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c&A=17&rec=140&run=13

【概况】 2015年,全市各级财政部门深入开展财税增收竞赛活动,把组织收入放在突出
位置, 坚持依法治税管费,确保地方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完成50.17亿
元, 增长1.15%;财政支出完成83.84亿元,增长4.65%,连续23年实现财政收支平衡。其
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7.16亿元,增长8.09%;教育支出完成19亿元,增长3.57%;社保和
就业支出完成10.1亿元, 增长8%;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支出完成8.7亿元,增长20.62%;
农林水支出完成9.36亿元,增长11.93%;城乡社区支出完成6亿元,减少3.38%;科技支出
完成1.88亿元,增长2.55%;住房保障支出完成1.37亿元,减少26.8%;文体传媒支出完成
1.59亿元,增长69.93%;节能环保、公共安全等事业得到较好保障。

【服务经济转型升级】 面对经济下行、增速趋缓、需求不足等诸多不利因素,充分发挥
财政职能,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推进十大产业振兴提升,服务全市经济稳增长调结构促发
展。支持企业融资。出台《关于运用政府引导基金促进股权投资加快发展的意见》和《市
级股权投资引导基金管理暂行办法》 ,整合支持企业发展资金1亿元,与中泰证券、和灵
资本、九鼎投资、摩根大通签订框架合作协议,协议基金总额17亿元,与阿尔普尔、润达
化工、朗进科技、泰莱电气达成投资协议,总金额9000多万元,与力创科技、泰达车库、
鲁能开源等企业达成投资意向, 总金额2亿元。将过桥资金期限延长5年,规模由1亿元扩
大到2亿元,全年共为52家企业提供8.87亿元过桥资金,帮助企业续贷30.43亿元。管好用
好“两证办理” 专项资金,为4家企业提供两证办理资金7940万元。优化创业创新环境。
开展涉企收费专项检查,公布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清单36项,全部为中央设立项目。落实
扶持高新技术企业、企业上市挂牌、规范化企业公司制改制、传统产业升级、工业提质增
效、淘汰落后产能等优惠政策资金6000万元,提高企业加快发展的内生动力。落实科技创
新和人才资金7600万元,支持产学研合作、科技成果转化等,鼓励企业引进产业领军人才,
占领行业制高点。足额安排招商引资经费,恢复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落实市级调度款“点供” 制度,支持区级67个项目开展。争取区域战略推进专项资金1.5
亿元,支持济莱协作区民营科技创业园、北部新城“三合一”消防安全工程等重大基础设
施建设。争取省级资金4300万元,支持山西中南部铁路物流园、郭家沟至大石家连接线项
目和羊里镇、口镇、颜庄镇“百镇示范行动”建设项目。钢城区纳入资源枯竭城市转移支
付范围,获得转移支付资金2000万元。向上争取工作。认真研究上级财政预算安排重点资
金和财政扶持政策,找准争取着力点和突破点,科学规划和储备项目,加大向上争取力度,
突出抓好区域战略推进、改革性转移支付等资金争取工作,全年争取上级资金32.73亿元,
增长4.5%,有力缓解全市财政困难。

【重点事业保障】 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原则,科学合理安排各项支出,严格执行
预算,集中财力保重点惠民生。加大“三农”投入。建立健全财政支农项目库,多渠道落
实资金,全市农林水支出9.36亿元,大力支持现代农业发展。落实资金1.47亿元,支持莱
城区小农水重点县、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雪野水库、大冶水库增容,加固新出险病险
水库。落实资金5950万元,支持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示范区以及优质农产品专营店等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落实资金1923万元,实施精准扶贫,惠及
3.2万贫困户、5万贫困人口。落实资金5027万元,支持生态文明乡村、农村垃圾处理、创
建国家森林城市、乡村连片治理等项目,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等13
项涉农补贴全部通过“一本通”发放,共发放资金1.54亿元。深化涉农资金整合,整合省
以上资金31项4.03亿元,市级资金17项9200万元,圆满完成试点任务。按照基层党建“保
障全覆盖”要求,落实村支书和其他村“两委”成员生活补贴、城市社区党组织为民服务
专项经费等, 村均经费超过7万元。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增信试点,出台财政促进
金融支持畜牧业发展政策,发挥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担保基金作用,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现
代农业发展。完善民生保障体系。坚持优先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加大投入,确保各项民
生政策落实到位。全市民生支出63.97亿元,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达76.3%。建立“一书两金
一卡”制度,完善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制度。落实就业培训补贴政策,加大就业创业补贴
力度,加大对就业困难人员的援助力度,实施“金蓝领”培训和“技能扶贫”工程,建设
创业孵化园,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落实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资助、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公用经费、特殊教育等政策,实施中小学校舍标准化建设
工程,新建续建97个校舍标准化项目,启动10个“全面改薄”项目,促进教育事业均衡发
展。落实资金6400万元,支持文化遗产保护、文体设施免费开放等,推进基层文体设施建
设。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政府补助标准,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
构综合改革,建立疾病应急救助制度,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前预留资金,确
保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需要。扩大工伤、生育保险实施范围,保障机
关工作人员权益。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供养标准,落实孤儿
保障和救助政策,做好优抚安置和特殊群体社会保障工作,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连续11年
提高企业退休、退职人员基本养老金,人均基本养老金1775元。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来临
之际,及时落实抗战老战士老同志一次性补助金。落实资金7660万元,支持城镇和困难工
矿区老旧住宅小区综合整治改造,规划新建农村社区住房5000户,改造农村危房1730户。
落实黄标车提前淘汰和“黄改绿”补贴资金2289万元,补贴提前淘汰黄标车2127辆,“黄
改绿”车辆436辆。市级预算安排资金3.5亿元,支持为民办实事项目,公共自行车、为农
服务中心、妇幼健康工程、高龄老人补贴、镇村公交安全运营、“四网”改造、医疗急救
体系、食品及生活饮用水安全监测体系建设等全部落实到位。保障重点项目支出。落实创
城资金4884万元,购置环卫设备、维修市政设施、整治重点区域、清洁环境卫生等,确保
莱芜市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落实资金2800万元,支持重大环境治理工程、环境监
测、 污染治理、 环保网格化监管体系建设,改善自然生态环境。落实重点工程建设资金
2.2亿元, 支持北坦北路、青草河补水、莲河路绿化、龙潭西大街等重点工程建设。落实
资金1.54亿元,支持山东财经大学莱芜校区建设,保证项目顺利实施。落实资金5717万元,
争取国开行授信2.7亿元, 建设华冠和张家洼棚户区安置项目。安全生产、外经外贸、公
检法司、“平安莱芜”建设、宗教、援疆援藏等支出给予充分保障。

【财税体制改革】 立足财政实际,强化改革措施,印发《关于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意见》,
建立全面深化改革重要举措台账,分解落实29项重点改革任务,定期调度督查,确保各项
改革任务落到实处。深化预算管理改革。将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
营预算和社保基金预算全部纳入2015年部门预算,将部门所有收支全部纳入部门预算。细
化预算编审内容,部门预算编制细化至支出功能分类的项级科目,进一步细化经济分类科
目,单独列示“三公”经费、会议费、培训费。强化预算执行管理,盘活财政存量资金,
清理收回存量资金7887万元,按规定统筹用于社会发展亟需要资金支持的领域。实行中期
财政规划管理,启动编制2016年—2018年财政规划。健全绩效管理机制,成立政府购买服
务和预算绩效管理处, 制定《市级预算绩效目标管理办法》等4项制度,将19个民生公益
类项目纳入绩效评价范围, 评价结果适时向社会公开。扩大预决算公开范围,5月市级和
区级政府预算、部门预算和“三公”经费预算进行公开,10月市级和区级政府决算、部门
决算和“三公”经费决算进行公开。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全面完成存量债务清理甄别,
逐步建立存量债务台账,及时掌握存量债务资金变动情况。开展地方政府债券置换存量债
务工作, 共争取省级地方政府债券资金31.79亿元,置换2015年到期债务本金及截至2014
年年底逾期债务本金,为建立“借、用、还”相统一的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机制奠定基础。
推行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制定《关于贯彻鲁政办发〔2015〕35号文件推进政府和社
会资本合作(PPP) 工作的实施意见》,建立PPP专业咨询服务机构库和PPP项目库,筛选
确定65个项目在《莱芜日报》宣传推介,加快推进山财大莱芜校区、大汶河生态湿地、莱
芜一中化债、光大国际垃圾发电等项目,其中山财大莱芜校区项目被评为省级示范项目。
推行政府购买服务。出台《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办法》,发布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目录,
编制基本公共服务、 社会管理服务、技术服务、政府履职所需辅助性事项和其他事项5大
类31个项目的政府购买服务预算,总金额1.26亿元,全力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工作,提高公
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推进国库管理改革。试编市级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
全面反映市级政府财务状况和运营情况、政府受托责任履行情况。加强国库和专户资金管
理,对财政闲置资金进行市场化运作,增加政府财力。推动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向乡镇拓展,
完成15个镇(街道)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深化市级预算单位公务卡改革,规范预算单位提
现行为。深化税制改革。全面实施“营改增”试点,先后将交通运输、铁路运输、电信、
邮政等行业纳入试点范围,落实过渡性财政扶持资金。开展税式支出管理改革,印发实施
方案, 完成基础数据采集,做好“全面准备、模拟运行、正式实施”3个阶段工作,加快
系统上线运行。清理规范税收等优惠政策,以市政府名义印发工作方案,举办专题政策培
训班,按时完成清理任务。令行禁止,深入挖掘政策空间,调整相关政策,探索建立税收
优惠政策备案审查、定期评估和退出机制,切实维护财税法律法规的严肃性。深化国有资
产管理体制改革。 出台《关于深化市属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的意见》等8
个文件,初步构建起市属国有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总体框架,建立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
资产监管模式,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实行闲置办公用房集中管理,规范公房处置行为。
开展市直部门单位所属企业、经济实体和中介机构脱钩改制工作,切实转变政府职能。

【财政管理】 围绕完善公共财政职能,创新财政管理机制,规范财政运行体系,提升财
政管理水平。推进依法行政。按照依法行政五五规划要求,举办《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
等法律培训班3期,组织科级干部普法考试1次,增强学法用法积极性。编制市财政局行政
权力清单,在规定媒体进行公开。启用新版内外网主页,升级政府信息公开系统市财政局
版块和办公自动化系统, 主动公开信息37条、行政服务标准130条,依法处理依申请公开
信息事项2项、 信访事项1项。出台《市财政局内部控制基本制度》,拟定8个专项风险管
理办法,建立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纠正的动态管理体系,提高内部管理水平,
为科学理财、依法理财提供保障。开展专项检查。开展涉农资金专项整治行动,牵头组织
5个督导组, 深入各区开展市级督导和市级重点检查,共检查11个镇(街道)、68项涉农
资金。对16家企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进行检查。开展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市
委有关精神专项督查,及时将发现问题反馈给被查单位,督促抓好整改,确保财务管理严
格规范。提高财政资金效益。严格控制一般性开支,市直单位公用经费按原定额标准压减
10%, “三公” 经费保持零增长。 加强财政投资评审, 全年共完成评审577项,评审值
20.61亿元,审减值2.66亿元,审减率达12.9%。加强政府采购管理,严格执行《市级采购
人自行采购操作规程》等制度,依法规范采购人、代理机构行为,全年共完成政府采购事
宜1416个, 采购额12.06亿元,节省资金6953万元,节支率达5.8%。加强基础管理。出台
《市属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工作方案》,首批启动10个单位转制。开展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会计从业资格专项检查,向不符合任职条件的57家单位下达整改通
知书。做好初中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提升会计管理水平。
按照干部教育培训计划,采取专题班、联合班、“搭车”培训等形式,开展支农政策、基
层干部等培训,全系统共培训1600余人次。基层数字财政管理系统推广、预算单位代理记
账、担保贷款续保等工作有序开展。
(许国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