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城区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c&A=4&rec=17&run=13

中共莱城区委
书记李禄生
副书记刘振杰(3月止)董瑞吉
李乃俊
王华(女,3月起)
毕岩海(3月起)
韩增旗(挂任)
常委李禄生刘振杰(3月止)
董瑞吉李乃俊
王华(女,3月起)
毕岩海(3月起)
刘庆云(4月止)
王庆堂张正杰孔祥义
徐延明陈长军
王光华(3月起)
陈永勤(4月起)
中共莱城区纪委
书记张正杰
区人大常委会
主任郑凤亭
副主任魏有培魏佑玉(不驻会)
马学文冯德文段崇香
杨西德
区人民政府
区长刘振杰(3月止)
董瑞吉(3月起)
代区长董瑞吉(3月起)
副区长董瑞吉(3月止)毕岩海
吕京华(女,8月止)
杨桂钊武树华毕于业
徐坤(科技)
李福森(3月起)
黄翠萍(女,8月起)
区长助理李福森(3月止)
唐绍金
区政协
主席聂玉江
副主席张玉美张庆玉李会津
单明成(不驻会)
马启岱(不驻会)
区人民武装部
部长任爱军(1月止)
刘卫生(1月起)
政委刘庆云(1月止)
陈永勤(1月起)
区人民法院
院长王其道
区人民检察院
检察长王华(女,3月止)
刁俊河(3月起)
城市街道办事处
党委书记王光华
主任崔永一
北孝义乡
党委书记吴霞广
乡长韩明章
张家洼镇
党委书记杨永凯
镇长李乾实
口镇
党委书记刘振凌
镇长马学继
羊里镇
党委书记田京书
镇长魏广明
方下镇
党委书记莫祥春
镇长杨会银
牛泉镇
党委书记刁玉照
镇长李兰翠(女)
圣井乡
党委书记雷明娟(女)
乡长张学琪
高庄镇
党委书记亓星贵
镇长雷印高
南冶镇
党委书记张翠玲(女)
镇长王庆江
辛庄镇
党委书记谢宜铭
镇长张洪月
铁车乡
党委书记李维运
镇长王国勤
苗山镇
党委书记李元水
镇长陈克礼
见马乡
党委书记杨荣杰
乡长吕效凯
常庄乡
党委书记张法迎
乡长陶宗升
和庄乡
党委书记田方国
乡长李开文
茶业口乡
党委书记杨继荣
乡长王家普
腰关乡
党委书记魏效勇
乡长亓希华
雪野乡
党委书记张子信
乡长李立元
上游镇
党委书记苏国庆
镇长魏常杰
鹿野乡
党委书记赵建波
乡长刘佃银
大王庄镇
党委书记毕占明
镇长刘同法
寨里镇
党委书记毕于才
镇长张继水
杨庄镇
党委书记何修山
镇长董成林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莱城区辖13个镇,11个乡,1个城市街道办事处,906个行
政村,总面积1920平方公里,全区耕地面积78.7万亩,人均0.79亩。1999年末全区总人
口99.37万人, 其中非农业人口28.66万人,人口出生率12.12‰,人口自然增长率5.62
‰。区委、区政府领导全区人民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
牢牢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集中精力抓经济,齐心协力求发展,全区经济和各项社
会事业持续、 快速、 健康发展。1999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完成80.5亿元,同比增长
12.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16.7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32.2亿元,第三产业
增加值完成31.6亿元, 分别比上年增长5.2%、14.2%和15.1%。固定资产投资31.1亿
元,增长14.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2.08亿元,增长9%。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
高,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600元,同比增长7.7%,农民人均纯收入3067元,按可
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8%。
农业结构调整实现新的突破,农村经济稳步发展。粮食总产44.9万吨。全区经济作
物种植面积达46.5万亩,同比增长6.2%,其中“三辣”20万亩,新增4.2万亩。新发展
大棚3364个,总数近万个。新发展优质林果1.7万亩,果品总产9.4万吨,产值2.3亿元。
水产品总产7461吨。肉蛋奶总产16.4万吨,收入16.5亿元。全区新建大型恒温室26座,
总数达到54座, 储存能力近亿斤。规模较大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3 0家。农业综
合开发累计投资1.2亿元,完成各类工程3637项,高标准开发治理土地5.3万亩,完成黄
淮海平原综合开发2万亩,“三灌”节水工程8000亩。
工业强区战略实施力度进一步加大,速度效益后劲同步增长。全区限额以上工业企
业完成现价总产值25.2亿元,增加值6.83亿元,销售收入22.4亿元,利税2.02亿元,分
别增长14.8%、16.3%、14.5%和13.9%。其中20家重点调度企业增加值、利税分别占
全区限额以上工业的71.4%、 70%,有8家企业年销售收入过亿元。全区共铺开新扩改
项目120个,其中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15个,有6个已竣工或基本竣工。全区有45家企业
达到省级基础管理和现场管理标准, 22家企业实行了微机管理,6家企业采用了计算机
辅助设计, 3家企业实行了工艺流程自动化控制技术,7家企业通过或即将通过ISO9000
质量体系认证。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有了新的增长,全区完成进出口总额4500万美元,
增长32.4%, 其中出口完成2758万美元,增长34.5%;实际利用外资318.8万美元,同
比净增296.6万美元。
个体私营经济实现了突破性发展。 全区新增个体工商户6688户,私营企业474家,
累计发展到20017户和1268家, 实现销售收入或营业额35.4亿元,税金2512.4万元,同
比分别增长77.7%和71.1%。 有19家私营企业年销售收入过500万元。纳税10万元以上
的个体私营业户达到20家, 其中过50万元的4家。个体私营经济试验区经营业户发展到
360家,从业人员2500多人,商品成交额4.6亿元。
财政金融形势运行平稳。全区地方财政收入10019万元,增长12.26%;完成财政支
出18037万元,增长11.91%,连续七年实现了财政收支平衡。各项存款余额32.1亿元,
比年初增加3亿元;各项贷款余额21.05亿元,比年初增加3.05亿元。
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农村改革,认真贯彻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积极稳妥地进行了
土地承包期延长30年的工作。大力推行“四荒”使用权有限期拍卖和小型水利设施产权
改革。企业改革,坚持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因企制宜,
一厂一策, 全区200家乡及乡以上企业进行了产权制度改革,占应改制企业的90.1%,
盘活闲置资产2.5亿元,活化存量资产4.5亿元。对较大企业,优化资源配置,成功组建
了橡胶玻璃集团、建工集团;对汇金公司、九羊公司、振华公司的股份制改造进行了规
范运作。社会保障制度、住房制度等其它方面的改革全面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
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强化,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深入开展“做文明市民、创文
明城市”和创建文明单位、文明行业、文明窗口活动,全区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精神
风貌有了较大提高。以整风的精神认真开展了“三讲”教育,增强了领导班子、领导干
部的政治坚定性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推进了思想作风和廉政建设。广泛
开展了庆祝建国五十周年和迎澳门回归的宣传活动。积极开展国防教育和军民“双拥共
建”,民兵预备役工作,军政军民团结进一步加强。坚持依法治区,依法行政,经济和
社会事务管理逐步纳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轨道。依法组织完成了第六届村民委员
会换届选举工作, 并对360名新任村主任进行了培训。广泛开展“农村财务管理年”活
动,坚决有力地处理了“法轮功”问题,净化了社会环境,巩固发展了安定团结的政治
局面。
科技教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全区共组织实施各类科技攻关计划57项,其中
国家级星火计划3项,取得市以上科技成果22项,开发区级以上新产品64项,有4项填补
国内空白,20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投资800多万元新建5处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推广
各类实用技术34项,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达到53%。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实施“双
高”普九工程,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协调发展,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计
划生育工作,大力推行“三为主”,积极推广“三结合”,人口目标管理责任制进一步
落实,全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了5.65‰以内,顺利通过了省、市级考核。文化、体
育、卫生、土地、环保、民政、监察、公安、司法、人事劳动、安全生产、计划、统计、
审计、外事侨务、民族宗教、对台事务等各项事业都有了新的发展。一年来,莱城区先
后荣获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区、特产之乡开发建设先进单位及全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
示范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区、科普先进示范区、卫生工作先进区、“双拥”模范
区等荣誉称号。

[莱城区被评为“全省双拥模范区”]近几年来,莱城区委、区政府在双拥工作中,不
断强化政府职能,坚持以基层双拥工作为中心,办实事,求实效,保证了全区双拥工作
向更高层次发展。继1995年获“全省双拥模范区”后,1999年,莱城区再次被省委、省
政府、省军区评为“全省双拥模范区”。
1.切实加强了对双拥工作的组织领导。区委、区政府把双拥工作纳入了各级党委、
政府的议事日程,区、乡两级分别成立了由党政一把手挂帅的双拥领导机构,各村 (居
委会) 、企事业单位成立了拥军优属服务小组,部队各基层单位成立了拥政爱民工作小
组,形成了军地相联、上下贯通、全方位覆盖的双拥工作组织体系,为双拥工作深入持
久地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同时,区委、区政府先后制定实施了《常委议军会议制
度》和《军地联席会议制度》。1995年以来,区委常委召开了18次议军会议和军地联席
会议,帮助部队解决了23项重大问题。
2.积极支持部队建设,为部队办实事、办好事。区委、区政府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
况下, 先后为驻莱城区部队训练、营建等无偿划拨土地500亩,为部队赠送1500余册书
籍价值13万元。各乡镇(办事处)以及社会各界向驻军赠送慰问品折款10万元。妥善安置
随军家属和军队干部子女入托入学,当好部队的后勤,为部队官兵提供方便条件。
3.努力做好优抚安置工作。区里先后制定了《优抚对象抚恤优待办法》《退伍义务
兵优抚安置办法》《优待法规选编》等,为立功和评优士兵增发优待金,减免烈士父母、
配偶、伤残军人、老复员军人以及带病回乡退伍军人的义务工、基建工等。妥善安置城
镇义务兵, 安置率为100%。积极帮助优抚对象脱贫致富,为优抚对象减免医疗费用。
开展“爱心献功臣”活动,解决了“三老”优扶对象中存在的不同程度的困难,提高了
全区双拥工作的总体水平。

[莱城区被评为“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区”]莱城区委、区政府坚持“围绕稳定
抓综治,抓好综治保稳定,保持稳定促发展”的指导思想,突出重点,强化综合工作措
施,不断夯实各项基层基础工作,确保了全区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1999年,莱城区
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区”。
1.狠抓领导责任制的落实。一是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纳入区、乡两级党政主要
负责人的任期目标,常抓常议,推动综治工作全面开展。二是区、乡、村、户层层签订
目标责任书,进一步明确责任。三是及时督查,通报目标完成情况。四是实行考核量化
制。五是奖惩兑现,对10个先进乡镇、201个安全文明村和190个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对5个发生盗窃案件的单位进行了处罚。
2.狠抓“严打”斗争和专项治理。按照省、市部署,结合全区实际,扎实有效地开
展了“严打” 和“打霸除恶”等专项斗争。两次集中统一行动,出动各种车辆134部,
组织力量4260名,抓获各类犯罪嫌疑人101名,破获各类大小案件101起,缴获赃款赃物
折款38.8万余元,有力地打击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针对集贸市场、建筑市场出现的
欺行霸市、强买强卖、寻衅滋事等不法行为进行了治理整顿,开展了“打霸除恶”斗争,
有效地净化了社会环境,优化了社会风气,促进了社会秩序的根本好转。
3.狠抓综合治理和城市治安防范。在农村,从梳理影响当地社会治安的突出问题和
影响社会稳定的不安定因素入手, 从区直60余个部门抽调148名同志组成工作组,进驻
89个村,对后进班子信访、治安、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落实党的政策等问题,“多位
一体”,综合治理。在城市,重点是加强治安防范网络建设,搞好工农共建和生活小区
的家委会建设。狠抓“三防”建设,组建治安巡逻队伍,设置治安巡逻岗亭,实行各单
位内部自防、厂街互防、居民联防、门店联防,居民生活小区实行封闭化管理,重点部
门、要害部位安装了报警器和电视监控,在全区形成了社会治安社会治、群防群治保平
安的大防范网络。
同时,狠抓以乡镇纠纷调解中心为主的调解网络建设,积极预防和调处信访案件。
开展治安安全创建活动,全区“遵纪守法光荣户”、“十佳文明户”分别达到28.9万户
和15.2万户。积极推行村务公开,不断规范和完善村务公开的内容、方法和程序。坚持
普法宣传教育,不断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增强人们的法制观念,保持了全区的社会稳
定。

[莱城区被评为“全省科普先进示范区”]莱城区委、区政府始终把科普工作作为落实
“科教兴区”战略的重要措施来抓,把科普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深入开展创建全省
科普示范区活动,科普宣传、科普培训扎实有效,农民研究会不断发展壮大,科普示范
推广步伐进一步加快。1999年,莱城区被省科协评为“全省科普先进示范区”。
一是建立健全科技网络和科技队伍。区、乡、村全部成立了科普协会,农、林、畜
牧、 农机、医、教育等自然科学都成立了专门学会,泰山造纸厂等4个企业建立起科协
组织。全区农技协会发展到171个,拥有会员1.25万人(户),各类技术职称人员达到1.2
万人,农村科技示范户达到6000户,形成了一支庞大的群众性科普队伍。二是加强了农
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重点建设和规范了莱芜生姜、“四位一体”生态种养、优质果品、
莱芜黑猪、牛泉粗毛型长毛兔、雪野名优水产养殖、速生银杏、旱稻、农副产品综合加
工等九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 建立区、乡、村科普示范基地295个,推广先进实用技术
146项,研究开发新技术40多项,增加农业经济效益3亿元。三是狠抓科技培训。建立健
全了区、乡、村三级培训网络,区里建立了科技培训中心,各乡镇(办事处)建有功能齐
全的科技培训中心,村建立了科技大院、技术业校。几年来,全区用于科技培训的总投
资达到3500万元以上。四是发挥“科技工作者之家”的作用。为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
区委、区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招商引才融资的试行规定》《莱城区科学技术奖励办法》
《莱城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选拔管理办法》等文件,先后对28名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进行
了命名表彰,8人获市科技大王称号、2人获省科技大王称号。五是送科技下乡。几年来,
先后举办科普讲座1500多场, 放科教录相3000多场,赶科普大集170多场,印发明白纸
100多万份,普及推广实用技术164项,促进了全区经济的发展。

[工业经济发展迅速]莱城区委、区政府坚持实施工业强区战略,狠抓工业生产,实现
了工业大发展。 1999年, 全区地方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完成现价总产值25.2亿元,增长
14.8%, 工业增加值6.7亿元,增长13.4%,实现销售收入22.4亿元,增长14.4%,利
税2.02亿元, 增长13.9%。全区地方财政收入突破亿元大关,由建区之初的220 0多万
元发展到10019万元,其中66%来自工业。一是加大技改投入。按照抓关键的工作思路,
狠抓20家重点调度企业的生产经营科技创新。 1999年,全区地方工业完成技改投入5.6
亿元,比上年增长12%,铺开技改项目43项,竣工投产38项。完成技术创新项目32项,
其中有1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有4项填补国内空白。二是扎实推进企业改革。坚持一厂
一策,一家一法,深化改革,转换机制,通过重组或购并,组建企业集团。1999年,全
区有200家工业、 建筑企业进行了产权制度改革,占应改制企业的90.1%。通过改制共
盘活资产3.5亿元, 剥离非生产性资产3000余万元,吸收增量资产7300余万元,涉及资
产总量26.2亿元。三是提高管理水平。坚持“严”字当头,“实”字为本,“细”字求
效,推行现代化管理技术。全区有45家企业达到省级基础管理和现场管理标准,22家企
业实行了微机管理,6家企业采用了计算机辅助设计,3家企业实行了工艺流程自动化控
制技术,6家企业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四是增强骨干企业的带动作用。全区20个
重点调度企业实现销售收入、利税分别占地方限额以上工业的70.1%和81.1%。全区年
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达到8家, 其中橡胶集团公司、市纺织厂、泰山造纸厂、九羊公
司4家企业过2亿元,纳税过500万元的企业达到5家,工业整体实力进一步提高。

[农业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莱城区委、区政府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质量效益和
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以被命名为“中国生姜之乡”为契机,大刀阔斧搞调整,被评为
“中国特产之乡开发建设先进单位”。1999年,全区种植生姜8.9万亩,大蒜8.3万亩,
温室大棚发展到近9000个,优质林果2.3万亩,全区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到4 6.5万亩。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067元,增加141元。
抓宣传、造舆论。一是叫响了“五法加服务,帮助农民奔富路”和“建成全国最大
的‘三辣’生产、加工、销售集散地”的口号,以此振奋人心,鼓舞士气。二是强化宣
传。区、乡、村三级干部大会上,把种植业结构调整作为首要任务进行安排部署,把结
构调整列入干部的实绩考核内容。三是学习典型。区里先后组织部分乡镇、区直部门负
责人到安丘白芬子姜蒜批发市场、莒县、五莲县等地参观学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抓基地、扩规模。区委、区政府围绕建立四大商品基地,积极引导农民把握调整方
向。一是“三辣”基地在面积、品种、质量、效益上实现了新的突破,“三辣”种植面
积达到20万亩。 二是各类大棚发展到1.6万个,温室近9000个,四位一体温室达62组,
全区精细菜种植面积达到29万亩。三是重点抓了花椒、银杏、柿子、优质果品、板栗五
大果品生产基地。 全区林果面积达到35万亩,年产干鲜果品2.2亿斤。四是发挥莱芜黑
猪、大黑山羊、粗毛型长毛兔等品牌优势,发展壮大畜牧小区。全区肉蛋奶总产16.4万
吨,收入16.5亿元。
抓关键、促增值。一是抓销售。1999年,全区农副产品销往全国各个省、市、自治
区,其中销往日本的姜芽占全日本姜芽市场份额的65%。发展网上销售、订单农业,全
年通过因特网销售到加拿大等地产品交易额3636万元。二是抓加工。全区各类农副产品
加工企业达到750多家, 加工点8900多个,年农副产品加工能力46万吨。三是抓市场。
突出抓好“三辣”、花椒、仔猪等专业批发市场建设,完善设施,增强吞吐能力和辐射
带动能力。四是抓宣传。充分发挥“中国生姜之乡”、“中国花椒之乡”金牌和“鹏泉
牌”生姜、大蒜“A级绿色食品”的品牌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名牌效益。
抓基础、创条件。一是抓好农业综合开发,改善生产条件。1999年,完成土地开发
5万亩,完成三灌工程8000亩,黄淮海平原开发2万亩,全部实现水利配套。二是制定落
实政策,调动各级调整农业结构的积极性。区委、区政府制定了优惠政策,联合下发了
《关于加快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奖励办法》,调动了农民加大农业投入的积极性。
抓科技、提质量。一是实施“良种工程”,重点抓了生姜良种的引进、选育和推广
及马铃薯等良种推广,引进大棚蔬菜良种,加快大棚种植结构的调整优化。二是以培训
为手段, 抓好实用技术的推广普及。先后从北京大学、同济大学、山农大等6所高校聘
请50多名专家作为技术顾问,进行技术咨询和指导。三是抓示范带动。区里重点抓好八
大农业科技示范园和投资800多万元的五个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建设, 在结构调整中发
挥了带动作用。

[深入开展“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年”活动]区委、区政府按照“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年”
活动的要求,把个体私营经济作为新的增长点和农民增收的突破点,列入了重要议事日
程, 加快了发展步伐。1999年,全区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累计发展到20017户和1268
家,实现销售收入或营业额35.4亿元,税金2512.4万元,同比分别增长77.7%和71.1%。
在具体工作中,一是统一思想。各级各单位对照先进找差距,解放思想,树立了个体私
营经济是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农民增收重要渠道的观点;按照“三个有利于”
的标准,不管哪种经济成份,只要能够促进经济发展,能够给人民群众带来实惠,就大
力支持,密切配合;对个体私营经济与国有、集体经济一样重视,一样扶持,不划框框,
不设卡,放心、放手、放胆地让群众去干。二是突出重点。把“一区六线” (个体私营
经济试验区、莱明路及老205国道沿线)作为个体私营经济的重中之重,实行重点管理,
促其发展膨胀。个体私营经济试验区,按照各具特色、自成体系、整体和谐的要求,建
设“五城一园”,即奇石城、娱乐城、钢材城、陶瓷城、家俱城和私营企业园。莱明路
及老205国道沿线的南冶、办事处、张家洼、口镇、雪野、上游等6个乡镇,按照“建成
80华里工业带、个体私营经济黄金带、小城镇建设示范区”的要求,把个体私营经济的
发展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与发展第三产业相结合、与小康村建设相结合,高起点规划,
高标准建设现代化小城镇。三是拓宽路子。以政策和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走多渠道、
多形式发展的路子:围绕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走产、加、销一条龙经营的路子;支持
有能力、有头脑的个体私营业户大胆参与国有、集体企业产权改革,走借改革促发展的
路子;引导和扶持个体工商户扩规模、上档次,走集团型、科技型、外向型发展的路子;
突出地方特色和优势,走特色化、专业化发展的路子;落实鼓励政策,配合机构改革和
企业改革,走依靠先导力量示范带动发展的路子;与小城镇建设和市场建设相结合,走
建镇兴市活商的路子。四是落实政策。落实奖励纳税大户、鼓励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等有
关政策规定,落实个体私营经济业户在融资、用地、税费等方面的政策;在招商引资、
人才引进、鼓励个体私营经济参与集体企业改革等方面制定了操作性的优惠政策和措施;
保护个体私营经济的合法权益,对个体私营经济园区、专业批发市场和列入各级重点扶
持的骨干私营企业,政府实行挂牌保护。

[“六进家”活动扎实深入]区委、区政府坚持两个文明一齐抓,积极推进精神文明建
设工作上水平、上台阶,在为民服务、为民办实事、办好事上下功夫,为经济和社会发
展提供了精神动力。莱城区连续三届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精神文明工作建设先进
区”。1999年,区委、区政府组织开展了“六进家”(政策、法律、道德、科技、文化、
卫生) 活动,优化家庭细胞,夯实了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一是建立了一套有战斗力的
组织领导体系。成立了由分管副书记任组长,宣传、文化、科委、司法、卫生、团委、
妇联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各有关部门按照统一部署,结合自己的业务
特点,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呈现了政策、道德、法律、科技、文化、卫生一齐上,家
庭社会一齐抓的崭新局面。二是建立了一套具体明确的检查评比制度。重点检查教育培
训、家庭藏书、张贴宣传资料、家庭档案、家庭竞赛、评比表彰等方面,同时,制定严
格的考核细则进行考核, 对“十佳文明户” 进行表彰,上门挂牌。1999年全区涌现出
“六进家” 先进户18120户,“书香之家”、“文化之家”、“科技之家”、“卫生之
家”、“遵纪守法光荣户”24.5万户。三是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既做到了
点面结合,又做到了内外结合。区、乡、村都选择了“六进家”活动的突破点,进行培
养,做样板,树榜样。利用村村建起的调频广播、宣传车、宣传栏和印发明白纸等形式
对群众宣传党在农村的政策,全区1200名机关干部支部书记组成宣讲队,同群众面对面
宣讲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达1800多场次,把党的政策落到了实处。围绕法律进家,
把《经济合同法》《婚姻法》等与家庭密切相关的条款印发到各家各户,使国家法律家
喻户晓,人人明白。印发《市民文明公约》《道德五字经》等,召开文明市民教育现场
会,举办文明市民培训班,利用大喇叭、有线电视等宣传工具宣传“讲文明,树新风”
的先进典型, 提高了人们的道德修养。举办了1650期科普知识讲座,利用196个民营科
技组织推广实用技术,依靠981个“科技示范园”把科技辐射到家。全区365个村建立起
了自己的庄户剧团, 876个村建起了规范化的党员活动室、农村文化大院、农民技术业
校, 为群众学文化、学知识提供了广阔天地。全区建立保洁队伍931支,保洁人员3685
人, 实现了乡乡有环卫所,村村有保洁队,涌现出卫生村400个,“卫生之家”24.5万
户。同时,区、乡、村先后投资2000多万元,建起了有线电视差转台、调频广播,各乡
镇建起了藏书5000册以上的书库、高标准的文化大院和农民技术业校,形成了“六进家”
活动的浓厚氛围。

[区直机关创办领办高科技农业示范服务基地]莱城区委、区政府从区直机关中抽调部
分干部建设示范服务基地,1999年,全区投资800多万元新建5处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
28个区直部门投资65万元,在方下镇石桥子村建起了13个钢梁无立柱自动卷帘滴灌型高
标准温室,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了农民增收步伐。
1.精选项目,广泛发动。区委、区政府结合近几年农业结构调整幅度较大,部分地
区群众思想不解放、增收缓慢的实际,决定选择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较慢的方下镇石桥
子村一带,建立区直机关农业高科技示范服务基地。为搞好基地建设,决定从方下镇石
桥子村征地300亩, 组织区直70余个部门分期分批建设高标准冬暖型温室。区委、区政
府在方下镇农业科技示范园召开了“莱城区区直机关创办农业高科技示范服务基地动员
大会”,号召区直机关干部到农村一线办基地、建温室、创大业。各部门都同方下镇签
订土地承包合同,一包10年,每亩年承包费500元,并协调有关单位,提前解决好了水、
电、路问题。
2.制定政策,激励引导。区委、区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鼓励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
员领办、创办示范服务基地的规定》,明确在办基地期间,机关干部享受“五不变”、
“四优先”的优惠政策,即身份及所占编制不变、政治待遇不变、原工资福利及发放渠
道不变(包括按标准由单位交纳的保险金)、工龄连续计算不变、工资正常晋升不变;对
实绩突出的工作人员,在同等情况下优先入党、优先提拔使用、优先评为各类先进、优
先评聘职称。在资金来源上,采取区里补一点,经费挤一点,个人集一点的办法,并鼓
励集资入股,按股分红,实行多元化投入机制,有效地调动了机关干部办基地的积极性。
3.加强领导,严格管理。一是实施“一把手”工程。各部门主要负责人把基地建设
作为当前工作的一件大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亲自靠上,一抓到底。同时,区委、区
政府要求把这项工作列入区直各部门领导班子和主要负责同志目标责任实绩考核的重要
内容,制定考核标准和办法,与干部的奖惩使用挂钩。区里成立了基地建设领导小组,
并由组织部、农委及农业、林业、水利等有关部门组成工作班子,组织协调好科技示范
服务基地建设。二是严格基地建设管理。在基地建设上,实行“四统一”,即统一规划、
统一设计标准、统一建设质量、统一完成时间,1999年11月初开始动工,月底建成并投
入使用。三是基地与部门脱钩。示范服务基地由领办创办者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专业
技术对口的单位,抽调专人进行管理,收入按投入比例分成;人员少的单位,明确一人
负责,农忙时雇用帮工;确实难以抽出人员的单位,租赁给当地农户经营。区里明确温
室建设谁投入、谁主管、谁受益,实行自我投入,自我管理,自我分配,从而保证了示
范服务基地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健康发展。

[亿元村--口镇西街] 口镇西街村共883户,2638口人,1920亩耕地。1986年以来,村
两委一班人带领全村群众以强村富民,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大力发展村办企业,1999
年, 村办企业、集体经济实体发展到23处,固定资产达到3000万元,流动资金4 000万
元,从业人员1300余人。全村经济总收入达到2.0002亿元,比上年增长10%,其中企业
收入达到1.75亿元,占总收入的87.5%,人均纯收入达到3948元,增长11%,农民收入
的85%来自村办企业,村办企业成为全村的重要经济支柱。
1.强化管理,壮大集体经济。两委一班人坚持把管理放在首位,一手抓新上和技改,
一手抓管理,实行一厂一策,分类管理。一是统分结合,分层管理,多种形式承包。村
里成立了集团公司,对23处经济实体实行分层管理。对混凝土外加剂厂等7个骨干企业,
由公司统一经营; 对木器厂等4个中型实体,由个人竞标承包,自负盈亏;对门市部等
12处小型实体, 实行房屋、场地租赁经营。二是抓好财务管理。公司成立了由4人组成
的企业财务管理办公室,专门负责各企业财务审核报批工作,实行“多级核算,一级管
理,收支两条线,花钱一支笔”的管理制度。三是强化人本管理,充分调动干部群众的
积极性。
2. 积极兴办社会事业和公益事业,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198 6
年以来,村办企业、经济实体上交村利润累计3145万元,除留足生产资金、积累资金外,
大部分用于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一是反哺农业。村里先后拿出100多万元,打机井40眼,
垒砌渠道2000多米, 新建变电室4处,架设输电线路200多米,修通了宽6至10米的生产
路4条5000米,综合治理土地1920亩。二是兴建居民小区。1995年至19 99年,村里先后
投资900万元建起了2处高标准的居民小区, 150户居民住上了二层楼。三是搞好文化设
施建设。1999年投资80万元,新建一座集党员活动室、青年民兵之家、图书室、阅览室、
游艺室于一体的办公大楼。四是实行“九减免”,在村民耕地浇地、收割打场、自来水
费、麦场火灾保险、洗澡、基建工、义务工、乡镇统筹及各类集资提留等方面实行了全
免。

[全市第一出口创汇大户--莱芜市纺织厂]1999年,莱芜市纺织厂积极走加工贸易、自
营进出口的外向型经营之路,实现了外延扩张、内涵提高的同步发展。全年实现销售收
入2.48亿元, 出口创汇1220万美元,上交税金955万元,同比分别增长5.56%、32.6%
和59.17%。
1.以进养出,以外促内。1996年,在国内市场饱和、产品结构单一的情况下,市纺
织厂积极争取到了自营进出口权。1997年泰安海关在厂内建立了保税仓库。原料进口,
产品出口,“两头在外”的经营格局,使该厂生意越做越活,以进养出,以外促内,企
业利润成倍增长。
2.研究政策,熟悉市场。市纺织厂坚持学政策、用政策,把政策优势变为发展优势
和效益优势。 “两纱两布”的出口是国家专营的16个商品之一,经过积极争取,1 998
年获得特批“两纱两布”出口权。该厂从东南亚进口原料,产品出口非洲、欧盟、美国,
以出带进,以进带出,1999年产品出口由1998年的不足900万美元猛增到12 20万美元,
成为全市第一个出口创汇超1000万美元的生产企业。
3.强化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推动企业与国际市场接轨。1998年,市纺织厂顺利通
过了ISO9002国际质量体系认证, 1999年,被国家海关总署、外经贸部等部门评为外贸
出口A类企业。 为提高企业生产能力,促进企业技术装备与国际接轨,近年来,该厂先
后投资1.5亿元进行了3次大规模的技术改造。1999年,投资250多万美元从英、法、美、
日、比利时等地引进22台340电子大提花喷气织机,并利用国家优惠政策争取了160万元
的技改贴息贷款,该项目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国际90年代先进水平。

[高科技福利企业--汶阳化工厂]汶阳化工厂是城市街道办事处汶阳村的社会福利企业,
始建于1988年。 1999年, 该厂上交村提留110万元, 职工年工资达到8000元,分别是
1993年的37倍和4倍,成了全村的经济支柱。
1993年以来,该厂重视引进高科技人才,不断开发高科技产品。国内磁性材料学术
权威、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国家重点磁性材料研究室罗河烈教授担任该厂的常年技术
顾问。1995年,该厂研制生产的R10K锰锌铁氧体共沉粉料,经省科委组织鉴定,填补国
内空白, 主要技术指标超过日本TDK公司标准。当年生产磁粉和磁芯100吨,完成产值
200万元, 实现利税40万元。1997年研制开发的R12K锰锌铁氧体共沉粉,又一次填补国
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被评为国家级新产品,推向市场后,产品供不应求。为了
开发更多新产品,该厂高薪聘请中科院冶金化工研究所的甘新元、宋宝珍两位教授和专
门负责化验结果的程工程师等高科技人才,指导该厂研制开发了用于生产高级复印粉的
载体材料“四氧化三铁”产品,进一步提高了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