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广东浙江考察报告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c&A=3&rec=156&run=13

(2004年10月)

10月20-26日, 李书记、刘市长分别率团,参观考察了广东省的广州增城市、江
门开平市和东莞、佛山、中山及深圳特区,浙江省的金华经济开发区、金东区、东阳
市和湖州长兴县经济发展情况,并开展招商引资。这些地方处于全国最发达地区,有
的率先崛起、领先发展,有的起步较晚、加速赶超。通过参观考察,领略了先进地区
现代化建设的气魄,更看到了后发地区迅猛赶超的态势,感受到了这些地方干部群众
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精神状态,学习了他们抓发展的一些方法;既看到差距、感受
到压力,也进一步理清了思路,坚定了做好工作的信心。
考察团最突出的感受,就是这些地方蓄势而发,掀起了新一轮发展高潮,工业化、
现代化进程大大加速。主要表现在这样五个方面:
一是发展的优势更加明显,后劲更加强劲。这些地方经济发展的突出特点,是主
导产业进入了集群化、高新化、国际化阶段。每个市县都有一批规模大、品牌响、骨
干企业多、引领行业发展潮流、产品辐射国内外、发展势头迅猛的产业群,成为经济
社会发展的第一支撑、群众创业致富的第一平台、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的重要载体、
加快现代化的第一动力。比如开平近两三年先后建起了“中国纺织产业基地”、“中
国水口水龙头生产基地”和“全国食品工业强市”等三大国家级产业基地,三大产业
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60%以上。特别是水口镇集中了468家卫浴企业和108家水暖商,
8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投资建厂,培育了上千种品牌,产品占全国市场的40%以上,销
往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销售额40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水暖卫浴全国第一镇。
金华市从义务小商品和永康五金起步, 发展起9家国家级、57家省级、99家市级高新
技术企业,形成了一个基地(汽车摩托车)、两个中心(小商品和科技五金制造)、
五大产业区(医药化工、食品制造、电子材料、建材、新兴产业)。在产业集群化、
高新化、国际化带动下,以会展、流通和房地产开发等为主的第三产业迅猛发展。一
年一度的“中国(水口) 水暖卫浴设备展销洽谈会”,每年都吸引国内外1万多名客
商、数百家企业参展。增城市新塘国际牛仔服装纺织城进驻了3000多家企业、1000多
个品牌,产品销往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年创产值35个亿。增城的碧桂园别墅区将建成
占地近万亩的全国最大社区,目前已销售高档住宅5100余套,销售额20多亿元。
二是发展的开放程度进一步提高,活力更加充足。这些地方一方面通过招商引资、
外经贸等途径向外资开放, 加快与国际接轨。金华市有7家世界五百强企业投资,去
年外贸出口23亿美元, 合同利用外资7亿美元。广东各市对外开放程度更高。另一方
面通过制定政策降低门槛、降低成本,重点解决贷款担保问题,大力启动民资。开平
对增值税等十一大税种明确了减免范围、标准、办法,公开透明,真正把政策交给群
众,鼓励群众参与主导产业发展,加快实力膨胀,培育骨干企业。目前这些地方的企
业基本都是外资和民营。
三是发展的空间更广更深,潜力更大。这些地方主动接轨中心城市,融入区域发
展大格局。 增城配合广州东进,加快打造1千亩的新塘工业区和近万亩的碧桂园,承
接本田24万辆轿车、 五羊100万辆摩托车项目,吸引几千户广州居民,成为广州优良
配套区。在全力抓好市域、县域经济的同时,他们以建设中心镇、中心村为重点,加
快经济重点向镇、村延伸,形成了市、镇、村三级共同发展的新格局。每一级都有大
量的经济发展主体,每一级都有二三产业项目和集中区,每一级都有税收和财政收入。
东莞石排镇还建起了镇、 村、组“三级财政”,组级平均500万元以上。
四是发展的环境更加优越,吸引力更强。这些地方的城市和园区建设档次更高、
功能更加完善,人居环境更加优良。同时坚持市、区、乡、村四级统一规划、统一建
设,经济发展的承载力和吸引力更大。各地都强力推进行政改革,建设透明、高效、
法制、信用、廉洁机关,营造“安全、赚钱、开心”的社会环境。
五是发展步子越来越快,生活水平明显提高。长兴县近几年财政收入增幅都在40
%以上,今年1-9月份达到5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增长6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622
元;2003年从全国百强之外跃居第63位。增城市9个镇(办)财政收入多半过亿元。
总结他们加快发展的经验,主要有这样几点:
第一,坚持与时俱进,思想不断解放。这些地方坚持从实际出发,加大创新力度,
做好结合文章,做到了科学发展、快速发展,较好地实践了科学发展观。在发展方向
上,把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首要任务。做到工业发展主体强、
载体优、政策配套、机制灵活。靠提高工业化水平推动三次产业、城乡经济、经济与
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在发展的办法上,更加重视遵循市场规律。都把招商引
资和园区建设作为优化配置资源、培育发展优势的第一手段,拼精神、拼服务、拼创
新、拼保障,力度更大,层次更高;坚持民资外资“两条腿走路”、“两头招商”,
既重视外资,又依靠民资;强力塑造和推介城市、产业等品牌;把土地作为“聚宝盆”,
以地生财的文章越做越大;把会展作为产业发展的“倍增器”,拉动产业快速提升。
在发展的政策上,更加宽松灵活。开平分别制定了鼓励卫浴水暖业发展、鼓励民营发
展的多项专门政策,从企业注册到产品研发到内外贸易到工商税收,全方位扶持。金
华对招商引资重大项目土地收费更低廉,税收更优惠,对机关干部奖励更重。长兴财
政连续三年每年安排500万元用于贴息、 补助和奖励,引导三产大发展。在发展的目
标上,更加重视以人为本。高度重视农民发展能力、就业能力的培养,重视完善社会
保障,加大生态建设力度,注重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大力发展科技文化教育。特别
在应对宏观调控政策上,更加务实灵活。为解决土地难的问题,增城按项目供地,金
华发动农民建标准厂房搞招商,长兴用租赁土地、村集体供地等办法招商。为加快平
台建设,他们不求级别、不要名份,鼓励镇、村发展各种类型的“工业集中区”。在
开发区清理整合中,可以摘下牌子,但是不停步子。
第二,思路目标明确,发展特色鲜明。这些市县都置身区域发展大格局,定位准
确,思路清晰。增城立足广州近郊的优势,加快园区城镇建设和科教发展,打造“广
州东部新型工业基地、现代都市型农业基地、区域性物流中心、休闲旅游度假区和民
办高等教育基地”。金华市围绕打造“浙江中西部中心城市”,提升工业化、加快城
市化、推进城乡一体化,形成了小盆地大交通、小商品大市场、小城市大集群、小邹
鲁大教育、 小景点大旅游的发展格局。 长兴发挥地处三省交界和山区的优势,建设
“山水园林型现代化中等工贸城市”,以尽享三省之利。
第三,强力推进招商引资,靠外力提升水平优化结构。这些地方发展经济的主要
手段、干部群众的主要精力、考核评估的主要指标都是招商引资。他们一是对招商引
资的认识更加到位。把招商引资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增强实力、优化结构的主要途径,
推进改革开放的重要手段,引导干部群众解放思想的重要抓手,“后发地区”赶超先
进的捷径,摆在“一号工程”、“一把手工程”、“重中之重”的位置。二是方式方
法更加务实有效。他们既坚持舆论先行,又注重领导调度。既坚持不懈地高水平建设
开发区和各类“集中区”,又重视广泛开展专题活动、发动各级各部门办节办会。长
兴县每年节会几十个,形成了节会连连、客商不断、商气汇聚、高潮迭起的局面。既
招商引资,又招才引智,还招商引品。既重视小分队敲门招商、蹲点招商,又注重产
业招商、中介招商,形成了政府、社会、市场三位一体的招商模式。三是措施更加过
硬。坚持内资外资任务一起分配、一起考核、一起奖惩。要求各级领导带头招商、包
片招商,全方位负责。拿出素质最高的专业人才抓招商。对服务中出现的问题,抓典
型、严处分、狠治理。
第四,按现代化要求加快城市和园区建设,提高城市的承载力和吸纳力。他们把
城市建设作为推进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基础和先导,常年不停抓城建,规划层次高,建
设主体多,开发办法活,精品亮点多,创业和居住环境好。一是请“高手”规划,塑
精品亮点。长兴城市规划由中科院士牵头,上海同济大学与西班牙著名设计院联合编
制。其中25平方公里的开发区“九通一平”,两次被评为“十强省级开发区”,目前
正全力打造“长三角一流开发区”。金华市请专家对城市规划全面修编,2005年之前
将建成132平方公里的中心区。 各城市道路宽敞,楼房雅致,水面大,绿量多,既注
重培育人文气息,又注重增加自然风貌,亮点鲜明。像开平的三江大道、增城的挂绿
广场、金东区的施光南广场等,成为当地特色地域文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集中写照。
二是建设方式多样化、主体多元化。最有代表性的是金华市,他们的新城建设既靠产
业区推动,又靠行政区拉动。开发区先搞商贸开发,吸引民资外资,走出了先贸后工、
以贸养工的路子。金东区2002年向外搬迁,在市里扶持1000万元的基础上,采取先造
环境抬升地价、 以市场换广场、BOT方式建设基础设施、单位共建等多种方式滚动开
发,三年内基础设施投资14亿元,项目投资25亿元,建成功能完善、环境优美、50平
方公里的新城区。三是既注重承载发展又注重服务群众,完善功能。金华市启动了十
项信息化重点工程,建设“浙江中西部信息港”,目前全市一多半日常贸易在网上进
行。各市县在新城建设中既重视高档写字楼、会展场馆、市场群体、星级酒店等商务
设施建设,更注重利用中心广场等黄金地段建设音乐厅、剧院、科技馆、图书馆、体
育馆等群众性文体设施,成为经济社会、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载体和标志。
第五,城乡统筹载体化、系列化,稳步扎实推进。他们按照“工业园区化、农业
产业化、农民非农化、农村城镇化”的目标,一是重点突出。坚持以规划为龙头,以
基础设施建设为纽带,以中心镇、中心村建设为突破口,突出发展镇村特色产业,加
快产业和人口集聚。二是抓手实在。金华实施“工业集聚工程”、“百强农业龙头企
业工程”、“五十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工程”、“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欠发
达乡镇奔小康工程”等五大工程和“千里清水河道工程”、“千里绿色通道工程”、
“百库保安工程”、“生态公益林工程”、“土地整理与标准农田建设工程”等五小
工程,涵盖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方面。三是保障有力。他们以系列工程为载体,
给人给钱给政策,每一项工程都有人抓、有资金扶持、有验收考核,落到实处。开平
为促进镇村经济跨越发展,将机关骨干力量充实到乡镇;从2003年起连续五年,每年
安排2000万元发展扶持资金、筹集5000万元镇村建设资金;并出台专门政策,激励乡
镇加大招商引资、民营发展和特色产业集聚力度。金华在实施“五十万劳动力转移工
程”中,采取“政府买单(免费培训)、企业订单(按需接收)、农民接单(农民与
企业双向选择)”的方式,操作性强,效果明显。四是机制灵活。他们改革完善了土
地使用机制、城乡投融资体制、户籍管理制度、社会保障制度、领导责任制度等,为
加快城乡统筹提供了保障。经过努力,开平水口镇、增城新塘镇、东阳横店镇等已率
先崛起,成为城乡统筹的良好平台。
第六,高度重视文化教育,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一是重视挖掘资源,打造
特色品牌。增城利用何仙姑与挂绿荔枝的传说,创造了一颗荔枝拍卖55.5万元的“现
代神话” , “荔枝之乡”更响更亮。二是发展文化产业,培育特色经济。开平打造
“碉楼之乡”,发展起“4A”级旅游业;东阳横店镇依托影视城,影视旅游业势头迅
猛。这些城市的群众性文体场馆都实行企业化运作,经营灵活,成为群众休闲娱乐最
方便、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最优越的载体。三是教育以民营为主体,产业发达。增城现
有民办职业大学7所,在校学生共有6万人左右。长兴靠民资投入实现高中全部进城。
他们特别注重结合实际开展职业教育和培训。长兴县委党校先后开设接轨上海班、招
商引资班、园区发展班等主体班次,还陆续开办餐饮、旅游等职业培训班,配合了市
委中心工作,增强了自我发展能力。
通过参观考察,我们深深体会到,本世纪头20年既是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也是社
会重新大分工、市场不断大分化、区域竞争异常激烈的时期,不争则衰,不追则汰、
不快则败。必须坚定不移地加快发展,靠实力赢得竞争、夺取先机;坚定不移地抓紧
抓好工业,靠工业推动三次产业、城乡经济、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坚定不
移地把经济重点向基层延伸,带动公众创业,增强活力、激发潜力、凝聚后劲;坚定
不移地狠抓落实,放大思路,强化责任,弘扬实干,鼓励创新,做到“踏石有印、抓
铁有痕”。学习他们的经验,最重要的是做好结合文章,突出重点,改进方法,加大
力度,把我们的各项工作促上去。
第一,加大创新力度,继续强力推进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先进经验表明,招
商引资是我们“后发地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最大的抓手。目前我市招商载体还不够
充分、主体还不够活跃,产业集群也未形成,招商引资处于起步阶段,任重道远。必
须继续坚持招商引资“一号工程” 地位不变, 优惠政策不变,“一票否决”不变,
“咬定招商不放松”,坚持不懈、坚韧不拔、聚精会神地抓下去。工作中,一要做到
“三个用心”。要用心领会招商引资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把招商引资作为服
务莱芜、体现单位政绩和个人价值的重要途径,提高招商自觉性;用心分析我市招商
引资的优势和潜力,突出重点,提高招商针对性;用心学习先进经验,克服畏难发愁
情绪,提高招商实效性。二要构筑“三大平台”。一是建好园区和各类工贸集中区。
市级开发区要提升南区,重点完善中区,启动开发北区,努力构建鲁中地区功能完善、
产业发达、科技领先、环境优美的一流工贸园区和现代化新城区;钢城分区要从提高
与莱钢配套能力入手,建设以钢材加工销售为主的“钢字号”特色园区;泰钢工业园
要努力建设功能分区合理、产业配套齐全、生产生活环境优良的钢铁生产加工集聚区;
莱城北部工业园要加快建设以机械铸造和精细化工为主体、相关产业为补充的综合性
园区。其他乡镇和有条件的村要在发挥优势、加快特色产业发展的同时,不拘形式建
设各类工贸集中区。二是重视莱钢和泰钢的主体作用。莱钢和泰钢是我们家门口最大
的发展主体、招商主体和发展平台,要全力为他们新上项目建设提供最优服务,力争
所有项目都在莱芜建设好、发展好,同时要紧紧围绕他们产前、产中、产后环节开展
优势招商、产业招商,提高综合配套能力。三是搞好节会和活动招商。不仅市里每年
要搞1—3个大型活动,两区、开发区、各部门、各乡镇和有条件的村、企业都要搞。
既可以搞专题招商会、项目推介会、洽谈签约会等,也可以承办论坛、讲座、比赛、
演出等活动,通过节会,集聚人气和商气,推介城市品牌。三要坚持“四个创新”。
一是创新主体。政府要做带头招商、推动招商的主体,开发区等园区要做招商和经营
开发的主体,企业要做招商引资、引智、引品的主体,努力形成全方位的招商格局。
二是创新方法。在继续强化全民招商、产业招商和蹲点招商的同时,积极探索以商招
商、代理招商等市场化招商方式。同时加强对专业蹲点招商人员的培训,使每个人都
能熟悉政策、掌握市情、学会方法、把握主动。三是创新政策。对全市发展急需的重
大项目,如投资过5000万美元的外资项目、星级酒店项目等,实行更加特殊的优惠政
策、奖励政策。四要进一步凝聚“两个合力”,一是进一步凝聚全社会招商合力。开
展“招商引资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我能为招商引资做点什么”等主题讨论活动,进一
步激发干部群众参与招商、服务招商的热情,再掀招商引资高潮。二是市级领导包项
目的合力。市级领导不仅要亲自包片招商,而且还要对分管部门的招商负总责,重点
项目洽谈、项目签约、项目建设和往来接待等全程参与、全程陪同,做招商引资的强
大后盾。
第二,继续把工业作为经济社会的第一支撑,强力打造优势产业集群。加快莱芜
发展,基础在工业、潜力在工业、希望在工业,必须牢牢抓住“工业立市”这个根本,
紧紧围绕钢铁、新材料、纺织、造纸、农副产品加工等优势产业,坚持吸引外资、发
动民营、改造老企业“三管齐下”,加快骨干企业的膨胀提升,培育更多更活跃的市
场主体,形成布局合理、企业众多、技术先进、品牌响亮、配套完善、特色鲜明的产
业格局。为此,一要抓好重大项目。市、区、乡都要把项目建设作为加快发展的生命
线,把骨干企业培育作为重中之重,拉出有希望落地、即将落地、正在建设的生产、
贸易、流通等各类重大项目,靠上专人、定期调度、严格考核,形成各有各的项目、
各有各的抓手、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依靠、竞相发展的新格局。二要全力打造工
业发展平台。围绕加快提升开发区等四个省级开发区和各类工贸集中区产业承载能力,
抓紧完善五类配套产业发展规划,促进产业聚集和升级。一是完善区域产业发展规划,
明确产业发展方向、调整重点和产业布局。二是完善土地预留规划,为产业发展与聚
集留足空间。三是完善市场发展规划,促进钢材、建材、农副产品市场建设,搭建信
息、产品、技术交流平台。四是完善交通发展规划,增强道路承载能力。五是完善人
才发展规划,加快各类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三要制定完善政策,培育骨干,扩大
主体。学习借鉴开平鼓励优势产业发展政策的经验,围绕骨干企业的膨胀提升,制定
产品研发、技术升级、品牌打造、对外合作、人才引进、规模扩张、进出口增长等方
面的扶持政策;围绕吸纳更多群众参与,制定贷款担保、用地优惠、注册登记、用工
培训、产品研发、税费减免、财政奖励等方面的扶持政策。特别要针对大学毕业生、
转业退伍军人、出国打工者、国有企业骨干力量等群体,制定专门的优惠政策,鼓励
他们率先创业、脱颖而出。四要完善工业发展的机制。进一步强化经济综合部门规划、
指导、协调、服务职能,建立完善市级领导包重大项目、专门班子包优势产业、有关
部门包企业等责任制,凝聚工业发展合力。
第三,以重点镇村发展为突破口,扎实推进城乡统筹。加快城乡统筹,关键要以
发展镇村经济为核心,以重点镇村建设为抓手,抓龙头带全盘,抓协调求突破。一要
突出综合试点镇和示范镇、示范村,重点突破。在继续加快综合试点镇发展的同时,
再筛选部分基础好、潜力大、班子强的示范镇、示范村优先扶持发展。参照外地经验,
初步确定示范镇要看“十个一”标准,即有一个较强的经济基础,有一个特色产业和
集中区,有一套标准较高的交通体系,有一个较完善的水电供应系统,有一条商业街
或综合市场,有一个义务教育和成人教育配套的教育体系,有一个较完善的医疗保障
系统,有一个较规范的文化娱乐场所,有一个较完备的环境保护系统,有一个相对集
中、环境优良的居民小区。示范村要看“五个一”标准,即有一批实力较强的工贸企
业,有一个较便利的交通网络,有一个农贸市场,有一套较健全的文化体育服务设施,
有一个较规范的医疗卫生服务站。二要坚持规划、基础设施先行,强化基础。要制定
完善镇村产业布局、土地开发利用、供水、供电、交通、环保、文教卫体等专项规划,
力求空间布局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就业保障一体化。要
按照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原则,大力治山、治水、造绿、修路等,加快城乡面貌改观。
要组织好劳动力培训和转移,使更多的劳动力离乡进城、离土创业。要逐步探索扩大
农村社会保障的思路和办法,提高农村社保水平。三要开展系列创建活动,抓好载体。
在继续开展好“综合试点镇”和“重点促进镇”的基础上,广泛开展“十佳镇村产业
聚集区”创建、“十大农业龙头企业”评选、“十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双带双
强’示范”、“村庄整治”等系列工程或活动,充分调动各镇村和千家万户发展的积
极性。四要制定政策,完善机制。在落实好综合试点镇和重点促进镇政策的基础上,
本着“利于衔接、便于操作”的原则,制定完善镇村合并、土地置换、土地开发整理、
基本农田调整、城镇土地经营、担保抵押贷款、户籍管理、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
建设等办法。市里要组织专门班子,专题研究制定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实施纲要》。
第四,活化建设主体,增强城市建设活力。加快推进城市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
任务,要在近几年工作的基础上,继续按照“绿色钢城”的特色定位和“东西拓展、
南北延伸、主副互应、整体推进”的发展规划,一鼓作气、坚持不懈地干下去。一要
突出中心城建设,重点建好新城区。坚持“新城带动”战略和“举全市之力建设开发
区”不动摇,按照“工业新区、科教新区、商贸新区、人居新区、率先建成全面小康
社会”的目标,完善南区、建设中区、开发北区。要进一步完善新城区道路、管网、
绿化、电力、河道及水库等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依托会展中心,精心设计和建设一批
大型高档写字楼及商贸、文化娱乐设施,打造新城区、新亮点;加快“一山、一河、
一湖、一园”的美化及包装,挖掘莱芜特色历史文化,打造人文与自然景观相结合的
新亮点;加大新区开发力度,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同时坚持新城开发与旧城改造相结
合,加快老城改造步伐,重视群众性文化娱乐等公益设施建设,建设一批精品亮点。
二要举债、经营、招商并举。要走好“举债建设”的路子,靠大举债实现大投入、大
开发、大回报;走好“以贸兴工、以贸兴区”的路子,加大商贸、会展、旅游、房地
产开发力度;走好“招商开发”的路子,多形式吸引市内外资金,参与新区建设和开
发;走好“资产经营”的路子,在经营好规划和土地的同时,经营好广告权、路桥冠
名权、公共设施经营权等。同时,继续按照“人民城市人民建设”的路子,搞好单位
共建。
第五,以现代服务业发展为重点,尽快实现第三产业新突破。先进经验表明,第
三产业具有强劲的带动作用。目前我市传统服务业发展领域窄、层次低、规模小,新
兴服务业还没有兴起,第三产业仍然是全市经济发展的一条“短腿”。完善鼓励政策、
广泛吸引外资、启动内资、多形式多渠道发展第三产业,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经济
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要从加快市场建设和搞活流通入手,加快发展鲁中钢材市场、
特色农产品市场,尽快做大做强鲁中商品批发城、温州小商品城、装饰材料城和开发
区商贸中心等在建市场。要从发展物流业入手,重点围绕钢铁、农产品加工等优势产
业,引育大型物流企业,提高资源配送能力。要从发展旅游业入手,高起点抓好旅游
规划,高标准建好旅游景点,高规格搞好宣传促销,叫响“一山(棋山)、一谷(九
龙大峡谷)、一湖(雪野湖)”的生态旅游品牌;深入挖掘冶铁、齐长城、长勺之战
等古文化内涵,研究开发吴伯箫等名人文化,放大名人名迹效应,提高旅游文化品位。
要从加快发展宾馆服务业入手,重点在星级宾馆、星级服务上求突破。要从发展会展
经济入手,发挥会展经济1:9的拉动效应和产业发展“倍增器”作用,尽快完善会展
中心的综合服务功能,提高会展服务水平;探索市场化运作模式和现代化管理方式,
提高自我滚动发展水平。要从发展房地产业入手,鼓励发展与规范引导并举,提升开
发层次,打造商居亮点,满足不同层次群众的商居需求。围绕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尽
快实现大的突破,市里要抓紧研究制定相关政策。
第六,大力优化发展环境,增强对外开放的吸引力。继续坚持环境这条生命线不
动摇,把环境建设作为提升发展竞争力、增创发展优势的关键,加大力度,常抓不懈。
一是努力提高干部素质。通过加强培训和实践锻炼,使各级干部做到“四提高一适应”,
即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对外交往能力、主动创新能力、抓落实的能力,适应开放型经
济发展需要。二是提高行政服务效能。围绕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效能,深化服务承诺,
强化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善于抓典型,解决突出问题。三是优化人文环境。要重点
挖掘莱芜冶铁文化,打响“绿色钢城”品牌;高度重视各类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
特别要重视抓好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提高公众的科技文化素质和创业就业能力。四
是优化社会环境。突出抓好干扰项目建设等影响投资环境的行为,努力抓好社会治安
综合治理,营造起“安全、赚钱、开心”的社会环境。
(市委政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