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城区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c&A=5&rec=20&run=13

中共莱城区委
书 记 朱胜运
副书记 李乃俊 胡文朴 刘延才 徐延明
郑德庆
常 委 朱胜运 李乃俊 胡文朴 刘延才
徐延明 郑德庆 陈长军
姜军民(7月止) 李维运 亓峰(女)
张子信 高立峰 刘振凌
李志强(7月起)
中共莱城区纪委
书 记 胡文朴
区人大常委会
主 任 朱胜运
第一副主任 王庆堂
副 主 任 莫祥春 刘永飞(1月止)
高长起(1月止) 唐绍金 雷明娟(女)
张文琴(女,不驻会) 田京书(1月起)
王金亮(1月起)
区人民政府
区 长 李乃俊
副 区 长 刘延才 李福森 黄翠萍(女)
李兴实 金宗义 刁玉照 吴爱军
政府顾问 毕于业
区长助理 杨永凯(11月起) 张海波(11月起)
区政协
主 席 王 华(女)
副 主席 马启代(不驻会) 杨荣立(1月止)
王庆莱 张翠玲(女)
余南北(不驻会)
李润亭(不驻会) 亓效华(1月起)
区人民武装部
部 长 李思亮(1月止) 李恒胜(1月起)
政 委 姜军民(1月止) 李志强(1月起)
区人民法院
院 长 王传华
区人民检察院
检 察 长 刁俊河( 11月止)
代检察长 陈艺英(12月起)
凤城街道办事处
党委书记 郑德庆
主 任 李明顺
张家洼街道办事处
党委书记 李乾实
主 任 王静媛(女)
高庄街道办事处
党委书记 杨继荣
主 任 王庆喜
口 镇
党委书记 刘振凌
镇 长 赵 波
羊里镇
党委书记 魏广明
镇 长 刘训涛(4月起)
方下镇
党委书记 王庆江
镇 长 马庆云
牛泉镇
党委书记 周光学
镇 长 张凌云(女)
辛庄镇
党委书记 赵洪新
镇 长 王爱华
苗山镇
党委书记 魏常杰
镇 长 孙佳修
茶业口镇
党委书记 亓 勇
镇 长 任启民
雪野镇
党委书记 李祚峰(4月止) 秦昌民(4月起)
镇 长 刘彬华
大王庄镇
党委书记 赵春培
镇 长 燕相柏
寨里镇
党委书记 雷印高
镇 长 黄延成
杨庄镇
党委书记 董成林
镇 长 杨 军
和庄乡
党委书记 王国勤
乡 长 左致宏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 莱城区辖1乡、11镇、3个办事处,865个行政村(居委会),
1044个自然村,总面积1861.8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5.5万亩。年末全区总人口94.12万
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5万人。人口出生率8.92‰,人口自然增长率1.82‰。2005年,地
区生产总值达到147.38亿元,比上年增长1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53亿元,增长
4.9%;第二产业增加值81.89亿元,增长22%;第三产业增加值49.96亿元,增长10.1%。
三次产业比重为10.5:55.6:33.9。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0亿元,增长25%。实现地
方财政收入24105万元,增长52.05%。
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开放型经济跃上新台阶。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发展的“一
号工程”来抓,着力改善投资环境,不断改进招商方式,招商引资取得了显著成绩。全
区累计形成固定资产64亿元,占区属固定资产的43.8%,其中投产营业的3000万元以上
的大项目73个。乡镇重点工业小区建设顺利,区北部工业园被批准为省级开发区,成为
带动地方经济增长的重要载体。外经贸工作快速发展,2005年全区进出口总额34049万
美元,其中出口额2213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304万美元,分别是2000年的5.2倍、
4.2倍和11.3倍,年均分别增长38.8%、32.9%和62.3%。获得自营进出口权的企业发展到
96家,年出口额过千万美元的企业6家,分别比2000年增加90家和4家。
大力实施“工业立区”战略,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的支撑作用日益突出。坚持从工
业发展基础优势和比较优势出发,全力打造钢铁生产及深加工、轻纺、化工三大优势产
业。2005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达到104家,比2000年增加29家,实现销售收入84.5亿
元,利税6.93亿元,年均分别增长26.9%和24.6%。其中三大产业销售收入、利税分别完
成75.6亿元和6.24亿元 ,分别占规模以及上工业企业的89.5%和90.4%。骨干企业不断
壮大,销售收入过亿元、利税过千万元的企业达到17家,比2000年增加10家。
扎实推进“富民强村工程”,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
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加大农业”两化”力度,农业和农村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全区生姜面积达到13.4万亩,大蒜14.7万亩, 花椒10万亩,其它经济作物22.5万亩,农
业标准化生产基地达到30.2万亩。以生姜、大蒜加工为主的具有一定规模的龙头企业达
到218家,千吨以上恒温库182座,贮藏加工能力达到70万吨。认真落实党的各项支农惠
农政策,不断加大投入,累计完成农业综合开发7.6万亩,完成荒山绿化7.5万亩,各类
水利工程设施9000多处,推广农业新技术100多项。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第三产业快速膨胀。坚持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激活经济发展活
力,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完善政策、优化环境,民营经济迅速发展。2005年
全区私营企业达到4204家,个体工商户达到3.3万户,民营经济增加值完成65亿元,占
GDP的比重达到44.1%,民营经济已成为拉动全区财政增收的重要力量。第三产业发展迅
速,制定完善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加大投入,打造了齐鲁大峡谷、
雪野湖、莲花山等一批旅游品牌。商业、餐饮、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稳固发展,现代
物流、房地产开发、教育培训等新兴服务业迅速崛起。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城镇建设水平全面提升。积极参加城市建设,累计完
成投资6.3亿元,莲河公园、西秀游园、南北出入口、汶阳东大街等工程基本建成,其
他工程建设顺利。深入开展“城镇建设年”活动,乡镇驻地总体规划编制基本完成,控
制性详规编制顺利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累计完成投资18.6亿元。加强建设管
理、环境绿化、行政执法三支队伍建设,城镇管理逐步规范。
不断扩大投资规模,发展后劲明显增强。“十五”期间,全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
资250亿元,比“九五”期间增加140亿元,年均增长18.1%;其中区属固定资产投资累
计完成146亿元,是“九五”时期的3.5倍,年均增长36.6%。九羊公司420高炉及40万吨
焦化、泰山纸业的10万吨低定量涂布纸等一批重点技扩改项目相继完成,莱新铁矿、莱
钢铁源炉料等一批重点企业相继建成投产。投资3.8 亿元,完成农村公路改造1536公里,
基本实现了村村通等级油路的目标;牟汶河综合治理、村村通自来水工程、沟里水库除
险加固、城乡电网改造等一批重点基础设施项目顺利实施,为经济加快发展提供了强力
支撑。
财政收支规模迅速扩大,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坚持依法治税、依率计税,全面实施
社会综合治税,基本实现了应收尽收,足额入库。“十五”期间,全区地方财政收入累
计完成7.98亿元,年均增长26.79%,2005年突破2亿元,达到24105万元,增长52.05%。
优化支出结构,合理安排支出,“十五”时期,财政支出累计完成18.95亿元,年均增
长21.41%。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尽心竭力为群众办实事,“十五”期间,在
“三农”方面累计安排财政性投入13.3亿元,是“九五”时期的2.6倍。
稳步推进各项改革,发展环境明显优化。农村税费改革成效显著,农业税全部取消,
粮食直补政策全面落实,水利、林业产权制度改革不断深化。企业改革深入推广,产权
制度改革基本完成,企业运营的市场化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事业改革步伐加快,公用事
业单位市场化改革取得新进展。贯彻落实《全面推行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积极推进依
法行政,努力建设法制政府。设立区行政服务中心和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大幅度削减审
批事项和收费项目,政府工作全面提速,政府职能明显转变。大力开展“文明莱城”、
“平安莱城”和“诚信莱城”建设,积极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纠纷,认真做好信访稳定
工作,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为加快发展创造了一
个良好的环境氛围。
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大力开展公民道
德建设和城乡文明建设,以“四进社区”、“四下乡”等方式为载体的文明乡镇、文明
单位、文明村创建活动成效显著,文明通道工程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扎
实有效。全面推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基层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大力实施“二
五”依法治区、“三五”依法行政规划,加强“四五”普法工作。加强安全生产专项整
治,安全事故大幅下降,社会安定局面进一步巩固。科技进步对经济的贡献不断提高,
推广能力和研发能力不断增强。各类教育全面发展,以区为主的义务教育办学建立完善,
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中小学布局调整、危房改造和城内学校建设步伐加快,新扩
建学校26所。环境保护工作力度不断加强。国土资源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人口与计划
生育工作成效显著,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公共卫生体系进一步健全,服务
功能明显增强,新型农村合作化医疗试点覆盖面逐步扩大。2005年为民办的十件实事进
展顺利。文化、体育、爱国卫生、监察、审计、计划、统计、物价、人事劳动、农机、
外事侨务、对台事务、民族宗教、档案史志、残疾人、粮食、供销、物资、机关事务管
理等各项社会事业都取得了很大成绩。

[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莱城区委、区政府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全区工作的重中
之重,紧紧抓住国际资本和产业转移的有利时机,大力引进国内外资金、技术和人才,
加快了工业化和经济国际化步伐,提升了发展水平和规模。2005年,在招商引资这个
“一号工程”中,无论是区各大班子领导,还是各乡镇(办事处)、各部门的负责同志
都在坚持带头招商的同时,积极探索招商引资的新路子,推动招商方式向蹲点招商、推
介招商、代理招商、产业招商转变,办法越来越多,成效越来越大。全年全区招商引资
突破16亿元,达到16.6亿元。全区95个被考核单位,有88个完成或超额完成招商引资总
任务,占92.6%。一是乡镇招商全面完成招商任务。其中羊里镇完成招商任务的接近12
倍(1190.6%),牛泉、方下镇完成3倍以上,口镇、凤城、张家洼、寨里、苗山等乡镇
(办事处)完成2倍以上。二是部门招商有70个单位完成或超额完成了总任务,占93.3%。
有29个单位完成任务2倍以上,其中北部民营经济区管委会完成任务16倍以上,财政局、
组织部、政府办、交通局等单位完成任务3倍以上,四个专业招商局完成任务占区直部
门完成任务的22.3%。三是骨干企业和民营大户完成招商总任务。被考核的橡胶集团、
普阳集团、王子纺织3家企业完成总任务;九羊公司、泰山纸业公司、银河纺织公司、
汇金公司等部分骨干企业,汶河化工公司、鲁中啤酒原料公司、泰辰商贸公司等部分民
营企业,都通过招商引资实现了快速发展。四是村级招商。有15个村受到表彰奖励,其
中高庄街道办事处北梨沟村、寨里镇卞官庄村、张家洼街道办事处柳家店村、凤城街道
办事处戴花园村、杨庄镇西宅科村、苗山镇苗山四村、茶业口镇吉山村、方下镇耿公清
村等,通过招商引资、加大投入,加快了发展步伐。五是招商项目的规模和质量。2005
年全区共引进外方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大项目40个,占全区招商引资形成固定资产的比
重由2004年的50.6%提高到54.4%。招商引资对区属固定资产投资的贡献率达到45.6%,
拉动地方财政增加7000多万元,贡献率达到30%,比上年提高20个百分点。

[莱城区加快实施工业立区步伐] 莱城区委、区政府坚持实施工业立区战略,逐步培育
形成了钢铁生产及深加工、轻纺、化工三大优势产业和一批骨干企业。2005年全区净增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9家,总数达到104家,实现销售收入84.5亿元,利税6.9亿元,分别
增长48%和38.4%;钢铁、轻纺、化工三大主导产业销售收入、利税分别占全区规模以上
企业的89.5%和90%,全区销售收入过亿元、利税过千万元的企业发展到17家,比上年增
加5家,其中九羊公司销售收入突破20亿元,利税接近2亿元,都实现了翻番;泰山纸业
销售收入突破10亿元,利税突破亿元。银河纺织、泰丰纺织、金牛矿业、王子纺织也都
实现了大发展;19个区级以上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3.5亿元,一批骨干企业、一批民
营大户积极抢抓机遇,引资金,上项目,实现了大发展。其中九羊公司的150万吨轧钢
及65万吨焦化项目、汇金公司30万只车桥项目、橡胶集团的特种橡胶制品加工及半钢工
程胎开发项目、王子纺织的50台喷气织机项目、银河纺织100万件高档服装项目等,建
设比较顺利;一批招商引资大项目:阳光冶金、锦诚锻造、万方煤矿机械、龙盛工矿设
备等,都已建成投产,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实施名牌带动战略,2005年新认定省
著名商标4个(新飞亚轮胎、王子牛仔服、泰山涂布纸、山沟沟花生油),新创省级名
牌4个(泰丰牌纱布、新飞亚牌轮胎、泰山牌低定量涂布纸、利群牌减水剂)。全区工
业形势前景好,后劲足。一批工业基础较好的乡镇(口镇、方下、张家洼、羊里、牛泉、
苗山等)不断加大投入,后劲越来越足;一批工业基础较差的乡镇(寨里、和庄、大王
庄等)依托招商引资,实施工业突破,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农业和农村工作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莱城区把发展农业龙头企业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的重要任务来抓,以培养省级龙头企业、品牌企业作为目标,加大投入,扩大规模,
努力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能力。2005年,全区新发展以生姜、大蒜为主具有一
定规模的加工企业13家,新建千吨以上恒温库40座,新增贮藏加工能力6.7万吨,涌现
出了一批象通海、阳光、万兴、丰盛、东井等食品加工购销模范企业,新培植万兴果菜、
东兴源食品2家省级龙头企业;新发展年出栏生猪1万头以上的养殖小区8个,依托龙头
企业发展肉鸭1000万只,通过招商新引建年加工500万只鸭、10万头猪的畜牧业龙头企
业各1处,在规模养殖、禽畜屠宰加工上实现了新突破。加强农业标准化基地建设,大
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杨庄、羊里、寨里、大王庄等单位在产业
化和标准化生产中工作扎实,成效明显。新发展百亩以上林业大户38户,新发展经济林
1.5万亩;新建各类水利工程493项,完成投资5625万元;完成土地开发2.6万亩,新增
耕地4700亩。凤城、苗山、辛庄、和庄、茶业口等乡镇(办事处)工作积极主动,规模
大、标准高、办法活、效果比较好。全区新转移农村劳动力2万余人,其中有组织的市
外劳务输出6546人,出国劳务244人,总数达到830人。牛泉镇不断提高市场化运作水平,
雪野镇多方开辟劳务输出基地,和庄乡发挥地缘优势抓输出,茶业口镇和凤城街道办事
处从抓培训入手提高劳动者素质,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特别是各乡镇(办事处)的劳
务输出公司发挥了重要作用,2005年,牛泉“阳光劳务输出公司”被评为“全国优秀民
办职业介绍机构”。

[民营经济快速发展] 莱城区委、区政府把大力发展民营经济,鼓励全民创业作为富民
强区的突破口,坚持以“鼓励创业增总量、培育骨干壮筋骨、强化服务搭平台”为重点,
加大扶持力度,全区民营经济继续保持了快速、健康发展的好势头。2005年,全区民营
经济实现税收突破2亿元,达到2.25亿元,增长41.3%。有8个乡镇(办事处)民营经济
税收过千万元或接近千万元(凤城、方下、口镇、高庄、牛泉、张家洼、苗山、羊里),
其中凤城街道办事处突破7000万元,达到7459.8万元,方下镇、口镇、高庄街道办事处
突破2000万元。有4个乡镇(办事处)民营经济税收增幅在60%以上(羊里、方下、张家
洼、茶业口)。许多民营大户积极抓投入、扩规模、上项目,2005年,全区新发展投入
过100万元的大户190户,比上年增加40户;许多民营大户积极出口创汇,2005年全区出
口创汇过20万美元以上的民营企业达到37家,其中王子纺织、汇金公司、九羊公司、永
昌食品、万兴果菜等18家企业出口创汇过100万美元;许多民营大户自觉积极纳税,全
区纳税30万元以上的民营大户达到99户,比上年增加37户,纳税额占民营经济税收总额
的61%,其中500万元以上的9户,200至500万元的14户,100至200万元的19户。有62户
受到市委、市政府的隆重表彰。铁源炉料公司纳税额突破1000万元大关,达到1363万元,
是2004年的5.8倍;天龙公司连续四年税收增长在100万元以上,2005年纳税达519.5万
元,成为全区民营骨干企业和当地的支柱财源;正顺建安集团纳税503.1万元;昊鑫经
贸、固德化工纳税也都突破了300万元。2005年全区完成工商总税收51882万元,增长85
%,其中贡献地方财政22049万元,增长68.8%。全区纳税50万元以上的企业达到73家,
新增11家,其中100万元以上47家,新增9家;过1000万元或接近1000万元的9家,新增4
家(莱钢铁源炉料、汇金、泰山阳光冶金、莱新铁矿)。同时,各级各单位继续坚持把
第三产业特别是旅游业作为新兴产业来抓,2005年实现旅游总收入2.65亿元,增长47%。
象雪野、大王庄、高庄、牛泉等单位,进一步加大了开发力度,取得了明显成效。

[对外贸易持续健康发展] 2005年,全区进出口贸易总额突破3亿美元,达到3.4亿美元,
增长48.1%。其中出口突破2亿美元大关,达到2.21亿美元,在全省各县(市、区)中列
第40位,增长66.2%,比上年高6个百分点,比全市高14.3个百分点,在全省各县(市、
区)中列第19位。莱城区对外贸易在保持量的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实现了质的重大变化。
出口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纺织服装、农副产品、冶金铸造三大出口产业继续占主导地
位,汽车配件、轻工造纸、新材料、高新技术产品迅速发展,逐步成为新的增长点。
2005年,全区对外出口呈现以下特点:一是骨干企业对全区出口拉动作用明显增强。全
区出口过300万美元的骨干企业由9家发展到12家,出口总额达19029万美元,占85.9%。
其中,泰丰纺织出口超过3000万美元,万兴果蔬、九羊集团、王子纺织出口超过2000万
美元。二是三大出口主导产品带动作用明显。冶金产品出口增长200%,纺织服装出口增
长54.6%,农副产品出口增长65.6%,三大主导产品出口拉动全区出口增长38.1个百分点。
三是加工贸易成为拉动全区外贸出口增长的新亮点。全年加工贸易出口9980万美元,拉
动全区出口增长28.2个百分点。四是出口企业结构相对合理,集体、私营、外商投资企
业同步发展。全区获权进出口企业发展到96家,有出口实绩的企业65家。民营企业出口
占出口总额的42.5%,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占出口总额的33.9%。五是新出口企业增多。全
区新增出口企业16家,拉动全区出口增长2.7个百分点。同时,新发展拥有自营进出口
权企业60家;新批三资企业44家。

[环境建设进一步优化] 2005年,全区承担的8项城市建设工程完成投资2.1亿元。全区
15处重点经济小区完成基础设施投入2.3亿元,项目投资24.3亿元,实现利税6.98亿元。
高庄城南工业小区、牛泉工业小区被提升为市级重点经济小区,凤城吕花园、羊里陈家
庄、张家洼东王善等部分村级小区也都有了一定基础,形成了各自特色。道路建设实现
新突破。2005年完成投资1.29亿元,改造道路624公里,三年共完成投资3.8亿元,改造
道路1536公里,实现了“村村通油路”的目标。济莱青高速公路建设按时完成地表附着
物清理、征地、拆迁、资金兑付等协调服务工作,保证了工程顺利进行。河道治理进展
顺利。高度重视抓好牟汶河莱城区段的综合治理,一期工程完成投资1720万元,二期工
程正扎实推进。同时,汇河等其它河道治理进展也比较顺利。政务环境明显改进。不断
加强区行政服务中心、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深入开展民主评议行风活动,各单位工
作作风、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有了新的提高。地税分局、国税分局、财政局、市国土资
源局莱城分局、莱城工商分局被评为行风建设先进单位;财政局、地税分局、国税分局、
工商分局、发改局、经贸局、国土分局、公安分局等22个部门,服务质量高,社会反映
好,被评为服务经济发展最佳单位。政策环境不断优化。区委、区政府研究制定《关于
鼓励村级招商引资发展民营经济的奖励办法》,调动了村级加快发展、干事创业的积极
性。社会环境进一步和谐稳定。各级各单位坚持以“平安莱城”建设为总抓手,深入开
展严打斗争、抓好安全生产等工作的同时,继续从班子建设、干部作风、农村财务、制
度建设等治本措施入手,狠抓信访稳定工作,全区信访总量同比下降14%,其中集体越
级上访下降24%。方下镇“四级预警、三级联动”的做法在全市乃至全省推广。积极推
进各项改革,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农业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2005年完成小型水
利工程改制160处,拍卖荒山、林地1.5万亩继续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全面取消农业税,
使农民实现零税负,认真落实粮食直补政策,兑现补贴资金434.6万元。

[“城镇建设年”活动] 莱城区委、区政府把城建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积极参
与城市建设,多渠道进行融资。8项城建工程已累计完成投资2.1亿元,其中莲河公园已
累计完成投资1323.65万元,汶阳东大街工程已累计完成投资1170。6万元,绿叶岛工程
总占地面积1741亩,总拆迁面积约10万平方米。按照“一年有变化。两年见成效,三年
上档次”的要求,从2005年开始,利用三年时间在全区开展“城镇建设年”活动,加快
了城镇建设步伐。聘请园林专家作为基础设施工程的专家顾问,确保了“城镇建设年”
活动的开展。2005年,全区累计完成城镇建设投资2.4亿元,聘请上海同济大学规划设
计研究院、南京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浙江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善小城镇总体规
划14个,其中口镇、牛泉、羊里、寨里、杨庄、茶业、辛庄、和庄、大王庄9个乡镇的
总体规划已通过评审证。编制详规36项,详规覆盖达到25%,编制村庄建设规划40个,
累计投资350万元,是历年投资的近5倍,城镇规划水平、档次不断提高;全区累计硬化
道路28条,完成道路硬化面积30.6万平方米,垒砌排水沟1.8万米,垫方70.8万立方米,
铺装人行道7.16万平方米,植树29.7万株,完成绿化面积15.7万平方米,拆除房屋1690
间,计3.2万平方米,粉刷墙面15.8万平方米,安装路灯663盏。全区城镇基础设施进一
步完善;新增环卫清洁人员104人,建设垃圾场16处,新购洒水车5辆,各乡镇都配备了
垃圾箱、垃圾运输车辆等环卫机械配套设施。规范清理广告牌176块,清理占道经营278
户,清理“四堆”3.9万立方米,卫生死角59处,乡镇管理的长效机制基本建立起来。

[省级开发区―莱城区工业园区] 2005年,莱城区委、区政府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
“把北部工业园建成全市一流小区”的目标要求,坚持区镇一体联手共建,加快了建设
步伐。2006年,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开发区。园区完成销售收入13.6亿元,利税1.2亿
元,上缴税金4000多万元。基础设施建设。年初,园区结合城乡综合整治工作,加强了
园区功能的完善和整体配套。2005年园区共完成基础设施投资9515万元,在8平方公里
的范围内达到了“五通一平”(供水、排水、通路、通电、通讯、平整土地)的项目入
园条件。道路工程,完成了“四纵五横”9条总长12595米的主干道建设硬化。在莱明路、
镇北路等路段共安装路沿石10380米,铺设人行横道3万多平方米。水、电、通讯工程,
架设高压线路28公里,通讯线路14公里,埋设供水管道7公里,石砌排水、排污沟11公
里。亮化、绿化工程,安装双臂、单臂路灯360盏;新规划顺河公园一处,建设圣龙游
园、鲁渝游园、下水河游园、古城游园等9处游园,栽植各类绿化苗木70余种40多万株,
共完成绿化面积15万平方米。环境整治,对园区内违规建筑、影响规划建筑及破墙、破
房进行拆迁,共拆迁1500平方米。招商引资。2005年,新入园项目达到45个,总投资
14.6亿元,形成固定资产6.99亿元,其中形成固定资产500至1000万元的项目19个,
1000至3000万元的项目9个,3000至5000万元的项目2个,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4个。投
产营业项目30个,形成固定资产1.9亿元。正在建设的项目15个,形成固定资产5.1亿元。
优化投资环境。工业园管委会对入园项目实行“一门受理、限时办结”,随时协调解决
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园区实行封闭式管理,开放式经营。对外来项目实行
“一个头对外,一个漏斗对内”的封闭管时模式,未经同意,任何单位和部门一律不得
对企业进行收费和各种检查、评比,为实现“双赢”创造了条件。
(刘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