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市人民政府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c&A=2&rec=32&run=13

【2003年市政府印发的重要文件】 2003年,市政府共印发文件78份。
(1)2003年3月12日,莱政发[2003] 1号文件,印发《关于印发莱芜市2003年国民经
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安排意见的通知》。
(2)2003年1月24日,莱政发[2003]2号文件,印发《关于修编城市总体规划的请示》。
(3)2003年3月14日,莱政发[2003]3号文件,印发《关于呈报的报告》。
(4)2003年2月16日,莱政发[2003] 4号文件,印发《关于莱芜市二00三年度第一批
城市建设用地的请示》。
(5)2003年2月24日,莱政发[2003] 5号文件,印发《关于解决关闭破产煤矿办社会
职能补助费用的请示》。
(6)2003年2月26日,莱政发[2003] 6号文件,印发《关于解决自然灾害救济款的请
示》。
(7)2003年3月5日,莱政发[2003]7号文件,印发《关于毕玉惠等同志随省团到美国、
加拿大招商的请示》。
(8)2003年3月17日,莱政发[2003] 8号文件,印发《关于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土地市
场秩序切实加强土地管理的意见》。
(9)2003年3月20日,莱政发[2003] 9号文件,印发《关于毕玉惠等四同志赴韩国招
商引资的请示》。
(10)2003年3月28日,莱政发[2003] 10号文件,印发《关于调整钢城区土地利用总
体规划的请示》。
(11)2003年3月15日,莱政发[2003] 11号文件,印发《关于放开粮食收购价格市场
的请示》。
(12)2003年4月7日,莱政发[2003]12号文件,印发《关于将莱城区列为全省经济基
础相对薄弱县(市、区)的请示》。
(13)2003年4月8日,莱政发[2003]13号文件,印发《关于拨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
障资金的请示》。
(14)2003年4月11日,莱政发[2003] 14号文件,印发《关于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的意
见》。
(15)2003年4月15日,莱政发[2003] 15号文件,印发《关于公布2003年第一批重点
项目名单的通知》。
(16)2003年4月22日,莱政发[2003] 16号文件,印发《关于莱芜市二00三年度第二
批城市建设用地的请示》。
(17)2003年4月22日,莱政发[2003] 17号文件,印发《关于将莱芜市钢城区黄庄镇
小上峪村成建制划归艾山街道办事处管辖的请示》。
(18)2003年4月29日,莱政发[2003] 18号文件,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
作的意见》。
(19)2003年5月6日,莱政发[2003]19号文件,印发《关于取消部分行政审批事项的
通知》。
(20)2003年5月6日,莱政发[2003]20号文件,印发《关于表彰全市2001—2002年度
环境目标责任制先进单位的通报》。
(21)2003年5月13日,莱政发[2003] 21号文件,印发《关于2002年度城市环境综合
整治定量考核情况的报告》。
(22)2003年5月26日,莱政发[2003] 22号文件,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
作的意见》。
(23)2003年5月27日,莱政发[2003] 23号文件,印发《关于印发〈莱芜市优待老年
人规定〉的通知》。
(24)2003年5月29日,莱政发[2003] 24号文件,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随军家属劳
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意见》。
(25)2003年5月27日,莱政发[2003] 25号文件,印发《关于城市低保普查摸底情况
的报告》。
(26)2003年6月2日,莱政发[2003]26号文件,印发《关于莱芜市二00三年度第三批
城市建设用地的请示》。
(27)2003年6月2日,莱政发[2003]27号文件,印发《关于莱芜市二00三年第四批城
市建设用地的请示》。
(28)2003年6月12日,莱政发[2003] 28号文件,印发《关于开展城市管理相对集中
行政处罚权工作的请示》。
(29)2003年12月8日,莱政发[2003] 29号文件,印发《关于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
水的请示》。
(30)2003年6月17日,莱政发[2003] 30号文件,印发《关于邀请韩寓群省长参加北
京汇源集团鲁中有限公司开业庆典的请示》。
(31)2003年6月22日,莱政发[2003] 31号文件,印发《关于加强社会综合治税切实
搞好税源管理的意见》。
(32)2003年6月21日,莱政发[2003] 32号文件,印发《关于解决杨家横水库建闸增
容所需资金的请示》。
(33)2003年7月4日,莱政发[2003] 33号文件,印发《关于贯彻鲁政发[2003]5号文
件精神取消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的通知》。
(34)2003年7月9日,莱政发[2003]34号文件,印发《关于毕玉惠等同志随省团到美
国、加拿大招商的请示》。
(35)2003年12月15日,莱政发[2003]35号文件,印发《关于加强动物防疫检疫工作
的意见》。
(36)2003年8月6日,莱政发[2003]36号文件,印发《关于做好2002年冬季退役士兵
安置工作的通知》。
(37)2003年8月11日,莱政发[2003] 37号文件,印发《关于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力度
保障经济建设用地的通知》。
(38)2003年8月13日,莱政发[2003] 38号文件,印发《关于设立青岛海关驻莱芜办
事处的请示》。
(39)2003年8月14日,莱政发[2003] 39号文件,印发《关于莱芜市钢城区二00三年
第一批城市建设用地的请示》。
(40)2003年8月18日,莱政发[2003] 40号文件,印发《关于刘民胜副市长等五人赴
德国考察洽谈项目的请示》。
(41)2003年8月18日,莱政发[2003] 41号文件,印发《关于魏春香副市长等两人赴
美国考察的请示》。
(42)2003年8月18日,莱政发[2003] 42号文件,印发《关于公布莱城城区基准地价
的通知》。
(43)2003年8月19日,莱政发[2003] 43号文件,印发《关于山石资源保护工作情况
的报告》。
(44)2003年8月19日,莱政发[2003] 44号文件,印发《关于印发莱芜市防御和减轻
雷电灾害管理规定的通知》。
(45)2003年9月2日,莱政发[2003]45号文件,印发《关于莱芜发电厂扩建4×300MW
机组的请示》。
(46)2003年9月3日,莱政发[2003]46号文件,印发《关于莱芜市钢城区二00三年度
第二批城市建设用地的请示》。
(47)2003年9月5日,莱政发[2003]47号文件,印发《关于莱芜市住房公积金管理机
构调整工作实施方案的请示》。
(48)2003年9月10日,莱政发[2003] 48号文件,印发《关于明莱线南岭子至莱城段
建设用地的请示》。
(49)2003年9月10日,莱政发[2003]49号文件,印发《关于印发的通知》。
(50)2003年9月10日,莱政发[2003] 50号文件,印发《关于进一步推动政府工作提
速的通知》。
(51)2003年9月18日,莱政发[2003]51号文件,印发《关于205国道莱芜至新泰段高
速公路泰莱连接线西移段工程建设用地的请示》。
(52)2003年9月18日,莱政发[2003] 52号文件,印发《关于莱芜市莱城区二00三年
度第一批城市建设用地的请示》。
(53)2003年10月8日,莱政发[2003] 53号文件,印发《关于莱芜市莱城区二00三年
度第二批城市建设用地的请示》。
(54)2003年10月8日,莱政发[2003]54号文件,印发《关于印发的通知》。
(55)2003年10月8日,莱政发[2003]55号文件,印发《关于印发的通知》。
(56)2003年10月12日,莱政发[2003]56号文件,印发《关于表彰民兵预备役工作关
心国防建设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通报》。
(57)2003年10月20日,莱政发[2003]57号文件,印发《关于将莱城区凤城街道办事
处杨家庄等5个行政村划归鹏泉街道办事处管理的通知》。
(58)2003年10月27日,莱政发[2003] 58号文件,印发《关于印发的通知》。
(59)2003年10月27日,莱政发[2003]59号文件,印发《关于建立莱芜市高级技工学
校的请示》。
(60)2003年10月31日,莱政发[2003]60号文件,印发《关于莱芜市二00三年度第五
批城市建设用地的请示》。
(61)2003年11月4日,莱政发[2003] 61号文件,印发《关于呈请审批莱芜市矿产资
源总体规划的请示》。
(62)2003年11月6日,莱政发[2003]62号文件,印发《关于印发的通知》。
(63)2003年11月10日,莱政发[2003]63号文件,印发《关于解决自然灾害救济款的
请示》。
(64)2003年11月17日,莱政发[2003]64号文件,印发《关于莱芜市钢城区二00三年
度第三批城市建设用地的请示》。
(65)2003年11月19日,莱政发[2003]65号文件,印发《关于莱芜市二00三年度第六
批城市建设用地的请示》。
(66)2003年11月26日,莱政发[2003]66号文件,印发《关于莱芜市莱城区二00三年
度第三批城市建设用地的请示》。
(67)2003年11月29日,莱政发[2003]67号文件,印发《关于莱芜经济开发区部分道
路桥梁山岭水库更名命名的通知》。
(68)2003年11月29日,莱政发[2003]68号文件,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农村救助制
度的意见》。
(69)2003年11月29日,莱政发[2003]69号文件,印发《关于加强职业培训提高技能
人才队伍建设的通知》。
(70)2003年12月7日,莱政发[2003] 70号文件,印发《关于请求给予莱城区有关扶
持政策的请示》。
(71)2003年12月23日,莱政发[2003]71号文件,印发《关于莱芜市二00三年度第七
批城市建设用地的请示》。
(72)2003年12月26日,莱政发[2003]72号文件,印发《关于莱芜市钢城区二00三年
度第四批城市建设用地的请示》。
(73)2003年12月26日,莱政发[2003] 73号文件,印发《关于印发的通知》。
(74)2003年12月26日,莱政发[2003] 74号文件,印发《关于印发的通知》。
(75)2003年12月29日,莱政发[2003]75号文件,印发《关于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的
决定》。
(76)2003年12月31日,莱政发[2003]76号文件,印发《关于莱芜市中小学核编情况
的报告》。
(77)2003年12月31日,莱政发[2003]77号文件,印发《关于设立莱芜市城市管理行
政执法局的请示》。
(78)2003年12月31日,莱政发[2003]78号文件,印发《关于莱芜市钢城区二00三年
度第五批城市建设用地的请示》。

【政府法制工作】 规范性文件拟制质量进一步提高。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重点,
加强对规范性文件的调研起草、受理审查、论证把关、协调会商等各项工作,着力提
高文件质量。 全年起草、修改规范性文件18件,报请市政府批准发布8件;审查修改
一般性文件20余件。按照省政府要求,对已印发的规范性文件逐一撰写起草说明和备
案报告,及时代市政府向省政府进行了备案。对省政府征求意见的10多件法规规章草
案,提出修改意见,按时报送省政府。
加强行政执法监督检查,积极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按照《莱芜市行政
执法和行政执法监督检查暂行办法》的规定,积极开展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工作,审查
各区政府及市政府各部门备案文件50多件,审查了一批违章建筑拆除、土地资源管理
等方面的重大行政处罚案件,开展执法检查活动10多次,通过新闻媒体公布执法监督
投诉电话,公开受理社会和群众的举报投诉,加大政府法制的监督检查力度,有力地
促进了依法行政。积极开展法制服务,理顺各部门行政执法工作关系,当好政府及部
门依法行政的参谋、助手和法律顾问,办理市政府领导法律方面的批办件及政府各部
门行政执法咨询件30多件。为改革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体制,组织人员对全市城市管理
执法现状进行调查,拟定了《莱芜市关于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方案》及
说明, 经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后,6月份向省政府提报关于《莱芜市开展城市管理相
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请示》 ,省政府于7月中旬批复同意。行政执法局已组建完
成并揭牌运行。
行政复议工作进展顺利。按照《行政复议法》的要求,认真履行职责,承办案件,
及时化解了一批行政纠纷。对依法受理的案件,严格依照法定程序办理,力求做到事
实清楚,证据充分,依法裁决。年内,全市各级复议机关受理复议案件42件,其中,
市政府法制办受理复议申请17起,立案13起,审结13起,结案率100%。当事人不服提
起诉讼的2起, 由于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充分,适用法律法规正确,程序合法,法院
予以维持。
加强对行政执法人员的教育培训, 提高执法水平。从9月份开始,对全市3000多
名行政执法人员进行严格审查, 换发了新版执法证件,清理注销了近400人的执法证
件, 对全市400多名行政复议人员和行政处罚听证主持人进行统一培训考试,颁发资
格证书。配合交通、国土资源、建委、药品监督等部门举办行政执法人员法律培训班、
学习班10多期,受训人员1200多人次。组织人员参加省以上举办的《行政许可法》培
训班,为下一步《行政许可法》的宣传培训及贯彻落实打下了基础。
继续清理行政审批事项,巩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成果。对行政审批事项进行再次
清理, 有16项列入取消范围,5月份以市政府文件形式向社会公布。为加强对行政审
批工作的长效管理,根据《莱芜市行政审批实施办法》,对行政审批机关执行行政审
批事项改革方案情况进行跟踪调研和检查,协调和督促有关部门对行政审批的内容、
条件、审批环节、时限、审批方式等作出明确规定并予以公开,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
会同物价部门, 对372项行政性收费项目再次进行清理,取消80项,合并40项,转为
经营性5项。
(陈义尚)

【行政审批服务】 2003年,市行政服务中心在项目审批的公开、规范和高效上下功
夫,各项工作稳步推进,运行效能不断提高。全年受理审批和收费项目 25649件,按
时办结率100%,提前办结率95%,累计收取行政事业性费用3533.7万元。
健全规章制度,严格窗口管理。一是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先后组织人员到焦
作、菏泽等地参观学习,借鉴外地经验,结合中心实际,进一步修订了工作考核办法
和文明窗口评选办法。对窗口及工作人员的考核,建立健全日检查、月互评、季考核、
年终总评制度;文明窗口和服务标兵的评选,实行平时考核与窗口民主推荐相结合,
完善检查评议、服务对象投票评议、窗口相互评议、中心管理层评议四个层次的评议
机制。通过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为实施规范有效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二是强
化督查考核,加强人员管理。严格考勤制度,实行每天四次指纹签到,每周通报一次
考勤情况。 中心机关每天有1名工作人员在大厅值班,对各窗口进行检查,发现违反
纪律现象及时纠正,情节严重的给予通报。认真执行工作考核制度,根据日常考勤、
检查情况和窗口互评结果,每个季度评选文明窗口,开展了服务标兵评选活动,营造
了各窗口及工作人员之间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三是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中心
成立党工委,下设四个党支部,依托各支部积极开展学习教育和优质服务活动,窗口
人员的工作作风明显转变。同时,积极开展“我为中心添光彩,我与中心共发展”系
列文体活动,活跃了窗口气氛,增强了凝聚力。
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效率。把规范项目办理、提高审批效率作为重点,加大
督查力度,简化审批程序,缩短办件时限,实现了审批工作的高效运行。在中心,简
单的审批事项基本上做到了即收即办,比较复杂的项目大部分缩短到2至5天,真正让
群众感到方便、快捷。一是大力压缩承诺时限。针对部分审批事项承诺时限过长问题,
摸清实情,逐项进行协调。各窗口单位在法律、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对承诺时限进行
了不同程度的压缩。2003年,有17个部门对78项审批项目的承诺时限进行了压缩,平
均压缩幅度为20%,幅度最大的达到66.7%。全部审批项目中即办件比例达到65%以上,
承诺件审批时限压缩至5天以内的达到75%。二是努力提高提前办结率。各窗口单位在
办理承诺件时,切实搞好协调,动员各方面力量支持窗口工作,从速办结,承诺件提
前办结率一直稳定在95%以上。 三是积极推行并联审批。完善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在
首办单位城市规划局受理的同时,建设、环保、人防、气象、国土等有关窗口实行并
联审批,同时办理,缩短了办件时间。对于重大审批事项,及时召开联审会,做到特
事特办、急事急办,有力地提高了办事效率。
强化监督检查,规范审批行为。继续推行“六公开”制度,把审批事项的有关法
律和政策依据原原本本地交给群众,自觉接受监督,形成了公开透明的办事环境。同
时,强化监督检查,规范审批行为。一是加强对项目办理情况的督查。对进入中心的
审批事项进行跟踪督查,发现问题,责成有关单位限期整改,有效地防止了体外循环
等违规现象的发生。加强对收费项目的管理,严格执行扎口收费制度,由工商银行在
中心设立的结算中心代收,有效地避免了强行收费、搭车收费、超标准收费,规范了
收费行为。二是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实行特邀监督员制度,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新闻记者和服务对象代表作为社会监督员,对中心服务情况进行监督,收到较好效果。
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中心运行情况进行视察,公开了投诉电话,制发征求意见
卡,不定期对客户进行回访,充分听取社会各界意见,使中心成为审批和收费的办公
场所,政府部门联系群众的桥梁。
拓展服务范围,方便群众办事。10月份,将市建委、市药监局、市农业局、市农
机办等单位的18项审批事项和收费项目纳入中心办理,适当调整了部分窗口工作人员,
中心的项目和人员配备更加科学合理。联系工程监理、保险等中介机构进入中心,拉
长了审批服务链,方便了企业和群众。
搞好网络建设,开展工作交流。中心加强审批网络建设,建立完善局域网,为工
作人员开展学习交流创造了条件。将审批项目“六公开”的内容在互联网上发布,方
便了服务对象办事。认真编发行政审批信息,定期通报考勤情况,加强中心与各窗口
单位之间的工作交流。针对审批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组织召开工作座谈会,及时
研究探讨、解决。
(吕永华)

【人事工作】 人才资源开发成效显著。适应人才竞争激烈的新形势,紧紧围绕经济
建设这个中心,不断创新人才工作思路,大力实施人才工程,为全市加快发展提供有
力的人才智力支持。修订完善人才培养引进政策,建立市级党政领导干部联系专家和
优秀人才制度,健全人才柔性流动机制,进一步优化了人才环境。加快人才信息资源
库和网络化建设,建立信息发布制度,通过举办人才交流会、网上推介等形式,促进
人才合理有序流动。重视和加强对非国有制企业人事人才工作的指导,不断拓展人事
代理服务领域,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各级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原则,
加大引才引智工作力度,引进或聘用了一大批较高层次人才。认真做好引智项目的落
实和引智成果的示范推广, 筛选了6个项目申报省农业引智成果示范推广项目。加强
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以职称评聘为总抓手,通过推行考评结合,规范评审程序,改进
评审办法,强化社会监督,促进了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根据职称改革的有关要求,
积极探索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证书注册登记制度,在建设行业工程系列中开展资格证书
复审登记工作,对50名不符合条件的人员分别给予不予登记或暂缓登记处理,打破了
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终身制”。在层层推荐的基础上,遴选上报享受政府特殊
津贴专家和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人选各2名。 围绕培训工作规划,各级、
各主管部门组织开展了适合各自行业特点的继续教育工作,提高了专业技术人员的知
识水平和创新能力。 截至年底,全市共有专业技术人员38241人,其中正高级85人,
副高级3673人, 中级13502人,初级20981人。全市有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
人、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4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省级拔尖
人才3人、市级拔尖人才34人。
公务员队伍建设迈上新台阶。积极推行考试考核、演讲答辩、民主测评相结合的
竞争上岗办法,规范工作程序,加强监督指导,提高选人用人工作的科学性。坚持公
开、 平等、竞争、择优原则,为市、乡镇机关考录了105名公务员和机关工作者。通
过推行民主评议、任前公示制度,改进考核方式方法,积极开展行政表彰,强化了干
部竞争机制和监督约束机制。按照培训规划和省人事厅部署,在全市公务员中开展依
法行政知识培训、 职业英语培训和电子政务培训,举办了3期公务员初任培训和科级
干部任职培训班,指导协调有关部门开展多种形式的专门业务和更新知识培训,促进
了公务员宏观决策、行政协调和工作创新能力的提高。开展《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
颁布实施十周年宣传纪念活动,通过召开座谈会、开展宣传月、刊发纪念文章等形式,
大力宣传公务员制度建立以来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并以此为契机,围绕服务和诚信开
展形式多样的公务员行为规范教育实践活动,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截至年
底,全市各级政府机关共有国家公务员2363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2076人,占87.9%,
研究生14人,45岁以下的1855人,占78.5%。
行政管理体制和事业单位改革进一步深化。 贯彻机构改革“三定” 规定,对全
市执行情况进行认真检查,针对改革后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市区之间、部门之
间的部分职能进行适当调整,化解了矛盾,理顺了关系。根据上级要求和市委、市政
府安排,会同有关部门就相对集中的行政处罚权问题深入调查研究,科学论证,同时
围绕执法机构的建立,协调有关部门合理界定职能,设置机构,选配人员,促进了城
市综合执法改革的顺利开展。加强督促指导,全面完成了市区人大、政协、群团机关
机构改革任务。根据事业单位改革精神和市委、市政府要求,协调有关部门加大工作
力度,在推进学校、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经营服务类事业单位改企转制方面迈出扎
实一步。深化事业单位用人制度改革,全面开展专业技术职务竞争聘任,市直单位高、
中级专业技术人员落聘率分别达到20.9%和25.4%。教育、卫生、科技等系统也在推
行聘用制、行政领导职务聘任制和分配制度改革等方面迈出了重要步伐,增强了事业
单位活力。继续加大力度,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增长。修订完善机构编制管理规定,制
定了《莱芜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工作规则》,实行人事计划编制备案和年度计划执行情
况报告制度,提高了人事计划宏观调控能力和运行质量。按照新的编制标准,完成了
全市中小学核编工作。组织开展全国统一的事业单位法人初始登记工作,为事业单位
依法监管奠定了基础。
人事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妥善解决。积极改进军转安置办法,完善自主择
业转业干部服务体系,圆满完成了省政府分配的24名军转干部和10名随遣随调家属的
安置任务。积极创造条件,做好驻莱部队随军家属安置工作。贯彻中央、省和市委、
市政府指示要求,认真做好企业军转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帮助解决“三拖欠、一就
业”问题,为维护社会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改革完善毕业生就业政策,加强就业指
导服务,通过政策扶持、提供信息、市场推介等形式,引导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农
村、非公有制单位就业或自主创业,促进毕业生更好就业。严格执行工资政策,按照
省里统一部署,顺利完成了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提高工资标准和离退休人员增加离
退休费的审核审批工作。加强考试的制度化、规范化和信息化建设,强化监督管理,
严肃考风考纪,对严重违纪人员进行通报和处理,净化了考试环境,维护了人事考试
质量和信誉。加大人事信息宣传和人事系统“四五”普法工作力度,各项人事工作实
现了新发展。
(郑希文)

【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 就业再就业局势持续稳定。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就
业再就业的政策措施,结合莱芜实际,作了调整补充,使全市就业再就业环境进一步
宽松。强化就业管理和服务,把劳务输出作为扩大就业的重要渠道,突出抓好下岗失
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发展。2003年,全市实现就业再就业的城镇各
类人员16720人(其中再就业5000人),完成全年计划的167.2%。组织劳务输出18274人
(其中有组织的劳务输出8021人),完成年计划的304.5%。城镇登记失业率2.9%,比
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
社会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制定了《关于贯彻鲁政办发[2003]37号文件精神扩大
企业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的通知》,将乡镇企业、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
人员及自由职业者作为扩面重点,同时把机关事业单位非在编人员纳入企业养老保险,
对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实行目标责任制,采取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手段加大基金征
缴力度,有力地促进了扩面征缴工作开展,两个“确保”得到进一步巩固。2003年全
市有134184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其中企业103346人, 机关事业单位30838人)。企
业养老保险新增参保人员8451人,净增6565人,完成年计划的109.4%;净增实际缴费
人数6463人,完成计划的130.6%;收缴养老基金29634万元(其中企业23208万元,机
关事业单位6426万元),完成年度目标的126.9%。为27171名(其中企业21830名,机
关事业单位5341名)离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28474万元(其中企业20240万元,机关事业
单位8234万元) ,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社会化发放率为100%。医疗保险新
增参保职工17185人,参保职工总数达到10.05万人,扩面任务完成100.5%;年内征缴
各项医疗保险基金9496万元,完成年计划的105.5%。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23936人 (其
中企业96600人, 事业单位27336人) , 收缴失业保险基金2586万元,完成年计划的
132.6%(其中企业1758万元,事业单位828万元)。农村养老保险为330人办理了投保
续保, 收缴基金229万元,分别完成年计划的132%和190.8%。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参
保人数分别达到22161人、 61711人,分别收缴保险基金73万元、828万元,均较好地
完成了任务。
劳动执法力度加大,企业及职工合法权益得到维护。年内指导43户企业与13750名
职工及时续签了劳动合同。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劳动仲裁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全年受理
劳动争议案件90起,同比增长11.5%;劳动争议仲裁处理案件84起,按期结案率100%,
为企业追回损失217万元,为劳动者追索各种赔偿146万元。开展全市社会保险费扩面
征缴执法大检查, 检查用人单位550户次,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73份,立案查处
案件110起,结案率98.9%,责令补签劳动合同4371人,补缴社会保险3279万元。开展
劳动力市场清理整顿工作,依法取缔非法中介机构21家。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专
项检查,追讨农民工工资311.4万元。接待群众来信来访900余人次,做好集体争议、
集体上访工作预测、预防,在9起企业职工集体争议、集体上访事件中,合法、及时、
公正地提出处理方案,为企业改革和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清理拖欠工资、就业培训、职业技能开发、技校招生就业等工作取得较好成绩。
解决企业拖欠职工工资3986.7万元, 拖欠职工工资的企业由195家减少到47家。年内
培训各类人员3322人次,其中为失业职工开展免费培训2535人次。全年职业技能考核
鉴定4690人,核发证书3451人。技校招生664人,完成计划的132.8%,747名应届毕业
生就业安置率为100%。
(耿建山)

【旅游工作】 2003年,游客人数和综合收入均取得显著成效。全年接待游客146.04
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75亿元,分别超额完成计划0.44和0.27个百分点。
落实《规划》,加快景区(点)开发建设。一是突出重点抓龙头。年内,齐鲁大
峡谷游览区新增旅游开发资金2600多万元,新修、完善道路30多公里,硬化路面25万
平方米, 栽植树木30多万株,新增水面1.6万平方米。房干生态景区被国家旅游局列
为全国首批农业旅游示范点,并被省旅游局、《生活日报》社评为“全省十大新景点”
之一。二是拓宽渠道抓投入。全市景区(点)开发建设的资金投入达到2.16亿元,其
中村办旅游投入1.2亿元,民营投资4000多万元。莲花山、潭龙山、笔架山、云台山、
明盛山庄、黑龙潭、雪野三峡等一批景区(点)成为民办旅游的新亮点。与此同时,
千方百计招商引资,先后邀请客商15批40多人次到景区进行考察洽谈,形成了一批招
商项目,已有3个项目签订协议,4个项目正在洽谈中。三是整体推进抓基础。在抓好
重点景区建设的同时,其它景区开发建设速度加快,全市已有30多处景区(点)正在
开发建设中,比上年增加10余处。年内,各景区(点)植树100多万株,新增水面3.4
万平方米, 新建大门景4处、凉亭廊榭等景点设施15处和部分休闲房、购物设施。新
修和完善区内外道路、步游路80多公里,资金投入达到4500多万元。
加强宣传促销,不断扩大客源市场。一是活动促销。先后参加国际、国内旅游交
易会、 推介会、说明会5次。针对“非典”带来的不利影响,组织了全民“健身游”
启动仪式,并首次组织各景区(点)、旅行社以“旅游大篷车”形式到主要客源市场
举办旅游推介会。 随“山东之旅”号专列赴外地宣传。会同市委宣传部举办了为期6
天的“莱芜旅游风光” 画展,年内举办各类节庆活动9次。二是载体促销。制作了莱
芜旅游风光画册《行游莱芜》和新版《莱芜旅游交通图》。在《山东旅游年鉴》等数
种刊物上刊载大批宣传材料。三是网络促销。进一步完善莱芜旅游网站和莱芜信息港
旅游专页,及时发布全市旅游动态。四是媒体促销。在电视、报纸、电台等新闻媒体
发布信息100多篇(条),接受市内外媒体采访30多次。全年发放宣传资料2万多份。
加强行业管理,促进产业体系配套完善。一是旅行社和旅游涉外饭店得到全面提升。
全市共有旅游涉外星级饭店7家, 泰山饭店、金缔大厦分别达到国家三星级和二星级
标准,新成立旅行社4家,全市旅行社总数达到7家。二是旅游教育培训有了新进展。
年内, 举办各类培训班5期,组织承办了导游人员资格考试和旅行社经理资格考试,
参训和报考人员230多人次, 获得旅行社经理资格证书的人数达到28人,获得导游人
员资格证书的达到67人。三是旅游行政执法工作进一步加强。加强旅行社年检、旅行
社经理和导游人员资格年检、 星级饭店和A级景区评定复核工作。在充分调查研究的
基础上,形成了《旅游定点服务单位管理办法》《导游人员管理办法》《旅行社管理
办法》 ,并以市政府文件印发执行。集中进行旅游市场治理整顿活动,取缔2家“黑
社” 、3名“野导”,处理游客投诉案件10多起,有效维护了良好的旅游市场秩序。
四是加强文明行业建设。在旅游行业深入开展争创“旅游消费信得过单位”、“青年
文明号”、“绿色饭店”、“文明窗口”等活动。

【外事侨务工作】 加强涉外管理,认真做好外宾邀请和接待工作。实行邀请、联络、
审核、办理护照、签证一条龙服务制度,保证出访单位顺利出访。全年审核办理因公
出国团组33批62人次。 压缩制止不合理团组5批7人次。联合市公安、工商等6部门,
对涉外中介机构进行检查。为市十七中学等学校申报了聘请外国专家资格手续。积极
争取省外办授权莱芜市对外邀请权,为邀请外商、专家提供了方便,为企业邀请客商
9人次。全年接待来自美国、英国、香港等41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商、专家385人次。
落实侨务政策,维护归侨侨眷合法权益。全年认定发放身份证件16份,处理来信
来访18件次, 走访慰问归侨侨眷18户,对4户有特殊困难的归侨、侨眷进行救助,争
取省侨联支持, 解决了5户归侨侨眷的生活困难。对符合条件的“三侨”考生提前摸
底,并建立档案,为12名侨眷子女办理了升学手续,保证了“三侨”考生享受高考降
分录取的政策照顾。
拓展对外联络渠道,积极做好为经济建设服务工作。在省外办对外宣传网站上建
立莱芜专页, 登载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和投资环境等情况。聘请省外办4名资深领导干
部担任招商引资顾问,为企业寻找合作伙伴。邀请韩国南海郡友好访问团来莱进行考
察访问,在农副产品深加工、贸易和肉牛养殖及建立友好城市关系等方面达成意向。
与“香港应善良福利基金会”取得联系,争取捐资建设莱城区圣井小学教学楼,主体
工程已完工,2004年4月份交付使用。

【民族宗教工作】 大力开展民族团结与宗教政策法规宣传教育,保持民族与宗教界
的社会稳定。 结合1月份“宗教政策法规宣传月”和10月份开展的“民族团结进步宣
传月”活动,通过散发宣传材料、以会代训,在报纸、刊物发表文章等形式,对民族
宗教政策法规进行广泛宣传,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团结致富奔小康模范个人”
和“民族团结教育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评选活动;会同宣传、统战、文化等部门对刊
载引发民族纠纷文章的某杂志进行了查缴;联合有关部门对部分刊登涉及少数民族风
俗问题的书籍和清真食品经营场所进行检查,避免了不稳定问题的发生。
保障少数民族的政治权利,促进少数民族经济发展。在新一届市、区两级人大代
表和政协委员中, 少数民族人数达到15人,比上届增加4人。为36名少数民族考生办
理高考勤手续, 使其顺利享受到国家高考降分录取的政策照顾。请省伊协为2个清真
食品生产企业9个产品承担了监制责任,促进了少数民族企业的发展。
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坚持宗教界代表人士联系会议制度,每半年召开一
次会议,学习宗教政策和上级指示,交流各活动点的工作情况。开展宗教活动场所年
检工作, 对1处场所定位不合格并给予警告处分,限期整改。对全市16名宗教教职人
员的身份进行认定审核, 纳入管理范围。选派3名教徒参加上级举办的培训班。依法
取缔1处基督教非法聚会点,配合有关部门开展打击邪教工作。
加强民族宗教工作调研。分别对少数民族经济发展情况、教育事业发展、少数民
族干部情况、城市民族工作情况、庙宇和宗教造像等进行调研,省政协对庙宇及宗教
活动管理情况进行调研,对莱芜市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宛 岳)

【史志工作】 编修新志工作进展顺利。一是加强领导,把编修新志工作列入重要议
事日程。 3月份,适应换届新情况,市政府调整充实史志工作领导班子,成立了新的
地方志编委会,为做好新志编修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领导支持。市史志办按照全市市
志编修工作会议要求,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一把手亲自抓,分管副主任靠上抓,全
力抓好落实。市级各承编单位都把编修新志工作列入议事日程,指定一名负责人具体
抓,并组建写作班子,基本上做到了领导到位、机构到位、经费到位、队伍到位、条
件到位。 年内,全市119个有供稿任务的单位,都成立写作班子或安排专人负责,已
进入了资料征集和初稿编写阶段。二是建立编辑责任制,确保高质量完成新志编纂任
务。将市志19编的编写任务分解落实到每位编辑,从资料征集、初稿撰写、编辑总纂
到印刷校对各个环节, 全程负责。年内,已完成资料征集20余卷册,初稿9编(包括
资料长编)。
年鉴编辑与供稿质量进一步提高。一是做好《莱芜年鉴》2003卷编纂工作。进一
步调整工作思路,正确处理修志与编鉴的关系,在抓好新志编修工作的同时,加大年
鉴工作力度。从年初开始,做到早安排,早操作。2月份制定下发编纂方案,6月份完
成资料征编, 9月份完成修改补充和统编送审稿,11月份交付出版。二是及时完成向
上级业务部门的供稿任务。按照省史志办关于《山东年鉴》(2003)组稿工作要求,
稿件于4月份准时报送省史志办公室。 同时,做好《山东省志·人物志》和《中国方
志通鉴》稿件编写工作,安排专人负责,稿件上报及时。
基层地方志指导工作扎实有力。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上半年调整科室设置,
专门成立业务指导科, 具体负责基层志书编修业务指导与服务工作。4月份,派两名
同志参加莱城区编修区志动员大会,就区志编修工作及注意的业务问题作了系统讲解。
对《莱芜邮电志》《莱芜卫生志》等部门行业志编纂进行业务指导,其中《莱芜邮电
志》已出版发行。
市情资料库建设工作稳步进行。购置了两台微机、一台一体机和一台扫描仪,改
善了市情资料库的硬件环境,加快了办公自动化进程。安排专人负责市情资料库资料
的录入, 年内共录入资料300余万字。积极与省情处联系,请其帮助托管莱芜市情网
资料,争取早日上网,为社会提供优质信息服务。通过征集、购置、交换等方式,添
置了一批志、鉴资料,进一步丰富了馆藏,并充分利用馆藏资料,为社会提供资料咨
询,年内接待咨询60余人次。
全省地方志成果展布展工作顺利完成。上半年,根据省史志办统一部署,组织开
展了全省地方志成果展莱芜展台的布展工作, 5月初,全面完成实物资料征集、展板
设计与制作、书画作品征集等各项工作。莱芜的布展以资料丰富、主题突出、特色鲜
明、设计精美等特点,赢得了省史志办领导与全省同行的好评。

【民政工作】 全年完成招商引资3275万元,占全年任务的298%。市民政局被评为招
商引资和工作实绩突出单位,4名个人被市委、市政府记三等功。
双拥工作。按照“抓基础、创特色、求突破、促发展”的工作思路,莱芜市第四
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一是调整充实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加强领导,将
双拥任务按部门职责层层分解,狠抓落实。强化宣传,先后在《人民日报》《大众日
报》、山东电视台等新闻媒体陆续刊登播发稿件和信息,推出了优秀军转干部企业家
王守东、“中尉村官”谷体东等一批双拥先进典型,扩大了莱芜市双拥工作的影响力。
开展国防教育周、国防知识竞赛等活动,推进军民团结,营造了浓厚的双拥氛围。二
是办实事, 解难题。投入3000多万元修建了96117部队营房前的道路,解决了宿舍区
的通路、 通水、通电、通讯等问题。协调征用80多亩土地,与71770部队原靶场进行
置换,并资助130多万元,帮助部队解决射击训练的困难。为方便72353部队顺利搬迁,
协调征用10亩土地,减免各类费用15万元。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随军家属劳动就
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意见》,安置11名到事业单位工作,与劳动部门共同举办安置招
聘会,安置16名,较好地解决了随军家属的就业难问题,解除了部队官兵的后顾之忧。
三是适应新形势,深化特色拥军。继续深化科技拥军、智力拥军、法律拥军和“三送
军营、四共建”等特色活动,积极开展“地方企业拥军行动”和“奔小康部队帮扶行
动”,重新选定部分企业作为军企共建单位,挑选了部分困难户作为部队帮扶奔小康
的对象,全年各部队帮扶贫困村22个,困难户140户,救助失学儿童150人次;综合治
理荒山、 荒岭、荒滩600余亩;出动兵力、车辆积极支持经济开发区建设,地方生产
力和部队战斗力有了较大提高。
优抚工作,狠抓政策落实。市、区、乡镇认真落实《重点优抚对象医疗保障暂行
办法》 , 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按标准及时足额发放了
1100万元抚恤定补金,使优抚对象的生活与当地人民生活同步提高;农村义务兵家属
优待金逐年提高,已达到每年2500元;重点优抚对象实现户户优待,烈属年优待金平
均850元; 积极开展“爱心献功臣”行动,集中解决优抚对象“医疗难”问题,采取
下拨自然减员经费与乡镇财政相结合的办法,实现了二等乙级以上伤残军人医疗费的
实报实销,全年发放医疗补助金132万元。深化改革,城镇退役士兵安置实现新突破。
对城镇退役士兵安置实行考试考核,完善安置工作“四公开”,即安置政策公开、安
置计划公开、考试考核成绩公开、安置结果公开,按照考试考核成绩,公开自选岗位,
增加安置工作透明度,体现公开、公平、公正;认真落实优惠政策,鼓励士兵自谋职
业, 全市共有88名退役士兵自谋职业,占安置总数的26%,比上年增加10个百分点;
继续实行安置任务有偿转移, 保证退役士兵安置工作的顺利进行。全市接收的343名
城镇退役士兵,9月底前全部妥善安置到位。
社会救助工作。一是城市低保实现了政策调整后的应保尽保。认真落实2002年国
务院第138次总理会议要求,对全市6个月以上领不到或不能足额领到工资、生活费的
在职、下岗、失业、退休人员进行全面排查,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积极争取省低保
资金329万元、市低保资金285万元,保证了应保尽保的资金需求;借鉴青岛市做法,
起草了《家庭收入核实计算评估暂行规定》;继续深化低保资金社会化发放办法,确
保低保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低保对象手中;充实细化低保工作程序,建立健全申报
审查制度,完善低保公开制度,强化社会监督,逐步扩大保障面,不断提高保障标准,
使全市城市低保工作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社会化。全年保障城市居民15.4万人次,
发放保障金767万元,实现了政策调整后的应保尽保。二是救灾工作力度大、效果好。
针对先旱后涝,持续时间长,灾区群众生产生活面临较大困难的实际,及时查灾报灾,
向上争取救灾款130万元; 大力推行“救灾粮卡”制度,规范了救灾款物发放机制。
三是农村救助制度进一步完善。11月份以莱政发[2003]68号文件下发了《关于进一步
完善农村救助制度的意见》,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奠定了基础。四是多渠
道开展社会互助活动。在巩固原有科技帮扶成果的基础上,全市共结帮扶对子1600多
个, 建帮扶基地28个,帮扶项目65个,提供信息2800余条,帮扶资金113万元,实现
了帮扶工作的经常化、制度化;在全市范围内积极开展防治“非典”捐助和一次性捐
助活动,接收捐赠款物206.6万元,棉衣、棉被及其他衣物3.5万件,已向部分困难群
众发放6000余件。
城乡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开展第二批社区建设试点,面对老村(居)遗留问题多、
情况复杂、矛盾比较突出的问题,按照“民主公开、积极稳妥、一村一策”的原则,
及时调整思路, 把村(居)集体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作为突破口。6月份调整充实了市
城市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起草并建议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城市社区建
设的意见》,对集体资产的处置、社区办公经费来源、办公设施解决办法、居民户口
属地管理等难点问题进行了明确规定,制定下发《城市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
单位职责》,明确各部门职责和任务,初步形成了社区建设的合力,城市社区建设全
面铺开。11月份召开全市城市社区建设工作座谈会,制定下发《2005年以前城市社区
建设工作任务分解表》,明确了任务目标、完成时限和责任人,促进了城市社区建设
各项工作的开展,走出了一条“资产处置、划分社区、建立组织、理顺关系”的社区
建设新路子。年底,全市已完成16个“城中村”的集体资产改制工作,占总数的40%,
15个村(居) 建立社区组织,3个社区被评为省级示范社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在巩
固中有新提高, 全市80%的村建立健全了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共决策村务
1.6万件; 普遍制定了村规民约和村民自治章程,完善民主管理机制,建立村务公开
栏,让群众对村务进行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监督;镇村联动,实现公开时间、内容、
形式和程序的“四统一”;成立民主理财小组,增强村务工作透明度,全市公开制度
落实较好的村达到80%以上。
“星光计划”项目建设。采取“分期实施、典型引路、以点带面”的方法,大力
推进“星光计划”项目。在城市,以新建示范性老年福利机构为重点,自筹资金1200
万元,建设莱芜市老年公寓,建成后可安装床位300多个;莱城区民政局投资380万元,
建设2000平方米的凤城老年公寓; 程故事社区居委会投资200万元新建的老年公寓已
安置老人80余人。在乡镇,以争创等级院为抓手,敬老院改扩建迈出新步伐。全市用
于乡镇敬老院建设的资金达到160万元, 大大改善了基础设施。茶业口镇吸引社会力
量投资150万元,在龙山旅游区建设的龙山老年公寓,已入住五保、孤寡老人20余人,
为福利事业社会化探索了新路子;艾山街道办事处、方下镇敬老院建设项目被民政部
列为年内全国福利基金资助项目;杨庄、牛泉、羊里、高庄等乡镇、办事处也加大投
资力度,改善了敬老院条件。在社区,以新建和改扩建社区老年人福利服务设施和活
动场所为主,吕花园社区的老年人服务中心等一批社区老年福利设施相继建成并投入
使用。 通过加大投入, 全市老年福利设施新增床位1500多个,增强了服务功能。在
“星光计划”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对招标、议标和监理全部实行公开,对项目建设实
行统一名称、统一标识、统一服务功能、统一建筑风格的“四个统一”,努力克服重
建设、轻管理的问题,制定了各项管理制度,使每个“星光计划”项目都做到有章可
循,管理规范。
民间组织管理。一是大力培育发展行业性社团。优先发展优势行业、新兴产业以
及与入世密切相关领域的行业性社团,降低农村经济协会登记管理准入门槛,制定出
台了《农村经济协会登记管理和培育发展工作意见》,对80处农村经济协会进行了注
册登记或备案登记。全市共登记审批社团18个,其中行业性社团13个,占新登记社团
的70%。 二是加强民间组织规范化建设。突出财务管理,抓实民间组织年检,下发了
《关于做好2002年度民间组织年检工作的通知》,从财务审计入手,指定圣信会计师
事务所对民间组织的年度财务进行审计。制定民间组织规范化建设标准,加强民间组
织规范化管理,做到审批程序、业务工作、管理方式和监督管理的规范化。同时,完
成了民间组织信息数据库的建立和联网,建成开通了民间组织网站,加强了对民间组
织的宣传。
社会行政事务管理。结合年检,加强对福利企业的监督管理,保障残疾职工合法
权益。 全市福利企业安置残疾人1218人,企业全年实现销售收入4.3亿元,年人均收
入5300元。加强对新《婚姻登记条例》和《收养法》的宣传,强化对各区登记工作的
指导,规范婚姻登记工作,婚姻登记合格率100%,收养登记合格率100%。强化殡葬行
业改革力度, 规范管理,火化率达到98%以上。加强财务管理,积极争取专项资金,
提高监控力度,对全局会计人员进行集中培训。认真做好统计台帐,提高了民政统计
信息化水平。
区划地名工作。一是适时调整行政区划。根据中共莱芜市十一届市委第16次常委
会议纪要([2003]12号)精神,将莱城区凤城街道办事处的杨家庄、西峪、马龙崮、
柳龙崮、瓜皮岭5个行政村划归鹏泉街道办事处管理。5个村的土地总面积17879.5亩,
人口3201人。至此,莱芜经济开发区共辖31个村,总面积35平方公里。调整莱芜经济
开发区钢城分区行政区划,将钢城区黄庄镇小尚峪村划归艾山街道办事处管理。将曹
东村等10个行政村成建制划归泰钢工业园管理。通过调整,全市行政区划布局更趋合
理。 二是圆满完成县级行政区域界线的自检工作, 顺利通过省厅验收。根据国务院
《行政区域界线管理条例》和民政部《关于深入宣传贯彻〈行政界线管理条例〉的通
知》 精神,5月份,组织两区开展县级行政区域界线自查工作,对勘界档案、边界线
走向及界桩状况进行全面检查,查出问题10多项并逐一整改。三是对开发区内12条道
路、 3座桥梁、4座山岭及1个水库进行命名、更名。具体情况为:原华山路更名为凤
凰路(原凤凰南路更名为凤阳路);原孝义河南大街更名为滨河东路;原孝义河北大街
更名为滨河西路;原香山路更名为铜山路;杨家庄以北,莱明路以东至博莱高速公路
及东延段为北外环路;凤凰路以西,北外环路以南至龙潭东大街段为香山路;北外环
路以南,凤凰路以东至博莱高速公路段为银河大街;银河大街以南, 凤凰路以东至滨
河西路段为汶水东大街;辛泰铁路以南, 凤凰路以西至磁莱铁路段为汶水西大街;龙
潭东大街东延至博莱高速公路段仍为龙潭东大街;龙潭东大街以南,凤凰路以东至滨
河西路段为龙泉东大街; 龙潭东大街以南,凤凰路以西至辛泰铁路段为龙泉西大街;
大崮山、小崮山、孝义岭统一更名为凤凰山;太平岭更名为凤凰岭;孝义水库更名为
玉龙湖;银河大街跨孝义河大桥为银河大桥;龙潭东大街跨孝义河大桥为龙潭大桥;
鹏泉东大街跨孝义河大桥为鹏泉大桥。四是调整设立新的市地名委员会,市委常委、
副市长牛志春任组长,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市民政局局长任副组长,民政、教育、
公安、财政、建委等10多个单位的副局长为成员。五是制定出台《莱芜市标准地名标
志制作设置规范》,加快了地名标志标准化进程。六是完成莱芜市华芳小区泰丰园、
明珠花园和福顺小区三个居民小区及钢城城区全部的标准地名标志设置工作。共设置
路街牌86套, 门牌900余块,楼牌、单元牌400余块,户牌500多个。省民政厅予以表
彰,钢城区成为全省提前完成设标任务的55个县(市区)之一。七是理顺市区两级地名
机构管理职责。由于历史原因,市地名办一直承担着莱城区门楼牌设置及管理的具体
工作,这既不符合属地管理原则,也给地名管理带来诸多矛盾。为改变这种状况,市
民政局将莱城部分地名管理及标志设置工作移交给莱城区。八是将莱城区凤城街道办
事处石家庄村在孙故事村以南、东升村以东、万福南路南首、顺河东大街以北处新建
居民小区,命名为福顺小区。
局属事业单位工作。 莱芜战役纪念馆顺利通过国家“AAA”级旅游景点的检查验
收。军干所被民政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评为安置建房服务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军
供站先后被济南军区和济南铁路局军待处命名为炮兵打靶演习快速保障一等奖和军供
工作先进单位。优抚医院积极开展“医院管理效益年”活动,门诊人次、住院病人数、
床位使用率、治愈率较上年均有提高。光荣院建立完善规章制度,开展了“献爱心、
比孝心”活动,为老年人营造了一个温馨、舒适的环境。救助管理站认真履行救助职
责,热情为救助对象服务,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福彩中心抓好营销策划,促
进销量上升,扩大社会影响,筹集了更多的福利基金。殡仪馆、公墓管理处改善环境,
扩大宣传,提高服务水平,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丁军宏 张玉春)

【残联工作】 综合服务中心建设进展顺利。该中心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集残疾
人康复、教育、培训等工作为一体,成为全市残疾人事业的综合性服务基地。
以换届为契机, 加强组织建设。根据《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章程》,9月份召开了
莱芜市残疾人联合会第四次代表大会。市五大班子领导参加会议,市委、市政府领导
作重要讲话。会议全面总结了五年来全市残疾人事业取得的成绩和经验,确定了今后
一个时期全市残疾人事业的主要任务。聘请杜焕常、刘宗元为市残联第四届主席团名
誉主席。选举牛志春为市残联第四届主席团主席,岳宜峰、李法功、魏忠、周美明、
冯美玲、任爱军、董海燕、亓岱河为副主席。推举李法功为市残联第四届执行理事会
理事长,王健、刘训玉为副理事长。各区分别召开代表会议选举产生新一届区残联领
导机构,通过换届,两区残联领导班子层次更加合理,文化素质进一步提高。加强乡
镇残联组织建设,全市19个乡镇(办事处)共配专、兼职干部22人。
实施重点康复工程,全面完成康复工作任务。贯彻落实第三次全省残疾人康复工
作会议精神,明确今后一个时期全市残疾人康复总体目标、重点任务和工作措施。依
托市医院、中医院、区及乡镇医院等医疗单位,实施重点康复工程“视觉第一中国行
动”,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455例,为残疾人供应用品用具295件,全面完成了省残联
下达的康复任务指标。确定莱城区为全省精防康复县(区),建立了莱城区精防康复
中心。
加大安置力度, 残疾人教育就业工作取得新成绩。全年安置残疾人就业104名,
超额完成省下达的安置任务,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就业率稳定在85%以上。市、区加
大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收缴力度,对达不到安排比例的单位,采取登门收缴和签定合同
书、银行划拨等方法,收取保障金。认真贯彻落实第三次全国特殊教育工作会议精神,
盲、聋、弱智三类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5%以上。加强残疾人培训力度,
根据劳动力市场和用人单位需求,市、区残联组织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和实用技术培
训,举办各类培训班6期,培训残疾人350人。
强化宣传文体工作,残疾人事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一是以第13个全国助残日
为契机,组织莱芜电视台、莱芜人民广播电台、莱芜日报社等新闻媒体对残疾人就业、
就学、康复等残疾人关心的热点问题及残疾人自强自立致富奔小康的典型事迹进行了
集中宣传报道, 播发刊登新闻17条。5月16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牛志春在《莱
芜日报》上发表题为“发展残疾人事业,共同奔赴小康”的主题文章,掀起了助残日
活动的高潮。二是成立残疾人事业新闻宣传促进会和残疾人体育协会,确定莱芜市体
育中心为全市残疾人体育训练基地,并正式挂牌。从市体校乒乓球、射击、田径、举
重等项目中指定专门教练, 负责指导残疾人训练,3月份,选出16人参加全省残疾人
运动会,取得了1金5银3铜的好成绩。
(李树理)

【老龄工作】 老龄组织机构不断健全完善,老龄干部素质进一步提高。3月4日市委
重新公布了市老龄工作委员会组成人员并制定出台了《莱芜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工作制
度》,规范了议事规则、会议制度、汇报交流制度、监督检查制度、办事办文程序等,
使各项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市老龄委、市民政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基层老龄组
织建设的意见》,对区以下基层老龄机构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莱城区、钢城区重新
公布了老龄委组成人员,调整加强了老龄办领导班子。全市19个乡镇(办事处)全部
调整公布了老龄委组成人员,确定老龄工作由民政助理员兼任,行政村(社区)已成
立老年组织1024个。市老龄委各委员单位重新明确了老龄工作联络员。
制定落实优待老年人政策,切实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根据省政府重新修订颁布
的优待老年人规定,制定了优待老年人政策,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6月1日起
正式实施。2003年乡镇以上老龄部门处理信访问题132件,调处涉老纠纷158件。法律
援助部门向35名老年人提供了法律援助,减免律师服务费1.75万元。法院、基层法庭
对涉老案件做到“三优先”(优先立案、优先审理、优先执行),全年涉老案件立案
64起,审结58起,减免诉讼费0.32万元,依法维护了老年人合法权益。
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 搞好老人节庆祝活动,引导老年人老有所为。5月份
市老龄办与市委老干部局联合举办了老干部运动会, 7月份向全市老年人发出公开信
《发挥“五个作用” 加快经济发展》。9月份组织市益寿堂艺术团参加全省老年文艺
汇演,获得最佳演出奖1个,优秀演出奖4个,演出奖5个,节目创作奖1个,市老龄办
获得组织奖。10月份,与市体委、市老年体协联合举办了老年人运动会。11月份与市
卫生局联合举办了老年保健知识讲座2期。 老人节期间,市老龄办为百岁老人发放健
康补贴1.8万元, 莱城区和钢城区分别为高龄老人发放健康补贴8.4万元和7.1万元。
市区两级医护人员为高龄老人免费查体。
宣传调研工作取得新突破。市老龄办下发了《关于加强老龄工作调研和信息工作
的通知》 ,及时编发工作简报十期。5月份市老龄办到市重点单位和两区考察老年福
利服务设施建设情况,掌握了第一手资料,撰写了《莱芜市养老状况调研报告》,填
制了养老机构、养老状况统计表。参加了由中国老年学会、省老龄委联合主办的中华
孝文化与代际和谐国际研讨会。
(张爱京)

【无线电管理工作】 频率台站管理工作。围绕频率资源管理这个中心,严格审批规
程,加快频率台站管理工作程序化、规范化、科学化进程。一是贯彻落实《国家无线
电频率划分规定》《山东省无线电管理办法》和《山东省无线电频率台站管理规定》,
严格设台审批权限和设台审批程序,规范管理。先后完成了山东省银山公安局150MHZ
无线电指挥调度系统、莱芜供电公司150/450MHZ跨段双工集群系统的撤台批复工作,
收回频点18个, 封存无线电发射设备125部。加强对个人业余电台的管理,新核准个
人业余电台12部。 根据国家有关电台执照的管理规定,核发电台执照295份。二是结
合设备年检,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频率划分规定》,及时更改无线电台
站技术资料档案,不断完善频率台站数据库。做到新设台站资料及时录入,撤销台站
资料及时封存或清除。 先后录入市水利局无线监控调度系统资料,莱芜移动公司GSM
十期工程、 莱芜联通公司GSM七期及CDMA三期工程基站资料,个人业余电台资料等。
封存山东省银山公安局和莱芜供电公司所撤销的台站资料。三是建立无线电管理专管
员网络。建立专管员档案,建立了由26个设台单位的28名专管员组成的无线电管理组
织网络,发放省里统一印制的无线电管理专管员证28个。加强与设台单位的联系,促
进无线电管理工作上水平。四是继续做好“三高”设台管理、大功率无绳电话查处、
广播电视台站核查、卫星地球站清理整顿等工作,巩固已有治理成果。五是贯彻执行
《山东省公众移动通信网管理暂行规定》,在省无线电管理办公室下发有关山东移动
公司建设GSM十期工程和山东联通建设CDMA三期工程的批复后, 及时为运营公司提供
基站站址电磁环境的测试服务,随时掌握工程进度,力争将整个建设过程纳入管理。
六是及时完成了450MHZ频率的清理任务,共撤消450MHZ移动通信网2座,收回频率6个。
无线电监测、检测工作。加强基础技术设施建设,对BC3200手持式测向机等监测设备
进行升级换代,对现有监测设备,相继建立了无线电监测设备管理规定、无线电监测
制度、无线电设备检测制度、电磁环境测试程序等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建立档案,
有关资料及随机原始材料都存入其中,实现了专室存放、专人管理、专人操作,定期
保养和维护,以保证正常工作,及时发现和排除干扰信号。建立了移动监测站和固定
监测站。 投资6.8万元建成了标准化的监测机房和通信铁塔。完成了监测中心综合楼
的修缮装饰工程。监测设施的完善为保护空中电磁环境、更好地为设台单位服务提供
了技术支持。 认真开展无线电监听业务,坚持日常开机监听,每工作日监听5小时以
上,年内累计监听1000多小时,形成监听记录12本,积累了大量业务资料。“两会”、
“非典”及十六届三中全会召开等重要时期,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充分利用综合监
测系统对无线电频率进行全面监测和监听,利用现有图象设备对无线电视节目进行全
面监视,未发现可疑信号及有害干扰。定期为广大设台单位开展检测业务服务,检测
莱芜联通、莱芜移动公司通信基站55个,小灵通基站105个,超额完成年度工作任务。
无线电管理费收取工作。一是注重服务,定期走访,认真解决设台单位存在的问题,
理顺了同设台单位的关系。二是按照有关法律程序开展收费工作,依法行政。对设台
单位下达收费通知书,规定缴费时间,逾期不缴纳的,送达催缴通知书,仍拖欠不缴
的,提请法院协助强制执行。这一做法,加快了工作进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年底全
部完成收费任务。
(谭洪卓)

【机关事务管理工作】 招商引资有新突破。全局引进项目4个,形成外来固定资产投
资额1512.2万元, 占全年计划的169.9%。其中建成项目3个,即莱芜百事流行鞋专卖
店、 名源咖啡屋和美洁尔电器有限公司投资经营的日江空调项目;续建项目1个,即
市新甫新材料有限公司承建的3万吨高性能还原铁粉项目, 新增外来固定资产投资额
1512.2万元,有两条燧道窑建成投产,生产海绵铁6500吨,生产还原铁粉1500吨。另
外,莱钢祥瑞有限公司投资1200万元的冷轧带钢项目在全市钢铁招商大会上签订协议。
年底,局党委被市委、市政府评为“招商引资暨工作实绩突出单位”。
后勤管理有新加强。一是新建市级领导周转房2000平方米,更换供暖主管道及上
水管道1000米, 改造硬化路面6800平方米,防水5500平方米,办公楼外墙清洗20000
平方米, 内墙粉刷17000平方米,并做好了新生活区的考察等准备工作。二是不断完
善房产管理规定,加强机关住房售后服务,生活区、办公区加强环境治理,搞好卫生
保洁,完成水电暖维修14000次,更换灯泡、灯管4500个(条)及各种管件阀门2000件,
栽植草木花卉3000株,建设绿地场所7000平方米,及时供应水、电、暖、气,保证了
办公、生活的正常运转。三是强化会计管理职能,精心制定科学合理的经费支出预算、
项目资金计划,专项经费专项使用,保证各项经费落实到位,使用合理。四是继续做
好市级领导工作用车的更新、落户、年审工作以及市直机关驾驶人员的安全教育,全
年为市级领导更新车辆4辆, 完成市直机关车辆年审390辆,驾驶员年审500人,安全
教育4次。 五是实施幼儿教育名牌园战略,扩大幼儿教学场所,完善幼儿教学设备,
改善幼儿教育环境,机关幼儿园被授权为“马宏双语教学法”市级实验基地。六是按
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书的要求,突出重点,狠抓防范,加强对办公区、生活区的
治安保卫和安全创建工作,立足全天候、全方位防范,完善门岗、巡逻、守护和值班
制度,加强机动分队建设,搞好“三防”,文明值勤,全年没有发生刑事案件和大的
责任事故,为机关创造了良好的办公生活环境,受到市公安局表彰。
后勤服务有新提高。办公楼完善服务规程,及时高效服务。会议服务高标准、严
要求,接待各种会议500次。卫生保洁实行流动红旗制度,保洁优秀率达到95%。接待
服务坚持服务宗旨, 做到科学化、规范化,全年接待国家领导人2人次,省部级领导
16人次,各类中外宾客30万人次,省以上会议18次。维修服务加大设备保养力度,随
报随修,保证各种设备设施、线路管道的正常运行。公务服务快捷高效,领导公务用
车、班车服务热情主动,文明礼貌。报刊杂志邮件收发无遗漏、无丢失。生活服务建
制度、上项目,拓宽服务领域,严格卫生制度,保证饭菜质量,丰富居民生活。在防
治“非典”工作中,积极做好办公区、生活区、宾馆、幼儿园及全局的药物消毒和各
项服务工作,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全市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先进集体”。
后勤经济有新发展。宾馆、修理所、印刷所、服务社、生活基地、建工处等经营
服务单位深化内部管理,转换经营机制,提高服务水平,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
效益。全年完成经营收入3872万元,占计划的100.57%,实现了速度效益同步增长。
(苏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