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行政管理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c&A=5&rec=71&run=13

[规范监管] 一是以“经济户口”管理为基础,创新监管模式。出台《莱芜市工商行政
管理系统企业经济户口管理办法》,23个工商所建立健全企业“经济户口”书式和电子
档案42230册。 在此基础上,全面推行工商所区域监管责任制,将管辖区域划片管理,
层层签定责任书,确保责任到人、监管到位。推行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经营风险的A、B、
C、 D分级管理制, 根据风险确定巡查重点和周期,使市场巡查更加科学完善。二是以
12315进农村为契机, 完善监管网络,推动农村消费维权工作。投资80余万元,配备电
子显示屏、 操作台等硬件设施,组建成立全市12315申诉举报指挥中心,打通了市局、
分局和工商所的信息通道,制定实施12315分流转办等一整套规章制度,使12315投诉举
报工作在短时间内步入了全省先进地市行列。 在全市80%的行政村都建立起“两站”,
超额完成省局60%的要求,有效的解决了全市120多万群众申诉难、投诉难的问题。全年
共受理消费者咨询举报3166起,立案查处违法违规案件478件,挽回经济损失480万元。
三是全力打造“红盾护农”工程,强化农资市场监管,促进农民增收。不断强化对农资
市场、农村市场、农产品市场的监管,以监管促服务,以服务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重点清理挂靠、无照、超范围经营等违法行为。在农资销售高峰期开展专项整治,建立
完善农资产品的购销台帐制度、不合格商品退市召回等制度,强化了经营户的自我管理。
全年共检查农资经营业户216家,查处不合格肥料102吨、农药46箱,涉案金额90余万元。
充分发挥登记、 商标、合同、经纪人管理等职能,积极推行“公司+农户”模式,引导
农村发展定单农业,为农户提供信息、法律、宣传等服务。与政府衔接,尽快注册“莱
芜生姜”、“莱芜花椒”、“寒露蜜”、“庙子粉皮”等地理标志商标,扶持发展特色
经济; 选择100家农业种植、养殖大户,通过免费办理营业执照,结帮扶对子等形式,
全力支持涉农企业做大做强,帮助农民增收。四是完善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体系,加
大监管力度,促进市场更加规范、有序。在城区商场、农贸市场全面实行“一制、二查、
三承诺、四监督”为主要内容的流通领域商品准入制度,在大型超市建立农产品自检系
统。市局对各类农产品、食品进行有计划的检测,初步形成了企业自律、行政监管、社
会监督三位一体的流通领域商品监督体系和市、区、乡镇三级齐抓共管的局面。严厉打
击传销和消费储值活动, 先后清理取缔传销和变相传销窝点40余个, 驱散传销人员近
3000人,刑事拘留12人,查扣手机41部、银行卡78张、存折50个,帐面资金20余万元。
对全市15家消费储值经营单位进行调查,及时移交公安机关批捕3人,取保侯审2人,有
力的遏制了传销和变相传销活动的蔓延。 对具有垄断地位的12大行业市场、4大领域进
行集中整治,对蚕茧、食品饮料、盐业、车辆等市场进行清理整顿,打击走私贩私、医
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商业贿赂行为,维护了安全、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

[服务发展] 出台并实施《关于强力推进“1号工程” ,鼓励和支持“外商”投资企业
和园区建设加快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支持全市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文件,全力服务经济
发展。市委政策研究室以《服务有多大,地位有多高——莱芜市工商局争创服务型机关
的调查》 2005年2号《呈阅件》的形式呈阅给市五大班子领导。改革监管服务机制和模
式,强化创新意识,叫响“上档提速”的口号,“发展为要”、“甘为公仆”的观念逐
步深入人心,人人想服务、会服务、服好务已成为大家的共识。2005年,相继取消13种
外商投资企业登记材料,放宽6种国外企业名称核准条件,取消5类15种国内企业登记材
料。出台《莱芜市工商局企业注册官试行办法》,做到了一人受理、一人审核、一人发
证。结合“小局大所”改革,将12项职权下放基层工商所,充实了基层力量,加大了基
层的工作力度,提升了工作水平。年内,完成内资企业登记注册1026户,比上年同期增
长31.5%;外资企业登记注册63户,同比增长80%。经过充分调查摸底,选择泰丰纺织等
120家企业作为重点帮扶对象, 从市局局长到工商所所长每人都帮扶一家企业,协助办
理登记注册以外的相关手续,无偿提供信息、法律、宣传上的帮助。举办由企业参加的
“工商法律法规知识电视竞赛”,宣传工商法规,提高企业自律意识。选择12家效益好、
信誉高、潜力大的企业,帮助其申报著名商标。有38家企业被评为“守合同重信用企业”。
(苏 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