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c&A=17&rec=156&run=13

【公共气象服务】 决策服务。全年共向市委、市政府送达呈阅件5期,重要天气预报26期,
中长期预报32期,雨情材料108期,发布各类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62次,决策短信270条、
30余万人次。充分发挥人工增雨燃烧炉和火箭车的作用,抓住有利天气时机开展人工增雨
(雪)作业17次,发射火箭弹60枚,燃放烟条465条。2015年强对流天气预警准确率在70%
以上, 晴雨预报准确率全省第4名,高温预报全省第2名,低温预报全省第3名,“三夏”
期间逐日滚动降水预报全省第1名。
公众气象服务。推进与市各级媒体合作,畅通预警信息发布绿色通道。及时通过报纸、电
视、网络、电子显示屏、短信等媒体发布气象信息,重要天气新闻发布会成为服务的重要
渠道,全年进行100余次新闻媒体通报,“12121”语音信箱增加乡镇降雨量和生活指数、
气象科普等内容。 形成集“12121”声讯服务、气象影视、气象短信、网站服务为一体的
公众气象服务体系。
重要节点、重大活动服务。重要天气过程服务。重视莱芜市出现的雾霾、降雪、寒潮、大
雨、干旱、高温等重要天气过程,及时开展气象服务。全年共出现108次降水过程,3月31
日—4月2日天气过程(全市平均降水48.7毫米);5月6日—11日连续降水天气过程(降水
量23.9毫米);11月5日—8日强降水过程(全市平均降雨量33.9毫米,区域站最大降雨量
59.9毫米);11月23日—27日首场降雪、大幅度降温天气过程等,都及时预警,主动服务,
为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有效组织防灾减灾救灾、工农业生产提供有力的气象保障。
在重要节日、公祭日、鲁中抗日纪念厅开展仪式、“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
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春运、两会、汛期等关注度高、影响比较大的时间点,及时开展
全方位的气象服务。汛期气象服务。整个汛期制作发布服务材料22期,发布灾害性天气预
警信号29次,发布决策气象短信99条117393人次,圆满完成汛期气象服务。航空节气象服
务。针对开幕式指挥部、航空指挥、筹委会工作人员、社会公众观赛不同的气象服务需求,
开展有针对性的气象服务,共发布气象服务专报38期,及时通过报纸、电视、网站、电子
显示屏等媒体向公众发布观赛气象信息。
为农气象服务。加强全市气象信息员管理,完善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管理、考核等规章制
度,对全市气象信息员进行集体业务培训。做好春播春种、三夏、秋季等关键农时节气象
预报预警服务,共编发各类为农气象服务材料100多期。与烟草公司开展科研与服务合作,
进行莱芜烟草优质高产的气象条件研究, 实现烤烟直通气象服务;对全市169家农业合作
社开展分类服务,积极开展设施农业气象灾害影响服务,成为全国在山东的五个试点单位
之一。
防雷减灾服务。完成雷击风险评估工作调整,开展防雷综合治理交互检查,进一步规范防
雷减灾工作程序。与市安委会、公安、消防、质监、安监、国土、规划、住建、环保、工
商等部门,联合开展全市涉氨制冷企业防雷安全隐患专项治理。做好新建建筑物防雷装置
的设计审核、施工跟踪监督检测和竣工检测验收,做好对易燃易爆场所及化工企业的防雷
装置年度检测,全年检测单位429家,出具检测报告1287份,从源头上消除雷灾隐患。

【气象现代化建设】 气象综合观测系统建设。争取地方财政资金220万元,开展地面观测
站标准化建设。 截至年底共建成2个6要素高速交通气象站,建成1个加密土壤水分站,完
成10个区域站的改造建设工作,辖区内各站均具备分钟数据存储能力。购置酸雨观测电极,
建设区域站风向风速的现场核查标准设备,完成观测设备检定和校准工作。开展区域站社
会化保障工作,区域站社会化保障覆盖率为100%。
业务一体化建设。 做好ASOM2.0平台试运行和MDOS一体化业务平台运行工作;开展台风灾
害风险区划中水文年鉴资料的数字化工作,完成莱芜市暴雨强度公式修订和发布工作,为
相关单位在排水工程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等方面提供依据。做好气象灾害预警信号检
验指标站和乡镇精细化预报服务,实现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业务化运行,并接
入市政府、 林业局、国土局等部门网络,实现气象灾害预警信息12379网站、手机短信发
布。开展手机气象微信、微博等平台建设,初步实现气象预报预警信息新媒体发布。
莱芜市气象防灾减灾及气象为农服务试验示范基地建设。 截至2015年年底共投资500多万
元,建设工作稳步推进。完成基地围栏、园区道路、水库堤坝防渗建设和气象观测农作物、
林木种植,蔬菜大棚和上山道路加快建设,雷达塔楼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招标完毕。农业、
林业、水利等部门投入建设莱芜市气象防灾减灾及气象为农服务试验示范基地。
人工影响天气系统建设。 全年全市在人工影响天气建设上共投入460万元,安装25部远程
遥控地面燃烧炉; 与莱钢集团等大型企业和景区、林场合作投资建设5部远程遥控地面燃
烧炉。 截至2015年底全市共建设有2部火箭车,30部地面燃炉装置,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点
10处,远程遥控地面燃烧炉实现山区全覆盖,形成地面与空中相结合的立体式作业模式。

【气候影响评价】 概述。2015年莱芜年平均气温14.2℃,比常年平均值偏高0.9℃;年降
水量528.0毫米,比常年平均值偏少167.3毫米,年日照总时数2128.6小时,比常年平均值
偏少180.7小时; 年极端最高气温37.5℃,极端最低气温-10.6℃;终霜日期4月14日,接
近常年, 初霜日期10月30日,较常年偏晚,无霜期198天;无大范围的气象灾害,夏季出
现不同程度的干旱和风雹灾害,总体属气象灾害偏少年份。
2015年基本气候特征。 平均气温。2015年莱芜年平均气温14.2℃,比常年平均值偏高0.9
℃,年极端最高气温37.5℃,出现在7月13日;年极端最低气温-10.6℃,出现在11月26日;
从各月平均气温与常年比较情况看,由于冬、春季冷空气活动少,1月—3月平均气温均比
常年偏高;春季4月—5月平均气温比常年偏低,夏季6月—8月平均气温比常年偏高,秋季
平均气温接近常年,12月比常年偏高。全市各乡镇年平均气温与地形关系密切,从西南部
平原到东北部山区呈递减趋势,平原高,山区低,房干年平均气温最低11℃左右,西南部
山前平原各乡镇年平均气温较高为14℃以上,其他乡镇在12~14℃之间。降水量。2015年
年降水量528.0毫米,比常年平均值偏少167.3毫米,年内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春季降水
量为124.0 毫米,较常年偏多27.1毫米;夏季降水量为276.2毫米,较常年偏少184.3毫米;
秋季降水量为108.9毫米, 较常年偏多5.7毫米。夏季降水主要集中在8月。从各月降水情
况来看,2月、4月、11月降水量比常年偏多,其他时段均比常年偏少。从地域分布情况看,
2015年全市降水量东部、 北部山区降水较多,南部山区少,口镇—鹏泉—艾山一线在440
~460毫米,为少雨区,雪野湖—大王庄—公庄水库一线在600毫米以上,为多雨。日照时
数。 2015年总日照时数2128.6小时,较常年偏少180.7小时,除1月—3月、10月比常年偏
多外,其他时间均比常年偏少。受雾霾、雨雪天气影响,11月日照时数只有60小时,对设
施农业生产不利,气象台及时发布设施农业灾害影响预报,并通过手机短信提醒广大种植
户做好应对。干旱监测。2015年降水量近十年最少,降水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夏季多对流
分散性降水, 7月底部分乡镇出现不同程度旱情。2015年冬季全市持续无有效降水,大部
分时段土壤墒情适宜,2月中旬、下旬全市出现明显的降水过程,明显改善土壤墒情状况,
对小麦、大蒜的返青较为有利;春季全市大部分时间土壤墒情适宜,对春耕春播及农作物
的生长较为有利,全市无旱情;夏季大部分时间土壤墒情适宜。6月—7月,全市无大范围
强降水少,各地土壤表墒下降很快,7月底全市出现不同程度的旱情。8月降水较前期增多,
土壤墒情适宜, 无旱情;秋季9月降水偏少,大部分地段土壤墒情适宜,光照充足,有利
于秋作物的成熟和收获。 10月降水持续偏少,全市平均降水量只有7.8毫米,主要农作物
种植区在5毫米左右, 西部平原尽管降水偏少,但多为水浇田,肥力和土壤保水力较好,
小麦播种顺利、出苗齐全,个体生长旺盛,群体合理。11月降水偏多,全市无旱情。
主要气候事件及影响。2015年莱芜出现持续霾、干旱、局地风雹、寒潮等气候事件。主要
气候事件。年初岁末雾霾日数多,空气质量差。1月14日—16日、2月2日—4日,莱芜市出
现中度到重度霾, 达到重度污染等级。10月—12月,雾霾日数增多,空气质量差,AQI较
高,其中,11月12日—15日发布重污染天气黄色预警,莱芜市启动重污染天气Ⅲ级应急响
应。 12月20日—28日雾霾严重,部分时段能见度低于200米,出现大雾和严重霾,莱芜市
启动重污染天气黄色预警。寒潮和强冷空气活动多。受强冷空气影响,1月5日—7日、3月
9日—10日、 11月23日—26日出现寒潮天气,其中3月9日夜间至10日寒潮过程降温幅度最
大, 并伴随大风降温天气,气象台及时发布寒潮蓝色预警信号。4月5日—7日,受强冷空
气影响, 7日早晨最低气温市区降到-0.4℃,石云山最低气温达-3.3℃,对处于开花期的
果树有一定影响。 7月高温少雨,部分乡镇旱情严重。2015年夏季全市降雨持续偏少,尤
其是进入7月以后,多局地雷雨天气,雨量分布不均,7月中下旬多高温晴热天气,农田蒸
发大,降雨少且强度小。7月总降水量为68.6毫米,较常年偏少65.4%,为1957年以来同期
第三少值。此时正值秋作物产量形成的关键期,全市出现不同程度的干旱,造成农作物不
同程度受灾, 根据市民政局的统计,全市受灾人口304870人,需生活救助人口54633人,
饮水困难30162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4394公顷,成灾面积10556公顷,绝收面积1543公顷,
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9479.33万元。 其中,农业损失8823万元。夏季风雹严重,农业损失
重。 7月底至8月初,全市2次遭受不同范围和强度的风雹袭击。受西风槽和副高边缘西南
暖湿气流影响, 7月30日下午到夜间,莱芜市出现雷雨大风天气,市区降水量31.0毫米,
里辛最大为89.6毫米, 极大风速22.8米/秒(9级) , 区域站孙家庄极大风速27.0米/秒
(10级),造成部分乡镇玉米、棉花、黄烟等农作物不同程度受灾。根据市民政局的统计,
全市受灾人口111845人, 农作物受灾面积5646.99公顷,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782.9万
元, 其中农业损失3632.9万元,其他经济损失150万元。同样受西风槽和副高边缘西南暖
湿气流影响,8月3日下午到夜间,莱芜市再次出现雷雨大风天气,市区降水量40.1毫米,
雪野湖极大风速23.5米/秒(9级),茶业口极大风速21.5米/秒(9级),导致玉米、棉花、
黄烟等作物大面积倒伏和房屋损坏。根据市民政局的统计,灾情涉及钢城区、雪野旅游区
2个区、 6个镇,全市受灾人口50160人,紧急转移安置人口20人,分散安置人口20人;农
作物受灾面积4270.3公顷, 其中,农作物成灾面积2074.1公顷,农作物绝收面积608.7公
顷;严重损坏房屋78间,一般损坏房屋235间,刮倒树木1.5万多棵,灾害共造成直接经济
损失3234.5万元。初雪早、道路结冰影响交通。11月23日—24日,莱芜市出现本年度初雪,
较常年(11月28日) 略偏早,降雪量为8.5毫米,雪后低温造成部分路段道路结冰严重,
境内高速路封闭,影响交通。秋末多连阴雨,低温寡照时间长。11月多持续阴雨、雾霾天
气, 气温偏低,日照严重不足,11月21日—26日出现连阴雨天气,18日—25日连续8天无
日照,持续的低温寡照天气,对设施农业生产较为不利。气候对农作物的影响。2015年冬
季,冬小麦处在越冬至返青期,日光温室越冬茬蔬菜处于开花坐果期至采收期。气温偏高,
光照条件较好, 气象条件对日光温室内各类蔬菜生长比较有利。2月下旬中后期,冬小麦
陆续返青, 发育期较常年偏早2~9天。2月15日—16日、20日—21日的降水过程,使农田
墒情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大部地区墒情较好,对小麦返青期生长非常有利。春季莱芜市
气温偏高,降水偏多,有利于农作物生长。3月气温偏高,冷空气活动弱,气温变化平稳,
日照充足, 大部分地段土壤墒情适宜,有利小麦、大蒜的返青期生长。4月气温偏低,降
水偏多, 土壤墒情适宜,大部分时段日照充足,有利于小麦的幼穗分化和形成大穗。4月
上旬受冷空气影响,对部分开花较早的果树有一定影响,后期无明显的冷空气活动,有利
于多种果树的开花坐果。 5月大部分时段天气晴好,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小麦
的抽穗开花及灌浆。上、中旬降水偏多,给全市带来良好墒情,对春播作物的出苗和苗期
生长较为有利。下旬以后降水偏少,风力较大,部分山区无水浇条件的地段小麦成熟期提
前。 夏季多雷雨天气,雨量分布不均,6月上中旬降水偏少,麦收期间多晴好天气,对麦
收较为有利,小麦收割、晾晒集中,夏收夏种工作进展顺利。下旬降水偏多,各地土壤墒
情得到改善, 对夏播作物的苗期生长较为有利。7月气温偏高,降水偏少,降水时空不均
匀, 部分地段土壤墒情偏差,不利于秋作物的产量形成,各地气象干旱持续,7月下旬全
市出现不同程度的旱情, 部分农作物受灾。8月夏玉米进入灌浆成熟期,气温偏高,降水
偏少,立秋后气温适宜,昼夜温差大,光照接近常年,有利早播玉米的成熟和收获,同时
有利于生姜的姜块膨大。 8月下旬后多分散性雷阵雨天气,部分时段日照偏少,不利于各
种水果的着色、成熟和糖分的积累以及作物的成熟和收获。秋季前期气温偏高,光照充足,
有利于夏玉米成熟晾晒。 9月—10月降水持续偏少,光照充足,有利于秋收秋种。小麦、
大蒜播种后阴雨天气少,日照充足,有利于形成合理的群体。后期11月多阴雨、雾霾天气,
持续的低温寡照天气对设施蔬菜生产较为不利。气候对重大社会活动的影响。2015年春运
从2月4日开始至3月15日结束,全长40日。春运期间全市没有出现明显的不利天气,2月15
日—16日、20日—21日出现两次小雨天气,由于气温较高,对春运没有造成大的影响,没
有出现对交通影响较大的大雾、雨雪等灾害性天气,春运期间交通良好。气候对关键农事
活动的影响。气候对春耕春播的影响。2015年莱芜市春耕春播4月11日开始,4月30日结束。
春耕春播期间, 莱芜气温变化平稳,土壤墒情适宜,共发布《呈阅件》2期、《春耕春播
气象服务专报》 3期、《农业气象服务旬报》2期、《干旱监测信息》2期。气候对夏收夏
种的影响。 2015年莱芜市夏收夏种6月2日开始,6月15日结束。麦收期间,莱芜多晴好天
气,无明显的连阴雨过程,麦收集中而短暂,气象条件对麦收无不利影响,麦收夏种期间
共发布《三夏气象服务专报》 《农业气象服务旬报》《干旱监测信息》等服务材料9期。
气候对秋收秋种的影响。 2015年,莱芜市秋收秋种从9月23日开始,10月19日结束,秋收
秋种期间,无明显的灾害性天气,虽然各地秋收秋种进展顺利,但由于秋播期间无有效降
水,部分乡镇秋种受阻。面对秋季持续的气象干旱,市气象局全力做好各种保障服务,秋
收秋种期间共发布《干旱监测信息》《农业气象服务周报》《天气周报》《雨情信息》等
服务材料20余期,适时发布小麦适宜的播种期预报,建议各地在适宜播种期积极造墒播种。
(杨建斌 王琪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