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富春同志在2006年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c&A=5&rec=4&run=13

(2006年2月8日)

同志们:
刚才,我们对2005年度在招商引资、民营经济、工业发展、农村工作等重点工作中
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了表彰和奖励。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对受到
表彰奖励的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祝贺! 希望你们在新的一年里再接再厉,努力取得更大
的成绩。关于去年的工作情况和今年的工作意见,李书记还要做重要讲话。下面,我先
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2005年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
过去的一年,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
观统领全局,全面落实市委“一二四三”的发展思路,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全市经济
和各项社会事业都取得显著成效,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居全省前列。全市生产总值达到
256亿元,同比增长18.5%;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4.56亿元,增长41.5%;城镇居民人均
可支配收入达到10786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684元,分别增长6.5%和10.7%;城乡居
民人均储蓄存款10474元,增长28.3%。全市各项工作所取得的突出成绩,主要表现在以
下几个方面:
(一)对外开放取得显著成效。去年我们狠抓了招商引资这个“一号工程”,努力
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经济发展。一是招商引资超额完成了任务。去
年共引进资金66.6亿元, 占年初计划的193%;形成固定资产47.3亿元,占全社会固定
资产投资的36%,其中投资过5000万元的大项目22个。招商引资已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
强大动力。二是外经外贸高速增长。去年全市进出口总额达到10.5亿美元,其中出口6.6
亿美元,分别增长46.5%和51.9%,增幅均列全省首位。进出口总额超过5个市,居全省第
12位。实际利用外资1.0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3.5%。三是园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开
发区建设进展加快,去年新开发面积5.2平方公里,新增基础设施投入2.6亿元,引进润
辰机械、 万泰电气等过亿元的项目11个,实现技工贸总收入63亿元,进出口总额1.1亿
美元,地方财政收入超过6000万元。钢城分区、莱城北部工业园等也都取得新的进展。
(二)工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围绕建设“山东钢铁生产和深加工基地”、“国家
新材料产业化基地”,我们大力发展主导产业,积极培植骨干企业,使工业经济实力明
显增强。一是主导产业更加突出。钢铁、机械、纺织、食品等主导产业进一步壮大,成
为带动全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去年全市钢产量达到1184万吨,比上年增加412万吨,
其中莱钢突破1000万吨。纺织工业实力进一步增强,纺纱能力达到60万锭。农副产品加
工、购销企业发展到1200多家,加工能力达到55万吨,均比上年有较大提高。二是骨干
企业数量较快增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87家, 利税过千万的企业26家,比上年
分别增加32家和3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0%,比上年提高了6
个百分点。三是企业改革取得较大进展。市直工贸企业的改革进展较快,去年15家企业
完成了改制, 6家破产企业完成了职工权益兑付。特别是广寒宫、鲁中化工总厂等困难
企业通过靠大联强已恢复生产,既盘活了现有资产,又消除了社会不稳定因素,为下一
步企业改革积累了宝贵经验。
(三)农村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市委、市政府深入实施“富民强村”工程,认真落
实党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促进镇村自主创业,基层发展活力得到增强,农村经济呈现
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一是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一批规模较大的龙头企业已经出
现,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发展较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较大进展。去年全市发展畜牧养
殖小区40个, 养殖肉鸭1100万只、生猪4万头。大力发展特产农业,绿色无公害基地达
到10万亩,姜、蒜、桃等优势农产品的效益进一步提高。二是造林绿化成效明显。通过
推行“大户承包”、“以奖代补”等政策措施,造林数量、质量大幅提高,大户承包已
成为荒山绿化的主要形式,其中,承包面积在300亩以上的108户、千亩以上的20户、万
亩以上的3户。 三是劳务输出取得较好成绩。我们突出抓了劳务输出公司建设和劳动力
技能培训, 提高了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去年全市共转移农村劳动力2.2万人。目前
主要从事非农产业的农村劳动力超过总数的50%,非农收入占农民收入的60%。四是农
村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 新修农村油路688公里,累计完成农村油路建设1780公里,
“村村通油路” 率达到96.6%,大部分村庄开通了公共汽车。启动了“村村通自来水”
工程,目前通自来水村达到351个,超过全市农村总数的1/3。乔店水库、葫芦山水库除
险加固工程已顺利竣工。五是财政支农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市各级财政加大了对农业产
业化、林业、农村水利、中小学危房改造、农村困难户和五保户、新型合作医疗、村干
部补贴等方面的支持力度, 去年全市支农资金达到3.4亿元,占地方财政收入的23%,
促进了农村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发展。
(四)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市委、市政府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积极
探索推动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的有效措施,认真抓了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和城乡创
业者培训,积极引导民营大户加快发展,大力发展民营担保公司,有效地缓解了民营企
业贷款难的问题, 推动了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目前,全市个体工商户发展到3.3万家,
私营企业5640家,从业人员15.7万人;其中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民营企业42家, 年纳税
额超过100万元的民营企业116家。去年民营企业缴纳的税收总额达到4.16亿元,比上年
增长46.6%。
(五)城乡面貌明显改观。围绕打造“绿色钢城”,进一步加大了城乡建设力度,
一批城市重点工程相继完工。城市出入口、红石公园、西海公园改造基本完成,新汽车
站建设进展顺利,城市功能更加完善。钢城区城市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泰莱路大修改造
如期竣工,济南—莱芜—青岛的高速公路正在顺利建设。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
突出解决脏、乱、差问题,进一步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环境。
(六)和谐社会建设取得较大进展。一是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取得新的成效。市委、
市政府进一步加大了就业再就业服务力度,初步形成了信息咨询、技能培训、贷款扶持、
税费减免等方面的综合服务体系, 去年共实现城镇就业再就业1.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
率控制在2.8%, 就业形势趋于稳定。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步伐加快,对社会弱势群体的
救助进一步加强。 去年新增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员1.9万人,新增失业保险3500人,新
增医疗保险8000人。全年共保障城镇居民9500人、农村困难群众1.2万人,发放低保金、
救助金800多万元, 保障了城乡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二是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展。
加快科技事业发展,技术创新步伐加快,去年获得省以上科技成果10项。教育事业稳步
发展,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和危房改造进展较快,一中新校建成使用,职业技术学院新
校已开工建设。市、区两级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基本完成,对各种重点传染病的发现、防
治工作逐步加强。高度重视对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防控工作,各项措施得到较好落实。积
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市有9个乡镇参加合作医疗试点,受惠群众13万人。文化、
体育、人口和计划生育等各项社会事业都有了新的发展。三是“平安莱芜”建设扎实推
进。进一步健全治安防控体系,深入开展“严打”斗争,不断强化信访工作,认真落实
安全生产的各项措施,去年全市刑事案件发案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没有发生群体性的
进京、赴省上访事件和重大安全事故。四是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深化。扎实开展“文明城
市”和“文明社区”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高了市民整体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五是
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明显效果。根据市委统一安排,全市分三批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
进性教育活动。目前,前两批已经结束,第三批正在进行。通过开展教育活动,广大党
员宗旨观念进一步增强,一些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得到较好解决,党群干群关
系进一步好转,党的执政基础更加巩固。
2005年是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较快、城乡面貌变化较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较多的一
年。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工作中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钢铁价格大
幅度下滑,对我市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将带来较大冲击;企业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在保
持稳定的前提下,使困难企业尽快摆脱困境,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农业产业化水平还
不高,保持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较大;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政府机关作风有待进一步
转变,管理和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
切实加以解决。
二、2006年全市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和基本措施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开好局、起好步,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今
年全市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
发展观统领全局,继续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抓好招商引资和载体建设两个关键,
突出工业、农业、民营经济和环境建设四个重点,更加注重借助外力、依靠民力和激发
基层活力,着眼于站在新起点、创造新优势、实现新发展,团结实干、锐意进取、开拓
创新,努力实现“一快、一高、一好”三个目标,不断开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5%,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
配收入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下,人口自然
增长率控制在7.2‰以内。
为了落实好市委“1号文件”确定的各项重点工作,圆满完成全年的预期目标,要突
出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工业立市战略,大力推进工业加快发展
工业是我市的主导产业。要把工业发展放到首位,围绕“两个基地”建设,进一步
研究有效的政策措施,加快工业发展步伐。一要大力推进主导产业发展。对钢铁、机械、
纺织、食品等优势产业,要坚持分类指导,重点扶持,使之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支柱。
钢铁、机械产业要适应市场变化,调整产品结构,大力发展精深加工,进一步增强市场
竞争力。纺织产业要逐步扩大生产能力,积极拓展后续加工,努力实现多次加工增值。
食品加工产业要抓好龙头企业、生产基地、专业大户建设,进一步提高产品档次和经济
效益。二要积极培植骨干企业。骨干企业和名牌产品少,是我市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
要进一步完善鼓励企业加大投入、上市融资、对外合作、争创名牌的扶持政策,激发企
业加快发展的积极性。三要鼓励企业加快技术创新。要鼓励企业积极引进、吸收先进技
术,加快改造传统产业。积极推进新材料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进程,尽快形成产业优势。
要建立政府支持、企业主导、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引导大中型企业建立
技术中心和加大研发投入,增强企业创新能力。
(二)坚持城乡统筹,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今年是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第一年,要搞好调查研究,制定好有关规划和政
策措施,抓好试点村庄,确保新农村建设有一个良好的开局。
一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支持龙头企业加快发展,努
力提高大宗农产品进入产业化的比重。要积极推广先进实用的农业技术,大力发展高产、
优质、高效农业。特别要抓好防治姜瘟病的科技攻关,争取尽快取得明显成果。要继续
落实“大户承包”、“以奖代补”等政策措施,加快荒山绿化和绿色通道建设步伐。要
进一步完善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政策措施,积极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大力开展劳务
输出,力争使绝大部分新增农村劳动力能够转移到二、三产业就业,努力提高农民的非
农收入比重。
二要搞好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建设。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搞好村
村通自来水、村村通客车和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要加强镇村规划建设,进一步搞好环
境整治,逐步改变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要进一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办学体
制,保障农村教育经费投入,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解决困难家庭子女上学问题。
要加强乡镇卫生院和农村卫生室建设,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提高农村医疗服
务水平。要全面落实农村低保和五保户供养制度,切实保障农村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
三要切实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要扎实推进农村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
教育活动,加强以农村党支部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带领群众搞好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本领。要认真落实村民自治,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村民议事、村务
公开制度,逐步提高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的能力。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事
业,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引导农民养成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推进移风易俗,培育
文明村风。
(三)坚持从实际出发,大力推进服务业加快发展
要立足我市实际,进一步明确服务业发展的重点,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一要加快
商贸业发展步伐。要进一步完善全市商贸业发展规划,加快银座城市广场、馨百大厦等
重点商贸设施建设步伐,进一步提高全市商贸设施的档次和水平。要积极发展超市和便
利店,努力为居民生活提供方便。二要大力发展旅游业。要以济南为主要市场,以生态
旅游、休闲度假为特色定位,重点抓好北部山区和雪野湖的规划开发工作。要进一步加
大对雪野湖网箱、挖砂和违章建筑的整治力度,为旅游开发奠定良好基础。三要积极发
展现代服务业。要进一步搞活金融服务,引导金融机构贷款在继续支持大企业的同时,
逐步向中小企业延伸,努力缓解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要积极引进市外金融机构到我
市开展贷款业务,尽量满足我市经济发展的需要。要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信息咨询、
法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进一步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
(四)坚持“三高”原则,大力推进城市建设
要继续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原则,不断扩大城市规模,完
善城市功能,努力创造适宜居住、有利创业的良好环境。一要进一步完善城市规划。今
年要重点编制完成给水、消防、人防等专业规划,加快钢城区控制性详规的编制进度。
同时,要进一步加大规划检查监督力度,确保规划的严肃性。二要认真抓好一批重点工
程建设。要高标准搞好牟汶河的各项治理和建设任务。要认真抓好西外环的改造工程,
全面完成新汽车站的建设,加快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建设进度,启动体育馆和钢铁博物
馆的建设。要加大城中村改造力度,进一步改善城市面貌。三要努力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继续抓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重点搞好城市出入口、小街小巷、集贸市场等重点部位的
治理,进一步改善城市形象。四要搞好城市资产经营。要切实搞好城市土地的储备和出
让工作,加强市政公用设施经营权、冠名权、广告权等资产的经营,以筹集更多的资金,
用于城市建设。
为了完成以上目标任务,要突出抓好以下基本措施的落实:
一要进一步抓好对外开放和园区建设。要进一步强化专业招商队伍,逐步完善蹲点
招商的方法,充分发挥我市区位、资源、产业、能源等方面的优势,更加有效的搞好招
商引资。要继续实施“保亿工程”,进一步加大利用外资的工作力度。要积极开展进出
口业务,切实保持我市外经贸工作的良好势头。要继续抓好开发区等重点园区的建设,
不断提高吸引外商投资的能力。
二要进一步发展民营经济。要积极引导民营大户制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加
快发展步伐。要积极鼓励完成原始积累的民营企业,逐步向园区集中,促进民营企业集
约化发展。要继续抓好对民营大户经营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继续抓好对
城乡有志创业人员的知识培训,帮助他们成功走上务工经商之路。要正确引导有条件的
流通企业向加工制造企业延伸,顺利实现先商后工的转型。要大力发展民营担保公司,
进一步缓解民营企业贷款担保难的问题。
三要进一步推进企业改革。去年我市虽然加大了市属企业改革的力度,但困难企业
仍然不少,改革任务仍然很重。要坚持因企制宜、一企一策的原则,在确保稳定的前提
下,进一步加快企业改制步伐,争取绝大部分企业年内基本完成改制任务。要把企业改
革与招商引资、靠大联强结合起来,鼓励企业采取合资、合作、转让等形式,加强与外
地企业的联合重组,努力实现既搞活现有企业、又引进市外资金两大目标。
四要进一步搞好环境建设。要重点抓好硬环境、生态环境和政务环境等方面的建设,
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在硬环境方面,要突出抓好济莱青高速公路、莱芜电厂扩建、
牟汶河拦河闸等重点工程的建设,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的支撑条件。在生态环境建设方
面,要重点抓好牟汶河的综合治理,水、大气重点污染源的治理,乱采滥挖砂石资源的
治理等任务。要大力开展节地、节电、节煤、节水等活动,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建
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在政务环境建设方面,要重点抓好精简审批事项,减
少审批程序,提高行政效率等方面的工作。要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各项优惠政
策,严厉查处“三乱”行为,切实使外商来我市投资有利可图,有钱可赚。
三、注重实效,大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建设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全
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方面。我们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民主法治、公平正
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标,进一步提高管理社
会事务、协调利益关系、维护社会稳定的本领,大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一)深入开展“平安莱芜”建设。平安建设是搞好其他方面建设的前提和基础。
各级各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切实抓好。一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切实搞好信访工
作。对群众合法、合政策、合情理的要求,要尽快彻底解决;对因不了解法律、不了解
政策、不了解真相而上访的人员,要细心宣传教育,全面说明情况,正确进行引导;对
别有用心、无理取闹的,要批评教育,依法处置。二要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严
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三要强化安全生产,切实防止各类
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二)积极推进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要鼓励科技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步伐,
促进全市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要进一步抓好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逐步建立起以政府
投入为主的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改善教学条件,提高教育水平。要继续完善公共卫生
体系和乡镇卫生院的建设,切实抓好禽流感等重点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坚决防止疫情发
生和传播。要依法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继续保持低生育、低增长的良好势头。要
大力发展文化事业,积极开展体育活动,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要切实抓好其他社会事
业的发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三)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
近群众”的要求,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最终目的,以广泛吸引群众参与为基
本途径,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
设,让群众在参与中受到教育,逐步提高全社会的文明水平。
(四)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要根据中央的要求,联系我市实际,
切实抓好党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组织建设、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当前要突
出抓好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已经完成教育活动的单位,要认真落实所制定的
各项整改措施,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先进性教育的成果;正在进行的第三批单位,要按照
市委的要求和部署,扎扎实实的向前推进,努力在取得实效上下功夫,切实把这项活动
搞成群众满意工程。
关于今年的目标任务,市委“一号文件”已经做出全面安排,要完成这些目标任务,
有利条件很多,但是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全市各级干部必须进一步振奋精神,团结
一致,开拓进取,真抓实干,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当前春节已过,全市上下要立
即行动起来,全面展开各项工作,确保实现一季度开门好,为完成全年任务奠定良好的
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