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化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c&A=3&rec=98&run=13

【概况】 2004年,全市农机总动力78.4万千瓦,比上年增长4.1%,农机总值突破6
亿元,增长6%,拖拉机保有量1.5万台,增长2%,其中大中型拖拉机1189台,增长8.1%。
小麦联合收割机拥有量达300余台, 增长7 %,场用机械1.4万台(套), 排灌机械1.2万
台(套) , 农副产品加工机械8000多台(套),设施农业机械1500余台(套),机具配套比
达1:2。全年机耕面积35.63千公顷,机播面积27.86千公顷,机收面积14.15千公顷,
农业机械化水平保持在70%以上, 小麦生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全市乡镇以上农机
管理服务机构达到34个, 从业人员2894人,其中高、中、初级农机技术人员1037人,
农机化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 《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于11月1日颁布实施,标志
着农业机械化发展步入“依法促进”的新阶段。

【农机管理】 全年检审拖拉机6338台,审验驾驶员5807人,农用机械挂牌2516副,
驾驶员考核426人。 通过深入乡村道路、田间地头等农机作业场所,对黑车非驾、超
速超载、违章载人、酒后驾车等违章现象进行专项整治。在“三夏”、“三秋”期间,
对参加跨区作业的农业机械进行全面监督管理。全市农机事故率控制在0.4‰以内,年
内未发生一次重特大农机事故。认真执行各项农机涉农收费制度和规定,正确处理执
法与收费的关系, 基本杜绝了“三乱”现象。
全年累计新换维修网点牌证165副,年审修理工544人,审验维修网点328 个,职
业技能鉴定1800人。对评出的10家省、市级文明网点进行大力扶持和大张旗鼓地宣传。
结合“3.15” 活动,与工商等部门联合在全市开展打假护农维权活动,全年共查处6
家没有生产技术许可证、 9家没有推广许可证的违法农机从业企业,涉及19类农机品
种。共受理、调解农机投诉案件21起,其中大案3件。

【农机培训】 开展农机科技下乡活动。以农机化学校为主要培训基地,累计培训各
类农机手11200人次, 拖拉机驾驶员456人,发放绿色证书250个。按照省农机办的要
求,对教师进行资格培训,对10名教师颁发了山东省农机教师资格证书。通过实施新
世纪农机管理人员培训工程和青年农民培训工程,先后培训农机管理人员6750人次。

【农机推广】 加强对小麦联合收割机的销售、安装、跟踪维修一条龙服务。全年新
增小麦联合收割机25台,跟踪维修服务达120台次。新设玉米联合收获技术示范点2处,
示范作业面积1000余亩。 新推花生覆膜播种机 22台、挖掘机15台。生姜挖掘机、大
蒜收获机、土豆收获机的试验示范也取得非常满意的效果。截至年底,落实花生、玉
米生产机械化项目资金15万元, 引进作业机具77台,实施作业面积3.6万亩,实现增
收节支243.1万元。

【农机服务】 加强对农机销售、农机作业、农机修配三大服务市场的整合、规范、
开拓和发展。在加强对各类农机零售、批发市场的支持、指导的同时,积极争取财政
扶持和优惠政策,引导农民增加农机收入,仅购机补贴一项,就争取财政补贴25万元。
各类农机经营户达3.2万户,从业人员4万余人,其中农机专业户1.6万户,从业人员2
万人,全市农机经济收入达29068.95万元,实施农机服务产业化“十、百、千”工程
活动,帮助乡镇农机站理思路、定措施,全市大部分乡镇成立具有管理执法、技术推
广、 生产组织、服务经营”4项服务功能的乡镇站。对原有农机龙头企业在跟踪管理
的基础上,进行重点扶持,截至年底,全市共有126个合作组织、1028个龙头企业。
各级农机部门抓住政府加大土地开发补贴政策的有利时机,充分组织调度现有大
型农业机械开展冬季农业综合开发大会战, 通过组织D85等大型农业机械进行山区土
地综合开发, 共治理山区丘陵土地3万亩,并开赴新泰、沂源等县市进行土地综合开
发治理,延长了作业时间,提高了机械利用率,全年实现收入400万元。

【跨区作业】 把搞好农机跨区作业当作农机服务产业化发展的精品工程来抓。作业
规模、范围和机手收入都有很大的提高,“三夏”、“三秋”期间, 先后组织 200多
台小麦联合收割机、玉米联合收获机参加跨区作业,作业面积16万亩,作业范围扩展
到河南、安徽、江苏和山东胶东地区等地,单机收入平均达到1万多元。
(段明殿)
责任编校 亓军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