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市人民政府(一)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c&A=5&rec=48&run=13

[市政府常务会议纪要摘编] 1月11日, 市政府召开第13次常务会议。会议讨论研究了
拟提请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讨论稿),听取
了市财政局关于2004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5年市直财政预算安排意见的汇报,听取
了市财政局、国税局、地税局关于全省财政税务工作会议精神的汇报,听取了市环保局
关于省政府实施“两湖一河”碧水行动计划动员大会精神和莱芜市贯彻意见的汇报。
3月30日, 市政府召开第14次常务会议。就粮食问题、社会救助体系建设问题、安
全生产问题进行了研究,会议确定近期召开市政府全体会议,会议原则同意市财政局关
于市直机关事业单位增加补贴的建议。
5月18日, 市政府召开第15次常务会议。会议听取了市水利局关于全市防汛工作情
况的汇报,听取了市人事局、教育局关于莱芜一中新校增加教师问题的汇报,听取了市
物价局关于中介服务收费调查情况的汇报,听取了市政府法制办公室关于取消行政许可
收费项目的汇报,听取了市政府办公室关于招商引资情况的汇报。
8月4日,市政府召开第16次常务会议。会议听取了市发改委关于上半年经济运行情
况的汇报,研究了全市“农村通水工程”的问题。
10月19日,市政府召开第18次常务会议。会议听取了市民政局关于建立城乡社会救
助体系的汇报,听取了市农科所关于生姜抗姜瘟病育种问题的汇报,听取了市国土资源
局关于《莱芜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汇报,听取了市建设委员会关于市百乐污水处理
厂改制有关问题的汇报。

[2005年市政府印发的重要文件] 2005年,市政府共印发文件64份。
(1)2005年3月7日,莱政发[2005] 1号文件,印发《关于印发的通知》。
(2)2005年1月5日,莱政发[2005] 2号文件,印发《关于印发莱芜市实施办法的通知》。
(3)2005年1月5日,莱政发[2005]3号文件,印发《关于公布2005年扩大市级新型
农村合作医疗试点镇的通知》。
(4)2005年1月31日,莱政发[2005] 4号文件,印发《关于表彰奖励市科学技术最
高奖人员的决定》。
(5)2005年3月3日,莱政发[2005]5号文件,印发《关于授予李钟实等10名同志莱
芜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的通报》。
(6)2005年3月4日,莱政发[2005]6号文件,印发《关于解决自然灾害救济款的请
示》。
(7)2005年3月10日,莱政发[2005] 7号文件,印发《关于公布2005年第一批重点
项目名单的通知》。
(8)2005年3月11日,莱政发[2005] 8号文件,印发《关于莱芜市二OO五年度第
一批城市建设用地的请示》。
(9)2005年3月16日,莱政发[2005] 9号文件,印发《关于贯彻国务院全面推进依
法行政实施纲要的意见》。
(10)2005年3月28日,莱政发[2005] 10号文件,印发《关于调整煤炭资源税税额
标准的请示》。
(11)2005年3月24日,莱政发[2005] 11号文件,印发《莱芜市人民政府、莱芜军
分区关于组建重点民兵应急独立连的通知》。
(12)2005年3月24日,莱政发[2005] 12号文件,印发《莱芜市人民政府、莱芜军
分区关于组织民兵应急队集结点验的通知》。
(13)2005年4月4日,莱政发[2005]13号文件,印发《关于加快建筑业发展的意见》。
(14)2005年4月22日,莱政发[2005] 14号文件,印发《关于公布莱芜市需继续实
施的行政许可事项目录的通知》。
(15)2005年3月18日,莱政发[2005] 15号文件,印发《关于2005年小麦种植面积
的报告》。
(16)2005年4月22日,莱政发[2005] 16号文件,印发《关于公布市级行政许可实
施主体(组织)的通告》。
(17)2005年4月27日,莱政发[2005] 17号文件,印发《关于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
设的意见》。
(18)2005年4月28日,莱政发[2005] 18号文件,印发《关于申办第十一届全运会
部分比赛项目的请示》。
(19)2005年4月28日,莱政发[2005] 19号文件,印发《关于将我市莱城区列为全
省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持制度试点区的请示》。
(20)2005年5月11日,莱政发[2005]20号文件,印发《关于印发的通知》。
(21)2005年5月11日,莱政发[2005]21号文件,印发《关于印发的通知》。
(22)2005年5月11日,莱政发[2005]22号文件,印发《关于印发的通知》。
(23)2005年5月16日,莱政发[2005] 23号文件,印发《关于建设济青南线高速公
路辛庄出口至莱钢连接线的请示》。
(24)2005年5月18日,莱政发[2005]24号文件,印发《关于印发的通知》。
(25)2005年5月23日,莱政发[2005] 25号文件,印发《关于在莱芜市莱城区口镇
等重点镇实施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请示》。
(26)2005年6月30日,莱政发[2005] 26号文件,印发《关于调整住房公积金缴存
比例的请示》。
(27)2005年7月6日,莱政发[2005]27号文件,印发《关于做好2004年冬季退役士
兵接收安置工作的通知》。
(28)2005年7月20日,莱政发[2005] 28号文件,印发《关于解决济青南线高速公
路辛庄出口至莱钢连接线和莱芜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建设用地指标的请示》。
(29)2005年7月26日,莱政发[2005] 29号文件,印发《关于莱芜市二○○五年度
第二批城市建设用地的请示》。
(30)2005年8月12日,莱政发[2005] 30号文件,印发《关于莱芜市二○○五年度
第三批城市建设用地的请示》。
(31)2005年8月12日,莱政发[2005] 31号文件,印发《关于莱芜市二○○五年度
第四批城市建设用地的请示》。
(32)2005年8月12日,莱政发[2005] 32号文件,印发《关于莱芜市钢城区二○○
五年度第一批城市建设用地的请示》。
(33)2005年8月10日,莱政发 [2005] 33号文件,印发《关于修改杨庄镇等7个镇
(办事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请示》。
(34)2005年8月19日,莱政发[2005] 34号文件,印发《关于莱芜市二○○五年度
第五批次城市建设用地的请示》。
(35)2005年8月19日,莱政发[2005] 35号文件,印发《关于莱芜市莱城区二○○
五年度第一批次城市建设用地的请示》。
(36)2005年8月19日,莱政发[2005] 36号文件,印发《关于调整莱芜市矿产资源
总体规划的请示》。
(37)2005年8月25日,莱政发[2005]37号文件,印发《关于似保留开发区的请示》。
(38)2005年9月7日,莱政发[2005]38号文件,印发《关于开展第二次农业普查的
通知》。
(39)2005年9月7日,莱政发[2005]39号文件,印发《关于申报莱芜市莱城区、钢
城区为山东省教育工作示范县市区的请示》。
(40)2005年9月8日,莱政发[2005]40号文件,印发《关于将莱城区列入2006年省
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区的请示》。
(41)2005年9月16日,莱政发[2005]41号文件,印发《关于解决莱钢大型H型钢项
目建设用地指标的请示》。
(42)2005年9月22日,莱政发[2005] 42号文件,印发《关于请求解决莱城区农村
公路改造工程资金缺口的请示》。
(43)2005年9月22日,莱政发[2005] 43号文件,印发《关于请求解决莱城区村村
通自来水工程资金缺口的请示》。
(44)2005年10月10日,莱政发[2005]44号文件,印发《关于邀请省领导参加中国
(莱芜)钢铁博览会的请示》。
(45)2005年10月17日,莱政发[2005]45号文件,印发《关于莱芜市环境卫生管理
处垃圾处理厂项目建设用地的请示》。
(46)2005年10月17日,莱政发[2005]46号文件,印发《关于莱芜市公路局泰莱高
速公路杨庄互通立交项目建设用地的请示》。
(47)2005年10月17日,莱政发[2005]47号文件,印发《关于莱芜市二○○五年度
第六批次城市建设用地的请示》。
(48)2005年11月14日,莱政发[2005]48号文件,印发《关于莱芜市二○○五年度
第七批城市建设用地的请示》。
(49)2005年10月27日,莱政发[2005] 49号文件,印发《关于修改雪野镇等3个镇
(办事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请示》。
(50)2005年10月31日,莱政发[2005]50号文件,印发《关于实施依法行政第三个
五年规划情况的报告》。
(51)2005年11月7日,莱政发[2005] 51号文件,印发《关于莱芜市2005年莱城区
第二批次城市建设用地的请示》。
(52)2005年11月4日,莱政发[2005] 52号文件,印发《关于调整铁矿石、石灰石
资源税税额标准的请示》。
(53)2005年11月4日,莱政发[2005] 53号文件,印发《关于请求帮助解决扣押莱
芜市城市信用社转帐支票问题的请示》。
(54)2005年11月7日,莱政发[2005] 54号文件,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救助
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
(55)2005年11月8日,莱政发[2005]55号文件,印发《关于组织实施的通知》。
(56)2005年11月21日,莱政发[2005]56号文件,印发《关于中小企业办理贷款抵
押手续的通知》。
(57)2005年11月30日,莱政发[2005]57号文件,印发《关于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
资源开发秩序的通知》。
(58)2005年12月5日,莱政发[2005] 58号文件,印发《关于将莱芜至黄岛铁路项
目列入山东省“十一五”铁路建设规划的请示》。
(59)2005年12月5日,莱政发[2005]59号文件,印发《关于将莱芜电厂2×1000MW
超临界扩建工程列入山东省“十一五”能源发展规划的请示》。
(60)2005年12月9日,莱政发[2005] 60号文件,印发《关于做好城市生活无着的
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的通知》。
(61)2005年12月12日,莱政发[2005]61号文件,印发《关于解决自然灾害救济款
的请示》。
(62)2005年12月6日,莱政发[2005] 62号文件,印发《关于青红高速公路莱钢连
接线建设用地的请示》。
(63)2005年12月14日,莱政发[2005]63号文件,印发《关于请求协调供应天然气
的请示》。
(64)2005年12月17日,莱政发[2005]64号文件,印发《关于2003—2005年度环境
保护责任书落实情况的自查报告》。

[政府办公室工作] 积极为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和重要工作搞好调研。2005年,坚
持从大局出发,紧紧围绕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组织调查研究,力求提供
最翔实、最准确的数据,为领导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围绕制定和落实好“一号文件”,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和要求,分别对各区以及政府各部门进行调查研究,认真总结
分析2005年以来的工作,进一步明确了2006年的工作重点,为市委、市政府制定2006年
的工作目标提供了重要依据。针对目前农民增收缓慢的实际,组织开展劳动力转移专项
调查,提出建立健全劳务输出管理机构和中介组织、降低劳务输出费用、建设劳务输出
基地、加强对民工的教育培训、突出抓好有组织的劳务输出等意见,受到市政府领导的
高度重视和肯定。针对中小企业贷款难、担保公司业务开展缓慢的问题,通过深入细致
的调研,提出发展民营担保公司,简化贷款担保手续,降低担保收费的建议。针对失地
农民的生产生活问题,与钢城区政府办公室联合开展调查研究,提出建立失地农民生活
保障制度的建议。同时,在发展农村经济、现代物流业、企业改革与发展、民营经济发
展等方面,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全年共参与、组织调研30多
次, 形成调研报告26篇, 其中《莱芜市深化林权制度改革的调查》在省政府调研室的
《决策参阅》上编发。《农村经济十村调查》获山东省优秀调研成果一等奖,《关于我
市境外劳务输出情况的调查》获山东省优秀调研成果二等奖。
加大协调、督查力度,促进重点工作落实。围绕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和重点工
作,本着“围绕大局抓协调、主动协调不越位、大胆负责不推诿”的态度,找准位置,
把准角色,协调好各部门、各单位的关系,带头督查、落实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
做到决策一项,督查一项,落实一项,切实把市委、市政府的重要决策落到实处。注意
加强同市委、人大、政协、纪委各大班子办公室的联系,勤请示,多汇报,常通气;注
意加强同各部门领导之间的关系,维护领导、部门之间的团结,促进部门之间的协作,
形成合力解决问题。特别是对部门之间职责不清、冲突扯皮问题,注重通过深入了解,
找准矛盾的焦点,多做化解工作,及时消除分歧,保证各项工作的协调一致和正常运转。
进一步完善督查制度,强化督查责任,狠抓工作落实。对政府工作报告、市政府常务会、
市长办公会做出的决策和部署,实施立项督查;对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实行跟踪
调度和定期通报制度;对领导交办、急办的事项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做到督
查一件,落实一件,提高效率,保证质量。特别是对全市重点工作和十件实事、城乡环
境综合整治等工作,实行立项督查,坚持每周一调度。全年共组织协调会议80多次,办
理省、 市领导批示件及交办事项75件,协调办理人大建议、政协提案116件,办结率均
达到100%; 共编发《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简报》18期,受理市长电话600余次,做到
了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全面推进电子政务建设,不断提高信息化水平。在上年构建政务专网平台和门户网
站的基础上,按照全省电子政务专网改造的总体部署,对全市政务专网进行一次全面升
级改造,增强了数据的高性能传输。开发“莱芜市政府公文发布系统”,建立了政府公
文、通知发布平台。同时,在全省17市中较早地建立起短信通知系统,通过短信提醒,
大大提高了政府公文的接收率。信息工作,按照提高质量增数量、注重实效争位次的总
体思路,跟踪全国、省、市阶段性工作重点、重大决策和工作部署,就重点工作、政策
落实、重大社情民意等及时向领导报送和回馈,增强了领导做决策、抓落实的主动性和
预见性。年内重点报送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招商引资和高新区建设、优化
经济发展环境、“三农”问题、民营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信息,突出报送莱芜市建设山东
钢铁生产及深加工基地、国家新材料产业化基地等方面的信息,引起了省政府办公厅信
息处的重视并予以采用。全年上报信息600余条,编发《莱芜政务信息》120期,《山东
政报》免费赠阅数新增500多份,信息工作列全省17市第14位。
进一步规范、优化工作程序,着力提高工作效率。一是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
率。围绕提高行政效能,办公室进一步抓好《市政府办公室工作规章》的落实,对工作、
学习、纪律、行政管理和每个岗位都进一步规范,精简、优化各项工作程序,实现目标
到岗,责任到人;大力发扬雷厉风行的作风,提倡马上就办、急事急办、特事特办,不
断提高工作效率。力求工作规范化,无论是办文、办会还是办事,都坚持高标准、高质
量,严格把关,环环相扣;对基层和企业反映的困难和问题,坚持快办、办好,敢于打
破常规,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有效地提高了办事效率。二是压缩会议,精简文件。严格
落实会议审批制度,从严控制以市政府名义召开或拟请下级政府负责人参加的会议,做
到可开可不开的会不开,可以合并召开的合并开。从严控制会议规模和时间,坚持开小
会、开短会,开现场办公会、调度会,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增强会议效果。尽量减少礼
仪应酬性活动,让政府领导腾出更多的精力想全局、抓大事、办实事。大力精简市政府
和办公室文件,按照有关规定严格把关,对可发可不发的文件坚决不发,减少发文数量,
提高文件质量,使办公室的整体效能不断提升。三是加强值班工作,做好后勤服务。牢
固树立“办公室工作无小事”的理念,强化服务意识,全面做好各项行政服务工作。加
强值班工作,坚持市长、秘书长或主任、科室负责人、综合科2名同志5人值班制度,实
行24小时值班,值班秘书长、主任或科长坚持夜间值班。对值班过程中出现的突发事件
和各类灾情做到了迅速反应、及时汇报、妥善处理。进一步规范接待登记、汇报制度,
严格接待标准和服务程序,做到了态度诚恳、待人热情、服务周到、工作细心、客人满
意。 全年共接待来宾4800多人次,其中省部级以上32人次、地厅级520人次、外来客商
2700人次。精心组织会务工作,做好市政府领导政务活动的组织安排。中国(莱芜)钢
铁博览会期间,按照工作分工,精心组织,周密安排,较好地完成了各项会务工作,做
到了客人满意,领导放心。加强车辆和驾驶员的管理,科学调度,强化安全,定点停车,
累计安全行车150多万公里。 按照建立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加强办公室财务管理,坚持
原则,合理开支,有效地维护了廉洁勤政的政府形象。
(市政府办公室)

[政府法制工作] 2005年,加大法制宣传教育的力度,在内容上,重点加强对宪法、行
政许可法、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
行政实施纲要及其配套法规规章的宣传教育。在对象上,突出执法人员和听证主持人、
行政复议人员两支队伍的教育培训工作。对执法人员,与各行政机关密切配合,进行持
续不断的法制教育。举办各种形式的行政执法人员学习班、提高班10多期,受课人员达
到2000多人次。对听证主持人和行政复议人员,按照省统一要求专门进行培训,并针对
工作中遇到的有关问题认真组织开展研讨活动,有效地提高了他们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
平。在突出重点的同时,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法制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在新闻媒体开设
法制专栏、举办知识竞赛、开展宣传月、宣传周活动以及编印小册子、发放明白纸等多
种方法,面向社会和人民群众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增强了人民群众学法、守法
意识,提高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自我保护能力。
规范性文件拟制。紧紧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战略目标,围绕经济发展和
社会稳定的大局,严把规范性文件制发关,在注重速度和数量的同时,更加重视文件质
量,更加重视制度建设。全年共起草、审查修改规范性文件16件,报市政府批准发布11
件;审查修改一般性涉法文件20多件。对印发的规范性文件逐一撰写起草说明和备案报
告,按要求及时代市政府向省政府备案。在文件制发过程中,严把五关:一是项目筛选
关。对部门提报的文件草案,从是否有利于改革开放、是否有利于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
展、是否有利于行政管理等角度,审查是否应当“立法”,并确定轻重缓急。二是调研
论证关。通过召开座谈会、听证会、进行实地调查等形式,积极改进调研方式,扩大公
众参与程度,对重大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行社会公示制度,广泛听取社会意
见;对专业性较强的事项,实行专业人员及专家咨询制度,努力掌握翔实的第一手资料,
力求文件体现本市的特点。三是法律政策关。认真查阅有关法律、法规、政策规章和本
市已制发的文件,确保文件内容于法有据,与其他文件相衔接。四是会商关。凡是涉及
2个以上部门职责的, 都组织有关部门会商讨论,避免行政执法矛盾和纠纷。五是文字
关。对每一个文件做到字斟句酌,精益求精,表达准确,行文规范,确保文件质量。
“三项清理”工作。一是开展行政许可实施主体的清理确认工作。根据省政府有关
文件草拟《关于公布市级行政许可实施主体(组织)的通告》,发送各单位征求意见。
为保证确认工作的准确性,做到不疏不漏,根据各部门单位执行的法律法规及“三定”
方案,逐一进行审查研究,反复征求其意见,报市政府批准发布。二是清理行政许可事
项。按照行政许可法的有关规定,对市政府各部门(包括省以上垂直领导的行政机关)
的行政许可事项,根据国家现行有效的法律法规和有关文件进行全面审查,通过审查,
保留市级以下许可事项307项,已由市政府发布实施。三是认真清理行政许可收费项目。
会同物价部门对全市现有收费项目进行清理,重点对收费单位主体资格、收费依据、收
费内容、收费标准、收费范围、收费对象等进行重新审查、核定、确认。经市政府研究
同意后, 公布取消了收费项目207项。为进一步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优化发展环
境,简化办事程序,压缩承诺时限,会同市行政服务中心制发《关于贯彻莱政发[2005]
14号文件对行政许可事项公开内容进行重新审定的通知》,要求对进入行政服务中心集
中办理的行政许可事项和非行政许可(便民服务)事项,进行重新审定,切实做到公开、
公正、合法、有效,为全市各项社会事业、经济发展、招商引资等工作创造良好的法制
环境。
行政复议应诉工作。按照《行政复议法》和《山东省行政复议条例》的有关规定,
积极办理行政复议案件,及时化解了一批行政纠纷。在办理行政复议案件中,对当事人
提交的每一件申请,都严格依照《行政复议法》的规定进行审查。对依法受理的案件,
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办理,审理中,认真研究案件材料,调查收集有关证据,走访有关单
位和当事人了解情况,对复杂、疑难案件深入到争议现场进行勘察,召集申请人、被申
请人、第三人听取意见,力求做到事实清楚,证据充分,依法裁决。一年来,市政府法
制办共收到复议申请13起, 立案7起,转送1起,审结7起,结案率达到100%。同时,对
全市各级行政机关的复议应诉工作及时进行指导,对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
权益,保障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行政执法监督与协调服务。按照行政执法和行政执法监督检查方面的有关规定,积
极开展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工作,审查了一批违章建筑拆除、土地资源管理等方面的重大
行政处罚案件,组织或配合统计、药监、监察等部门开展执法检查活动10多次。制定出
台《莱芜市规范性文件备案规定》,共审查各区政府及市政府各部门备案文件60余件。
对全市行政执法人员的资格进行全面审查,审验《山东省行政执法证》2000多个,新颁
发800多个, 进一步落实了持证上岗、亮证执法制度。同时,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开展
法制服务,理顺各部门行政执法工作关系,当好政府及部门依法行政的参谋、助手和法
律顾问,全年共办理市政府领导法律方面的批办件及法律咨询意见30多件,出台《贯彻
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意见》,对全市今后一个时期的依法行政工作作了
安排部署。
(陈义尚)

[无线电管理工作] 频率台站管理。一是对现有行政许可项目进行调整,取消无线电发
射设备的销售管理备案,增加了高山、高塔、高层建筑等“三高”位置产权单位的管理
备案。二是实行行政审批事项公开制度,即公开审批项目、审批程序、受理部门、审批
依据、申报材料、审批时限和收费标准,并根据上级要求及时对收费项目进行调整,取
消了无线电台站的注册登记费。三是严格按照频率台站审批程序办事,及时为市广播电
视局实施“村村通” 工程、建设多路微波有线电视传输系统指配了所需64MHZ频段,为
市林业局建设护林放火微波监控系统指配了2.4GHZ扩频通信频段,满足其事业发展对无
线频率资源的需求。四是做好无线电台站验证工作,健全频率台站数据库,不断提高无
线电管理的自动化水平。对全市所有无线电台站进行验证,并全部换发了电台执照,共
核发换发执照1500多份;结合设备年检工作,及时修正无线电台站技术资料档案,做到
新设台站资料及时录入,撤销、报废台站资料及时封存或清除;根据省无线电管理办公
室的统一部署,对137-167MHZ、450-470MHZ、825-880MHZ、890-954MHZ、1710-1815MHZ
频段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统计, 摸清了底数,完善了频率台站数据库,为下一步全省管
理信息系统联网运行做好了准备。五是完善无线电管理专管员制度,夯实无线电管理的
组织基础。年内对各设台单位的无线电管理专管员进行调整充实,并加强了培训力度,
使之成为管理部门和设台单位之间联系的纽带,提高了管理力度和工作效率。
无线电干扰查处。针对社会上出现的擅自设置无线电干扰设备(手机信号屏蔽器)
的现象,与市保密局联合下发关于加强无线电干扰器管理的文件,对有关单位在会议室、
考场设置无线电干扰设备进行规范,防止某些部门单位乱购、乱设、滥用不和格的无线
电干扰设备,影响公众移动通信的正常运行。认真受理设台单位的干扰投诉,保障合法
无线电通信业务的畅通运行。8月8日,市会展中心投诉其工作频率被一话音信号干扰,
致使会务调度通信系统不能正常工作,受理投诉后,局里即安排技术人员携带无线电监
测设备到现场测试,经反复追踪查找,最后确定干扰源来自泰安某金融单位的解款调度
通信系统,经与泰安无线电管理部门协调,及时采取措施消除了干扰,为市会展中心举
办中国(莱芜)钢铁博览会提供了通信保障。
基础技术设施建设。一是完善处置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使监测
车辆和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状态,为防范、查处和打击各种利用无线电技术手段进行的非
法活动提供保障。二是加强技术练兵,提高技术人员对监测设备的操作能力,在查处市
会展中心通信调度系统被干扰等事件时充分发挥了作用。三是通过购置、更换基站测试
软件等办法克服设备配套差带来的困难,保质保量的完成了公众移动通信基站的年度检
测任务。 共抽检莱芜联通公司蜂窝基站33个, 莱芜移动公司蜂窝基站21个,莱芜网通
“小灵通”基站35个,占年度计划的100%。四是完成市广播电视局MMDS多路微波有线电
视传输系统5个站址及市林业局护林防火微波监控系统5个站址的电磁环境测试工作,共
形成电磁环境测试报告和干扰分析报告10份。五是根据省无线电管理办公室的要求,对
825-880MHZ、890-954MHZ、1710-1815MHZ频段的频率占用度进行测试,掌握了莱芜网通
公司、莱芜移动公司及莱芜联通公司的频率资源利用率。同时对840-843 MHZ的TDD方式
通信、 798-806 MHZ及843-851 MHZ的点对点接力通信、915-917 MHZ的无中心对讲机、
917-925 MHZ的立体声广播进行监测。 六是坚持做好日常无线电监听工作,坚持每工作
日监听5小时以上, 并实行“两会”期间、重要节假日期间及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期间
24小时值班制度,累计监听达1500多小时。
无线电管理费收取。主动加强与各设台单位专管员的联系,搞好调查研究,认真解
决设台单位亟待解决的问题,努力做到以服务促管理、促收费。严格按照法律程序开展
收费工作。给设台单位下达收费通知书,规定缴费时间,逾期不缴纳的,送达催缴通知
书,对仍拖欠不缴的,提请法院协助强制执行。由于方法得当,措施得力,确保完成了
年度收费任务。
(边永生)

[行政审批服务] 2005年,市行政服务中心深入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认真履行“便民、
高效、公开、公正”的服务宗旨,大胆探索,开拓创新,扎实工作,运行机制进一步完
善, 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明显提高。全年共受理审批和收费项目39607件(不包含分中
心),按时办结率达到100%,承诺件提前办结率达到95%以上,接受咨询服务82000多人
次,共收取行政事业性费用6675万元。
认真清理规范行政审批项目,服务效能进一步提高。一是对中心现有的项目进行清
理。 经过清理,进入中心的行政许可(便民服务)项目共有270项,收费项目78项。在
清理项目的基础上,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和环节,大力缩短办件时限,全部审批项目中
即办件比例达到65%以上, 承诺件审批时限压缩至5天以内的达到75%。同时,重新修订
行政许可事项“六公开”内容,提高了办事透明度。二是努力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
效率。积极推行领办服务制度,制定领办服务办法,对企业注册登记和建设工程报建两
类项目实行全程领办,方便了群众办事。对重大投资项目,及时召开联审会议,促进尽
快办结。 三是拓展服务范围,完善中心功能。8月,将市文化局、市城市执法局、市物
价局3个单位的10项行政许可项目纳入中心, 进一步拓展了服务范围。积极搞好分中心
建设。在公安局车辆管理分中心实现规范运作的基础上,2005年又建立莱城、钢城养路
费征收和人民银行三个分中心,使市行政服务中心形成了一个集中办事大厅、四个分中
心横向互动的服务体系。
严格管理,强化督查,窗口服务进一步规范。一是认真实施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
各科室和窗口进一步明确各自的管理职责和工作流程,努力增强质量管理意识,规范项
目办理程序, 促进了质量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8月,通过了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山东评
审中心组织的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年度审核, 促进了管理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二
是加强窗口人员管理。结合工作实际,对原有的规章制度进行修订,为开展规范有效管
理打下了基础。制定窗口工作人员管理暂行办法,对窗口工作人员的选派调整、日常管
理、考核使用等方面作出了具体规定。严格执行指纹考勤制度,每月通报考勤情况,有
效避免了迟到早退现象。加强窗口工作纪律检查,认真搞好咨询服务,及时处理各种矛
盾,保证了窗口工作文明有序的开展。严格执行工作考核制度,根据日常考勤、检查情
况和窗口互评结果,每季度评选文明窗口和服务标兵,营造了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三
是加强对项目办理情况的督查。对进入中心的审批事项进行跟踪督查,发现问题的,责
成有关单位限期整改,有效地避免了“体外循环”现象。加强对收费项目的管理,严格
执行扎口收费制度,规范了收费行为。四是强化社会监督。向市直有关部门、部分重点
企业和社会各界发放征求意见函450份, 向来中心办事的群众发放征求意见卡4600份,
对重点项目和人员进行电话回访 2100多人次, 定期向聘请的12名社会监督员通报中心
运行情况,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通
过各种渠道收集的信息看, 群众满意率达到99.9%。五是搞好网络建设。对审批管理系
统和各窗口计算机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保证了审批系统的正常运行。进一步推进政务
公开,将审批项目“六公开”内容在互联网上发布,增加了表格下载等功能,方便了服
务对象办事。对局域网页进行重新设计开发,使其功能更加完善,界面更加美观。开发
设计的先进性教育活动专栏对活动的顺利开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加强督查指导,行政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一是加强对区、乡镇行政服务中心的工
作考核。以市政府办公室文件下发关于区、乡镇行政(便民)服务中心考核标准,对区
和乡镇行政(便民)服务中心的硬件建设、工作程序、服务规范、监督考核等进行明确
的规定。根据考核标准,12月中旬对两区行政服务中心进行考核,两区对各乡镇便民服
务中心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评选出了区和乡镇行政(便民)服务中心工作先进单位。
二是积极推行村级代办服务点建设。组织引导条件好的村(居)设立代办服务点,选择
1至2 名热心工作、 文化素质高的村干部为兼职代办员,为村民提供代理服务。截至年
底, 全市已有657个行政村建立了代办服务点,配备了1000多名代办员。随着村级代办
服务点的逐步建设,全市上下贯通的四级行政服务网络初步形成。
扎实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工作作风进一步转变。一是重视开展理论学习,加强党
建工作。认真组织全体工作人员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届四中、
五中全会精神,提高了思想理论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认真抓好党建工作,健全
和落实党内组织生活制度,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坚持标准,严格程序,做
好发展党员工作,2005年有4名同志被接收为中共预备党员,5名同志转为中共正式党员,
6名同志参加了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 二是切实落实整改措施,健全完善各项制度。认
真开展“优质高效服务年”活动,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深入查找服务效能等方面
存在的问题,认真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措施,提高了服务质量。重视建立先进性教
育活动长效机制,进一步修订完善投诉受理制度,制定党支部联系群众制度和党员监督
制度,每名党员联系一至二名群众,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促进了工作作风的转变。三是
积极开展文体活动,加强对外宣传和工作交流。组织举办乒乓球和棋类比赛等文体活动,
活跃了窗口气氛。强化对外宣传,通过建设“网上行政服务中心”、编发行政审批简报
等方式,及时向社会各界反映中心的工作情况,提高了中心办事的透明度。在10月召开
的全省行政服务中心主任联席会上作了题为《坚持以人为本,加强窗口人员管理,努力
提高服务水平》的发言,扩大了中心的社会影响。8月,组织部分窗口工作人员到深圳、
佛山等地行政服务中心考察学习,开阔了视野,学到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提高了服
务水平。2005年,市行政服务中心被评为全省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先进单位,受到省里
的通报表彰。
(吕永华)

[人事工作] 机构编制管理与改革。按照中央、省要求,以转变职能为重点,继续深化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协调完成政府机构改革涉及的职能调整和人员选配工作,完成国土
资源系统市以下机构上划和人员移交工作,改革理顺食品安全监管、民用爆炸物品监管
等部门职责关系,加强了政府的监管职能。积极稳妥地推进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工作,指
导协调各区确定改革试点单位,调研起草了改革方案。认真组织学习全省事业单位改革
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做好有关准备工作。同时依据改革精神和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指
导市污水处理厂、莱芜日报社等单位进行改革探索。从制度建设入手,不断创新机构编
制管理的方式方法,实行机构编制、人员和财政预算管理相结合的制度,建立健全了机
构编制工作规则和管理规定,全市机构编制总量保持下降趋势,事业单位较上年减少56
个、编制员额减少471名。加强事业单位监督管理,按要求对187个市直事业单位进行法
人登记、年检,促进了事业单位的规范运行。在乡镇机关事业单位全面实行“编制实名
制”管理,加强监督检查,莱芜市控制乡镇机构编制和财政供养人员情况分别得到了中
央、省联合督查组的高度评价。
公务员队伍建设。健全完善公务员考核评价体系,在年度考核中引入社会评价机制,
实行社会评议结果与部门年度考核优秀等次比例挂钩,强化了对公务员的监督约束。完
善选人用人办法,积极推行任职、考核、奖励公示制,严格审核、审批奖励表彰事项,
依法惩处违纪人员, 在新录用公务员中推行宣誓上岗制度。对年内新提拔的204名科级
干部,全部实行竞争上岗,其中对39名实行聘任制。改进公务员考录办法,大力推行网
上报名,异地聘请面试考官,提高了招考工作的质量和信誉。以能力建设为主题,积极
开展公务员教育培训,举办公务员初任培训、科级干部任职培训、科以下干部更新知识
培训等班次,选调人员参加MPA、MBA考试和省组织的专题培训班。认真组织开展《公务
员法》的学习、宣传和培训活动,为贯彻实施《公务员法》奠定了基础。
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推荐上报的山东力创科技有限
公司总经理、高级工程师郝振刚被国务院批准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山东泰山钢铁
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工程技术应用研究员高振民被省政府批准为2005年度山东省有突
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组织评选首批10名莱芜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并以市委、
市政府名义进行了隆重命名表彰。在《莱芜日报》、莱芜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开办“专家
风采”专栏,进一步营造了“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社会
氛围。加强与各类专家的联系,注意搞好跟踪管理与服务,组织召开专家座谈会,开展
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较好地发挥了专家们的作用。深入贯彻实施《山东省专业技术人
员继续教育条例》,注意发挥综合管理职能,指导协调卫生、财政、教育、统计等业务
主管部门组织开展以“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主要内容的继续教育活动,
继续教育的针对性、 实效性显著增强,参加人数超过1.5万人次。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评
聘机制,通过规范破格申报标准,严格岗位管理,强化监督检查,促进了专业技术人才
队伍建设。 截至年底,全市专业技术人员总数达到41759人,其中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
职务的126人、 副高级4127人、中级17788人、初级19698人。全市已有享受国务院特殊
津贴专家15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人。
人才交流服务。围绕经济建设和企业发展需要,以应届毕业生为重点,加大引进工
作力度,通过参加人才交流会、网上招聘等形式,引进了一大批急需的高层次毕业生。
以推动农业产业化和引进吸收高新技术为重点,精心组织实施3个引进国外智力项目和1
个农业引智推广项目。加快推进人才资源市场化配置,通过发展网上人才市场、举办人
才集市等形式,积极打造人才交流平台,年内通过市场提供就业岗位8600个,吸引求职
人员1.5万人次, 促成就业2000多人。加大人事代理工作力度,对开展人才派遣工作进
行积极探索,进一步提高了公共服务水平。
军转安置和毕业生就业。年内全市接收军队转业干部61名,其中计划分配51名、自
主择业10名。对计划分配的军转干部,继续采取考试、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安置,体现了
公开、平等、竞争的原则。依据《莱芜市随军家属就业和社会保障的规定》,会同有关
部门对驻莱部队随军家属就业情况进行调查摸底,研究制定安置办法,并区分情况进行
了就业安置。扎实做好企业军转干部解困和稳定工作,协调有关部门认真落实各项解困
政策,对符合条件的转业干部按照新的标准补发工资和退休金,对部分困难企业转业干
部新反映的“三拖欠”问题进行兑现落实。开通莱芜市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形成了省、
市、区三级就业服务信息系统,为广大毕业生和各类用人单位打造了求职和招聘信息化
平台。不断完善毕业生市场就业机制,认真搞好需求和生源调查,通过政策扶持、提供
信息、市场推介等形式,引导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农村、非公有制单位就业或自主创
业,促进了毕业生更好就业。
工资福利和离退休工作。落实国家各项增资政策,提请市政府归并调整三项津贴补
贴发放标准,适当提高了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离退休人员的收入水平。坚持从严从
细, 顺利完成6188人次的工资、津贴日常审核审批工作,为12141名考核等次为称职或
合格以上人员审核发放了一次性奖金。按照省里的部署,会同有关部门对全市健在的抗
日老战士、老同志进行调查摸底,并逐一发放了抗战胜利60周年纪念章。
人事考试工作。以严肃考风考纪为核心,完善各项制度和规程,强化监督管理,精
心组织完成10040人次参加的33项报名考试任务, 对严重违纪人员进行通报和处理,维
护了人事考试质量和信誉。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从考试信息发布、准考证发放、合格
证书领取等考生普遍关心的问题入手, 综合利用报纸、网站、168信息台、手机短信和
电话等形式发布信息,提供政策咨询,扩大了覆盖面,方便了考生。
其他工作。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认真组织开展人事系统“四五”普法总结验收和
“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加大人事信息宣传力度,及时办结人大代表建议和
政协委员提案,人事信访、人事统计、人事争议仲裁等工作也都取得了新的成绩。人事
部门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服务标准、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市人事局被评
为2005年度全市招商引资暨工作实绩先进单位。
(郑希文)

[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 就业再就业工作。 全年实现就业再就业的城镇各类人员18019
人(其中再就业4125人),完成年度目标的 116.3%;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强化公众
创业技能培训,年内开展就业再就业培训5113人次,其中创业培训510人。农村劳动力转
移新增25125人,完成年度目标的114%,市内、市外分别转移15025 人、10100人 (其中
境外1025人) ,城乡劳务输出12100人。职业技能考核鉴定6863人,核发证书5157人,分
别完成年度目标的112.5%和119.9%。 技校招生1169人,完成计划的194.8%,482名毕业
生就业安置率为100%。高级技校筹建获得省劳动保障厅批准,正在筹建之中。工作中,
一是不断拓宽就业领域,积极挖掘就业岗位。把招商引资企业、民营经济、自主创业作
为新的就业增长点, 组织协调300多家企业等用人单位,充分利用周四洽谈会进行双向
选择,全年提供就业岗位18319个,促成就业12016人。同时开展“扬帆行动”,举办下
岗失业人员进民企、现役军人随军家属等专场招聘洽谈会,并公开向社会承诺:只要求
职人员对工作岗位不挑不拣,保证在24小时之内找到工作。二是落实好就业再就业优惠
政策。年内发放《再就业优惠证》5676个,为从事个体私营经济的下岗失业人员减免税
费298.4万元, 为吸纳下岗失业人员的服务型企业减免税费6931.7万元,为分流安置富余
人员的企业减免税费433.7万元。支付社会保险补贴、岗位开发补贴、再就业培训补贴、
职业介绍等补贴238.1万元。 为492名自主创业人员发放创业扶持金100.8万元。三是实
施城镇公众创业工程。 5月成立市城镇公众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和城镇公众创业人员小额
贷款担保中心,为创业人员提供创业培训、项目开发推介、开业指导、小额贷款担保以
及后续跟踪等全方位服务。成立由劳动保障、工商、税务、金融等部门和企业家组成的
专家指导委员会,为学员提供创业咨询服务和智力支持,筛选部分投入小、见效快的项
目推荐给学员自主创业。截至年底,有86名学员创办了自己的企业,112名学员扩大了经
营规模。 进一步完善小额担保贷款发放办法,筹集小额担保贷款基金600万元,为83名
自主创业人员发放贷款166万元。 四是积极推动劳务输出工作。抓住提高输出质量、提
高一次输出成功率这个关键,突出输出前培训这个重点,新发展市级劳务培训基地5个。
制订《农村劳动力输出前培训费补贴办法》,落实特困农民劳务输出培训补贴50万元,
提高了输出人员专业技能。
社会保障能力。全市共有165926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其中企业135326人、机关事
业单位30600人) 。企业养老保险净增参保人员19505人,实际缴费人数净增17025人,
均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收缴养老保险基金46744万元(其中企业37114万元、机关事
业单位9630万元) ,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64300人,比上
年增长10%。 对建立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进行调研和试点工作。失业保险参保人
数达132907人(其中企业107096人、 事业单位25811人), 企业失业保险新增参保职工
3015人, 完成年度目标的100.5%。收缴失业保险基金2973万元(其中企业2333万元、机
关事业单位640万元),完成年度目标的135.8%。医疗保险新增参保人员7000人,参保总
人数达到12.2万人, 完成年度目标的102%。征缴医疗保险基金11861万元,完成年度目
标的113%。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达到8.7万人、6.2万人,分别完成年目标的101%、
100%。各项保险基金征缴均超额完成年度征缴计划,实现了扩面人数、缴费人数和基金
征缴的同步增长。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全面展开,社会化管理的企业退休
人员达到80.8%, 完成年计划的101%。 共为30417名(其中企业24352名、机关事业单位
6065名) 离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35341万元,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社会化发放率
为100%。工作中,一是实行社会保险扩面征缴目标责任制,将目标完成情况纳入年终考
核内容,奖罚分明,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二是医疗保险政策日趋完善。出台《关于
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障政策的意见》,离休干部医疗管理进一步加强,建国前参加工作的
老工人纳入医保统筹范围,提高了国家公务员医疗补助标准,将职工大额医疗费用转交
商业保险公司办理,提高了支付额度。三是继续巩固和推进委托企业创办“社区”工作,
推动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确保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社区管理双目标的
完成。四是积极推进金保工程建设。新建信息中心机房,完成“核心平台二版”本地化
实施和“劳动99核心三版”应用工作,加快了劳动保障数据库建设。
依法维权工作。全年劳动争议仲裁受理案件221起,办结217起,劳动保障监察受理
举报案件137起, 立案查处85起,处理处罚15起,按期结案率均为100%。为企业追回损
失162万元,为劳动者追索工资等各种赔偿475万元(其中农民工工资89万元)。指导企
业与12847名职工及时续签劳动合同, 鉴证劳动合同2.57万份。开展劳动保障年检、职
业中介机构执法检查、禁止使用童工检查、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检查等执法活动,共检
查用人单位438户(次) , 督促41家用人单位2600人参加社会保险, 补缴社会保险费
1681万元,取缔非法职业中介机构12家。组织社会保险费稽核,责令用人单位整改少报
参保人数、欠缴社会保险费问题。职工退休审批、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工作逐步规
范,年内认定工伤390起、老工伤审核3.1万人次,完成劳动能力鉴定2260人。积极参与
企业改制,维护职工权益和社会稳定。全市进入改制、破产程序的56家企业,涉及职工
28700人,对已经完成改制、破产的21家企业17044名职工权益依法进行审核,全力推进企
业改革稳步进行。工作中,一是加强劳动保障执法工作。规范执法程序,营造公正透明
的劳动保障法制环境。严肃查处故意拖欠、克扣工资、拒不缴纳社会保险费、随意加班
加点等违法案件, 监察处理案件已全部执行到位,执法效果明显。年内发生行政复议5
起、 行政诉讼3起,全部予以维持,无一败诉。二是积极推进企业改革。立足实际,妥
善处理企业遗留问题,依照政策规定,努力维护好职工合法权益。具体工作中,主要领
导、分管领导靠上抓,抽调业务骨干,提前介入,全程跟踪服务。指导帮助企业制订并
严格审查职工安置方案,依法做好各项社会保险费和经济补偿金的清偿、补缴、接续工
作,全力保障工伤、病残、生育女职工、遗属等特殊人员的合法权益。
(亓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