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化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c&A=4&rec=77&run=13

[农机装备水平明显提高] 1999年, 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65.8万千瓦,农机总值达到
3.68亿元, 同比增长8.1%和7.9%; 拖拉机、 农用汽车等主要动力机械保有量达到1
4889台,同比增长495台。推广小麦联合收割机42台,小麦精播机196台,玉米联合收割
机及秸秆还田机10台, 机具配套比由1∶1.67提高到1∶2.5。全市机耕率达到80%,机
播率达到90%, 小麦机收率达到40%,农机化综合作业面积达到140多万亩。农机工程
开发成为全市山区农业综合开发主力军, 累计上阵大中型作业机械1000多台套, 其中
D8540多台,开发治理旱田6万亩,90%以上的工程量由机械承担。农机经济协调发展,
全市农机经济总收入达到7.2亿元, 同比增长9%。 其中市直农机系统完成产值经营额
4342万元,实现利税75万元,同比增长8%和7%。

[新机具新技术得到有效推广]1.强化项目发展意识,以项目、政策促进农机化发展。
一年来,经过努力争取,市农机局先后从国家农业部、省农机局争取大中型机械更新配
套项目、“3413”计划项目、“双十”计划项目等4个,争取项目资金175万元。以此为
后盾,制定实施了一系列农机化推广优惠政策。全市累计新增大型拖拉机50台,D853台,
玉米联合收割机4台, 小麦联合收割机42台,秸杆还田机47台。新机具推广力度加大,
配套能力增强,有力地促进了农机化的发展。
2.以市场启动农机化发展。突出表现在三夏、三秋及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机械
跨区作业。三夏期间,市区联手组织50台小麦联合收割机参加了全省“西进东征”跨区
作业,有100台机械参加了市区间的跨乡镇作业,单机作业收入达到2万元以上。三秋期
间组织100台大型拖拉机参加了全省“东机西调” 跨区作业;冬春农田水利建设及山区
综合开发期间,先后引进租赁协调近千台机械参加了冬季农田基本建设和山区开发跨区
域作业,仅大型D85机械即达到40多台。
3.以服务带动农机化发展。在小麦联合收割机、玉米联合收割机、秸秆还田机等农
机推广中,农机部门都发挥了载体作用,广泛推行农机服务承诺制度,对各类机械的推
广采取统一定机购机、统一安装调试、统一技术培训、统一检修、统一组织跨区作业等
措施,直接服务到村、到户,减少了中间环节,降低了农机经营成本,解决了农民的后
顾之忧,让农民买的放心,用的顺心,依法维护了农机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带动了农机
化的发展。
4.抓好农机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用典型带动农机化技术推广。先后在方下镇柳行
沟村建立了200亩的农机农艺相结合的示范园,2000亩的夏秋双高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
在卢家庄村建成了4组设施农业示范温室。 20万亩玉米机械化栽培通过了省级验收。在
示范园、区内普遍推广了机械化覆膜、保护地栽培、微喷微灌等先进的机械化生产工艺
及技术,通过实验示范,辐射带动了农机化先进技术机械的应用与推广,促进了农村经
济的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

[依法治机管机]为提高农机依法行政、管理水平,市农机局在积极组织开展“文明监
理、优质服务”争先创优活动的同时,突出加强了对农机执法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先后
举办了农机执法、管理人员培训班2期,并组织执法人员参加了全市执法人员上岗培训,
经过考核,申领了执法人员上岗证,实现了持证上岗,农机执法人员的素质有了较大提
高。正确处理依法治机管机与“三乱”的关系,切实搞好了全市的农机安全监理工作,
充分发挥两区及各乡镇农机站的作用,加大安全监理工作力度,全市农机安监工作迈上
了一个新台阶,拖拉机年检率达到72%,增长2%;年审率达到81%,增长1%;挂牌换
证率达到90%,增长10%;农机作业事故率仅为0.8‰,低于1‰的安全标准。

[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服务功能明显提高]在巩固完善现有的农机八
条服务线的基础上,突出抓了基层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建设,市、区两级分别组建了农机
工程开发服务站,增加了技术装备,提高了配套服务功能。镇村一级先后培植发展农机
大户51户, 农机综合服务大院23个,农机作业公司、作业队6个,初步形成了以公有制
投入为主体,个体、私营等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的农机社会化投入机制,农机化服
务功能显著增强。 全市累计推广供应农业机械4万多台件,作业用油5000多吨,巡回检
修机械5万多台件, 培训机手一万多人次,为农民提供信息咨询3000多人次,农机服务
体系已成为促进全市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技术力量。
(周毅 段明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