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c&A=4&rec=4&run=13

——2000年2月28日在莱芜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莱芜市市长于希信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
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1999年政府工作的回顾
去年以来,全市人民在市委的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
十五大和十五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坚持两个文明
一起抓,振奋精神,迎难而上,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全市改革和发展都取得了新的
成绩。
国民经济保持稳定增长。全市各级坚持以加快发展为主题,认真落实中央和省扩
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各项决策,大力启动和开拓市场,加大投入,加快调整,着
力解决经济生活中的突出矛盾,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了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的
提高。按原口径,去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2.8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其中,
一、 二、三产业分别增长 5.3%、13.6%和11%。农业克服干旱、市场疲软等多种不利
影响,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先导,突出特色抓调整,实施规模调大,品种调
优,效益调高,大力发展生姜、大蒜、精细菜等高值经济作物,生姜、大蒜种植面积
增加3.97万亩, 经济作物面积增加到50.7万亩, 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比重由上年的
31.7%提高到33.2%。粮食总产达到50.5万吨,林牧渔业稳步发展。坚持以治水为重点,
突出经济效益,坚持“五成”标准,扎扎实实地推进农业综合开发,规模、质量、效
益实现新的突破。工业坚持突出重点,争取支持,加大投入,膨胀骨干企业,培植高
新技术产业,加大企业管理和市场开拓力度,实现了速度、效益、后劲同步增长。全
年完成技改投资12.2亿元, 比上年增长9.2%,其中争取省以上贴息、拨款技改项目5
个, 总投入4.6亿元。一批骨干企业正在形成,重点项目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以新
材料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初显亮点。全市限额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 31.4亿元,
增长10.4%, 产销率达到97.5%,其中地方限额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4.64亿元,增长
12.6%, 实现利润增长17.9%, 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减少29.2%。 第三产业继续实施
“建市兴市”战略,加快重点市场建设步伐,市场体系日趋完善,辐射带动能力不断
增强。通过放活政策,优化环境,个体私营经济成为最具活力的增长点。个体私营业
户、 注册资金、从业人员分别增长49.4%、56.2%和56.9%,实现税金3461万元,同比
增长62%。 财税金融运行平稳。各级财税部门积极支持生产,培植财源,坚持依法治
税, 大力组织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73亿元,增长14.1%;财政支出完成5.63亿
元, 增长11.6%,实现了收支平衡,略有结余。金融部门坚持多渠道融通资金,增加
信贷投放,加大对经济的支持力度。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69.5亿元和67.2亿元,
较年初增加4.6亿元和10.8亿元。 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5570元和3071元,增长7.2%和8%。
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按照骨干企业抓重组、困难企业抓解困、改制企业抓规范
的思路,对骨干企业(集团),加大改制和重组力度,进一步膨胀规模;对中小企业,
因企制宜,多种形式改制,并采取建立担保基金等措施,增强中小企业发展活力。全
市企业产权改制面达到71.9%。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全面提高了三条保障线水平,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9%以内。财税、金融、粮食流通、住房制度等各项改革稳步
推进。继续实施外向带动战略,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对外开放进
一步扩大。全市自营进出口完成1.38亿美元,增长23.8%,其中出口增长37.5%。全年
实际利用外资1058万美元, 增长32.3%。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全社会固定资
产投资完成38.7亿元, 扣除不可比因素增长10.6%。公路建设取得新成就,莱博高速
公路、 旧205国道改造以及明莱路、韩莱路均按计划竣工通车。电力建设步伐加快,
莱城电厂2号机组并网发电,农网建设改造完成计划任务,220千伏长勺输变电工程建
成投运,城乡输变电能力进一步提高。邮政设施建设步伐加快,通信条件继续改善,
电话交换机扩容2.5万门, 总容量达到 12.3万门。 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城市建设
“五个一”工程进展顺利,环道建设和文化南路改造全面完成,市污水处理厂、孝义
河治理等工程完成年度计划。全年新修改造城市道路12条(段),新增公共绿地面积
11万平方米, 城市日供水能力达到20.6万吨,居民用气普及率达到95%,集中供热面
积达到156万平方米。
科技教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科技工作,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坚持改造
传统产业和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并举,对外引进与自主创新相结合,加快科技成果向现
实生产力的转化。全年取得重要科技成果64项,获各级科技进步奖51项,组织实施各
类科技计划86项,其中国家级17项,省级24项。教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基础
教育得到加强,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协调发展,教育质量稳步提高。计划生育工作取
得显著成绩,人口自然增长率达到6.09‰。环境治理和土地管理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
轨道。文化、卫生、体育、统计、人事、档案、史志、人防、地震、气象、老龄、外
事、侨务、旅游、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经济协作、民族宗教、对台事务、机关事务
管理及残疾人等各项事业都有新的发展。
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广大干部群众,深入
开展文明城市创建活动, 人民群众的精神风貌发生了深刻变化。 以整风精神开展了
“三讲”教育,重点排查和解决群众关注的突出问题,提高了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
部的整体素质,推进了思想作风和廉政建设。广泛开展了庆祝建国五十周年和澳门回
归宣传活动。国防教育和双拥共建工作取得新成绩,我市再次被命名为“全国双拥模
范城”。坚持依法治市、依法行政,司法、公证、工商、审计、检验检疫、技术监督、
药品监督、国资管理、矿产管理、无线电管理等职能作用进一步发挥,各级政府运用
法律手段处理社会经济问题的能力有了新的提高。自觉接受人大监督,认真听取人民
政协、群众团体、民主党派及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提高了政府施政水平。强化社
会治安综合治理,认真做好信访工作,依法妥善处理了“法轮功”问题,顺利完成了
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促进了全市政治稳定和社会发展。
回顾一年的工作,我们深深体会到,面对改革、发展中的诸多矛盾,要开创各项
工作新局面,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强化创新意识,敢闯敢干,勇于探索,
以创新的思路指导实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牢固树立向改
革和调整要速度、要效益、要后劲的发展观,大力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着力调整优
化结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必须按市场经济规律指导工作,转变职能,改进作风,
注重发挥政策的激励引导作用,坚持典型引路,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必须坚持全
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积极为基层群众解难题、搞服务,扎扎实实地解决群众关
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努力保持社会稳定;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
在加快经济建设的同时,推进社会全面进步,使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相互促进;
必须把不怕困难、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和求真务实、脚踏实地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振奋精神,迎难而上,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咬定发展不放
松,凝聚全市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万众一心,团结奋斗,我们就能克服各种困难和障
碍,不断夺取改革发展的新胜利!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们所取得的成绩,浸透着全市人民的辛勤汗水,凝聚着社
会各界的不懈努力。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各级
干部,向人民解放军驻莱部队、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向所有关心支持莱芜发展的朋
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前进中还存在不少困难
和问题。制约经济发展的机制性和结构性矛盾突出,部分企业产权改革不到位,市场
适应能力弱;经济结构调整进展不快,科技创新能力不强;部分企业经营困难,就业
和再就业压力增大;农民增收趋缓;社会治安仍存在一些不稳定因素;政府工作中也
存在缺点和不足,思想不够解放,作风不够深入,对市场经济规律认识不深。在新的
一年里,我们一定要正视这些困难和问题,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今年是世纪交替的一年,也是全
面完成“九五”计划的最后一年。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做好今年的工作至关重要。
综观国际国内形势,我们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但总的看,仍
是机遇大于挑战,希望大于困难。今年工作总的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
线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
振奋精神,认清形势,迎接挑战,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突出抓好企业改革,调整优
化经济结构,大力实施跨世纪人才工程,不断加大投入,努力开拓市场,加快开放步
伐,着力提高经济运行质量,继续实施科教兴莱、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国际化战略,逐
步改善人民生活,保持社会稳定,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宏观调控的主要预期目标为: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0%,其中,第一产业增长5%,第二
产业增长11%, 第三产业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
额增长10%, 自营出口增长10%,实际利用外资增长6%,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0%,城镇
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38‰以内。围绕实现今年的经
济和社会发展目标,要扎扎实实地抓好以下八项工作:
(一)以农民增收为重点,全面发展农村经济。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进步
为动力,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突出内部结构调整,加快综合开发,推进农业产业
化、市场化、现代化进程。突出抓好结构调整,加快发展特色农业。立足莱芜优势,
放手发展以生姜为主的“三辣”,以“莱芜猪”为主的畜牧,以干杂果为主的林果,
以大棚菜为主的精细作物四大主导产业,争取扩种生姜4万亩、大蒜2万亩,新建高效
大棚2000亩, 发展优质林果2万亩,不断壮大“中国生姜之乡”、“中国花椒之乡”
的品牌优势。稳定猪、鸡生产,大力发展牛、羊、兔等食草畜禽和特种动物养殖。瞄
准国际市场需求,着力提高产品质量,推动出口创汇农业快速发展。
加快农业综合开发,为结构调整创造条件。山区开发要突出小流域综合治理,突
出经济效益,围绕河边、水库边、塘坝边做文章, 千方百计拦水、蓄水、节水。黄淮
海平原开发要以发展现代农业为目标,突出水利配套和林网、道路管护,争取通过几
年的努力,将我市平原建成全市乃至全省的现代农业示范区。水利建设,高质量完成
雪野水库加固二期工程,抓好雪野水库等灌区续建改造工程的立项和城乡集中供水建
设。坚持农业开发与结构调整、农民增收相结合,严格开发标准,确保开发质量。
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结构调整的质量。继续实施“良种工程”,大力推广高
产优质高效新品种,加快小麦、玉米等农作物良种化、优质化进程,实现优质优价高
效。引进蔬菜、林果、畜牧新品种,大力开发推广脱毒良种。进一步完善科技服务体
系,稳定充实农技推广队伍,加快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特别要加强生姜种植技术的
培训指导,为大面积种植搞好服务。抓好良种繁育、科技示范基地和市区机关科技示
范园建设,运用高新技术争创最佳效益,以点带面,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
突出抓好增值,提高结构调整的效益。抓好加工增值,对有活力、有一定规模的
农产品加工企业给予倾斜扶持,促其扩规模、上档次。抓好流通增值,大力发展农民
购销队伍,培植发展农民购销大户和购销联合体。实施扶优扶强政策,鼓励农民合作
组织发展成为购销龙头。抓好储藏增值,扶持发展各类恒温库、冷藏厂,扩大储藏保
鲜能力。同时,要培育农村市场,加快发展莱城区“三辣”批发市场和钢城区黄金桃
批发市场。各乡镇也要从实际出发,规划建设各具特色的专业市场,繁荣城乡经济。
科学规划,突出重点,加快发展乡镇企业,推进乡镇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
努力实现二次创业。
(二)以企业改革为重点,全面推进各项改革。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四中全
会决议,抓住企业改革这个中心环节,综合推进各项配套改革,促进企业改革与发展。
企业改革要围绕产权改革这个核心,实现生产要素人格化、市场主体多元化和企
业经营国际化。一是以壮大优势企业为重点,加大资产重组力度。以优势企业、骨干
产品和能人名人为依托,打破所有制、区域、行业界限,通过控股、兼并、收购、租
赁、划拨等多种形式,实现资产的优化重组,把机制改新,把规模改大,把产品档次
提高,积极运作上市。二是加大产权改革力度,多种形式放开搞活企业。对于规模较
大的骨干企业,依法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造。加大对中小企业的出租、拍卖、破产和
以送求活的力度,做到能租则租、能卖则卖、能破则破,多种形式改制。积极推进股
权最大限度多元化、治理结构法制化、收益分配规范化和出资人最大限度人格化,鼓
励经营者持大股。三是以深化三项制度改革为动力,激发企业内在活力。切实转换企
业经营机制,进一步深化企业劳动、用工、分配制度改革,创造一个干部能上能下、
职工能进能出、收入能高能低的良好机制。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建设,把德才兼备的能
人不拘一格地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鼓励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
适当拉开分配差距,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把改革、改组、改造和开拓市场、加强管理结合起来,着力提高企业竞争能力。
强化市场研究,努力提高市场定位的准确性。抓好营销体系建设,进一步健全营销机
构和营销网络,形成以市场部或销售部为核心,集点成线,集线成片的销售网络。充
实营销队伍,搞活营销分配机制,联利、联酬、联货款回收,提高营销人员的积极性。
加大政企联手、工商联手力度,积极组织参加和举办各种形式的展销会、订货会、洽
谈会,不断扩大产品市场占有率。坚持以财务管理为中心,以成本、资金、质量管理
为重点,继续实施“管理示范工程”,全面推进企业管理上水平。推广邯钢、海尔和
亚星的管理经验,实施购销比价管理,大力降低成本费用。加强资金管理和质量管理,
压缩两项资金占用,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在深化企业改革的同时,积极推进其他各项改革。农村改革,进一步完善土地承
包期延长30年工作,组织好土地的依法流转。积极探索建立多元化的农业投入机制,
加快中小型水利基础设施及“四荒”拍卖、租赁的步伐。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扩
大保险覆盖面,建立起以养老、失业、医疗为主的社会保障体系。认真实施再就业工
程,广开门路,帮助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继续深化金融、投资、住房、流通等各项
改革。按照省里的统一部署,精心组织,积极稳妥地推进政府机构改革。
(三)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推进结构优化升级。着眼于迎接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
入世贸组织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从参与国际分工与竞争的高度考虑我市经济结构调
整,打破行业自成体系的封闭模式,强化市场导向,发挥比较优势,加快结构优化和
产业升级,努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调整工业结构,提高经济素质。坚持调整与技改相结合,抓机遇,增投入,以增
量带存量,推进产业升级和产品换代。一是改造提高传统产业及产品,巩固一批。选
择部分优势企业,重点围绕产品的更新换代和出口创汇,高起点,大投入,引进先进
技术和设备,进行系统改造,加快企业上规模,产品上档次,巩固在全市经济发展中
的支柱地位。二是培植高新技术产业及产品,提高一批。围绕加快培植新材料、电子
信息与机电一体化及高效节能节水与环保产业,着力搞好陶瓷复合刀具、高性能粉末
冶金及制品、新型微灌器材、高性能磁性材料及制品等高新技术产品的市场定位,实
施分期投入,加快形成规模效益。三是坚持集中投入,壮大一批。千方百计筹措资金,
加大投入,突出抓好广寒宫集团40万吨啤酒扩建、泰山造纸厂10万吨涂布纸、橡胶厂
的轮胎、兆峰陶瓷劈开砖等重点项目,促其尽快膨胀壮大。
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一是鼓励国家、集体、个人多元投入,加快
市场建设步伐。新建供销市场、汽车销售市场和建材市场,改造完善官寺市场群体、
北埠民营经济试验区、鲁中钢材炉料市场。二是做活兴市文章。通过商品交易会、洽
谈会等多种形式,内引外联,增加人流、物流、信息流,搞活市场流通。落实费用征
收、户口管理、子女入学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打击欺行霸市和“三乱”行为,对重点
市场实行“一头管理”,优化市场环境。三是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充分发挥优势,开
发和培育旅游资源,加快发展旅游业。积极探索发展社区服务、信息咨询、中介服务、
金融保险等新兴产业,推动第三产业上水平、上档次。
调整所有制结构,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进一步解放思想,全面发动,营造大
干个体私营经济的浓厚氛围,着力培植利税大户、科技大户、出口创汇大户,引导个
体私营经济向规模化、园区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加速实现我市个体私营经济由数量
型向规模效益型的转变。做好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与企业改革相结合的文章,鼓励个体
私营业户收购、租赁、承包、兼并、参股公有制企业。引导扶持个体私营企业增投入、
扩规模,着力培植一批效益好、市场前景广阔、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抓好个体私
营经济园区和专业村建设,提高个体私营经济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大力支持个体私
营经济向新兴产业发展,走科技型发展的路子,不断拓宽发展空间。鼓励机关事业单
位干部职工带头创办领办个体私营企业,鼓励复转军人、大中专毕业生到个体私营企
业就业。放宽政策,创造各类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的社会环境,帮助个体私营企业拓
宽筹融资渠道,引导金融机构增加信贷扶持。继续实施公开承诺、监督举报、民主评
议和缴费卡制度,依法保护个体私营业户的合法权益。
(四)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入世贸组织将为我们扩大对
外开放创造新的机遇。要认真研究并努力适应世贸组织的运行规则,建立与国际惯例
接轨的经济运行机制,用足用好国家鼓励出口和利用外资的一系列优惠政策,更好地
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推进经济国际化进程。
努力扩大对外贸易,全方位开拓国际市场。在巩固扩大亚洲市场,开发拓展欧美
市场的同时,加大对非洲、独联体和中东等市场的开发力度,全力推进市场主体多元
化。抓好骨干出口大户和重点出口产品,推动有出口潜力的企业尽快上规模,着力培
植出口过千万美元的企业,扩大出口创汇企业阵容。调整外贸经营主体结构,对符合
条件的生产企业特别是集体和私营企业,积极申报进出口经营权,促进出口主体多元
化。加快贸易方式多样化,大力发展一般贸易,规范发展加工贸易,积极发展境外带
料加工业务。大力发展外经合作,积极组织劳务输出。围绕重点项目建设和技术改造,
突出抓好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的进口及消化创新。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提高利用外资的规模和水平。坚持把利用外资与企业新
一轮嫁接改造和结构调整结合起来,精选一批质量高、附加值高的项目,对外招商引
资。加强与跨国公司的合作,通过出让产权或合资经营,搞好整体、多枝或单枝嫁接。
采取综合措施改善投资环境,坚持依法办事,重合同,守信用,改进服务质量,提高
办事效率,吸引更多的外商来我市投资。
(五)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经济发展条件。加大交通、电力、邮
政、电信建设力度。公路交通,重点抓好莱新高速公路及“高接高”工程建设和仲临
路鹿野至上游、韩莱路莱城至南冶的改造工程。电力建设,抓好南冶、颜庄等变电站
的建设改造,全面完成农网改造工程,加快城网改造步伐,实现同网同价。邮政电信,
加快邮政综合计算机网络建设,完善服务功能,积极实施政府上网工程,大力发展农
村电话和信息业务,新增交换机1.6万门,全市电话普及率达到11.1%。
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综合服务功能。以争创国家园林城市和全省优秀城
市为动力,实施“三一一五四”工程,新修改造三条道路,开工建设文化中心楼和文
化广场,抓好五大片旧城改造,续建四个游园。搞好城市亮化、绿化,进一步美化环
境。加强管理,加大综合整治力度,提高市民的城市意识,加快城市现代化步伐。抓
好莱城生活污水处理厂、自来水水源地、煤气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综合
服务水平。
加快小城镇建设,增强辐射和载体功能。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
体现特色”的要求,着力抓好口镇、牛泉、寨里、颜庄四个中心镇和城市规划区内的
张家洼、南冶、高庄、里辛等镇驻地的规划建设。从区域经济整体发展的高度出发,
合理设置生产、生活、文化娱乐等区域。积极探索户籍管理、土地使用、投资体制等
方面的改革,调动各方面投资建镇的积极性。
(六)切实做好财政金融工作,保障经济平稳运行。坚持开源与节流并举,积极
培植财源,依法加强税收征管,力争财政收入有较快增长。按照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和
公共财政的要求,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加快财政退出一般竞争性领域的步伐,严格控
制和压缩一般性开支,保工资、保社会稳定、保法定支出。强化预算外资金管理,推
行政府采购制度,切实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金融部门要积极融通资金,增强信
贷能力,支持地方经济发展。配合有关部门,搞好重点项目的筛选、论证和上报工作,
加大对重点项目的支持力度,积极参与企业改革改制,搞好资产的优化重组。正确处
理防范金融风险与促进经济发展的关系,做好不良资产剥离和债转股工作,提高银行
资产质量。积极推行消费信贷,扩大消费需求。
(七)大力实施“科教兴莱”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科技、
人才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是经济竞争的决定性因素。科技工作要立足莱芜
实际,坚持以效益为中心,联合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立双边、多边技术协作关系,
大力引进高新技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科技与经济密切结合。健全和完善科技
推广网络,搞好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认真落实加
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加大资金投入,着力培植以新材料为主的高新技术
产业,尽快形成规模效益。实施“跨世纪人才工程”,加快各类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更新用人观念,完善用人机制,大胆启用有真才实学、有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努力
创造人才竞出和人才集聚的良好环境。
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意见和面向二十一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高水平
实施九年义务教育,逐步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积极创造条件,建立莱芜职业技术学院。
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发展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岗位培训,全面提高劳动者的文
化技术素质。鼓励和支持民办教育的发展。引入竞争机制,全面推行教师资格制度和
聘任制度,实行双向选择,竞争上岗,择优录用,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努力保持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坚持各级主要负责人亲自抓、负总
责,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责任制。抓好基层基础工作和流动人口管理,完善政策
法规体系和服务网络,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精心组织好第五次人口普查。
全面实施新《土地管理法》,加强基本农田保护,推进土地管理与利用方式的转变,
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增长。以水、气污染治理为重点,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大搞植树造
林,搞好生态保护,提高环境质量。
(八)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全面发展和繁荣各项社会事业。坚持“两
手抓,两手都要硬”,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深入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
义教育,大力培养“四有”新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人们提高政治觉悟,抵制
各种错误思潮的侵蚀。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努力提高市民素质和文明
程度。加强国防教育,做好双拥工作,增强军政军民团结。
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
入开展普法教育,提高全民法制观念,推进依法治市进程。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
坚持“四民主一公开”,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积极稳妥地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自觉做
好人民来信来访工作。完善社会治安防范机制,深入开展创建“安全文明社区”活动。
落实严打、严管、严防、严治措施,依法严惩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确保社会稳定。
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净化文化市场,繁荣文艺创作,发展文化产业。深入
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强化预防保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努
力提高竞技体育水平。认真搞好“十五”计划的编制工作。切实做好广播电视、新闻
出版、统计、档案、史志、气象、技术监督、药品监督、检验检疫、人防、外事、侨
务、民族宗教、对台事务、防震减灾、妇女儿童、老龄和残疾人等各项工作,更好地
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服务。
三、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的政府自身建设
跨世纪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进一步解放思想,
改进工作,全面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人民
政府。一是加强学习,促进观念更新。继续深入开展“三讲”教育,认真学习马列主
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提高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深入学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科技、金融、财税、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努力提高驾驭市场
经济的能力。把学习理论知识与观念更新结合起来,解放思想,勇于实践,大胆探索,
敢于创新,用市场经济的新思路来处理改革发展中的新问题。二是转变职能,努力提
高施政水平。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积极推进政企、政事分开,把政府工作的
着力点落实到规划、监督、协调和服务上来,不断增强宏观调控经济和管理社会事务
的能力。健全公务员考核、奖惩机制,增强干部队伍生机和活力。三是转变作风,狠
抓工作落实。各级领导干部要下决心从文山会海和繁琐事务中解脱出来,坚持深入实
际,深入基层,搞好调查研究,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摸实情、办实事、求实效,
扎扎实实地为基层、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建立和实行严格的工作目标责任制,加
强调度、督促和检查,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四是依法行政,提高决策的民主化、
科学化水平。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民
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制定和实施重大决策,要集思广益,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
意愿。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立足发展,搞好服务,着力提高执法水平。五是加强
廉政建设,深入持久地开展反腐败斗争。进一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领导责任制,继续
抓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查办案件、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的工作。各级政府部门
工作人员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坚决同腐败现象作斗
争。要牢固树立公仆意识,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
各位代表:在迈向新世纪的征途上,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肩负着
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重任。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在市委的领导下,
坚定信心,团结奋斗,夺取全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胜利,以优异成绩迎接新
的世纪!
责任编校 毕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