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事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c&A=6&rec=143&run=13

【概况】 全市有幼儿园572所,在园幼儿35155人。普通中小学254所,在校生145465
人, 教职工12829人。 其中,小学204所,教职工5158人,专任教师4126人,在校生
74296人; 初中43所,教职工4276人,专任教师3282人,在校生44498人;普通高中7
所, 教职工2028人, 专任教师1541人,在校生26671人。中等职业学校3所,教职工
306人,专任教师256人,在校生6532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教职工52人,在校生145
人。 职业技术学院1所,教职工605人,专任教师407人,在校生7500人。乡镇成人文
化技术学校19所,年培训能力2.5万人次。2006年,市教育局荣获“市级文明行业”、
“工作实绩考核先进单位”、“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先进系统”、“安全生产先进单
位”、“保密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被授予“省级文明机关”、“山东省节水
型单位” 、 “山东省教科研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教师培训工作先进单位”、
“山东省语言文字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各级各类教育】 学前教育。10月24日,召开全市学前教育工作会议,下发《关于
进一步加强学前教育工作的意见》,市政府与各区及市学前教育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签
订责任书, 对今后5年全市学前教育的发展目标、管理体制、园所建设、师资配备等
提出了明确的任务和要求。启动全市学前教育新一轮审批注册工作,加大对民办幼儿
园的管理力度, 规范办园行为。加强规范化幼儿园建设,7处幼儿园被评为市级示范
幼儿园,迎接省检查组对4处省级示范幼儿园的复评。全市共有省级实验园3处,省级
示范园9处, 市级示范园17处,市级一类园79处,区级示范园198处。全市学前3年幼
儿入园率达到94.2%, 居全省前列。
基础教育。基础教育再上新水平。全市省级规范化学校达到11处,市级规范化学
校达到95处,区级规范化学校达到135处。莱芜一中等5处学校被评为省级校本培训示
范学校, 实验中学等8处学校创建为省级教学示范学校,15处学校被评为市级教学示
范学校, 莱芜一中等3处学校被评为省级依法治校示范校,莱芜职业技术学院、市实
验学校等10处学校被评为市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义务教育全面推进“双高普
九”。全市小学、初中入学率均保持100%,巩固率小学100%,初中99.64%,残疾儿童
入学率达到99.4%。 普通高中快速发展。2006年普通高中实际招生9161人,高中阶段
教育普及率达到90%,居全省领先水平。
职业教育。 6月26日,召开全市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大
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对“十一五”期间全市职业教育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市
教育局、市财政局、市经贸委、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部门根据省文件精神,联合下
发相关配套文件,有力地促进了职业教育发展。中等职业教育进一步加大投入和管理
力度,办学水平不断提高,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各级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实际完成招生
4200人。
成人教育。立足服务“三农”,通过在城乡广泛开展岗位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
训和劳动力转移培训,为富民强村、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做出了积极贡献。2006年,
累计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培训26000人次,输出劳动力1万余人,推广
应用新技术、 新工艺65项。
高等教育。 莱芜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投入1.8亿元, 完成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
3000名学生顺利入住。学院全日制在校生达到7500人,开设专业31个,毕业生一次性
就业率达95%以上, 并创建为国家级实训实习基地,在山东省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
水平评估中获优秀等次。成人高考、自学考试等各类考试人数也上了新台阶。2006年
成人高考报名3975人,自学考试人数达6156人、13206科次。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418
人参加, 全国信息技术(NIT)考试137人参加,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考试793人参加,
研究生报名334人,428名考生获得了本、专科毕业证书。
民办教育。 各类民办学校达到109处,2006年新增33处。民办中小学10处,在校
生4380人;民办学前教育机构55处,新增20处,在园幼儿8250人;民办培训机构44处,
新增13处, 培训15400人次,初步形成了国办学校、民办学校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
格局。依法加强对民办学校的管理,加大民办学校年检力度,促进了民办教育规范健
康发展。
【教育经费收入与支出】 2006年,全市各项教育经费总收入为80106.7万元,其中国
家财政性教育经费63076.4万元, 社会捐、 集资办学经费2685.2万元, 事业收入
12094.8万元, 其他收入832.3万元。全市各项教育经费总支出80106.7万元,人均教
育经费总支出641.37元,其中用于个人部分47128.9万元,公用部分22841.9万元,基
建支出5985.9万元。在教育经费总支出中,财政性教育经费78.74%,小学生均预算内
教育事业费2858.5万元,其中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242.42元;初中生均预算内教育事
业费3972.45元,其中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288.67元;高中生均教育事业费2403.92元,
其中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124.18元。
【学校建设】 2006年,全市学校建设累计投入24739万元,完成建筑面积128380平方
米。有3所学校申报省级规范化学校,5所学校创建为市级规范化学校。狠抓农村中小
学危房改造和布局调整。2006年,全市普查上报危改项目学校203处,危房面积99554
平方米,全部改造完成,共投入资金2039万元。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顺利推进,全市
有9个乡镇基本完成布局调整任务, 新建、改扩建中小学18处,撤并中小学37处。狠
抓城内学校建设。完成莲河学校二期工程和吴伯箫学校小学部建设任务,扩建市实验
小学和花园学校, 新增建筑面积14500平方米,总投资1450万元。滨河小学顺利开工
建设,一期工程总建筑面积10500平方米,完成投资600万元。继续抓莱芜一中新校和
学院新校区建设。莱芜一中新校区投入2500万元,新建学生公寓、教学楼和操场,新
增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 新校总建筑面积达到13万平方米,在校生达到7000人。职业
技术学院新校区投入1.8亿元,完成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全面启动建设农村中小学现
代远程教育工程, 大力实施“校校通”、“班班通”工程,全市有101所学校联入教
育城域网,81所学校建成校园网,共建有微机室285个,全市教学用微机达到13474台。
全市高中实现“班班通”,初中、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率达到100%,小学信息技
术教育的普及率达到71%。投入140万元,为农村中小学校配备新课桌凳20181套。
【教师队伍建设】 加大力度充实新生力量,不断改善教师队伍结构。2006年,全市
共录用具备教师资格的优秀大学毕业生和市外骨干教师381人,分流教师392人,其中
市直学校录用81人,招聘骨干教师14人。指导两区实行教师交流制度,莱城区将公开
录用的192名大学生全部分到了农村学校,钢城区选派25名教师到农村薄弱学校任教,
促进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严把入口,畅通出口。全面推行教师资格认定制度,严格
实行中小学校长、教师资格准入制度,严格实行持证上岗。狠抓教师教育工作,在全
省率先构建起了全市任课教师学历教育、集中培训、校本培训、学术交流四位一体的
教师教育体系。大力实施高中教师研究生教育,初中、小学教师本科自考教育,全市
有1080名中小学教师正在参加大学以上层次的学历教育。大力实施师资培训工程。在
积极参加省级培训的同时, 利用寒暑假组织全市1万多名教师按学段分别参加市、区
集中培训。全市共组织中小学新课程培训30000人次、骨干教师培训500人次、中小学
校长(幼儿园长)培训120人次。按照“以校为本、片区联动、整合力量、整体推进”
的校本培训思路,以学校为主阵地,以教师为主体,以研究和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为重点,在学校内部进行学习研究活动。公布市级教师校本研训基地18处,有15处学
校评为市级教学示范校, 莱芜一中等5处学校被评为省级校本培训示范校,实验中学
等8处学校被评为省级教学示范校。 聘请省内外50多名专家教授来莱芜市作报告,选
派优秀教师赴国外研修, 组织100余名中小学校长到上海、北京等地研修,选派“莱
芜名师工程”人选参加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动态”专题研训班。大力加强师德建设。
在全市教育系统建立“师德标兵”、“师德先进单位”双十佳评选表彰机制和师德表
现考核评价机制,大力开展优秀教师、师德标兵先进事迹报告会。教师节前夕,组建
动态的师德报告团,常年为基层广大教师作师德演讲和先进事迹报告,2006年共组织
15场。与莱芜日报社联合评选“感动我们的十大人民教师”,大张旗鼓地学习宣传优
秀教师的典型事迹, 引导和激励广大教职工爱岗敬业、 无私奉献。大力实施中小学
“名师建设工程”。在抓好14名莱芜名师人选跟踪培养的基础上,开展省特级教师、
市十佳校长、 市级学科带头人、市级教学能手评选等活动。有7名教师被评为山东省
特级教师, 2名教师获山东省“年度教育创新人物”提名奖,10名校长被评为第三届
“中小学十佳校长” ,100名教师被评为市级学科带头人,62名教师被评为市级教学
能手,100名教师被评为市优秀班主任。
【“以区为主” 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 各区以创建教育工作示范区为动力,不断加
大工作力度,“以区为主”的人事管理体制、财务管理体制全部落实。各区实行“校
财局管”,将教师工资纳入区级财政预算,莱城区教师月平均工资达到1769元,钢城
区教师月平均工资达到1942元,均大大高于国家和省定工资标准。生均公用经费逐年
增长。市、区两级财政列支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莱城区达到小学生均60元、初中生
均65元,钢城区达到小学生均90元、初中生均95元。义务教育阶段贫困生救助力度进
一步加大。莱城区、钢城区享受“两免”(免除义务教育阶段贫困生杂费、课本费)
的贫困学生比例由省确定的8%、5%分别提高到12%和8%,同时按每人每年300元的
标准对2941名特困寄宿学生给予生活补助。市、区各级用于贫困生救助的专项资金达
516万元, 其中市级列支203万元,救助学生12600人。积极争取国家、省中职生奖学
和助学金88.4万元。 切实做好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共发放助学贷款246万元,救助贫
困大学生493名。
【教育管理】 一是建立完善督政督学和教学视导机制,加大对各区教育工作的指导
力度。抓住省政府连续开展教育综合督导评估的契机,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支持,
指导各区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和“以区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在
2006年省政府组织的全省教育综合督导中取得第3名的好成绩。 以课堂教学和教学管
理为重点,强化教学视导工作。加大对各个学段的听课、评课、征求意见、资料检查、
问卷调查、反馈整改的力度,教学视导的覆盖面、针对性、实效性进一步扩大和增强,
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的教育教学工作。二是建立千分考核机制,加大对市直学校的管理
力度。通过和市委组织部对接,研究制定市直学校年度工作考核方案,对各普通高中
和市直其他学校进行一次全面考核,内容包括班子建设、教师队伍管理、德育工作、
教学工作、 体卫艺教育、服务保障、行风建设、奖惩等8个方面,从教学到后勤各项
工作能量化的逐一量化,通过考核,发现问题及时研究落实整改措施,进一步提高了
各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三是建立局机关工作目标考核机制,不断提高机
关管理水平。 考核以科室为主, 兼顾个人工作考核。对考核实绩突出的科室,授予
“先进科室”荣誉称号。
【“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年” 活动】 以深入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年”活动为
抓手,深入实施学校精细化管理,严格落实“严”、“细”、“实”、“恒”,狠抓
教学常规、学生养成教育、教科研工作和后勤保障的落实,对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
节,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督导和管理。各级各学校牢固树立“科研兴教”和“科研兴
校”的思想,进一步加大教科研力度,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局机关继续
实行教育干部听评课制度、教研人员“蹲点包校”制度和“联系点”制度,强化教学
一线的指导和研究。定期组织各种形式的大型研讨活动,推广一批科研成果,实行校
本研训基地制度,提高了教师教科研水平。课题研究成效显著。各级各类学校共申报
不同层次的科研课题达300余项, 其中省级“十一五”规划课题37项。完善教研管理
制度,实行学校领导包教研组制度,将教师参加教研活动情况纳入业务考评,促进了
校本研训活动的扎实开展。召开全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学工作会、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
校管理工作现场会、全市学前教育工作会议,通过现场观摩、听、看、评、议等形式,
推动了学校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2006年,全市普通本科录取达到3265人,比上年增
加217人。 其中,重点本科上线993人,比上年增加250人,全省前150名中莱芜市有7
名, 其中5人报北大、清华并被录取。重点本科上线人数按万人比在全省十七市中列
第二位。本专科录取达到8125人,占考生的79.2%,创历史最好成绩。
【新课程改革】 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新课程实验工作的实施意见》《莱芜市新课
程实验专项督导评估办法》等文件,认真抓好新课程的实施规划、师资培训和课改指
导等重点工作,积极探索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督导评估制度与考试
评价制度。各级各学校认真贯彻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周密安排,精心组织,认真实
施,并结合各自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加大校本培训力度,坚持“先培训,后上
岗,不培训,不上岗”,确保课程改革顺利实施;加快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改革,初
步建立有利于实施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模式;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努力创建学习
型校园。鼓励教师针对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开展教学研究,重视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交
流和研讨,建设有利于引导教师创造性实施新课程的环境,搭建了教师专业发展平台,
促进了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学校德育和安全工作】 各级各类学校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
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
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不断拓展德育载体,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充分发
挥学校教育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作用。先后出台《关
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若干规定》《关于加强学校人文环境建设的意
见》《关于进一步加强班主任工作的意见的通知》等文件,德育体系不断完善,德育
过程进一步优化,德育的实效性不断增强。加强德育与新课程改革的整合,积极开发
德育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编写《德育三字歌》《四书五经读本》等,丰富了德育课
程体系;积极落实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受到进一步关注。与市政法委联合召开学校反邪教工作会议,教育引导教职员工和广
大学生崇尚科学, 远离邪教。 各级各学校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深入开展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知荣明耻,我们先行”、“书香校园读书月”等系列
活动,取得了扎实效果。狠抓以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建设。通过
举办全市大中学生运动会、学校文化艺术节、师生书画展等活动,活跃了校园文化生
活,推动了体育艺术教育活动的开展。注重发挥社会和家庭的作用,健全完善关工委
组织机构,组织“五老”志愿者深入学校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初步建立起了学校、家
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体系。安全工作,以创建“和谐校园”为抓手,以安全
教育为基础,实行岗位责任制,开展经常性的安全检查,构建了科学的中小学安全长
效管理机制和牢固的防范体系。 5月和12月,联合公安、卫生等部门对全市中小学进
行两次安全大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限期整改,切实消除了安全隐患。
组织开展食品卫生、校车安全、特种设备、预防艾滋病和高致病性禽流感等专项检查。
同时,加强对学校及周边地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净化了校园环境。
【全市中学生运动会】 4月28日至30日,由市教育局、市体育局主办,莱芜十七中承
办的2006年全市中学生运动会隆重举行。全市共有38支代表队、近千名运动员参加了
70个项目的比赛,莱钢第一中学、鲁矿第一中学也派队参加。运动会历时3天,共有6
人打破市最高纪录,有20个单位获体育道德风尚奖。莱芜五中、莱芜十七中、凤城高
中、莱芜一中、莱钢一中、莱芜二中获高中组前六名,陈毅中学、鲁矿一中、市实验
学校、杨庄中学等获初中组前12名。
【“阳光之旅”杯“感动我们的十大人民教师”评选】 7月13日开始,莱芜日报社、
市教育局联合举办“阳光之旅”杯“感动我们的十大人民教师”评选活动。经各区教
育局、 各学校广泛发动,共推荐111名教师参加了评选。经评委会初评、群众投票和
评委会评选、公示等程序,最后王永红等10名教师当选为莱芜市“感动我们的十大人
民教师”,马方文等50名教师获得提名奖。9月6日,举行新闻发布会进行了隆重表彰。
【副省长王军民看望慰问教师】 9月9日,在第22个教师节到来之际,副省长王军民
到莱芜市莱城区口镇中心小学看望慰问教师,代表省政府向教师致以亲切的问候。王
省长首先视察了学校的建设情况。在听取了学校情况汇报后,王省长指出,省委、省
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大力实施科教兴鲁和人才强省战略,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
战略地位,教育改革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认真贯彻党的教
育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坚持学校、家庭、社会相结
合,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
人。2007年山东省将全面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各级要认真做好摸底测算
工作,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建立和完善政府办学、各项责任
明确、财政分级负担、经费稳定增长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要切实加强教师
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育模式,不
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为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座谈会后,王省
长代表省政府向口镇中心小学赠送了慰问金,随后实地考察了莱芜职业技术学院新校
建设情况。
【第九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山东省开幕式】 9月10日, 国务院发布《关于公布
〈汉字简化方案〉的决议》和《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5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九届全
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山东省开幕式在莱芜隆重举行。副省长王军民出席并作重要讲话。
王省长指出,推广普通话、推进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是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
标志,是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重要保障。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推广普
通话工作的领导,纳入文明创建活动中,加大推进力度,加强检查,狠抓落实,推动
其健康发展。国家机关、学校、新闻出版和广播影视、公共服务行业等要努力做好本
领域的工作,当好表率,发挥示范普及作用。要在继续抓好巩固城市推广普通话成果
的基础上,加大对农村地区的宣传力度。各地要围绕本届宣传周主题,结合本地特点,
精心策划宣传周活动,努力在全社会营造“说普通话,用规范字”的文明氛围。副市
长魏春香代表市委、市政府致辞。魏市长指出,省政府决定这次国务院发布《关于公
布〈汉字简化方案〉的决议》和《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5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九届
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山东省开幕式在莱芜市举行,是对莱芜市语言文字工作的充分
肯定,更是对我们的极大鼓舞和有力鞭策。我们将以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为契机,
结合莱芜实际,认真贯彻落实王省长作的重要指示,精心组织本届推普周各项活动,
推动全市语言文字规范化水平不断提高,确保莱芜市尽快顺利通过二类城市语言文字
工作评估验收,为莱芜市融入省会城市群经济圈营造良好的语言文字环境。
【2006年庆祝教师节座谈会】 9月9日,举行2006年教师节座谈会。副市长魏春香出
席会议。简要传达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于建成和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富春在
教师节期间走访慰问教师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要求,教育系统要围绕“站在新起点实
现新发展”开展一次大讨论;要总结教育改革经验,推动教育向深层次发展;要分析
调研民办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科学的调研报告;要结合城乡一体化建设制定
新一轮教育资源整合规划;要在推进新课改过程中抓好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要全
力抓好教师队伍建设,促进莱芜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各区分管区长、教育局长,
开发区、泰钢工业园分管领导,市直各学校校长,省特级教师代表,“阳光之旅”杯
“感动我们的十大人民教师”,退休教师代表参加了座谈会。
【第二届“十佳中学生” 评选】 11月14日,由团市委、市教育局联合开展的第二届
“十佳中学生”评选揭晓。经各区、各学校层层推荐、逐级审核,在深入考察的基础
上,确定王倩等20名同学为第二届“莱芜十佳中学生”候选人,并在莱芜青少年信息
网、莱芜教育信息网进行了公示,最终经评委会投票,确定授予谭文琪等10名同学为
第二届“莱芜十佳中学生”荣誉称号,授予王凤娇等10名同学为第二届“莱芜优秀中
学生”荣誉称号。
【教育系统行风建设】 一是实施“阳光收费”,建立治理教育乱收费的长效机制。
进一步健全领导体系、组织网络、工作纪律、工作规程,定期召开调度会,对有关情
况进行督查调度。各级各类学校严格落实“一证、一卡、两公开、四统一”的收费管
理制度,设立固定的收费公开栏,增强了工作透明度。二是充分发挥行风监督员的作
用,加强社会监督。三是健全完善治理教育乱收费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联席工作
会,针对学校收费中出现的苗头性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调度检查、抓好整改,保障
了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深入开展。 四是组织开展学校行风评议和收费专项检查。5月
和9月,联合市纠风办对部分小学、初中和7处高中进行了行风民主评议和收费检查。
总体评价满意率:小学平均为94.41%,初中平均为92.11%,高中平均为93.87%。五是
开展创建省级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区活动。积极争取政府支持,严格按照示范区标准要
求,强化工作措施,钢城区顺利通过省级验收。六是实施“阳光招生”,依法治考,
从严治招。普通高考所有考点被评为省优秀考点。七是推行“阳光政务”,加大政务
公开力度。积极参与“行风热线”、“政府在线”栏目,对群众提出的问题,及时处
理,认真答复。强化校务公开和学校教代会制度建设,推进学校管理的民主化、规范
化、制度化建设。八是加强教育法制建设。在全市组织开展了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
动,评选产生了莱芜一中、市实验小学、里辛中心中学3处省级依法治校示范校。
(鹿忠勤 任甲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