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经济十村调查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c&A=5&rec=172&run=13

今年6月下旬到8月上旬,刘富春市长带领政府办公室的部分同志,到莱城区和钢城
区就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长、劳动力转移等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本着山区村与平
原村、好村与差村都要调查,富裕户与贫困户、务农户与打工户都要了解的原则,先后
深入到吉山、龙子、卞官庄、公王庄、苗山二村、磨石峪、南赵家峪、东马泉、东平洲、
西平洲共10个村庄,调查企业和个体经营户12家,深入农户24家、特困户14家,召开座
谈会9次,与93名群众促膝交谈,了解群众要求,倾听群众呼声,共商发展之计,共谋致
富之策,进一步加深了对我市农村发展现状的了解,更加明确了增加农民收入的基本途
径和具体措施。
一、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现状
近年来,我市农村工作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不断改善生产条件,调整产业结构,
培植龙头企业,推进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积极开展劳务输出,促进了农村
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农民收入的稳定提高,出现了一些新变化、新特点:
一是农村劳动力布局发生重大变化。调查的10个村总人口7061人,其中劳动力4238
人,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的2075人,占49%;主要从事二、三产业的2123人,占51%,其中
经商的占12%, 办工业的占1%,从事运输的占2.2%,从事其他农村服务业的占0.9%,外
出打工的占34.9%。超过一半的农村劳动力已经开始脱离农业,基本转移到非农产业上,
其中一部分已经实现离土离乡,迁入城市工作、居住。劳动力的转移同时带动了人口的
转移,2000年11月第5次人口普查时10个村的总人口7861人,目前仅为7061人,3年半的
时间减少了800人, 减幅达到10.2%。从全市情况看,第5次人口普查时我市农业总人口
89.6万人, 占总人口的72.84%。2003年末农业总人口81.5万人,占65.72%,3年下降了
7.12个百分点,平均每年下降2.37个百分点。按照这个速度计算,20年后,我市农业人
口的比例将下降到18%左右。
二是农民收入差距拉大。据调查,农民收入情况大致可以分为6类:
第一类是以种植粮食和花生为主的农户。 据调查,小麦每亩纯收入360元左右(不
剔除劳务费用,下同),玉米每亩纯收入390元左右,花生每亩纯收入420元左右。种粮
户每年纯收入2000—3000元。这部分农户能够解决温饱问题,但基本是有饭吃、无钱花。
第二类是种粮兼营家庭养殖业的农户。这部分农户除了种粮外还养几头猪或几只羊,
比纯种粮户每年能够增加大约2000—3000元的现金收入。寨里镇公王庄村的一户农民,
常年养着五六头猪,既卖仔猪,也卖肥猪,每年养殖纯收入在3000元左右。这部分农户
一般有饭吃、有零钱花、基本无节余。
第三类是以种植经济作物为主的农户。我市的大宗经济作物主要是生姜、大蒜等。
据调查,生姜多年的亩均纯收入在4000元左右;大蒜(含蒜薹)在1800元左右,加上夏
茬玉米, 收入能够达到2200多元。我市生姜、大蒜户均种植面积各在1.5亩左右,这类
农户年纯收入大致在9000—1.5万元之间,能够实现有饭吃、有钱花、略有节余。
第四类是有外出打工人员的农户。目前在市内企业打工的,年收入大致在6000元左
右; 到市外如胶东、南方等地打工的,年收入一般都在10000元左右。一个打工人员的
年收入,相当于10-15亩粮食作物的收入。这类农户往往是男劳力外出打工,妇女在家
种地, “男人挣钱、女人种田”,年纯收入在1.5万元左右,属于农村中生活比较宽裕
的群体。
第五类是从事经商、办工业的农户。这部分群体人数比较少,属于农村中的富裕户。
农村经商户除少部分姜蒜购销户规模较大外,大部分是开小门头、赶四集,一般年纯收
入在2万元左右。如苗山镇苗山二村一位农民常年开三轮赶集卖菜,一年能挣2万多元。
至于自己独立或合伙办企业的,一般年收入较高。
第六类是农村中一部分无儿无女的老人、常年有病或家有残疾人的农户。这部分群
体是目前农村中的特困户,应进一步落实好市里关于对农村特困户进行救助的各项制度。
三是非农收入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从调查情况看,农民收入构成中农业收
入大体占35%左右, 非农收入大体占65%左右,其中打工收入占40%左右,打工已经成为
多数农民最现实、最有效的增收途径。茶业口镇吉山村是个山区村,农业收入主要靠种
植花椒、花生,户收入一般在2500元左右,不少家庭男劳力外出打工,一年能挣七八千
元,占家庭总收入的70%以上。
各级党委、政府必须正确把握这种变化趋势,创新思路,因势利导,创造性的做好
农村工作。
二、农民增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思想观念陈旧,思路不够开阔。从调查情况看,部分干部对发展农村经济必
须坚持城乡统筹还认识的不够全面深刻,特别是对劳动力转移的战略意义还认识不足;
抓农民增收,还没有跳出就农业抓农业的传统路子。不少农民乡土观念比较强,只要种
地能解决吃穿问题,就不想务工经商;只要本地孬好有活干,就不想到外地闯荡。
(二)劳务输出数量少,质量不高。从调查情况看,10个村中有条件打工的劳动力
2323人, 目前打工的1478人,仍有845人滞留在农业上。我市有1000多个村,按这个比
例计算,全市有条件但没有外出打工的劳动力接近10万人。同时,在打工方面存在“三
多三少”的现象,即通过投亲靠友自发转移的多,有组织转移的少;就地、就近转移的
多,向城市、向外地转移的少;从事短期临时性零工的多,在正规工厂能够长期就业的
少。绝大部分群众只是把打工作为临时赚钱、增加收入的手段,而没有作为离土离乡、
进入城市生活的重要途径。因此,通过打工实现彻底转移出农业和农村的比率比较低,
返土返乡率比较高。
(三)务工经商的意识不强,自主创业的能力较弱。从调查情况看,经商、办企业
和搞个体经营的劳动力只有13%左右,其中办工业的只占1%,而且大部分项目规模很小,
成长性差,发展潜力不大。主要原因是绝大多数农民对经商办工业不敢干、不会干、没
钱干。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新增加的个体工商户中,原来是企事业单位职工和机关干部
的占56%,农民只占35%;新增私营企业中,法人代表原来是企事业单位职工和机关干部
的占67.5%,农民只占32.5%。
(四)指导服务不到位,有些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一是缺乏规模较大、带动力
较强的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家庭经营难以适应市场的变化。二是农业技术
推广网络很不健全,有些科学实用的技术得不到有效的推广,影响农业产量、质量和效
益的提高。三是有些资源还没有充分利用起来,特别是有些村大面积的山场还没有绿化,
有的虽然绿化了,但标准比较低,选的树种不很合适。山场承包比较分散,规模小,大
户少,有些村按户平均分包。
三、农民增收的主要措施
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要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
加农民收入,必须跳出就农业抓农业、就农村抓农村的传统工作模式和工作方法,按照
科学的发展观,坚持城乡统筹,立足当前,考虑长远,紧紧围绕工业化、城市化和土地
经营规模化三大目标,大力推进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农村人口向城镇、土地向种田大户
三大转移。具体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力发展城市经济,努力吸纳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促进
农民增收,主要出路是加快工业化、城市化,以城市发展带动农村发展,以二、三产业
发展带动第一产业发展,以减少农民实现农民增收。因此,必须大力发展城市二、三产
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提高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
(二)突出抓好有组织的劳务输出。为了能够吸纳更多的农村劳动力,我们大力发
展城市经济,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努力创造就业岗位,这是非常必
要的。但目前我市仍处于欠发达时期,没有足够的资金可以创造出吸纳全部农村剩余劳
动力的就业岗位。因此,必须借用外力,搞好劳务输出,转移我市的剩余劳动力。劳务
输出可以一举数得,从当前看是增加农民收入、曲线发展民营经济的重要措施,从长远
看又是带动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促进土地由分散向集中转移的重要途径。据统计,今
年上半年农村新增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中, 40%左右有过打工的经历。各级要进一步
提高思想认识,切实把劳务输出当作一件大事来抓,在鼓励农民自发外出打工的同时,
突出抓好有组织的劳务输出,不断提高输出质量。要力争新增农村劳动力绝大部分转移
出农业和农村, 经过二、三十年的努力,争取把务农劳动力降到10%以下,农村人口降
到20%以下。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坚持市场化运作。劳务输出工作既需要政府推动,又需要市场
化运作。农民就地、就近转移靠自发基本能够解决,但向国外、市外、大城市转移光靠
自发就不行了,必须靠有组织的输出才能搞好。因此,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强化领导,
健全劳务输出领导小组,切实发挥领导、组织和协调作用。同时,各级要大力支持劳务
输出公司的发展,争取尽快在全市形成几个劳务输出龙头公司,日升、兴业等有一定基
础的公司要加快膨胀现有规模,在全市劳务输出工作中发挥更大作用。尽快在全市形成
市内打工主要靠自已,市外打工主要靠公司组织;临时打工主要靠自己,长期打工主要
靠公司组织的格局。
二是摸清底数, 分类指导。全市究竟有多少人可以外出打工,要逐村、逐户、逐劳
力摸清底子,将劳动力的性别、年龄、学历、现从事职业等情况登记造册,建立台账。
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让农民认识到打工是致富的重要渠道,是离土离乡、进入城市的
重要途径。要选择一些常年在外打工干的比较好、收入比较高的同志,在电视上进行现
身说法。比较大的劳务输出公司也要加强广告宣传,引导农村青年积极、放心的外出打
工。对35岁以下特别是未婚的青年,要引导帮助其到正规企业打工,争取使打工成为终
生职业,使城市成为终生居住地,进一步提高一次转移成功率,让更多的农民彻底离土
离乡,努力降低返乡、返土率,实现减少务农劳力和农村人口的战略目标。
三是建立劳务输出基地和培训基地,增强输出能力。为建立比较稳定的劳务输出市
场,各区、各乡镇的劳务输出公司要到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建立劳务输出基地。为了
提高我市劳务输出的竞争力,要高度重视输出前的培训工作,大的劳务输出公司要建立
自己的培训基地,小的公司要与职业、技术学校联合建设基地,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和
储备式等多种形式的培训,提高农民就业技能,促进农民外出就业、稳定就业。要搞好
输出全过程尤其是输出后的跟踪服务,及时解决输出人员遇到的各种困难,巩固输出成
果。
(三)积极引导有条件的人自主创业。对有志于务工经商的青年农民,要采取多种
形式对其进行基本经营知识培训,使他们能够掌握工商登记、贷款、税收、会计、合同、
成本核算等基本知识,努力提高自主创业的能力,让更多的群众走上务工经商之路。对
现已办起企业的要大力扶持,帮助其尽快做大做强。要积极引导在农村完成原始积累的
民营大户向城市、园区集中,进行二次创业。
(四)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努力提高农业收入。一是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平原地区
要抓好姜蒜生产,山区丘陵地区要大力发展林果业。二是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要坚持
培育、引进两手抓,大力发展龙头企业,促进大宗农产品的产业化经营,延长农业产业
链,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三是要积极引导促进土地流转。按照自愿有偿的原则,鼓
励以非农收入为主的农户,依法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使土地逐步向种田大户集中。对
荒山承包比较分散的,要做耐心细致的工作,逐步调整为大户集中承包,促进土地的规
模化经营。四是搞好服务。搞好农村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 努力改善农村生产条
件。搞好农业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认真指导农民进行标准化生产,努力提高农产品的
质量和效益。
(市政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