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城区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c&A=2&rec=26&run=13

中共钢城区委
书 记 张作平
副 书 记 李灿玉 栾 健 朱振波 武树华
常 委 张作平 李灿玉 栾 健 朱振波
武树华 吕 玲(女) 葛敬彪
卢炳书 李志强 王纪青 贺 伟
中共钢城区纪委
书 记 朱振波
区人大常委会
主 任 张作平
副主任 秦立刚(正县) 陈 峰
卞尊宝 吕升堂 张有广
彭德生 谭乐芝(女)
区人民政府
区 长 李灿玉
副 区 长 栾 健 崔建民(科技)
张桂爱(女) 毕占明
亓 群 刘 真
区长助理 魏述璟(3月起)
区政协
主 席 朱致存
副主席 常新杰 刘周全 张桂爱(女)
张敬跃 邹 锋 侯尚俭
区人民武装部
部 长 张义祥
政 委 李志强
区人民法院
院 长 郭玉萍(女)
区人民检察院
检察长 亓金玲
艾山街道办事处
党委书记 亓 群(3月止)
李全义(3月起)
主 任 孙晓河(3月止)
张 钊(3月起,11月止)
吕宝泉(11月起)
颜庄镇
党委书记 贺 伟
镇 长 卞良彪
黄庄镇
党委书记 张敬跃(3月止)
张春修(3月起)
镇 长 张春修(3月止)
桑红军(3月起)
里辛镇
党委书记 刁兴军(3月止)
孙晓河(3月起)
镇 长 常存杰(4月止)
秦 蕾(女,4月起)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 钢城区辖3个镇、1 个街道办事处,150个行政村、14
个居民委员会,区域面积339平方公里,耕地7748公顷。年末总人口23.56万人,其中
非农业人口11.31万人;人口出生率9.67‰,人口自然增长率4.51‰。2003年,区委、
区政府团结带领全区人民,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凝心聚力, 干事创业,经济和社会
各项事业得到了大发展。
经济总量持续增加, 群众生活进一步改善。 全区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5.01亿元,
比上年增长22%。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2.1亿元、40.03亿元、12.88亿元,
分别增长6.4%、 27.5%、10.6%,三次产业比例为3.8:72.8:23.4。群众生活水平进
一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46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923元,分别增长14.1
%和7%。
招商引资势头强劲, 园区平台作用逐步显现。全区共引进招商引资项目176个,
到位外来资金9.8亿元, 形成固定资产5.89亿元。先后有16个投资过千万元的新项目
投产运营或开工建设。 开发分区完成投资2100万元,“四通一平”面积达到3.5平方
公里,新引进项目22个,形成固定资产7000万元;银山工业园建设快速推进,服务支
持莱钢“十五”技改项目工作扎实到位,场平工程基本完成,道路、供水、供气等基
础配套工程按计划进行; 钢城民营经济园新引进项目43个,形成固定资产1.3亿元。
艾山小区、黄庄民营小区、棋山旅游区等小区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引进步伐加快,承
载能力强。
农业和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全区实现农业增加值2.10亿元,增长6.4%。粮食总产
16339吨,比上年增长37.3%;蔬菜播种面积4876公顷,总产量25.44万吨,增长19.3%。
全年造林996公顷, 其中经济林893公顷,果品总产量3.81万吨,增长50%。新发展饲
养小区4 个、 专业户205户,肉类总产6531吨,增长4.2%。山区开发取得新成效,完
成治理面积24平方公里,新增耕地267公顷。完成各类水利工程550项,葫芦山水库除
险加固一期工程、牟汶河治理三期工程顺利完成。水土保持工作成效显著,年内被评
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县。
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全区完成工业总产值112.4亿元,增长33.9%。区属企业实现
工业总产值27.08亿元, 增长28.3%,地方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13.68亿元,增长
53.8%;实现增加值4.03亿元,增长53.5%;实现利税1.31亿元,增长75%;经济效益综
合指数171.85%,同比提高36.67个百分点。
民营经济迅猛发展。 全区新发展个体工商户479户,新增从业人员1815人,新增
注册资金1560万元, 分别增长11.69%、15.94%、40.38%;新发展私营企业283家,新
增从业人员2455人, 新增注册资金32621万元,分别增长46.47%、49.21%、82.83%。
民营经济实现销售收入35.8亿元,上缴税金5024万元,分别增长74.55%、73.24%。
外向型经济迈出新步伐。 全区新增出口企业5家,新批外资企业2家,增资扩股1家。
全区拥有自营进出口权的企业达到17家,出口商品种类扩展到28种,出口市场扩大到
17个国家和地区。地方企业完成进出口总额623万美元(海关数据),出口总额122万
美元,增长52.5%;区属实际利用外资243万美元,增长38.1%。
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明显加大,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8.54亿元, 增长52.5%。城市道路建设共投资1300多万元 ,扩展、维修和硬化道路4
条。黄羊山大街改造如期竣工通车,钢都大街改造、府前大街东延等工程均完成年度
计划。房地产开发和旧城改造步伐加快,全区共铺工建设金鼎、汶水、力源等5 个小
区,完成开发面积42万平方米。城市绿化、美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完成绿化面积10万
平方米。乡村道路建设成效显著,完成23条82.7公里乡村道路的改造建设任务。绿色
通道建设进展顺利, 完成绿化面积205公顷。供水、供电、通讯等配套设施建设不断
完善,城乡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
财政收入持续增长, 银行信贷稳定增加。 实现地方财政收入5658万元 , 增长
30.2%; 财政支出1.23亿元,增长26.6%。金融机构年末存款余额48.08亿元,比年初
增加12.86亿元, 增长36.5%, 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2.06亿元, 比年初增加
3.72亿元,增长20.3%;各项贷款余额31.04亿元,比年初增加5.35亿元,增长20.9%。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86亿元,增长14.85%。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科技工作,组织实施市以上科技攻关
项目7项,研制开发新产品50多项,5家企业被列为国家新材料产业化基地重点骨干企
业。教育工作,基本完成教职工全员聘任,素质教育不断推进,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提
高。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深化优质服务,使计划生育率继续保持为100%,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5‰以内。 “非典”防治工作取得阶段性重大胜利,农村卫
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国土资源管理力度加大,环境保护工作扎实有效。民主法制
建设进一步深化,广大群众的民主法制意识不断增强。城市社区管理、城镇户籍管理
等各项改革顺利进行,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文化、体育、史志、档案、新闻、
粮油、物价、邮政、电信、保险、残疾人、旅游等各项社会事业都取得新成绩。

【钢城区被命名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县】 建区以来,钢城区委、区政
府把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作为强村富民、加快经济发展的根本大计常抓不懈,科学
规划,精心组织,加大投入,综合治理,累计完成各类水利水保工程3200多项,累计
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67.3平方公里,治理程度达到55.4%。年内被国家水利部、财政部
命名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县。
坚持“五成”标准,实施综合治理。在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中,该区按照基地
化开发、市场化调节、产业化发展、社会化融资的思路,坚持因地制宜、统筹兼顾、
科学规划的原则,以改土为基础,以治水为中心,以“五成”(地成、水成、林成、
路成、主导产业成)为标准,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了大规模连片综合治理开发,逐
步形成了山上松柏槐戴帽、山中优特果品拦腰、山下高产稳产田裹脚、拦沙蓄水工程
配套的“综合治理主导产业型”的流域治理模式和层层拦蓄、科学利用的河道治理模
式,全面提高了治理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自1999年以来,该区连续实
施了中央财政补助的棋山、黄庄河小流域和黄河水土保持工程钢城区项目区的综合治
理工程,共投资3816万元,其中各级财政投入1649万元、社会化投入(包括群众投工、
投劳)2167万元,兴建水库塘坝16座、谷坊613道、拦河坝47道、水池27座、机井126
眼、治沟骨干工程3座,新增蓄水能力124万方;新建水平梯田1456公顷;营造水保林
218公顷,发展优质经济林1985公顷。治理后,植被覆盖率达到47.8%,果品产量达到
4万吨; 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人均纯收入
由3092元提高到3923元。
强化服务管理,巩固治理成果。区政府发布了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
和禁止开垦陡坡地范围的通告,镇、村两级制定了乡规民约;建立健全了村集体统管
与分户承包管护相结合的机制和严格的管理制度,仅棋山治理开发区就新建管理房80
间, 配备管护人员100多名,有效地防止了人为破坏现象。区、镇机关干部带头组建
了15个示范服务队,创建了18个科技示范园,进行开发管理,推广实用技术,共引进
推广57个优质果树品种,对2134公顷果树进行了嫁接改良,推广果实套袋260余万个,
发展“三灌” (滴灌、微灌、喷灌)节水灌溉面积533公顷,极大地促进了农业规模
经营和高产高效农业的发展。
加强监督执法,促进综合治理。一是建立健全法规体系。区政府紧密结合钢城实
际,制订出台了《钢城区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暂行办法》、《钢城区水保“两费”收取
标准和使用管理暂行办法》、《钢城区水土保持方案申报审批办法》、《钢城区治理
开发“四荒”资源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为加强水保监督执法奠定了基础。二是
加强监督执法体系建设。区政府设立了水土保持办公室和水土保持监督管理站,各镇
(处)设立了相应机构,各行政村配备了水土保持监督联络员,初步形成了区、镇、
村上下互动的监督管理网络。三是严格监督执法。在开展人为水土流失现状普查、进
行“三区”(治理区、防治区、监督区)划分,制订监督规划方案的基础上,充分行
使《水土保持法》赋予的方案审批、监督检查、收取水土流失防治费和水土保持设施
补偿费等权利,全面开展了监督执法活动。共依法查处水保违法案件12处,审批水土
保持方案84个,收取水保“两费”9.2万元,使全区水土保持方案审批率达到95%以上,
“两费”收取率达到80%以上。
完善政策措施,确保任务落实。该区完善投入政策,采取租赁、承包、以地换地、
以粮换地等形式,有效地调动了群众参与治理开发的积极性。编制水土流失治理总体
规划、年度治理方案和单项工程实施方案,先报经上级主管部门审批后组织实施,从
而保证了规划的科学性、连续性和严肃性。区、镇都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指挥,相关
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指挥部,具体负责水保项目组织实施、资金筹措、监督检查等工
作。区、镇、村层层签订了责任书,严格考核奖惩。在开展水保宣传月活动的基础上,
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介,大张旗鼓地宣传有关政策措施,使之家喻户晓,有力地推动
了各项工作的开展。

【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 2003年,钢城区大力推进地方招商、莱钢招商和企地联手
共同招商,招商引资对加快经济增长、增加财政收入、促进劳动力就业的作用更加明
显。 至年底,全区完成招商引资任务6.79亿元,引进项目176个,合同签约的外来投
资总额13.01亿元,到位外来资金9.8亿元,形成固定资产5.89亿元。
依托莱钢招商的路子更加宽阔。钢城区紧紧抓住莱钢加快膨胀钢铁主业,大力发
展非钢产业,对内加快规模扩张,对外加紧资本运作的战略发展机遇,主动为莱钢做
大做强搞好服务,获得了更多的招商机遇。一是面向莱钢引进一批。坚持把莱钢作为
家门口最大的外商,为莱钢的发展提供一切有利条件和优惠政策,千方百计把莱钢的
新上项目留在钢城。同时,鼓励支持莱钢职工在钢城投资建厂。全年新引进项目中,
60%的项目是由莱钢或莱钢职工投资的。 全区16个投资过千万元的项目中,莱钢投资
的有3 家。二是企地联手引进一批。随着莱钢加快实施资本运作,国内外许多厂家有
意与其合作。对此,钢城区及时捕捉投资信息,积极当好配角,搞好协调服务,努力
促成双方合作,并在钢城投资建厂,全年企地联手招商项目占招商项目总数的比重达
到50%以上。 三是依托资源优势引进一批。立足当地矿产资源丰富等优势,借助莱钢
的品牌效应,发挥优势企业及部分闲置资产的作用,围绕莱钢产前供应、产中配套、
产后延伸招商引资,引进了一批与钢铁生产加工相关的产业项目。四是内引外联引进
一批。坚持内资、外资同样对待,年内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
规定》,激发了民间投资活力,许多民营企业积极与外商联合办厂,做到了优势互补、
互利共赢。
招商方式更加灵活。在坚持领导招商、全员招商、以商招商等方式的同时,积极
实行专业招商、蹲点招商,成立了150人的专业招商队伍,并在区招商局、外经贸局、
开发分区分别成立境内境外专业招商局,选派15名精干人员在青岛、烟台、威海、温
州等城市实行蹲点招商,取得明显成效。同时,借助莱钢对外交往多、销售网点多、
驻外机构多的优势,开展委托招商,反馈投资信息,扩大了钢城区的宣传面,提高了
招商引资的成功率。
园区效益更加明显。钢城区把园区建设作为推进招商引资和城镇建设的重要措施
和手段,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高效率服务。一是抓好园区规
划。全年投资4000多万元,用于开发分区及各类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项目承载
能力,增强了项目积聚效应。二是抓好项目引进。严把入园企业筛选关,积极引进投
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效益好的项目,严格控制投资小、效益差、有污染的项目,
确保项目质量和投资效益,为今后引进大项目、好项目留足发展空间。全年引进天元
气体、特种钢生产、60万吨氧化球团等投资过5000万元的大项目3 个,钢结构加工、
玻璃纤维、三益耐火材料等投资过千万元的项目13个。三是实施园区带动加快城镇建
设。园区建设的加快,推动了招商引资,促进了劳动力就业,拓展了城镇发展空间,
为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快实施城镇化战略提供了产业支撑,奠定了良好基础。颜
庄镇坚持以园区建设带动小城镇建设,被列为全国小城镇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
投资环境更加优化。通过加强招商引资宣传、落实服务承诺、开展社会评议、落
实优惠政策、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措施,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政务环境、法
制环境,全区上下形成了重商、亲商、富商、安商的浓厚氛围。在服务措施上,进一
步规范政府行为,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对项目征地、手续办理实行全程服务,
以最快的速度为客商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年内,区、镇两级抽调49名机关干部组成协
调组,全力服务莱钢“十五”技改项目建设。针对制约莱钢发展的供水问题,加快实
施葫芦山水库除险加固、牟汶河综合治理工程,强化莱钢供水管网综合整治,配合雪
野水库调水工程建设,铺开了钢都大街综合治理改造、府前大街东延等工程,整治城
市重点路段,优化了莱钢的外部发展环境。

【“富民强村”工程扎实推进】 钢城区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以
增加农业投入、加快农村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不断调整种植结构,加快龙头
企业建设, 搞好山区综合开发, 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实现了农民收入的较快增长。
200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923元,比上年增长7%,农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加大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力度。搞好宣传引导。通过思想教育、算帐对比、典型引
导等方法,鼓励农民大胆调整种植结构。强化技术服务。结合“新世纪青年农民培训”,
举办各类培训班10期,1500余人参加学习,收到良好效果。区、镇农业技术人员巡回
指导,及时解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多次聘请山东农业大学、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专家
举办技术讲座,提高了农民的技术水平。引导农民严格按照标准化组织生产,以市场
为导向,多元化调整种植结构。
加快农业龙头企业建设。围绕提高农业市场化、产业化水平,促进农副产品加工、
储藏、销售龙头企业建设,年内新上了棋山绿色食品开发公司、花雨山果脯厂、传福
牛肉加工厂、 庆苑面粉加工厂、益康奶牛场等5家龙头企业,开发了绿色无公害小杂
粮、优质山楂果脯、牛肉、面粉、牛奶等系列产品,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搞好山区综合开发。年初到各镇(处)实地调查,及早制定山区开发总体规划,
各镇(处)确定各自的治理目标,及时铺开工程施工,秋种前都拿出了示范样板工程。
至年底,全区完成治理开发面积1067公顷,兴建塘坝、谷坊、水库、机井等水利设施
600项,修环山路29.8公里,完成绿色通道绿化面积205公顷,营造各类经济林1007公
顷。同时,通过改善水利条件,推动了生姜、蔬菜、桑园的发展。
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通过有序组织或群众自发组织等途径,积极拓展区外、
市外劳务市场,不断扩大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数量。各镇(处)专门成立以市场化运
作、自主化经营的劳务输出公司,选派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同志负责协调企地
关系,主动为输出人员搞好跟踪服务和管理,维护了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促进了劳
务输出工作的顺利开展。 至年底,全区在莱钢等驻地企业务工人员达到2.4万余人,
其中,与莱钢签定中长期合同关系的4560人,年人均收入7500余元;围绕莱钢从事建
筑等生产生活服务的7000余人,年人均收入6500余元;季节性临时工9000余人,年人
均收入3500余元。 向青岛、 济南、寿光、临沂等地输出劳工3200余人,年人均收入
7600余元。

【民间投资创业活力增强】 建区以来,钢城区大力提倡全民创业,先后采取政策推
动、大户带动、园区拉动等有效措施,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民营经济保持了持续、
快速、 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截至年底,全区注册个体工商户4510户,私营企业718
家。2003年,民营经济从业人员1.59万人,上缴税金5024万元,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
重达到51.2%。部分企业完成资本原始积累阶段,逐步向资本扩张型方向发展。
大户发展势头强劲。双峰物资有限公司等16家经营大户投资兴办钢铁加工等实业
性项目, 投资总额1.2亿元,初步实现了由经营型向实业型的转变。九洲瑞和经贸有
限公司、中新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世友经贸有限公司等10多家企业积极拓宽业务
范围,投资领域涉及房地产开发、铁矿开采、机电销售、建筑装饰、饮食娱乐、物流
配送等领域,项目投资总额8000多万元,形成固定资产4000万元。合成耐火材料厂、
新艺粉末冶金制品有限公司、楔横轧制厂、天鲁碳黑有限公司等47家私营企业采取股
份制或股份合作制,提高了经济效益。
莱钢带动、 企地互动更加明显。全区718家民营企业,围绕莱钢产前供应原料的
有158家,产中供应辅料及配料的有102家,产后销售钢材及从事钢铁加工的有356家,
围绕莱钢从事第三产业及人流、物流项目的有80多家。莱钢各企业在地方投资办企业
14家,莱钢职工创办的民营企业76家,外来业户依托莱钢办厂、上项目投资过千万元
的企业19家,其中包括山东莱钢泰达车库有限公司、莱芜市京华焊管厂、山东莱冶特
种钢有限公司、山东莱钢万力型钢有限公司、莱芜市京安经贸有限公司等企业。这些
企业已成为全区民营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优势产业向产业化基地发展。 受莱钢带动,全区发展600多家涉及机械加工、焊
管、 轧钢、金属冶炼、金属切割等钢铁加工民营业户,年生产能力150万吨。受钢材
价格上涨影响,鲁中钢材炉料贸易园、颜庄钢材市场、黄庄钢材市场等几个钢材销售
专业市场年内新发展钢材销售企业16家,全区钢材销售企业总数达到 226家,年经营
钢材150万吨,占莱钢产量的1/3左右。新发展华宇粉末冶金厂、华鑫粉末冶金厂、银
山祥瑞粉末冶金厂等6家粉末冶金企业, 全区粉末冶金企业总数达到10家,年设计生
产能力10万吨, 可生产粉末冶金制品及制件5万吨。发展耐火材料、石灰等炉料供应
企业百余家,年销售收入达亿元。围绕服务莱钢新上物流企业12家,泰捷信物流公司、
山东金辰经贸公司太航物流分公司、钢城云通物流有限公司投资规模都在千万元以上。
以黄庄镇木器加工园区为中心,发展木器加工销售企业16家,品牌效应、规模效益初
现。
各类园区平台效应显现。 截至年底,全区7个民营经济小区完成基础设施投资
3600万元 ,引进项目173个,形成固定资产投资3.25亿元,实现销售收入22.6亿元,
上缴税金2835万元。小区内水、电、路、通信等配套设施完善,标准档次不断提高,
承载能力显著增强。各小区突出专业经营,发挥特色优势,不断加强软环境建设,积
聚效应日益显现。

【乡村道路建设实现新突破】 2003年,累计完成投资1765万元,其中,争取国债资
金218.9万元,省、市补助资金550余万元,改造乡村道路23条82.7公里,为全区经济
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交通环境。
根据省、市确定的利用3至5年左右的时间,实现行政村村村通油路的总体规划,
钢城区成立了由区委书记任总指挥的农村公路改造工程指挥部,各镇(处)成立了由
党政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农村公路改造领导小组,区、镇两级抽调35名熟悉工程技术、
精通业务管理的技术骨干组成工作班子,指导全区农村公路改造工作。区政府制定印
发了关于《全区行政村通等级油路实施方案》和《工程质量施工管理办法》,明确了
工程建设标准、建设里程、建设等级和扶持政策。对工程建设项目,特别是国债工程
项目,严格按照要求公开招投标,选择有资质、有设备、有信誉、有能力的专业施工
队伍。为确保工程质量,实行领导干部、工程技术人员包路段责任制,严把材料进口
和施工质量关,对不符合标准要求的材料或不符合施工程序的项目,坚决停料或返工,
不允许进入下道工序;对需要认定的工程,工程监理人员签字认定后方可施工;对达
不到质量标准要求或未经签字认定的项目,一律视为计划外项目,取消所有资金补助,
一概不予验收。各镇(处)采取专业队施工和机械化作业相结合的方式,保证了施工
进度与安全。在资金筹集上,区、镇两级采取向上争取一块、自己筹一块、社会捐一
块、依靠金融部门贷一块的方式,实行“一事一议”的办法,既缓解了资金不足的矛
盾,又切实减轻了农民负担。按照“一路一档”的要求,将工程的测量设计、工程预
算、招投标、组织施工、竣工验收以及与施工单位签定的廉政合同等材料整理归档,
加强了内业资料的管理。2003年11月,全区23条82.7公里农村公路全部完成铺油或硬
化,顺利通过省、市检查验收,所有工程质量全部达到合格以上标准。

【财政工作高效运行】 2003年,钢城区积极转变财政职能,高效运作财政工作,用
好“两个支点”(政府举债、政府调控配置资源),创新融资机制和国有资产管理机
制,使财政服务全区经济发展的职能作用实现新突破,增收节支取得新成效,各项改
革取得新进展,促进了全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创新融资机制,财政融资工作实现新突破。一是认真做好政府举债融资工作。努
力协调与各金融机构、市财政局和莱钢的关系,完成政府举债4900万元。二是创新财
政资金运行机制。科学合理地利用各类财政资金的时间差,拆借和集中调度财政资金
2500万元用于重点支出,提高了财政资金利用效率。三是充分利用政府投入资金的吸
附带动作用,吸引银行资金、社会资金、民间资金,统筹挖掘各方面的资金潜力和投
资能力,加大了对区域经济的投入。四是创新企业融资机制,扩大融资渠道。积极协
助有关部门筹建区中小企业借款担保中心,准备采取政府投入少量启动资金,担保中
心实行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自负盈亏的办法,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突出重点,全力支持经济发展。一是支持招商引资和开发分区建设。安排招商引资奖
励基金36万元, 上年招商引资企业优惠政策兑现资金50万元,招商引资工作经费110
万元。多方筹集资金350万元,加快了开发分区新辟地段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投资150万元, 推进了开发分区湖北大冶新冶炼钢项目工程基础建设。二是竭力支持
大型H型钢等重点项目建设。投资2800多万元,保证了大型H型钢占地、地面附着物补
偿费和“四通一平” (路通、 水通、电通、通信通、场地平整)建设;支付土地款
680多万元, 加快了4万吨水雾化铁粉、 泰达车库、京华焊管等重点项目建设;投资
280万元,加快了天元气体等重点项目建设;投资677万元,用于莱钢焦化厂焦炉征地
和附着物补偿;投入部分资金协调解决了莱钢水源地建设问题。三是加快城市基础设
施建设。 投资720万元,加快了钢都大街改造、府前大街东扩、黄羊山大街改造等城
市基础设施建设。 四是支持“工业立区”战略的实施。投资360万元,加大了对高新
技术和外贸出口企业的支持力度,使全区高新技术企业和主体税源企业保持了良好的
发展势头。支持企业改革、改制,为九龙公司解除2000多万元银行债务。启动了磁性
材料厂破产程序, 有效地盘活了企业资产。 五是大力支持“富民强村工程”。投资
640万元,用于山区综合开发。由区财政投资100万元重点扶持的黄庄农业节水灌溉项
目基本完成,投资65万元的优质林果农产品基地建设大大加快,经济薄弱村、农产品
龙头企业得到扶持,对林业、畜牧养殖业和农业信息网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大。六是加
快水资源基地建设。 投资860万元的牟汶河二期、三期工程进展顺利;投资1400万元
保证了葫芦山水库除险加固一期工程建设,同时筹措资金350万元完成水库清淤106万
方,增加储水200多万方。七是加大了对公益事业的投入。投资700万元,保证了莱芜
四中教学设施建设; 投资150万元,加快了城市环境绿化和基础设施建设。八是扶持
民营经济发展。加快了民营经济园区载体建设,为民营经济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增收、节支并重,财政资金效益明显。年初,组织专人对全区税源状况进行了调查测
算,对骨干企业、骨干税源以及招商引资新上企业进行了重点分析,在把握经济发展
形势和收入增减等因素的基础上,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财政收入计划。对收入任务,实
行目标责任制,细化、量化到人,强化征管,加强调度,严格奖惩,实现了收入稳定
增长和均衡入库。 通过招标、 拍卖、挂牌出让等方式出让国有土地,实现政府收益
350多万元; 通过出售广告权、冠名权,出租重要商业地段,实现国有资产收益20万
元;通过招商、拍卖、租赁等形式盘活闲置国有资产,实现政府收益80万元。与此同
时,按照“保工资、保运转、保法定支出增长”的原则,突出发展重点,使财政支出
步入了发展型、效益型的轨道。一是加强预算编制,实行零基预算。整个支出盘子积
极稳妥,保证重点,科学合理。二是强化预算约束,严格执行预算。将属于政府所有,
体现政府职能的预算内、外资金全部纳入财政管理,分户核算,统一调度,捆绑使用,
“把钱花在刀刃上”。三是严格支出管理,确保收支平衡。对区直部门和单位实行了
“一次包死、超支不补、节余留用”的经费包干办法,制定和完善了专项资金管理办
法,实行项目审批制度,改进了资金拨付方式,有效地避免了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等
问题的发生。四是调整优化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筹集资金35万元,保证了抗击
“非典”工作的顺利进行。进一步完善镇(处)工资上划区级管理办法,严格工资专
户管理,从而保证了工资的正常发放。提高社会保障支出在财政预算中的比重,及时
足额发放了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保险金、失业金和城乡最低生活保障金。进一步完善
了社会保障资金的征收、拨付和资金管理监督工作,促进了医疗保险工作的顺利进行。
加强对社会抚恤、现役军人优待、医疗和社会救济救助的保障力度,有效地解决了军
转干部和“四属”(烈属、军属、伤残军人、复员军人)“三难”(生活难、医疗难、
住房难)问题。同时,努力保障应急性支出和农业、科技、教育等重点领域和项目的
支出需要,使农业、科技、教育、计生投入分别增长31%、33%、32%和34%,均高于经
常性财政收入增长。五是加强了政府公共性支出和财政供养范围的界定与管理。
以“巩固、完善”为目标,各项改革取得新进展。一是进一步巩固了农村税费改
革。组织召开全区农税改革会议,对取消特产税、改征农业税进行部署,合理确定了
当年的农业税征管任务, 制定并实施了新的农业税方案。自3月份起,组织农税人员
对全区计税土地面积、常年产量、税率、纳税款等基本要素逐户核实登记,使各个镇
(处)档案资料全部实现微机录入管理。按照规范化管理的要求,实行了统一纳税登
记、 统一税收公示、 统一纳税通知、统一完税凭证的“四统一”管理制度;实行了
“三到户”(农业税核定到户、纳税通知送达到户、税票开具到户)和定点、定时、
定额征管办法,严格按纪律要求,对农业税实行集中征收、微机开票,规范了征管行
为。 本着“公开、公平、公正”原则,落实社会减免44万元、灾歉减免126万元,占
全年应征税额的31%。 二是进一步完善了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制度。支付中心进一步
完善工作程序和方法,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加强了对区直各预算单位原始
票据的审核把关;对专项资金支出,实行跟踪管理,按项目进度提供用款计划,确保
资金专款专用。采购中心认真执行《政府采购法》,进一步扩大了政府采购范围,年
内采购29项,采购金额420.2万元,节约资金41.7万元,节支率达12.7%,提高了财政
资金使用效益。 三是预算外资金管理“票款分离” 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从源头上
预防了预算外资金坐支、挪用等违规行为,加强了对个别单位隐性收费、隐性资产的
监督管理,维护了财经纪律的严肃性。

【老干部工作扎实有效】 近年来,钢城区认真执行老干部政策,狠抓老干部政治、
生活各项待遇的落实,实现了老干部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的目
标。2003年11月,钢城区委老干部局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山东省老干部工作先进集
体。
实施“三个机制”,落实好老干部生活待遇。狠抓离休干部离休费保障机制、医
药费保障机制、 离休费医药费财政支持机制的落实, 2003年,在综合平衡上年离休
干部医药费数额的基础上,合理核定每名离休干部医药费统筹金为6500元。及时做好
离休干部医药统筹费的收缴和医药费报销工作。全年报销离休干部医药费30.34万元,
支付个人医疗账户资金5942.95元。对部分困难单位,区政府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为区
供销社和葫芦山水库管理处的7名离休干部支付医疗费统筹金4.55万元, 解决医药费
缺口资金6.23万元。
加强党支部建设,落实好老干部政治待遇。建立健全党的“三会一课”、党员活
动日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根据老干部身体状况和兴
趣爱好,采取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普遍学习与重点学习相结合的方法,有计划地组
织老干部、老党员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
神。实行定期通报制度,让老干部了解全区政治经济形势,自觉支持经济发展。本着
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教育活动,使广大老干
部做到政治坚定、思想常新、理想永存。加强与老干部、老党员的联系。各离退休干
部党支部实行支部委员联系老党员、老干部制度,定期了解情况,听取老干部的意见、
建议和要求,并及时向上级党组织汇报,保证了老干部政治待遇的落实。
强化老干部活动室建设。订阅了党报党刊以及适合老年人阅读的报刊杂志,购置
了棋类、球类等文体活动用具。老人节到来之际,区委老干部局和区文体中心、区老
年体协联合举办了“九九”重阳节老年人运动会,各镇(处)、区直有关部门(单位)
组团参加了各类项目比赛,推动了老年人体育活动的深入开展。组建区老年大学和镇
(处)老年学校,进一步扩大了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阵地。
积极为老干部办好事、办实事。组织离休干部健康查体一次。“非典”肆虐时,
里辛镇党委为离退休干部熬制防治“非典”的药物,组织人员到老干部家中消毒,受
到老干部欢迎。对老干部的来信来访,一方面做好解释,一方面协调解决。同时,不
断改进工作方法,变被动接访为主动下访,加强了与老干部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引导离退休干部为经济建设服务。 在全区开展 “我为加快发展建言献策” 和
“五参与一服务”(参与招商引资、参与民营经济、参与结构调整、参与科技兴区、
参与社会稳定,服务经济建设)活动,引导老干部发挥自身优势和特长,参加有益于
社会的各项活动,为领导决策提出合理化建议,为当地经济建设做出了贡献。

【颜庄镇被评为全省信访工作先进单位】 2003年,颜庄镇党委、政府坚持实施“一
手抓发展,重点抓园区;一手抓稳定,重点抓班子”的工作思路和领导机制,把信访
工作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头等大事,实现“两个下移”(重心下移、责任下移),全
镇呈现出了稳定发展的良好态势。年内,颜庄镇被评为全省信访工作先进单位。
靠班子保稳定。坚强有力的村“两委”班子是维护稳定的基石。颜庄镇根据各村
出现的新情况,定期排查摸底,排出不稳定村,派驻工作组帮助理顺关系,为民办事,
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抓队伍护稳定。在信访工作中,颜庄镇党委、政府坚持以人为本,重视抓好四支
队伍,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稳定。一是机关干部队伍。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的信访
调解处理中心,配备两名专职人员,全面负责信访调解工作,投资6000多元,建起了
全市第一家高标准调解室,为开展工作奠定了基础。明确要求,机关干部与村里交往,
必须做到政治上明、经济上清、作风上正。二是村干部队伍。对干事创业的村干部,
实行物质、精神双重鼓励,对表现差的村干部决不姑息迁就。年内共处分村干部9名,
其中支部书记3名。 三是党员队伍。充分发挥党员在稳定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四是老
干部队伍。主动争取支持,使他们成为维护稳定的重要力量。
用制度固稳定。一是实行信访工作领导责任追究制度,明确各村支部书记为维护
社会稳定的第一责任人,增强了支部书记抓稳定的责任感。二是实行村干部报酬镇级
补助制度。由镇财政出资,为村干部发放工资补助,解决了落后村无人管事的问题,
同时明确规定,出现上访的,扣干部补助。对连续干满三届、任职期间没有出现上访
的支部书记由镇财政出资办理保险。三是实行会计职业化改革。取消村会计,镇成立
村级财会中心,机关干部兼任村会计,规范了村级财务管理,使最易引发群众不满的
焦点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四是取消村级招待费,减轻了村民负担,树立了干部的良
好形象。五是实行机关干部包村责任制,把解决好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及稳定
工作作为包村工作的硬性指标,严格考核奖惩。
以发展促稳定。2003年,颜庄镇民营园和钢材大市场共引进项目60家,其中投资
过千万元的7家,带动了全镇民营经济的发展。镇财政收入增幅突破30%,为进一步加
快发展、维护稳定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年内全镇42个行政村有36个村硬化了村内
道路,12个村新打了深井,赢得了群众的理解、信任与支持。

【村民自治模范单位—里辛镇】 里辛镇党委、政府严格遵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规定,把有关法律法规与乡镇实际相结合,把选好与用好村干部相结合,坚持党的领
导、发扬民主和依法办事三项原则,严格落实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
监督,狠抓基层组织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里辛镇先后被省、市、区授予“省级文
明单位 ” 、“产业结构调整先进单位”、“招商引资先进单位”、“基层政权建设
先进党委”等荣誉称号,年内被表彰为全省村民自治模范单位。
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依法民主选举村民委员会。通过举办培训班,出动
宣传车,张贴标语,到各村召开党员会、群众代表会等形式,向群众宣传应该享有的
权利和义务,选好自已的带头人。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成立了党委书记任组长的
换届领导小组和全体机关干部组成的3个工作小组, 制定了周密的选举方案;各村分
别成立以党支部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大力提倡党支部成员依法进入村民选举委员
会,党支部书记依法兼任选举委员会主任,加强了对换届选举工作的领导。严格按程
序办事。从推选选举委员会到预选候选人和正式选举,都采取选民直选形式,现场设
立验证处、领票处、秘密写票处和投票处,公开唱票、计票,公布选举结果,确保广
大选民的推选权、直接提名权和选举权。
充分体现多数群众的意见,搞好民主决策。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有关规定,
本村重大事项必须召开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里辛镇立足当地实际,主
要采取村民代表会议形式,保证了民主决策。具体工作中,一是严把村民代表选拔关。
里辛镇颁布《村民代表议事制度实施意见》,明确规定村民代表的标准、结构和数量,
同时注重对村民代表素质的培养,提高了他们的参政议政能力。二是做好决策前的准
备工作。开会前,村“两委”把会议议题以书面形式发到村民代表手中,由他们广泛
征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开会时,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进行民主决策,充分代表
了民意。三是搞好决策的落实。会议后,村民代表及时向群众通报会议决策情况,村
委会负责实施,村民代表进行监督,及时提出修改意见。
加强制度建设,推进民主管理。一是立足实际制定制度。里辛镇制定《关于村级
民主管理工作的意见》,明确了民主管理的内容、基本程序等,各村结合实际,进行
了细化、量化,使之更加完善。二是发动群众民主讨论制定制度。各村每一项制度出
台前,都由村民代表拿着初步方案到各家各户征求意见,最后由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
定。三是注重各类规章制度的配套完善。加强对有关制度的修订完善,形成了村民代
表和党员议事会制度,村“两委”年终总结报告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干部制度,财
务管理、财务审计制度,财务公开、财务监督制度以及村规民约制度等10项比较系统
规范的村级民主管理制度。
突破村务公开的薄弱环节,真正做到民主监督。一是突出重点。发挥村民代表会
议和民主理财小组的作用,凡重大财务支出必须经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村民理财
小组盖章后才能公开。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和呼声,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切实保障村
民对集体财务的知情权、决策权。二是注重实效。近几年来,叫响了“谁不公开就公
开谁”、“谁假公开就真公开谁”的口号。里辛镇专门成立以纪委书记任组长的检查
小组,每月10日逐村检查财务公开情况,并拍照存档,半年通报一次。三是增强针对
性。各村在设立公开栏的基础上,采取发放公开卡、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利用高音喇
叭广播等形式,加强财务公开,提高了财务工作透明度。对各村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
目,要求随时公开,项目完工后专门公开,增强了工作的针对性。
(崔方春 唐广源 陈建新 刘志东)
责任编校 屈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