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莱芜市委员会(一)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c&A=5&rec=44&run=13

[市委全委(扩大)会议] 2005年,市委先后召开十一届八次、十一届九次全委(扩
大)会议。
(1)5月8日至9日,中共莱芜市十一届八次全委(扩大)会议召开。会议传达省八
届十次全委会议精神,研究莱芜市贯彻落实意见,总结全市第一季度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市委书记李玉妹作重要讲话。
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富春主持会议。市领导张正泉、孙振文、王本群、杜焕常、刘
宗元、牛志春、李胜玉、朱胜运、林殿玲、周文和、单增德在主席台就座。
李玉妹在讲话中说,从一季度情况看,全市加速发展的态势越来越好。发展速度比
较快, GDP、工业增加值、地方财政收入、进出口等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居全省前列;发
展质量有所提高;发展活力有了一定增强;群众得到的实惠也逐步在增多。具体工作上
表现为:“一号工程”扎实推进,对外开放有了一定进展;“工业立市”步伐明显加快;
“绿色钢城”建设扎实推进;镇村发展势头很好,城乡统筹步伐加快;民营经济发展迅
速;第三产业有了一定进展;社会事业发展比较快,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进展;先进性
教育活动深入开展,做到了“两不误、两促进”。
李玉妹指出,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迅速把思想高度统一到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
话和省八届十次全委会精神上来。要把思想统一到更加扎实深入地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
上来,统一到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上来,统一到加快社会主义文化
建设上来,统一到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上来,统一到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思
想作风建设上来,统一到为我省“三个走在前”作出更大贡献上来。
李玉妹强调,要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讲话为动力,努力做好当前各项重点工作。
一要千方百计推动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二要加快推动服务业发展。三要持之以恒抓好
生态市建设。四要努力做好构建和谐社会工作。五要以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动力,进一步
强化抓落实力度。
8日下午, 与会人员分组学习了胡锦涛总书记在山东视察时的重要讲话,张高丽同
志在省八届十次全委会议上的讲话,张高丽、韩寓群同志在全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分组讨论了《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鼓励政策》《市
委、市政府关于加快“绿色钢城”建设的实施意见》《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化全市城乡
环境综合整治活动的意见》《莱芜市党委政府班子先进性教育活动整改措施》,一季度
市、区、乡镇(办事处)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市委委员、市委候补委员;不是市委委员、市委候补委员的市人大、市政府、市政
协领导班子成员,市法院、市检察院党组书记,市纪委副书记,市委、市政府副秘书长;
各区区委书记、区长;市直各部门、单位、骨干企业主要负责同志,经济开发区工委书
记; 市纪委委员;各乡镇(街道)党委书记、乡镇长(主任),共计300余人参加了会
议。
(2) 12月27日,中共莱芜市十一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在莱芜会展中心召开。
会议传达了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研究了莱芜市贯彻落实意见,讨论了全市2006年的
工作重点和“十一五”规划。市委书记李玉妹作重要讲话。
李玉妹在讲话中说,通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十五”期间,全市经济实力迈上一
个新台阶。与2000年比,GDP增长1.5倍,增加16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倍,增加
93亿元;进出口增长3.7倍,增加7.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增长8.8倍,增加近1亿美元;
税收增长2.4倍,增加25.4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增长2.4倍,增加10.3亿元。另外,存、
贷款余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等经济指标均有较大的增长。从
具体工作来看, 主要表现在:招商引资超额完成91%;“两个基地”建设取得新进展;
园区经济进展明显;民营经济增势强劲;城市功能和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富民强村”
工程扎实推进;现代服务业取得重点突破;社会事业有了新发展;“平安莱芜”建设扎
实推进;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
李玉妹指出,总结“十五”期间特别是今年的工作,我们深深感到,莱芜要加快发
展,一是必须在干中解放思想、在干中抢抓机遇。二是必须牢牢坚持并不断完善“一二
四三”工作思路。三是必须在关键领域求突破。四是必须凝心聚力、合力干事。五是必
须集中全力抓落实。
关于“十一五”期间的形势和目标任务,李玉妹指出,“十一五”期间,我们还面
临一些困难和挑战,我们必须认清形势,坚定信心,努力实现又快又好发展。一是认真
学习、深刻领会中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把认识统一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
统一对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认识,统一对科学发展重要经验和启示的认识,统一对经济
工作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的认识,统一对站在新起点实现新发展的认识,统一对居安思
危保持清醒头脑的认识。结合莱芜市实际,特别要在钢铁产业、节能降耗环保、新农村
建设、扩大开放四个方面用心把握。二是明确“十一五”发展的目标要求,仍然把加快
发展、增强实力放在第一位,把提高发展质量、增强竞争力放到重要位置,更加重视投
资、出口等因素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注重“三个增加”,让群众得实惠,注重节能
降耗,发展循环经济,改善生态环境。三是突出战略重点,在关键领域求突破。
李玉妹强调,明年是“十一五”起步年,我们要努力做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一
是全方位高水平扩大对外开放。二是进一步加快“工业立市”战略实施步伐。三是扎实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四是不断提高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五是大力发展现代
服务业。六是突出教育、卫生、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七是全力优化综合发展环境。
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富春传达了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市委副书记、市纪委书记
张正泉主持会议。市委副书记孙振文,市委副书记、秘书长王本群,市政协主席杜焕常,
市人大常委会第一副主任刘宗元出席会议。
下午,与会人员分组讨论了莱芜市2006年的工作重点和“十一五”规划。
市委常委,市委委员、市委候补委员,不是市委委员、市委候补委员的市人大、市
政府、市政协领导班子成员,市法院、市检察院党组书记,市纪委副书记,市纪委委员,
市委、市政府副秘书长,各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领导班子成员,市直各部门、
单位、骨干企业主要负责人,开发区领导班子成员,各乡镇(街道)党委书记、乡镇长
(主任)参加了会议。

[2005年市委印发的重要文件] 2005年,市委共印发文件21份。
(1)2005年1月1日,莱发[2005]1号文件,印发《中共莱芜市委、莱芜市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2005年全市重点工作安排>和<2005年为民办的10件实事>的通知》。
(2)2005年1月27日,莱发[2005] 2号文件,印发《中共莱芜市委关于深入开展以
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实施意见》。
(3)2005年1月27日,莱发[2005] 3号文件,印发《中共莱芜市委关于第一批次部
门和单位深入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
活动的实施意见》。
(4)2005年1月27日,莱发[2005] 4号文件,印发《中共莱芜市委、莱芜市人民政
府关于印发的通知》。
(5)2005年3月18日,莱发[2005] 5号文件,印发《中共莱芜市委、莱芜市人民政
府关于加快乡镇经济发展深化“富民强村”工程的意见》。
(6)2005年3月11日,莱发[2005] 6号文件,印发《中共莱芜市委、莱芜市人民政
府关于转发的
通知》。
(7)2005年4月5日,莱发[2005]7号文件,印发《中共莱芜市委、莱芜市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的通知》。
(8)2005年4月22日,莱发[2005] 8号文件,印发《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
对台工作的意见》。
(9)2005年5月20日,莱发[2005] 9号文件,印发《市委、市政府关于突出加快生
态市建设全力打造“绿色钢城”的实施意见》。
(10)2005年5月20日,莱发[2005] 10号文件,印发《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
快服务业发展的意见》。
(11)2005年5月20日,莱发[2005]11号文件,印发《市委关于批转的通知》。
(12)2005年7月4日,莱发[2005]12号文件,印发《中共莱芜市委关于开展第二批
入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实施意见》。
(13)2005年7月6日,莱发[2005]13号文件,印发《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扩大
对外开放的意见》。
(14)2005年9月16日,莱发[2005] 14号文件,印发《市委、市政府、军分区关于
军地共建平安莱芜构建和谐社会的意见》。
(15)2005年9月28日,莱发[2005] 15号文件,印发《中共莱芜市委关于贯彻落实
鲁发[2005]28号文件进一步加强人大工作的通知》。
(16)2005年10月18日,莱发[2005]16号文件,印发《中共莱芜市委、莱芜市人民
政府关于印发的通知》。
(17)2005年10月18日,莱发[2005]17号文件,印发《中共莱芜市委关于认真学习
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的通知》。
(18)2005年11月17日,莱发[2005]18号文件,印发《中共莱芜市委、莱芜市人民
政府关于贯彻落实的
意见》。
(19)2005年12月6日,莱发[2005] 19号文件,印发《中共莱芜市委关于在全市党
政机关建立和完善决策目标执行责任考核监督体系的实施意见》。
(20)2005年11月30日,莱发[2005]20号文件,印发《中共莱芜市委关于开展第三
批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意见》。
(21)2005年12月31日,莱发[2005]21号文件,印发《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乡镇
卫生院建设的意见》。

[市委办公室工作] 强化调查研究和文稿起草工作,在服务市委决策上有新突破。坚持
把服务市委领导决策作为办公室工作的首要任务和核心工作,紧紧围绕市委的工作中心,
不断强化调查研究,着力提高文稿质量,及时提供决策信息,充分发挥了参谋助手作用。
围绕全市重大决策的制定,先后进行12次调研活动,重点对牟汶河综合治理、应对《钢
铁产业发展政策》调整、“三个体系”建设、市级表彰奖励项目调整、融入“济南经济
圈”、羊里镇特色农产品市场发展情况进行调研,调研成果均输入市委决策,其中牟汶
河综合治理调研成果被写进《牟汶河综合治理行动纲要》。全力抓好事关全局的重大政
策性文件和领导讲稿起草工作,集中组织起草《关于生态市建设的实施意见》《进一步
扩大对外开放的意见》《在全市党政机关建立和完善“三个体系”的实施意见》《2006
年全市重点工作安排》《2006年市委、市政府为民办的实事》等重要文件18份,组织起
草市委领导同志在各类重要会议上的讲稿90多篇,较好发挥了以文辅政作用。积极向市
委领导及时提供各地各类信息, 有6条信息被市委领导批示,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了重
要参考依据。
强化督促检查工作,在推进市委决策落实上有新突破。坚持把加强督促检查促进市
委决策落实作为办公室服务之要、辅政之道,突出重点,创新方式,整合力量,取得了
显著成效。坚持把市委“一号文件”作为全年督查工作的重点来抓,对市委确定的对外
开放和工业立市、服务业发展、农村工作、环境建设、城市建设、党建“六项重点工作”
一季一调度,对《为民办的十件实事》两月一督查,对全面工作半年进行一次督查考核,
先后开展决策督查40多次。采取逆向、究细、设谋的“三种思维”,坚持明督与暗查、
抓重点与抓具体、抓督查与提建议“三个同步”,突出查问题、抓具体、提建议“三个
为主”,全面推行“短、平、快”督查调研,做实、做细、做深了整个督查工作。先后
对“三农”政策落实情况、农村远程教育、网吧治理、市区容貌整治、建立城市供水供
气供电应急预案等进行多次督查调研,共有25篇督研报告分别被市委、市政府领导批示,
并均得到落实,创历年新高。在办公室内部,实行政务科室全员抓督查,将《全市重点
工作安排》 中的“六项重点工作”切块分解到4个政务科室,各科室按照分工专题,既
独立作战又合成作战,强化了政务工作“一体化”。
促进日常工作快捷高效,在保障市委工作科学运转上有新突破。一是强化公文制发
审核和收文规范管理。对公文处理工作职能进行整合,建立部门定稿校对负责制、文件
办理跟踪制和报市委领导材料筛选分流制度,全面提高了公文处理效能。全年共审核制
发各类文件、电报160余份;收发处理各类文件材料10万份,比上年增长30%;编发《工
作情况》13期、《参阅件》19期、《莱办通报》6期;有6篇文章在《秘书工作》《现代
文秘》等刊物上发表。二是突出报领导信息、重要紧急信息、决策服务信息。实行重要
紧急信息催报办法,加强乡镇信息直报点建设,信息交流的渠道进一步畅通。全年共编
发《莱芜信息》 100期,比上年同期增长90%;报省信息500余条,比上年同期翻一番,
采用率居全省各市前列。三是以全省密码整改活动为契机,以紧急重要电报办理为重点,
全面加强对机要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建设。全年未发生密码失泄密和密码通
信延误事件,确保了绝对安全和绝对畅通。全年共接收明传电报586份、密码电报712份,
传阅办理3500多人次, 其中绝密和特提电报占密报总量的1/4以上;接收和发送各类传
真资料1800多份, 未出现错办、漏办和压误现象。1名同志被省委办公厅、省人事厅记
二等功1次。 四是完善保密工作责任制,将保密工作列入县级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实绩考
核内容。对全市120多名专兼职保密干部进行政审培训,通过市场运作举办了“龙山杯”
保密法规知识大型展览。制定印发《莱芜市国家秘密事项及密级范围规定(试行)》,
确认公布全市保密要害部门单位,加强国家秘密载体复制和销毁定点单位的监督管理,
加强对市内各局域网、公共信息网及计算机终端的检查和管理,督促有泄密隐患的单位
进行整改,未发生任何泄密事件。五是规范细致地做好市委重要会议和活动的组织工作,
热情周到地做好政务接待工作。 严格会议审批制度,全年组织各类会议200多次,其中
大中型会议30多次,书记办公会、常委会、专题会等70多次,没有出现任何纰漏。接待
来宾2800多人次, 接待各类考察团、督导组等26次,接待省级以上领导110多人次,圆
满完成了全省科学发展情况现场交流会、中国(莱芜)钢铁博览会等重大接待服务任务,
接待规模和层次为历年之最,服务质量水平显著提高。组织协调安排市委领导各类活动
280余次,没有出现误时误事现象。
做好各方面的协调沟通工作,在为基层服务上有新突破。坚持为基层和群众服务的
宗旨,充分发挥办公室和各位秘书长、主任的牵头协调作用,及时沟通情况,加强协作
配合,全力为基层和群众解难题、办好事。协助市委领导做好了包村、包企业、包民营
大户、党建联系点,招商引资项目调度落实,维护稳定、防控禽流感、雪野水库综合整
治等工作。参与做好高新区龙园建设、会展中心扫尾工作,为全省科学发展情况现场交
流会提供了好的现场。积极指导帮助基层开展工作,健全完善信息、督查、文秘工作网
络,加强了与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联系。
加强队伍建设,在干部综合素质和服务能力提高上有新突破。在充分履行职能、搞
好服务工作的同时,着眼于想干、会干、干好,不断加强办公室自身建设。始终把讲政
治放在首位,加强对干部的政治理论学习,及时组织学习中央、省委和市委的一系列指
示精神。秘书长、主任带头学,各科室采取集中学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法,研读文件、
讨论交流,撰写体会文章。按照市委部署,扎实开展了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
活动。加强业务学习和岗位培训,在工作人员中开展读书竞赛、接待工作“一口清”和
“精品电报”等创建活动,实行月评好稿、好稿讲评和个人业绩月通报等制度,充分发
挥业务骨干作用,搞好传帮带,科室整体业务水平和干部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认真做好干部工作,加强对科室负责人的教育、管理、监管和调配。认真落实各项工作
制度和工作规程,规范完善考核制度,加大考核力度,确保了各项工作的有序运转。认
真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较好地维护了市委和办公室的形象。
(市委办公室)

[保密工作] 以思路创新推动宣传教育,促进认识到位。一是召开全市保密工作会议。
4月8日,市委保密委员会召开由各区委分管书记、保密局长和市直单位分管领导、保密
办主任参加的全市保密工作暨“双先”表彰大会,对全市2002年以来的保密工作进行总
结表彰,授予29个单位“2002—2004年度保密工作实绩突出单位”,授予58名领导干部
“2002—2004年度保密工作优秀领导干部”,颁发了奖牌、证书和奖品,积极营造做好
保密工作光荣的浓厚氛围。 二是举办全市保密干部培训班。9月20至22日,举办各区保
密局长、市直各单位保密办主任和保密干部培训班,请市委分管领导讲话,观看保密教
育录像片和专题片, 举办技术讲座,组织参观考察,有116人参加培训。三是组织大型
宣传教育活动。7月1日,在市文化中心广场举办莱芜市“龙山杯”保密法规知识大型展
览。市五大班子、各级各单位及莱芜军分区分管领导,各乡镇负责同志,各级保密干部、
计算机网络管理人员和干部群众,共3000多人观看了展览。四是加强宣传报道力度。对
所开展的宣传教育活动,协调莱芜日报社、莱芜人民广播电台、莱芜电视台、市政府网
站等新闻媒体及时进行宣传报道。莱芜电视台还在黄金时段播放专题片《开拓进取中的
莱芜保密工作》,进一步扩大保密工作的影响,打响“莱芜保密”的品牌。
以制度创新推动管理规范, 促进管理到位。一是人员管理科学化。对全市120名专
兼职保密干部进行政审、培训,对符合要求的保密干部颁发《莱芜市机关事业单位保密
干部上岗证书》,加强了动态管理。二是保密管理制度化。确认、公布全市保密要害部
门、部位,提出管理要求,加强督促落实。实行《涉密载体及计算机保密管理情况报告
制度》,通过督促报告制度的落实,推动各项保密管理措施的落实。会同市无线电管理
局研究措施,提出要求,进一步加强了移动通信干扰器的使用管理工作。三是定密工作
程序化。制定印发《莱芜市国家秘密事项及密级范围规定》,对如何界定并管住管好工
作中产生的国家秘密事项,提出具体要求。调度、公布《莱芜市机关事业单位定密责任
人名单》 ,督促各级各单位都明确3名定密责任人,分别负责拟订、审核、审定工作中
产生的国家秘密事项。四是秘密载体复制单位和销毁单位管理规范化。完善、规范管理
办法,加强对两类定点单位的监督管理,管住出入口,堵塞漏洞,从源头上防止发生失
泄密问题。
以技术创新推动技术防范,促进措施到位。立足落实“推广、检查、整改”措施,
有效地推进了保密技术防范措施的落实。“推广”,就是大力推广保密检查技术。督促
各级各单位配备使用计算机安全保密检查工具,由专兼职保密干部负责,定期对计算机
及其网络管理情况进行检查, 及时发现漏洞, 把失泄密问题和隐患解决在萌芽状态。
“检查”,就是对计算机上网情况进行搜索检查。利用自行研发的搜索检查技术,通过
互联网加强对市内各局域网、公共信息网及计算机终端的搜索检查,对违规上网计算机
存储的文件资料进行复制。年内,进入、控制市直10个机关事业单位的65台计算机,搜
索到12000多份文件资料, 其中大部分是不宜对外公开的,漏洞和隐患非常严重。“整
改”,就是督促有泄密问题和隐患的单位进行整改。市、区保密局深入有问题的单位听
取工作汇报,逐机进行检查,反馈问题,下达《整改通知书》,要求限期整改。同时,
帮助研究解决方案,提供技术咨询和服务,使问题及时得到了有效解决。一年来,全市
推广计算机安全保密检查工具60套,督促各机关事业单位对所有计算机基本检查了一遍,
对重点单位重点进行督促检查,对处理涉密及内部文件资料的计算机落实了技术防范措
施,有效地防止了计算机及其网络失泄密事件的发生。
以机制创新推动责任落实,促进工作到位。工作中,做到“一书、一标准、一办法、
一挂钩”。“一书”,就是签订《管理目标责任书》。年初,由市委副书记、秘书长、
保密委员会主任王本群与各区、市直各单位保密委员会主要负责同志签订《莱芜市2005
—2006年度保密工作管理目标责任书》,将管理目标、保密措施、领导责任及奖惩办法
具体化,既让各单位有所遵循,又便于监督检查。绝大多数单位都能按照市委保密委员
会的要求,结合实际,将保密工作的责任再层层分解落实,单位主要领导与分管领导、
分管领导与所分管科室签订《责任书》,将保密工作的目标、责任分解到岗位,落实到
个人。“一标准”,就是执行好保密工作《考核标准》。市委保密委员会制定《莱芜市
保密工作检查考核标准》,从领导重视、机构建设、宣传教育、保密管理、创造性工作
等方面,提出各级各单位保密工作应该达到的标准。通过执法检查,督促各单位认真执
行落实。“一办法”,就是落实好《检查考核办法》。市委保密委员会、市纪委、市委
组织部制定《莱芜市党政领导干部保密工作责任制检查考核办法》,进一步明确党政领
导干部保密工作的责任及要求、 检查考核的内容、 方法和奖惩办法。认真抓好落实。
“一挂钩”,就是将保密工作与领导干部的工作业绩挂钩。4月6日,市委决定将保密工
作列入县级领导班子和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年度实绩考核的内容, 在100分的共性目标
中分别占2分、3分;对发生重大失泄密事件单位的主要领导、分管保密工作的领导和分
管范围的工作发生重大失泄密事件的领导实行“一票否决”,取消其参与评选先进单位
和先进个人的资格,并依法依纪追究责任。11月以来,对各区、市直各单位的工作情况
进行检查考核,考核结果通报市委组织部、市考核办汇总,使推进保密工作有了实实在
在的抓手。
(谷玉华)

[信访工作] 2005年,全市信访工作以构建平安莱芜、建设和谐社会为主要任务,以
贯彻实施《信访条例》为抓手,以创建“三无”乡镇和“三无”单位为载体,以解决群
众反映的实际问题为根本,以控制和减少群众越级上访、集体上访和重复上访为重点,
加强组织领导,认真办信接访,全市信访渠道进一步畅通,信访工作不断得到深化和提
高。全年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365件起,比上年同期下降8%。其中,来信261件,同比下
降7%; 来访104起、2047人次,同比分别下降11%和16%。接待来市集体上访55起、1895
人次,同比分别下降15%和18%。省《信访情况》第39期宣传推广了莱芜市“四建四制”
做法。12月28日,《鲁信访通报》第27期通报了进京赴省上访情况,莱芜市进京、赴省
上访是全省最少的,也是全省唯一没有发生进京赴省集体上访的市。国家信访局在《信
访情况通报(访)》中通报表扬了莱芜市等7个市。
领导力度进一步加大,始终把信访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一是对全局性问题加强决策
部署。 1月10日,市委书记李玉妹在深入开展“平安莱芜”建设会议上提出,要严格落
实一票否决、黄牌警告和重点管理等各项制度,努力实现信访问题“三个不准”、“四
个不出”的要求。1月13日,市委(2005)第2次常委(扩大)会专题研究信访工作,确
定了突出“五抓” 做好信访工作的总体思路。1月20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信访工
作会议,安排部署全市信访工作,提出总结经验,找准不足,再接再厉,加快发展,全
面开创信访工作新局面的要求。二是对疑难性问题进行专题研究。针对东方红居委会拆
迁补偿、雪野镇河砂管理、广寒宫集团有限公司职工上访和仪封村农业贷款纠纷等问题,
市委书记办公会、市委常委扩大会进行专题研究,都得到了及时妥善解决。三是对责任
性问题亲历亲为。市委、市政府把信访工作纳入“三个体系”建设,纳入干部政绩考核,
纳入重要工作日程,认真实施信访工作一把手工程,严格落实主要领导负总责、亲自抓,
分管领导靠上抓,其他领导“一岗双责”,共同抓信访、保稳定、促和谐的信访工作责
任制。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听取信访工作汇报,亲自处理重大信访问题。市委书
记李玉妹共阅批群众来信32件,市长刘富春阅批群众来信28件,全部得到妥善解决。分
管领导拿出大量精力,与信访部门一起研究措施,经常接待重要群众来访,亲自过问并
直接参与重点疑难信访案件的处理。其他领导同志对分管范围内的信访问题,也都亲自
出面协调处理,加大了信访问题的协调、督查、处理力度。市领导共接待重要群众来访
33批,都得到了妥善解决。全市形成了统一领导、部门协调,统筹兼顾、标本兼治,各
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大信访格局。
推行“四建四制”,强化基层基础工作。一是着眼网络抓“四建 ” (即建立健全
市、区、乡镇、村四级信访工作组织网络体系),为做好信访工作提供组织保证。村一
级建立各类矛盾调解组织,各村都有一名村“两委”成员负责矛盾纠纷调处工作。聘任
村里的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村计生员为信息联络员,负责报送各村的矛盾纠纷信
息,帮助支部、村委调解矛盾纠纷。乡镇一级全部配备副科级信访助理员和1至3名专职
信访干部,建立了接访室,领导干部实行轮流公开接访。建立由信访、综治、纪检、司
法、经管、民政、派出所、法庭等部门参加的社会矛盾调解中心,对信访问题实行综合
治理。市、区都建立健全信访工作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各职能部门都配备专兼职信访
工作干部, 实行领导轮流值班接访、政法“五长”联合接访。二是着眼规范抓“四制”
(即逐级建立健全信访问题排查、调处、包案、奖惩四项工作机制),为做好信访工作
提供制度保证。对信访问题村居每半月排查一次,乡镇(街道)、区、市每月排查一次,
逐级汇总上报。对排查出的信访因素,实行专人调处,切实做到信访苗头早发现、早报
告、早控制、早解决。对重点案件,全部落实 “四定四包”,领导带队,组织工作组,
一抓到底,彻底结案。实行信访工作与各级干部的政治荣誉和经济利益挂钩。市一级按
照《信访工作领导责任追究制的补充规定》,实行信访工作领导责任追究;两区对信访
工作先进单位的党政“一把手”、分管负责人、信访办主任四职干部和信访工作先进个
人,实行精神和物质奖励,对信访工作落后单位,在干部调整中,其主要负责人不预重
用;乡镇一级实行信访工作“一票否决”;村一级,对出现集体上访的村,视情节轻重,
从定额补助中扣减有关村干部的工资。 三是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带动信访工作整体发
展。总结推广莱城区方下镇“四级预警、三级联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的做法,在龙口
市召开的全省信访工作会议上,方下镇作了典型发言。四是对重点单位实行综合整治。
莱城区和市里先后成立工作组,对雪野镇河砂管理等问题进行综合治理,收到了预期效
果。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信访条例》,依法做好信访工作。一是深入学习宣传《信访条
例》。4月27日,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下发《关于学习宣传贯彻 的实
施意见》(莱办发[2005]9号)。4月28日,以会代训,召开学习宣传《信访条例》动员
会,传达省《信访条例》专题研讨班精神,安排部署学习宣传贯彻《信访条例》措施。
5月13日,召开市信访工作领导小组扩大会议,具体研究部署信访法规集中宣传活动。5
月19日,市直28个部门和两区开展《信访条例》上街集中宣传日活动,市委副书记、市
纪委书记张正泉,市人大副主任王传泉,副市长刘曙光,市政协副主席李禄生等市五大
班子领导莅临现场,并现场接受市电视台记者采访。在新闻媒体设立《信访条例》宣传
专栏, 连续1个月刊发、播放市领导讲话、署名文章、专题采访、答记者问、信访知识
问答30多篇。印发《信访条例》宣传布告、宣传资料等30多万份,为贯彻落实《信访条
例》创造了浓厚氛围。二是加强《信访条例》培训。7月底、8月初,市信访局举办两期
信访干部培训班,对各区信访干部,乡镇分管负责人、信访办主任,市直有关部门、企
业专兼职信访干部进行集中培训。两区、高新区、市国土资源局、市公安局、市工商局
等也都分别举办培训班。市国土资源局还举行国土资源系统《信访条例》知识竞赛。乡
镇把《信访条例》作为村“两委”成员培训班的重要内容,邀请信访部门进行授课辅导。
三是坚持“双教育、双规范”。针对现阶段上访群众反映问题的合理性与反映形式的违
法性交织在一起,上访群众中多数上访人对政策的不明白与少数上访人的别有用心搀杂
在一起的特点,一方面教育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规范信访工作行为;另一方面教育
上访群众遵纪守法,规范信访人的信访行为,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对不依
法信访、无理取闹、不听劝阻、行为过激的上访人,严肃教育批评;经教育批评无效的,
由公安机关予以警告、训诫或者制止,构成违法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全市共处
理26人。市公安局、市信访局联合制定《关于维护机关办公楼及周边信访和治安秩序的
意见》,组建50名警力的市府广场治安巡逻大队,加强机关大楼周围信访秩序的维护,
滞留围堵市委、市政府机关大门的现象得到纠正,信访秩序进一步好转。
妥善化解群众来信来访,提高处理信访问题的效率和质量。一是规范信访工作,依
法办理信访事项。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制定下发《莱芜市信访工作三项规程的通
知》(莱办发[2005]21号),对办信、接访、督查三项工作进行规范。积极探索三级终
结、律师参与信访工作等新的工作机制,促进了各级信访工作的开展。二是抓好初信初
访,减少重信重访。坚持实行“三步工作法”,信访工作人员每天提前半小时到岗到位,
畅通信访渠道,群众来访,及时接谈;分清是非责任,立即交办;跟踪督查督办,限期
结案。坚持信访并重的原则,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下发《关于在全市开通群众来
信“绿色邮政”的通知》(莱室字[2005]31号),群众寄往市、区、乡镇三级党委、政
府及有关部门的来信,只要在信封右上角注明“群众来信”,一律免贴邮票,大大方便
了群众,降低了信访成本。坚持有案必督,有案必查,加大交办督查力度,特别是对进
京上访、越级集体上访等重点案件,全部落实领导包案责任制,强化督办,加强参办,
积极协调, 限期结案。市信访局受理的群众来信来访90%以上都得到了妥善处理,省里
交办的11个方面重点信访案件和市立案的72个案件,全部到期结案,结案率达到100%。
三是实行联合接访制度,妥善化解矛盾。对大规模的来市集体上访,协调责任单位和有
关部门实行联合接访,共同研究解决办法。市信访局接待的55起来市集体上访,都及时
协调有关单位进行了妥善解决。
努力做好集中处置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工作,维护社会稳定大局。一是实行
领导包突出问题制度。市委、市政府、军分区23名领导分别对17个重点人员进行包案,
认真做好重点企业军转干部的生活安置和思想转化工作。二是实行三级办案制度。对上
级交办案件和来市信访突出问题,整合市、区、乡镇及有关责任单位的力量,三级办案,
彻底解决问题。对中央联席会议办公室交办的5个案件,市联席会议办公室会同市法院、
两区及有关乡镇全部查结。省督查组来莱芜市督查时,给予了高度评价。三是认真做好
值班工作。市信访问题驻京办事处专人专职在北京值班,预防了多起突发性事件的发生。
全国“两会”、十六届五中全会等重点敏感时期,从有关部门抽调20余人精干力量,由
市长助理、市委副秘书长、市信访局长郭家安同志带队进京值班,确保了信访稳定。四
是及时跟踪解决, 避免群体性事件的发生。4月2日下午,雪野镇西峪河南村100多名群
众赴省上访,6月6日,雪野镇南白座村38名上访群众在济南火车站买到去北京的火车票,
准备进京上访,郭家安同志闻讯后立即会同莱城区负责同志赶到现场进行接访疏导,避
免了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几起涉军突发事件,也由于处理及时,措施果断,避免了重大
影响事件的发生。 五是实行联动大接访。从5月开始,市公安局、市检察院、市法院、
市国土资源局、市建委等部门相继开展联动大接访活动,零距离接待上访群众,面对面
地解决了一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
继续实行专项治理,解决上访老户问题。坚持以人为本,老案新办,多措并举,分
类施制,对有政策落实或有实际问题需要解决的,加强协调,彻底解决;对无政策落实
但反映问题有一定合理成分的,寻找途径,变通解决;对没有政策落实和实际问题解决
的,疏导教育,稳定情绪;对无理取闹、教育无效的,坚决实行强制措施。省交办的15
个上访老户全部得到了妥善解决。 4月中旬,因工致残的莱城区口镇西街伤残民工申曰
国上访后,市信访局与莱城区水务局多次协调研究解决,最后由大冶水库管理所一次性
付给申曰国现金3.35万元。 32年的问题在3个月内得到了妥善解决,上访人送来“人民
公仆,恩重如山”的锦旗。莱城区杨庄镇水西官庄刘凤英,1997年开始进京、赴省、来
市上访。此案虽属涉法信访案件,但市信访局先后几十次不厌其烦做上访人的思想转化
工作,上访人的态度逐渐转变,经多次与有关单位协调,形成处理意见,刘凤英在上访
答复意见书上签名,同意处理意见,并送来“心系老百姓,为民解忧;保持先进性,众
口皆碑” 的锦旗。4月,对极个别长期无理取闹并造成一定影响的张永兰、周美春两个
上访老户实行了劳教。
(吴希栋)

[政策研究] 紧扣中心,强化服务,努力当好市委的决策参谋和助手。2005年,市委政
研室共起草各类文稿210多篇,140多万字。其中市委主要领导大会讲话和发言22篇,外
地考察、 专题调研和决策论证24篇,署名文章9篇,工作汇报45篇,出版《莱芜调研》
14期,省级以上发表文稿7篇,同时参与3项市委重大活动。一是开展重大专题调研,服
务市委决策。一年来,围绕市委重大决策,主要开展了7项专题调研、3项决策论证、12
次外出考察。专题调研。按照市委的部署,围绕影响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问题,开
展专题调研。其中,新型企地关系调研,提炼形成企地“零障碍沟通、零差距服务、零
距离互动、零缝隙配套、零差别激励”的服务合作机制和“利益联结、互动双赢”新型
企地关系内涵,得到市委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和较高评价;济青高速南线对莱芜发展影
响调研,就济青南线对莱芜市区域定位、特色产业、城市布局、莱钢发展等方面的影响
作了全面分析,提出“一线带全盘、腹地变前沿”的判断,对全市产业发展布局作了一
些初步的构想,以《呈阅件》形式报送市委常委,市委书记李玉妹作了重要批示;产业
集群调研,对福建、广东等地产业集群发展经验进行总结,提出产业集群是优势产业发
展的必然规律和结果,是莱芜加速经济发展、带动城市建设、促进对外开放、加快群众
致富的关键。在此基础上,向市委提出规划先行、政策扶持、培育关键性龙头企业等建
议,主要观点被吸收到《工业立市发展纲要》中;闽苏川等地先进经验调研,调研学习
晋江全力打造“品牌之都”、龙海从“农业当家”到“工业立市”、海门园区撑起城市
框架、锦江特色产业引领城乡一体化发展等先进经验,服务莱芜“十一五”规划,提出
“融入济南、接轨半岛、崛起鲁中”的区域发展定位,规划发展以钢铁为支撑的产业集
群等建议;钢城区干事创业加快发展调研,提出“钢城在干中确立企地合作促发展的开
放型思路,在干中与莱钢建立起水乳交融、互动双赢的新型企地关系,在干中培育一支
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干部队伍,在干中打造有后劲、有活力、有实力的经济强区”
等四条经验,形成《干出来的活力》的调查报告,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引起了较大反响。
同时, 还围绕莱芜会展业发展、 颜庄镇自主创业等开展专题调研。决策论证。主要是
“十一五”工业立市战略发展纲要论证。形成《“工业立市”战略发展纲要几个重点问
题的摘要》,确立发展优势产业集群目标和突出发展钢铁产业、突出莱钢泰钢带动等重
点,建设“钢铁、能源化工、纺织服装、农产品加工”四个产业集聚区,明确加大项目
投入、 扶持龙头、创新品牌等9项措施,丰富完善了“十一五”发展规划;开发区“十
一五”规划论证。形成《高新区五年回顾和“十一五”规划报告》,总结回顾开发区五
年发挥的带动效益,深化开发区“四新一率先”的发展定位,提出“五个转变”的总体
目标,明确了产业发展、机制创新等四项重点。开发区指挥部会议通过,并以市委、市
政府两办名义转发;雪野水库治理整顿论证。摸清网箱养殖、库区采砂、沿边建筑等基
础情况,先后形成调研报告、政策摘编、治理方案和动员讲话等系列重点文稿,为市委、
市政府作出治理整顿的决定奠定了基础。外地考察。主要围绕市委中心工作和领导关注
的重点问题,先后到深圳、宁波、德州、临沂、荷泽等地考察学习,形成《关于诸城市
昌城镇依靠外力加快工业发展的考察报告》《关于深圳福田区“城中村”改造的考察报
告》《关于菏泽市环卫体制改革的考察报告》《关于苏浙三市社区服务业发展的考察报
告》《关于日照等地经济适用房开发建设考察报告》《赴德州、临沂等五市学习考察报
告》等12篇考察报告,有的以《呈阅件》形式刊发,有的在《莱芜调研》刊登,大部分
成果输入领导决策。
二是保质保量地起草好市委主要领导讲话,深化完善市委工作思路。年内共起草各
类领导讲话、发言近60篇、30余万字。其中,比较重要的综合性会议文稿有:李玉妹同
志在全市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加快发展大会上的讲话,分析了2004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
现出“快、好、稳”态势和“一个提前、八个突破”的结论,提出莱芜正处于“加速发
展期”的判断,明确在以“一号工程”为重点的对外开放等六个关键领域求突破;李玉
妹同志在十一届八次全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总结一季度发展态势,明确深入贯彻
落实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山东时的讲话精神,以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动力,加快服务业发展、
“生态市”建设、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构建和谐社会等重点工作;李玉妹同志在全省科
学发展情况交流现场会上的发言,提出落实省会精神,加快莱芜发展,做到必须加快钢
铁产业优化升级,必须突出城市功能完善,必须把乡镇作为突破口等“六个必须”;李
玉妹同志在中组部小城镇建设培训班上的发言,提出“城市规划的核心是产业规划”、
“城市膨胀的根本动力来自于产业集聚”、“生态环境是城市与产业互动发展的和谐点”
等产业与城市互动发展的新观点;李玉妹同志在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读书会上的讲话,
提出把产业集群作为“工业立市”的主攻方向,突出钢铁和大企业带动发展,集中打造
钢铁、 纺织服装、能源化工、农产品加工等4个产业集聚区;李玉妹同志在牟汶河治理
和山区综合开发现场会上的讲话,提出山区综合开发既是富民工程、又是生态工程,必
须常抓不懈,并作出了落实政策、加大投入、强化考核等部署。
三是全力服务市委重大活动。做好全省科学发展现场会重要基础性工作。独立承担
完成全市工作汇报、考察点简介、沿途解说词等文稿起草工作,组织指导广电部门完成
沿途解说工作,协助市领导完成考察线路、考察点选定等工作。有关文稿9易其稿、6万
余字,创下9天9夜连续作战的纪录;现场演练30多次,行程3000多公里,较好地完成了
任务,受到市领导的表扬。另外,还按照同一标准,参与中央巡视组、省领导及兄弟市
到莱芜考察活动10余次。参与全市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关键阶段的工作。先后
起草省市领导各阶段动员讲话5篇、署名文章3篇、各类汇报15篇,参与制定市委市政府
9个方面36条整改措施和市级党员领导干部先进性21条要求, 两次参与迎接中央先进性
教育巡视组检查。参与钢博会等系列活动的筹备工作。为市委书记李玉妹起草《建设新
材料产业化基地是加快莱芜新型工业化的新引擎》的报告和开幕式讲话,制作多媒体片,
为参会中央、省、市领导起草讲话致辞10余篇,起草各类汇报、解说词20余份。
四是做好对上供稿、成果转化和服务部门工作。对上供稿方面,在《山东通讯》、
省电视台等省级以上报刊媒体发稿7篇,其中向国家级出版社供稿3篇。成果转化方面,
《莱钢发展快,莱芜机遇多——关于深化企地合作的调查与思考》,获全市社科成果一
等奖。服务部门方面,坚持从中心工作和领导关注的事情入手,先后帮助10多个部门和
单位完成一些重要典型的总结、重大会议材料的把关、整理及工作思路的论证,并及时
在《莱芜调研》《呈阅件》上转化,使这些部门的工作更好地为中心工作服务。
认真抓好党刊编辑工作, 宣传市委决策部署。全年出版《莱芜调研》14期(其中2
期专刊),编发各类文稿390多篇,约160万字。编辑工作中,坚持“党刊、市刊、名刊”
办刊思路,紧紧扣住发展开放型经济这个主题和“1243”的工作思路,围绕全市重点工
作、重大活动,一期一个主题,一期一个热点。共编辑招商引资和开发区建设四周年、
全省科学发展现场会、牟汶河综合治理、钢铁博览会、城乡环境综合整治、镇村“八个
一”“五个一”建设,“工业立市”战略、“十一五”发展规划等专栏12个、编发文章
50余篇; 围绕粉末冶金年会、城市论坛等重大活动,与部门联合编发专刊2期,集中刊
登专家院士文章40余篇,延伸完善开门办刊、合作办刊的新思路;同时,改进编排形式
和办刊手段,图文并茂、形象生动。《莱芜调研》被全国党刊研究会评为全国优秀城市
党刊。
积极做好农村工作,发挥指导协调作用。制定政策。起草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
乡镇经济发展,深化“富民强村”工程的意见》,细化乡镇“八个一”、中心村“五个
一”建设要求;起草《关于进一步加快山区综合开发促进造林绿化的意见》,明确开发
重点,完善扶持政策,加大考核力度。撰写文稿。筹备全市“富民强村”工程现场调度
会、全市农村工作会议、牟汶河治理暨山区综合开发现场会,起草市委市政府领导讲话
及汇报20余篇。加强调度。对“富民强村”工程实施情况、山区综合开发等工作,坚持
两月一调度,半年一督查。其中,上半年全市“富民强村”工程实施情况的督查报告,
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分别作了批示,对促进全市“三农”工作的开展起到了很好的指
导作用。强化调研。通过市内调研、外出考察等形式,形成《关于加快山区经济林建设
的调查及建议》,提出莱芜市加快以六条干线两侧为主的造林绿化的思路、措施、建议,
输入了领导决策;外出考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验,形成《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
村的初步打算》,初步制定了莱芜市新农村建设“十一五”规划和明年重点工作。强化
宣传。8月,集中半个月的时间,组织莱芜日报社、莱芜电视台、莱芜人民广播电台3家
新闻媒体, 对7个乡镇10个村自主创业、加快发展经验进行了集中报道,在广大农村产
生了很大反响。做好包村工作。帮助莱城区茶业口镇南嵬石村理清工作思路,制定发展
规划,协调有关部门出资出物为南嵬石村架电、修路、筑坝、植树,搞好山区综合开发,
大力发展旅游业,并帮助村工业园搞好“三通一平”,受到了全村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
(王增林)

[组织工作] 党的基层组织与党员队伍状况。2005年,全市共有基层党委97个,党总支
194个, 党支部2720个,党员69443名,预备党员1623名。其中,男党员60477名、女党
员8966名; 少数民族党员114名。全年共发展党员1573名,其中,企业、农村、学校、
科研一线发展党员940人,占发展党员总数的59.8%;35岁以下的党员1159名,占发展党
员总数的73.7%; 高中以上学历的1397名,占发展党员总数的88.8%;妇女党员379名,
占发展党员总数的24.1%。 对新发展的党员实行公示制和党的基本知识考试制度,保证
发展党员的质量,优化了党员队伍的结构。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根据省委、市委统一要求,在全市党员中广泛开展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各级组织部门坚持以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为
统领,紧紧围绕建设群众满意工程,突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个主题,突出落实科
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基本要求,牢牢把握取得实效这个关键,坚持高
标准、严要求,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规范运作,认真细致地做好先进性教育活动每个
批次、 每个阶段、 每个环节的工作, 整个教育活动进展顺利, 成效明显。全市共有
32421名党员参加了第一、 二批的教育活动。通过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全市党员队伍
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党的基层组织得到切实加强,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改善;坚持“两
不误、两促进”,扎实做好各项重点工作,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积极探
索建立“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为今后加强基层组织、提高党员
素质、服务农民群众提供了制度保障。
基层组织建设。加大对农村干部的教育培训,巩固了农村两委换届成果。继续加强
“双带双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认真组织“双带双强”村干部和艰苦创业好支书的评
选工作,指导做好对村干部的考核和补助金发放工作。坚持建管学用并举,农村党员干
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扎实推进。加强远程教育队伍建设,加大对站点管理员的培训管理,
积极探索建立站点管理使用的长效机制。精心搞好教学选题规划,做好了课件制作。从
实际出发组织教学,远程教育的效果初步显现。
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立足班子建设的实际需要,积极物色专业对口、工作经
验丰富、业务能力强、有开拓创新意识的干部充实到领导班子中,进一步改善了班子结
构。严格执行《干部任用条例》,认真做好领导班子配备和干部调整工作,保证了选好
人用准人。加大年轻干部的选拔培养力度,对全市县级后备干部人选进行补充调整,研
究确定了70名正县级后备干部和316名副县级后备干部, 为加强全市县级领导班子建设
提供了充足的干部储备。贯彻落实中组部视频会议精神,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从四个方
面进行改进,促进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在调查研究的基础
上,以转变机关干部作风、培养锻炼干部和促进基层发展为重点,确定了以“联镇包村”
为主要形式的新一轮包村工作。11个包村工作组在包村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扎扎实实为
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受到基层群众的欢迎。老干部工作不断加强,离休干部“三个机制”
正常运行,离休干部的“两费”全面落实。市委老干部局被评为“全省老干部党校建设
先进单位”、“全省老干部工作‘三个亮点’建设先进单位”。
干部监督工作。按照中组部关于严肃查处“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等问题和坚
决防止干部“带病提拔”现象的11条措施要求,提出贯彻落实办法,实施了《莱芜市党
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失察失误责任追究暂行办法》。针对省委组织部《干部任用条
例》检查组指出的薄弱环节,印发《莱芜市规范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会议记录暂行规定》
等文件,协调各区、市直各部门做好了整改工作。认真落实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
委托审计部门对16名职务调整或任职时间较长的市直部门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区党政正
职进行离任审计或任职期间经济责任审计,首次对钢城区党政正职进行任中经济责任审
计。修订完善《莱芜市市管单位领导集体决策重大问题议事规则(试行)》,加强了对
领导班子特别是“一把手”在重大问题决策方面的监督。认真落实干部监督工作督查员
制度, 较好地发挥了干部监督工作督查员的作用。 认真受理来信来访和组织系统
“12380” 专用举报电话,健全了干部监督信息网络。制定实施《市委组织部机关内部
干部监督工作分工协作暂行办法》,理顺了工作关系,形成了干部监督工作的合力。
干部实绩和招商引资考核工作。按照省委提出的“三个体系”建设的要求,进一步
完善以实绩考核为重点的干部实绩考核办法。对2004年招商引资暨工作实绩先进单位、
优秀等次领导干部、目标考核先进乡镇(街道)、招商引资记功晋级人员等进行了表彰
奖励。认真反馈年度工作实绩考核结果,增强了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压力感、责任感。
督促各部门单位召开民主生活会,针对考核中发现的问题,认真查找原因,制定改进措
施,促进了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建立乡镇(街道)经济主要指标完成情况排行榜,对19
个乡镇(街道)的经济主要指标按总量和增幅分别进行排序,激发了基层干事创业的热
情。坚持月调度、季通报制度,督查考核各蹲点招商单位落实人员、落实城市、落实时
间、落实经费、落实责任和蹲点招商情况。协调、督促有关部门落实优惠政策,加大帮
扶力度,使综合试点镇和重点促进镇实现了招商引资、小城镇建设、劳动力转移、工商
税收“四个明显加快”的目标。
干部教育和人才工作。按照“讲质量、讲效益、讲效果”和“实际、实用、实效”
的原则,抓好特色培训,开设加快乡镇发展、旅游管理等专题班,聘请国家有关部委和
省、市领导,大专院校的专家教授授课、作报告,举办各级各类主体培训班次12类13期,
培训人员592人次。协调有关部门举办第一期民营企业厂长(经理)培训班。突出重点,
加强了人才管理工作。评选出10名莱芜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纳入了专家管理范
围; 建立首席技师选拔管理制度,会同有关部门评选了9名“莱芜市首席技师”;制定
出台莱芜名师建设工程实施意见,组织开展“莱芜名师”评选活动,评选出莱芜名师14
名。
(岳长胜 陶 钧)

[老干部工作] 2005年, 全市共有离休干部688人。其中,市直单位393人、莱城区261
人、 钢城区34人;解放战争时期的460人、抗日战争时期的228人;地厅级4人、县处级
222人、其他462人。平均年龄79.3岁。
老干部政治待遇得到有效落实,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迈出新步伐。春节前夕,印发
《春节慰问信》。市委召开老干部代表座谈会,市委书记李玉妹,市委副书记、市长刘
富春,市委副书记孙振文,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单增德等领导同志参加并与老干部进行
亲切座谈。为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市委召开抗战老战士、老同志代表座谈会,市委书
记李玉妹亲自为老同志代表颁发抗战胜利60周年纪念章。市、区委和政府分别为抗战离
休干部赠送《中国共产党抗战图志》一书,得到了老干部的广泛好评。各级各单位自觉
坚持各项制度,较好地落实了老干部阅读文件、参加重要活动、参观考察等政治待遇。
8月, 印发《关于进一步落实老干部阅读文件制度的通知》,规范了老干部阅文工作。
10月,组织离休干部代表参观银山工业园、钢城经济开发分区等重点项目,使老同志亲
身感受了莱芜市近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离退休干部党建“三项制度”得到较好落实。
截至年底, 全市共建起离退休干部党总支8个、党支部120个、党小组267个。离退休干
部党员培训教育取得较大进展。 4月,成立市委老干部党校,先后举办两期培训班,培
训离退休干部党员180多人次。 11月,对全市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和离退休干部党员进行
年度考评,通报表彰了19个先进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和73名优秀离退休干部党员。广大离
退休干部党员积极参加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离退休干部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
斗力明显增强。
离休干部生活待遇得到较好落实,“亲情服务年”活动扎实有效。各级老干部部门
主动协调配合劳动保障、财政等部门,采取得力措施,认真做好离休干部医药费统筹金
标准确定、特困单位认定、企业离休干部医药费统筹金和增加待遇资金征缴等工作,保
证了离休干部“三个机制”的正常运行,使离休干部“两费”得到全面落实。企业离休
干部工作取得新的突破。 9月,出台《关于做好改制重组以及关停破产市属国有集体企
业离休干部工作的意见》(莱室字[2005]26号)。从2006年1月1日起,市属国有集体企
业(不含泰钢)所有离休干部,全部调整为企业主管部门管理,从根本上解除了企业离
休干部的后顾之忧。各区不断加大力度,先后解决了企业与机关离休干部离休费差距问
题。各级各单位积极开展“亲情服务年”活动,认真组织离休干部搞好健康查体,热情
关心照顾“双高期”及有特殊困难的老干部,主动为他们办实事、办好事,市政府拨出
专款为市老年大学、干休所更换了服务用车和供热交换机等设施。市老干部活动中心坚
持每月为市直单位居住相对比较集中的离休干部义务理发,“老人节”期间,开展了第
四届“金秋再相聚,回报老干部”活动。各干休所积极开展“情注夕阳红,爱心献功臣”
活动,不断深化细化亲情服务。各级各单位认真做好老干部信访工作,千方百计解决老
干部反映的问题。12月,莱城、钢城区委老干部局分别被评为全省老干部部门“亲情服
务年”活动先进单位和全省老干部信访工作先进单位。
老干部文体活动丰富多彩,老年教育事业取得新进展。各级各单位立足实际,积极
组织离退休干部开展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有效地丰富了老同志的精神文化生活。4月,
与莱钢集团、新矿集团等单位联合举办协作区老干部门球联谊赛;成功举办全市第九届
老干部书画展。10月,组队参加全省离退休干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合唱比赛;会同有
关单位举办“九九”重阳节老年人运动会。市老年大学春节期间组织学员参加文化广场
大型文艺表演, 并被评为“广场文化活动先进单位” 。各级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办公厅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老年教育工作的意见》,努力抓好老年教育工作。市老年大学
紧密结合实际,不断完善措施,加大力度,办学质量不断提高。钢城区老年大学投资50
万元对校舍进行改造,教学条件明显改善。全市19个乡镇(办事处)全部建起老年学校,
市、区、乡镇(办事处)三级办学网络初步形成。
老干部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在全市老干部中
继续深入开展“四参与一服务”和“建言献策”活动。“老人节”前后,在《莱芜日报》
开辟“‘四参与一服务’中的老干部”专栏,对活动中涌现出来的部分先进典型进行集
中宣传,有效地激发了全市老干部发挥作用的热情。11月,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
山区经济结构调整等工作,通过发放征求意见表、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向全市部分离退
休干部征求意见建议,为老干部建言献策畅通了渠道。为进一步提高老干部发挥作用的
整体水平,印发《关于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更好地发挥离退休干部作用的通知》。
此外,老干部部门的调研信息、舆论宣传、档案管理、老干部统计等工作,也都取得了
新的成绩,并得到了上级业务部门的充分肯定。市委老干部局被评为“全省老干部党校
建设先进单位”和“全省老干部工作‘三个亮点’建设先进单位”。
(亓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