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市人民政府(二)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c&A=5&rec=49&run=13

[旅游工作] 2005年,接待游客217.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
12%和14%。全市已有和正在开发建设的景区(点)48处。旅行社总数达到11家,其中
年内新增3家; 星级饭店5家;旅游定点餐馆、购物商店等服务单位11处;1处省级旅游
商品研发基地和2处省级旅游商品六真店; 新开办旅游学校1处,2处学校开办旅游教育
专业班;全市经过教育培训并考试获得《导游人员资格证书》的达到109人。
加快景区建设, 增强旅游吸引力。5月,聘请旅游规划专家组,帮助钢城区艾山街
道办事处和颜庄镇编制景区建设详细规划。帮助莱芜战役纪念馆编制《2005—2007重点
红色旅游景区规划方案》。起草《“十一五”全市旅游业发展规划》。编制第二批旅游
招商项目,使全市旅游招商项目总数达到36个。莲花山景区被确定为全省第二批财政资
金再担保旅游贷款项目, 并获得低息担保贷款500万元。全市各景区共新修和完善区内
外道路80多公里,植树90多万株,增加水面3万多平方米,新建旅游服务设施60多处。3
月,房干生态景区和莱芜战役纪念馆被国家旅游局正式命名为国家3A级旅游区(点),
房干生态景区还被评为首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莱芜战役纪念馆被列为“全国百
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有5家景区达到国家AA级景区标准,5家景区达到省级农业旅游
示范点标准,2家景区达到省级文明风景旅游区标准。
加大宣传促销力度,扩大客源市场。先后举办和指导协办第二届鲁中(莱芜)旅游
推介会、第二届莱城区生态旅游文化节、钢城区桃花节、房干生态旅游节、华山森林节
等节庆活动,举办了首届莱芜旅游小姐大赛等大型旅游宣传活动。与市电视台公共频道
联合制作播出《忘情山水间—快乐旅游》 系列节目。与网通公司合作开办“168旅游指
南” 热线。配合市人民广播电台开办“行风热线”活动,全年共参与热线活动7次。配
合有关部门先后出版《莱芜概况》《绿色钢城》《开放的莱芜》《山东旅游年鉴》《莱
芜年鉴》《中国旅游大黄页》《山东红色之旅》等宣传资料。10月,组团参加中国(济
南)友好城市旅游大会,并制作花车,参加“欢乐泉城花车大巡游”宣传活动。
积极扩大行业规模,促进产业体系协调发展。旅游星级饭店和旅行社的接待水平不
断提高, 企业综合效益不断提升。年内新增3家旅行社,使全市旅行社总数增至11家。
全年旅行社共接待游客3.4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160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58%和21%;
星级饭店的客房入住率平均达到64%,实现营业收入4735万元,同比增长29%。旅游商
品研发工作取得新进展。 2家旅游商品生产和销售企业分别成为莱芜市首家旅游商品
“六真店”和省级旅游商品研发基地。各旅游景区新增旅游购物商店和旅游商品销售点
20多处。加强教育培训,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举办导游人员资格考试培训班、导
游年审培训班2次,参训人员150多人次,圆满完成2005年全省导游人员资格考试莱芜考
点的考试组织工作。新开办旅游学校1处。协助市委党校举办为期2个月的全市旅游管理
干部进修班。
加强行业规范,为旅游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深入开展“细微化服务”、创建“青
年文明号”、“诚信旅行社”和“山东省旅游休闲购物十佳品牌”等活动。严格执行旅
游企业年检、年审、复核制度,认真执行行业统计上报制度。加强对专兼职导游人员的
日常管理和年审培训,严厉打击“黑社”、“野导”。在全行业大力开展“没有安全就
没有旅游”的安全生产教育,认真监督旅游企业落实各项安全措施,定期联合有关部门
进行安全大检查,认真排查各类安全隐患,特别是“黄金周”期间,实行24小时值班和
领导带班制度,及时调度情况、处理问题,确保了全市旅游活动安全有序。

[外事侨务工作] 严格执行政策规定,认真做好涉外管理工作。实行邀请、联络、审核、
办理护照、 签证一条龙服务,全年共审核办理因公出国团组50批、122人次,压缩、制
止不合理团组20批、45人次,压缩在外天数40多天,节约资金 200多万元。办理对外邀
请28批、54人次。指导凤城佳联学校做好外教的聘请和管理工作。首次举办全市外事工
作培训班。
积极扩大对外联络,为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服务。首次争取名额,派出华文援外教
师。 8月,邀请并接待旅法山东同乡会副会长宋鲁郑一行。10月,邀请韩国驻青岛领事
馆总领事辛亨根到莱芜市进行正式友好访问并参加钢博会。莱芜市与韩国抱川市正式结
为友好合作关系,这是莱芜市首对国外友好城市关系。全市接待前来洽谈业务的外宾及
华侨华人共计945人次,同比增长120%。
维权护侨,努力为归侨侨眷办实事。为10名侨眷考生出具证明,使他们享受到高考
降分政策的照顾。对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保护法》及其《实施办法》进
行大力宣传。为旅居日本的华侨黄家华先生找到失散多年的故乡亲人。全市各级侨务部
门共走访慰问归侨侨眷20多户、80多人次,共发放慰问品、慰问金2万多元。

[民族宗教工作] 大力加强民族团结与宗教法规宣传教育。 1月和10月分别开展“宗教
政策法规宣传月”和“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采取举办培训班、召开座谈会、发
放宣传材料等形式,扩大了宣传教育效果。协助市委组织部、统战部在市委党校举办全
市基层统战、民宗干部统一战线专题研讨班。
排查处理矛盾隐患,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以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名义下发
《关于做好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工作的通知》(莱办发[2005]27号),建立信息预
警、应急处置、区域协作和企地联手机制以及苗头性问题排查制度,健全完善了市、区、
乡(镇、 街道) 、村(居)四级贯通的民族宗教工作信息网络。与市工商局联合下发
《关于切实做好清真食品市场管理的通知》,强化对清真食品生产、销售、运输及储藏
等环节的监督检查力度。对清真食品经营场所进行检查,严禁清真食品和非清真食品混
销,有效防止了因饮食问题引发的民族纠纷。
关心爱护少数民族, 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监制2户清真食品生产企业的产品,帮
助1户少数民族群众兴办景区。 帮助市回民公墓解决绿化苗木和灌溉水源问题。为42名
少数民族考生出具身份证明,使其顺利享受到国家高考、中考降分录取政策的照顾。
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 建立宗教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并召开2次联席会议。
会同市委统战部下发《关于切实贯彻,坚决制止乱建庙宇和露天宗教造
像的通知》 ,对全市范围内的庙宇和宗教造像情况进行认真清查。指导督促各区对3处
基督教私拆私建活动场所进行了查处。
(郭 芳)

[史志工作] 编修新志工作进展顺利。把新修《莱芜市志》作为史志工作的重中之重和
工作龙头,集中主要精力抓好该项工作。积极准备,于5月11日召开全市史志工作会议。
会上,副市长魏春香作了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史志工作取得的成绩,并对下一步全市
史志工作特别是新修《莱芜市志》提出了要求。按照要求,新修《莱芜市志》年底要全
面完成资料征集任务,并编写出主体部分初稿。为完成这一任务,全面落实编辑责任制,
促进新修《莱芜市志》工作进度。每位编辑除继续组织好所分工篇目编纂任务外,还要
全面负起与供稿部门的综合协调,随时对部门志稿撰写进行业务指导,以保证初稿按要
求完成。 截至年底,已完成《大事记》《人口》《党派群团》《政权政协》《农业》5
编讨论稿的印刷, 另有5编讨论稿已编写完成,正等待印刷。全市90%的承编单位已编
写完成本部门资料初稿。《莱城区志》《钢城区志》的编修工作进展也十分顺利,资料
征集全面铺开,并完成了部分初稿的编纂。
年鉴编辑与供稿质量进一步提高。一是做好《莱芜年鉴》2005卷编纂工作。正确处
理修志与编鉴的矛盾,在抓好新志编修工作的同时,为保持年鉴资料的连续性,坚持继
续编纂出版好年鉴。从年初开始,做到早安排,早操作。2月制定下发编纂方案,6月完
成资料征编, 9月完成修改补充和统编送审稿,11月交付出版,12月正式发行。本卷年
鉴在保持以往传统风格的基础上,新增加各乡镇的资料,增设附录,在图文并茂等方面
也作了有益的尝试,进一步扩大了信息量,增强了可读性。二是及时完成向上级业务部
门的供稿任务。 按照省史志办关于《山东年鉴》(2005)组稿工作要求,于4月准时将
莱芜的稿件报送省史志办公室。
志类产品开发力度加大。在抓好志、鉴编纂工作的同时,结合社会的需要,积极做
好其他志类产品的开发。上半年,抽调专人编辑《莱芜概况》,该书全面系统的介绍了
莱芜的历史与现状,优势与前景,为社会各界认识莱芜、了解莱芜、研究莱芜提供了窗
口,更好的发挥了史志工作存史、资政、教化的作用。
基层地方志指导工作扎实有力。一是对两区新修区志工作进行具体指导,确保了区
志高质量编纂。二是与新修《莱芜市志》的供稿单位加强联系,帮助他们搞好本单位稿
件的编写,以确保入志资料的质量。三是积极指导部门和基层修志工作,莱芜市第一部
村志――《唐王许村志》已出版印刷。
市情资料库建设工作稳步进行。一是派人参加省情处组织的资料库建设培训班,系
统学习资料库建设理论知识,为下一步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良好基础。二是安排专人
做好资料库文字录入工作,聘请技术人员帮助做好市情网主页,现各项工作已完成,网
站年底即可试运行。三是通过征集、购买、交换等方式,添置一批志、鉴资料,进一步
丰富了馆藏,并充分利用馆藏资料,为社会提供咨询服务,年内接待咨询者50余人次。
制作《莱芜史话》系列视频节目,承担《长勺之战》一书的编纂任务。为挖掘莱芜
最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再现重大历史事件,沟通莱芜的历史与现实。制作《莱芜史话》
系列之一《嬴牟古国—莱芜的历史沿革》、之二《三千年的冶炼史》,并已在莱芜市情
网上发布。《孔子与莱芜》《长勺之战》《莱芜齐长城》《黄巢在莱芜》等内容也在筹
备中。 另外, 按照市里统一安排,承编《绿色钢城·魅力莱芜》系列丛书其中之一的
《长勺之战》卷,按要求交稿,该书已正式出版。
集中开展对《山东省地方史志工作条例》的宣传。认真传达贯彻全省《条例》宣传
专题会议精神,采取不同形式对《条例》的实施集中进行了宣传。一是在文化路悬挂过
街标语4幅;二是在市机关办公楼大厅陈列《条例》图版;三是印刷《条例》单行本300
余册, 送发全市各部门; 四是配合市电视台拍摄专题新闻;五是在《莱芜日报》刊登
《地方史志工作走上法制化轨道》的宣传文章。两区也采取相应的宣传措施。
(亓军华)

[民政工作] 社会救助工作。一是加快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步伐。以市政府名义出台
《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以市政府办公室名义下发《农村五
保供养工作实施办法》和《乡镇敬老院建设三年规划》,进一步整合社会救助资源,初
步建立了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和灾民救助制度为基础,以医疗、教育、住房等专项救助
为辅助,其他救助为补充的新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救助效果更加明显。二是实行城市
低保对象分类管理。 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 和省民政厅
《山东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规范》,以市民政局文件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城
市低保工作动态管理的意见》,根据低保对象家庭困难程度和家庭成员经济收入的情况
将低保对象分为A、 B、C三类,分类申报,分类保障、分类管理,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
应保尽保。全年共保障城市困难居民8.7万人次,发放保障金622万元。三是筹备成立莱
芜市慈善总会。制定《莱芜市慈善总会章程》和《莱芜市慈善总会资产管理办法》等相
关文件草案, 酝酿产生市慈善总会第一届理事会组成人员候选人,募集创始基金300万
元, 于7月26日召开莱芜市慈善总会成立大会。慈善总会成立后,先后开展“朝阳助学
工程”、“夕阳扶老工程”、“爱心复明工程”、“烛光工程”“情暖万家”等慈善救
助活动,共救助各类困难群众1000多人。开展慈善捐物和“冬衣暖人心”救助捐赠活动,
共捐现金16万元, 物品45000件,折款90余万元。四是扎实开展专项救助。全市共救助
农村特困户11312人,年发放救助金额188万元;将分散供养的1278名五保对象全部纳入
农村特困户救助范围,对集中供养的五保对象,市里下拨30万元,由区民政部门按实际
供养人数直接拨到敬老院,用于补助五保集中供养费用,使莱芜市五保供养制度得到较
好的落实;进一步完善灾民救济卡制度,下拨救灾款160万元,救济灾民20700余人;在
钢城区开展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建设试点工作,已发放重大疾病救助金17万元,解除了困
难群众看病的后顾之忧。
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一是第八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圆满完成。全市1022个村
已全部完成换届选举,书记主任“一人兼”和“两委”成员交叉任职率达到91%和83%,
分别高出省委、 省政府的要求10个百分点以上,换届后减少村干部816名,减轻农民负
担250多万元。换届选举工作平稳顺利,没有发生集体访、越级访和治安刑事案件。5月,
市人大常委会对全市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进行视察,给予充分肯定。市局在这次换届选
举中的做法和经验被市委《工作情况》第五期简报全文转发。二是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
工作进一步深化。以市委、市政府办公室名义印发《全市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规范》,
结合换届选举,指导基层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和“四民主一公开”制度,加强督查和对村
干部的培训,认真抓好中办发17号文件的贯彻落实,同时,强化典型示范和经验推广,
在钢城区召开全市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现场会, 推荐2个单位在全省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
作经验交流会上介绍了经验,进一步提高了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三是
城市社区建设稳步发展。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外出考察学习经验,进一步理清了推进城
中村开发改造、建设新型社区的思路;在社区组织建设上对社区物业管理和社区组织一
体化进行试点探索, 依法选举社区委员会,理顺社区内各种关系,95%的社区建起了党
组织和居民委员会;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好干部工资和办公服务用房,把工作
的重点放在完善功能、扩大服务上,不断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筹措资金,援建38个社
区图书室,促进了社区精神文明建设。
双拥工作。一是加大宣传力度,推进双拥工作的社会化。依托莱芜战役纪念馆、陈
毅指挥所等阵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防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积极在新闻媒体上发表双
拥宣传文章,协调驻莱部队开展纪念国防教育日宣传,组织抗战胜利六十周年纪念活动,
邀请党政军领导到学校讲授国防课,把国防教育和军训作为党员干部培训的必修课程,
增强了全民的国防观念和双拥意识。 在莱城主要街道增设6块大型双拥公益广告牌,协
助社区建立双拥组织机构和共建对子,推动了群众性双拥工作的发展。二是加强组织协
调,走访慰问活动不断深入。“元旦”、“春节”期间,下发《关于做好拥军优属工作
的通知》,动员各级各部门广泛组织开展了走访慰问部队和优抚对象活动;“八一建军
节”期间,下发《关于做好八一建军节期间拥军优属工作的通知》,召开全市“庆八一
军地座谈会”; 积极协调市委市政府以及有关部门组成慰问团,走访慰问参加 “和平
使命—2005”中俄联合军事演习的官兵,组织举行盛大的欢迎仪式,增进了军民的鱼水
感情。 9月顺利通过了省双拥工作大检查。三是注重排忧解难,对部队建设支持力度进
一步加大。协调有关部门为部分驻莱部队解决通水、通电、通路及相关问题,向部队赠
送价值7万余元的电脑等设备; 主动发挥双拥办的职能作用,协调有关部门妥善处理涉
及侵害军人军属合法权益的事件,先后妥善处理上访5起,保障了军人军属的合法权益,
维护了军地团结和社会的稳定。在福州武警指挥学院发生重大伤亡事故中,有一名莱芜
籍战士牺牲,市、区党委、政府领导高度重视,立即成立善后问题处理工作小组,是全
省第一个到达福州事故现场,第一个妥善处理善后工作的地区,受到上级的好评。
优抚安置工作。 一是认真落实新的的抚恤补助标准。7月,省民政厅、财政厅联合
下发《关于提高部分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的通知》(鲁民[2005]33号文件),大幅度
提高了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省抚恤事业费下拨以后,各区迅速行动,及时足额兑现
提高后及补发的抚恤补助金,全市共为优抚对象发放抚恤补助资金1500万元。二是重点
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制度进一步规范完善。结合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为在乡“三老”
优抚对象建立起医疗补助、医疗减免、住院费按比例报销、大病救助“四位一体”的优
抚医疗保障制度, 报销和补助医疗费150多万元,重点优抚对象的医疗难问题得到有效
缓解。三是不断推进安置工作改革。进一步加快城镇退役士兵安置工作步伐,完善全面
考试考核、公开自主择岗的安置办法,落实“四公开一监督”,重点抓好上岗就业,大
力促进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先后制定下发《关于城镇退役士兵实行全面考试考核公
开择岗安置的意见》及《市直城镇退役士兵考试考核公开择岗工作方案》,对全市安置
工作进行指导,城镇退役士兵安置工作实现制度化、规范化。出台《关于扶持城镇退役
士兵自谋职业优惠政策的意见》,明确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可以享受就业服务、社会
保障、 教育、 个体经营、税收、贷款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并加大经济补偿幅度,共有
198人申请自谋职业,自谋职业率达到50.2%,全市394名城镇退役士兵都得到妥善安置。
民间组织管理。一是突出重点,加大农村经济协会培育发展力度。从统筹城乡发展
的大局出发, 积极扶持农村经济协会发展,大力推行“协会+公司+基地+农户”和“支
部+协会” 的发展模式,优先发展优势行业、主动上门服务、强化典型带动,促进了农
村经济协会快速发展。 全市共发展农村经济协会163个,其中特色产业村建立农村经济
协会的占40%, 吸收农民会员8万人,有力地带动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二是严
格审批,实行新登记民间组织考察论证制度。审批工作中,坚持优质高效服务,建立了
完善的新批民间组织考察论证机制。组织专人对申请成立民间组织的组织机构、章程、
资产的有效证明、业务范围、法人代表身份证明等进行实地调查,写出论证报告,对新
成立的民间组织的可行性进行认定,不符合条件的申请单位书面通知。2005年全市共审
批20个(其中社团9个, 民非11个),对13个民间组织进行变更登记,较好地完成了行
政审批工作。三是规范管理,加大对民间组织的监督检查力度。突出对民间组织的财务
管理和社会团体的会费管理,开展全市民办非企业单位诚信建设活动,提升了民办非企
业单位的地位,扩大了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社会影响。认真做好市管民间组织年检工作,
注销不合格民间组织3个。 加强执法查处工作,编发《民间组织执法查处工作手册》,
增强执法主动性,查处民间组织的违法违纪行为30余起,查处非法民间组织12个,促进
了民间组织健康规范发展。
社会福利事业。一是福利彩票发行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紧紧围绕“扶老、助残、
救孤、济困”的福利彩票发行宗旨和“公平、公正、公开”的发行原则,加大宣传力度,
加强销售网站规范化建设,提高为站点服务水平,增强了全市福利彩票的社会公信力,
全年销售福利彩票突破8000万元大关,比上年翻了一番多,为社会福利事业发展提供了
充足的资金保证。二是福利企业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强化对全市福利企业的监
督管理,指导福利企业规范运作,加强年检认证工作,维护福利企业中残疾职工的合法
权益,做到了政府、企业、残疾职工三满意。51家通过年检认证的福利企业,安置“四
残”职工1460人,实现销售收入16.9亿元,减免各项税金1.06亿元,“四残”职工年平
均工资6940元,有17家福利企业年销售收入超过1000万元。三是市、区福利机构的示范
作用进一步发挥。示范活动以钢城区和市老年福利服务中心为试点,在全市范围内开展
创建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活动,强化宣传推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绿化美化居住环境,
强化优质服务意识,规范各项服务措施,扩大了公办福利机构的社会公信力和影响力,
同时, 加快社会福利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投资500万元建设的市社会福利院基本完成,
开工建设投资600万元的市流浪儿童救助管理中心,进一步提高了福利保障和服务水平。
社会事务管理工作。婚姻收养登记更加规范。与计生、财政、公安、卫生等部门制
定出台《弃婴收养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了收养登记的对象和程序;认真实施《婚姻
登记条例》,着力提高依法登记水平,收养和婚姻登记合格率均达到100%。加大殡葬管
理和执法检查力度,大力倡导勤俭办丧事的良好社会风气,有效地遏制了乱埋、乱葬现
象的发生,火化率保持在98%以上。
区划地名工作。 一是加强边界线管理工作。3月中旬对钢城新泰线进行全面自查。
在此基础上, 6月初会同泰安市、新泰市勘界办共同对钢城新泰线进行联检,更换受损
界桩。同时,加大《行政区域界线管理条例》宣传力度,召开全市行政区域界线管理工
作会议, 安排部署“两图一责” 管理模式、“三位一体”信息系统等工作任务,下发
《关于进一步加强行政区域界线管理工作的通知》,进一步完善了以界桩管理制度、维
护报告制度、定期回访制度和定期维护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各项管理制度。二是加强标准
地名标志设置工作。汶河大道全面建成后,为尽快完成汶河大道的标准地名标志设置工
作, 积极向市财政申请设标经费10万元,通过政府招标的形式确定标牌制作厂家,于6
月在汶河大道10个路口安装设置53块路标,并在广告位设置以双拥、地名、福彩、老年
福利为主要内容的公益广告,对市区40余个被损坏路标及时进行修复,对随意冠名现象
作出了处理。 11月2日,《鲁中晨刊》发表题为《城区首条冠名路“城信路”动工》的
报道,提到的“整条万福路更名为城信路”和“市商业银行拥有道路的冠名权”,对这
种擅自使用非标准地名、随意冠名现象,在调查取证的基础上,对莱芜日报社下达“违
章使用地名通知书”,指明其行为属违规行为,并责成其及时纠正。对涉及的莱芜市建
设委员会及莱芜商业银行发出“关于地名更名有关问题的函”,明确说明“万福路”是
该道路的法定地名,市商业银行不具备该道路的冠名权。三是加强地名信息化服务工作。
在充实完善地名信息系统数据库的基础上,建立开通“莱芜区划地名网”,并开通莱芜
市地名热线。莱芜区划地名网涵盖了全市大部分地名及区划资料,主要内容有政区沿革、
电子地图、地名资料、政策法规、工作动态、地名故事等。四是加强地名和区划管理工
作。莱芜市一直存在地名体制不顺,民政与公安共同管理地名标志设置工作的问题。近
年来,民政部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标准地名标志设置工作,由于莱芜市的体制不顺,导致
此项工作无法顺利开展,影响了全市地名标准化进程。为此,积极争取市政府支持,出
台《莱芜市地名管理办法》,以明确职责,理顺体制,完善制度,进一步加强民政部门
对全市地名工作统一管理,全面推动地名管理标准化、规范化进程,该办法正在论证之
中。联合市规划局、市建委转发省民政厅、建委《关于在全省开展城市地名规划工作的
通知》,制定《莱芜市地名规划方案》,并就有关问题与市规划局进行协商。同时针对
当前小区命名不规范的现状,开展对居民区、街道命名情况的调查摸底工作。
局属事业单位工作。莱芜战役纪念馆继续坚持“借梯上楼”的发展理念,争取各类
资金200多万元, 完成全景画动态改造,新建“小洼战斗场景展示厅”,全年共接待参
观群众10万多人次,荣获“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军供站被省民政厅、济南军
区联勤部命名为“全省军供工作正规化建设先进单位” 。 军休所不断深化军休老干部
“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管理制度,获得“全省星级军休所”荣誉称号。
福利彩票中心强化管理,创新经营,优化服务,实现跨越式发展。优抚医院完善各项制
度,加强业务管理,优化医疗环境,门诊率和住院率大幅提高,实现经营收入100万元。
老年公寓积极宣传推介, 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努力扩大老人入住率,被评为 “全省实
施老年福利服务星光计划先进单位”。救助管理站为适应将强制性收容遣送改为关爱性
救助管理的新形势, 积极探索新的救助思路,提高服务质量,全年共救助384人次,为
建设“平安莱芜”做出了积极贡献。殡仪馆加强技术改造和服务创新,服务水平有新的
提高。公墓管理处加强宣传和推介,以服务促发展、以发展增效益,实现了经济效益和
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吕廷涛 张玉春)

[残联工作] 乡镇残联规范化建设和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按照省残联《关于加强乡镇残
联规范化建设的通知》 ,选择莱城区高庄、羊里、方下、和庄、牛泉等5个乡镇(办事
处) ,钢城区艾山、黄庄2个乡镇(办事处),为首批达标乡镇,争取省残联命名为第
一批“全省残疾人工作示范乡镇”。选择莱城区凤城街道办事处孙花园居委会、钢城区
艾山办事处张庄居委会、高新区鹏泉办事处孙故事居委会为残疾人工作试点社区,2005
年底进行验收,达到了社区试点的要求。
康复工作。由市残联向患者提供人工晶体,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负责手术并减免
手术费, 对患者实施目前最先进的超声乳化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手术。 每位患者仅交
800元手术费,比平时做同样的手术优惠50%以上。2005年为468名患者实施白内障手术治
疗,共减免费用30多万元。建立区级残疾人康复中心,在钢城区艾山街道办事处成立乡
镇康复指导示范站。认真开展长江普及型假肢装配对象的筛查工作,对适合安装假肢的
20名贫困残疾人进行免费安装假肢。
残疾人就业和扶贫工作。2005年安置残疾人38人,对达不到安排比例的机关企事业
单位收取保障金, 全市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比上年增长21%。在莱城区、钢城区各举
办1期实用技术培训班,受益残疾人150名,培训后的残疾人初步掌握了1至2门实用技术,
通过自主择业,实现脱贫致富。莱芜市确定莲花山旅游开发、莱城区亓岱河服装加工和
牛泉镇刘春晓长毛兔养殖、 钢城区艾山办事处天成养兔等4个扶贫基地,对带领残疾人
脱贫奔小康,促进残疾人就业,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起到了很大作用。
艺术汇演和助残活动。选出3个节目参加第六届全省残疾人艺术汇演,获三等奖1个,
其余2件作品分获创作奖和优秀奖。选出文字类作品3件、广播类1件、电视类3件,组织
参加第八届“山东省残疾人事业好新闻奖”评选活动,取得了较好成绩。围绕“平等共
享,促进残疾人就业”这一主题,研究制定助残日活动方案,市及各区分别召开残工委
成员会议进行部署。5月13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牛志春带领市残联、民政、劳动、
教育等部门的负责人,分别到安置残疾人就业典型单位市美星化工有限公司和市特校走
访慰问。钢城区残联组织残联理事、福利企业厂长,到福利企业九龙耐火材料厂、新艺
粉末制品厂召开现场会,在安置残疾人就业先进单位楔横轧制厂召开座谈会。莱城区残
联在羊里镇九羊公司召开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工作现场座谈会。深入家庭,开展走访慰
问活动。钢城区走访慰问40多户困难残疾人家庭,为每户残疾人送去现金200元、1袋面
粉、 1桶花生油。莱城区走访80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市里重点对企业生活困难的残疾职
工进行走访。 助残日期间,全市共走访130户残疾人家庭,发放面粉120袋、花生油120
桶、 现金2万余元。加强残疾人典型宣传。对莱城区莲花山旅游公司经理纪强,莱城区
高庄街道办事处野店村村主任张万平进行重点宣传。助残日期间,山东电视台播放莱芜
助残活动综合新闻1条,莱芜电视台播放助残新闻5条,《莱芜日报》刊登助残文章6篇,
莱芜人民广播电台播发助残新闻8条。通过助残日的宣传,进一步营造了关注弱势群体,
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法制建设工作。2005年,与市法律援助中心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3件,受援人数16人,
挽回经济损失、伤害赔偿35万元。接待来人来访人员40余人(次),热情服务及时解答
当事人的法律咨询电话100多个。
抽样调查准备工作。成立莱芜市残疾人抽样调查领导小组,下设莱芜市残疾人抽样
调查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下发《关于开展残疾人抽样调查的通知》,市残联、市民政
局、市财政局、市卫生局、市统计局联合下发《关于做好残疾人抽样调查工作的通知》,
对抽样调查的时间安排、方法步骤及各部门的职责分工作出明确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
实施方案。指导莱城区做好抽样调查前的准备工作,对区统计员、调查员和医生进行培
训,确定莱城区4个乡镇(办事处),8个村为抽样调查点,做好抽样上报工作,为下一
步抽样调查工作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许善峰)

[老龄工作] 维权工作。继续协调督促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优待老年人规定,使优待
老年人的有关政策进一步得到落实。加快办证进度,对办证率较低的钢城区进行重点督
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继续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认真做好老年人信访和涉
老纠纷调处工作和老年法律援助工作。
农村养老基础建设。一是采取“八步推进法”,突出抓好农村家庭赡养协议书的签
订工作。3月17日,召开全市老龄工作会议,会上突出了农村养老保障的签书工作。5月
中旬,组织市、区、乡镇三级老龄办主任外出考察开展签书工作及基层老龄工作的经验
和做法, 制定《签书工作标准》。 6月28日,组织各区老龄办主任进行互相观摩。6月
上旬、7月下旬、9月上旬三次分两个组对全市所有乡镇(处)和部分村、户分别进行了
督检、走访。二是加强调查研究,为老年活动基地建设打好基础。年内,分成两组相互
配合对农村闲置校舍进行详细调查,并按老龄系统调查上报。主动协调教育部门进行调
查,为充分利用闲置校舍改建成老年活动基地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三是突出抓好助老扶
贫工作,积极解决老年人的实际困难。通过兴办养老基地,老年人实行“结对帮扶”,
设立特困老年人救助资金,建立农民退休或养老补贴制度,以解决老年人的实际困难。
基层老龄工作。3月,召开全市“创建”活动表彰经验交流会,会上表彰了“创建”
活动第一周期中的先进典型。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牛志春作了重要讲话,全面部署了
第二周期的创建工作,并提出了要求。突出创建重点,制定签书检查标准。为抓好签书
工作,确定以签书为突破口,突出抓好老龄组织建设、老龄宣传和老年活动场所建设,
并制定了相应的检查标准。建立定期检查、督办、备案制度。对基层开展创建活动情况
及时调度、及时检查、及时督办,同时对年度检查考核结果如实备案,实行三年综合评
定考核。
“敬老月”活动。为组织好这次活动,研究确定“一三二一”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
法。“一”是做了一个汇报。把省里开展敬老月活动的通知要求和市老龄办的打算向市
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老龄委主任牛志春作了汇报。“三”是召开三次专题会议:市老
龄办主任办公会议、市老龄办全体人员会议、各区老龄办主任会议,重点部署了活动安
排和要求。“二”是制定两个文件。市老龄委下发《关于开展老人节庆祝活动的通知》
和《关于转发省老龄办的通知》。“一”是搞好一个活动
总结。整个“敬老月”活动气氛热烈,形式多样,务实俭朴,反响强烈,极大的促进了
三个文明建设。
宣传教育。利用会议、出发等机会,集中宣传。借助新闻媒体,广泛宣传。编印签
书宣传单,深入宣传。报送先进性教育活动信息,专项宣传。及时编发老龄工作简报,
强化宣传。通过简报,宣传了工作动态,交流了工作经验,促进了工作开展。
(张爱京)

[机关事务管理工作] 后勤管理工作。一是基础设施建设。办公区完成北楼的电路、空
调系统改造、走廊吊顶、内墙粉刷工程以及南楼的电视监控升级改造、大厅采光窗更换
安装工程, 生活区完成二区道路硬化建设2000平方米、 路灯安装以及三区外墙喷涂
46000平方米, 投资60余万元对三区换热站、自来水管网进行更新改造;莱芜宾馆在时
间紧、任务急的情况下,仅用100天的时间扩建2#楼高标准客房餐厅7500平方米,成功
接待了全省科学发展观现场交流会的与会领导。同时,按照市领导的安排,从“五一”
到“十一”利用五个月的时间,筹备建设龙园宾馆2万平方米的一期工程,建设客房113
套,餐厅食堂7000平方米,会议室、商务中心2000平方米,顺利迎接了全市首届钢铁博
览会的召开,受到了与会客人的好评。二是房产管理。加强机关住房售后服务,生活区、
办公区加强环境治理,搞好卫生保洁,及时供应水、电、暖、气,保证了办公、生活的
正常运转。在各项建设及管理工作中,积极开展节约型机关建设,制定节水、节电等工
作措施,加强空调电梯等大型设备的运行管理,取得了良好效果。三是财务管理。强化
会计管理职能,精心编制科学合理的经费支出预算、项目资金计划,预算内专项经费专
项使用,全年收支平衡,略有节余。四是车辆管理。继续做好市级领导工作用车的更新、
落户,市直机关驾驶人员的安全教育及车辆年审,车辆年审460辆,驾驶员年审500人。
五是幼儿教育。实施名牌园战略,积极扩大幼儿教学场所,完善幼儿教学设备,努力改
善幼儿教育环境,推进“马宏双语”和“瑞吉欧”试验教学,办好特色教育,教育质量
和水平稳步提高。六是安全保卫。狠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书的落实,突出重点,严
格防范,加强对办公区、生活区及所属单位的治安保卫和安全创建工作,立足全天候、
全方位防范,完善门岗、巡逻、守护和值班制度,加强机动分队建设,搞好“三防”,
文明值勤,全年没有发生刑事案件和大的责任事故,为机关创造了良好的办公生活环境,
受到了市公安局的表彰。
政府集中采购。自1月1日起,市级机关政府采购职能由市财政局划入市管理局,新
设市级机关政府采购办公室,为正科级事业单位,由市政府办公室委托市机关事务管理
局管理,主要职责是受财政拨款单位的委托,制定集中采购的具体操作方案并组织实施,
签订或组织签订合同并督促合同履行,接受委托代理市级机关集中采购目录以外项目的
采购等。一年来,先后为市统计局、市政府办公室等60余家单位采购电脑、网络、汽车
等多宗物资, 采购预算金额为4505.37万元, 实际支出采购金额3863万元, 节约资金
642.37万元,资金节支率达14.26%。
后勤服务水平。办公楼完善服务规程,及时高效服务。会议服务高标准、严要求,
共计接待各种会议400余次。卫生保洁实行流动红旗制度,保洁优秀率达到95%。接待服
务坚持服务宗旨,做到科学化、规范化,全年共接待省部级以上领导30人次,各类中外
宾客35万人次,省以上会议及全市大型重要会议30次。维修服务加大设备保养力度,做
到随报随修,保证了供电、供水、供暖、消防、监控、电梯等各种设备设施、线路管道
的正常运行。公务服务做到快捷高效,领导公务用车、班车服务做到热情主动,文明礼
貌。报刊杂志邮件收发做到无遗漏、无丢失。生活服务建制度、抓管理,拓宽服务领域,
严格卫生制度,保证了饭菜质量,丰富了居民生活。
后勤经济。宾馆、修理所、印刷所、服务社、生活基地、建工处等经营服务单位深
化内部管理,转换经营机制,提高服务水平,都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全年共
完成经营收入4023.6万元, 占全年计划的100.59%,同比增长12.68%,实现了速度效益
同步增长。
(苏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