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增强经济发展稳定性协调性的调查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c&A=6&rec=172&run=13

根据市委统一安排,近期,由市政府办公室牵头,市发改委、市经贸委、市招商
局、市统计局等有关部门参加,专门成立联合调研组,就“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增强
经济发展稳定性协调性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经济结构现状
“十五” 以来, 市委、市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
“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总体思路,牢牢抓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个关键,大
力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经济运行更加稳定协调,经济发展质量不断提高。分析总结全
市经济结构现状,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产业结构逐步改善。2006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291.89亿元,是2001年的
2.47倍, 年均增长15.6%。其中,一产增加值年均增长6.1%,二产增加值年均增长
24.1%,三产增加值年均增长14.0%。三次产业比重由2001年的12.1:52.1:35.8调
整为6.7:65.9:27.4,第一产业比重逐年下降,二、三产业比重稳步上升,三次产业
结构更加协调。
(二) 农业结构不断优化。2006年,全市农业总产值达到35.37亿元,是2001年
的1.4倍, 年均增长4.8%。从内部构成情况看,2003年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
农林牧渔服务业的比重为63.5:6.1: 25.2: 2.0: 3.2,2006年调整为63.5:6.2:
25.7:1.6:3.1,牧业发展迅速,种植业、林业、渔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基本保持稳
定,农业内部结构更加优化。
2001-2006年全市农业各业所占比例变化情况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2005年 2006年
种植业 70.0% 63.9% 63.5% 63.3% 61.8% 63.5%
林业 5.3% 7.2% 6.1% 5.8% 5.7% 6.2%
牧业 22.6% 26.7% 25.2% 26.2% 27.9% 25.7%
渔业 2.2% 2.2% 2.0% 1.7% 1.6% 1.6%
农林牧渔服务业 3.2% 3.1% 2.9% 3.1%
(注:2003年以前农林牧渔服务业占比没有统计)
(三)工业结构变化明显。2006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73.79亿元,年均
增长32.1%。其中,钢铁产业实现增加值年均增长43.71%,纺织、建材、化工、农产
品加工等非钢产业实现增加值年均增长16%。 2001年钢铁产业与非钢产业的比重为
46.8: 53.2,2006年为71.9:28.1,钢铁产业发展强劲,所占比重5年提高25.1个百
分点,工业结构发生明显变化。

(四) 服务业发展水平稳步提高。 2006年, 全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80.03亿元,是
2001年的1.9倍, 年均增长14%。其中,商贸流通等传统服务业实现增加值年均增长
11.84%,金融信息等新兴服务业实现增加值年均增长13.09%。2001年传统服务业与
新兴服务业的比重为57.7:42.3, 2006年调整为53.3:46.7,新兴服务业占比提高4.4
个百分点,服务业发展水平稳步提高。
(五)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较快。2006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64.89亿元,是
2001年的20.3倍; 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25%提高到10.02%,年均增长
1.6个百分点。

(六)非公有制经济的贡献能力显著增强。2006年,全市民营经济户数达到4.3万户,
比2001年增加1.6万户; 实现增加值109.28亿元,是2001年的2.9倍,年均增长23.73
%; 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7.4%,比2001年提高5.4个百分点;实现税收占地方财
政收入的比重达到29.81%,比2001年提高16.77个百分点。
二、目前全市经济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工业经济综合实力不够强,企业竞争力急需提高。从总量来看,2006年,全市
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利润总额列全省第16位,实现销售收入、利税列全省第15
位。从结构来看,2006年,全市轻、重工业的比重为11.3:88.7,工业结构偏重,特
别是钢铁产业“一业独大”,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70%以上,利税、利润
占规模以上工业利税、利润的80%以上;非钢产业相对弱小,钢铁市场一旦出现波动,
非钢产业难以弥补。从企业发展水平来看,截至2006年底,全市地方企业中销售收入
过50亿元的只有1家, 过10亿元的只有5家,仅有4个“中国名牌产品”,市场竞争力
不够强。
(二)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高。从发展速度来看,“十五”期
间,我市服务业的年均增幅为11.35%,比生产总值年均增幅低4.25个百分点,比全国、
全省平均增长速度低5.62个和1.24个百分点。从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来看,一方面,受
钢铁产业发展迅猛和统计口径调整等因素影响,“十五”期间,我市服务业占生产总
值的比重呈下降趋势,由2001年的35.8%下降到2006年的26.2%,降低了9.6个百分点;
另一方面,与先进地区的差距很大,发达国家服务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大多超过70%,
国内一些发达地区都超过50%,比如北京为68%,上海为50.2%,2006年,我市服务
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仅为26.2%,比全省、全国平均水平分别低5.8和13.3个百分点。
从服务业内部结构来看,商贸流通等传统产业所占比重较大,金融信息等新兴产业所
占比重偏低,服务业发展水平不够高。
(三)投资规模偏小,投资结构需要优化。一方面,投资强度较弱。“十五”期间,
我市固定资产投资的年均增幅为28.2%,比全省平均水平低3.5个百分点,按照全省投
资平均增幅测算, 我市“十五”期间共少投入约138亿元。2006年,全市共完成固定
资产投资140.42亿元, 低于一些县级市,比如章丘市为216亿元,是我市的1.54倍;
荣成市为200亿元, 是我市的1.43倍。另一方面,投资结构不合理。2001-2006年,
全市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32.69亿元, 其中一、 二、 三产业分别完成5.81亿元、
384.79亿元和142.09亿元, 比重为1.1:72.2:26.7,资金主要投向了第二产业,第
三产业占比低于二产45.5个百分点,并且大部分投资都属于传统项目,精细加工和高
新技术项目较少。
(四)节能减排任务重,资源环境压力大。近年来虽然节能减排工作进展很大,但绝
对能耗水平仍然居高不下, 今年上半年全市万元GDP能耗4.4吨标准煤,万元GDP电耗
2127.91千瓦时, 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5.91吨标准煤,分别是全省平均水平
的3.67倍、1.96倍和3.11倍。资源能源的过度消耗和低效利用带来了比较严重的环境
污染,2006年,全市化学耗氧量排放总量达到1.13万吨,牟汶河出境断面水质化学需
氧量年均值达到53毫克/升; 空气质量达到一级的天数仅占4%,居全省倒数第二,空
气中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含量指标分列全省倒数第四位和倒数第五位,环境保护的压
力很大。
三、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增强经济发展稳定性、协调性的对策建议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继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按照“好字当头、好中求
快、又好又快”的要求,更加坚定不移地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首要任务,大力调
整优化经济结构,积极推进产业多元化,努力增强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和协调性,提高
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推动莱芜又好又快发展。工作中,要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持新型工业化道路,调整优化工业结构。工业经济结构调整是莱芜整个经济结
构调整的中心环节,必须坚持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产业结构多元化,促进产业结构
优化升级,努力建立一个结构更加合理、产业更加发达的现代工业体系。
一要继续做强钢铁产业。要积极引导钢铁企业加快技术改造,促进产品结构调整,大
力发展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好的“优特钢”产品,大力发展机械装备、汽车配件、钢
结构、粉末冶金等钢铁深加工产业和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的精深加
工产品,进一步提升钢铁产业水平。
二要大力发展非钢产业。要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对纺织、建材、化工、农产品加工等
非钢产业,逐项研究制订发展思路和政策措施,推动非钢产业尽快发展壮大,切实提
高非钢产业在全市经济中的比重。
三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要坚持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进一步完善和全
面落实对高新技术产业、企业的扶持鼓励政策,突出抓好钢铁、粉末冶金、新型建材、
精细化工和生姜、大蒜精深加工等重点领域的科技创新,努力提高全市经济发展的科
技含量。
四要大力培植地方骨干企业。要把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作为培植壮大地方骨干企业的
关键来抓,努力营造有利于企业家产生和成长的环境,培养一支素质较高、数量较多
的优秀企业家队伍。要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完善政策措施,鼓励引导企业加大投入,
加快发展。要切实强化服务意识,完善领导干部包重点项目、联系重点企业等制度,
积极为企业排忧解难,促进地方骨干企业做大做强。
五要大力提高企业发展水平。要积极推进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引导鼓励流通领域的民
营大户向加工制造领域发展,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要全面实施
质量兴市战略,支持企业争创名牌产品、驰名商标,把产品质量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要引导企业抓好资本运作,拓宽融资渠道,加快推进企业上市工作。
(二)以发展“三大特色板块”为重点,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服务业是我市经济发
展的薄弱环节,也是今后我市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提高发展质量的关键所在。要充分
发挥我市的资源和产业优势,以规划建设“三大特色板块”为重点,努力提高服务业
发展水平和质量。
一要发挥生态优势,加快发展北部旅游产业板块。要以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为
抓手,以规划建设雪野旅游区为重点,整合北部山水生态资源,努力建设面向济南、
辐射周边、独具特色的休闲度假胜地,全面提高旅游业发展水平。
二要发挥姜蒜产业优势,加快发展中西部姜蒜加工储运产业板块。要坚持标准化生产、
规模化经营、区域化发展的思路,加快无公害生产基地和姜蒜生产加工园区建设,努
力打造全省乃至全国一流的姜蒜生产基地、加工基地、集散基地和研发基地,进一步
提升产业化发展水平。
三要发挥钢铁产业优势,加快发展南部钢铁物流板块。要以发展第三方物流为重点,
以规划建设鲁中钢铁物流中心项目为抓手,整合物流资源,做大做强物流企业,打造
集加工配送、仓储运输、产品展示、信息服务、电子商务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物流基
地。
(三)加强投资调控和管理,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按照科学
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把工作的重点放在保持投资
合理增长、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努力提高投资效益上。
第一,要毫不放松地抓好投资。投资是目前加快我市发展最现实、最直接、最重要的
手段。要积极争取银行增加贷款,引导和鼓励企业拓宽融资渠道,上项目、扩规模,
努力加大投资力度。要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现有企业加大投入,做大做强。要以战略
的眼光研究项目,以超前的思维争取项目,提前储备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
发展前景好、产业链条长的项目,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第二,要着力调整投资结构。今天的投资结构就是明天的产业结构。要立足我市实际,
着力加强对现代农业、服务业和社会事业的投资,加强对高新技术产业和汽车整车等
先进制造业的投资,加强对节能环保和技术改造的投资,切实通过改善投资结构来优
化经济结构,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第三,要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实践证明,招商引资既是扩大资金投入的重要渠道,也
是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的重要力量。比如,同样是以钢铁工业为主体的安徽省马鞍山市,
坚持把吸引国内外资本作为带动全市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成功引进了投
资3亿元的世界最大冰淇淋基地、 投资2亿元的华东最大液态奶基地、投资2.5亿元的
万头荷斯坦国际示范牧场等一系列大项目,一举由华东钢铁工业中心变为华东乳产品
中心和食品工业重镇,对促进全市经济总量的跨越式增长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发
挥了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就我市而言,要认真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做法,进一步完
善招商引资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引进一批投资额度大、技术含量高、带动
能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切实通过招商引资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四)推进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一方面,要大力推进节能
降耗。要大力加强工业节能、建筑节能、交通节能和机关节能工作,突出抓好对钢铁、
电力等重点行业和重点用能企业的节能监管,努力降低全社会的能耗水平。要积极推
进资源综合利用,鼓励企业加强技术改造和管理创新,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淘汰
落后产能,不断提高资源产出率和循环利用率。要努力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保护
和节约土地资源。要采取有效措施,促进节地、节电、节煤、节水、节材,加快建设
节约型社会。
另一方面,要加大污染防治力度。要加强水污染防治,切实解决工业污水和城市生活
污水问题。要加快电厂脱硫等重点工程建设,抓好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烟尘治理,
不断改善空气质量。要严格控制新上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切实杜绝高耗能、高污染
项目落地,从源头上改善全市的生态环境。
(市政府办公室)
责任编校 亓军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