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技术监督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c&A=2&rec=57&run=13

【服务经济, 促进发展】 一是扶优扶强,大力实施名牌战略。2003年审报并经山东
名牌推进委员会、省质监局批准,莱钢股份有限公司、塑料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等7家企
业的13 种产品为山东名牌, 审报鲁中冶金矿山公司等13家企业的24种产品为山东免
检产品并获得通过, 名牌战略取得突破性进展,为经济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二是
狠抓源头,严格市场准入制度。以维护群众生命安全为目的,按照国家质检总局和省
局统一部署,加大3C认证和五类食品市场准入的宣传和取证力度,增强企业取证的责
任感和紧迫感, 促进科虹线缆厂等4家企业取得3C认证证书;督促实行五类食品市场
准入的11家企业提出了18个单元的申请(1个产品为1个单元) ,有9家企业的15种产
品获得五类食品市场准入证书,为企业产品走向市场拿到了“通行证”。帮助魏家洼
煤矿等3家企业通过质量体系认证, 促进其提高产品质量。三是加强质量监管,强化
整改帮扶。运用监督抽查、定期监管、日常监督、专项监督等手段加强质量监管,完
成企业质量档案建档工作。 通过3·15、质量月等形式强化质量观念的宣传教育,帮
助40家企业整改产品质量,抽样合格率由上年的 80%提高到 85%。四是质量兴区活动
取得突破。11月,钢城区以政府名义下发了《钢城区“质量兴区”实施意见》,质量
兴市活动取得突破性进展。五是广泛发动,圆满完成招商引资任务。全年完成招商引
资667万元,比计划指标增加15%。

【技术基础工作】 以加强标准化、计量工作为重点,夯实企业技术基础。积极开展
采用国际标准情况调查, 帮助4家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采标标志认可,推动了企业产
品的升级换代。 开展标准登记、年检和代码条码工作,新登记标准117家,标准备案
51个, 执行标准登记117个,换发证书160份,条码注册29家,超额35%;条码续展26
个,续展率达96%,创全省之最;办理各种机构代码3013条,赋码时间由过去3天缩短
为2天。实行标准化达标动态管理,巩固了两区消灭无标成果。在两区开展销售额500
万元以上企业调查, 督促企业按标准组织生产和检验,标准覆盖率达98%以上。以推
进“富民强村工程”为目的,完善农业标准体系,大力加强农业标准化建设。组织申
报并经国家标准化委员会批准建立生产和出口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园各1家,组织2家企
业申报使用“国家无公害农产品标志”并获得通过,获证企业生产的生姜出口日本,
花椒打入上海等大型城市;批准发布了莱芜特色产品花椒、生姜等四个莱芜市地方技
术操作规程,加强莱城区10万亩花椒园示范区建设,促进了农业标准化的深入开展。
计量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帮助10家企业健全计量体系通过了省级“计量保证确认单
位”,帮助14家企业通过了计量合格确认评审或复审;规范量传体系,对25项计量标
准进行复查换证, 确保计量标准合格率达100%;对全市7家为社会提供公证数据的质
检机构的量值溯源情况进行了检查。加强了两区加油站、制配眼镜市场、强制计量器
具的计量监督管理。强化对企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先后举办标准、计量、质量、特种
设备培训班23期,培训人员1200人次,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技术动力。

【打假治劣工作】 以打假治劣“七大战役”和“非典”相关产品打假为重点,加大
整顿和规范市场工作力度, 先后查处制假售假案件和受理投诉300件,查处商品货值
2000余万元,为社会各界挽回损失1500余万元,打假治劣工作成效显著。一是突出整
治了一批关系群众生命安全的重点产品。“非典”期间,执法人员对消毒液、口罩等
“非典” 防治相关产品进行大检查,检查生产企业、商店100余家,抽样30批次,查
获不合格口罩4000多个,消毒液1000公升,净化了“非典”防治用品市场。二是深入
开展两项整治和“七大战役”。以集贸市场、加油站两项整治和食品、建材、农资、
“黑心棉”、特种设备等产品为重点,深入开展打假治劣专项斗争。查处了一批严重
侵害人身健康的硫磺薰蒸“鲜笋”、银耳等伪劣产品及10家经销“黑心棉”的企业;
查处无证水泥生产企业5家,没收假冒他人厂名厂址电焊条60余箱,闸刀开关300余只,
立案查处农资制假窝点3家, 查处以次充好的农资一批,货值达15万元;加大对“地
条钢”非法生产行为的打击力度,针对“地条钢”生产昼伏夜出非法生产的状况,执
法人员夜间蹲点守候跟踪打击,取缔非法生产“地条钢”企业6家,拆除炼钢炉8台,
没收成品及原辅材料90多吨,“地条钢”治理整顿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加大对特种设
备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查处无证安装龙门吊13台。销毁了一批货值60万元的假冒伪
劣商品,打击了制假售假分子的嚣张气焰,规范了市场行为,为群众营造了安全放心
的购物环境。三是扶优治劣,打假保优。与海尔集团、青啤集团、淄博电焊条厂、莱
芜广寒宫集团等企业开展联合打假, 保护企业合法权益。每天派出2名执法人员与广
寒宫集团联手打假,查处制假窝点4家,假冒该厂白酒1万余瓶。查获假冒他人厂名厂
址的五粮液、 茅台100多瓶。四是发挥热线作用,认真受理群众投诉。投资30万元建
立了“山东金质12365质监热线系统”,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扩大了案源渠道。

【安全监察工作】 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强化安全意识。安监科、锅检所、安监站
利用各种活动和新闻媒体,深入宣传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强化全民安
全意识。开展普查整治,消除事故隐患。针对事故易发区域加大专项整治力度,会同
市安全局、建委、工商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气瓶普查整治工作的意见》《莱芜市
压力管道专项普查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制定了《事故隐患督促整改制度》等制
度。组织开展危险化学品、气瓶、压力管道、起重机械四项普查整治,顺利通过了省
局对电梯、起重机械普查整治工作的验收。对使用特种设备的129个单位的471台设备
进行安全检查,对不按规定报告事故的2家单位进行了调查处理,取缔非法倒气点8家。
配合安全局完成对绿叶化肥有限公司压力容器、压力管道事故隐患的确认工作。锅炉
检验、监检309台次,压力容器检验、监检811台次,检验液化气钢瓶5500台,校验安
全阀920只, 水质检验210台次。 检验、验收起重机械等1214台次,共查处设备隐患
800余条, 均都限期进行了整改。自特种设备的管理职能整体划转市质监局以来,没
有发生重大安全事故,保证了全市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为改革开放和招商引资营造
了安定的社会环境。

【实验室建设】 大力实施“科技兴检”战略,实验室建设走在了全省前列。在全省
质监系统食品通用实验室建设工作会议上受到通报表彰并获奖励人民币10万元,实验
室建设实现了四个目标。 一是初步实现了检测环境标准化。投资420万元新建了3800
平方米的技术检测楼, 最小的检验室面积20平方米,最大的食品通用实验室面积180
平方米,人均检测面积由过去的25平方米增加到62.5平方米,基本满足了各类环境检
测需求, 初步实现了检测环境标准化。 二是初步实现了设施建设现代化。筹集资金
200万元新上了液相色谱仪、 原子吸收光谱检测仪、气相色谱仪等一批高科技检测设
备,能够对金属材料、农药残留、食品添加剂、肥料、水质、农膜、地膜等26大类物
质进行检验,在生姜、大蒜对外出口检测中发挥了显著作用,解决了政府和群众关注
的农药残留、食品安全等方面的问题。质检所具备了对机械、电器、建材、化工、农
资、食品、农副产品等50余类197种产品的综合检验能力,检验能力比过去提高70%,
一个技术装备先进、多功能、全方位的质量检测体系初步形成。三是初步实现了资源
配置市场化。按照市场化的运作要求,对物质资源人力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将原来质
检所的食品室、化工室、建材室的检验职能统一到检测中心,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和
检测的专业化程度, 检测成本大幅下降。通过3次参加省局组织的实验室对比验证,
检测结合符合率为99%,比原来提高近20个百分点,报告出据时间控制在5天之内,解
决了过去少则一周,长则半月的被动局面。在检测人才选拔上,由过去论资排辈向竞
争上岗和聘任制转变,人才培养由自我教育向交流学习转变。质检所派出80人次到有
关院校、科研部门、大中城市进行学习交流,同时聘请国家检验中心、大专院校的专
家到所里进行人才培训。四是实现了检验区域多元化。针对莱芜地域小,检验项目少,
设备“吃不饱” 的现象, 技术机构主动出击,与周围县市的质监、工商等10家单位
“联姻” ,积极承担检验项目,检验达300多批次;积极开展代检代验、仲裁检验业
务, 为馨百超市、百货大楼等5家大型超市开展验货服务;为政府招标、公路建设开
展仲裁检验;与省纤检局联合开展棉花的公正检验,保护了棉纺企业的合法权益,进
一步拓宽了服务区域。一年来先后检验各类产(商)品3000批次,增加了业务收入。
(张爱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