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c&A=6&rec=110&run=13

【环境状况】 2006年,全市排放工业废水1392.81万吨,排放达标率为99.13%, 工业
用水重复利用率为96.24%, 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分别为2511.66吨、
2.86吨; 工业废气排放量2027.63亿标立方米,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烟尘、工业粉
尘排放量分别为7.22万吨、2.60万吨、1.48万吨。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962.41万吨,
综合利用率为80.64%。 污染治理项目总投资16142.5万元,“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
值46596.1万元。全市地表水城考断面达标率100%,出境断面水中化学需氧量年均值
为48.3 毫克/升,比上年降低18.1%。莱城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8.9%,主要污
染物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年均值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环境管理】 认真贯彻各级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和环保工作会议精神, 狠抓
《南水北调治污目标责任书》和《生态省建设目标责任书》的落实。扎实开展创建国
家环保模范城市工作,提出奋战两年,确保三年建成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奋斗目标。
成立创模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召开全市“双创一巩固”动员大会,编制《莱芜
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规划》,创模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严格落实“一票否决”
制度。加强对各级各部门各单位的环保考核,严格招商引资项目的环保把关,市政府
表彰环保先进单位36个、 先进个人54名,否决企业诚信资格评选2家。加强建设项目
的环境管理。严把项目审批关和验收关,认真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
全年审批项目229个, 拒批重污染项目14个。组织完成2005至2006上半年上报国家统
计信息网所有项目的环评调研和2006年环保、发改部门审批项目的清理核查调研,清
理完成新开工项目30个。
【污染治理】 水污染治理。认真落实《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莱芜段水污染防治规划》,
对重点污染源实施排污总量控制和污染治理再提高工程,推行清洁生产,开展废水利
用, 6家企业实现了废水零排放。加强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和运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保证出水质量。加强中水回用和废水循环利用,推进污水资源化。加强污染事故预防,
督促造纸、 酿造、化工、印染等行业编制了污染事故应急预案。2006年全市削减COD
总量1540吨, 削减率达11%,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控制目标。
大气污染防治。全面启动燃煤电厂脱硫工程,莱城电厂3#、4#机组脱硫工程投入
试运行,1#、2#机组已论证脱硫规划;莱芜发电厂老机组的脱硫完成主体工程建设。
加大钢铁烟尘治理力度,督促水泥建材、粉末冶金、耐火材料等废气污染企业加快治
理进度。开展城市烟尘集中整治,城区内小锅炉拆除和改造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汽
车尾气检测线建成并投入试运行。
【生态市建设】 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在12个单位实施清洁生产,有5
个单位组织外审。着力抓好生态示范区、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等重点区域的环境保护,
羊里、 口镇、黄庄、里辛4个镇获得省级“环境优美乡镇”称号。加强饮用水源地保
护,水质达标率保持在100%。强化城市环境噪声管理,积极开展创建“安静居住小区”
活动,各功能区环境噪声均达标。加强电磁辐射、危险废物等环境安全监管,对22家
化工企业的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及全市持久性污染物、危险化学品情况进行调查,预审
核技术应用项目7个,安全处置废源7枚,消除了环境安全隐患。督促建成钢城污水处
理厂一期工程、市医疗垃圾处理厂和大型无害化垃圾处理厂一期工程。筹备参加山东
省第二届生态省建设高层论坛暨绿色国际产业博览会。
【环境监察】 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组织集中行
动6次, 对工业园区(开发区)、饮用水源保护区、建设项目进行专项检查,检查企
业560家(次)、各类建设项目1216个,查处违法行为124起。采取环保部门拿名单、
政府发文、 供电部门实施停止供电的办法,组织联合执法队伍,先后分三批对179家
土(小)企业实施断电关停。加强环保治理设施运行情况的监督检查,设施正常运转
率达98%以上。对建设项目实施环境监察,确保了按环保批复要求建设施工。加强排
污费的征收管理。积极开展排污总量申报审核,严格排污收费标准,开征建筑施工噪
声超标排污费,全年依法征收排污费1104万元,比上年增长5.8%。认真落实“罚交分
离”制度,及时解缴入库。
【环境法制信访】 调整充实环境法制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规范全市环保系统行政
执法行为。 创新环境执法体系,委托律师事务所办理行政处罚案件9件,联合市监察
局对环境违法单位进行挂牌督办。组织开展环境行政执法依据梳理和行政处罚案件审
理把关。
加强环境信访工作, 全年接处环境信访案件293件,办理“12369”举报案件136件,
处结率、回复率均为100%。调处污染纠纷3件,理赔金额3.4万余元,维护了群众的环
境权益。
【环境宣传教育】 制定下发宣传教育工作方案,实施环境宣传奖励制度。深入开展
创建“绿色学校” 和“绿色社区”活动,创建省级“绿色学校”3所,省级“绿色社
区”2个,表彰6所市级“绿色学校”和6名优秀教师。开展“6? 5世界环境日” 宣传
纪念活动,组织“环保执法专项行动暨嬴牟环保世纪行”新闻采访,对全市环境污染
治理成果和环境违法行为进行了系列报道。参加莱芜市人民广播电台“行风热线”节
目8期,参与省纠风办、山东人民广播电台举办的阳光政务直播节目2期,为市委党校
100多名学员讲授环保理论课。
【环境监测】 按时完成环境质量例行监测、污染源监督监测和总量控制监测,积极
开展社会服务性监测, 坚持城市空气环境质量预报、日报,报出有效数据16542个,
质控合格率100%。加强环境质量综合分析,报出监测月报12期,季报4期,完成《莱
芜市2005年环境统计年报》及其它统计报表,编写《莱芜市“十五”环境质量报告书》。
加大资金投入,完善3个城市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建设,配备应急监测设备8台(套),
提高了监督管理和污染事故应急监测能力。
【环境信息】 健全完善环境信息工作制度,重视和加强环境信息网站建设和利用,
编发《莱芜环境信息》21期,报出信息136条。加快“数字环保”工程建设,投入200
多万元,建设了全市“三中心一视频”环境监控体系。
【环境计划统计】 编制《莱芜市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和环境保护及资源综合
利用年度计划, 充实完善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重点项目库, 加强对年度计划执
行情况的检查。
(张云峰)
责任编校 刘纯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