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c&A=5&rec=79&run=13

[概况] 2005年,境内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87家,比上年增加42家,其中中央企业1
家,省属企业8家,市及市以下企业178家;按经济规模分,大中型企业20家,其中大型
企业4 家, 中型企业1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流动资产平均余额214亿元,全市工
业企业资产负债率70.15%。

[主要特点] 继续大力实施工业立市战略,坚持招商引资与结构调整并举,扩张总量与
产业升级并重,加速推进“两大基地”建设,培强培大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努力推进
新型工业化,工业经济保持了速度、效益同步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一是工业总量快速
膨胀,经济效益大幅提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53.85亿元,增长37.01%;
实现销售收入588.1亿元、 利税47.6亿元、利润26.6亿元,分别增长32.72%、18.57%和
14.6%。全市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03.13%,比上年提高14.8个百分点。工业仍然是推
动全市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 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5.4%,拉动经济增长13.95
个百分点。 二是工业投入持续增加, 技术创新成效显著。全年地方工业完成技改投入
35.5亿元; 竣工投产项目65个,全部达产后年可新增销售收入39亿元、利税8.3亿元,
创(节) 汇2010万美元。新增泰丰纺织和泰达车库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使全市省级
以上企业技术中心达到11家;完成技术创新项目105项;新产品销售比率达到20.5%,提
高0.5个百分点。 三是结构调整步伐加快,钢铁基地建设进展顺利。全市钢铁产业链上
的生产和深加工企业达到80家,钢、铁、材(坯)产量分别达到1184万吨、1007万吨和
1186万吨,钢铁深加工能力达到310万吨;钢铁工业实现增加值118.3亿元,增长38.5%,
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76.9%。四是坚持扶优扶大扶强,骨干企业发展势头强劲。
市里重点扶持的19户骨干企业, 实现销售收入、利税、利润分别达到135亿元、11.3亿
元和7.3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35.2%、49.2% 和102.3 %,占地方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分
别达到67.5%、 68.5%和72.3%。实现销售收入过5亿元的企业达到 6家,其中泰钢全年
实现销售收入、 利税、 利润分别为50.4亿元、 3.5亿元、2.2亿元,分别增长46.9%、
26.8%、 187.7%,有力地促进了全市工业发展。五是企业改革步伐加快,破产重组取得
突破性进展。全市57户工贸企业已全部进入改制程序,其中,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的22
户, 依法破产的35户。截至年底,改制任务全面或基本完成的达到40户,占70%。六是
节约和综合利用并重, 循环经济发展卓有成效。 全市重点耗能企业综合能源消耗量
778.48万吨标准煤, 完成工业总产值369.6亿元,万元工业总产值能源消耗量2.11吨标
准煤,下降21.8%,全市累计共节约能源218万吨标准煤。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95.44%,
提高1.39个百分点; 万元工业总产值取水量7.59吨,下降24.4%。省重点考核的16项单
位产品能源消耗指标中有10项同比下降, 降低率62.5%。七是财税金融运行良好,为地
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全年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4.56亿元,增长41.45%。财政支
出完成22.03亿元,增长52.13%。全市完成税收总收入36.53亿元,增长45.31%,其中国
税完成25.37亿元, 增长45.5%;地税完成11.16亿元,增长33.52%。全市各项存款余额
达到250.18亿元, 较年初增加58.36亿元;各项贷款余额达到308.46亿元,较年初增加
90.95亿元。 九家保险公司共承保金额308.04亿元,实现保费收入5.17亿元,较年初增
加8746万元;赔付支出9576万元,较年初增加1777万元。八是电力工业运行良好,为经
济发展提供了有效保障。全年莱芜地区企业发电105亿千瓦时,增长13.8%;全社会用电
量达到63.15亿千瓦时,增长24.6%。其中,工业用电量达到57.72亿千瓦时,增长25.6%,
占全社会用电量的91.4%。

[主要措施] 着眼发展抓规划。一是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编制《“十
一五”工业发展规划》。二是为贯彻落实《山东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制造业强省
发展纲要》,推动全市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组织起草《莱芜市工业立市战略实施纲要》。
三是围绕调动各级各企业落实规划的积极性, 加快推进“工业立市” 步伐,组织起草
《关于开展“十强工业企业”和“十佳服务企业”评选活动的通知》。
突出重点抓招商。一是坚持以钢铁基地和工业园区为载体抓招商。如泰钢工业园主
动走出去推介招商,完成招商引资3.1亿元。二是以骨干企业和重点项目为载体抓招商。
如银河纺织集团与日本东阳物产株式会社及中国纺织机械集团总公司三方共同投资1.6
亿元建设的高档纺织面料项目, 已完成投资1.2亿元。三是以重大活动为载体抓招商。
如在莱芜市举办的首届中国钢铁博览会上, 邀请119家国内知名钢铁生产和深加工企业
及科研院所前来参会参展。 其中,国内排名前10位的知名钢铁企业到会8家,为全国钢
铁巨头及莱芜市钢铁企业开展信息交流及业务合作打造了很好的平台,并促成了一批合
作项目。
调整结构抓投入。一是围绕打造优势产业集群抓投入、上规模。钢铁生产和深加工、
汽车零部件生产、 冶金新材料生产加工等6大优势产业共完成投资23亿元,占全市地方
工业总投入的72%。 其中,钢铁生产和深加工产业完成投入18.2亿元。二是围绕企业技
术改造抓投入、上项目。全市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大项目达到18个,总投资29.7亿元。
其中, 泰钢的冷轧薄板项目已形成固定资产3.3亿元,九羊的炼轧钢项目已形成固定资
产1.2亿元。 三是围绕企业技术创新抓投入、创名牌。截至年底,全市已有38家规模以
上工业企业与清华大学等114所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建立长期技术协作关系, 技术创新
能力日益增强。 10月,莱钢的H型钢被评为国家名牌产品,实现了莱芜市国家名牌产品
零的突破;“泰丰”牌棉纱、棉布、“泰达”牌车库和“泰山”牌低定量有光泽涂布纸
等6种产品被评为山东省名牌产品,使全市省级以上名牌产品达到23个。
攻坚破难抓改革。一是企业改革与靠大联强相结合,使企业尽快走出困境。如广寒
宫集团啤酒厂被香港虎彩集团一次性购买,成立泰山啤酒(莱芜)有限公司,盘活资产
2.36亿元,10月已正常运营。二是企业改革与招商引资相结合,增强企业发展活力。如
环亚凸轮轴有限公司被成都创力物资有限公司出资2290万元收购,注册成立山东华特凸
轮轴有限公司,使企业彻底走出了困境。三是企业改革与资产重组相结合,盘活企业闲
置资产。如鲁中化工总厂由济南东升化工有限公司和莱芜浩凯化工有限公司收购,注册
成立莱芜东浩化工有限公司。 自10月投产至年底,已生产化肥2.1万吨,实现销售收入
1001万元,企业闲置资产得以盘活。
资源利用抓节约。一是组织起草《关于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新型工业化的意见》,
对全市的资源节约型社会创建工作作了详细安排和部署,实行了资源节约目标责任制。
二是广泛开展“节能降耗、挖潜增效”活动。年内,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仅节能降耗
一项就直接增加经济效益3.6亿元。 三是深入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工作。全市资源综合利
用企业达到31家,新增4家。其中,循环经济示范企业5家,重点企业20家。
强化协调抓服务。一是建立健全市级领导包重大项目、专门班子包优势企业、有关
部门包企业制度,进一步强化了对经济工作的组织领导和服务协调。二是进一步加强对
企业的监管和调度力度,建立实施规模以上企业纳税排行榜、企业诚信排行榜和企业意
见征询制度。三是不断加大资金协调及优惠政策争取力度。成功举办金融生态环境建设
暨银企合作促进会,省内14家金融单位与莱芜市111家企业签定贷款合同及协议金额159
亿元。 截至年底,资金到位94.97亿元。同时,先后为有关企业争取国债资金、机电产
品出口贴息、淘汰落后生产能力补助等无偿资金1335万元,为31家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减
免增值税3627万元,为泰钢减免企业新增所得税1654万元。四是加大对热点、难点问题
的协调力度,及时协调处理职工上访事件,较好地保持了企业及整个社会稳定。五是在
精心组织经济运行的同时,更加注重了精神文明建设、党的建设、廉政建设和法制建设,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治乱减负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杨世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