极引导现有外来企业增资扩股、 追加投资、与外商合资合作或实施股权并购,5个
外资项目年内追加投资近千万美元。三是加强组织领导。区分管负责人以主要精力抓
外资,坚持每月召开一次引进外资调度会,研究利用外资的思路、措施,及时解决遇
到的实际问题,保证了工作的顺利开展。
优化投资环境。一是优化载体环境。举全区之力规划建设开发区,聘请中国城市
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了80平方公里概念性总体规划和20平方公里起始区分区规划。投
资9000万元,铺开“三纵两横”5条道路及110千伏变电站、供排水及管网、通讯等基
础设施建设。储备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26个,总投资16亿元,现代钢铁物流中心
等总投资近8亿元的7个项目已开工建设。与此同时,原有园区累计完成投资7500万元,
引进项目96个。二是优化服务环境。推行“项目引进一条龙服务,项目建设全方位服
务,项目投产经常性服务”的服务机制,不断强化环境综合整治,营造了良好的投资
环境。

【钢城区推行“一线工作法”】 钢城区为服务莱钢、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坚持靠前
服务,推行“一线工作法”,从区、镇机关抽调干部组建10个服务协调工作班子,及
时协调事情3000多件,年内拆迁民房800余户、6000余间,搬迁企业150多家,确保各
重点项目始终在“无障碍”的环境中顺利进行,较好地实现了重点项目建设与培养锻
炼干部双促进、双丰收的目标。
用“一线工作法”选拔使用干部。区级党政班子成员身先士卒,带头走向经济建
设第一线, 每个区级领导干部都承担了重点工程、重点项目服务协调工作,300余名
区、镇机关干部参与服务协调工作。对选派到重点项目建设服务协调组的同志,严格
落实“一脱离、四不变、两优先”政策(选派干部与原单位工作完全脱离,在原单位
的职务、专业技术职务、工资、福利待遇不变,优先提拔重用、优先晋升工资)。同
时,该区坚持在一线工作中检验、识别和使用干部,经过在建设一线的培养锻炼,近
年来先后提拔重用50余名同志,形成了良好的选人用人导向。
用“一线工作法”培养锻炼干部。把服务支持重点项目建设的能力作为培养、考
察和锻炼干部的一个重要内容,做到重点项目建设到哪里,服务协调工作就延伸到哪
里,干部的培养锻炼工作就跟随到哪里。一是磨炼干部的吃苦奉献精神。各服务协调
组都在重点项目建设工地设立现场办公点,成为“流动指挥部”。协调组成员与工程
建设者们同吃、同劳动,自觉牺牲节假日、星期天,在艰苦的环境中培养了吃苦耐劳、
勇于奉献的敬业精神。二是增强干部为民办实事的意识。协调组成员遇事换位思考,
体谅群众难处,真心实意地帮助群众排忧解难,以到位的工作赢得了群众的支持。三
是提升干部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围绕做好群众工作,服务协调组的同志总结了“三要
素”:“钢嘴铜牙、飞毛脚、橡皮肚”,即善于向群众宣讲政策、舍得跑腿脚、受得
了委曲。银山前区年内共拆迁群众房屋620户、搬迁企业104家,拆迁任务相当重,开
始时有些群众不理解,协调组成员就再三做工作,不分昼夜,不厌其烦地向群众宣讲
政策,引导群众把思想统一到服务支持全区工作大局上,靠耐心和韧劲把工作做下来。
协调组成员通过不断学习与实践,用心、用智、用感情把服务协调工作中的每一件事
情办好,同时跟群众的距离近了,与群众的感情深了,处理复杂局面、解决基层问题
的能力强了。
用“一线工作法”展示党员先进性。将重点项目服务协调工作与开展党员先进性
教育活动紧密结合,在经济一线主战场实践党的先进性。各服务协调组所有成员都参
加原单位的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除转段动员等重大集中活动,其他活动在协调组中
开展。他们利用业余时间读书作笔记、交流学习体会、相互征求意见,边工作边查摆、
整改存在问题,实现了党员先进性教育与服务协调工作两不误、相促进。服务协调工
作中,哪里急难险重,哪里就有共产党员,充分展现了党员干部的表率带头作用,显
示了新时期共产党员的良好风貌。

【黄庄镇被命名为“全国环境优美镇”】 近几年,黄庄镇加强组织领导,注重规划
设计,强化工作措施,致力于建设生态家园,标本兼治,以水、大气污染防治和生态
环境保护为重点,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全面改善环境质量,取得显著成效。
严控污染源。黄庄镇是大汶河源头,是国有大型企业莱钢的饮用水源地。为此,
凡是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项目,镇政府不予批准办理手续;严
禁在境内动工建设污染企业;不允许任何单位和个人引进污染项目,从源头上控制污
染源的产生,确保污染物排放量为零,避免了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加强水源地保
护,实行动态管理,定期检测,跟踪督查,确保饮用水水质达标率为100%。
实施绿色工程。一是强化植树造林。坚持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管林护林一起抓,
高山远山搞改建,低山近山建果园,大力发展桃产业,建设绿色屏障,使全镇生态林
达2万亩,经济林达6万亩,林木覆盖率达41.7%,形成了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常
有景的生态格局。二是加强山区综合开发。坚持山水林田路统一规划,因地制宜,以
小流域为单元综合治理。 近几年,全镇投入2100万元,连续开发山场3万亩,修建各
类水利水保工程650多项,完成河道小流域治理10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9.48平方
公里。三是发展生态农业。推行标准化种植、养殖,实施无公害施肥工程,推广优质
复合肥和生物有机肥,严格控制农药、化肥用量,确保农产品的无公害品质。通过秸
杆气化、过腹还田等方法,对农作物综合利用,形成了良性循环的生态链。2002年黄
金蜜桃、晚蟠桃成功注册“汶源”牌无公害产品。
加强污染防治。积极开展工业废气污染源限期治理和排烟设施的治理改造,推广
清洁燃料和环保锅炉,充分利用莱钢集团有限公司集中供热的有利条件,对小型锅炉、
茶水炉、采暖炉进行集中整治,实现了城区集中供热和部分供气,使城镇空气环境质
量得到明显改善。加强对居民生活垃圾的无公害处理,配合有关单位及时清理、外运、
填埋城区生活垃圾,逐步实现了生活垃圾减量、无害化。
坚持依法治镇。对府前大街、钢都大街、双泉路等主要交通干道进行统一整修,
对城市“牛皮癣”、广告招商牌进行综合治理,加大对户外广告的清理力度,严格落
实“门前三包”制度,将全镇环境卫生工作纳入了规范化管理轨道。同时,加大对违
法案件的查处力度。 彻底取缔了境内 “土小”企业;对未经审批私自上马的污染企
业,坚决关停,一抓到底,落实整改措施,防止污染反弹,对擅自恢复生产的企业依
法采取强制措施。
2007年1 月,黄庄镇被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命名为“全国环境优美镇”。

【钢城区被评为“平安山东”建设模范区】 2006年,钢城区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
主,抓基层、抓基础、抓队伍,认真组织开展平安建设工作,实现了发案少、秩序好、
社会和谐、群众满意的目标,为全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创造
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加强组织领导。该区将平安建设纳入“三个文明”的总体布局,作为“一把手”
工程,层层签订责任书,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责任体系。各级不断加大投入,逐
步建立起了平安建设经费保障的长效机制。 年内区政府拨专项资金800余万元用于政
法部门的设施建设,将“平安村(居)”建设专项奖励基金由上年的20万元增加到30
万元。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在全区形成了人人关心、支持、参与“平安钢城”建设的
良好局面。进一步加大对平安建设的检查考核力度,改进考核方法,使平安建设的各
项措施落到实处。
抓好“严打”促整治。组织专项行动10余次,依法严厉打击杀人、爆炸、黑恶势
力等严重暴力犯罪和“两抢一盗” 等多发性犯罪,共打击犯罪团伙5个,处理各类犯
罪嫌疑人269名。 健全完善“严打”的长效机制和部门协作机制,切实增强“严打”
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增强了群众的安全感。认真排查、整治治安后进村(居)、单位、
区域和突出治安问题,扎实开展企业、学校、铁路及其周边秩序的整治,及时解决存
在的突出问题。加大对治安后进村及治安突出问题的整治力度,实行“班子、经济、
治安”一起抓,“治瘫、治穷、治乱”一起抓,使其治安状况明显改善。
完善治安防控体系。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在全区建立了18个警务区和42个农村责
任区警务工作室。大力加强区、镇、村三级巡逻队伍建设,在上年成立30人的区治安
巡逻防暴大队的基础上,年内投资60万元,公开招考了20名巡逻队员。不断加强各派
出所巡逻中队建设,各中队队员人数都稳定在10人以上。及时调整充实村级巡逻人员,
不断改进巡逻值班方式。大力实施“技防工程”,加强公安机关治安防控平台、公安
机关四级专网、指纹远程工作站和365兆无线寻呼系统建设,不断提升技防建设水平。
全区技防投入500多万元, 推广各类技防设备2800余套;在80多个村(居)实行了契
约式保险联防。
积极化解不稳定因素。健全完善有关组织,多层次、多方面排查化解矛盾纠纷,
努力将其解决在萌芽状态和始发阶段。扎实做好信访稳定工作,及时排查和解决群众
反映的实际问题。同时,从建立维护社会稳定的长效机制入手,努力做到老有所养、
青有所工、少有所学,法治与德治相结合,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强化基层基础工作。严格落实教育、管理和监督措施,使政法队伍创造力、凝聚
力、战斗力明显增强。大力加强镇(街道)、村(居)综治组织规范化建设,确保平
安建设在基层有人抓、有人管、能管好。深入开展“平安行业(系统)”建设活动,
充分发挥各行各业在平安建设中的作用,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不断拓展工作领域,
形成了齐抓共管、共同维护社会稳定的强大合力。按照党组织、综治组织、防范设施、
工作制度“四进民企”的要求,不断加大“零案民营企业”创建力度,将工作延伸到
非公有制领域。进一步加大对青少年、刑释解教人员等特殊群体的教育管理和帮教工
作,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的发生。以重点部位、重点物品的安全管理为重点,落实责
任,分级管理,对重点要害部门全方位跟踪监控,督促落实整改措施;不断深化安全
生产专项整治,及时发现和整改安全隐患65处,堵塞了安全漏洞。
坚持企地平安共建。立足驻地大中型企业多,厂村交融的实际,加强与莱钢等驻
地企业的沟通协调,与莱钢实行治安联防、纠纷联调、问题联治,每季度召开一次联
席会,分析问题,研究措施,做到平安建设工作同发动、同部署、同调度,有效地维
护了辖区的社会稳定。
2007年1月12日,钢城区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平安山东”建设模范区。

【钢城区被评为全省民政工作先进区】 近年来,钢城区立足当地实际,认真落实民
政政策,成效明显。
建立健全社会救助体系。该区建立起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最低生活保障线标
准为年人均700元,年内为1403户2201人农村低保对象发放低保金49万元。城市低保,
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 对403名城市低保对象发放保障金20万元。年内开始
实行以财政供养为主的新型农村“五保”供养机制,由市、区、镇(街道)财政平均
分担“五保” 供养资金,共为731名“五保”对象发放生活补助93.9万元。区、镇两
级都建立起了老年人生活补助制度。对65周岁以上老年人,按年龄段发放生活补助金,
为1.8万名老年人发放补助金260多万元。同时,建立了城乡大病医疗救助制度及教育、
住房、就业、法律援助等专项救助制度。
落实“双拥”优抚安置政策。积极开展“双拥”宣传和军民共建活动,先后投资
750多万元为区人武部新建办公大楼、 宿舍楼、训练靶场等设施,坚持节日期间走访
慰问部队和优抚对象。 对优抚对象实行户户优待,全年发放优待金120万元,按标准
及时足额发放抚恤金130万元。筹措资金50多万元,为120户优抚对象新盖、翻修房屋
260多间。 建立了减免、补助、报销、救助相结合的“四位一体”的医疗补助制度,
为优抚对象解决医疗费80多万元。对二等乙以上伤残军人实行公费医疗,年报销药费
20万多元。 开展“爱心献功臣行动”,对200多名“三难”(生活难、治病难、住房
难)优抚对象进行结对帮扶,帮扶资金达80多万元。对退伍军人实行考试考核,按成
绩自选工作岗位,鼓励自谋职业,截至年底,共有83名退伍军人实现就业。
推进村民自治和社区建设。第八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呈现了参选率高、成功率
高、兼职率高、文化程度高、年龄低的良好局面,其中“两委”成员交叉兼职率达85
%,书记、主任一人兼职率达93.2%。全区推行村务公开、民主监督制度;积极推进城
市社区建设,已成立城市社区24个,南城子坡社区和汶水山庄社区被评为省级示范社区。
加快社会福利事业发展。 全区5个镇(街道)各规划建设高标准敬老院一处,可入住
“五保”老人510名,入院率70%。加强福利企业管理,福利企业年创利税1200万元。
不断提高社会事务管理水平。地名、婚姻登记、殡葬管理、收养登记等工作,规范、
高效运行。 开展了县级边界线勘定工作,该区牵头的2条勘界线,有一条获省“一等
奖”。
2007年1月,钢城区被表彰为全省民政工作先进区。
(崔方春 唐广源 张兆万 刘志东 柳坤明)
责任编校 亓军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