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c&A=3&rec=137&run=13

【气象服务】 牢固树立气象服务是立业之本的思想,按照“一年四季不放松,每次
天气过程不放过”的要求,全力做好气象预测预报服务工作。2004年,大风、高低温、
冻害、局地对流天气没有出现漏报;汛期全市大中型水库处于库满迎汛的形势,市气
象台准确预报了天气过程,为水库开闸放水和保障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可靠
的气象保障;适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为抗旱蓄水发挥了积极作用;为建设“绿色钢
城、生态莱芜”,组织力量自查了近40多年来的气象资料,对莱芜未来10年的天气变
化进行预测,向市委、市政府写出专题报告;创办内容丰富的《农业气象服务旬报》,
完成《莱芜市农业气候区划》。

【气象现代化建设】 大气探测实现以自动站观测为主,人工观测为辅的双轨运
行,建成基于2M宽带的省——市天气预报可视化会商系统,顺利完成等效雷达资料的
应用工作。

【气象行政管理】 以“3·23”世界气象日、6月安全生产月等活动为契机,通过气
象台对外开放,在市区街道设立咨询站、宣传点,大力宣传气象法律法规。为贯彻落
实《行政许可法》,举办气象法规知识讲座,邀请专家授课;依法整顿和规范全市气
象信息的发布和传播渠道,加强氢气球安全施放、防雷安全管理等工作,与安监部门
联合进行执法大检查。

【2004年气候评价】 1.气候概况。2004年,全市年平均气温13.7℃,比常年平均
偏高0.7℃, 年降水量936.2毫米,比常年平均偏多241.1毫米,日照总时数2487.2小
时, 比常年平均偏多43.4小时,年极端最高气温34.7℃,出现在6月11日,极端最低
气温-13.0℃,出现在1月22日,终霜日期4月4日,初霜日期10月14日,无霜期192天。
气候特点是:冬季温暖,雨雪稀少,有阶段性的低温;春季气温回暖较快,冷空气活
动频繁; 夏季凉爽多雨,汛期明显,秋季偏暖。
2.四季气候特点。 冬季。1至2月平均气温1.3℃,比常年平均偏高2.3℃,降水
量16.1 毫米, 比常年平均偏多0.3 毫米, 日照总时数392.6小时,比常年平均偏多
56.8小时。 1月平均气温比常年偏低,降水偏少,2月平均气温4.1℃,比常年偏高,
其中2月中、 下旬的旬平均气温比常年偏高6.4℃和4.2℃。冬季大部分时间气温比常
年偏高, 极端最低气温-13.0℃,出现在1月22日。1月19至25日受强冷空气影响,出
现阶段性的低温天气,23日出现降雪天气,积雪深度2厘米。立春后,气温回暖较快,
气温稳定通过0℃的日期为2月6日, 比常年偏早17天。
春季。 平均气温14.9℃,比常年平均偏高1.4℃,冷空气活动较为频繁,气温变
化幅度大, 终霜出现在4月4日。进入3月后基本无明显降雨,风速较大,土壤失墒严
重,全市6.3万亩麦田出现轻旱。4月气温偏高,降水偏多,光照充足,对冬小麦的拔
节生长较为有利, 5月降水偏多,但时空分布不均匀,前期偏少,气温偏高,土壤蒸
发较快, 部分地块出现旱情,影响了冬小麦的灌浆和夏玉米的套种,5月27至28日的
降雨, 解除了全市的旱情,给农业生产带来一定便利。本季最主要的灾害性天气为5
月16日的大风, 极大风速为17.7米/秒,由于持续时间较短,没有形成灾害。24日受
暖气团的影响,出现轻干热风天气。
夏季。总的气候特点是:气温偏低,降水偏多,降水时空分布均匀,降雨多出现
在夜间,阴雨日数较多,日照偏少。最高气温34.7℃,无高温天气出现。汛期明显,
暴雨、 大风等灾害性天气频繁。整个夏季平均气温24.5℃,比常年平均偏低0.8℃,
最高气温34.7℃, 出现在6月11日。最低气温14.3℃,出现在6月2日。季内无大于等
于35.0℃的高温天气,大部时间气温比常年偏低,只有6月下旬、7月上旬和下旬分别
比常年偏高0.6℃、0.1℃和0.5℃,8月下旬的平均气温比常年偏低达2.7℃。 全市降
雨量678.3毫米, 比常年平均偏多224.1毫米。除6月下旬比常年偏少外,其余时间均
比常年偏多,8月份比常年偏多180.8毫米。整个夏季共降雨43次,阴雨日数较多,降
雨时空分布均匀,多出现在夜间,夜间出现降雨32次。共出现大风2次,暴雨4次。季
日照时数比常年偏少98.6小时。6月气温偏低,降水偏多,时空分布均匀,光照不足。
低温、 高湿、寡照不利于夏玉米的扎根和蹲苗。7月平均气温25.9℃,接近常年略偏
低,降雨偏多,阴雨天气较多,光照严重不足。最高气温34.5℃,月内无高温天气出
现。7月气温变幅较大,上旬和下旬分别比常年偏高0.1℃和0.5℃ ,中旬比常年偏低
1.7℃。下旬气温高热,阴雨天气较多,更增加了闷热的感觉。全月降雨量252.9毫米,
比常年偏多43.3毫米, 导致7月下旬全市姜瘟病大面积发生。本月降雨日数达19天,
光照时数176.6小时, 比常年偏少18.0小时。高湿、寡照对早播玉米的灌浆不利。进
入8月后, 气温持续偏低,降雨明显偏多。8月平均气温23.8℃,比常年平均偏低1.4
℃, 旬平均气温比常年偏低0.5至2.7℃,8月20日的最低气温只有16.0℃。8月4日、
16至17日、26至28日分别出现了暴雨和大暴雨过程。8月共降雨327.4毫米,比常年平
均偏多180.8毫米,降雨日数达14天,日照时数175.7小时,比常年偏少39.6小时。持
续的低温、高湿、寡照使大秋作物生育期延迟,全市生姜发生了自1997年以来最为严
重的病虫害,部分地段甚至绝产。
秋季。平均气温14.2℃,较常年平均偏高0.5℃,9至11月的平均气温均较常年偏
高,秋季降水量为146.2毫米,较常年平均偏多22.2毫米,其中9月降水量125.0毫米,
较常年偏多1倍, 10月降水量仅8.0毫米,是常年的20%;11月降水量为13.0毫米,较
常年略偏少。9月14日,受低槽冷锋影响,出现一次暴雨天气过程,降水量95.7毫米,
全市降水量分布均匀, 最大降水量102.0毫米,最小降水量78.0毫米,由于预报、服
务准确及时,全市大、中型水库提前泄洪,没有形成灾害。初霜日出现在10月14日,
比常年偏早5天。整个秋季气温偏高,虽然初霜日提前,但没有形成明显的霜冻灾害。
秋季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是: 9月上中旬降雨偏多,部分农田内涝,给部分乡
镇的秋收秋割带来一定困难,田间湿度过大,影响晚秋作物的营养积累。下旬气温偏
高,墒情适宜,给全市冬小麦适时播种带来一定便利,由于底墒充足,大部分乡镇小
麦都适时播种,出苗齐全。10月大部分时间天气晴好,气温偏高,冷空气活动较弱。
立冬以后, 无明显的强冷空气活动,冬小麦、大蒜等冬前长势良好,群体合理。9月
降水及夏季降水偏多,各大水库蓄水丰沛,地下水得到有利的补充,水资源丰沛,给
农业生产及各行各业用水带来便利。 2004年12月,平均气温1.4℃,比常年平均偏高
1.5℃ , 中上旬偏高,下旬明显偏低,有2天小于等于10℃的低温天气,气温变化平
稳。大部分时间天气晴好,无明显降雨过程,光照充足,有利于越冬作物的安全越冬
和营养积累。
3.主要的气候灾害。 大风。本年度共出现大风6次,受灾较重的是6月22日的雷
雨大风, 造成莱城区杨庄、方下、寨里、牛泉、雪野5个乡镇受灾,其中杨庄镇受灾
最严重。 刮坏玉米、生姜、树株等计经济损失634.6万元;最严重的是7月5日的雷雨
大风, 造成莱城区羊里、苗山、大王庄、口镇、杨庄等5个乡镇受灾,早种玉米严重
倒伏, 部分折断,1845公顷玉米受灾,绝产1455公顷,受灾人口47000人,总经济损
失3778万元。
暴雨。 本年度共出现暴雨4次,使部分乡镇出现内涝,田间湿度过大,影响作物
生长;同时也使全市各大水库蓄水丰沛,有利地补充了地下水源。
雷击。本年度共出现雷暴29次,因雷击造成的经济损失达300余万元,2人遭雷击
死亡。
4.气候对小麦生长的影响。 播种至越冬前期。2003年,全市冬小麦适宜播种期
在“10·1” 前后。由于2003年秋播前,全市降雨偏多,部分低洼、丘陵地块出现田
间积水,局部出现内涝,许多地方大秋作物无法适时收割,腾茬较慢,秋播进度相差
较大,南部山区多在适时播种期内播种,西部平原由于田间湿度过大,播种期推迟10
至15天。小麦出苗以后,气象条件有所好转,气温偏高,光照充足,墒情适宜,小麦
苗情转化较好,南部由于播种适时,冬前积温充足,苗情普遍好于往年,部分地块群
体偏大;其它地方由于播种过晚,冬前积温不足,苗情与上年相比较差,没有形成合
理的群体,苗情明显不如上年和往年。根据市农技站冬前调查情况看,全市小麦群体
偏小,个体偏弱。晚茬麦4.47万亩,占播种面积的23.2%,比上年增加4万亩。
越冬期。全市小麦于12月8日前后停止生长,进入越冬期。整个越冬期降水较少,
墒情适宜, 光照充足。小麦营养积累较好,气温除12月中旬、1月中旬、下旬分别比
常年偏低1.0℃、 0.2℃、0.5℃外,其它各旬比常年偏高0.8至6.4℃,小麦能安全越
冬。2月中旬气温回升明显,全市大部地块小麦在2月12日前后进入返青期,比常年提
前14天左右。
返青至抽穗期。小麦返青后,气温持续偏高,光照充足,由于底墒较好,小麦苗
情转化较好, 全市大部地块苗情逐步转好,春季分蘖较多,群体逐渐变大,2月21日
的春雨,给处于返青的小麦增加了活力,增加了春季分蘖数,虽然3月中旬后,全市
部分丘陵、山区墒情较差,但由于上年雨水丰沛,水源充足,再加上粮价提高,农民
管理加强, 春灌及时,大部地块群体逐渐合理,大蘖成穗率进一步提高。4月下旬后
全市气温偏低,降水偏多,农田墒情适宜,不仅满足了小麦的临界水分需求,而且使
小麦孕穗时间延长,小穗分化增多,成穗率和穗粒数比上年明显增多。
抽穗至乳熟期。小麦抽穗后,气温偏低,大部地块墒情适宜,昼夜温差大,有利
于小麦的扬花和灌浆。5月中下旬降水时空分布均匀,农田墒情较好,光照充足,昼
夜温差较大,有利于小麦干物质的积累,5月下旬降雨比常年偏多23.6毫米,气温比
常年偏低0.9℃, 延长了灌浆时间,无明显的干热风天气,有利于提高千粒重。
乳熟至收割期。 6月初全市大部地块小麦进入收割期,收割期大部分时间天气较
好,4至7日有4天的阴雨天气,再加上5月下旬降水偏多,田间湿度较大,影响部分乡
镇的麦收进展,同时造成部分农户小麦霉烂。
(边丰勤 王琪珍 亓翠云)
责任编校 亓军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