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c&A=6&rec=144&run=13

【高新技术产业】 2006年,共申报国家和省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15项,获立项批复
49项,争取无偿资金1060万元,其中国家级项目15项、省级项目34项。“新型节能建
筑材料研发项目”和“生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项目”首次列入省自主创新重大专
项,分别获得300万元和100万元的无偿资金支持,“鲁莱黑猪繁育及健康养殖技术示
范项目” 被列入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资金转化项目,获得100万元无偿资金的支持。同
时,一批重大的科技计划项目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项目通过实施,取得显著成效。
莱芜新艺粉末冶金制品有限公司通过实施3个国家创新基金项目和2个省攻关计划项目,
已在温压零部件领域攻克多项技术难题,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形成了年产3000吨
粉末冶金汽车零部件的生产能力。 鲁光新型建材有限公司通过实施2项省计划项目,
攻克了高温烧结发泡过程中的多项关键技术, 国内第一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年产
100万平方米全自动石膏空心砌块生产线已建成投产, 年产50万平方米轻质节能外墙
板生产线正在建设当中。 全市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6家,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
到45家。 全市高新技术产品实现产值120.3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
18.6%。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64.89亿元,同比增长53%,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
值的比重达到10.02%,比年初提高3.1个百分点,增幅列全省第四位。
【对外科技合作】 在巩固好9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与120所大学和院所进行长期技术
协作关系的基础上,年内承办变频中央空调技术专家高峰论坛、中国工程院院士莱芜
行等重大科技活动, 尤其是7月3日至6日举办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莱芜行活动,共邀请
来自钢铁、 冶金、纺织、建材、机械、化工6大产业领域的8位院士、9位专家共同为
莱芜的经济社会发展集体会诊、建言献策。这次活动采取直接与企业面对面交流、现
场答疑的方式,将主要精力放在解决实际问题上,共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出意见建
议40余条, 直接在企业转化科技成果7项,与中国工程院和院士专家所在的院校建立
长期科技合作关系,达成在高新技术及其成果产业化、科研攻关、引进和培养高层次
科技人才等多方面的共识,为今后在更高层面更宽领域的长期合作搭建了良好平台,
提供了新的机遇。这一活动得到了副省长王军民的高度评价,获得了市委、市政府的
工作创新奖,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表彰。
【农业科技】 启动实施姜瘟病防治研究与推广工程、莱芜黑猪研究开发与产业化工
程两大特色农业创新工程,与省农科院、市农业局、市农科所等单位联合攻关,建立
生姜试验基地5000亩,筛选出防治姜瘟病效果较好的药剂组合和拮抗菌新变异菌株,
选育莱芜猪育种核心群100头,鲁莱黑猪150头,培育成两个性能差异显著的新品系;
大力实施3项省级农业良种产业化开发项目和3项省以上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取得
阶段成果;加强农业新品种的引进示范工作,引进桃、果树和各类经济作物新品种52
个, 示范推广面积3.7万亩。莱城区被列为全省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首批扶持
发展的10个县市区之一。
【民营科技】 新发展民营科技企业12家,全市民营科技企业总数达到72家,从业人
员1.5万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31.2亿元,利税7.5亿元。同时,新发展技术贸易机构
12家,全市技术贸易机构达到186家。
【科技管理】 首次以市政府文件出台《关于加强知识产权工作的意见》,全年专利
申请量达到464件, 万人申请量列全省第七位,授权量476件,同比增长20.5%。申报
省以上科技成果7项,有4项获得省科技进步奖。全年完成科技成果鉴定80项,共评出
市级科技进步奖51项, 有2项成果在全市示范推广。以市政府文件发布实施《莱芜市
防震减灾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城区地震小区划和泰钢工业园地震小区划项目顺利通
过国家和省地震局专家的初审,市级强震台、莱钢测震台基建工作全部完成,地震安
全农居示范工程开始启动实施。
【科协工作】 围绕打造“科普村村通”这一品牌,在省下达三年任务一年完成的基
础上,不断探索和创新, 在全省再一次率先建立深化科普村村通工作的“资源整合、
风险防范、 管护长效和互利共赢”4项新机制,形成宣传栏、科普站、科普员三位一
体的农村科普工作长效机制,并在钢城区召开现场会。围绕打造“农技协”这一品牌,
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围绕建立机制,健全制度,规范运作,本着“成熟一家、
改制一家” 的原则,指导全市21家农技协按照“协会+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
进行了规范化改制,收到良好效果。莱城区汶源姜蒜协会已成为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发
展的典范,2005年被中国科协评为“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围绕打造“科字
号”文化下乡服务“三农”这一品牌,充分发挥莱芜梆子剧团这一地方剧种的优势,
将发生在身边的科技事例,编排成戏曲、说唱等文艺节目,把党的富民政策、科学思
想、科学知识、科学文化和司法、农业、税收、卫生、计生等方方面面的知识,及时
送到农民手中。 2007年1月18日,第三届“科字号”文化下乡服务“三农”专场文艺
演出暨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正式在莱城区口镇太平村拉开帷幕,春节前
在全市演出30余场次。“科字号”文化下乡工程已成功举办三届,共筹措资金45余万
元,编排节目40余个,巡回演出近百场次,观众达50万人次。通过打造三大品牌,全
市科普工作已开始实现由示范引路到整体推进、由阶段性向经常性、由主管部门单抓
到科普“大合唱”的三大转变。
(赵新成 卢义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