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城区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c&A=3&rec=20&run=13

中共莱城区委
书 记 朱胜运
副书记 李乃俊 胡文朴 刘延才 徐延明
郑德庆(5月起)
常 委 朱胜运 李乃俊 胡文朴 刘延才
徐延明 郑德庆(5月起) 陈长军
姜军民 李维运 亓 峰(女)
张子信 高立峰 刘振凌(5月起)
中共莱城区纪委
书 记 胡文朴
区人大常委会
主 任 朱胜运
第一副主任 王庆堂
副 主 任 莫祥春 刘永飞 高长起 唐绍金
雷明娟(女) 张文琴(女,不驻会)
区人民政府
区 长 李乃俊
副 区 长 刘延才 李福森 黄翠萍(女)
郑德庆(5月止) 李兴实 金宗义
刁玉照(5月起) 吴爱军(12月起)
顾 问 毕于业
区长助理 苏国庆(5月止) 刘振凌(5月止)
吴爱军(8月起,12月止)
区政协
主 席 王 华(女)
副主席 马启代(不驻会) 杨荣立 王庆莱
张翠玲(女) 余南北(不驻会)
李润亭(不驻会)
区人民武装部
部 长 李思亮
政 委 姜军民
区人民法院
院 长 王传华
区人民检察院
检察长 刁俊河
凤城街道办事处
党委书记 张子信(5月止) 郑德庆(5月起)
主 任 李明顺
张家洼街道办事处
党委书记 李乾实
主 任 王静媛(女)
高庄街道办事处
党委书记 杨继荣
主 任 王庆喜
口 镇
党委书记 刘振凌
镇 长 曹殿军(5月止) 赵 波(8月起)
羊里镇
党委书记 魏广明
镇 长 赵春培(12月止)
方下镇
党委书记 王庆江
镇 长 马庆云
牛泉镇
党委书记 周光学
镇 长 张凌云(女)
辛庄镇
党委书记 赵洪新
镇 长 王爱华
苗山镇
党委书记 魏常杰
镇 长 孙佳修
茶业口镇
党委书记 亓 勇
镇 长 任启民
雪野镇
党委书记 李祚峰
镇 长 毕武德(8月止) 刘彬华(8月起)
大王庄镇
党委书记 亓希山(12月止) 赵春培(12月起)
镇 长 燕相柏
寨里镇
党委书记 雷印高
镇 长 黄延成
杨庄镇
党委书记 董成林
镇 长 王建军(8月止) 杨 军(8月起)
和庄乡
党委书记 王国勤
乡 长 赵 波(8月止) 左致宏(8月起)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 莱城区辖1个乡、11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865个行政
村(居委会) ,1044个自然村,总面积1861.8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5.5万亩。年末
全区总人口94.3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7.26万人。人口出生率11‰,人口自然增长
率4.6‰。2004年,区委、区政府团结带领全区人民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
解放思想,同心同德,开拓进取,扎实工作,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
势头。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综合实力不断提升。 2004年,实现全区生产总值
(GDP)130.45亿元,比上年增长12.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6亿元,增长5.6%;
第二产业增加值64.27亿元, 增长18.6%;第三产业增加值51.58亿元,增长9.3%。三
次产业比重为11.2:49.3:39.5。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化步伐不断加快。全
区种植以生姜、大蒜为主的经济作物50.8万亩,新建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基地5万亩,
达到 30万亩;新发展有一定规模的农产品加工企业15家,新建千吨以上恒温库19座,
新增贮藏加工能力5.5万吨,加工能力过万吨的企业达到7家,新培植发展通海、丰盛
2家企业为省级重点龙头企业。林业生产,完成造林绿化5.3万亩,其中绿色通道建设
2.5万亩,优质经济林2.1万亩。畜牧业克服了禽流感带来的不利影响,新建、改建标
准化饲养小区8个, 新发展养猪专业大户260个,出栏合同鸭、合同鸡600万只。农村
劳动力转移步伐加快, 新转移农村劳动力2.9万人,其中有组织的市外劳务输出8467
人, 出国劳务213人。工业发展势头强劲,优势产业主导地位更加突出,骨干企业支
撑作用日趋明显,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60.2亿元,增加值16.7亿元,销售
收入57.1亿元,利税5.01亿元,分别增长30.7%、27.7%、42.8%和35.2%;钢铁生产及
深加工、 轻纺、化工三大产业实现销售收入51亿元,利税4.3亿元,分别占规模以上
工业总量的89.3%和85.8%;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达到10家,九羊集团公司实现销售
收入11.5亿元, 利税1.3亿元。民营经济和第三产业快速发展,新发展投资50万元以
上的民营大户300户, 新发展纳税50万元以上的民营企业18家。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
额51.5亿元, 增长15.5%。旅游开发投入完成1.2亿元,增长71.4%;实现旅游总收入
1.8亿元,增长44%。外经外贸高速增长,完成进出口总额2.3亿美元,增长91.3%,其
中出口1.3亿美元,增长60.2%;实际利用外资4274万美元,增长148%。财政收入快速
增长, 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5853万元,同口径增长36.6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9740元, 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4225元,增长10.34%。
招商引资取得新进展, 载体建设实现新突破。全区新引进招商引资项目131个,
计划总投资18.9亿元,外资到位11.3亿元,形成固定资产10亿元。招商引资项目规模、
质量明显提高,外方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投产营业及开工在建项目47个,其中工业类
项目占76%, 外方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10个。经济小区建设步伐加快,项目承载
能力进一步增强。北部工业园区镇一体、联手共建体制初步形成,完成基础设施投资
2410万元,项目投资2.7亿元,新开工建设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大项目5个。15处经济
小区特色更加明显,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1亿元,项目投资8亿元,成为带动经济发展
的载体和亮点。
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8.6亿元,
增长30%。 重点项目建设顺利,16个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5.1亿元,12个新扩改项
目完成投资8.2 亿元,投资1.3亿元的九羊公司420高炉、投资1.5 亿元的银河纺织10
万锭纺纱等项目相继建成投产。 城镇建设成效显著,8项城市建设重点工程累计完成
投资1.6亿元, 莲河公园、西秀游园基本完成,东方红片区土地拍卖获得成功,其他
重点工程进展顺利; 小城镇建设完成投资4亿元,完成建筑面积48.4万平方米。农村
公路建设实现新突破, 完成投资1.67亿元,新建、改建地方道路701公里,全区通油
路的行政村达到796个, 占92%。农业综合开发成效明显,完成投资1.2亿元,治理开
发土地3.6万亩,新增耕地6000亩,新建各类水利工程800多项。
各项改革更加深入,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农村税费改革更加深入,农业税税率
降低3个百分点,全区农民共减负2279万元,人均减负30元;粮食直补政策全面落实,
兑现补贴资金396.24万元;对经济薄弱村主职干部发放定额补助,财政转移支付资金
594.7万元。水利、林业产权改革继续深化,完成小型水利工程改制160处,林权改制
面积4.5万亩, 新发展百亩以上民营林业大户56家。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规范健全,
困难企业的破产改制力度进一步加大,资本运营和企业上市工作成效明显。调整完善
区乡财政体制,乡镇自主创业发展的积极性明显增强。社区建设进展顺利,建成区内
村(居)集体资产改制和社区划分基本完成,居委会选举工作稳步进行。教育改革继
续推进,管理体制、投入机制和用人机制更加健全完善。乡镇卫生院改革扎实起步,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健康运转。村级计划生育综合改革成效明显,农村独生子
女父母奖励费实现了区级统筹、 现金兑付,全区共兑现奖励资金391.8万元。社会保
障、人事劳动等各项改革进展顺利。
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大力开展公民
道德建设和城乡文明建设,以“四进社区”、“四下乡”等方式为载体的文明乡镇、
文明单位、文明村创建活动有声有色,文明通道工程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
工程扎实有效。政府提速工作积极推进,《行政许可法》全面落实,行政审批制度改
革进一步深化,区行政服务中心和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相继建成运行。自觉接受人大法
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78件,政协提案34件。村务公开和
民主管理全面推行,基层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巩固,依法组织完成了第八届村民委员
会换届选举工作。“平安莱城”创建活动取得明显成效,全面推行“二五”依法治区
规划,加强“四五”普法工作;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
活动;加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安全事故大幅下降,社会安定局面进一步巩固。科技
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组织实施市级以上科技项目24项,认定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
科普宣传形式多样,“科学发展观”主题展览成效明显。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
教育协调发展,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城内学校建设进展顺利,莱师附小和凤城中
心小学教学楼建成投入使用, 完成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21处,改造危房面积2万平方
米。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传染病医疗救治体系建设全面完成,区医院病房楼建成使用,
全面启动药品集中招标采购。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水平全面提高,晚婚晚育率大幅度提
高, 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6‰。环境保护日益加强,关停取缔土小企业79家,重点污
染源得到有效治理。国土资源管理力度进一步加大,砂石资源综合整治活动取得阶段
性成果。国防教育、双拥共建和民兵预备役工作进一步加强。厂地协作关系更加密切,
企地共建“双赢”机制初步形成。文化、体育、爱国卫生、监察、审计、计划、统计、
物价、外事侨务、对台事务、民族宗教、档案史志、残疾人、粮食、供销、物资、机
关事务管理等各项社会事业都取得了很大成绩。年内,莱城区先后荣获全省农民增收
工作先进区、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区、全省农村公路建设先进区、全省国防教育先
进区、全省老龄工作先进区等荣誉称号。

【莱城区荣获“全省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区” 】 莱城区委始终以增强党的基层组织活
力和共产党员先进性为重点,实施了富民强村、双培双强、促强扶弱、利民连心四大
工程,在方下镇柳行沟村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试点工作,全面提升了农村
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水平。 在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区创建活动中,区委命名表彰了438个
“五个好” 村党支部、102个群众满意的乡镇(办事处)站所。“七一”期间,评选
表彰了100名区级优秀共产党员, 60名区级优秀基层党支部书记,25名区级优秀党务
工作者。20个先进基层党组织、47名优秀共产党员受到市委表彰,6个乡镇(办事处)
党委被市委命名为“五个好”乡镇党委。狠抓农村党员工作,顺利完成了农村两委换
届选举工作,对全区248名连续任职满6年的农村党支部书记发放津贴,兑现津贴总额
116100元。 年内发展新党员865名。加强农村干部教育和典型宣传工作,在全区建设
了751个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在房干村举办了为期3天的乡镇(办事处)管理技术
人员培训班。结合远程教育课件制作,配合省、市委组织部和电视台宣传了张文元、
马树礼等多个典型。利用农闲时间对农村两委干部进行轮训,普遍提高了农村干部的
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

【莱城区荣获“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区” 】 区委、区政府始终把精神文明建设摆
在重要位置,制定下发《莱城区精神文明建设九五规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并把精
神文明建设工作作为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依据和各类评先树优活动的重要参考,
在文明单位评选中实行一票否决制。健全完善精神文明建设主要阵地和基本设施,狠
抓“电波声像”、“富民书库”两大工程建设,全区15个乡镇(办事处)都开通了有
线电视, 建起了调频广播差转台和3000册以上的富民书库,35%的村建起了2000册以
上的图书室, 30%的农户建起了书橱。2001年以来全区直接用于精神文明阵地设施建
设的投入达到1000多万元。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以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教育为突破口,
对广大群众广泛进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推广普及“文明公民规范”
和“村规民约”,开展政策、道德、法律、科技、文化、卫生“六进家”活动,实施
“一二三” 工程(每户一个书架、两份报刊、300本左右的书籍),促进了文明健康
社会风尚的形成。认真开展送法下乡活动,刑事案件发案率及各项治安指标均低于全
省平均水平,恶性重大刑事案件得到有效控制,无大规模越级集体上访和聚众闹事事
件。

【莱城区委荣获“全省关心国防建设十佳单位” 】 莱城区委对武装工作坚持“特事
特办、简化手续”的原则,从财力、物力上最大限度地给予支持。民兵训练经费由每
年32万元增加到56万元, 每年都按时足额拨付。先后投入700万元为人武部建宿舍楼
两座, 筹措资金30余万元对人武部办公大楼进行了改建和装修,投资100多万元用于
民兵武器装备仓库建设,投资60万元为人武部建起了高标准的征兵体检站。2000年以
来, 先后有大小四项国防光缆工程通过莱城区,涉及5个乡镇、30多个村,区委全部
承担了近60万元的青苗补偿费。为帮助驻军解决“菜篮子”问题,为部队无偿划拨优
质蔬菜地180亩。 区委始终把贯彻好优抚政策作为双拥工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制定
出台《莱城区拥军优属若干规定》《莱城区农村优抚对象优待办法》《莱城区农村优
抚对象医疗减免办法》,先后为烈属、伤残军人、老复员军人减免农业税及附加税达
40余万元,投入资金150多万元,解决了“三老”优抚对象住房难问题。2000年以来,
全区共为二等乙级以上革命伤残军人报销医疗费118万元,为优抚对象减免医疗费150
多万元。 为企业军转干部解决拖欠工资14.41万元,补助医疗费、养老保险费7563.8
元。城镇退伍义务兵安置率达到100%,鼓励和扶持19名城镇退伍士兵自谋职业,拨付
自谋职业一次性补助金42.6万元。 妥善安置随军家属工作,年底,驻莱城区的326名
随军家属大部分完成安置。

【莱城区荣获“全省农村公路改造工作先进区” 】 2004年,莱城区完成农村公路改
造里程701公里,全区通油路行政村达到796个,初步形成了干支相连、布局合理的农
村公路网络。在农村地方道路改造中,区委、区政府以服务农村经济建设为中心,立
足于促进农民增收,着重解决群众出行难、生产资料调入难、农副产品运输难的“三
难”问题,努力提高农村公路联通水平。对修建道路实行统一规划设计,制定严格的
施工方案,对造价在50万元以上的连村路,按照有关法律程序进行招标。为确保工程
质量,区里抽调专业技术人员,分片包乡镇、包路段,实行统一质量监理,坚决防止
“豆腐渣”工程。同时将农村公路纳入养护管理,对全区的县、乡、村道路明确划分
范围,实行分级负责制,确保了道路交通质量。

【莱城区荣获“全省老龄工作先进区” 】 区委、区政府认真落实老年法规政策,切
实维护老年人权益,在全区形成了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良好社会风气。认真做
好老年优待证发放工作。全区有57300名老年人办理了老年优待证,办证率达到50%以
上。老年人持证可享受各项经济减负政策和司法救助、法律援助等服务。切实实现养
老保障。 全区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达到96.7%,离退休人员养老
金实行社会发放,全区符合“低保”的老年人全部纳入“低保”;全区城镇“三无”
和农村“五保”老人均得到妥善供养。95岁以上的老人给予每年200至1200元的补贴,
年内发放长寿补贴金89.19万元, 实现了老有所养。区、乡两级每年都组织卫生部门
为高龄老人免费查体,提供医疗服务。同时在各村(居)建立调委会,设立专职调解
员,有效地解决了赡养矛盾,使农村养老敬老有了切实保障。区政府专门设立贫困老
人救助专项基金, 及时救助病残、高龄等困难老年人。区政府先后投资470万元建起
了老年活动中心、老年大学、老年公寓,养老床位达到1840张。各乡镇(办事处)分
别建起了老年活动室、敬老院(老年公寓)、老年学校,总投资达到600万元。

【对外贸易实现新突破】 2004年,全区外贸进出口2.3亿美元,增长91.3%,其中出
口1.33亿美元, 增长60.2%,进、出口增幅均高于全市全省平均水平,进出口总额进
入全省先进行列。一是调整出口战略,努力开拓国际市场。引导企业巩固扩大日、韩、
港澳台、东南亚等传统市场,重点突破欧美、俄罗斯、中东、南亚、拉美、非洲等新
兴市场,特别是农副产品企业,实现了有重点的市场转移,把主要市场由亚洲逐步转
向了中东、俄罗斯及非洲等国家和地区,农副产品出口达到4400万美元,占全区出口
总额的36%,比上年增长95%。大力发展加工贸易,推广泰丰纺织有限公司和橡胶集团
发展加工贸易的经验做法,制定了建立保税仓库的计划方案,明确了发展加工贸易的
任务, 加工贸易出口达到4000万美元,占全区出口总额的33%。二是突出重点,培植
骨干企业。围绕“保亿工程”,狠抓利用外资的综合服务,筹建了韩国工业园,搭建
了利用外资的载体和平台,年内批准外资企业26个,引进外资4274万美元,新上项目
31个,其中,有6个项目已建成投产实现了出口。全区年出口3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由
年初的6家发展到8家, 其中,年出口过1000万美元的企业达到5家,年出口过2000万
美元的企业达到2家。8家骨干企业出口额达到9003万美元,占全区出口总额的73.8%,
拉动全区出口增长23个百分点。三是坚持分类指导,不断壮大外贸出口总量。全区已
获权进出口企业96家,其中,有出口实绩的54家,无出口实绩的42家。对年出口50万
美元以下的20多家企业,引导其引进资金靠大联强,扩大生产出口规模,逐步做大对
外贸易业务。对有权无实绩的42家企业,重点帮助其完善手续,培养、引进人才,尽
快实现由国内贸易或代理出口向国外自营出口的转变。2004年全区新增有出口实绩的
企业19家,实现出口644万美元,拉动全区出口增长5.6个百分点。

【民营经济发展】 民营经济保持了快速、健康的发展势头。2004年,全区私营企业
发展到3542家, 从业人员49881万人;个体工商户发展到29799万户,从业人员87831
万人, 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占GDP的47%。全区民营经济实现税收15901万元,同比增
长46.6%,占工商税收的56.6%。民营经济成为全区壮大财力、扩大就业、增加农民收
入的重要渠道。一是抓注册登记,规范发展。年内新发展个体工商户2589户,新发展
私营企业690家。 加强市场监管,民营业户照章纳税,创造企业公平竞争环境,形成
了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快速发展的新局面。二是培植大户,加快发展。筛选了39家
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市场、前景大、科技含量高的民营大户,实行领导干部、有关
部门单位联系民营大户(企业)制度,及时协调解决民营业户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
题, 对年销售收入(营业额)500万元以上和年纳税额50万元以上、科技水平较高、
发展潜力较大的大户进行重点调度、重点管理。2004年纳税额50万元以上大户有28户,
新发展13户,增长86.7%;销售收入(营业额)500万元以上企业79家,新发展34家,
增长61.2%。三是加大投资力度,带动发展。2004年投资50万元以上的民营大户有300
户,其中完成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61户。市锻造厂新上的新型锻造项目总投资7000万
元,长龙钢铁公司总投资4亿元的轧钢项目一期投资1.5亿元,固德化工投资3600万元,
莱钢铁源炉料公司总投资9000万元,吴航铸造公司总投资3000万元的轧钢项目已竣工
投产,鲁能水泥厂通过招商引资的50万吨旋转窑和混凝土搅拌站项目总投资7000万元,
莱新耐火材料公司硅砖及耐火材料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天龙公司通过招商引资新上
的龙盛工矿设备厂总投资3000万元,这些项目达产后,可实现利税3.6亿元。

【北部工业园】 2004年,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600万元;完成招商引资项目17个,
计划总投资6.8亿元, 其中外商投资4.7亿元,到位境内资金11856万元,形成固定资
产9571万元,到位境外资金445万美元;入园项目33个,计划总投资8.5亿元,已形成
固定资产2.6亿元,其中竣工项目26个,总投资2.7亿元,在建项目7个,总投资5.8亿
元。 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汇金公司投资2.1亿元的三十万只车桥项目、圣龙工
业园投资1.3亿元的彩印及冷拔钢管项目、 济南一品公司投资1.25亿元的莱芜一品农
产品深加工项目、鲁渝摩托车有限公司投资9000万元的正三轮摩托车生产项目。外资
项目是台湾客商一期投资200万美元的一次性卫生餐具项目。 随着园区建设的逐步推
进,经济、社会效益开始显现。截至年底,园区内企业达到113家,安置劳动力10500
人; 年内实现业务总收入10亿元,上缴税金2200万元,实现企业增加值2.5亿元,实
现外商投资企业增加值0.6亿元,实现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值1.2亿元,出口1000万美元,
同比分别增长43%、42%、45%、49%、50%和56%;新提供就业岗位3000个。随着工业园
规划建设,口镇小城镇的规划布局、功能定位更加科学,基础设施、服务功能日趋完
善,一个生态型现代化工业新城区初步形成。

【牛泉镇创新发展】 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依托钢铁资源,拉长产业链招
商,依托现有骨干企业,规模膨胀招商。2004年,全镇招商到位资金5.65亿元,形成
固定资产5.2亿元。 泰山阳光冶金有限公司与莱新铁矿等项目,将成为牛泉财政收入
新的支柱。树立“工业立镇”思想,重点扶持规模以上骨干企业,培植壮大钢铁、机
械、电力、建材等支柱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年内新扩改项目17个,总投资3.02亿元。
新增限额以上工业企业3家。财政收入比上年增长57.4%,首次过千万元。依托园区和
沿干线公路布局民营经济小区,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2004年全镇新注册个体工商户
472家,注册资金达到2600万元,新注册私营企业42家,注册资金达到1.5亿元。加大
劳务输出力度,与浙江经济强镇崧厦镇结为友好乡镇,在上海、青岛、大连、苏州建
立了劳务输出基地, 年内有组织的输出46批8300人。 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筹资
2310万元,新修道路30条97.7公里;投资1000多万元开发红色旅游、生态旅游和文化
旅游,提升了旅游档次;投资1000多万元,建起马小庄汶河大桥和长达15公里的河堤;
投资320多万元,新建西泉河、茂盛、圣井、大庄四处小学;总投资260万元的省庄联
小和八里沟小学教学楼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同时建立困难群众救助基金,对大病、
重大灾害事故、大额医疗费造成困难的家庭进行救助。

【羊里镇财政增收居全区首位】 2004年,全镇完成农村经济总收入17亿元,同比增
长79%;农民人均纯收入4485元,同比增长7.9%;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642.49万元,扣
除农业税收入, 同比增长131.64 %;实现工业产值13.8亿元,工业增加值3.6亿元,
工业利税1.13亿元,上缴税金7137万元。招商引资。年内落实招商引资项目21个,其
中投产2个,在建5个,引进境内境外到位资金23670.14万元。经济小区建设。规划面
积10平方公里,下设农副产品加工储藏交易园、九羊工业园和民营工业园,2003年完
成“三辣一麻” 流通设施建设规划,2004年增加基础设施投入2902.65万元,投资环
境和经济总量得到提升。 大力发展绿色无公害水果、蔬菜,年内帮助3家企业通过了
ISO9000和ISO14000双体系认证, 3家企业通过了无公害基地认证。民营经济发展。
全镇恒温库累计达到86座, 储藏总量10万吨,加工厂56处,加工能力8万吨,就地转
移农村剩余劳动力9800人, 年增加农民收入2880万元,人均增收498元;依托通海公
司、东兴源食品有限公司、山东利民食品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发展外向型精深加工
企业,努力开发名牌产品和无公害绿色食品,大力培植龙头企业,全镇龙头企业达到
16家,先后建起了朱家庄、北留村、三官庙农副产品储藏加工区,郝中荣、陈家庄、
仪封洼铸造加工区等各类民营经济园区。 为扶持骨干民营企业发展,为9家固定资产
500万元以上的公司变更了注册手续, 成为省级冠名标准民营企业。富民强村工程。
2004年经济作物总面积达到60535亩, 比上年新增5500亩,对产业结构调整产生了辐
射带动作用; 完成农田林网、道路绿化造林15000亩,通过拍卖、租赁、长期承包等
形式, 林权改制面积达到14500亩;以六和集团、得利斯集团为依托,全镇各类畜牧
小区发展到17处,规模养殖户达到168户;实施辛兴长埠岭黄淮海平原开发善后工程、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依托嬴泰劳务输出公司和羊里镇成人技术学校,市外有组织
劳务输出1256人,出国劳务21人。

【全区第一纳税大户——山东九羊集团公司】 2004年,山东九羊企业集团总公司实
现产值16亿元, 同比增长3.2倍;销售收入14.6亿元,同比增长3.6倍;实现利税1.6
亿元,同比增长3.8倍,成为莱城区第一纳税大户,实现了生产利润双丰收。抓投入,
上项目, 实现规模经营。2004年累计新增固定资产投资4亿元,完成了40万吨焦化工
程、 3#高炉建设、配套带烧、2台6000KW汽轮机、11万KV变电站、4×150m3石灰窑、
喷煤基础建设等项目, 使公司达到40万吨焦碳、100万吨生铁、日完成产值1000万元
的生产能力, 为建设120万吨炼轧钢生产项目奠定了基础。借外力,引资引智,提高
技术和管理水平。2004年顺利完成了民营经济的股份改制,在此基础上,深化内部经
营管理体制,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对公司所属各分公司、分厂, 按照各自生产经
营特点进行了重组和有机整合;改革人事用工制度,引入竞争机制,对各处室、车间
负责人全部实行竞争上岗,对不称职的人员及时进行撤换和调整,建立了一套灵活有
效、合理完善的用人机制,增强了企业内部活力;为提升队伍素质,增强企业发展后
劲,聘请了40多名中、高级工程技术和优秀管理人才,丰富了公司的人力资源;推行
“亚星”管理经验,全部实施比价购销,对每项合同严格审核,大宗物资实行招标采
购,降低了经营成本;采取与国有银行和商业银行融资相结合战略,融资1.88亿元,
确保了项目工程的实施进度;合理调度资金,在金融机构的信誉评级均在AA级以上。

【富裕文明的新农村——口镇西街村】 口镇西街村,有883户,2673口人,耕地面积
1742亩。2004年全村经济总收入2.5亿元,人均纯收入5143元,上缴国家税金340万元。
全成实业有限公司18个经济实体, 完成产值1.6亿元,实现利税1200万元。西街村的
工业靠的是自我积累,滚动发展,十几年来,发展到村集体资产6000万元。2002年,
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西街村成功地对村集体企业进行了民营化改制,成立了山东省
莱芜市全成实业有限公司,村集体与公司彻底分离,公司有了充分的自主权。干部、
职工、 村民变成了股民,成了企业的主人,三年来村里的股民共分得红利450万元,
人均1800元, 企业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2003年,公司投入200余万元,对龙头企业
外加剂厂进行了技术改造, 年产量由2000吨增加到12000吨;投资近千万元对水泥机
械厂、农机厂、通用机械厂等单位进行大规模技术改造,不断开发新产品;2004年,
投资800多万元,新上了106立方米炼铁高炉,公司效益不断提高。三年时间,公司资
产由原来的4000多万元 , 发展到现在的8000多万元,外加剂厂2004年完成产值4000
万元,实现利税300万元,在全市民营企业中纳税额名列第二。
(刘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