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莱芜市委员会(一)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c&A=2&rec=28&run=13

【2003年市委印发的重要文件】 2003年,市委共印发文件22份。
(1)2003年1月1日,莱发[2003] 1号文件,印发《市委、市政府关于印发的通知》。
(2)2003年1月3日,莱发[2003]2号文件,印发《市委关于市第十一次党代表大会代
表选举工作的通知》。
(3)2003年1月20日,莱发[2003] 3号文件,印发《市委、市政府关于实行专业招商
的试行意见》。
(4)2003年3月27日,莱发[2003] 4号文件,印发《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大招
商引资力度扎实推进“一号工程”的意见》。
(5)2003年3月28日,莱发[2003]5号文件,印发《市委批转的通知》。
(6)2003年4月1日,莱发[2003]6号文件,印发《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就业
工作的意见》。
(7)2003年5月8日,莱发[2003]7号文件,印发《市委、市政府关于在全市广泛开展
爱国卫生运动、全民健身活动和科普宣传教育活动的意见》。
(8)2003年6月10日,莱发[2003] 8号文件,印发《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泰钢工业
园的决定》。
(9)2003年6月17日,莱发[2003] 9号文件,印发《市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山东省
委关于进一步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决定〉的实施意见》。
(10)2003年6月17日,莱发[2003] 10号文件,印发《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落实
的若干规定》。
(11)2003年6月17日,莱发[2003] 11号文件,印发《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城市社
区建设的意见》。
(12)2003年6月24日,莱发 [2003] 12号文件,印发《市委关于印发的通知》。
(13)2003年6月25日,莱发[2003] 13号文件,印发《市委、市政府关于在全市集中
开展“培育市场经济精神干事创业富民强市”大讨论的通知》。
(14)2003年6月25日,莱发[2003] 14号文件,印发《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
2003—2007年劳务输出工作的意见》。
(15)2003年6月26日,莱发[2003]15号文件,印发《市委、市政府关于批转的通知》。
(16)2003年6月28日,莱发[2003] 16号文件,印发《市委关于在全市兴起学习贯彻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通知》。
(17)2003年7月25日,莱发[2003] 17号文件,印发《市委、市政府、军分区关于加
强专职人民武装干部队伍建设的若干规定》。
(18)2003年7月28日,莱发[2003] 18号文件,印发《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培育壮
大骨干企业的意见》。
(19)2003年8月29日,莱发[2003] 19号文件,印发《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
市属国有集体企业改革的意见》。
(20)2003年9月30日,莱发[2003] 20号文件,印发《市委、市政府、军分区关于进
一步加强国防动员和城市民兵工作的意见》。
(21)2003年11月28日,莱发[2003]21号文件,印发《市委关于今冬明春在全市城乡
集中开展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教育活动的意见》。
(22)2003年12月1日,莱发[2003] 22号文件,印发《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平安
莱芜”的决定》。

【政策研究】 针对市委领导工作节奏快、效率高的特点,市委政研室提前介入,科
学运筹,努力提供超前、高效、高质量的服务。全年起草各类文稿256篇,145万字。
其中, 完成市委领导交办的关系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论证报告5篇,重要政策
和意见7个,重大调研课题7个,重要讲话31篇,工作汇报19篇,对上供稿17篇,编发
《呈阅件》11篇,《互联网摘要》11期。一年来,围绕搞好政务服务,发挥参谋助手
作用,重点在六方面狠下了功夫。一是围绕市委重大决策开展调研论证。承担了市十
一次党代会报告的起草工作,阐发了市委“发展开放型经济,促进文明进步,把莱芜
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会议主题,完善了市委“实现三步跨跃,把莱芜建设成为全面
开放、工业发达、群众富裕、环境优良、文明进步的新兴工业城市”的工作思路和奋
斗目标。跟随市党政考察团赴浙江萧山、永康、慈溪、嘉善四县(市区)考察学习,
撰写了《关于浙江四县(市区)开放型经济的考察报告》,为市委把招商引资作为全
市的“一号工程”,做出开展“招商引资、开发区建设年”活动等重大决策提供了思
路和依据。组织了钢铁基地建设的论证工作,撰写了《关于建设山东(莱芜)钢铁生
产和深加工基地的论证报告》,为市委作出加快钢铁基地建设的决议提供了决策依据。
组织了泰钢工业园的论证工作,撰写了《关于建设泰钢工业园的论证报告》,为市委
作出建设泰钢工业园的决定提供了依据。组织了关于雪野水库向莱钢调水的论证工作,
撰写了《关于从雪野水库向莱钢调水的论证报告》,起草了工程建设方案,并认真抓
好调度和实施。二是起草了市委多个重要政策文件。按照市委要求,在广泛深入调研
论证的基础上,起草了《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山东(莱芜)钢铁生产和深加工基地的
决议》《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泰钢工业园的决定》《全市2003年重点工作安排的意见》
《落实〈关于环境是莱芜发展生命线决议〉的若干规定》《关于学习烟台经验进一步
做好“三农”工作的意见》《关于学习烟台经验加快城市建设步伐的意见》《关于近
两年实施城市建设六项重点工程的意见》等七个政策性文件,为加快全市经济和社会
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三是组织起草了一系列重要会议领导讲话。先后组织起
草了建市十周年暨2003年总结表彰动员大会、市十一次党代会、十一届一次全委会、
十一届二次全委会暨市委工作会、全市加快发展工作会议、三次全市领导干部大会、
市委理论中心组读书会、全省若干重大问题分片座谈会、市委常委民主生活会、钢铁
招商大会、全市农村工作会、全市就业、劳动力转移和社会保障工作会、城市重点工
程建设动员大会等重要会议的领导讲话31篇。这些会议讲话,每次都突出一个主题,
并作出重大部署, 如5月份全市领导干部大会提出了抗击“非典”与经济发展“两手
抓、两不误、两胜利”的要求,完善了“集中领导,分线作战,上下联动,协调配合”
的工作机制; 5月底全市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了大力发展农村开放型经济,加快招商
引资、特色园区建设和劳动力转移步伐、大力发展民营经济,通过四条路子强村富民;
6月份市委工作会发出了干事创业、 加快发展的号召,作出了建设钢铁基地和泰钢工
业园的决定; 9月份召开的全市就业、劳动力转移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提出了劳动
力转移“市内市外一起抓重点抓市内,境外境内一起抓重点抓境外”的新要求。四是
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专题调研。四大优势产业调研,基本摸清了全市产业发展情况,分
别形成了关于钢铁、纺织、农产品加工、旅游四个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提出了建设
山东钢铁生产和深加工基地、建设鲁中棉纺出口基地、建设以姜蒜和猪鸡为主的特色
农产品加工基地、打造鲁中山水生态乐园四个产业发展的设想,为全市产业定位和城
市定位提供了重要依据。水情调查,摸清了全市的水底子,并着眼解决城乡缺水,实
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科学化管理,主持制定了“水务一体化管理”、“水资源开
发”、“城乡节水”和“中水回用”等四个配套方案。外地区调研,随市党政考察团
赴河北的廊坊、唐山,浙江的宁波、绍兴,苏北的一些地区,考察学习了他们“工业
立市、开放强市、合力建市”等方面的经验,提出了坚定不移地实行工业大干快上、
创新开发区机制等7条建议,为筹划来年的工作提供了思路。全市经济发展情况调研,
起草了《莱芜市经济发展报告》,制作了多媒体宣传片。还开展了城市土地经营调研。
这些重大调研,超前主动,深入扎实,都不同程度地纳入了市委决策。在2003年社科
评选中, 市委政研室有4项成果获奖,其中,《当前招商引资及园区建设中存在的突
出问题及初步建议》《加快城市化进程全面促进小康社会建设步伐》分获一、二等奖。
五是做好重点工程的协调和调度。在顺河大街改造工程、莱钢调水工程、城市六项重
点工程、防非工作中,制定方案,协调关系,调度工作进展,掌握工作动态,编发工
作简报。六是做好对上供稿工作。在《山东通讯》《大众日报》等省级以上报刊发表
文章17篇。其中, 韩寓群省长对市委政研室呈报的“莱芜市三条途径引导机关干部走
向经济一线”的经验给予充分肯定,并专门作出批示,在全省引起了较大反响。
认真抓好党刊编辑工作。 全年出版《莱芜调研》12期,编发各类文稿360余篇,
约145万字。 编辑工作中,始终坚持“突出中心、服务决策、交流经验、指导工作”
的办刊宗旨,注重在思想上求深,内容上求实,形式上求活,充分体现党刊的权威性、
政策性、指导性、综合性,紧紧扣住发展开放型经济这个主题,紧紧扣住“1243”的
工作思路,做到一期突出一个重点,大力宣传招商引资,宣传开发区及各类园区建设,
宣传民营经济、富民强村和市场化改革,宣传环境建设,新开设了“聚焦一号工程”、
“环境─发展的生命线”、“城市论坛”、“劳动就业”等栏目,形成了强有力的宣
传声势。 同时, 努力为部门、基层服务,全年刊登反映部门和基层工作情况的文章
280余篇, 总结推广了口镇、颜庄工业园、苗山招商引资等各类典型22个,在全市形
成了比学赶帮带的浓厚氛围。 10月份在《莱芜调研》编辑出版100期之际,市委召开
了百期座谈会, 中央政研室、省委政研室专门来信表示祝贺,全国100多家省市党刊
编辑部发来贺电,《莱芜调研》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越来越大,受到了业内同仁及与会
者的一致好评。同时,努力办好内部刊物《呈阅件》《互联网摘要》,为市委科学决
策提供服务。2003年编辑的11篇《呈阅件》和11期《互联网摘要》质量都有新提高,
“关于出口退税政策对我市的影响及对策”、“关于山东煤机厂做大做强环保产业的
建议”等呈阅件,引起市委领导关注。
积极做好农村工作。 认真履行市委农工办的职责,5月份组织召开全市农村工作
会议,起草了市委副书记孙振文同志《在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提出了“大
力发展农村开放型经济, 加快富民强村步伐”的建议。9月份随市委领导赴莱阳、龙
口考察,撰写了《赴莱阳、南山集团考察报告》,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市委《关于学
习烟台经验,进一步做好“三农”工作的意见》。为加快乡镇发展,10月份到即墨、
广饶、临淄等地考察学习,就促进乡镇发展提出了建议,为市委出台加快乡镇发展的
意见提供了依据。为落实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就全市农村土地经营情况进行了调查,
摸清了底子,提出了建议,受到省委、省政府检查组的充分肯定。同时开展了一系列
专题调研,总结了苗山、辛庄等乡镇招商引资经验,总结了农业局、畜牧办等单位的
经验。为宣传莱芜农村的大好形势,先后在省委《山东农村工作》上发表经验性文章
2篇。
全力抓好招商引资。专门成立招商引资领导小组,实行一周一调度、一月一通报
制度。 全年引荐项目3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43万元,超额完成任务503万元,占年
度任务的245%。在年终考核中,市委政研室被评为“双优”单位,市委政研室主任宗
承敏荣立二等功,并晋升一个职务工资档次。
(王增林 谢天目)

【组织工作】 干部工作。一是本着先急后缓、分期分批的指导思想,对部分市直部
门单位空缺的领导职位进行调整配备。 全年调整提拔县级以上干部258人次,涉及市
级干部79人次, 县级干部179人次,其中副县提正县的14人,正科提副县的49人,退
居二线的30人。及时做好乡镇(办事处)党委书记的调整配备,共调整配备乡镇(办
事处) 党委书记16人。9月份,组织对换届后的两区领导班子,特别是党政领导班子
的运转情况进行跟踪考察,比较全面地掌握了新班子的运转情况。认真抓好市属大型
企业领导班子建设,指导市委经贸工委管理好市属中小型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先后对
山东广寒宫集团有限公司、山东华冠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和经理层进行了调整。
二是立足优化班子结构, 加强对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按照省委组织部的要求,2月
份,对市级后备干部进行会议投票推荐,进一步充实市级后备干部队伍。通过单位推
荐、组织考察等程序,采取担任实职、挂职、聘任等形式,为有关部门单位配备了10
名招商引资局长助理,专职从事招商引资工作。选派部分优秀年轻干部到经济开发区
学习锻炼。三是扩大民主公开,探索干部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干部任用条例》配套
制度。 起草了《关于领导干部引咎辞职制度的实施办法》 和《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
(办事处)党委书记(办事处)主任管理的意见》,对干部推荐责任制、干部引咎辞
职、 干部能上能下、 乡镇(办事处)党政正职的管理等作了初步探索。制定印发了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领导班子建设、 领导干部经常性考察考核工作的实施办法
(试行)》。继续推行任前公示制、试用期制、聘任制。对新提拔的63名县级干部进
行了任前公示, 对22名同志实行了试用期制,其中对2名同志实行了聘任制。同时,
对96名试用期满的副县级干部进行考察,办理了正式任职手续。积极推进干部交流,
进一步加大市区之间、市直部门之间干部交流力度,共交流县级干部29人。
干部监督工作。一是以迎接《干部任用条例》检查为契机,加强对条例的学习宣
传和监督检查。组织县级以上领导干部和组织人事干部进一步加强对《干部任用条例》
的学习,举办了《干部任用条例》知识竞赛,组织有关人员对全市贯彻执行《干部任
用条例》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二是强化措施,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的监督。坚持干
部谈话、打招呼、组织函询等制度,结合领导干部年度实绩考核、试用期满干部考察
等,对17名领导干部进行了谈话、打招呼。认真落实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委
托审计部门对9名职务调整的市直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了任职期间经济责任审计。
举办财经法规知识培训班,聘请南京审计学院教授做了专题报告。坚持与执纪执法部
门联系,积极收集干部问题信息,掌握有关情况。起草了《莱芜市市管单位领导集体
决策重大问题议事规则(试行)》,探索规范市管单位班子集体重大问题决策办法。
认真受理干部群众来信来访, 调查处理中组部、省委组织部批办件5件次,办理本部
信访件15件次。做好了干部任前公示期间的来信来访工作。三是建立完善机制,形成
干部监督工作的合力。 坚持干部监督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全年召开联席会议3次,通
报干部选拔任用情况, 交流了工作信息。认真落实干部监督工作督查员制度,聘请6
名离开工作岗位的正县级干部担任干部监督工作督查员,并注意加强联系,较好地发
挥了督查员的作用。积极配合做好巡视服务工作。省委将莱芜市作为全省建立和完善
巡视制度、开展巡视工作试点市之一,并于10月底至12月中旬进行了巡视,给予充分
肯定。
选调生工作。 加强对选调生的教育管理。11月份,在市委党校举办了为期5天的
选调生培训班,在基层工作的往届选调生和2003年的选调生全部参加培训,市委常委、
组织部长单增德参加开班典礼,并做了重要讲话。加大对选调生的使用力度,从在乡
镇工作的选调生中选拔了16名充实到市直和区直机关,1名提拔乡长职务,1名考取省
直机关。认真做好选调生的招考录用工作,加大高层次人才在选调生中的比重。2003
年共录用10名选调生,其中1名博士研究生,2名硕士研究生。
干部档案工作。以干部学历、学位检查清理为重点,抓好干部档案工作。3月份,
顺利通过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省教育厅的联合检查验收。10月份,组织管档单位
对所管在职干部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所获得的最高学历进行审核。全市共审核认证2772
份, 查出虚假学历2份。认真做好干部档案的管理和提供利用工作,共收集档案材料
2300份,提供利用档案1500卷,转入转出档案62卷,编制了《市直党群系统干部基本
情况花名册》《在职干部学历学位情况登记表》。严格执行政策规定,做好干部统计、
干部考核、工资审批、出国政审、退休审批、人员调配等工作。全年为1765人调整工
资标准,为23个团组的32人办理出国(境)政审手续,对不符合规定的以因私形式拟
出国(境) 的6个团组10人不予办理政审手续,为35名干部办理退休手续,为52名干
部办理工作调动审批手续。
下派包村工作。 1月份,对各包村工作组及各包村干部2002年度工作目标完成情
况进行全面考核, 确定优秀等次包村干部15名,称职等次30名。5月16日,召开市级
领导干部、市直部门包村工作座谈会。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单增德作重要讲话。研究
制定《关于包村工作组和包村干部参与招商引资工作的意见》和《莱芜市包村工作目
标考核办法》,加大招商引资和为群众办实事情况在考核中的比重。全年包村工作组
为包村点打井2眼, 建水库(塘坝、 蓄水池) 4个,修防渗渠4条8700米,开发土地
1130亩,修生产路8条46公里,修建桥涵10座,整修村内道路7.85公里,修建校舍(办
公室)27间,协调无偿资金、物料价值折款147.7万元,完成招商引资额200多万元。
机关干部轮岗从事民营经济工作。1月6日,召开部分轮岗从事民营经济人员座谈会,
市委书记李玉妹认真听取了轮岗人员的工作情况及意见和建议,对进一步做好轮岗从
事民营经济工作提出了要求。 5月份,市轮岗工作办公室对机关轮岗从事民营经济人
员进行检查, 对在轮岗中做出突出成绩的8名轮岗干部进行了集中采访报道,较好地
调动了机关干部轮岗从事民营经济的积极性。2003年,市直机关轮岗从事民营经济共
有67人。其中,自主创办企业(公司)的34人,占50.7%;受聘的33人,占49.3%。
干部教育工作。一是认真做好县级以上领导干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轮训工作。
制定了《市级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专题培训班人员安排意见》和
《全市县级领导干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轮训实施方案》,会同市委党校,对全市
在职县级领导干部、 市属大型企业领导班子成员和中型企业主要负责人532人,分两
期进行了培训。二是发挥党校主阵地作用,办好计划内主体和专题班次。年内举办12
类14期主体和专题班次,培训干部1295人。三是抓好企业经营管理者任职资格培训。
起草了《莱芜市企业经营管理者任职资格制度暂行办法》和《关于企业经营管理者任
职资格培训班实施方案》,与山大华特职业经理人学院达成长期办学意向,并完成了
第一期企业经营管理者任职资格培训班的筹备工作。四是起草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
和改进干部教育工作的意见,突出围绕经济抓培训,抓好培训促发展的干部教育工作
思路,明确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点项目任务和培训渠道。9月2日,在市委党校召
开全市干部教育暨党校工作会议,下发了《关于印发〈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加强在职干部教育培训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对大规模培训工作,作出
安排部署。 五是严肃调训纪律,圆满完成上级调训任务。年内先后选调5名厅级领导
干部、17名县级干部、1名科级干部参加了各类培训班次。
知识分子工作。一是立足全市钢铁生产深加工和新材料产业化基地的实际,加大
高层次人才引进开发力度。 先后赴武汉、西安参加人才交流会,与113名硕士研究生
达成工作意向。二是完善政策,加强人才工作制度建设。调整市知识分子工作领导小
组,明确领导小组职责范围,建立了议事规则。制定了《关于党政领导干部及组织部
门联系专家和优秀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 。7月24日,召开市领导和组织部门联系的
23名专家和优秀人才座谈会。三是加强调研,形成了《关于人才工作的调研报告》和
《认真贯彻“三个留人”要求,充分发挥高层次专业人才作用》的调研报告。推荐山
东泰山钢铁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守东为省级领导和省委组织部联系专家人选。
干部实绩考核工作。 年初, 从有关部门抽调28人组成6个考核组对102个单位和
601名县级干部进行考核, 评出2002年度实绩突出领导班子62个,实绩比较突出班子
40个,优秀领导干部 118人,称职领导干部482人,基本称职干部1人。从有关部门抽
调20人组成5个考核组对全市124个单位招商引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并对考核奖
励情况进行公示。经考核认定,两区、经济开发区和80个部门单位完成招商引资任务,
评出“经济开发区建设特别贡献奖” 单位7个,对在经济开发区建设中贡献较大的10
个单位予以通报表彰, 对完成任务30%以下(含为零的)的6个企业予以通报批评,
并反馈考核结果, 督促各单位召开民主生活会,制定整改措施。7月份,对两区、市
直有关部门单位承担的“市重点工作目标”运行情况和两区民营经济工作目标运行情
况、各部门单位所联系民营大户情况、各部门单位联系省直部门聘请招商引资顾问和
挂职情况进行了督查。开展干部实绩考核工作的调查研究,形成了题为《实行干部实
绩考核,推进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调研报告,在《山东组工通讯》上发表,
省委常委、组织部长刘伟批示,要求全省各市地学习借鉴。2002年承担的省重点调研
课题《建立科学规范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与考核评价方法研究》一文,获省委组织部
优秀调研成果二等奖。
党的基层组织与党员队伍状况。 2003年,全市有基层党委95个,党总支189个,
党支部2630个,党员66669名,预备党员1707名,女党员795名,少数民族党员123名。
全年发展党员1646名, 其中,企业、农村、教学、科研一线发展党员971人,占发展
党员总数的59%;35岁以下党员1165名,占发展党员总数的71%;高中以上学历的1361
名, 占发展党员总数的83%;女党员373名,占发展党员总数的23%。坚持把好入党积
极分子培养、发展对象确定、预备党员审批和转正四个关口的同时,实行发展党员公
示制和党的基本知识考试制度,保证了新发展党员的整体素质。
基层组织建设。一是以“富民强村工程”为载体,以“三级联创”为抓手,按照
选好、 管好、 关心好的工作思路,大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制定下发了《关于
“五个好”乡镇(办事处)党委和基层满意的区部门创建标准和考核办法》。深入基
层调查研究,探索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规律,提出了“选好、管好、关心好,才
能真正发展好”的思路,指导基层抓住关键环节,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在选好方
面,强调要选个人致富能力强,又愿意带领群众致富的人进两委班子,推出了莱城区
辛庄镇培峪村党支部书记吴兆兵、杨庄镇西宅科村党支部书记张文元、钢城区颜庄镇
疃里村党支部书记赵华忠等典型。在管好方面,强调制度建设是根本,加强经常性的
教育监督是关键,总结推广了莱城区苗山镇、钢城区颜庄镇的做法。在关心好方面,
强调着力解决村干部工作、生活中的难题,特别是报酬待遇,总结推广了莱城区高庄、
茶业、钢城区颜庄等乡镇的经验,并以《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干部工资难兑现应引起
重视》为题,向市委写了领导参阅。加强对村级班子的动态管理,对班子不健全或软
弱涣散状态的村进行调查摸底,指导和督促各区采取下派、回请等多种形式搞好班子
建设。 “非典” 期间,制定下发了《关于切实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做好农村防治
“非典”工作的通知》,组成专门检查组,由副部长带队,到部分乡镇(办事处)进
行检查。组织“富民强村工程”专题调研,总结出了招商引资致富、产权制度改革致
富、产业结构调整致富、劳务输出致富等路子,并通过各种途径,大力宣传推广,促
进了“富民强村工程”扎实有效地开展。“七一”前夕,召开全市深化“三级联创”、
促进“富民强村”座谈会,以“富民强村启示录”为题,推广了10个村“富民强村”
的典型经验。省电台、电视台、大众日报社对莱芜市“富民强村”的做法和经验进行
了报道。二是积极探索搞好社区党建和新型经济组织党建工作。11月25日召开全市社
区党建工作座谈会,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社区党建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关于社区
党员组织关系接转工作的暂行规定》。做好企业党建工作,对企业党员教育管理情况
进行专题调研,摸清了存在的问题,指导有关党委认真抓好党员管理。进一步加强新
型经济组织党的建设,建立了新型经济组织党建情况季汇报制度,在全市具备建立党
组织条件的104个新型经济组织中有97个建立了党组织, 扩大了党的工作的覆盖面。
三是认真做好市级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召开的有关服务工作,指导各级党组织开好民
主生活会。四是认真做好困难党员补助工作,全年共拨出慰问补助金56.6万元。
党员电化教育工作。 注重抓好播放网点建设,全市农村播放网点增加到965个,
建点率达到91%。 深化“党员电教科技工程”活动,调动了农村党员干部学科技用科
技带领群众致富的热情。搞好制片工作,拍摄了反映异村任职的党支部书记吴兆兵先
进事迹专题片《外村来的“傻”支书》等四部电教片。积极做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
程教育的有关工作,参加了省委组织部举办的远程教育培训班,并结合实际拟定实施
方案,做好了前期准备工作。
“树组工干部形象”学习教育活动。从9月8日开始,在全市组织系统兴起学习贯
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开展以公道正派为主要内容的“树组工干部形象”
学习教育活动。活动分为动员部署、制定方案,认真学习、深化认识,查找差距、制
定整改措施,搞好总结、完善制度四个阶段,自上而下、分两批压茬进行。第一批,
市委组织部、 市人事局,市直各部门单位和经济开发区的组织人事干部,于9月上旬
开始; 第二批, 各区委组织部、区人劳局,区直各部门单位的组织人事干部,乡镇
(办事处)组织干部,于第一批开始一周后进行。加强领导和组织协调,成立了由部
长任组长、常务副部长任副组长,其他副部长为成员的学教活动领导小组,设立了学
教活动办公室,抽调人员集中办公。成立赴各区督导组,向市直各组选派了联络员,
加强对活动开展的督导。活动开始后及时翻印学习教育材料,编发学教活动简报,加
大舆论宣传力度,营造了良好氛围。采取集体研读和分散自学、辅导授课、先模人物
作报告、参观考察革命圣地接受传统教育、集中上党课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增强了
学习效果。
市第十一次党代会。2月9日至12日,召开中国共产党莱芜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
会议代表共310名, 其中,各级党员领导干部223名,占71.9%;生产和工作一线的党
员87名, 占28.1%。女党员39名,占12.6%。少数民族党员3名,占1%。50岁以下(含
50岁) 202名,占65.2%。研究生8名,占2.6%;大学本科134名,占43.2%;大学专科
97名,占31.3%;中专16名,占5.2%;高中以下55名,占17.7%。会议选举出了市第十
一届市委委员、候补委员和市纪委委员。
市委委员名单(29名,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本群、王光华、牛志春、尹贻明、毕玉惠、吕正录、朱胜运、刘民胜、刘建良、
刘富春、刘曙光、孙振文、杜焕常、苏文德、李长江、李玉妹(女)、李胜玉、李德
鑫、张正泉、张作平、陈洪茂、林殿玲(女)、周文和、单增德、房逢玉(女)、郝
广谦、殷秀林、郭永利、韩廷木。
市委候补委员名单(6名, 按得票多少为序;票数相等的,按姓氏笔画为序):
王圣林、石兰香(女)、朱学胜、刘静(女)、李海金、张昌银。
市纪委委员名单(21名,按姓氏笔画为序):
亓增斋、平泓(女)、田敬德、申乐先、吕京华(女)、朱振波、杨宪瑞、李传
成、何文增、张正泉、张训军、张式元、张志刚、陈克剑、陈和春、范家东、胡文朴、
赵春生、秦铭新、钱传菊(女)、崔甲元。
2月12日, 召开中国共产党莱芜市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产生了
常务委员会委员、书记、副书记。
常委当选名单(11人):
李玉妹(女)、刘富春、张正泉、孙振文、王本群、牛志春、李胜玉、朱胜运、
林殿玲(女)、周文和、单增德。
书记当选名单(1人):
李玉妹(女)。
副书记当选名单(4人):
刘富春、张正泉、孙振文、王本群。
2月12日,召开了市纪委一次全体会议,选举产生了市纪委常委、书记、副书记。
市纪委常委当选名单(7人) :
张正泉、李传成、崔甲元、何文增、张训军、陈和春、田敬德。
书记当选名单(1人):张正泉。
副书记当选名单(2人):李传成、崔甲元。
(吕廷祥 吕艳凤)

【老干部工作】 2003年,全市共有离休干部781人。其中,市直单位429人、莱城区
311人、钢城区41人;解放战争时期的516人、抗日战争时期的265人;地厅级5人、县
处级248人、其他528人。平均年龄约78.5岁。
离休干部生活待遇得到较好落实。一是抓好督促协调,确保“三个机制”正常运
行,离休干部“两费”得到全面落实。2002年,市、区两级建立了保障离休干部“两
费”的“三个机制”。在确保离休干部离休费保障机制正常运行的基础上,2003年,
市委老干部局重点抓了离休干部医药费保障机制和财政支持机制的落实工作。首先,
协同有关部门,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合理确定了2003年市直单位离休干部医药费统
筹标准,即每人每年7500元。其次,认真做好市直特困单位认定工作。老干部局与有
关部门组成联合调查组,对提出申请的29家市直企业进行详细调查,经市政府同意,
认定21家企业为特困单位, 所属的110名离休干部的医药费统筹金,共计82.5万元,
全部由市财政帮助解决。再次,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全力抓好企业离休干部医药费统
筹金征缴工作。通过上门催促、电话催促、会议调度催促等方法,对15个市直企业进
行了催缴,有效地保证了统筹金的应收尽收,为每季度报销一次离休干部医药费创造
了有利条件。同时,加大对各区的检查指导力度,保证了全市离休干部“两费”的全
面落实。二是解决了市直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离休干部待遇差距问题。针对企业离休
干部离休费偏低,省直企业和部分市已提高企业离休干部有关生活待遇的实际情况,
老干部局在认真调查研究和做好老干部思想工作的同时,多次与有关部门协商,制定
了适当增加市直企业离休干部生活待遇的方案,并向市委常委会作了汇报。12月15日,
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关于适当增加市直企业离休干部有关待遇的通知》
(莱办发[2003]22号),决定从2004年1月1日起执行。为把工作落到实处,12月26日,
市委老干部局协调有关部门召开了市直企业离休干部增加待遇会议,就贯彻落实好文
件精神作了详细安排和部署。 三是抓好离休干部医疗保健工作。8月份,市委老干部
局会同有关部门印发了《关于认真做好离休干部和享受医疗保健待遇人员健康体检工
作的通知》 。各级各单位按照要求,认真组织实施,90%以上的离休干部参加了健康
体检。四是关心照顾好高龄期及有特殊困难的老干部,主动为他们办实事、办好事。
“八一”前夕,争取省委老干部局支持,为全市18名军休干部和军休干部遗属发放了
每人300元的生活补助费。 市老干部活动中心坚持常年义务为市直居住比较集中的离
休干部理发,“仲秋节”为两干休所老干部及遗属赠送月饼。“老人节”期间,开展
“金秋再相聚,回报老干部”主题活动,向老干部通报有关情况,组织离休干部开展
文体活动、免费就餐,向老干部赠送纪念品等,得到广大老干部的高度评价。两干休
所始终坚持 “想老干部之所想, 做老干部之所需”,及时对老干部的水、电、暖、
房等设施进行维修,并围绕方便老干部的衣食住行,不断加强活动设施建设,全力搞
好服务。同时,各级各单位根据各自实际情况,积极推出为老干部办实事项目,受到
广大老干部一致好评。五是老干部信访工作扎实有效。2003年,收到老干部信访34件,
全部依据政策规定进行了妥善处理。
老干部政治待遇落实取得新进展。一是认真抓好老干部政治学习。各级各单位以
老干部党支部或党小组为依托,采取传阅文件、上党课、举办座谈会等形式,认真组
织老干部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等。为组织好老
干部学习,市委老干部局印发了《关于学习贯彻省、市委工作会议精神的通知》,转
发了中央组织部《关于在老干部中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通知》,
举办了老干部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报告会和知识竞赛,收到较好效果。二是组
织参观考察、通报情况等活动。市委老干部局先后组织老干部参观了高新技术开发区、
莱钢集团、莱芜工业产品展等,使老同志及时了解全市经济建设取得的新成就,增强
支持全市改革发展稳定的信心和决心。10月份,召开了全市经济发展情况老干部座谈
会。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单增德代表市委向老干部代表通报了有关情况,仔细听取了
老干部的意见和建议,在老干部中引起强烈反响,激发了老干部为加快发展多做贡献
的热情。 三是老干部党支部建设进一步加强。4月份,市委组织部、市委老干部局转
发了《山东省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工作暂行规定》 。6月份,市委老干部局对部分单位
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对一些单位创造的好经验进行了总结,对
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并督促抓好落实,收到明显效果。其中,市联社、
建委、粮食局、水利局等单位均新建了老干部党支部,各乡镇老干部党总支(党支部)
也进一步健全完善支部班子,有力地促进了老干部党支部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
积极开展活动, 丰富老干部精神生活。一是组织参加各类比赛和文艺演出。4月
份, 与莱钢集团、新汶矿业集团、新泰市联合举办了老干部门球联谊赛。9月份,会
同有关部门举办了全市老年人运动会。市老年大学先后参加了庆祝建市十周年广场民
间艺术表演、全市“威玛特”杯健身秧歌比赛等活动,均取得优异成绩。二是老年教
育工作取得新进展。市老年大学圆满完成第六期学习班的教学任务,如期开办了第七
期学习班。 按照省老年大学协会的要求,参加了全省老年教育成果展。开展 “献爱
心、送温暖”活动,为莱城区雪野镇北峪村困难群众捐款捐物,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
评。 三是老干部活动中心经营创收工作取得可喜成绩。全年完成经营额880万元,实
现利税124万元,分别占年计划的114.29%和177.14%。
组织引导老干部在“三个文明” 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4月份以来,市委老干部
局在全市老干部中开展“四参与一服务”活动,即组织老干部参与招商引资、参与民
营经济、参与结构调整、参与科教兴莱,服务经济建设。工作中,各级老干部部门把
开展活动作为老干部工作服务经济建设的切入点和改进工作的主要抓手,列入议事日
程,自觉加强组织领导。各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切实发挥战斗堡垒作用,认真抓好落实。
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为离退休干部进一步发挥作用、服务经济建设牵线搭桥。活动
中涌现出一批老干部先进典型,如市科技局的乔振山、市国土资源局的杨庆训、钢城
区里辛镇的李光新等。据统计,全市有1000多名离退休干部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为
全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
调研信息宣传工作取得较大成绩。一是调研文章和信息数量稳步提高。全年完成
理论研讨文章等5篇, 被省局采用信息17条,较上年均有明显进步。二是调研范围不
断扩大, 文稿质量有新的提高。7月份,中央组织部老干部局《情况交流》刊发了莱
芜市开展老干部“四参与一服务”活动的信息。在全省老干部党支部建设工作和老干
部活动中心、老年大学工作经验交流会上,莱芜市作了发言,受到与会领导和同志们
的称赞。《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实施银发人才工程》一文,被省委老干部
局评为优秀论文。三是宣传力度不断加大,影响较为广泛。 8月份,在《莱芜日报》
开辟专栏,对“四参与一服务”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进行大力宣传,有力地激发
了老干部的工作热情。“国庆节”前夕,在《莱芜日报》头版刊发了全面反映近年来
全市老干部工作情况的通讯文章《为了共和国的奠基人》,扩大了老干部工作的社会
影响,促进了老干部工作的深入开展。
(张伟超)

【宣传工作】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统领,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理论武装工
作深入推进。一是突出重点,区分层次,掀起了一个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的新高潮。 从6月中下旬开始,积极做好《纲要》的征订发行工作,保证了干部
群众的学习需要。制定下发《中共莱芜市委关于在全市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新高潮的通知》和《在全市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工作
方案》,对10项重点工作作了具体安排。组织全市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优
秀党员先进事迹报告团,在市直和两区机关企业及开发区进行了巡回报告。成立市委
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宣讲团,深入到企业、乡村、学校开展宣讲,共宣讲
50余场, 直接听众达5万人。召开由宣传文化系统、社科理论部门和市直有关部门参
加的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座谈会,学习研究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
话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举办全市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骨干培训
班, 邀请省委讲师团副团长、教授何克亮作专题报告,直接培训理论骨干400多人,
壮大了宣讲队伍。 与市委组织部共同举办全市领导干部轮训班,对近500名县级干部
进行了培训。狠抓“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课堂活动,建立了“一会一组两评比”教
育载体,即在大专院校普遍建立青年学生理论研究会,在初高中学校普遍建立青少年
学生理论学习兴趣小组,年终在教师和学生中评选理论教育能手和理论学习标兵,有
力地推动了青少年理论学习的深入开展。加强理论宣传,指导新闻单位制定具体宣传
计划,利用专栏、专题、访谈、讲座、言论、述评等形式,大力宣传胡锦涛同志“七
一”重要讲话精神和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新举措、新成效。市委讲师团与莱芜人
民广播电台联合推出理论专题节目《周末论坛》,就群众普遍关心的一些理论问题解
疑释惑, 深受社会各界赞誉。二是举办发展环境问题理论研讨会。5月份,下发通知
对研讨进行部署,联合市委政研室以《莱芜调研》为阵地开展发展环境征文活动,收
到论文76篇, 其中9篇在《莱芜调研》上刊登,36篇分获发展环境理论研讨一、二、
三等奖。9月份,成立专题调研组到两区、开发区及市直14个部门进行了两周的调研,
到青岛、威海等地进行了两天的学习考察,形成了《莱芜市发展环境的总体报告(讨
论稿)》。11月份,举办全市发展环境理论研讨会,邀请省及济南市有关领导、专家
出席会议,提升了研讨会层次,丰富了研讨会成果,形成的《莱芜市发展环境的总体
报告》在《莱芜调研》上刊发,并以参阅件形式报市五大班子领导,为领导决策提供
了依据。
以培育和弘扬市场经济精神为抓手,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加强。一是在全市集中
开展“培育市场经济精神、干事创业富民强市”大讨论活动。结合莱芜实际,努力营
造“解放思想、 干事创业、 加快发展”的舆论氛围。制定下发了《关于在全市开展
“弘扬民族优秀传统、培育市场经济精神”主题教育活动的通知》和《关于在全市集
中开展“培育市场经济精神干事创业富民强市”大讨论的通知》,在莱芜日报、电视
台、电台、政府网等媒体开辟专栏组织征文活动,邀请省社科联副主席包心鉴举办了
“弘扬民族优秀传统、培育市场经济精神”专题报告会,邀请省大众日报、省电视台、
电台、齐鲁晚报等多家新闻媒体对干事创业的先进典型——泰山钢铁公司进行了集中
采访报道,深化了活动效果。二是在广大党员中开展“两学两创”活动,即学习“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市场经济知识,在发展中创业、在岗位上创新。制定了活动
实施意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大报告、新党章等为主要内容,以《学习
党的十六大精神党课读本》为主要教材,组织党员认真学习,举办了学习党的十六大
精神知识竞赛。同时,注重加强党员的党性实践,开展立功竞赛活动,引导广大党员
在发展中创业、在岗位上创新。经层层推荐,严格选拔,推出了一批“两学两创”优
秀党员,进行集中宣传,发挥了较好的先锋模范作用。三是坚持思想动态分析会制度,
及时了解群众思想脉搏。坚持两月一次召开思想动态分析会,拓宽分析渠道,建立舆
情信息直报网络,及时发现收集各种倾向性、苗头性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分析,增
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前瞻性,为各级党委部门了解情况、分析形势、科学决策提供了重
要依据。四是开展首届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奖评选活动,激发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生机和
活力。经评委会严格评审,并报市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审定,确定集体创新奖5个,
个人创新奖5个,集体和个人提名奖各5个,在全市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进行表彰。
新闻宣传工作。一是加大富民强村工程的宣传力度,一批“双强双富”先进典型
发挥了良好的带动作用。继续把富民强村工程作为新闻宣传工作的重点,指导市直各
新闻单位开辟专栏专题, 突出宣传了一批富民强村的先进典型。2月底,三家新闻单
位同时开设“聚精会神搞建设、 一心一意谋发展”专栏,7月份,《莱芜日报》开设
“实践‘三个代表’,推进富民强村工程”专栏,集中推出了周家坡、程故事、下水
河、西宅科等一批富民强村”先进典型,形成了良好的示范带动效应。二是以形象塑
造为重点,营造了加快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以“大开放、大招商、大发展”为主题,
狠抓对上对外新闻宣传。成立市委中心报道组,两次邀请省级和中央级新闻单位记者
集中采访,形成了对上宣传的强势。截至11月底,全市各专业新闻队伍在省级以上新
闻媒体发稿1200余件。 其中,《大众日报》头条和头版重头稿件3件,省电视台新闻
头条5件,系列报道3件,重头稿件90余件,省电台新闻头条8件,录音系列报道4件,
《光明日报》 头版二条1件,《半月谈》重头稿件1件,《经济日报》重头报道3件。
反映建市十周年建设成就的《十年铸剑图利器》、反映招商引资工作的《日新月异看
莱芜》、反映着眼可持续发展的《莱芜倾力打造发展平台》等一批重点新闻稿件,在
全省乃至全国产生了良好的宣传效果。此外,《发挥特色,优化环境,创造经济发展
新优势》《培育优势产业,打造城市名片》《服务经济,促进开放,树立莱芜良好外
宣形象》《莱芜:专业协会孵化农业产业化》等一批反映重点发展项目的稿件被中新
社、香港《文汇报》、美国《国际时报》《对外大宣传》《走向世界》《山东侨报》
等外宣媒体采用,扩大了莱芜市在境外海外的影响力。加强外宣品制作与宣传,制作
外宣专题片《锡雕人家》,在山东电视台齐鲁风情栏目和香港凤凰卫视同步播出;制
作大型外宣画册《绿色钢城·中国莱芜》,充分展现了莱芜市悠久的历史文化、充满
活力的发展现状、发展亮点和发展前景,成为宣传莱芜、推介莱芜的有效载体。三是
打赢了防治“非典”的宣传战役。面对“非典”疫情,全市宣传思想战线有效地展开
新闻宣传、社会宣传和文明创建活动,开展的“告别陋习、珍爱健康”卫生清洁日主
题活动被中央文明办和省文明办作为典型经验在全国、全省推广,组织“两手抓、两
不误、两胜利”宣讲报告团在全市巡回宣讲,大力营造了万众一心抗“非典”、迎难
而上促发展的好局面。宣传系统3个集体、7名个人受到省、市表彰。
文化工作与“精品工程”。一是做好市文化中心内部设施的完善工作。指导协调
市文化局进一步完善市文化中心内部设施,完成了文化中心部分基础设施改造工程和
莱芜梆子剧团基础设施建设。 二是推进“两馆” 筹建工作。协调指导文化局完成了
“关于建设中国莱芜矿冶博物馆”的调研分析报告和“关于建设中国莱芜矿冶博物馆
的请示”报告,完成了“中国莱芜矿冶博物馆”艺术陈列设计构想和设计方案。“吴
伯箫纪念馆”的筹建初步完成了规划、选址等前期工作。三是积极构筑文化事业的新
平台。适应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不断增长的需要,加大基础建设力度,协助
建成了市广播电视大厦、图书大厦,为繁荣文化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四是广泛开
展系列群众性文化活动。“欢腾的莱芜”民间艺术文艺表演、“金羊开泰”广场文化
活动、元宵节戏曲展演、焰火晚会及各类专场文艺演出好戏连台,特别是在市文化中
心广场举办的消夏文艺晚会和戏曲专场晚会,以其方法活、格调新、内容好受到群众
热烈欢迎,连演40多场,兴起了群众文化活动的高潮。泰钢公司的《火风》和莱芜电
厂的《大抢险》参加全省文艺调演分获一、三等奖,充分展示了群众性文化活动建设
的成果。五是开展城市文化研究。借鉴南方先进地区以文化促经济的经验,开展地域
精髓文化和象征性文化载体的研究,重点开展了莱芜精神、莱芜特色(城市名片)以
及市树、市花的研究提炼和推选,形成了初步研究成果。六是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认
真贯彻全省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意见,结合莱芜实际,提出了改革的基本思路,
并在莱芜日报社、市广播电视局、市文化局三个单位展开试点工作。七是推进精品工
程。创作完成了莱芜梆子现代戏《钓鱼人》、歌曲《为了百姓好》等一批优秀作品。
队伍建设。为全面提高宣传干部队伍素质,制定了《全市宣传文化系统调研工作方案》,
形成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的6个专题报告。 开展“创学习型机关、做创新
型人才”活动,重点加强了英语、计算机、普通话三项技能的培训与考核。为保证学
习需要,投资4万多元,购进6台微机、《英语三百句》《英语九百句》教材和磁带、
《普通话培训与测试》 教材,并刻录了《英语三百句光盘》。7月份,组织了英语测
试,通报了考试成绩;10月份和12月份分别举办了普通话比赛和微机操作比赛,评出
了一、二、三等奖,考核成绩计入年终考核,作为评先树优的重要依据。省委宣传部
分别以《建设“四型”宣传文化队伍促进思想工作上水平》《莱芜市委宣传部用活三
个机制深入开展“创做”活动》为题,向全省推广了莱芜经验。强化机关管理,修订
完善《市委宣传部工作规章》等,促进了机关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全市宣传干部
队伍精神振奋,调查研究蔚然成风,求实创新氛围浓厚,宣传文化事业充满了生机活
力。
(李军实)

【统一战线工作】 为经济发展服务取得新进展。组织引导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及各
界人士围绕全市工作大局开展建言献策、社会服务活动, 全年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
级组织和成员共提意见、 建议90多条,提交调研报告12篇,提议案、提案185件,其
中13件进入各级党委、政府决策,较好地履行了参政议政职能。组织各民主党派成员
开展科技、文化、医疗卫生“三下乡”活动。在党外知识分子中开展完成一项科研项
目推广,举办二次科技教育讲座,参加三次“三下乡”的“一、二、三”活动。协调
各民主党派、 工商联同政府8个职能部门建立对口联系;协助部分政府部门和司法机
关,聘请党外特约监察员、检察员、教育督导员等各类“特约人员”58名;支持引导
各民主党派、党外知识分子参与反腐倡廉、环境保护、土地管理等监督检查活动,拓
宽了民主监督渠道。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并重,大力推进光彩事业,全市有近千
名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参加活动,累计投资1200余万元,捐赠80多万元,吸纳安置下岗
职工和社会闲置人员3200多人。深化企业统战工作,组织专门力量对泰钢等部分企业
的统战工作进行调研,为企业发展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招商引资工作有了新突破。发挥各级统战部、民宗局、工商联、台办、海联会及
各民主党派的作用,突出优势,形成统一战线全力抓招商引资的强大合力。从省直部
门及各民主党派、 工商联机关聘请6名招商引资顾问,特别是在2003年全市钢铁招商
大会上,经牵头协调,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黄孟复亲临大会指导,邀请
了刘志强等一大批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家参会。 在这次大会上,统战部门共引进项目4
个, 协议资金1亿多元。同时,各单位分别成立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及时对招商
引资项目进行调度和推进,确定专人先后到广西、广东、辽宁、上海、新疆等地招商,
接待台商团组、香港黄安公会等经贸团组十几个,接待人员250余人次。
民主党派、党外干部和党外知识分子工作进展顺利。全年组织召开各界人士座谈
会、情况通报会12次,及时向统战成员传达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
委、市委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并就非典防治、对台宣传、掀起学
习“三个代表”新高潮等工作作了安排部署,统一了思想,凝聚了人心,壮大了统一
战线的力量。帮助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加强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通过召开座谈会、
下发文件、印制宣传资料等形式,支持推动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
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多党合作优良传统教育。协助召开了民建莱芜支部成
立大会和致公党莱芜支部成立大会,协助召开了民盟莱芜市委庆祝成立十周年大会,
推动了民主党派工作的顺利开展。完成了七届市政协委员以及九届省政协委员的推荐
提名工作。联合市委组织部、市委党校举办了为期一个月的全市第四期党外干部进修
班,培训党外干部34名。建立与党外知识分子联系制度,聘请了一批代表人士作联络
员,及时了解和掌握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推动有关部门落实党外知识分子政策,加强
对党外知识分子代表人物的培养,按照“一职二备”的要求,建立了一支党外知识分
子后备干部队伍。
加强民族宗教工作,促进全市社会政治稳定。通过在市委党校开设民族宗教教育
课、印制宣传材料、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加强对民族宗教政策及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
联合市委宣传部、市民族宗教事务局下发了《关于开展第三次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
动的通知》,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活动,形成了平等团
结、互助合作的民族关系和社会氛围。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全市宗教工作会议
精神,发挥牵头协调作用,引导宗教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宗教工作部门依法加强
了对民族宗教事务的管理。采取多项措施,帮助宗教团体加强制度建设,提高“三自”
管理能力,坚决抵制了境外宗教势力的渗透。深入基层农村,及时检查整治,杜绝了
滥塑神像和乱建庙宇现象。在处理涉及民族宗教的纠纷和突发性事件时,做好耐心细
致的思想教育工作,严格执行有关政策,依法办事,防止问题复杂化、事态扩大化和
矛盾性质转化。
不断推进对台和海外统战工作。加强同港澳台同胞和有关社团的联络沟通,主动
邀请来莱芜市实地考察、洽谈项目,全年联络接待台湾南投县农业考察团、中华农业
考察团、 海峡两岸商务促进会等台湾考察团200多人次。认真做好两岸人员往来的服
务与管理,积极帮助来莱台胞解决实际困难。加强对台资企业的管理和服务,协调解
决了2家台资企业在合作中出现的问题, 维护了双方的合法权益。2003年全市引进台
资企业9家,合同台资额1072万美元,安排就业250余人。发挥市海外联谊会在招商引
资中的作用,坚持“走出去”战略,到外地招商引资,同时做好市海联会换届筹备工
作和海外留学人员工作。
(刘国华)

【党校工作】 坚持“一个统领”,突出“四项教育”,干部教育培训质量不断提高。
坚持“一个统领”,即坚持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党校的全
部工作。突出“四项教育”,即突出对学员的理想信念教育;突出对党的路线、方针、
政策的教育;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突出对学员干事创业精神的教育;针对机
关干部工作特点,突出对学员基本技能的教育。2003年,举办了第九期县级干部进修
班、第十、十一期市直科级干部进修班、第九期区直、乡镇科局级干部进修班、全市
县级领导干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轮训班、第八期市直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第五期
区直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第四期农村支部书记培训班、第四期党外干部培训班、2003
年选调生培训班、2003年公务员(机关工作者)初任培训班。与部门联合举办了统计
干部和计划生育管理干部培训班,共12类14期,培训干部1295人。在班次设置上有三
个特点,一是长班多,二是层次多,三是中青年干部培训力度加大,提高了干部培训
质量。
干部函授教育坚持“从严办学,质量第一”的方针。一是突出抓好考风考纪。完
善奖惩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状,严格奖惩兑现,促进考风考纪的根本性好转。在招
生考试中,实现了与省函院签定的无雷同卷、无举报电话和人民来信、考生分数呈正
态分布的责任状目标。 实际招生注册718人,超额完成招生计划。在全省党校函授录
取工作会议上多次受到表扬,招生录取率为全省最高档。二是狠抓班主任与授课教师
的管理。对班主任和授课教师严格考勤,作业批改情况和对学员的考勤情况与教师利
益直接挂钩。 三是圆满完成对毕业学员的论文指导答辩工作。2003年有745名学员毕
业,其中6月份大专毕业生344人,年底本科毕业生401人,没有出现任何差错。
以实现“四个服务”为目标,科研工作成效显著。2003年,计划完成科研任务80
篇(部) ,实际完成137篇(部),其中二类文章19篇,三类文章53篇,四类文章18
篇。为实现“四个服务”目标,一是督促和引导教研人员坚持教学科研一体化,强调
党校科研必须“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为理论创新服务,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
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为党委和政府的决策服务”,提倡教研人员选定科研攻关方向,
围绕自己的专业搞科研,努力使科研成果系统化,以形成科研优势。二是强化激励约
束机制。重新修订科研工作制度,对成果认定、奖励制度等进一步修改完善,调动了
教研人员的积极性。三是鼓励教研人员针对当前社会发展中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搞
科研。通过论证,确立了校级课题四项,省级课题一项。25篇科研成果在省、市和党
校系统获奖。 四是加强科研督导。印发《科研动态》8期,既为教师提供信息服务,
又对科研计划完成情况定期通报,起到了良好的督促引导作用。五是加大调研工作力
度。教师完成调查报告38篇,中青班学员完成调查报告83篇,促进了教学和科研。
(栾贻伟)

【保密工作】 加强基础性工作,深入扎实地开展保密宣传教育。4月30日,市委副书
记王本群在《莱芜日报》上发表题为《提高认识,落实责任,认真做好新形势下的保
密工作》的署名文章,对新时期保密工作的特点,做好保密工作的重要性和如何做好
保密工作进行了深入透彻的阐述,对进一步做好全市保密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以
纪念《保密法》颁布十五周年为契机,举办了莱芜市“移动通信杯”保密法规知识宣
传展。展览采取邀请企业冠杯的方式,进行市场化运作。4月8日上午,在红石公园举
行开幕剪彩仪式,省及市有关领导和市直各部门、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出席。4月8日至
22日在红石公园展出, 23日至29日在市机关办公大楼一楼大厅展出,6月份在钢城区
展出一周。 期间, 展出了320多幅书画作品, 42块保密法规知识及泄密案例展版,
2000多幅图片、 6万多字,图文并茂,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宣传教育效果很好。五
一期间,在莱芜电视台黄金时段播放了保密教育影片《国家公敌》。加强与市委党校
及保密教育专职教师的联系,帮助完善保密教育计划,及时提供有关资料,对修订完
善讲义提出合理化建议,两周以上的培训班都开设了保密教育课。2003年,市委党校
开设的县级班、 公务员班、科级班、党外干部班和市直、区直中青班等8个培训班,
累计讲授保密课60课时。
加强机关事业单位计算机的安全保密管理。 4月初,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计
算机安全保密管理工作的意见》,对加强计算机及其信息系统安全保密管理工作的重
要性和紧迫性,应采取的技术防范措施,管理和审批、许可制度以及责任等,提出了
明确要求。使用自行研究开发的搜索检查技术,通过互联网加强对市内各局域网、公
共信息网及计算机终端的搜索检查,发现大量泄密问题和隐患。6月5日,市委副书记、
秘书长王本群召集市委保密委员会委员召开扩大会议,对搜索检查情况进行了演示,
并作重要讲话,对进一步做好互联网保密工作提出了具体措施。市保密部门深入重点
单位进行检查,演示反馈问题,帮助解决方案,提供技术咨询和服务,消除泄密隐患。
全市机关事业单位的4000多台计算机基本检查了一遍,82个单位程度不同地落实了物
理隔离措施, 74个单位完全达到要求,技术改造计算机264台。另外,市保密局自行
研究开发的“利用操作系统底层命令搜索检查”技术,经省保密局同意后,已经制作
成软件成品,在保密部门内部推广使用。
做好保密要害部门、部位和国家统一组织考试的保密管理工作。贯彻执行《山东
省保密要害部门、部位保密管理规定》,对保密要害部门、部位的确定原则、审报方
法,提出了具体要求。结合保密执法检查,以完善保密制度为重点,对大部分保密要
害部门、部位进行检查,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建议并督促落实。对国家、省及市
统一组织的各类考试进行摸底,对定点印刷单位进行检查,对负责组织公务员、会计
师、审计师、律师等考试的单位加强监督,没有发生泄密问题。
(田 江 谷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