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城区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c&A=2&rec=25&run=13

中共莱城区委
书 记 朱胜运
副书记 李乃俊
韩增旗(挂任,1月止)
王 华(女,1月止)
胡文朴 刘延才
王光华(1月止)
张正杰(1月止)
王庆堂(1月止)
徐延明(1月起)
常 委 朱胜运 李乃俊
王 华(女,1月止)
胡文朴 刘延才
王光华(1月止)
王庆堂(1月止)
张正杰(1月止)
徐延明 陈长军
莫祥春(1月止)
姜军民 李维运
亓 峰(女,1月起)
张子信(1月起)
高立峰(1月起)
中共莱城区纪委
书 记 张正杰(1月止)
胡文朴(1月起)
区人大常委会
主 任 朱胜运
第一副主任 王庆堂(1月起)
副 主 任 魏佑玉(不驻会,1月止)
马学文(1月止)
冯德文(1月止)
莫祥春(1月起)
刘永飞 魏佑福(1月止)
高长起 毕勤泗(1月止)
唐绍金(1月起)
雷明娟(女,1月起)
张文琴(女,不驻会,1月起)
区人民政府
区 长 董瑞吉(1月止)
李乃俊(1月起)
副区长 李乃俊 (1月止)
胡文朴(挂职,1月止)
刘延才(1月起)
杨桂钊 (1月止)
武树华(1月止)
毕于业(1月止)
徐 坤(科技,1月止)
李福森 黄翠萍(女) 郑德庆
李兴实(1月起)
金宗义(1月起)
顾 问 毕于业(3月起)
区长助理 唐绍金(1月止)
高立峰(1月止)
苏国庆(3月起) 刘振凌(7月起)
区政协
主 席 聂玉江(1月止)
王 华(女,1月起)
副主席 张庆玉(1月止) 马启代(不驻会)
杨荣立 王庆莱
张翠玲(女,1月起)
余南北(不驻会,1月起)
李润亭(不驻会,1月起)
区人民武装部
部 长 李思亮
政 委 姜军民
区人民法院
院 长 王传华
区人民检察院
检察长 刁俊河
凤城街道办事处
党委书记 莫祥春(1月止) 张子信(1月起)
主 任 李明顺
张家洼街道办事处
党委书记 田京书(1月止) 李乾实(1月起)
主 任 李祚峰(3月止) 王静媛(女,3月起)
高庄街道办事处
党委书记 杨继荣
主 任 王庆喜
口 镇
党委书记 刘振凌
镇 长 曹殿军
羊里镇
党委书记 魏广明
镇 长 赵春培
方下镇
党委书记 王庆江
镇 长 马庆云
牛泉镇
党委书记 刁玉照(3月止) 周光学(3月起)
镇 长 张凌云(女)
辛庄镇
党委书记 张子信(1月止) 赵洪新(3月起)
镇 长 赵洪新(3月止) 王爱华(3月起)
苗山镇
党委书记 魏常杰
镇 长 陶宗升(12月止) 孙佳修(12月起)
茶业口镇
党委书记 亓 勇
镇 长 任启民
雪野镇
党委书记 苏国庆(3月止) 李祚峰(3月起)
镇 长 刘佃银(3月止) 毕武德(3月起)
大王庄镇
党委书记 亓希山
镇 长 刘同法(3月止) 燕相柏(3月起)
寨里镇
党委书记 雷印高
镇 长 黄延成
杨庄镇
党委书记 董成林
镇 长 王建军
和庄乡
党委书记 李乾实(1月止) 王国勤(3月起)
乡 长 王国勤(3月止) 赵 波(3月起)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 莱城区辖1乡、11镇、3个办事处,865个行政村(居
委会) ,总面积185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01万公顷。年末全区总人口94.21万人,
其中非农业人口27.16万人, 人口出生率8.72‰,人口自然增长率2.14‰。2003年,
区委、区政府团结带领全区人民,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十六
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努力克服“非典”带来的不利影响,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
务,解放思想,负重奋进,干事创业,加快发展,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经济建
设和社会各项事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2003年,全区国内生产总
值114.73亿元,比上年增长16.5%,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6.6%、24%和11.6%。
农业产业化、标准化进程加快,在抓好“三辣”生产的基础上,全区新发展其他经济
作物3万亩,其中黄烟面积1万亩;建设无公害农产品基地10万亩。新发展有一定规模
的加工企业14家, 新建千吨以上恒温库10座,新增储藏加工能力4万吨。完成造林绿
化4.8万亩, 其中绿色通道工程2.2万亩,新发展经济林果2.6万亩。新建标准化饲养
小区12个,新发展合同猪15万头,合同鸡(鸭)566万只,新增养殖大户105户。工业
经济快速发展,优势产业不断壮大,骨干企业支撑作用日趋明显。全区规模以上工业
企业实现产值46.1亿元,增加值12.5亿元,销售收入39.98亿元,利税3.7亿元,分别
增长27.6%、 22.63%、28.1%、28.4%。钢铁生产及深加工、轻纺、化工三大主导产业
规模以上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3.1亿元, 利税3.1亿元, 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
83.2%和83.8%。第三产业有了新的发展,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7亿元,增长13%。
旅游业快速发展,完成旅游开发投入7000万元,增长40%;接待游客85万人次,增长9
%; 实现旅游收入1.4亿元,增长11.5%。民营经济发展势头强劲,个体工商户、私营
企业规模和质量均有大幅度提高, 投资50万元以上的民营企业达到260家,民营经济
实现总税收1亿元,增长29%。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4646万元,增长16.6%(同口径增长
26.88%) ,实现了收支平衡,略有节余。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8469.45元,农民人均
纯收入3829元,分别增长14.09%、6.1%。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 载体功能明显增强。市考核认定招商引资项目131个,计划
总投资14.2亿元, 外方计划投资11亿元,外资形成固定资产6.5亿元。投资过5000万
元的千榕板业、 苗山轧钢、九羊公司350高炉、榕航轧钢、阳光铸造、莱矿球团等项
目相继竣工投产或调试生产。投资过亿元的莱新铁矿炼铁、九羊公司焦化、鲁中(温
州)商品批发城、香山旅游开发等一批大项目相继开工建设。16处经济小区完成基础
设施投资8820万元,引进项目230个,完成项目投资12.8亿元,增长26.7%。北部经济
小区(口镇)完成基础设施投入2030万元,引进项目13个,完成项目投资7970万元。
投资规模增势强劲,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4亿元,同比
增长30.8%, 其中区属完成投资27.5亿元, 同比增长77.4%。12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
5.68亿元,其中泰山纸业10万吨轻量涂布纸项目完成投资1.8亿元,累计完成投资5.1
亿元。 汶河化工3万吨减水剂、科虹线缆加热温控电缆等重点项目相继建成投产。城
镇建设步伐加快, 完成投资3.6亿元,建筑面积52.6万平方米。“三中心两组团”完
成投资1.2亿元,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8项城市建设重点工程进展顺利,顺河大街拆
迁任务基本完成。 农村公路改造工程全面铺开,投资8400万元,完成公路改造307公
里。农业综合开发成效显著,完成土地整理开发2.5万亩,新建各类水利工程680项;
投资750万元,完成了31个村的人畜用水打井配套。
各项改革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农村改革,在全区取消农业特产
税(黄烟除外),并暂停征收乡村公益事业金,有效减轻了农民负担。积极探索土地
流转制度改革, 继续深化水利、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全区共租赁、拍卖山林4万亩,
完成小型水利工程改制509处。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资本运营和企业上市步伐加快。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力度加大,启动实施乡镇机关事业单位医疗保险制度,完善城乡居
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城市社区建设完成了建成区内9个村(居)的集体资产改制工
作。继续抓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行政效率进一步提高。健全完善乡镇财政体制,实
行集中支付制度,社会综合治税扎实起步。人事制度、土地管理、矿产资源管理、户
籍管理等各项改革稳步推进。 外向型经济有了新的发展,实现进出口贸易额14463万
美元,增长27.5%,其中出口完成10142万美元,增长4.9%;合同利用外资3989万美元,
实际利用外资1720万美元, 增长92.6%。劳务输出工作实现了新突破,全区新成立劳
务输出公司34家,市外劳务输出人员1万多人,其中境外劳务输出360人次。
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深入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
实施纲要》,全面实施“四五”普法和“二五”依法治区规划,深入开展“六进家”、
“四下乡”和“法德结合、文明理家”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干部群众精神面貌明显
改变。 科技工作成绩显著,组织实施市以上科技计划项目18项,其中国家级4项,省
级11项; 获得市级以上各类科技成果13项;有3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
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协调发展,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全区三所高中
本科录取1510人; 完成危房改造162处,改造危房面积15万平方米。卫生事业发展步
伐加快,按照上级关于防治“非典”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本着以防为主的原则,
强化组织领导,完善工作程序,严格落实责任,建立多道防线,严防病例输入,取得
了重大胜利。 强化计划生育管理, 大力开展优质服务,全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
2.8‰以内。环境保护日益加强,重点污染源得到有效治理。集中治理整顿土地市场,
加大矿产资源管理力度。继续深化以“四民主一公开”为重点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坚持依法治信治访,强化基层矛盾纠纷调处工作。深入
开展“严打”整治斗争,严厉打击黑恶势力,社会安定局面进一步巩固。积极开展国
防教育和军民“双拥共建”,认真抓好民兵预备役工作,军政军民团结进一步加强。
文化、体育、人事劳动、爱国卫生、监察、政府法制、审计、计划、统计、物价、安
全生产、厂地协作、外事侨务、对台事务、民族宗教、档案、史志、老龄、残疾人、
粮食、供销、物资、机关事务管理等各项社会事业都取得了很大成绩。

【莱城区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 建区以来,莱城区委、区政府深入持久地
实施 “科教兴区” 战略,坚持“依靠、面向”的科技工作方针,将发展科技事业列
入优先发展的重要议事日程,加快了全区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2003年,
莱城区人民政府被国家民政部授予“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荣誉称号。
加强领导,为科技工作提供组织保障。区委、区政府每年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听取
科技工作汇报,研究和解决科技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制定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高
新技术及其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加快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具体措施,及时有
效地解决科技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为科技事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同时
区里成立以区委副书记、区长为组长,区委常委、组织部长和分管科技工作的副区长
为副组长,各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小组,将每年的科技
进步目标完成情况作为领导干部工作实绩,重点考核,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的作
用。全区呈现出了科技政策较为完善、科技人才辈出和多元化科技投入并举的科技工
作新局面。
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科技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为确保“科教兴区”战略的实施,
完成各阶段的科技发展目标,莱城区先后制定了《关于党政领导干部科技目标考核管
理办法》《关于加快发展高新技术及产业的意见》《关于实施星火计划若干问题的暂
行规定》 《科技成果鉴定暂行办法》 《莱城区民办科技组织管理暂行规定》《关于
“经、科、教”结合的决定》《关于加快农民专业技术协会发展的意见》《关于引进
人才优惠政策的暂行规定》《莱城区科技发展基金暂行管理办法》《关于加强知识产
权保护管理工作的意见》《区科技成果奖励办法》《关于选拔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的意
见》《关于选聘科技副乡镇长的试行意见》等20多项有关政策、人才、投入等方面的
优惠措施,为科技事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同时认真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和激励
机制,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科技人才结构更加合理。科技事业的蓬勃发展,促进
了经济及社会事业的健康、协调发展。1996年,莱城区被授予“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区”
称号。建区以来,完成了“八五”后三年、“九五”计划和“十五”前两年的发展规
划及年度计划。完成市级以上各类科技发展计划194项,其中省级以上计划100项;完
成了两个国家“863”高科技项目;取得科技成果181项;专利申请和授权682件和617
件;各类科技人员15000人;科技三费由建区时的6万元增加到2002年的482万元。
创新科普机制,提高科技含量。农民专业技术协会通过机制创新,不断规范和提
高,已成为实施农业“两化”的有效载体。莱芜生姜、牛泉粗毛型长毛兔、大红袍花
椒、莱芜瘦肉猪等八个项目,被命名为省科普示范基地。莱城区1999年跨入全省科普
示范县(市、区)行列。区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建立,为全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从科
技信息、创新指导、技术咨询、技术市场管理、新产品研发等全方位的管理与服务,
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壮大,企业管理水平、技术装备水平、产品质量水平的升级,提高
了市场竞争力。通过开展争创“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区”、“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应用年”
等活动,加快了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发和高新技术产业化进
程。科技进步成为推动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莱城区荣获“全国村民自治模范区”】 莱城区委、区政府为适应农村、城市基层
改革与发展需要,狠抓农村基层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村务公
开,全区村民自治工作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先后被省、市命名为“村民自
治示范先进区”。2003年被国家民政部授予“村民自治模范区”荣誉称号。
找准切入点,营造抓村民自治良好氛围。一是从组织机构入手,为创造良好氛围
打牢基础。区里成立由分管民政工作的副区长任组长、区人大副主任任副组长的村民
自治领导小组,在区民政局设立基层政权建设办公室。各乡镇(办事处)设置村民自
治领导小组和指导小组。在换届选举工作中,区里成立乡村领导班子换届选举领导小
组,乡镇(办事处)成立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组,村级成立村委换届领导小组,
上下齐抓共管,一级抓一级,层层有人抓。二是从政策入手,为村民自治提供依据。
按照中央、 省、 市要求,区里先后制定出台了《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的意见》
《关于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工作的意见》《关于评选表彰模范乡镇、模范村(居)委员
会和优秀村(居)委会主任活动的意见》等一系列规定,为搞好基层政权建设和村民
自治组织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和组织保证。三是从规划入手,有条不紊地开展自
治工作。区委、区政府把加强基层政权和村民自治组织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多次
召开专题会议,听取汇报进行研究。制定了《关于抓好“四民主一公开”制度建设的
五年规划》,成立由区委书记任主任、区长任副主任的社区建设工作委员会,把社区
建设列入2003年全区十项重点工作之一。
多管齐下,不断推进基层民主进程。一是坚持依法选举、让换届选举工作程序化,
各村设立中心会场,动员选民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到中心会场参加选举,确保选民
达到半数以上。从发票到投票实行“流水线作业”,整个过程都有选举委员会成员和
机关干部现场监督。选举时,由村民选举委员会成员具体组织,并选拔部分老党员、
老干部以及群众威信较高的村民,与乡镇机关干部一起维护会场秩序。全区的选举工
作实现了参选率高,成功率高,书记、主任一人兼和两委成员兼职比例高,两委成员
工作热情高。二是镇村联动,使民主管理制度化。以镇政务公开带动村务公开,把乡
镇党委政府的任期目标、有关政策等内容向群众公开,带动村务公开逐步走上制度化、
规范化轨道。三是健全制度,把村民自治规范化。制定和完善民主议事规程、村务公
开规定、民主评议村干部等一系列制度,让村民自治工作从“领头人”开好头。制定
了“六化六十条” 标准要求,在全区开展 “法德结合,文明理家”活动,推广大王
庄镇大下河村由村民自己讨论制定适宜本村的《村规民约》的做法,让村民建立自己
的“小宪法”,自己约束自己,全区呈现出了干群关系融洽,村风健康向上,政通人
和,事业繁荣的良好局面。
强化领导,形成全方位抓村民自治的良好机制。区五大班子、乡镇主要负责人,
各包一个村,把村民自治工作列为领导包村和干部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每个部门包
一个村,包村工作同村民自治工作共同抓。区委、区政府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和省《选举办法》《实施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出台了《关于做好1999年度
“两委”换届宣传工作的安排意见》等文件,利用宣传车、黑板报、标语、宣传栏等
形式进行宣传,圆满完成了六、七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充分利用乡镇党校教
育阵地,每年对村委会成员进行一次集中培训,提高了村委会干部的整体素质。

【莱城区荣获“全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 莱城区委、区政府不断强化计划
生育优质服务工作,连续九年获市人口目标责任考核一等奖。2003年被省委、省政府
授予“全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荣誉称号。
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区委、区政府把“创建全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摆
上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由区委书记任组长、区长任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制定下发了
开展“争创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乡镇、先进村”活动的具体实施方案,召开全区计
划生育奖惩兑现大会、全区计划生育工作会,对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多次听取情况汇报,对计划生育工作中的问题进行专题研
究。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层层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将责任落到实处。区计划
生育领导小组制定下发了《关于实行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的若干规定》和《关于
对党政领导干部实行计划生育离职审计、追踪奖惩的若干规定》,严格执行,有36名
担任过乡镇计生办主任的同志先后被提拔为乡镇党委、政府领导成员。在机构改革中,
区计生局的行政编制保持稳定,区计划生育服务中心、药具管理站、信息服务站经费
形式分别由差额、自收自支全部改为全额,保留了乡镇计划生育服务站。在农村税费
改革中,计生人员实行交叉任职,村计生主任兼任村妇女主任,实行公开招聘、竞争
上岗,工资由乡镇统筹发放。区、乡、村计生协会做到了人员、经费、阵地、活动四
落实。区委、区政府把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费全额纳入财政预算,先后投入资金1000多
万元,用于站室改造和设备更新,明确提出对城市下岗职工、无业人员独生子女父母
奖励费由享受奖励对象的原所属单位的同级财政部门负担。
以人为本,推进优质服务。各级党委中心组建立定期学习人口理论制度,每年分
期分批对区、镇、村计生干部进行教育培训。选编了《人口基础知识》《五期教育折
页》等书籍、资料,进行系统化教育。市区和乡镇驻地繁华街道,设立计划生育宣传
灯箱一条街。区、乡、村服务站室和人口学校充实了大量优质服务科普知识书籍、图
版和宣传画。举办培训班,学习各类避孕节育知识,达到五个知情,并结合自身实际,
选择适宜于自身的避孕节育方法, 育龄夫妇避孕节育措施知情选择率达到95%以上。
开展 “六个一” 服务,即上一堂优生优育课、看一部优生优育电教片、送一本优生
优育知识读本、做一次优生四项病毒监测、开展一次保健查体、服用一份福施福或叶
酸。区、乡镇(办事处)服务站成立生殖保健服务中心,配备服务车,技术人员携带
医疗器械进村入户开展健康查体,送医、送药上门,对所有不孕不育症患者建立档案,
给予指导治疗。
改革创新,提升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水平。区委、区政府先后制定下发了《关于对
计划生育家庭实行优先优惠政策的意见》《关于对农村符合二胎生育条件自愿放弃二
胎生育指标的夫妇进行奖励的暂行规定》等文件,形成了融奖励、优先、优惠、扶持、
保障“五位一体”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建立村民自治小组,组织村民按照
《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山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
的要求,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活动。在村级建立优质服务工作承诺规
范,全面实行计划生育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和有奖举报制度,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在
全区推行 “三化四制” ,即执法主体合法化、执法程序制度化、执法文书规范化和
执法责任制、过错追究制、公示制、评议制,依法规范干部的执法行为和群众的婚育
行为。加入全省计生系统广域网,建成了省、市、区、乡互联互通的计生专线网络。
在全区开展 “宣传教育进村、 婚育新风进家”、“建设新型生育文化,建设文明幸
福家庭”和“双进”、“双建”活动,转变了群众的婚育观念,形成了新型的生育文
化。

【莱城区荣获“全省农村教育工作先进区”】 莱城区委、区政府把教育工作放在优
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认真实施“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改革,促进了农村义务教育的
健康稳定协调发展。2003年,莱城区政府被省政府授予“全省农村教育工作先进区”。
明确发展农村义务教育的职责。按照“以县为主管理体制”要求,进一步明确各
级办教育的责任。区政府主要负责农村义务教育的经费投入、人事管理、校舍建设与
改造,保障义务教育发展的一切需要,做到 “三保”,即保工资、保运转、保安全。
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学生的依法入学、依法控辍及学校的治安、周边环境治理和为学校
建设提供必需的土地等办学条件的保障。
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莱城区政府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上,
做到“三个确保”,即确保按月足额发放教师工资、确保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
确保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和学校建设必要投入。对农村中小学的建设与发展进行统一
规划,每年由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危房改造和校舍建设。2002至2003年,莱城区
共撤并农村小学100所, 新建学校49所,扩建学校135所,改造危房5.2万平方米,总
投资6238万元,其中财政投入3244万元,教育投入逐年增长。
农村教师工资管理全部上收到区, 统一发放。自2001年12月,莱城区政府按照"
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原则,调整支出结构,把全区教师工资全部上收,由区财政
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工资项目标准,通过银行,直接划入教师个人帐户,按月发放,
彻底解决了教师工资拖欠问题,稳定了教师队伍,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建立以区为主的人事管理体制。莱城区教育干部任免、教师调配管理由教育主管
部门负责。2002年全区实行教育干部竞争上岗制度,从教办主任、学校校长全部实行
竞争上岗聘任。 全区1700多名教师参加竞聘,535名教师走上领导岗位,实现了人才
资源的最佳配置,激发了教育内部活力。

【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 2003年,莱城区委以不断增强党员先进性意识、
实践先进性要求为目标,以村级组织建设为重点,以“三级联创”为载体,围绕“抓
基层,打基础,强素质,增活力”,在创新和落实上下功夫,提高了党的基层组织建
设水平,促进了党员队伍的规范化管理。
开展以创建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区、“六个好”乡镇(办事处)党委、“五个好”
村党支部为重点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级联创”活动。制定了《关于“五个好”村
党支部和群众满意的乡镇(办事处)站所的创建标准和考核办法》,区、乡、村三级
按照创建标准,认真开展创建活动。在创建过程中,把重点放到落实创建措施上,把
着力点放到推动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战头力和基层干部素质上,把落脚点放到推动农
村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上,在全区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整体推进的农村
基层组织建设责任体系和工作机制。
后进村整顿工作。莱城区委制定下发了《关于继续做好后进村整顿工作的意见》,
采取自下而上申报,自上而下审批,编号建档动态管理的方法,严格督查考核。对每
个乡镇(办事处) 按照标准分类倒排出后进村,进行逐村检查,抽调358名(其中副
局级干部112名)素质高、能力强、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机关干部驻村帮助开展工作。
对后进村整顿工作实行动态管理,对整顿好的及时转化,对新出现的发现一个,管理
一个, 整顿一个。全区调整党支部班子33个,其中支部书记24名;办实事867件,清
理各类尾欠365万元。
典型培养和宣传报道工作。在帮助老典型健康发展的同时,不断挖掘培养新典型。
向市委推荐的房干、 西街等9个先进党组织,在新闻媒体上作了重点宣传报道。总结
宣传“非典”工作中的优秀党员和先进党组织的典型事迹,其中莱城区防疫站流行病
调查科主任任维利被评为省防“非典”工作优秀党员。
落实农村干部工资统筹和支部书记政府津贴。对农村四职主要干部工资实行统筹
的情况进行调度, 认真落实村支部书记享受区政府津贴制度,为全区任职满6年以上
的238名农村党支部书记发放了政府津贴。
机关和企事业党建工作。加强新型经济社会组织的党建工作,本着有利于党组织
作用发挥、有利于党员活动的原则,调整党组织设置,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提高了
基层党建水平。按照健全组织、理顺关系、开展活动、发挥作用的思路,加强非公有
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全区应建党组织的38家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全部建立了党组织。
党员教育培训。 在农村党员中开展 “双联双带”活动,组织75名农村党员干部参加
省委党校的学历培训,对150 名农村党支部书记进行了集中培训。组织18个村的党支
部书记到临沂市沈家庄村参观学习,体会他们干事创业加快发展的浓厚氛围;开展学
习郑培民先进事迹和中日友好医院在抗“非典”斗争中涌现出来的优秀共产党员的先
进事迹活动,对党员进行以农业实用技术为重点的科技培训,提高了党员致富的本领。
发展党员工作。制定下发了《关于做好2003年发展党员工作的意见》,以保证质量为
核心,重点做好在企业和农村中的党员发展工作,不断改善党员队伍的年龄、文化结
构。2003年全区发展党员850名,其中少数民族党员2名,学生党员10名。

【精神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2003年全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坚持以“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为指导,服务中心,创新工作,为经济和其它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
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以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题掀起思想教育新高潮。在全区城乡
开展“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集中教育”活动,对区直机关、各企事业单位、各乡
镇(办事处) 党委的200多名理论骨干进行集中培训,推动了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的
普及和深入。 组织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的学习和宣传,开展 “三
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群众性面对面宣讲活动。开展 “培育市场经济精神,干事创业
富民强区”大讨论活动,解决了干部群众在精神状态、招商引资观念、发展市场经济
办法、发展环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在全区形成了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加快发展的
浓厚氛围。
以诚信为主题,深入开展公民道德教育。莱城区抓住诚信这个重点,以信用企业、
信用村、信用户评比活动为载体,开展诚信教育活动。下发了《关于在全区开展信用
企业、 信用村、信用户评选活动的实施方案》,开展 “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评
比表彰了一批先进典型,全区上下形成了争当诚信人,争做诚信事的浓厚氛围。以贯
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主题,开展公民道德知识学习活动。在机关事业
单位,通过演讲、培训、集中学习等形式普及社会公德知识;在农村,把学习活动与
制定以德治村规范相结合;在学校,根据学生年龄及学习阶段不同,开设道德知识课
程; 在社区,开展 “四进社区”活动;举办了“国税杯”公民道德建设知识竟赛活
动。注重调研,增强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组织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如何围
绕经济建设中心,促进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新时期如何争创文明单位”、“发展
环境问题”、“新时期如何培育市场经济精神”等调查研究,总结已有经验,找准存
在的问题。
以争创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区为载体,开展各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
“四服务,六领先”为主题,开展服务经济最佳单位评选活动,对社会测评成绩突出
的14个经济部门授予服务经济最佳单位荣誉称号,提高了职能部门的服务质量和服务
水平。加强规范化管理,开展文明单位、文明村镇评比工作。加强对省、市、区文明
行业、文明单位、文明村镇的建设管理,在“招商引资任务完成量”、“计划生育达
标”等方面对文明单位实行一票否决制,对文明单位负责人进行集中培训,提高了理
论水平, 促进了全区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开展。在农村继续开展 “六进家”活动,
充实活动内容和形式,与“法德结合、文明理家”、“四下乡”等活动有机结合,推
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开展。

【招商引资取得显著成绩】 2003年,全区引进项目389个,外资到位数17.5亿元,形
成固定资产15.9亿元。 16处经济小区完成基础设施投资8820万元,引进项目230个,
完成项目投资12.8亿元。北部经济小区(口镇) 完成基础设施投入2030万元,引进项目
13个,完成项目投资7970万元。北埠民营经济区完成投资5500万元,入园项目50个。
落实专业招商, 实行蹲点招商。 全区确定410名同志从事专业招商工作, 其中乡镇
(办事处)111人,区直部门299人(境内招商局34人,境外招商局10人)。各部门、
各乡镇(办事处)确定1名分管负责人专职抓招商引资,主要领导拿出80%的精力抓招
商,各单位抽调的专业招商人员与业务工作彻底脱钩,全部精力用于招商引资。区委、
区政府组建莱城区境内招商局和境外招商局,本着“抽硬人、硬抽人”的原则,从区
直机关干部中选调精兵强将,确定了首批蹲点招商人员,充实到境内招商局和境外招
商局。
坚持因地制宜,突出优势招商。一是发挥资源优势。依托以“三辣”、林果、畜
牧为主的特色农业,钢铁及旅游资源、教育、卫生等新兴产业,引进了一批好项目。
依托特色农业引进农副产品加工项目52个,形成固定资产7500万元;依托钢铁及矿产
资源引进项目110个, 形成固定资产9.03亿元;利用新兴产业招商项目43个,形成固
定资产9221万元; 房地产项目26个,形成固定资产16782万元。二是发挥企业优势。
先后召开省属以上企业座谈会及外商投资企业座谈会,依托各类企业引进项目135个,
形成固定资产6.7亿元。 三是发挥区位优势。依托莱城区靠城靠市的优势,主动加强
与市委、市政府及市直部门的联系,争取无偿资金项目56个,资金到位4597万元。四
是推行委托代理招商。区委、区政府制定了《关于实行委托代理招商的暂行规定》,
面向国内外聘请招商代理,首期选聘了21名招商代理。
突出重点, 坚持抓大项目。对重点项目和规模较大的项目招商情况, 十天一调
度,全区新引进外方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开工及投产大项目20个,总投资11.14亿元,
外方投资9.55亿元,形成固定资产2.96亿元。
优化环境, 强化服务。一是优化园区载体环境。全区8处重点园区完成基础设施
投入4339万元,引进入园项目141个,完成项目投资6.7亿元。二是优化政策环境。在
继续执行原有奖励政策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关于奖励引进生产经营性大项目有功
人员的规定(试行)》。为启动民间资金,鼓励投资上项目,研究制定了《关于鼓励
民间投资兴办实业的暂行规定》 。 为调动机关人员招商引资的积极性,制订出台了
《关于提拔重用招商引资工作实绩突出人员的有关规定(试行)》。一系列优惠政策
的出台,有力地促进了招商引资工作的开展。三是优化社会环境。区委、区政府印发
了《致全区人民的一封信》《致莱城区籍在外地工作老乡的一封信》,形成了过年不
忘招商、过节不忘发展的良好局面。全区上下形成了想招商、议招商、抓招商的浓厚
氛围。
积极参与钢铁招商大会,狠抓签约项目升级和落实。钢铁招商大会期间,全区共
签约项目162个, 计划利用市外资金79.2亿元,其中合同项目89个,计划利用市外资
金33.6亿元;协议项目73个,计划利用市外资金45.6亿元,超额完成市里下达的指标。
为落实签约项目,制定印发了《关于实行莱芜钢铁招商大会签约项目推进责任制的通
知》,对所有签约项目实行区大班子领导、引荐单位及载体单位主要负责人共同推进
责任制,一月一调度,抽调专人组成督查组,对项目落实和推进情况跟踪调度、督查,
并作为年终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有力的调动了各级工作的积极性。

【民营经济发展迅速】 2003年,全区投资50万元以上的民营大户260家,比上年增
加130家, 完成投资9.4亿元;全区新增个体工商户3026户、私营企业591家,民营经
济完成增加值51.5亿元,占全区GDP的比重达到44.8%;民营经济实现税收10850万元,
民营企业出口创汇达到2401万美元。
制定政策,激励发展。为激发民间投资兴办实业的积极性,区委、区政府制定出
台了《关于鼓励民间投资兴办实业的暂行规定》 , 发挥了很好的政策导向作用。到
2003年,全区年计划启动内资投资50万元以上的企业156家,计划投资4.3亿元,完成
投资3.3亿元。 为加快经济小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区委、区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
经济小区建设和招商引资有关政策的补充规定》,对经济小区内新上项目增加的财政
收入优先返还园区,用于偿还经济小区基础设施建设形成的债务。这两个政策及配套
措施的实施,增强了民营经济的活力,促进了民营经济快速发展。
培植大户,加快发展。围绕突出抓好投资大户,重点培植纳税大户,积极发展出
口创汇大户和科技大户,加快骨干膨胀,尽快培植支撑经济发展的支柱企业。全区排
出27家民营大户,实行区大班子领导和区直部门主要负责人包重点企业制度;各乡镇
(办事处)把培植民营大户(企业)作为一项关键措施和重点工作,实行领导干部、
有关部门单位联系民营大户(企业)制度,及时协调解决民营业户发展中的困难和问
题。为开阔眼界,寻求合作,2003年6月和9月先后组织纳税50万元以上的民营企业家
赴浙江的温州、杭州、嘉兴及省内发展较快的先进企业考察学习。市鲁中啤酒原料有
限公司, 依托现有企业与淄博华狮集团合作,投资1350万元扩大2万吨麦芽生产线。
市鲁能水泥有限公司与杭州利多电子有限公司合作, 投资230万元扩大鲁衡电子系列
产品生产规模。
抓好载体,促进发展。为加快载体建设,推动民营经济实现聚集化发展,区委、
区政府聘请省城乡建设规划设计院专家在对凤城工业小区、方下工业小区、鲁中姜蒜
市场进行规划的基础上,对莱城区北部工业小区、苗山工业小区、杨庄农副产品加工
小区、城南工业小区、牛泉工业小区、和庄长虹工业小区、茶业口小区进行了高标准、
高起点规划。 同时,为把莱城区北部工业小区建成"全区经济小区的龙头,市内一流
经济小区, 省内外有一定影响的经济小区",采取"区镇一体,联手共建"的办法,区
委、区政府成立领导小组,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莱城区北部工业小区(口镇经济小
区)的决定》,研究制定了税收返还、用地政策、项目扶持、基础设施建设等一系列
优惠政策和措施,明确区直各部门任务和职责,形成了加快莱城区北部工业小区建设
的合力。莱城区北部工业小区的规划面积由原来的3.86平方公里扩大到16平方公里,
2003年完成基础设施投入2131万元。
创优环境,推动发展。一是强化舆论宣传,形成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共识。开展"
民营经济发展宣传月"活动, 加大对民营经济发展有关政策和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
提出 "希望在民间、活力在民营、发展靠民力"和"民营经济大发展之日就是莱城区经
济全面振兴之时"的口号,强化对"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营业户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重要思想的宣传, 在全区形成了一个踊跃
参与民营经济、关心支持民营经济、尊重爱护民营业者的良好氛围。二是抓注册登记,
规范民营经济发展秩序。 以《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的实施为契机,继续巩固"规
范市场经济秩序, 发展民营经济"活动成果,抓好注册登记,加强市场监管,督促民
营业户照章纳税,创造企业公平竞争的环境,以规范促发展。三是强化服务,支持民
营经济发展。组织区直28个职能部门,对支持和服务民营经济发展作出公开承诺,并
认真抓好公开承诺制度、督查评议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的督查落实。积极推进行政审
批制度改革, 审核取消行政审批事项343项,成立保护经济发展环境办公室,加大环
境整治力度,对民营业户反映强烈的乱检查、乱收费等行为集中查处,受理各类投诉
案件40件, 有效保护了民营业户的合法权益。成立投资服务中心,对投资者实行"一
站式"服务, 投资者只要提供有关资料,一切手续由投资服务中心代为办理。四是放
宽投资领域,只要对社会有贡献,不违法,就不干预。全区“三辣一麻”、林果、畜
牧为主的农业资源丰富,农产品开发和精深加工市场广阔,教育和旅游资源开发开始
起步,矿产资源开发潜力巨大,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省级文明村—大王庄镇大下河村】 大王庄镇大下河村地处莱芜市西南山区,人口
914人, 耕地2000亩。党支部村委会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提高全体村民道德
素质为目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2003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100万元,农村
人均纯收入3367元。
大下河村党支部从提高村民公德入手,多渠道抓教育。利用党员大会、村民代表
议事会、村民大会以及其他专题会议,向群众宣传社会公德的内容和意义。借助黑板
报、学习专栏、高音喇叭、明白纸,宣传社会公德基本知识和道德典型,形成自觉遵
守社会公德、崇尚社会公德的良好风气。发挥庄户剧团优势,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
反映村民身边的人和事,寓教于乐。
严格管理。一是制定《村规民约》,内容大到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小到不准牛羊
啃青,不准破坏庄稼,不准随便倒垃圾、秽物、动物尸体,不准在大街上堆放石头、
柴草、粪堆,不准骂街等,都写进了《村规民约》。二是建立完善评优树先制度。制
定了“十佳文明户”、“遵纪守法模范户”、“好媳妇”、“好婆婆”、“优秀共产
党员”、“优秀村干部”等各种先模人物(户)评选标准,每年腊月二十六日召开村
民大会, 进行隆重表彰。三是建立监督机制。在实现 “四民主一公开”的基础上成
立村民监事会,30名监事会成员由村民选举产生,轮流在村里上班。年底村干部要向
村民监事会述职,接受评判,评出等次,按等次取酬。
党员干部做表率,带头遵守社会公德。党员干部人人争当“实干家”,哪里有困
难,哪里有危险,哪里工作最苦最累,他们就出现在哪里。从1996年开始,村里四次
实施调水工程,正值寒冬腊月,党员干部以身作则带头挖水沟、清淤泥、打石放炮,
危险面前不退缩。社会公德建设深入人心。村民朱振俭做小本生意,他在三轮车上刷
上“争做文明人,为大下河增光添彩”的标语,村里十多个村民仿效。2001年,正值
大旱,小下河村浇地用水非常困难,大下河村发扬“龙江”精神,停止本村浇地,无
偿为小下河村开闸放水, 解了燃眉之急。几年来,村里栽植的5万株道旁树、经济林
果树,无一棵被破坏。昔日贫穷落后的大下河村如今走上了小康路。
(刘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