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c&A=3&rec=119&run=13

【财政收支】 2004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02950万元,占预算的102.03%,同
口径比上年增长46.44%(经常性财政收入增长18.56%)。全市财政支出完成144815万元,
占预算的100.11%,同口径比上年增长26.77%。按现行财政体制算账,2004年结余9万
元,其中市级结余7万元,实现了建地级市以来连续十二年财政收支平衡。

【财政职能】 一是支持招商引资和开发区建设。认真落实招商引资政策,进一步调
动全市上下招商引资的积极性。通过向国家开发银行贷款、财政安排等方式,多方筹
集资金1.2亿元, 大力支持开发区建设,加快了开发区发展步伐。二是支持重点产业
发展。为服务莱钢发展,投资公司为钢城区贷款5000万元,从体制、政策上加大对泰
钢工业园、银山工业园的支持力度,促进了钢铁产业的发展。落实中小企业开拓国际
市场扶持资金和技术改造资金160万元, 安排出口退税资金6000万元,兑现出口创汇
奖励和贴息350万元, 加快了企业技术创新步伐,促进了全市对外贸易的发展。三是
支持国有企业改革和民营经济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关于进一步深化市属国有集
体企业改革的意见》,通过实行产权转让一次性付款优惠、核销财政借款、政府土地
收益优先安置职工等措施,加快了国有集体企业的改革改制步伐。足额落实民营经济
发展担保基金300万元, 为66家民营企业担保贷款2180万元,为47名下岗职工担保贷
款338万元, 促进了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所联系的莱芜市合成耐火材料有限公司
和天元气体有限公司搞好服务, 加强财务管理和指导,加快了企业发展步伐,2家企
业均完成了年度发展目标任务。四是支持乡镇经济发展。对口镇、颜庄两个综合试点
镇实行“核定收支、定额补助(定额上缴)、超收全留”的财政体制,对雪野镇加大
扶持力度,指导莱城区调整完善乡镇财政体制,进一步调动了乡镇加快发展、增收节
支的积极性。五是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对36项行政许可进行清理,对纳入行政服务中
心的审批事项实行限时服务承诺, 2004年共受理事项739项,办结率100%,提前办结
率99%; 牵头组织协调审计、国税、地税等部门,继续实行“一家检查、多家认账,
上级检查、 下级认账”的办法,对企事业单位检查次数减少60%,切实减轻了单位负
担;坚持依法行政,加大执法力度,不断扩大“票款分离”实施范围,从源头上防止
了“三乱”行为的发生;组织开展预算收入征管质量检查、会计信息质量检查、非税
收入稽查等活动,做好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等工作,联合有关部门
对党政领导干部拖欠公款和利用职权将公款借给亲友、教育乱收费、统一着装、拖欠
和克扣农民工工资等问题进行清理整顿,进一步规范了财经秩序,优化了经济发展环
境。

【财税协调】 一是落实目标责任。将收入任务层层细化分解到各有关部门、单位,
明确责任,严格考核,进一步调动了各级各有关部门依法组织收入的积极性。二是加
强财税协调。与国税、地税部门建立财税联席会议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财税联席会
议,交流工作情况,分析收入形势,调度收入进度,研究增收措施,保证了财政收入
的稳定增长和均衡入库。三是强化税收征管。认真组织开展财政状况和重点税源状况
调研,进一步摸清了税收征管中的薄弱环节。继续支持和配合税务部门扩大税控机使
用范围、实行发票兑奖、加强社会综合治税,从源头上防止了税收流失,增加了财政
收入。全面落实新的农业税政策,将契税征管方式由委托代征改为财政自征,切实加
大耕地占用税清缴力度,保证了农业税收的依法足额征缴。四是加强非税收入征管。
全面启用非税收入征收管理系统, 178个单位的849个收费项目实现规范管理, 实行
“票款分离” 的单位达到95%以上,有力地促进了各项非税收入及时足额上缴财政。
五是广开增收渠道。加快土地经营、国有资产运营步伐,积极参与城市公用事业和国
有企业的改革改制工作,及时足额收缴国有资产经营收益。

【财政支出改革】 一是深化预算编制改革。继续实行“综合零基预算”,逐步扩大
部门预算提交人大审议范围,2004年把市教育局、农业局、计生委、环保局、体育局
等5个部门预算提交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 提高了预算的透明度,规范了部门、单
位的支出行为。二是不断完善财政集中支付办法。在对工资、政府采购资金实行集中
支付的基础上,逐步把其他财政专项资金纳入集中支付范围,进一步强化了财政监督,
硬化了预算约束。三是进一步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实行政府采购预算制度,统一编制
政府采购目录,采购项目涉及货物、工程、服务3大类多个方面,采购规模不断扩大。
2004年共完成政府采购金额6833万元,节约资金967万元,节支率12.4%。四是进一步
加大投资评审力度。完善评审程序,规范评审行为,对财政投资项目实现了事前、事
中、 事后全过程监管。2004年共审查工程决算10948万元,审减资金2498万元,审减
率23%。五是进一步加强一般性支出管理。继续实行一般性支出零增长和“包死预算、
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经费包干办法,大力压减“人、车、会、话”等一般性支出。
对人代会、 政协会等市一类会议实行财政驻会专管制度,会议经费比预算节约16%;
对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公务车辆实行集中保险, 单车保费比分散投保节支30%以上,有
效制止了铺张浪费行为,调动了各部门、单位当家理财的积极性。

【财政保障】 一是保证工资发放和基层运转。在安排预算时首先把应由财政保障的
工资支出打足,认真落实乡镇工资上划区级管理办法,严格工资专户管理,加大转移
支付力度,各级工资发放正常。通过从省转移支付资金拿出一块、市、区两级配套一
块的办法, 安排资金685万元,对经济薄弱村主职干部实行定额补助,平均每人每年
补助3000元,对保障基层运转起到了重要作用。二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
养老保险扩面奖励机制,提高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征缴比例,大大增强了社会保障
能力。认真落实离休干部离休费、医疗费“两费”保障机制,及时拨付资金800万元,
落实率达100%。投入资金67万元,在钢城区和莱城区杨庄镇试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
度,参保农民达13.15万人。投入资金750万元,支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紧急救援
中心和传染病医院建设,进一步健全了全市的公共卫生体系。按照“应保尽保”的原
则,拨付最低生活保障金588万元,城镇居民保障达10.2万人次。筹措资金355万元,
支持解决困难企业军转干部生活和医疗问题。 拨付再就业资金406万元,使2828名下
岗失业人员重新走上了工作岗位。 对组织劳务输出的5个先进乡镇奖励70万元,加快
了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 三是加大“三农”保障力度。2004年安排资金近1亿元,用
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综合开发、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集体经济薄弱村等,促
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继续深化农村税费改革,降低农业税税率3个百分点,
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2559万元,农村税费改革以来全市农民减负率达81.26%。积极向
上争取降低农业税税率及取消农业特产税转移支付资金,保证了全市的既得利益,缓
解了基层财政困难。对全市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改革,共为23.6万户农民兑付补贴
469.5万元, 增加了农民收入。四是大力支持市委、市政府为民办的10件实事和全市
重点工程建设。 安排资金1.6亿元,支持村村通油路、城市综合整治、中小学危房改
造、汶河大道改造、凤凰剧院建设、一中新校建设等为民办的10件实事,支持抗旱防
汛、汶河治理、“平安莱芜”等重点工程建设,提升了城市功能,优化了城市环境,
促进了城乡统筹发展,让人民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五是保障法定支出需要。
农业、科技、教育等支出均达到法定增长比例。公检法司、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综合
治理等支出都按规定给予了保障。

【干部队伍建设】 一是领导班子自身建设明显加强。局领导班子认真贯彻党组中心
组理论学习制度,深入学习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省、市一系列重要会议和重要文件精神,进一步提高了理论
素养。集中一个月的时间,认真组织开展干部作风教育整顿活动。坚持民主集中制原
则,重大问题集体讨论决定。定期组织召开民主生活会,深入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模范遵守各项廉政制度。二是干部队伍作风建设
明显加强。组织开展“学习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树财政新风”、“四学习、一提高”、
干部作风集中教育整顿、 科级以下干部职工岗位培训等大型集中学习教育活动4次,
举办“科学发展观”、“公共财政”、“行政许可法”等专题讲座10余场,出学习专
栏20多期,进一步提高了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行风建设的意见,
推行待人热情、政务公开、办文快捷、责任落实、服务主动、行政依法6项服务承诺,
实行首问负责制、主管科室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廉政建设举报奖励和一票否决制、
政务公开制5项制度。 从社会上聘请35名行风建设监督员,公布监督电话,设立意见
箱, 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内外监督网络。 局党组、各科室、每个工作人员都层层签定
《廉政建设责任书》,每半年进行一次廉政谈话,有效防止了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
三是机关党的建设明显加强。大力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坚持“三会一课”制度,积
极做好发展党员工作,2004年发展新党员3名,预备党员转正4名。对党总支、支部委
员会进行换届选举,进一步加强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
选拔任用工作条例》,2004年通过竞争上岗选拔科级干部10名。
(邱 鹏 路新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