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c&A=2&rec=123&run=13

[气象服务] 气象部门始终把社会公益气象服务放在首位,以决策气象服务为重点,
努力做好汛期、“三性”(关键性、转折性、灾害性)天气、农业生产、重大社会活动
以及对旱涝异常气候的预测预报服务。全年共组织向市委、市政府及各行业提供气象
预报、 气象情报、气候资料、专题分析和呈阅件等气象信息服务材料200余件。年内
旱涝和汛期趋势预报成功,重大灾害性天气未出现漏报,汛期气象服务积极主动,重
大社会活动气象保障服务及时有力。人工增雨气象服务效果明显,适时开展人工增雨
作业10次,增加降水量4000万立方米。气象科技服务重点开展全市建筑防雷设施年度
检测以及建筑防雷设施图纸审核、防雷工程等工作,提高了防雷设施建设标准和质量。
年内,莱芜市气象局被山东省气象局评为“全省气象服务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气象现代化建设] 根据省局的统一要求, 8月份开通2MbpsSDH气象数据宽带网。气
象预报业务工作平台MICAPSII版按要求在预报业务流程中投入应用,决策气象服务系
统进一步完善。地面自动大气探测站1月1日正式双轨运行,使大气探测业务走向现代
化、自动化,全年仪器运转正常。

[气象科技服务] 制定出台《莱芜市防雷减灾管理办法》 等地方性配套法规,强化了
气象社会管理职能,规范了全市的防雷减灾工作。加大气象行政执法力度,对违法现
象依法查处。全年共查出17家27栋楼房违法施工,及时下达了限期整改通知书。查处
10余起违法充放氢气
球事件,依法规范了放球市场,有利地保证了航空飞行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加大气
象法律法规规章的宣传力度,提高了社会公众的法律意识和防灾减灾意识。

[2003年气候评价] 1.气候概况。2003年全市气候特点是:冬季严寒,夏季凉爽,汛
期明显,秋汛严重。年极端最高温度35.6℃,出现在6月20日,极端最低温度-14.9℃,
出现在1月5日,无霜期201天。
气温。2003年,全市平均气温13.0℃,与常年平均相等。春季回暖较快,平均气
温13.6℃,比常年平均偏高0.1℃,春季前中期3、4月份气温比常年平均偏低,后期5
月份平均气温比常年偏高。 终霜日期为3月27日,对春播作物无影响。夏季平均气温
24.6℃, 比常年平均偏低0.8℃,季内各月平均气温均比常年偏低,没有大于36.0℃
的高温天气, 气候凉爽,极端最高温度35.6℃,出现在6月20日。秋季平均气温13.6
℃, 比常年平均偏低0.1℃,初霜日期为10月15日,对秋作物没有造成危害。冬季平
均气温-0.4℃,比常年平均偏高0.3℃,≤-10.0℃的低温天气6天,比常年偏少12天,
极端最低温度-14.9℃,出现在1月5日。附表:(单位:℃)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全年

气温
-2.5
2.0
6.5
14.0
20.4
24.4
25.0
24.5
20.7
14.0
6.2
0.3
13.0

常年
-2.3
0.3
6.5
14.2
19.8
24.5
26.2
25.2
20.5
14.2
6.4
-0.1
13.0

降水。2003年,全市降水量919.3毫米,比常年偏多224.2毫米,春季降水量100.9 毫
米,比常年平均偏多8.7毫米。由于季内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季内出现阶段性干旱;
夏季降水量479.3 毫米, 比常年偏多25.1毫米, 主要集中在7、8月份;秋季降水量
318.3 毫米, 比常年偏多194.3 毫米, 其中9月份降水量187.5毫米, 比常年偏多
119.8毫米, 10月、11月份分别比常年偏多30.7毫米和43.8毫米。秋季丰沛的降水满
足了全市工农业用水的需求,使水库、塘坝蓄水丰富,但是也给我市防汛带来一定威
胁,给农业生产带来一定困难,大部地区秋季作物无法及时收割,霉烂严重,农田积
水, 土壤过湿,使全市秋播推迟15至20天。12月份降水量10.3毫米,比常年偏多1.4
毫米。附表:(单位:毫米)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全年
降水
3.8
6.7
24.5
52.2
24.2
52.9
212.3
214.1
187.5
70.4
60.4
10.3
919.3
常年
6.3
9.5
17.4
27.2
47.6
98.0
209.6
146.6
67.7
39.7
16.6
8.9
695.1
日照。2003年,日照总时数1839.0小时,比常年平均偏少604.8小时。
2. 主要灾害性天气影响。雷击。2003年全市由雷击造成的损失为185万元,损失
较严重的是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医院的CT机, 西门子B超机,传呼台等大型医疗设
备、通讯设备和交警支队122指挥系统设备。
干旱。 2003年,干旱主要集中在4月中旬前期和5月底至6月上旬末。春季全市降
雨时空分布不均匀,进入4月份后无有效降雨,土壤墒情下降很快,4月13日前后全市
有10万亩农田受轻旱,其中有4万亩麦田受旱。5月28日有2万亩麦田受轻旱,6月上旬
旱情持续发展,至6月8日全市有5万亩麦田受轻旱,使全市夏玉米播种受阻。
风灾。 7月27日夜间10时30分至11时30分,莱城区大王庄镇西风炉村遭受风灾袭
击,损坏房屋38间,村变电室损坏,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万元。钢城区颜庄镇、里辛
镇、 艾山街道办事处、 黄庄镇也遭受风灾,造成玉米大面积倒伏,农作物受灾面积
200公顷, 成灾面积160公顷,受灾人口3400人,成灾人口2700人,减产果品300吨,
倒折树木1600株,倒折电线杆87根,直接经济损失160万元,农业损失120万元。
暴雨洪涝。2003年,全市共出现暴雨过程3次,成灾最严重的是 9月4日受西风槽
和副热带高压边缘的西南气流影响,全市出现强降雨天气,过程降雨量98.9毫米。本
次降雨强度大,持续时间短,造成莱城区7个乡镇受灾,受灾农作物7万亩,受灾人口
1.6万人,成灾人口1.4万人,倒塌房屋682间,直接经济损失200万元。
3.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分析。气候对小麦生长的影响。2002年,全市冬小麦适
宜播种期在10月1日前后。 由于2002年春夏秋连续干旱,土壤墒情较差,底墒严重不
足。9月下旬只有8.8毫米降雨,全市有10万亩麦田受轻旱,造成小麦出苗不齐,缺苗
断垄现象严重,小麦苗情差,群体偏弱。冬前0℃的总积温仅为617.6℃。本期气温偏
低,降水偏少,光照不足,造成小麦出苗不齐;积温不足,冬前分蘖较少,部分麦田
没有形成合理的群体,群体偏弱,影响了亩穗数的形成越冬期12月份平均气温-0.6℃,
比常年偏低0.5℃, 12月24至25日受较强冷空气影响, 气温骤然下降,最低温度从-
2.0℃左右降至-12.5至-14.4℃, 而且从12月25日到2003年1月7日,持续近半个月的
低温天气,使部分地势低洼苗情较弱的麦田出现冻死苗现象。此期全市有10万亩小麦
受轻旱,营养积累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小麦返青后,持续的低温、充足的降水使小
麦幼穗分化延长,增加了成穗率和穗粒数;同时使灌浆时间延长,增加了千粒重,对
小麦产量的形成和提高较为有利。4月17至18日的一场透雨,全市平均降水23.0毫米,
缓解了旱情, 为冬小麦的拔节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4月下旬后丰沛的降水满足了小
麦的临界水份需求。 4月份平均气温14.0℃,比常年平均偏低0.2℃,比上年偏低0.9
℃,使小麦孕穗期延长,小穗分化多,增加了成穗率,小麦抽穗以后气象条件进一步
好转, 降水充足,农田墒情较好,5月中旬至小麦收割期间,气温接近常年略偏高,
昼夜温差较大,对小麦灌浆十分有利,使小麦灌浆时间延长,千粒重提高。此期日照
总时数384.0小时, 比上年同期偏少53.6小时。光照不足,使小穗、小花退化数目增
加,同时降低了灌浆速度,虽然穗粒数和千粒重较上年有所增加,但与常年相比,依
然偏低。
气候对玉米生长的影响。2003年夏玉米在5月下旬末播种,7月初拔节,大约一个
多月的时间,是玉米的营养生长阶段,本期前期降雨偏少,使一些无水浇条件的山区、
平原、丘陵地区出现干旱,影响玉米的播种,各地苗情差距较大,弱苗地块较多,许
多地块播种多次。早播玉米此期受到严重的“卡脖子旱”。后期降水逐渐增多,旱情
逐渐解除,苗情逐渐转壮,虽然积温充分,但光照不足,对晚播玉米形成壮苗有一定
的影响。拔节至开花期间连阴雨天气较多,使部分花粉流失,影响玉米的授粉,此期
内降水接近常年略偏少,气温偏低,日照不足,但光热水搭配基本得当,玉米长势较
好,开花至成熟期是夏玉米的籽粒形成期,也是玉米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此期内降
水偏多,土壤含水量大,部分涝洼地段出现过湿状态,气温能满足玉米对温度的要求,
光照严重不足,影响玉米的灌浆成熟和干物质的积累,玉米籽粒小,不饱满。由于夏
玉米播种期间气候干旱,播种进度不同,导致玉米苗情差别很大,玉米成熟期也不同,
晚播玉米成熟收割期间连阴雨天气较多,田间泥泞,无法收割。前期的干旱,中后期
的低温连阴雨,光照不足等气候条件是影响夏玉米生长的主要因素。
(边丰勤 王琪珍 亓翠云)
责任编校 亓军华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