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c&A=5&rec=144&run=13

[气象服务] 公众气象服务。开通以农业气象服务为内容的莱芜兴农网站(网址为:www.
sdxnw.gov.cn/city/lw/web.asp) 和以防雷减灾为内容的莱芜市防雷减灾网 (网址为:
www.lwflzx.com) 。建立以电子显示屏为载体的气象灾害预警发射主基站和10个信息接
收链频站。决策气象服务。汛期及时发布各类气象服务产品50余份,其中有10份受到市
政府领导的重视并予以签发。 特别是对9号台风“麦莎”预报服务,市里主要领导和分
管领导亲临气象局检查指导,对气象部门的台风预报服务主动及时和保障措施得力给予
高度评价。为“三农”服务。做好关键农事季节的气象服务,做好特色农业服务,做好
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全年共作业10次,增雨1500万立方米,缓解了旱情,受到了省人降
办的通报表彰。年内,市气象局被评为全省气象服务先进单位。

[气象现代化建设] 市财政投资50多万元,新增人工影响天气专用车2部,配备2台火箭
发射器。自筹资金80万元,更新防雷计算机检测设备2套,配备工作专用车2部,完善可
视化会商系统和部分现代化办公设备。

[气象法制建设] 认真落实《气象法》 及配套法规,利用3.23世界气象日、6月安全生
产月和省、市人大视察气象工作等时机,加大宣传力度,努力增强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
市人大以莱人审字[2005] 1号文件的形式,提出气象现代化建设、加密自动站、决策服
务系统等重点工作,印发给市政府加以落实。加大与部门之间的联系,先后与市建委、
市安监局、市公安局、市消防支队等部门联合开展执法大检查,依法整顿和规范了全市
气象信息发布、传播渠道。组织400多个单位的防雷设施安全年检,查处隐患180多处。
与市公安局联合下发《莱芜市计算机信息系统防雷电安全保护管理办法》,把全市计算
机信息系统防雷安检纳入规范化管理。依法查处几起违法施放气球行为,进一步规范了
气球施放市场。

[2005年气候评价] 1.气候概况。 2005年,全市年平均气温13.1℃,比常年平均偏高
0.1℃; 年降水量963.3毫米,比常年平均偏多268.2毫米;年日照总时数2540.3小时,
比常年平均偏多96.5小时;年极端最高气温37.4℃,出现在6月23日;年极端最低气温-
12.6℃, 出现在1月1日和2月20日;终霜日期4月13日,初霜日期10月22日,无霜期191
天。总的气候特点是:冬季寒冷,雨雪丰沛,有阶段性的低温;春季气温回暖较快,冷
空气活动频繁;夏季炎热多雨,汛期明显,秋汛严重,气温偏暖。
2.四季主要气候特点。冬季。1至2月平均气温-2.3℃,比常年平均偏低1.3℃,降
水量20.3 毫米, 比常年平均偏多7.6毫米, 日照总时数349.8小时, 比常年平均偏多
14.0小时。 1月平均气温-2.5℃,比常年偏低0.2℃,降水偏少,2月平均气温-2.1℃,
比常年偏低2.4℃,其中2月中旬的平均气温比常年偏低3.8℃。极端最低气温-12.6℃,
出现在1月1日和2月20日。 2005年冬季总的气候特点是:阳光充足,降水正常,气温偏
低, 但相对稳定,有利于农作物的越冬和营养积累。1月气温持续偏低,但变化平稳,
阳光充足,有利于越冬作物营养积累。2月上旬日照不足,不利于大棚作物的高产。2月
中旬降雪特多,积雪深度达7厘米,土壤墒情良好,有利于农作物的返青。整个冬季的8
次低温天气,特别是2月的4次低温天气给各种大棚的保温带来一定困难,造成冬季蔬菜
价格偏高,蔬菜供应紧张。2月6日至9日连续3天的雨雪天气,给节日出行的人们带来一
定困难, 特别是2月13日至16日的连续雨雪天气,开始为雨夹雪,后为持续降雪,气温
又低,道路结冰湿滑,造成全市所有的高速公路封闭。
春季。全市总体气温偏高,降水偏多,日照充足。冷空气活动频繁,前期气温明显
偏低,中后期回暖快,气温变幅较大;降水虽然偏多,但降水时空分布很不均匀,无明
显气象灾害发生。春季平均气温为14.0℃,较常年偏高0.5℃,3月全市气温明显偏低,
中旬偏低最为明显,较常年偏低2.7℃;4月至5月上旬气温偏高,4月下旬偏高最为明显,
较常年偏高3.1℃; 5月中下旬气温基本接近常年。春季降水量为112.5毫米,较常年偏
多20.3 毫米, 但分布很不均匀。 3月降水0.6 毫米, 较常年偏少16.8毫米;4月降水
53.5 毫米;较常年偏多26.3 毫米,5月降水58.4毫米,较常年偏多10.8毫米。前期3月
明显偏少, 中后期偏多,降水主要在4月至5月中旬。春季日照时数为811.4小时,较常
年偏多111.5小时。 其中3月248.8小时,较常年偏多41.7小时;4月271.0小时,较常年
偏多38.2小时;5月291.6小时,较常年偏多31.6小时,大部分时间光照充足。2005年春
季总的气候特点是:光照充足,降水偏多,气温变化幅度较大,农田墒情适宜,有利于
农作物的返青生长。 3月气温持续偏低,使越冬作物返青期推迟15至20天,春播作物的
播种期也较常年相对偏晚。 3月降水虽然便少,但冬季雨雪较多,农田底墒较好,大部
分农田墒情适宜, 光照充足,有利于越冬作物的返青生长。4月气温回升明显,降水时
空分布均匀, 有利于春播作物的播种和出苗。5月气温接近常年,昼夜温差较大,光照
充足, 有利于冬小麦的灌浆成熟,5月下旬无明显的降水过程,有利于全市大蒜的适时
收割和晾晒,同时也有利于生姜的出苗和苗期生长。
夏季。全市总体气温偏高,降水偏多,日照充足。前期气温明显偏高,中后期偏低;
降水虽然偏多,但降水时空分布很不均匀,突发灾害性天气发生频繁。夏季平均气温为
25.8℃, 较常年偏高0.4℃, 6月全市气温明显偏高,中旬偏高最为明显,较常年偏高
2.4℃;7月下旬至8月上旬气温偏低,8月中旬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天气晴热,下旬受冷
空气影响,气温有所下降。极端最高气温37.4℃,出现在6月23日。夏季降水量为536.7
毫米, 较常年偏多82.5毫米,但分布很不均匀。6月降水155.3 毫米,较常年偏多57.3
毫米;7月降水215.2毫米,较常年偏多5.6 毫米;8月降水166.2毫米,较常年偏多21.6
毫米。前期6月明显偏多,中后期接近常年略偏多。夏季日照时数为650.2小时,较常年
偏多1.4小时。 其中6月259.4小时,较常年偏多20.5小时;7月167.9小时,较常年偏少
26.7小时; 8月222.9小时,较常年偏多7.6小时,大部分时间光照充足。2005年夏季总
的气候特点是:光照充足,降水偏多,气温变化幅度较大,农田墒情适宜,有利于农作
物的生长。 6月气温持续偏高,光照强烈,对全市生姜的苗期生长较为不利,前期降水
偏少,光照充足,有利于小麦的适时收割和晾晒;中后期气温偏高,降水偏多,有利于
夏玉米的苗期生长, 雨后晴天快,容易造成生姜姜瘟病的发生和蔓延。7月气温总体偏
高,降水偏多,阴雨天气较多,不利于生姜的生长。同时造成部分瓜果着色较差,烂果
裂果率较高, 品质和产量下降。8月气温偏低,降水偏多,日照接近常年,光、热、水
搭配基本合理,有利于秋作物的灌浆成熟。
秋季。 全市总体气温偏低,降水偏多,日照不足。前期9月气温明显偏低,中期10
月气温适宜;后期11月气温偏高,降水虽然偏多,但降水时空分布很不均匀,突发灾害
性天气较少。秋季平均气温为13.4℃,较常年偏低0.3℃,9月中、下旬全市气温明显偏
低, 下旬偏低最为明显,较常年偏低3.5℃;10月下旬至11月下旬气温偏高,11月冷空
气活动较弱, 大部时间秋高气爽, 阳光灿烂。 秋季降水量为287.4毫米,较常年偏多
163.4毫米, 但分布很不均匀。9月降水253.1毫米,比常年偏多186.4 毫米;10月降水
31.5毫米,比常年偏少8.2 毫米;11月降水2.8毫米,较常年偏少13.8毫米。前期9月明
显偏多, 中期接近常年, 后期较常年偏少。 秋季日照时数为539.5小时,较常年偏少
53.4小时。其中9月142.0小时,比常年偏少68.3小时。10月199.0小时,较常年偏少6.7
小时;11月198.5小时,较常年偏多20.7小时。9月光照不足,10月基本接近常年,11月
大部分时间光照充足。 2005年秋季总的气候特点是:没有大的气象灾害。9月中、下旬
的阴雨天气,使全市气温偏低,光照严重不足,部分地块田间湿度饱和,影响大秋作物
的后期生长和干物质的积累,同时造成生姜种植区部分地段内涝,姜瘟病、烂脖子病、
黄叶病等发生严重,严重地段甚至出现绝产,给姜农带来严重的损失。也造成部分瓜果
烂、裂果率增加,着色较差,影响了产量和品质。丰沛的降水使全市各大水库库容饱和,
有利地补充了地下水,但也给农业生产带来一定困难,部分地段内涝严重,无法收割,
造成部分农户玉米霉烂,同时也使大部分乡镇小麦、大蒜播种受阻,小麦、大蒜播种普
遍偏晚15至20天,造成小麦冬前苗情较弱,部分地段群体不足。10月中旬以后,降水减
少,气温偏高,土壤墒情趋于适宜,有利于生姜的收获。11月无明显的冷空气活动,大
部分时间秋高气爽,阳光灿烂,有利于小麦、大蒜等越冬作物的冬前分蘖和苗情转壮。
立冬后无明显的冷空气活动,气温偏高,光照充足,给各种大棚的保温带来一定便利,
降低了成本。
12月份。全市平均气温-1.9℃,比常年平均偏低1.8℃ ,上中旬偏低,下旬明显偏
高,有2天≤-10℃的低温天气,气温变化平稳。大部时间天气晴好,光照充足。降水量
6.4 毫米, 较常年平均偏少2.6 毫米,积雪深度达5厘米,有利于越冬作物的安全越冬
和营养积累。
2.主要气候事件及影响。大风。全年共出现大风11次,其中受灾最严重的是6月14
日的雷雨大风, 共造成苗山、和庄、茶业口、口镇、辛庄、风城街道办事处等6个乡镇
受灾, 直接经济损失1463万元。7月12日的雷雨大风天气,造成莱城区苗山、辛庄、方
下、 杨庄4个乡镇受灾, 共造成2651.3公顷农作物受灾,其中绝产647.3公顷,半绝产
411.3公顷, 损坏房屋671间,树株12131株,冲毁拦河坝2座,刮倒电线杆6根,直接经
济损失1285.23万元。
暴雨。全年共出现暴雨5次,使部分乡镇出现内涝,田间湿度过大,影响作物生长。
9月的2次暴雨,使全市大部分乡镇秋收秋播受阻,小麦播种比常年偏晚15至20天。同时
也使全市各大水库蓄水丰沛,有利地补充了地下水源。
雷击。全年共出现雷暴32次,6月19日有 1人遭雷击死亡。
3.气候对各行业的影响。 气候对小麦生长的影响。越冬前,2004年,全市适宜的
秋播期在国庆节前后,上年秋播前, 大部农田墒情过湿 ,光照不足,气温偏低。但秋播
期间,全市墒情适宜,气温偏高,大部分时间光照充足,全市小麦播种顺利,出苗齐全。
10月大部分时间秋高气爽阳光灿烂,气温偏高,冷空气活动较弱。充足的光照和适宜的
气温,有利于小麦冬前生长和分蘖。立冬以后,无明显的强冷空气活动,天气晴朗,气
温适宜,温暖如春,使冬小麦冬前长势良好,群体合理。越冬前冷空气活动较弱,气温
偏高,墒情适宜,光照充足,有利于其冬前分蘖,冬前积温充足,有利于形成合理的群
体。冬前全市小麦长势良好,群体合理,群体和个体生长好于上年和往年同期,部分晚
茬麦田苗情较弱。 据冬前农业局调查,全市23.6万亩小麦,一类苗面积8.7万亩,占总
面积的36.9%, 比上年同期增加24.7%;二类苗面积11.6万亩,占总面积的49.2%,比上
年增加25.6%;三类苗面积3.2万亩,占总面积的13.9%,比上年减少50.3%。一类、二类
苗面积增加, 三类苗面积减少;群体较足,全市基本苗15.1万株,比上年同期减少2.1
万株; 冬前小麦平均亩茎数56.6万株,比上年增加9.8万株;小麦个体生长较壮,冬前
平均单株分蘖3.8个,比上年同期增加1.1个,三叶以上大蘖2.9个,比上年同期增加0.8
个,单株次生根4.8条,比上年同期增加2.1条,个体状况明显好于上年同期。
越冬期, 进入越冬期后, 气温变化平稳,底墒充足,有利于冬小麦的抗寒锻炼。
2004年12月平均气温1.4℃,比常年平均偏高1.5℃ ,中上旬偏高,下旬明显偏低,有2
天≤-10℃的低温天气, 气温变化平稳。大部时间天气晴好,无明显降雨过程,光照充
足,有利于小麦的安全越冬和营养积累。2005年1、2月气温比常年偏低,但变化比较平
稳,2月9、14日全市普降小到中雪,积雪长时间不融化,利于小麦安全越冬。
返青至抽穗期, 全市冬小麦于3月上旬开始返青,比常年偏晚15至20天左右,小麦
返青后,气温持续偏低,光照充足,利于春季分蘖,使分蘖期和幼穗分化期延长,增加
了成穗率, 小麦苗情明显好于上年和往年同期。虽然3月中旬后,全市部分丘陵、山区
墒情较差,但由于上年雨水丰沛,水源充足,再加上粮价提高,农民管理加强,春灌及
时, 苗情转化较好, 群体逐渐变大, 大部地块群体趋于合理,4月上中旬全市共降雨
53.5毫米, 比常年偏多,但4月下旬气温偏高,无有效降水,土壤失墒严重,对一些晚
茬麦田影响很大,缩短了孕穗期,抽穗率降低。
抽穗至灌浆期,小麦抽穗后,气温偏高,气温变化幅度较大,昼夜温差大,湿度为
70%,光照充足,有利于小麦的扬花。5月上、中旬,气温偏低,光照充足,气温日差较
大, 有利于小麦的灌浆,使灌浆时间延长,5月下旬气温偏高,光照充足,降水偏少,
昼夜温差较大,有利于小麦的成熟和干物质的积累,增加了千粒重。
乳熟至收割期,全市小麦5月下旬后期进入乳熟期,6月上旬全市气温偏高,光照充
足, 降水偏少,有利于小麦的干物质积累,6月上旬后期至中旬前期,全市天气晴好,
无明显降雨过程,有利于小麦的收割和晾晒。
由以上分析看,气象条件对小麦生产利弊共存,各期光、热、水搭配基本适宜。气
象条件对小麦生产最大的不利,是年内冬季气温偏低,小麦返青比常年偏晚15至20天,
使生育期缩短, 后期气象条件逐渐好转。与上年相比,属平偏丰年,与前5年平均相比
属平年。
气候对旅游及人民健康的影响。莱芜地处鲁中山区腹地,春、秋季是全市旅游的黄
金季节,2005年春季,全市大部分时间阳光明媚,气候宜人,尤其是“五一黄金周”期
间,气温适宜,风和日丽,游人如织,给旅游业带来丰厚的收入。入秋以后,全市大部
分时间气温适宜,阳光明丽,大大方便了人们的节假日旅游,特别是“十一黄金周”期
间,1至3日夜间全市有小雨,白天阴天,各旅游景区气候宜人。10月下旬后,大部时间
也是天气晴朗,气温偏高,适宜出门游玩。入秋以后无明显的强冷空气活动,气温变化
平稳,对人们的健康较为有利。
(杨建斌 王琪珍)
责任编辑 亓军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