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民办教育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c&A=17&rec=153&run=13

【概况】 2015年,莱芜市不断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弥补全市职业教育短板,提升全市市
职业教育发展水平,职业教育质量、招生情况、毕业生就业率等指标大幅度提高。组织做
好成人高考、自学考试工作。进一步加强对民办教育机构的监督监管,探索开展民办普通
中小学分类认定,全市民办教育机构健康发展。

【职业教育】 印发《莱芜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实施意见》,建
立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在中职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双证互通、本专科贯通培养等方面
实现新突破。 积极争取省教育厅支持,将莱芜职业中专与山东现代学院3+2专科贯通培养
纳入2015年招生计划。校企一体化办学不断深入,3月5日《中国教育报》刊发《“一体化”
牵住职教发展牛鼻子》 ,报道莱芜市职业教育一体化办学的经验。莱芜职业中专投资3.5
亿元的新校投入使用,并通过省第二批规范化学校创建中期评估。启动市级职业教育公共
实训中心建设。钢城区积极引进民间资本发展职业教育,通过民办公助的方式,建起标准
化中职学校,即莱芜机械工程职业中专钢城分校,实现场地、设备、师资的共享合作。成
功举办第七届全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分中职、高职两个组别,共12个专业大类,23个比
赛项目, 291名选手参赛。认真做好省级大赛的选拔组队和集训工作,中职组机械装配技
术比赛在省赛上获得一等奖。

【成人教育】 成人高考报名2633人,全年自学考试人数735人次、1722科次。全国计算机
等级考试125人参加,全国英语等级考试120人参加,研究生报名400人。

【民办教育】 制发《莱芜市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审批与管理规定》,认真做好各类培训机
构审批和年检工作,检查民办培训机构15处。在加强监管、规范发展的基础上,探索开展
民办普通中小学分类认定。支持新起点高中在高新区征地58亩建设新校,支持莱芜机械工
程职业中专在高新区征地52亩建设新校区,依法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
(任甲斌)

【莱芜市新起点高级中学】 莱芜市新起点高级中学成立于2014年9月3日,前身为莱芜市
新起点高考复读学校(成立于2008年6月) ,学校下设普通高中、高考复读、假期培训、
幼儿教育(中国娃幼儿园)四个模块,2015年,学校共有教职工152人,在校生1516人。
教育教学。2015年学校秉承“以质量求发展”“名师创名校”的办学理念,采取“导、思、
议、 展、评、检”和“练”的高效“6+1”课堂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成
绩,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实行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达
到让学生在学习中不留疑点,突破难点,循序渐进。经过不断创新实践,实施精细化管理,
对学生早读、上课、自习、午休、晚休实行全方位量化考核;在作业检测考试环节上,采
用学分认定考核, 增强学生自觉遵守纪律, 自我管理的意识。自学校成立以来,先后有
3600多名学生升入本科院校, 其中526人升入985、211全国重点院校。2015年,高考本科
上线218人,教学质量得到社会各界充分肯定。
新校区建设。根据学校发展需要,2015年底,在莱芜高新区征地52亩用于新校区建设,本
项目由济南永益远播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和莱芜市新起点高级中学共同投资, 总投资1.5亿
元。主要建设19225平方米的教学楼、综合楼、艺术实训楼、学生公寓、餐厅、风雨操场,
建成后按照山东省普通高中设置标准,可容纳36个教学班,招收2016名高中学生。
(苏晓玲)

【莱芜市科技成人中等专业学校】 莱芜市科技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原名莱芜市审计职工中
专,2004年2月经莱芜市教育局批准,更名为“莱芜市科技成人中专”,2012年3月经省教
育厅批准升格为山东广播电视大学莱芜学院。 学校占地30亩,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固定
资产2266万元。2015年,学校形成“以中职教育为龙头,以电大教育为支柱,以继续教育
为依托”的办学格局。
教师队伍建设。建立长效学习制度,组织全体教师专题开展“三严三实”和“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实践教育活动,加强教师师德教育;专题组织学习“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
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加强教师的组织性和纪律性教育;开展向教书育人楷模学
习,增强教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全心全意教书育人的信心;开展“好老师”
评选活动,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品牌”活动和参加省电大、
省教育厅组织的微课竞赛活动,提高教师现代化的教学水平。2015年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成
果丰硕, 1人被市教育局评为优秀教师;2人参加省电大微课竞赛获得鼓励奖;2人参加省
教育厅组织的微课竞赛分别获得二、 三等奖。加强教师队伍考核,素质达标率89%,整体
素质实现较程度提高。
教育招生。电大教育。把招生、教学质量、学生毕业列为电大教育工作重点。2015年实现
招生835人, 其中春季电大招生431人,列全省139年办学单位第3位;秋季招生405人,列
全省142年办学单位第5位; 全年招生万人比6.8,列全省地级办学单位第1位。在6月召开
的全省电大教育工作会议上,学校被评为“招生工作、教务工作、教学工作”先进办学集
体。12月17日,在全省电大招生工作会议上,学校被评为为全省电大教育招生工作先进单
位。截至年底,学校电大开放教育开设本科专业18个,专科专业25个。“一村一名”大学
生计划专业7个,国家助力计划专科专业8个,在校专、本科生2336人。中职教育。认真贯
彻落实“以服务为宗旨,以提高技能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坚持
招生与顶岗实习并重,持续抓好学生管理,2015年共计招生225人,列全市6个职业院校招
生人数第4位。 在教学管理中坚持以德育为首,以提高学生技能为中心,以安全教育为保
障。 2015年,学校参加全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3名学生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学校
被市教育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定为“双证”试点单位。
(刘 振)

【莱芜市旅游学校】 莱芜市旅游学校始建于2005年,是经省教育厅备案,市教育局批复
的一所全日制的中等职业学校。 截至2015年年底,学校建筑面积31230平方米,固定资产
1600万元,在校学生近1200人。
专业设置。结合当今产业结构设置专业,突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各专业以
就业为导向确定目标和人才规格,截至2015年年底,学校共有旅游服务与管理、酒店服务
与管理、 旅游外语、中餐烹饪、西餐烹饪、会计6个专业,设有烹饪、面点、酒店管理实
训室、酒店管理客房、旅游管理形体室各1个,共5个实训室。学校基本形成以旅游管理、
酒店管理专业为骨干专业、旅游外语专业、酒店会计专业为辅助专业、烹饪专业逐步形成
特色的专业结构。 5个特色专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系统培养
学生的职业素养,分别建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深入开展校企合作探索新型合作模式。依
据教育部专业目录科学合理设置专业。学校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分别与日本、新加坡等国
家以及北京、济南、东营、莱芜等城市的酒店集团、餐饮公司和旅行社开展校企合作。丰
富学生的教学资源。
师生管理。教师管理。建立教师成长目标机制,加强集体备课管理,做好教学过程监控,
实行听评课制度,加强相互学习;对教师进行教学、师德、管理等方面的考核;不断加强
师德培训,鼓励教师参加更高层次的学历进修。学生管理。严格学籍管理;强化学生成绩
跟踪评价,重视实践能力培养;加强学生纪律管理,约束学生行为使其养成良好习惯。
德育工作。把德育工作摆在学校工作的首位,构建以养成教育为核心的做人教育和以技能
教育为核心的成才教育等德育目标体系,建设德育教育层次体系和中职生德育教育评价体
系。在遵照《中职学校德育大纲》讲授《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
与社会》《哲学与人生》等学科内容的基础上,更新教育观念,从学生的求职需求、理论
素养等实际出发,选择和生活相连的课程内容,适时开展拔河比赛、歌咏比赛等活动,培
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通过开展中职特色的德育教育,使学生在了解基本常识的基础上,
提高能力和觉悟,充分发挥德育课满足学生适应社会能力的需要。
对外交流。 加强开展与国内外中职教育机构的合作,学习和借鉴先进的办学模式。3月28
日,校长张洲泉访问山东外国语职业学院,探讨校校合作并签订合作协议书;11月18日—
20日,参加市教育局组织的全市职业院校赴潍坊青岛的学习考察活动;11月24日—25日,
参加市教育局组织的全市职业院校管理工作校校行活动。积极推荐学生参加国内外企业实
习。国外实习项目取得新的进展。2015年,学校外派赴日本实习生55人,赴新加坡实习生
12人。国内实习。与山东蓝海酒店集团等企业深化合作,推荐派遣学生实习,提高学生适
应社会的能力。
(魏 娟)

【莱芜机械工程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莱芜机械工程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始建于1996年,原
名为莱芜市预备役军人学校, 主要为部队培训军警预备役学生。2002年8月经莱芜市教育
局批准,学校更为为莱芜机械工程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发展规模。招生规模。学校严格按照莱芜市教育局下达的招生计划及国家规定招生政策执
行。 2015年计划招收全日制中专生300人,实际招生 257人,入校率100%。截至年底中职
在校生规模 702人。专业设置。学校根据行业企业产业发展和区域经济的总体要求,紧跟
市场需求,积极发展优势专业,打造品牌专业,构建以重点专业为龙头、优势专业为核心、
特色专业为引领的专业建设体系。
办学条件。 硬件设施。学校分为莱城、钢城两个校区,莱城校区占地65亩,建筑面积2.6
万平方米;钢城校区占地60亩,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校内实践车间3.5万平方米,实训
室8个,生产性实训基地1个,实训设备资产总值426万元,图书室藏书3.8万册。为改善办
学条件、扩大学校规模,给师生创设舒适的教学、学习环境,经市政府批准同意建设新校
区。 2015年征地50亩,完成清障、整平等,第一期工程投资420万元。经费投入。学校办
学经费以自筹为主, 争取办学主管部门补助为辅。本年度办学经费总投入162万元。现代
信息技术应用。学校建有微机实训室,截至2015年年底,学校共拥有教学用计算机100台,
达到教师每人1台、学生每7人1台,信息化教学手段得到广泛应用。
师资力量。截至2015年底,学校共有专职教师59人,高级职称15人,中职职称28人,双师
型教师29人,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专业技术职务结构、学历结构较为合理。为优化教师
队伍结构,学校不断完善薪酬管理制度和用人机制,坚持以人为本,在薪酬待遇方面,大
幅度向一线专任教师倾斜。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绩效挂钩、优劳优酬”的原则,
不断完善“按需定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任、严格考核”的用人机制,基本建
立从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化,相对合理、公平、公正的考核评价体系,调动广大教职
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稳定、高效、高质的专兼职教师队伍。
人才培养。学校充分利用现有德育资源,定期开展感恩教育、艰苦奋斗精神教育、“四有”
教育等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利用节假日
开展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活动,营造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校园环境。坚持以就业为
导向的办学宗旨, 采取适合学校当前发展情况的“2+1”人才培养模式,开展课程改革,
基本形成以职业技能培养为核心,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的综合素质课、
职业技能课、基本能力课、实践教学课四大模块为主的课程体系。重视校企合作、工学结
合、订单培养,促进专业与行业(企业)岗位对接,课程与职业标准对接,突出职业培养
能力,积极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重视课程教学设计,融教、学、做为一体,着力将课堂
教学延伸至企业一线,积极与行业(企业)开展教学资源建设方面的合作。将知识、学习
和技能锻炼延伸至学生实习一线。
(何占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