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c&A=5&rec=111&run=13

[流通企业经营效益] 2005年, 全市调度的重点流通企业完成销售收入24亿元, 增长
15.2%, 实现利润5130万元, 增长16.5%。 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1.39亿元,增长
15.56%。 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销售额67.79亿元,增长15.73%;餐饮业实现零售
额9.44亿元,增长16.21%。全市连锁经营企业达到38家,连锁门店达到337个,实现经
营额15亿元,增长12%。全市重点市场建设完成投资3亿元,新增营业面积23万平方米。

[市场建设] 按照“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坚持市场化运作,多元化投资,
加快了市场建设步伐。一是突出重点市场建设。2005年,全市共铺开重点市场建设项目
7个,完成投资3亿元,新增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其中莱芜商贸园装饰材料市场完成投
资3000万元,新增面积2万平方米;莱芜医药商城完成投资4800万元,新增面积2.2万平
方米。 二是突出便民市场建设。新建和改造便民市场9处。其中兰馨园小区便民市场投
资3000万元,建筑面积4000多平方米,设计标准高,功能齐全,方便了周边居民的生活,
提高了居民生活质量。三是突出专业市场建设。引导有关单位依托莱芜市钢铁和农副产
品等方面的优势,加快齐鲁钢材大市场、羊里姜蒜市场等专业市场建设,促进了当地经
济发展。
[流通现代化建设] 一是加快发展连锁经营。馨百超市、上海华联、益寿堂药业有限公
司、泰钢娱乐城超市等连锁企业在抓好规范化的同时,继续增加连锁分店,全年新发展
连锁企业8家,门店38家。其中,馨百超市年内在钢城开设钢城分店1处,年经营额近亿
元;泰钢娱乐城超市在市区设门店16家,并延伸到了重点乡镇;益寿堂药业有限公司在
全市发展连锁店56家,形成了品牌优势。二是加快发展物流配送。依托钢铁、纺织、农
副产品深加工等资源优势,引导莱芜市现代物流业健康发展。全市比较规范的物流企业
已有200多家, 年营业额达到23亿元。其中年营业额在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20家,泰
捷信物流、汇通物流、钢城云通物流、鲁能卓越物流、金叶物流、金桥物流、铁农物流
等企业年营业额都在亿元以上。三是加快发展专卖代理。各商家以名牌专卖代理为主要
经营模式,收到了较好效果,董花园的名牌服装一条街和名牌地板一条街等已初具规模,
2005年董花园社区被省贸易办评为莱芜市第一个省级商业示范社区。

[市场开拓] 各流通企业在采取多种形式开拓城市市场的同时,把着眼点放到了开拓农
村市场和市外市场。在开拓市外市场方面,组织顺香斋南肠、香山瓜子、山歌花生油等
知名产品参加在青岛举办的第十届中国食品博览会暨交易会,现场签订购销协议56份,
成交额1200余万元。在开拓农村市场方面,市供销、农资、医药、石油等几家骨干流通
企业,针对农村市场的新需求,积极将销售网络向农村延伸,扩大农村市场占有率。市
农资公司成立农业生产资料配送中心, 在全市乡镇设立连锁网点180处。市盐业公司与
农村副食品网点联营, 在全市农村设立连锁网点160处,实行了上门服务。张家洼供销
社的宏丰商贸公司在各乡镇设立农资连锁店36处,经营规模不断扩大。

[重点行业管理] 认真抓好生猪定点屠宰工作,其中莱城区已健全了工作机构,配置了
交通工具和设备, 并对4个定点厂进行了验收挂牌。对石油成品油经营、拍卖、旧车交
易等特殊行业加强管理,促进了这些行业的快速发展。全年共举办拍卖会27场次,成交
额5300万元。完成旧车交易3354辆,同比增长29%,交易额12500万元,同比增长41%。
成品油市场稳定, 全年完成销售额7亿元,实现利润1600万元。进一步加强流通行业的
规范整顿力度,净化了市场。继续在流通行业开展“百城万店无假货”和争创名店活动,
树立了行业新形象。

[现代服务业] 2005年, 研究制定《莱芜市“十一五” 流通业发展规划》和《莱芜市
“十一五”服务业发展规划》,为工作开展打下了良好基础。认真落实莱发[2005]10号
文件和莱办发[2005]16号文件精神,开展对全市2005年重点服务业项目扶持奖励和全市
“十佳服务企业”评选工作,为服务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同时,不断加强对新兴服
务业的调度和督查,促进了会展、信息、中介等行业迅速发展。2005年,莱芜会展中心
成功举办中国(莱芜)钢铁博览会等112次大型会展活动,会展时间累计134天,参会人
数约35万人次;接待参观团体232个,累计约4万余人次,取得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贷款担保、行业协会、信息服务、法律、咨询等各类中介服务在莱芜市悄然兴起。截至
年底,全市共有各类行业协会100多家,新发展民营经济担保公司2家。
(李旭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