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产党莱芜市委员会(二)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c&A=5&rec=45&run=13

[宣传思想工作] 重大典型宣传。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典型宣传工作的意见》,
积极做好先进典型的推荐和宣传工作。 2005年全省先后组织4次重大典型宣传,集中推
出重大典型19个,其中房干村作为“科学和谐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典型两
度集中宣传,钢城区作为“新起点上实现新发展”的典型、泰钢作为“发展循环经济”
的典型也分别在全省推广。 17市中只有莱芜市4次都有典型入选,而且数量最多。全省
优秀党课下基层活动, 莱芜市荣获8个单项奖和优秀组织奖,是获奖最多的市之一。全
省“三下乡” 活动,莱芜市荣获3个单项奖和组织工作奖。在全市组织第三届十佳文明
市民、第二届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奖以及十大创业人物和感动莱芜明星评选表彰,壮大了
典型群体。
对上对外舆论宣传。 围绕唱响“绿色钢城”品牌,《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6
家主要媒体在“经典中国”栏目及全国各大网站同时介绍了莱芜市在“红色土地”上建
设“绿色钢城”的发展成就,引起极大反响。全年省级以上重点新闻媒体刊播反映莱芜
市工作的重头稿件440余件, 其中省电视台新闻联播头条10件,在全省名列前茅。加强
重点新闻网站建设,经省政府新闻办批准,9月6日,由莱芜日报社负责筹建的莱芜新闻
网正式开通, 这是报社在1999年创办《莱芜日报》电子版的基础上,投资100余万元升
级扩容创办的全市唯一一家具有新闻发布权的网站,为全市对上对外新闻宣传开辟了新
的渠道。
“科字号”文化下乡。发挥“三下乡”部门和单位作用,依托科技部门和莱芜梆子
剧团,结合“三农”实际搞好创作排练,创新了文化下乡演出内容和形式,让农民在观
看演出中了解党的方针政策、掌握科学理论、科技科普、法律法规常识等,实现整体文
明素质与科技致富能力双提高。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敏在房干村观看演出后称赞这
项工作就是创新。小戏《随礼》和《嘶马河畔》参加全省地方小戏新作汇演,获剧目表
演一等奖等若干个奖项。《随礼》在闭幕式上进行了汇报演出。时任省委副书记的王修
智接见剧组并给予高度赞誉:莱芜梆子有闯劲,从《三定桩》《红柳绿柳》到今天都演
得很好,这体现了当地党委、政府对莱芜梆子的重视,希望你们回去后,把这次演出取
得的好成绩,向莱芜市委市政府的主要领导汇报好,进一步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
系列主题活动。一是“看招商成果、促思想解放”大讨论活动。针对一些干部群众
在招商引资、加快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畏难情绪和排外思想,从年初开始集中2个月时间,
在全市开展“看招商成果,促思想解放”大讨论活动,层层召开动员大会,充分借助新
闻媒体的力量,先后就“招商引资引来了什么,学外商创业学什么,我为优化发展环境、
建设文明莱芜做什么”等专题进行热烈讨论,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看成就、议变化、谈感
受,在“看到、学到、做到什么”的讨论中更新观念,坚定信心,进一步增强了人们参
与和服务招商引资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有力地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再解放、发展环境的再
优化,推动了招商引资工作健康开展。二是全民读书、健身、创业活动。全民读书活动
以“读有益书,做文明人”为主题,在发出全民读书倡议和广泛动员的基础上,专门编
印《农民读书学习读本》 ,向基层群众免费发放2万余册,倡导组织市直机关干部和各
级干部群众“每人买一本书,读一本书、捐一本书”。组织开展面对面读书宣讲活动,
作报告21场,直接听众6000多人次。举行“公路杯”农民读书电视知识竞赛,隆重表彰
读书活动先进单位和个人,有力地推动了读书活动“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
“进农村”、“进家庭”。围绕全民健身活动,精心设计“全民健身节”,安排集体健
身活动30多项,涉及社会各方面、各个年龄层次。同时,注重推出各个方面的创业典型,
王守东等10名同志被评为莱芜市“十大创业人物”。通过开展全民读书、健身、创业活
动,一个“读书长知识、健身强体魄、创业谋发展”的文明氛围在全市越来越浓。三是
“激情广场大家唱”大型广场演出。在2004年与山东电视台联合成功举办“大家一起来”
大型广场文艺演出活动的基础上,于2005年5月9日开发区建设四周年之际,以“建设文
明莱芜、打造绿色钢城、构建和谐社会”为主题,又联合中央电视台综艺栏目组成功举
办“激情广场大家唱”大型广场演出活动,近万名观众现场参与并观看节目,莱芜电视
台进行了实况转播,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播出了演出实况。这一活动提升了莱芜市文化
活动的品位,掀起了群众性文化活动的高潮。四是中国城市论坛-莱芜论坛。论坛由经
济日报社、山东省委宣传部联合主办,莱芜市委、市政府承办,以“‘绿色钢城’的可
持续发展”为主题。与会领导和专家就钢铁城市莱芜如何助力“山东制造”,在山东省
“高质量推进山东制造业强省”发展战略中找到自己的准确定位,充分发挥自己的区位
优势和后发优势等问题发表看法和意见,全面解读莱芜市在建设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的
过程中所遇到的带有全局性、战略性的焦点、难点问题,进一步提高了莱芜市作为“绿
色纲城”的知名度与典型意义,为全省乃至全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为
进一步扩大论坛的宣传效果, 经济日报出版社还出版了论坛成果汇编 《城市的远见—
“绿色钢城”莱芜的发展谋略》一书。另外,莱芜日报社还策划举办首届国际摄影大赛、
首届企业高层论坛,莱芜电视台策划举办现代生活时尚展演、歌手电视大奖赛和中国跤
王争霸赛。这些活动都紧紧围绕市委中心工作设计主题,对内鼓舞了士气,激发了干劲,
对外提高了莱芜知名度和影响力。
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一是全市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取得好成绩。经过全市人民的共同
努力和广泛参与,莱芜市创建文明城市工作达到了预期目标,得到了省文明城市测评小
组的高度评价。莱芜市荣获全省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莱城区荣获省级创建
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区称号。二是各级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效果明显。市国税局被评为全国
文明单位,莱芜供电公司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房干村被评为全国文
明村,南朱家庄村被评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泰钢集团、市地税局等26个单
位荣获省级文明单位, 市教育局、市统计局等173个单位荣获市级文明单位称号。三是
特色文化宣传成果显著。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加大对莱芜特色文化的宣传和弘扬力度,
使“崇德尚实、重工厚商、团结奋进、共铸辉煌”这一特色文化主题语深入人心,成为
莱芜特色文化的品牌。组织编写《“绿色钢城·魅力莱芜”特色文化丛书》1至8卷,全
面反映了莱芜独特的文化品位和文化魅力。该书的出版,必将为弘扬莱芜市地域优秀文
化、扩大莱芜市对外影响和交流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撑。
(市委宣传部)

[统一战线工作] 为经济建设服务工作。一是支持和引导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各界人
士为经济发展献计出力。先后组织召开各民主党派、工商联负责人及各界人士座谈会、
情况通报会7次, 为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及各界人士知情出力创造条件。注重引导各民
主党派、工商联把议案、提案工作作为参政议政的重要渠道,及时部署、加强指导、强
化督促落实,一年来,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组织或个人名义提交调研报告26篇,提案、
议案52件,提意见、建议40多条;提案、议案落实的52件,进入党政决策的8件。其中,
致公党莱芜支部党员徐峰撰写的《关于加快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的几点建议》被全国
政协十届三次会议列为“一号提案”,受到了致公党中央、山东省委的表彰,致公党山
东省委在莱芜市隆重召开表彰大会,徐峰同志被致公党中央表彰为先进个人;民建莱芜
支部《关于做强做大我省环保产业的建议》在省政协九届三次会议上作了大会发言;九
三学社莱芜小组《关于建立中国(莱芜)钢铁博物馆的建议》被市委市政府采纳,并列
为2006年市委市政府为民办的18件实事之一。为总结经验、推广典型,组织召开全市首
届民主党派工商联为经济建设服务经验交流会,有力地调动了各界人士为经济建设服务
的积极性。积极组织各民主党派成员大力开展科技、文化、卫生、法律等社会服务活动。
民建莱芜支部邀请民建济南大学支部的十几名专家、教授与汶河化工厂举行技术合作座
谈会,推动了企业技术进步;民建莱芜支部、济南大学支部还对里辛镇15名小学生进行
接对资助, 每生每年资助现金400元,直到他们小学毕业;其他党派组织也发挥党派特
点优势,开展了一系列社会服务活动。二是做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工作,推动非公有制
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建立市委统战部领导班子成员与非公有制
经济代表人士联系制度,加强了市委统战部与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经常性联系;在非公
有制经济人士中继续深入开展“争当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活动、“关爱员工,
实现双赢”活动和以民营企业文化建设与社会协调发展为主题的“民营企业文化建设主
题”活动,激发了广大民营企业家的创业热情;配合有关部门举办一期民营企业家培训
班,选派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类教育培训活动,教育引导他们爱国、
敬业、诚信、守法。注重加强工商联组织特别是行业组织建设。联合市工商联对全市工
商联系统的8家同业公会(行业协会) 组织建设情况进行调研,找出问题,提出措施,
推动了同业组织建设的发展;指导市工商联新组建成立女企业家商会,调动女企业家发
展经济、参政议政的积极性;着眼于工商联换届,对莱芜市工商联2002年换届以来的领
导班子和常委结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为换届做好了准备。截至年底,全市工商联会员
企业发展到2400多个。注重在民营企业中培养代表性人物。会同市工商联先后向中央统
战部、 省委统战部、省工商联推荐9名代表性人物和先进个人。三是继续深入开展“光
彩事业”活动。发挥好光彩事业促进会的作用,组织开展“下岗职工进民企”活动;以
光彩事业简报等形式, 对累计捐款1580多万元的“全国爱心捐助第一人”韩金来等8名
全市光彩事业先进个人以及他们的先进事迹进行重点宣传,树立了全市光彩事业典型;
组织部分民营企业家参加中央统战部、中国光彩会组织的光彩事业“巴中行”活动,参
加巴中市政府在济南举办的项目推介座谈会; 申报2家企业为全国光彩事业重点项目单
位, 推动了光彩事业的健康发展。全市光彩事业促进会成员全年共为社会捐款200多万
元, 绿化荒山3万多亩,新增加就业岗位1800多个,使光彩事业成为“先富带后富,最
终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载体,成为培养合格社会主义建设者的重要途径。四是加强企
业统战工作。联合市经贸委转发中央统战部和国资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企业统战
工作的意见》,对企业统战工作进行部署,并联合发文对市属企业统战工作情况进行调
研,写出调查报告,为下一步工作打下了基础。
各民主党派、工商联自身建设。一是加强思想建设。通过举办培训班、开展多党合
作宣传月活动等形式,抓好对中发[2005] 5号文件和《中共山东省委关于贯彻落实〈中
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的实施
意见》(鲁发[2005]33号)的宣传学习贯彻落实;积极引导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成员认
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胡锦涛总书记关于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等一系列
重要论述,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中央、省、市委的重要文件和讲话精神,注
重加强对广大成员的党史教育和优良传统教育,使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及各界人士自觉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增强了政治判断能力和政治把握能力;及时选派党派负责同志参
加各级培训班的学习,提高他们自觉接受共产党的领导和多党合作的自觉性。二是加强
组织建设。多次召开各民主党派负责人座谈会,研究民主党派组织建设问题;形成莱芜
市各民主党派《关于做好民主党派组织发展工作座谈会纪要》,为民主党派组织稳步、
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协助各民主党派严格标准,注重质量,有计划、按比例发展新成
员,确保了新发展成员素质的提高;加强民主党派领导班子建设,建立民主党派领导班
子后备干部队伍,就后备干部人选的推荐工作向市委、省委统战部进行汇报,并与有关
党派、党派省委进行协商;对民主党派领导班子届中调整事宜进行研究分析,及时沟通
协商,达成了一致意见;协助农工党市委筹委会做好成立市委会的筹备工作,圆满召开
了市委会成立大会;协助民盟市委建立综合支部和教育支部;协助民革莱芜小组建立民
革支部,各民主党派领导班子建设有了新的进展。三是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市委统战部
领导班子成员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负责人联系制度,加强了统战部与各民主党派的经常
性联系;协助各民主党派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学习制度、民主生活会等制度;制定《民
主党派领导班子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方案》,使民主党派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
民族、宗教工作。一是发挥牵头协调作用,加强对宗教工作方面重大问题的调研和
综合协调。调整充实市宗教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全市宗教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在各区和
有关部门的支持下,调整充实市、区宗教工作机构,在市委统战部、民宗局增加人员编
制,莱城区民宗局升格为正科级事业单位,各乡(镇、办事处)党委、政府都分别确定
一名领导分工民族宗教工作,各村也明确一名村干部负责这项工作,健全了区、乡镇、
村三级宗教工作管理网络。组织力量对两区、高新区以及市直各部门宗教工作目标完成
情况进行考核。联合有关部门对全市宗教工作情况特别是天主教、基督教情况进行检查
和专题调研,为做好宗教工作提供了决策依据;联合有关部门对乱建庙宇及露天宗教造
像、抵御渗透和非法书刊查缴等工作进行了专项治理。及时协调处理了民族宗教方面的
突发事件。先后两次组织召开全市宗教工作联席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各成员单位的工作
职责和目标任务。市委统战部制定的《莱芜市宗教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得到了省委统战
部的肯定,省委统战部全文转发供各市借鉴。二是抓好《宗教事务条例》的学习宣传和
落实。联合市委宣传部、市民宗局开展好第四个“宗教政策法规宣传月”活动和第五个
“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在市委党校、市社会主义学院开设民族宗教课;协助有
关部门举办《宗教事务条例》培训班;指导两区对村级干部进行民族宗教知识、宗教政
策法规培训。通过对《宗教事务条例》和民族宗教政策、法规的宣传教育,提高了全市
干部群众对民族宗教工作的认识水平和依法管理宗教工作的能力。三是积极引导宗教与
社会主义相适应。鼓励和支持少数民族和信教群众勤劳致富、干事创业;加强与民族宗
教界代表人士的联系,建立统战部领导班子成员与民族宗教界代表人物联系制度;利用
节日看望、适时走访、约请谈心等形式,做好少数民族和信教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积
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巩固和发展了党同宗教界的爱国统一战线。
党外知识分子和党外干部工作。一是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取得新突破。对全市党外知
识分子和社会新阶层党外知识分子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在此基础上成立莱芜市社会新阶
层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初步建立了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水平强、社会影响大的代表
人士队伍,使广大社会新阶层党外知识分子有了交流信息、进行自我教育、开展联谊活
动的平台,开辟了全市社会新阶层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新途径;建立市委统战部领导班
子成员与党外知识分子代表人物联系制度;协助党外知识分子联络员做好反映情况、建
言献策等工作;协商有关部门推荐社会新阶层“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人选。
二是抓好党外干部工作。认真贯彻全省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工作座谈会精神;协助市委组
织部召开全市组织部长、统战部长及有关部门负责人会议,制定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
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工作的意见》;建立党外副县级后备干部队伍名单,加强了对党外后
备干部队伍的管理;及时选派党外干部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类培训班、研讨班,做好党外
干部的培训工作;联合市委组织部、市委党校举办全市第五期党外干部进修班;做好市、
区两级政府职能部门和法检两院党外领导干部的培养选拔推荐工作,党外干部实职安排
工作取得了新进展,截至年底,全市共安排副县级以上党外干部26名,其中市、区领导
班子党外副职16名,市政府部门党外副职2名,其他党外副县级干部8名。
港澳台和海外统战工作。一是加强海外联谊会组织建设。对莱芜市海外人士情况和
常住莱芜市海外人士情况进行调查摸底,确定海联会海外理事人选,增加海外理事构成
比例,在“钢博会”期间召开海外联谊会第二届理事会议。通过海联会换届,结识了一
大批港澳台和海外朋友,宣传、推介了莱芜,为全市招商引资和海外联谊打下了良好的
基础。 二是加强同海外工商社团及各界人士联系, 为招商引资和祖国统一服务。制定
《与台港澳海外人士建立联系交友制度的意见》,明确了广交朋友、增进了解的措施;
建立全市海外统战对象人员名单,保持了经常性联系;认真开展赴港澳经贸考察活动,
做好赴台考察招商的准备工作;认真做好海外人士来莱芜市的接待服务工作;积极争取
省海联办支持,借助省委统战部的海外联谊资源,赴香港参加山东(香港)经贸合作项
目推介会, 拜访了香港南安公会、五金商业总会,澳门中华总商会等港澳有影响的十几
个社团和企业的100多位高层知名人士, 签约额2000多万元,探讨了对港澳招商的新路
子,取得了交友、招商的双丰收。
统战宣传、理论调研和信息工作。一是加强统战宣传。联合有关新闻媒体,通过开
设专栏、专题等形式,加强对党的统战理论和多党合作理论及中发[2005] 5号文件精神
的宣传;进一步加强对统战工作的动态宣传;在市委党校主题班次开设统战理论课程,
抓好对各级领导干部党的统战理论及政策教育,进一步扩大了统一战线的社会影响。二
是加强理论调研。制定调研计划和实施方案,联合有关部门开展调查研究,积极组织参
加全省统战理论研究会代表大会、省委统战部理论调研宣传四新工程评比等研究、研讨
活动,形成了一批有价值的调研成果;组织召开统战理论研究会第五届会员大会暨第九
次研讨会,选举产生新一届统战理论研究会领导班子,对36篇获奖论文进行了表彰奖励。
通过换届,充实加强了研究会领导班子,增添了新的研究力量,调动了各界参与统战理
论调查研究的积极性。三是加强信息工作。对全市10名统战宣传信息工作先进个人进行
通报表彰;建立健全市、区、乡镇三级统战信息工作网络,及时反映各界人士的思想动
态和意见建议。全年上报统战信息59期80余条,省委统战部、市委办公室采用50多条,
荣获全省统战信息工作三等奖。
(刘国华)

[党校工作] 2005年,市委党校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
培训工作的意见》,按照市委提出的“三实”、“三讲”的要求,使教学内容和教学方
法更加突出素质和能力相结合的要求。 全年共举办主体班12类13期,培训干部637人,
干部调训率达到100%, 超额完成了468人的年度培训任务。在干部培训工作中,立足党
校的实际,强化“四个根据”,注重“四个方面”:一是根据中央精神确立教学框架。
按照2000年中央确立的教学新布局的要求,坚持对理想信念的教育不能丢,对党的路线
方针政策和重大理论创新的宣传教育不能丢,站在世界和长远发展高度谋划全局的战略
思维能力的培养不能丢,党性教育、党性修养的培养不能丢。在此基础上,根据干部的
层次、类别有所增减、有所侧重、有所变通、有所创新。如理论基础部分,在原来“三
基本”的基础上,增加新的中央领导集体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又如党的
建设单元,从大的方面讲可以分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党的自身建设两部分,党的执政
能力建设包括五个方面的能力建设,党的自身建设包括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建设,
而以上的能力建设和自身建设都是为了保持党的先进性,都归结为党的先进性建设,然
后再根据各个班次的性质和学制来合理地安排专题。二是根据市委的要求,突出培训特
色, 办好专题班。 2003年底,市委常委会议专题研究党校工作,提出党校培训要注重
“实际、实用、实效”和“讲质量、讲效益、讲效果”的“三实”、“三讲”原则,按
照这一要求,2005年,市委党校紧紧围绕市委的工作中心和重点工作,在办好常规班次
的同时,突出培训特色,办好专题班。适时举办经济管理专题培训班和旅游管理干部专
题进修班。区直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也作为专题班来举办,侧重经济管理和旅游管理等知
识的培训。这些班次,学制都在两个月以上。培训方式上,采取本地培训与异地培训相
结合、理论知识学习与外出参观考察相结合、外请与内聘教师相结合、课堂学习与研讨
相结合。培训内容上,坚持全面培训和特色培训相结合。初步探索出了一条素质和能力
培训相结合的新路子。三是根据班次特点和学员层次选择部分专题。除了必须安排的专
题教学外,在两个月以上的主体班次都留出至少一周的时间,根据班次特点和不同层次
学员的需要,拉出“菜单”,供学员自主选择内容。“菜单”的内容打破了学科和单元
的界限,既有校内骨干老师的经典课,又有部分教研人员的科研成果;既有远程教育资
源中学员感兴趣的高层报告,又有党校长期积累的有价值的音像资料。这种选择不但要
使学员积极动脑思考“我需要什么”,而且形成了学员选老师的局面,对党校教师也是
个激励和鞭策。四是根据党校的实际安排组织师资。在师资方面,党校有其自身的优势,
也有“先天”的不足。应该说,在理想信念教育、方针政策教育、党性修养教育方面是
有优势的,但是在培养各级干部从事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具体业务的能力方面,特
别是教给学员处理具体复杂问题的能力方面,有着明显的缺项和不适应。在短时期内改
变这一状况很难,最好的办法就是走出去、请进来。年内办的几个专题进修班先后到杭
州、苏州、无锡、南京等地,依托当地党校,借助外力,聘请当地的知名教授作专题报
告,聘请当地从事某项工作的领导干部介绍他们发展的基本经验,效果很好。同时也聘
请部分国内、省内有关方面的专家教授和市领导、部门的负责同志讲课,提高了培训层
次,弥补了师资不足。
在强化“四个根据”的同时,还注重“四个方面”。一是注重发挥学员的专长。课
程安排,让学员提出意见,因为工作中最需要什么他们最清楚;课堂教学,留出时间让
学员发言,因为老师哪些讲清楚了,哪些没讲清楚,他们最有感觉;学员论坛,让学员
唱主角,因为他们认为,这是党校对他们真正的激励和考验;社会调研,让学员自己拿
方案,因为他们的情况熟、门路广、调研具有针对性;教学质量,让学员评判,老师的
讲课能否入耳、入心,实际、实用、实效,他们最有发言权。二是注重发挥部门的优势。
年内,先后有外经贸局、建委、规划局、经贸委、旅游局等部门直接参与党校专题班的
方案设计和整个过程。每个专题班都有10多个部门的负责同志前来讲课。他们的讲课具
有专业性、针对性、实效性、操作性,对提高学员从事专项工作的能力特别是从事和服
务于经济建设的能力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三是注重对学员的组织领导。加大对各类培训
班、进修班、研讨班的管理力度。每一个班都由一名校级负责人靠上抓,做好对外联络、
协调服务工作。选择发达地区在城市建设、外经外贸、园区规划、旅游开发管理、民营
经济、劳务输出等方面搞得好的典型,边听课、边参观,学员带着问题去,带着收获归,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四是注重考察学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
力。一个月以上的常规班次,市委党校有“五个一”的考核标准 (即每月一万字的课堂
纪录、一万字的读书笔记、一万字的作业,每单元一次交流、重要单元一次考试) 。对
于2个月以上的长班包括专题班和中青班, 更加注重论文撰写和论文答辩这一形式。虽
然这一环节要在学习的最后完成,但在入校之初就开始安排:科研处根据形势任务的发
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社会的热点难点问题、班次的特点设立调研题目;学员根
据工作特点、自身特长选择相关题目,自由结合,组成课题组;学员围绕选题,平时挤
时间调研,外出考察集中调研,边学习边撰写调研报告;校学术委员会对调研报告评审
打分,得出书面分数;最后邀请有关部门的负责人与校学术委员会组成答辩委员会,认
真组织答辩,得出答辩分数,书面分、答辩分两个分数加权平均就是学员的调研报告成
绩,也是在校期间最主要的成绩。这些调研报告经过认真地分析、整理、筛选,还将择
其优秀者编印成《莱芜市情研究》,呈请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和部门负责同志参阅。
科研工作。一是注重教学科研相结合,开辟教研一体化的新路子。组织教师围绕新
的教学专题进行调研,把调研的成果带进课堂;根据教学内容,确定科研项目,并且及
时将科研中的精品部分,纳入课堂教学。教研人员还利用暑假,深入机关、学校、企业、
农村调查研究,写出60多篇有情况、有分析、有建议的调研报告,为教学理论联系实际
创造了条件,初步形成了课堂出题目,科研做文章,精品成果进课堂的机制。二是服务
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修订科研制度。年内,在充分征求教研人员意见的基础上,经党
委研究,重新修订完善科研工作制度。修定后的科研制度加大对课题和市情研究的支持
力度,对科研工作起了极大的指导和促进作用,既明确了大家的科研方向,又提高了大
家搞科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年共完成科研成果百余篇(部),完成全省党校系统立项
课题2项,参与省委重大理论与实践研究立项课题1项,科研成果的质量与发表档次较往
年有了较大提高。三是编辑出版莱芜市情研究丛书。在上年编辑出版《莱芜市情研究》
丛书的基础上,年内又编辑了第二辑,该书主要内容为专题班和中青班学员的社会调研
结项课题。这些调研成果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将其编印成书,
可以更好的为党校教师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干部培训质量服务;可以为党校学员学习,
特别是理论联系实际提供范本;也能为各部门广大党员干部更全面更系统地了解市情、
研究市情、科学决策,促进莱芜市经济社会全面快速发展有所帮助。
干部业余教育。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坚持“从严办学、质量第一”的方针不
动摇,业教各项工作进行的有条不紊。突出抓了考风考纪,招生考试没有出现任何问题,
招生录取率为全省最高档次。年内业教共招生注册409名,其中大专170名、本科214名、
研究生25名。同时,结合省函院办学质量大检查活动,突出抓好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考
核,对2005年上半年所有考试课的教案,由校党委成员组成的评阅组进行检查评比,共
评阅教案25本,其中优秀教案2门。圆满完成毕业学员的论文指导答辩工作,有600多名
函授学员顺利毕业。
行政后勤工作。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一是通过教职工集资等方式,自筹资金,投
资550余万元, 兴建了7800平方米的党校培训综合服务楼,工程于9月1日完成。校企联
合投资800余万元,对学员餐厅和学员公寓进行改造,工程于7月初动工,11月23日正式
启用。两项工程完成后,大大改善了党校的办学条件和服务水平,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
会效益的双赢。二是行政后勤人员的服务意识进一步提高。对行政后勤人员,在开展作
风纪律整顿,强化服务意识的基础上,兴办“学习园地”,在集中学习理论的同时,分
类学业务、学技术;经常性地学制度、学规范。这些措施的实施,提高了行政后勤人员
的服务热情和工作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党校各项工作的开展。三是健全各项行政后勤
工作制度。 对有关制度规定进一步进行修订,补充职责、规定11项120余条。这些制度
规定的不断完善,使党校行政后勤工作基本达到了办事有章法,事事有规范,使各项工
作逐步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同时也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栾贻伟)

[党史征研] 党史资料征编工作。2005年,先后编撰出版党史书籍9本,约200万字。正
在编撰的《中共莱芜地方史(第二卷) 》已完成部分前期工作。9月,省委党史研究室
在莱芜市召开全省《鲁中地方史》编撰工作会议,在12月省里召开的地方史第二卷编撰
工作会议上, 莱芜市作为全省4个典型单位之一介绍了做好编撰工作的做法和体会。一
是编撰出版莱芜市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丛书《党旗火样红》。为配合保持共产
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与市委组织部联合编撰《党旗火样红》一书。此书坚持“以史鉴
今、资政育人”的原则,采用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方法,以翔实的资料全面再现建国前
莱芜党组织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求得解放的光辉历程,介绍民主革命时期莱芜党史上发
生的重大事件,追述部分先驱的革命生涯,同时总结新时期英模人物的典型事迹,载入
了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部分文献,为广大党员提
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料和有益的经验。二是完成《山东革命文化丛书》之《莱芜战役》和
大型画册《莱芜战役图说》的编撰任务。按照省委的部署要求,提前完成《山东革命文
化丛书》之《莱芜战役》书稿的编撰工作。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和莱芜战役胜利
60周年, 征编大型画册《莱芜战役图说》。此书容700幅图片,10万余字,采取图文并
茂方式,对莱芜战役作了“全景式”的立体描绘。三是编撰出版《莱芜党史人物》(第
二集)。该书继承和发扬了党的光荣传统,总结历史经验,缅怀革命先烈,颂扬了革命
前辈功绩。四是圆满完成《“绿色钢城·魅力莱芜”特色文化丛书》之《莱芜红色风云》
《莱芜战役》两卷书的任务。五是编撰出版《莱芜的农业学大寨运动》《莱芜的文化大
革命运动》 《莱芜的拨乱反正》3个专题资料,从正反两方面总结了成功经验和深刻教
训,同时也为编撰《中共莱芜地方史》(第二卷)(1949—1978)积累了资料,奠定了
基础。六是根据《莱芜市党史工作五年规划》,启动《中共莱芜地方史》(第二卷)有
关资料的征集和编撰工作,已完成部分初稿。七是完成省委党史研究室交办的任务。按
时完成《中共山东年鉴》(2005卷)、《山东英模人物》《新世纪、新亮点——高速发
展的山东高新技术》大型画册、《山东抗日战争大事记》等书籍有关莱芜部分的组稿、
编撰等工作任务。
党史研究工作。一是配合省委党史研究室、省党史学会举办的“纪念中国共产党第
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60周年理论研讨会”,组织撰写题为《中共七大与新中国的成立》
《弘扬“七大”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等理论文章。二是为省委召开“纪念
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理论研讨会”组织撰写《八路军山东纵队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和贡
献》《对三三制政权的全面历史分析》《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发展农业经济的工作
方法》等文章,将这些论文分别提供给了省委举办的有关研讨会和省以上党史研究机构。
三是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与社科联等有关部门联合召开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
年座谈会。
党史宣传工作。一是创办党史刊物《嬴牟春秋》,加大了党史宣传力度。同时,做
好《党旗火样红》《莱芜战役图说》《莱芜党史人物》(第二集)、《中共山东年鉴》
等党史书籍的发行工作,使党史研究成果尽快转化为社会效益。二是为纪念抗日战争胜
利60周年,与莱芜日报社联合开展有奖征集“抗日战争史料”活动,并开辟“纪念抗日
战争胜利60周年”栏目,先后在《莱芜日报》发表有关抗日方面的文章80多篇。三是在
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利用广播电视宣传革命先驱的英雄事迹,进行革
命传统教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许恒利)

[档案事业] 档案信息化建设。按照《山东省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的要求,不断
加强档案信息化基础建设,搞好局馆计算机局域网络的日常维护,及时排除各类故障,
确保了设备的正常安全运行;及时对莱芜档案信息网信息进行更新,更新现行文件数据
库,现行文件目录全部实现网上检索。莱芜档案信息网的开通,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2005年1月山东新闻网、山东广视网、山东大众网、tom网、北京档案信息网等网络媒体
相继刊发了《莱芜建成网上档案馆》的报道。按照文挡一体、馆室一体的要求,把机关
文书处理工作与档案管理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把档案室工作与档案馆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使单位档案室的基础工作更加扎实,从源头上保证了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活力。在
全市进一步推广档案计算机管理系统,为市人民银行、市疾病控制中心等单位安装津科
档案管理软件,指导市政府办公室等50个单位开展机读目录数据库建设,档案室数字档
案工程不断巩固。为推动全市档案信息化建设,总结“十五”期间档案信息化建设情况
及经验,规划好“十一五”档案信息化建设,9月对全市档案信息化建设情况进行检查。
通过对市建委、市公路局等13个单位贯彻落实《莱芜市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情况
的抽查,进一步掌握了全市档案信息化建设情况,为制定好“十一五”档案信息化建设
规划奠定了基础。
现行文件中心建设。继续深入抓好市现行文件服务利用工作。加大现行文件收集力
度,以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名义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现行文件移交工作的通知》,
并召开专题会议进行部署。跟踪收集现行文件933件、资料71册,电子文件247件。做好
现行文件的审查鉴定、分类整理工作,整理文件664件,剔除现行文件269份,编制机读
目录664条。 搞好现行文件阅览、 咨询服务,接待利用者192人次,提供现行文件资料
526件册次。 指导莱城区、钢城区抓好现行文件服务中心建设,使两区现行文件服务中
心建设走上了规范化的轨道。为迎接全国已公开现行文件利用工作会议在山东召开,撰
写报送了典型材料,为出版《山东省已公开现行文件利用工作浏览》一书和编辑现行文
件利用电视专题片提供了反映莱芜市现行文件利用工作的照片、录像素材和电视新闻资
料,向全省全面展示了莱芜市现行文件服务利用工作的成果。
档案馆工作。着力抓好市档案馆的基础业务建设,加强馆藏档案安全保管,及时消
除消防安全隐患,对档案库房、专业技术用房电路进行改造,对空调进行维修。加强档
案库房温度、湿度检测控制,撰写市档案馆《2004年度档案库房内外温湿度分析报告》。
搞好馆藏档案资料消毒, 累计消毒档案资料96万卷册次。 进一步完善统计登记,编制
2004统计年报,撰写市档案馆《2004年度档案统计分析报告》。搞好馆藏档案的开发利
用, 接待利用者687人次,为编史修志、机关工作查考、学术研究、宣传教育、落实政
策等提供档案资料1265卷册次。撰写《莱芜市档案馆2004年度档案利用成果典型汇编》
和《莱芜市档案馆2004年度档案利用情况分析》。
档案室工作。认真抓好2004年度机关、企事业单位文件材料的归档工作,3月1日至
5月13日,组织全市市直机关120个单位分3批进行集中归档,全市共立合格档案1.4万余
件。为确保归档工作的质量,归档工作结束后,又重点对市国土资源管理局、市人寿保
险公司等20个单位的归档工作进行抽查,并及时帮助解决了抽查中发现的问题。认真做
好档案管理业务指导工作,8月29日至9月1日,以以会代训的形式,分三批对全市134个
单位档案员进行培训,重点对市审计局、食检所等60个单位进行了跟踪指导。对2005年
度档案管理考核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加强了对上年考核不合格及存有严重遗留问题单位
的复查、指导,使这些单位的档案工作有了大的起色。完成对市养老保险事业处、医疗
保险事业处、 莱芜煤机厂等120个单位的档案考核工作。市国税局、市公路局、莱城发
电厂、莱芜供电公司被评为省特级档案室,35个单位被评为省一级档案室,24个单位被
评为省二级档案室,37个单位达到了“合格”标准 。
新领域档案工作。做好民营企业档案工作,认真落实全省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座谈会
精神,坚持实行“自主、服务”的方针,在宣传引导、加强培训、监督指导上下功夫,
使全市民营企业档案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重点加强对钢城区泰达智能车库档案工作的
指导,帮助他们完成公司建立以来的所有档案的整理归档工作。努力做好开发区及经济
园区档案工作,配合省档案局对开发区及经济园区档案工作进行调研,掌握了全市开发
区及经济园区档案工作的基本情况,形成了开发区、经济园区档案工作调研报告,在全
省开发区档案工作座谈会上进行了交流。指导开发区健全档案工作管理体制,组建具有
开发区特点的联合档案室,加强档案人员的业务培训,指导区内所属单位全部建立档案
工作,使开发区档案工作走上了规范化管理轨道。
档案法制建设。为迎接省人大和省档案局在全省开展的档案执法检查活动,市档案
局进行精心准备,召开由各区和市直有关单位档案工作负责人参加的筹备会议,确定市
国土资源局等16家单位作为重点检查单位,跟踪检查督导,认真查找问题,帮助制定整
改措施,促进了全市档案事业的持续发展。完成档案工作《行政执法证》的验审、换证
工作。
档案编研。加大编研工作力度,完成《莱芜年鉴》、档案事业统计年报和社会发展
情况年报的供稿工作。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按照省档案局的统一布署,拍摄照
片145张, 撰写了莱芜抗战基本情况,完成展版设计初稿并刻录光盘报送省档案局。收
集照片30张,编辑出版《莱芜市档案工作记事》。为《大众日报》齐鲁档案专刊提供莱
芜梆子、莱芜战役等四个特色专题。
档案科教。 抓好档案工作人员岗位资格培训,9月22日至23日,对市直机关、企事
业单位没有取得《岗位资格证书》的档案员和各区区直机关、企事业单位、乡(镇、街
道办事处) 140名档案员进行培训,经考试合格,颁发了《岗位资格证书》。完成2004
年度全市档案事业统计年报工作。制定印发省委党校档案文秘专业2004级本、专科班第
二学期、第三学期15门课程的教学计划;聘任14名任课教师,组织搞好各门课的面授辅
导; 认真抓好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的教学管理和考务工作。 市档案局被省档案局评为
2005年度山东省档案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组织完成全省档案学优秀成果奖和市社科成果
奖的申报工作, 全市有3项成果获全省档案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为山东省档案学会“创
新档案服务机制,提高服务水平”学术研讨会,组织撰写论文4篇,有1篇在会上交流发
言。做好档案系列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通过对26人的任职资格进行评审,16人获得
通过,其中中级13人、初级3人。
(李呈富)

[莱芜日报] 2005年,《莱芜日报》出版周六刊,对开八版,每周出版十张对开大报,
共四十个版面, 全年共出版300期。报社始终坚持“精心办报、努力创收、发展事业、
争创一流”的报社工作方针,使报社各项事业得到新的发展。报纸质量显著提高,《赢
牟》 《三辣园》专栏被评为省好专栏一等奖,另有6件作品被评为二、三等奖。全年共
完成对上用稿186篇,其中,《人民日报》刊发7件,《大众日报》刊发48件,其他中央
级、省级报刊刊发125件。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继续突出“一号工程”、开发区建设、全民创业、富民强村
和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宣传,共推出战役性宣传报道10余组,形成强大的宣传声势。
一是展示2004年成就宣传的报道。 开设《为2004喝彩 迎总结表彰大会》《2004关乎百
姓的政府投入》等专栏。二是配合全市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加快发展总结大会的宣传。
开设《走莱芜看变化》 《解放思想促发展 干事创业兴莱芜》《腾飞的莱芜》《外来创
业明星》等专栏,全面反映了全市三大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三是开展“看招商成果,
促思想解放”大讨论活动,分别以“招商引资引来了什么,学外商创业学什么,我为优
化发展环境、建设文明莱芜做什么”等专题内容,为莱芜市招商引资、加快发展营造了
强有力的舆论氛围。四是开辟“相约文明”专栏,重点开展“文明莱芜”建设的宣传。
此组报道,被省阅评组称为充分体现“三贴近”的要求的一组很好的报道。五是牟汶河
综合治理的宣传。牟汶河综合治理是年内市委市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本组宣传报道以
5篇系列评论为开篇, 连续刊登《保护母亲河 建设生态家园》专栏20余期,并组织记
者对汶河污染源问题进行暗访,以内参形式刊登后,受到了市委领导的批示表扬。六是
《聚焦“三农”》大型系列报道的宣传,本次宣传战役,也得到了省新闻阅评组的高度
评价,阅评员认为:《莱芜日报》抓住“三农”报道不放松,并且积极创新“三农”报
道的内容和形式,体现了该报较强的政治导向和社会责任感。七是“树立公共意识,建
设和谐莱芜” 的宣传,以此为专题进行系列报道,推出7篇本报评论员文章。八是“迎
钢铁博览盛会,树绿色钢城形象”的宣传。在一版开设“迎钢铁博览盛会,树绿色钢城
形象”专栏,每天刊发反映全市招商引资成就的通讯、言论等。同时跟踪报道一大批签
约大项目的落实情况。九是学习“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的宣传。除在报纸头版头条发
《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开幕》 的消息外,又在一版连续发6篇学习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
精神的评论。另外,还推出钢城区的典型宣传、“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
“再说再就业”、“先进性教育活动”等多项重点宣传报道。
开拓创新, 干事创业。 一是全面完成报社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对中层干部实行竞
争上岗,对一般人员实行双向选择,成为全市事业单位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开创单位,
走在了全市改革的前列。二是举办中国·莱芜“泰钢杯”首届国际摄影大赛。为扩大莱
芜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加快莱芜发展服务,与山东省摄影家协会联合,以“聚焦莱芜,
走向世界”为主题,成功举办“中国·莱芜‘泰钢杯’”首届国际摄影大赛,这一活动
得到社会各方面的广泛赞誉,提高了报社的社会形象。三是组织莱芜首届企业高层论坛。
充分发挥媒体优势, 于5月15日,成功策划莱芜首届企业高层论坛,这次活动也产生了
良好的社会影响,受到企业欢迎,会后有许多企业请专家当顾问,作咨询指导。四是适
时创办《今凤城》周刊。做到新闻性、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实用性的有机结合,
成为莱芜人的都市生活报,使《莱芜日报》增添了新的特色。五是建立莱芜新闻网站。
将原有的《莱芜日报》电子版办成内容丰富的莱芜新闻网站,使莱芜新闻的内容更丰富、
更系统、更直观,真正实现了“一报一刊一网站”的计划,得到了市领导和读者的认可
和欢迎。六是改革发行和广告经营管理体制。发行管理体制,由过去的报社单独发行征
订改为列入重点党报党刊发行的“一篮子”发行计划。另外,将原来的发行部改设为发
行中心,增加了利用发行网络的创收职能。广告经营管理体制也在上年体制改革的基础
上,在全省范围内进行招标,实行了总代理制。
优化报纸版面,突出精品创作。一是力推名牌栏目。年内新增、整合部分专版专栏,
使报纸更加贴近生活、赏心悦目,增强了可读性。二是下大气力,杜绝报纸差错。继续
严格落实《十大采编规范》和《采编考核规定》,重点落实完善总编室工作规程,加强
编务管理。 三是突出精品创作,加强对上报道。狠抓落实《关于加强精品工程创作工
作的意见》,专门制订《莱芜日报社关于加强对上对外报道工作的意见》。
(李传营)

[机关党建工作] 思想政治教育。一是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组织党员干部进一步学习党
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学习中央关
于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文件精神,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制定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的
建议,进一步提高了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政策水平。二是开展市直机关文明机关、
文明科室、文明标兵创建活动。在2004年下发《关于在市直机关开展文明机关创建活动
的通知》 的基础上,2005年8月制定《文明机关管理办法》和文明机关、文明科室、文
明标兵评分细则,明确了评选的具体办法,各部门单位在自查的基础上分别申报了文明
机关、文明科室、文明标兵。三是继续组织开展“四学习一提高”教育培训活动。12月,
组织425名机关干部进行第三次考试, 全部考试合格。四是积极参与全市保持共产党员
先进性教育活动。 抽调4名同志参与市委先进性教育活动综合组、指导组和督导组,对
34个单位的学习活动进行督导,促进了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
组织建设。一是继续加强对市直机关基层党组织班子建设的指导,指导24个市直机
关基层党组织增补成员或改选领导班子, 班子健全率达99%。11月初,举办市直机关基
层党组织负责人培训班,系统学习机关党建工作的各项业务知识,党务干部的业务素质
得到进一步提高。二是严格规范党员发展工作,切实提高纳新党员质量。认真落实“坚
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认真制定发展计划,严格审查考查
对象,完善发展党员公示制和上级党委派人谈话制等制度,严把党员入口关,高质量发
展党员65名,党员的文化、年龄结构进一步优化。加强党的后备力量建设,加大对入党
积极分子的教育和培养,6月底对市直机关210名入党积极分子进行集中培训。三是加强
评优树先工作,对市直机关84个先进基层党组织和287名优秀共产党员进行集中表彰。
党风教育。积极参与全市行风测评的打分工作。继续推行服务基层监督窗口制度。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组织党员认真学习《党内监督条例》《纪律处分条例》《党员权利
保障条例》,参加《实施纲要》和《学习纲要》知识竞答,增强了党员干部的纪律观念。
群团工作。在上级群团组织和机关工委的领导下,机关工会工委进一步健全市直机
关基层工会组织,对《工会法》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积极组织机关文体活动,组队参
加“全球通”杯山东省直机关乒乓球邀请赛,并获男子单打第四名和团体体育道德风尚
奖,举办市直机关第六届田径运动会,活跃了机关文化生活;共青团组织根据团市委的
统一部署,认真开展增强团员意识活动;妇女组织深入开展“巾帼建功”等创建活动,
1名同志被评为省级“平安家庭标兵户” ;市直武装部认真做好2005年兵役登记工作和
征兵工作,共输送合格兵员80名。
“看招商成果,促思想解放”大讨论活动。通过活动开展,使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
坚定了招商引资的信心决心, 激发了干事创业的热情和干劲。 与市信息中心联合编写
《开放的莱芜》,在钢铁博览会期间发放给与会客商,提高了“绿色钢城”的知名度。
(任大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