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c&A=3&rec=106&run=13

【环境状况】 2004年,全市排放工业废水1610.53万吨,排放达标率为98.79%,工业
用水重复利用率为96.1%;工业废气排放量12277.2亿标立方米,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
烟尘、工业粉尘排放量分别为7.52万吨、2.94万吨、1.67万吨。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
681.46万吨,综合利用率为76.59%。污染治理项目总投资6024.2万元,“三废”综合
利用产品产值25996.7万元。全市地表水城考断面达标率100%,出境断面水中化学需
氧量年均值为124毫克/升,比上年降低4.6%。莱城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4.6%,
主要污染物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年均值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平
均值为47.4分贝,比上年降低4.4分贝。城市饮用水水质达标率始终保持在100%。

【环境管理】 认真贯彻各级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和环保工作会议精神, 抓好
《省市长环境保护责任书》《南水北调治污目标责任书》《生态省建设目标责任书》
的落实,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大力推进生态市建设的意见》《关于实
行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度的决定》。加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全年审批各类建设
项目84个,环境影响评价执行率达100%,验收竣工投产项目6个,“三同时”合格执
行率达100%, 拒批“土(小)”企业10个,杜绝了新污染源的产生。开展固定资产
投资项目清理整顿,清查建设项目135个,停止建设10个,暂停建设、限期整改17个。
加强城市空气污染防治和环境噪声管理,全市烟尘控制区和噪声达标区通过省局验收。
完成2003年度城市环境定量考核。组织清查放射源让百姓放心专项行动,防止了放射
性污染事故的发生。加强危险废物的监管,组织开展毒鼠强专项整治,保证了环境安
全。

【生态市建设】 成立莱芜市生态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编制和分解《莱芜市生态省
建设市长目标责任书》。组织编制《莱芜生态市建设规划》,并通过省级审查。筹备
参加山东省第一届生态省建设高层论坛暨绿色国际产业博览会,荣获优秀组织奖。抓
好生态示范区、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有机食品基地建设,开展防治白色污染和秸秆
禁烧活动,加大对化肥、农药、畜牧、养殖等面源污染的控制力度,加强对生态环境
有影响的开发建设项目的监管,制止了新的污染和破坏。

【污染治理】 认真落实《市环保“十五”计划》《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莱芜段水污染
防治规划》,加强对重点污染源的监督管理,实施污染治理再提高工程,认真推行清
洁生产审计,10个单位完成年度治理任务,12个单位通过ISO14001认证。加强城市污
水处理厂建设和运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保证了出水质量。加强中水回用和废水循环利
用,推进污水资源化。认真实施排污总量控制制度,突出治理行业污染,全市二氧化
硫、化学需氧量、工业粉尘等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均控制在省政府下达的总量指标以
内。

【环境监察与环境监测】 加强环保治理设施运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全年出动检查人
员1200余人次, 检查企业450余家次,设施正常运转率达98%以上。对建设项目实施
环境监察,确保了按环保批复要求建设施工。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
保专项行动,依法关停取缔“土(小)”企业196家,查处环境违法企业9家,环境违
法案件查处率达100%;为防止“土(小)”企业死灰复燃,组成联合执法组和督查组,
对全市范围内的土炼焦烟囱实施爆破, 共爆破砖砌烟囱12根,拆除铁制烟囱6根。认
真执行收支两条线规定和罚交分离制度,依法足额征收排污费724.8万元。
完成环境质量例行监测、污染源监督监测和总量控制监测,积极开展社会服务性监测,
报出有效数据10800多个,质控合格率100%。开展城市空气质量日报,山东电视台自
4月1日起发布全市空气质量预报。加强环境质量综合分析,报出监测月报12期,季报
4期, 编写完成《莱芜市2003年度环境质量报告书》。进一步完善城市空气自动监测
站,开展第三监测子站的筹建工作。

【环境法制信访】 开展“四五”普法教育,组织《行政许可法》培训和考试。加强
环境保护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通过了省局的考核验收。完成行政许可清理工作。筹
备召开市政协七届二次会议重点(环保)提案现场督办座谈会,承办人大、政协建议、
提案7件,上级交办、转办案件16件,调处群众信访案件30起,受理“12369”热线举
报151件,处理率均达100%。市环保局被省环保局评为全省环境信访工作先进单位。

【环境宣传教育】 6月23日出版《中国环境报》莱芜地方新闻版,组织开展“6·5”
世界环境日宣传纪念活动,参与“行风热线”节目8期,为市委党校145名领导干部和
区直部门及乡镇负责人讲授环保理论课3次。 深入开展创建“绿色学校”和“绿色社
区”活动,创建“省级绿色学校”1所、“省级绿色社区”2个。加强环境新闻报道,
在市级以上新闻媒体刊播稿件30篇。健全完善环境信息工作制度,重视和加强环境信
息网站建设和利用,编发《莱芜环境信息》20期,报出信息129条,被省局采用95条。

【环境计划统计】 完成2003年度环境年报统计工作,加强对年度计划执行情况的检
查,同时为编制“十一五环保计划”做了相关课题研究。
(张云峰)
责任编校 亓军华

小资料:
治理土(小) 企业 2004年,各有关部门组成联合执法组,历时8个多月,关
停废毁新上土(小)企业196家,取缔长石开采加工点240多处,炸毁土炼焦烟囱12根。
(图片见《莱芜年鉴》2005卷第227页)

小 资 料:
牟汶河综合治理 牟汶河是大汶河的主流,与境内的嬴汶河和境外的三条河流在
泰安境内交汇形成大汶河流入东平湖,最终流入黄河。牟汶河发源于沂源县,由黄庄
镇东南入境,经艾山、颜庄、凤城、高庄、方下、杨庄,从牛泉镇出境,全长64.5公
里。境内主要支流有颜庄河、孝义河、汶南河、嘶马河、方下河、牛泉河、圣井河,
流域总面积1364平方公里,是莱芜人民名副其实的母亲河。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牟汶河污染日趋严重,基本丧失了
一条河流应有的生态功能和对于流域内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功能。90年代中期以后,
市委、市政府开始把牟汶河治理提上日程,特别是2001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关
于对大汶河综合治理的行动部署,加大了对牟汶河的治理力度,取得了一定效果。在
高新区内的支流孝义河经过治理,已成为带状公园。孝义河、牟汶河绕城段及钢城区
驻地境内段经过近几年的治理,在改善环境的同时,还为泰丰、泰钢等企业提供了工
业用水。2004年4月5日,市委、市政府出台了《牟汶河综合治理行动纲要》,确定要
立足今年,突出近两三年,着眼五年,实施河道治理、污染治理、生态绿化、开发利
用“四大工程”。其中,河道治理又包括拦河蓄水、堤防加固、河砂保护等任务。按
照《纲要》 ,在总长64公里的牟汶河内,三年将建设15座橡胶坝、24座溢流坝、1座
水库、 50米宽的绿化带,总投资3亿多元。据水利部门测算,工程全部完成后,可蓄
水5400多万立方米,涵养地下水源4000多万立方米,相当于再造了一个雪野水库。上
图为汶河3号橡胶坝。(图片见《莱芜年鉴》2005卷第22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