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c&A=6&rec=125&run=13

[财政收支] 2006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92572万元,占预算的100.04%,增
长32.24%(经常性财政收入增长20.63%),其中市级完成118714万元,占预算的100.01
%,增长17.6%(经常性财政收入增长14.08%)。全市财政支出完成282419万元,占预
算的100.5%, 比上年增长28.19%,其中市级完成156362万元,占预算的106.37%,比
上年增长18.39%。按现行财政体制算账,2006年结余5万元,其中市级结余3万元,实
现建地级市以来连续十四年财政收支平衡。

[支持经济发展] 一是支持招商引资。足额安排1000万元招商引资奖励基金和1000
万元专业招商经费, 调动全市上下招商引资的积极性。筹集资金1.9亿元,支持高新
区、莱城工业区、钢城开发区、泰钢工业园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招商引资环境。
二是支持“工业立市”战略。投入资金1.1亿元,通过对地方骨干企业实行超收奖励、
对重点技改项目实行贷款贴息、对新上投资过千万元的工业项目实行税收优惠、对科
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和信息化建设实行补助、足额安排出口退税资金和支持莱钢发
展专项融资等方式,支持钢铁、纺织、外贸、高新技术等重点产业的发展,加快工业
立市步伐。 三是支持服务业和民营经济发展。落实促进服务业发展基金300万元、中
小企业贷款担保基金300万元, 为22家民营企业担保贷款3171万元,兑现民营经济纳
税大户和民营科技企业奖励1178万元,促进服务业和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所联系
的韩莱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和天元气体有限公司搞好服务,加强财务管理和指导,加快
企业发展步伐,两家企业均完成年度发展目标任务。四是支持国有企业改革。拨付资
金1.5亿元, 加快市属国有企业的改革步伐。五是支持乡镇经济发展。认真落实综合
试点镇财政体制,加大对重点促进镇的扶持力度,调动乡镇加快发展、增收节支的积
极性。全市地方财政收入过千万元的乡镇达到13个,其中过2000万元的11个,比上年
增加9个, 体制的激励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六是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认真组织开展
“财政管理年”活动、政府采购领域和产权交易领域商业贿赂专项治理工作,继续深
化“收支两条线”改革,实行“一家检查、多家认账,上级检查、下级认账”的办法,
对纳入行政服务中心的23项审批事项实行限时服务,足额落实环境建设举报奖励资金,
认真搞好预算收入征管质量检查、会计信息质量检查、非税收入稽查等执法活动,加
强会计人员教育培训和资格管理,加大国有资产监管力度,规范财经秩序,优化发展
环境。

[地方财政收入] 2006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9.26亿元,增长32.24%,增幅
居全省第四位。工作中,认真落实财税联席会议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会议,交流情
况,分析形势,研究增收措施,保证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和均衡入库。及时提供涉税
信息,支持税务部门开展宏观税负分析活动,健全税源动态监控体系,全面推行以票
管税和税源精细化管理,完善社会综合治税网络,从源头上防止收入流失。加强契税
和耕地占用税征管, 完成契税3414万元、 耕地占用税3818万元,分别增长78.37%和
201.58%。 全面推行非税收入征管系统,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综合配套费征收标准,加
大国有资产经营力度,完成非税收入1.97亿元,增长22.4%,提高政府宏观调控能力。

[财政改革] 一是预算编制改革继续深化。完善“综合零基预算”办法,实行预算
内外资金统筹安排、细化到具体支出项目的部门预算,并逐步扩大部门预算审议范围,
年内把市公安局、 教育局、农业局、计生委、环保局、体育局、水利局、市委党校8
个部门预算提交市人代会审议通过,提高了预算透明度,规范了部门、单位支出行为。
二是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全面实行。对市区两级228个部门337个预算单位全部实行
国库集中收付,健全“管钱的不拨钱、拨钱的不花钱、花钱的不见钱”的资金管理模
式,规范财政收支行为。三是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扎实推进。按照新的政府收支分类,
做好人员培训、数据转换、模拟预算编制和执行等工作,为2007年1月1日正式实行改
革奠定基础。四是政府采购监管进一步规范。全面实行政府采购预算制度,加强对采
购方、供应商、中介机构的财政监管,2006年完成采购额2.61亿元,节约资金5276万
元,节支率达16.8%。五是财政投资评审力度进一步加强。对财政投资项目实行事前、
事中、 事后全过程监管,年内审查工程提报价值11200万元,审减资金2858万元,审
减率达25.5%。 六是一般性支出得到有效控制。认真落实“包死预算、超支不补、结
余留用”的经费包干办法,对市直行政事业人员住宅采暖费用“暗补”改“明补”,
防止铺张浪费行为,调动各部门、单位当家理财的积极性。

[社会事业发展] 一是保障工资发放和基层运转。足额安排应由财政保障的工资支
出,严格工资专户管理,各级工资发放正常。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中,争取到省里对
莱城区增资负担90%、对钢城区增资负担50%的扶持政策,市里又落实配套资金,对钢
城区和高新区的增资按70%给予补助, 保证市、区增资的需要。继续对经济薄弱村主
职干部实行定额补助,指导莱城区进行“乡财乡用县管”改革,同时,争取莱城区继
续享受省51个困难县“五奖一补”政策,有力地保障基层运转。二是加快新农村建设。
2006年, 全市财政支农投入达4.95亿元,增长45%。工作中,认真落实“富民强村”
政策,大力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农业产业化经营、科教兴农、扶
贫开发、生态环境治理等工作,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配合有关部门积极推进农
村综合改革,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兑付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良
种补贴、柴油化肥补贴共计1179万元,调动种粮农民的积极性;投入资金7200多万元,
扩大“两免一补”范围,提高新农合农民补助标准,支持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乡镇
卫生院和敬老院建设、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计划生育、村村通自来水、村村通广播
电视等工作,促进农村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三是加大社会保障力度。投入资金1200
万元,大力支持就业再就业工程,使4011名下岗失业人员重新走上就业岗位。建立农
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供养和大病医疗救助制度,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
准,发放资金1000多万元,保障农村低保对象7712名、农村五保对象3219名、城镇低
保对象3.3万人次, 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安排资金6400多万元,认真落实廉租房住房
户和经济适用房购置户货币补贴,离休干部医药费报销、困难企业军转干部补助、企
业退休人员养老、失业人员失业金发放等政策,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稳定。四是落实市
委、 市政府为民办的实事和全市重点工程建设资金。安排资金3.7亿元,支持“双创
一巩固”、牟汶河综合治理、雪野水库治理整顿、莱明路和长勺路改造、“平安莱芜”
建设等为民办的实事和重点工程建设,促进全市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五是保障
法定支出需要。农业、科技、教育等支出均达到法定增长比例,公检法司、计划生育、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宗教等支出都按规定给予保障。

[队伍建设] 一是抓好领导班子建设。局领导班子认真落实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制
度,深入学习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
会主义荣辱观、中国共产党章程、财政干部职业道德与廉洁从政,以及省、市一系列
重要会议和重要文件精神,进一步提高理论素养。在领导工作中,坚持民主集中制原
则,重大问题集体讨论决定,充分调动班子成员的积极性。定期组织召开民主生活会,
深入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增进班子团结,形成工作合力。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
设责任制,模范遵守各项廉政制度,以身作则,严于律己,进一步强化全心全意为人
民服务的宗旨。二是抓好干部队伍建设。坚持以行风建设为总抓手,召开行风建设大
会, 编印《行风建设工作手册》 ,组织开展学习贯彻党章、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站在新起点,实现新发展”解放思想大讨论等教育活动,深入推行待人热情、政务
公开、 办文快捷、责任落实、服务主动、行政依法6项服务承诺和主管科室负责制、
一次性告知制、 限时办结制、过错责任追究制、政务公开制5项制度,层层签订廉政
建设责任书,积极开展廉政谈话,邀请市纪委领导作廉政教育报告,新聘、续聘35名
行风监督员,继续在全体干部职工中深入开展争做“三好干部”活动,推行业务考试、
轮流讲课和学习交流3项制度,年内,共组织财政业务和政治理论考试2次,举办业务
交流讲座18场,全面提高干部职工素质,有力地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三是抓好机
关党建工作。严格党的组织生活,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定期组织召开支部大
会、支部委员会和党小组民主生活会,积极做好发展党员工作,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
凝聚力和战斗力。认真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2006年通过竞争上岗选
拔7名科级干部。 积极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专门成立局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设
立办公室,组织开展一系列教育活动,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
(纪 军 武军锋 李英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