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贸服务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c&A=17&rec=124&run=13

【概况】 2015年,莱芜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0.88亿元,同比增长10.5%。按地域分,
城镇265.47亿元, 乡村55.41亿元。按行业分,批发和零售贸易业294.38亿元,住宿和餐
饮业26.49亿元,其他行业4.01亿元。
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贸易业、住宿和餐饮业。截至2015年年底,全市共有限额以上批发和
零售贸易业、住宿和餐饮业法人企业332个,产业活动单位15个,年末从业人数15397人。
其中,批发业法人企业148个,产业活动单位2个,年末从业人数2790人;零售业法人企业
143个,产业活动单位4个,年末从业人数10182人;住宿业法人企业11个,产业活动单位1
个, 年末从业人数1089人;餐饮业法人企业30个,产业活动单位6个,年末从业人数2080
人。 批发和零售贸易企业商品销售总额274.18亿元,同比增长10.5%,其中限额以上企业
370.78亿元。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商品销售总额370.78亿元(其中批发257.66亿元、
零售111.17亿元),年末库存总额21.34亿元。

【电子商务】 铁路货运储备中心、莱芜颐高电子商务产业园、雪野电子商务产业基地、
汶源街道电商创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完成投资5亿多元。颐高电子、苏宁易购、
淘实惠与万邦食品、 昕怡母婴用品、 趣购购物商城等骨干企业发展迅速。“万泽易购”
“三辣一麻”“三黑一花”特色畜产品交易平台、益家购等一批自主网络销售平台建成运
营。农村电子商务快速发展,评选认定3个电商特色镇、4个电商特色村。强化电商人才培
养,累计培训1500多人次。举办“跨境电商论坛”“电商高峰论坛”、电子商务大会和电
商创业创新大赛,电商发展氛围日益浓厚。在各级各部门群策群力下,2015年现代物流和
电子商务产业实现主营业务增长13.5%,实现税收增长12.5%,超额完成年度目标。

【市场秩序建设】 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动。牵头协调28个部门
开展农资、互联网、知识产权和城乡接合部商品打假,推动了两法衔接和侵犯知识产权、
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公开,加大信息宣传,编发《打击侵权假冒工作简讯》
24期,完成省打击侵权假冒工作领导小组对全市工作的现场考核。整个打击侵权假冒工作
取得明显成效,为建设法治化的营商环境提供了有力保障。加强商务诚信建设,结合文明
城市创建,在全市商贸流通企业实施信用“红黑榜”制度,首批30家红榜企业名单在《莱
芜日报》 上发布。开展创建诚信商贸企业承诺活动,全市挂牌家企业达到120家。联合市
文明办开展“履约守信”主题创建活动,其中评选30家商贸流通“诚信示范企业”,起到
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对单用途商业预付卡、地区市场封锁、电视购物等工作进行清理
检查,促进了市场秩序规范。牵头对涉嫌标准化合约交易的电子商务企业进行调研检查。
切实防范以电子商务名义开展标准化合约交易行为。协助做好山东中商农产品电子交易市
场案件的处理,确保了社会稳定。打击侵权假冒工作合力增强。发挥牵头作用,协调26个
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突出重点领域打击侵权假冒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组织召开两次双打工
作电话电视会议,印发双打工作要点,组织了两期人员培训,加强信息报送和调度督查,
督促成员单位利用两法衔接信息平台发布行政执法信息,行政执法信息输入全省第一。

【市场体系建设】 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编制进展顺利,结合国家卫生城复审,制定建设改
造方案,印发了建设标准,发动各建设主体多方筹资,加快建设进度,牵头相关部门加强
调度督导及时协调处理建设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保证各市场按标准如期建成。共建设改
造10处农贸市场、11处便民市场、2处早市、2处夜市,基本形成覆盖全面、功能较为完备
的市场体系。聘请第三方机构对全市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大
型商场超市、农村专业合作社、重点餐饮单位、生猪定点屠宰场等追溯节点进行调研,制
定全市争取全国肉菜流通追溯体系试点项目工作方案和技术方案,并与财政、农业、食药
监等部门进行了对接,为争取全国、全省试点项目打下基础。

【特殊行业发展】 加强拍卖、典当行业管理完成年检工作,促进两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做好黄标车淘汰工作,淘汰黄标车8000多辆,其中报废拆解黄标车1256辆。加强二手车市
场管理,联合有关部门出台了做好二手车市场管理工作的通知,确保了市场秩序稳定。做
好单用途预付卡备案管理和12312商务举报投诉等工作。

【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 2015年,新增2家企业纳入山东省应急储备保供平台数据库。严
格按照商务部和省厅要求,督促指导企业做好日报、周报、月报、季报数据报送工作,确
保样本企业信息报送及时, 数据准确。做好元旦、春节、清明、五一、端午等3天以上节
假日值班工作,调度分析全市四大商场市场运行情况,形成节日市场运行分析报告。全年
共发放酒类随附单700余份,做好酒类流通备案管理工作。组织开展安全生产等相关工作,
印发《关于做好“五一”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关于切实做好商贸行业汛期安全生产工
作的通知》《关于做好商贸企业冬春季火灾防控工作的通知》等,加强商贸企业安全预警
督导,确保商贸企业安全平稳运行。全市商贸行业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在各商场
组织开展双拥宣传和“梦娃”形象展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益广告等活动。与各商场、
超市、会展中心等单位密切沟通联系,基本掌握并汇总全市与促消费相关的各类展会、促
销等活动。印发《关于组织开展激情五月放飞梦想欢乐购物节活动的通知》等相关促消费
文件,开展家装、车展、住宅、服装、土特产等促销活动,及时跟踪各种促消费动态,并
通过各类信息平台进行消费引导宣传。组织农超对接专题协商会和农超对接培训班,与济
南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建设莱芜市农产品现代流通信息服务平台,扩大农产品网上宣传
和交易。开展全市便利店发展情况调研,推进线上线下流通业态创新。

【服务业】 2015年, 全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68.95亿元,同比增长7.1%,高于GDP增速
0.5个百分点,占GDP比重40.4%,同比提高2.4个百分点;完成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221.99
亿元,同比增长30.8%,占全市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35.86%;实现服务业税收28.23亿元,
同比增长0.44%,比全部税收增幅高7.8个百分点,占全部税收的36.32%。
开展“三新”活动。围绕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组织开展“适应新常态、实现新作为、促进
新发展” 活动,赴济南、临沂等4市考察学习,研究思考全市服务业工作。在此基础上研
究制定2015年工作安排,理清了工作思路,明确了工作重点,增强了加快服务业发展的责
任感和紧迫感,克服了制约工作开展的思想桎梏和机制障碍,营造了风清气正、干事创业
的良好氛围,推动了服务业工作的开展。
加快载体建设。创新载体调度督查和推进工作机制,坚持分类指导,分线推进,载体建设
步伐不断加快。 市级5个重点服务业园区入园企业523家,完成投资61.06亿元,实现营业
收入25.85亿元,缴纳税金3.89亿元;15家重点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73.19亿元,实现
利润5.42亿元, 缴纳税金4.98亿元;30个重点服务业项目完成投资67.38亿元,占年度投
资计划的105.6%。
协调推动行业发展。发挥服务业联席会议制度及重点工作推进机制的作用,加强与统计、
重点行业主管部门的联系沟通,强化服务业运行调度分析,促进了重点行业平稳发展。交
通物流、商贸流通、旅游、银行保险、房地产、商务服务等重点行业实现税收24.3亿元,
同比增长0.27%, 占服务业全部税收的比重达到86.08%。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320.88亿元,同比增长10.5%;接待游客940万人次,实现旅游消费总额49亿元,同比分别
增长8%和13.5%;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达829.35亿元和619.6亿元,比年初增加41.1
亿元和16.07亿元。
加强项目管理。强化项目的筛选储备和动态管理,44个项目列为市级股权投资储备项目,
5个项目列入市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 项目库; 组织各区及10家服务业企业参加省
“转型升级·香港博览”活动,拓宽企业合作和招商引资空间。加强与上级主管部门的联
系,2个项目列为国家发展改革委新兴产业重大工程包项目,3个项目列入山东省服务业创
新发展引导基金子基金项目备选库, 6个项目列为省级服务业载体项目,6个项目获得550
万元省级服务业引导资金扶持。
推进“七项竞赛”。加强企业培育,完善企业培育实施方案,细化分解培育目标,明确竞
赛内容和考核办法,加大企业培育力度,27家企业新纳入统计范围。加快标准化建设,加
强与质检等部门协调配合,通过组织外出考察学习,强化调度协调,推进服务领域标准化
工作开展。 截至年底,全市有省级标准化试点企业4家、省级标准化示范单位14家、省级
服务业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22家和山东省服务业名牌企业6家。
营造发展氛围。研究制定《莱芜市服务业发展绩效考核办法》,明确考核对象和考核内容,
组织召开全市服务业工作推进会,对考核工作进行部署。在《莱芜日报》策划推出《打造
经济发展新引擎推动全市经济转型升级》服务业系列报道,集中展示了全市服务业发展成
效、政策措施、发展思路及各区发展特色,营造了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浓厚氛围。
强化规划引领。开展“十三五”服务业发展规划研究,在此基础上编制完成《莱芜市“十
三五”服务业发展规划纲要(草案)》,初步拟定“十三五”时期全市服务业发展目标、
发展重点和保障措施,提出“实施‘微笑发展、协作发展、集聚发展、创新发展’战略,
构建‘10+5’产业体系及‘一核、两极、一带’空间布局,打造凤城中央商务区、文教科
研集聚区、城市慢生活街区和雪野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等发展亮点”的理念,以规划引领创
新发展,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和高品质转
变。
推动创新发展。抓好服务业全面深化改革任务指标的落实,针对雪野旅游区区划调整的实
际,跟踪指导其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保证了综合改革试点效果。实施创新驱动,
培育力创等省级服务业创新团队,支持在技术研发应用、商业模式创新方面打造创新型企
业。与济南市服务业办公室、济南现代服务业联合会对接合作,探索成立“济莱协作区现
代服务业发展促进会”,搭建济莱服务业融合发展、创新发展的高位平台。前期筹备工作
已经完成,有意向入会的企业达到300家。
实施精准招商。明确主攻方向,创新招商方式,实施精准招商。围绕闲置商贸物流资源的
盘活解困,主动介入、精准服务,以招商引资破解企业发展困局。促成广东益华百货有限
公司出资4.6亿元并购馨百商贸、广东益华山东总部经济和微机电陀螺仪产业化2个项目成
功签约、广东益华跨境商品直销体验店建设达成投资意向,形成“一拖多”的招商效应;
与湖南和立东升集团就姚家岭农产品市场片区投资合作项目正在洽谈推进中;协调推进莱
芜豪德城二期工程建设。
(张永进 邹淑芳)

【供销合作商业】 2015年,全市供销社系统以“服务兴农、改革强社”为主线,着眼于
提升为农服务能力,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实体性合作经济组织构建和加快发展服务规模化、
流通现代化,各项工作实现新发展、新突破,为服务“三农”打开了新局面。全年完成销
售总额43.76亿元、利润总额418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23.7%、35%。
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呈现加快推进新态势。把全面学习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
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和省委、省政府实施意见精神,以及汪洋副总理重要讲话
和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省供销合作社专题会议精神,作为头等大事来抓,采取集中培训、
专题研讨和外出学习考察等形式,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深化全市供销社综合改革
的措施办法,细化目标、分解任务、明确责任,推动实施综合改革工作,配合有关部门起
草了市委、市政府实施方案初稿。供销社综合改革列入全市2015年度重点推进的30项改革
任务, 市委1号文件、市政府《政府工作报告》和全市农村工作会议分别专题进行安排部
署。探索在全市推进为农服务“一卡通”,列入下半年全市重点调研推进的改革事项,联
合市委改革办、市委农工办以及市建行、广电笑脸科技开展调研,并在市委全面深化改革
领导小组第九次会议作了全面汇报,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良给予高度评价并提
出了具体要求。 4月16日,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良专题调研供销社综合改革,
对全系统改革进展成效给予充分肯定。 《山东省供销社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简报》4次刊发
莱芜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典型做法。市委理论刊物《莱芜调研》以《抢抓试点机遇、倾力
服务农业农村建设》为题刊发供销社综合改革进展成效。
为农服务中心建设。全市规划建设20个为农服务中心列入市委、市政府为民办的10件实事
项目,联合市农业局等9个部门单位专门研究制定《关于为农服务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
建立协同机制和联席会议制度,整合资源、合力推进;组织系统各级2次60多人次赴临沂、
潍坊等地学习取经拓展思路,制定建设标准,加强调度指导,全程跟进服务,抓建设进度;
按照“布局合理、 规模适度、半径适宜、功能完备”的要求,探索“3公里土地托管服务
圈”的新模式和建立“3控3*6+1”的运营机制,逐步形成为农服务“一盘棋”。已建设完
成为农服务中心20个,其中综合性5个、一般性15个;开通“96621服务找供销”为农服务
热线; 建成智能配肥站11处, 测土配方、智能配肥、飞防植保面积分别完成13.5万亩、
11.6万亩、 5.7万亩,增长率分别为145.45%、792.31%、78.57%,全系统规模化服务面积
突破23万亩、增长率283.33%;加强对农民的技能培训,累计举办培训396期、培训农民超
过4.1万人次。 建成的综合性为农服务中心已具备开展测土配方和智能配肥、统防统治、
农机作业、庄稼医院、收储加工、农民培训等服务功能,部分一般性为农服务中心具备测
土配方和智能配肥、农民培训、科技咨询等功能。
实体性合作经济组织逐步完善。农民合作社持续提升。按照“广覆盖、拓领域、重规范”
的要求,全系统领办创办农民合作社50家、总数171家,入社农户超过2.6万户,培育各类
示范社达到23家,纳入服务范围的突破800家,1个农民合作社产品品牌入选“中国50佳合
作社产品品牌”。农民合作社联合社迅速发展。以镇(街道)为单位,与基层社“两社合
一、 融合发展”,组建镇级农民合作社联合社6家、总数已达18家,在全省率先实现全市
涉农镇街全覆盖;依托区级供销社,经编制部门批复,实行“一套机构、两块牌子”,莱
城、钢城组建区级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在全省率先实现全市县域全覆盖。经营服务体系不
断完善。两区供销集团公司分别组建运营,以经济为纽带,“区镇一体”运营体系初步形
成。
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建设。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依托济莱协作平台,新设立莱芜优质农产
品专营店20个,建设农产品生产基地总数达到62处、3万多亩,联合带动全市130多家农民
合作社、 农产品加工企业;做实“三农”服务网络,新建开业日用品直营超市6个、便民
加盟店64个,新增“政府放心农资示范店”20个,全系统建设日用品、农资、农产品、再
生资源连锁企业总数达12家、配送中心27处、经营网点超过2000个;发展电子商务,新合
作“三辣园” 、鹿野“朗野蜂蜜”、铁农“三辣一麻”等3家企业电商平台上线运营。推
进与京东合作,借助“京东商城山东供销馆”平台,新合作农产品公司已有2种商品上线、
15种商品达成上线意向。 依托“山东供销京东网上商城”B2B网络平台,赢都、恒润、兴
合商贸都已实现下单采购;推广“技术+物资”套餐服务,促进农资流通转型升级。
实施党建带社建、 社村共建。全系统新增社村共建村居39个、总数达到115个,共建项目
达到242个, 其中农民合作社95家,日用品、农资超市48个、为农服务中心10个、农产品
批发市场1个。助农增收2000万元,累计为村集体增收510万元,供销社扩大销售1.1亿元,
干部交叉兼职人数16人。初步构建了农民群众、合作社、村“两委”、供销社连心连利、
互惠共赢的社村共建体系。 6月29日,省委党校、省政府研究室、省供销社联合实地调研
总结莱芜供销社“党建带社建、 社村共建”工作典型做法。11月4日,全市全面深化改革
专题培训班将供销社“党建带社建、社村共建”工作列为全市的改革创新典型案例。
(张 雪)

【食盐专营与盐政管理】 2015年,全市共购进各类盐34351吨,完成年计划的157.57%。
其中, 食盐购进26211吨, 完成计划的171.31%; 小包装食盐购进4405吨, 完成计划的
100.11%; 小工业盐购进8140吨,完成计划的125.23%。销售各类盐34226吨。其中,食盐
销售25799吨, 小包装食盐销售3807吨;小工业盐销售8427吨。实现营业收入3386万元,
较上年同期增加195万元;上缴税金328万元。
食盐专营。严格落实食盐检测制度,严把食盐进出质量关;开展食盐仓储、运输等安全隐
患排查, 对不安全因素及时登记、 及时整改,确保食盐质量。深化“健康山东行动”及
“减盐防控高血压项目”活动开展,推进健康用盐、合理用盐宣传,巩固广大群众健康用
盐意识;加大小包装市场调研力度,掌握需求信息和市场动态,保障普通食盐供应、稳固
中档食盐销售,丰富高档食盐品种,借助全市各大商超、零售网点等销售渠道与平台,加
大多品种食盐上架率和终端零售网点铺货率,逐步形成以菇盐、澳洲海盐、低钠海藻盐和
海藻碘盐为主的高中低食盐产品结构。在食品加工、腌制用盐以及工业用盐供应服务方面,
通过及时沟通、签订用盐协议,加强客情维护和管理,做到提前调研、提前调运、提前调
度,严保花椒、大蒜、生姜、酱菜、香肠等加工及腌制用盐使用,严保工矿企业正常生产,
确保各类盐有序供应。
盐政执法。按照“工作不松劲、管理不放松”的总体要求,坚守阵地、履职尽责,切实保
障食盐安全。2015年,共查处涉盐违法案件124起,端掉私盐窝点4个,查获私盐80吨,签
订《行政指导书》 2680余份,移交公安部门涉盐违法案件3起,立案1起。对全市106所学
校、幼儿园食堂用盐开展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检查食盐购进渠道,宣传食盐政策法规,并
与校方签订食盐安全承诺书, 落实食盐安全主体责任。其间,查处典型案件1起,并移交
公安部门。开展饲料用盐、工业用盐专项整治,对用盐企业采取看现场、看用盐、送法规、
送判例行动, 检查企业47家,处罚违规购进工业盐案件1起,没收工业盐40吨。按照省市
“守护舌尖安全”整治行动部署要求,制定符合莱芜实际的行动方案,成立4个稽查大队,
由局领导亲自带队,对食盐经营网点、餐饮业户、食品生产加工等用盐情况进行拉网式检
查。 创新执法手段,强化用盐监管。开展为期2个多月的生姜腌制用盐专项整治行动,采
取就近驻守、挂牌办公的方式,开展昼夜巡查,对生姜腌制用盐规模用户及零散用户做到
信息掌握和用盐监督。此次行动共签订行政指导提示书68户,通过发放涉盐案件判例、宣
传盐业法律法规,纠正用盐户对现行盐业政策法规误解,避免涉盐违法行为发生。期间,
查办贩卖私盐案2起,涉盐11吨,移交公安机关查扣涉盐违法车辆1台(40吨)。建立涉盐
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办理机制。通过学习外省市办理涉盐危害食品安全案件经验,召开
法院、检察院、公安、盐务座谈会,进一步对涉盐危害食品安全案件查处、移交、管辖以
及涉盐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受理、立案、批捕、起诉和审判等问题达成一致,建立了涉盐危
害食品安全案件受理机制。
(郭传良)

【医药生产经营】 2015年,以国有中型企业莱芜市医药公司为龙头的医药商业面对医药
行业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国家医药政策的不断变化,认真分析研究,转调积累,积极应
对,努力拼搏,保持了稳中求进、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医药商业得到稳定发展。
经营管理。适时调整发展思路,把握正确发展方向。市医药公司认真学习把握中共十八大、
十八届历次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分析当前医药商业环境
的不断变化,立足实际,准确定位,顺应社会发展的主流,把握正确的发展方向,保持了
医药商业的高速稳定健康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寻求新的突破点。随着医药政策的不断变
化, 市医药公司不断全面深化改革,致力于建立标准化经济体系。新版GSP实施以来,公
司加大投入,新建5700平方米立体化药品仓库投入使用,更新计算机系统和冷链,完善企
业软硬件条件, 提高企业职工药学知识、GSP、服务等水平,药品批发和零售企业先后通
过新版GSP认证, 继续领航莱芜医药商业。各医药批发单位建立起了具有自身特色优势的
业务结构,能够依靠竞争全面拓展业务,建立符合自身特色的考核机制,使整个经营环境
更加稳定巩固,批发业务得到稳定发展。药品零售方面,为更好地满足群众用药需求,市
医药公司按照全面深化改革中心任务,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先后新建和改造益寿堂六十一
店、 五十七店、十二店,使之成为营业面积4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药品自选超市,覆盖人
群更加广泛,药械品类更加齐全,健康服务更加优质。自基本药物制度施行以来,市医药
公司紧紧抓住市场, 在整个莱芜地区基本药物配送占比达到70%以上。根据基本药物目录
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保证了配送市场的稳定。
(刘 磊)

【烟草经营与专卖管理】 2015年,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共销售卷烟42193箱,卷烟单箱
销售额23986元, 实现利税20844万元,落实种植面积0.8万亩,收购烟叶2.05万担,收购
均价25.8元/公斤,烟农户均收入达7.2万元,同比增加2.8万元,增长63%,烟农户均效益
水平创历史性新高。年内,市局(公司)被评为十大慈善明星单位、工作实绩考核先进单
位,获全省卷烟打假先进单位、全省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先进单位(集体二等功)等称号。
卷烟经营。坚持“农村包围城市”的工作思路,激发网建基础调理市场的“中医”作用,
制定规划、解剖麻雀,各个击破。开展“最小单元”分析。采取由市局(公司)机关为主,
区局(营销部)辅助的实施方式,通过向零售户发放《卷烟销售台账记录》《市场资源调
查表》等资料,摸清吸烟人口、吸烟率、吸食量等指标,通过理论销量和实际销量的对比
分析,找准工作着力点和销量增长点。制订《“专销职能转型、基层服务站建设”系列竞
赛活动实施方案》 。以8个专销所为载体,分别确定卷烟终端陈列标准、社会监督员工作
开展标准、 案件经营研究等8个课题,每个课题一个现场会,每个课题一个工作标准;制
定《莱芜市局(公司)科技创新专项奖励办法》《“最小单元”市场营销考核办法》,明
确工作目标、考核标准,通过考核激励引领,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开展
“一村一店”创建活动。利用零售户评价系统平台,从订购数量、销售额、网络建设等维
度进行评价,开展“一村一店”建设活动。其间发放《致广大零售户的一封信》2000余份,
宣传“一村一店”建设的目的意义和惠民措施,把握住全市20%的零售户。
通过“抓网建、打基础”系列工作地开展,2015年,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在完成全年目
标的基础上, 鲁产卷烟单箱销售额15447元,同比增加1709元,增长12.44%,增幅居全省
第2位。 销售细支烟607.76箱,同比增长95.89%,占总销量的1.58%,增幅居全省第4位。
鲁产烟、细支烟扩量提档反映了莱芜营销网建基础工作提升,也更加坚定了打基础、抓网
建、促营销的发展信心。
烟叶生产。2015年,莱芜烟草紧紧围绕“稳规模、优结构、提质量”总体要求,以实现烟
农“减工降本增效”为目标,推行精益生产,主攻生态特色质量,全市烟叶生产“优质、
特色、高效、安全”的生产格局进一步形成。稳定种植规模,烟农效益水平实现新提升。
全年全市落实种植面积0.8万亩,收购烟叶2.05万担,收购均价25.8元/公斤,烟农户均收
入达7.2万元, 同比增加2.8万元,增长63%,烟农户均效益水平创历史性新高。抓好关键
技术落实,确保各项理化指标彰显特色。针对山地烟区水源匮乏实际,在示范片区配套滴
灌设施1000亩,开展水肥一体化研究示范,解决烟叶需水问题,改善烟叶质量;全面推行
GAP管理、 精准烘烤等集成精益技术,提升烟叶质量特色。完善烟基配套,烟叶生态村富
民工程取得新成效。截至2015年年底,累计投入烟叶生产建设资金9900余万元,在全市帮
扶建成25个烟叶生态村, 投入生态村公益帮扶资金328万元,开展文化大院、健身广场、
村委办公室、敬老院等公益事业帮扶项目,烟叶生态村“农兴、民富、村美”的生活氛围
更加突出。
市场监管。用足、用好专卖“西医”良药,切实整顿市场秩序,为卷烟营销保驾护航。创
新监管方式方法,成立专门涉烟情报信息中队,对嫌疑人员进行重点盯防。全年共查获涉
烟案件349起,同比增长6.08%,案值105.52万元,同比增长15.97%。破获5起5万元以上案
件, 其中3起案件达到国家烟草专卖局、公安部网络案件标准。刑拘涉烟违法犯罪分子13
人,逮捕6人,判刑4人。
责任烟草建设。近年来,莱芜烟草在保持企业健康稳定发展的同时,坚持“饮水思源、回
报社会”的理念,以烟农、零售户增收致富为切入点,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注重履行社会
责任,推动烟草公益品牌持续发展。通过开展“慈心一日捐”“慈善捐款”“金叶助学”
等活动,累计捐赠资金1000余万元,用于提升贫困零售户经营效益、改善生态村生活环境、
资助家贫优秀学子等。 “金叶助学活动”开展以来,共资助全市大学贫困新生130名,累
计捐助资金近52万元。
(张鹏波)

【石油商业】 2015年,中石化莱芜分公司加油站网点63座,在营站60座。加气站4座,在
营3座, 油库1座,总库容1.65万立方米,年吞吐能力40万吨,铁路专用路1条。全年成品
油累计销售14万吨,其中纯枪完成10万吨,直分销实现销量4万吨。天然气销售完成280万
立方米。非油品实现营业额2800余万元。
经营策略。抓资源,保障市场平稳供应。面对原油进口权对地炼放开的不利形势,坚持以
市场需求为导向组织资源,认真落实“国五”汽柴油置换工作,加强部门间协调和资源调
度,有序推进油品升级,资源管理获得省公司年度先进红旗。合理调度,及时配送,保障
供应,全年共完成配送计划11187条,安全及时配送油品13.85万吨。强化激励考核,充分
调动员工积极性,稳定零售市场份额。修订完善《莱芜石油分公司零售绩效考核薪酬分配
办法》,结合“多卖一吨油”活动,开展“多推一张卡、多开发一个客户”等销售竞赛,
注重同比增量考核,阶梯式提高增量奖励标准。向省公司申请政策,开展点对点竞争,稳
定柴油销量,取得较好效果。重视客户开发维护工作,以“客户回执单”锁定客户,全年
开发金银级以上客户126家, 自邮一族客户305家, 办理惠农卡近900张。 开展“油非”
“卡非”互促、大客户优惠等活动,为顾客印发优惠明白纸,发挥员工与客户间微信平台
作用,增强营销及优惠信息传送的时效性。强化直分销工作,增强市场控制力。在不利市
场形势下积极开动脑筋寻找增量空间:加大对分销客户的维护,做大汽油销量,全年汽油
分销增幅140%以上;抓新客户开发,全年新开发客户74家,实现销量5000余吨;眼睛向外,
到周边区外市场挖掘销量,全年区外成交客户近40家。转变经营理念,做强做优非油品销
售。优化商品结构,丰富商品种类,调控库存占用,抓好重点商品、特色商品的销售。抓
科学经营思路,重点加强非油店内销售,引导员工转变营销理念,为服务便利客户为准则,
做大做强中石化易捷品牌。
规范化管理。开展“规范化管理年”活动,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以“规范化管理年”为主
线,强化“三基”工作,梳理修订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管理流程,明确控制点,不断
夯实基础管理水平。 不断强化HSE管理。树立“安全高于一切”的理念,按照“谁主管、
谁负责”的原则,认真落实岗位责任制,突出管理重点,增强安全意识,开展“规范化管
理年” 活动,严格执行“五落实五到位”规定,抓HSE责任落实。开展隐患排查与治理,
发动全员参与“我为安全作诊断” 活动,全年共收到各单位诊断建议910条。强化作业现
场及施工现场监管, 开展HSE观察、未遂事件分析上报,加大“三违”处罚力度,促进标
准化操作,争创“平安工地”,油库碧水蓝天、油气回收项目平安推进。加强应急管理,
立足实际修订完善各项应急预案,在库、站加大演练频次,切实提升应急响应速度与水平。
加大油品数质量监管力度,高度重视数质量管理,严格油品出入库质量检验制度,严格按
标准控制油品损耗率。 全年安全形势总体平稳,油库获HSE先进油库称号,为全市用油是
场提供了有力保障。强化财务管理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以资金、资产、费
用、税务管理为中心,扎实推进财务管理工作。强化资金预算控制、加强日常检查监督,
保证资金安全,提升管理水平。通过修订完善制度、强化预算会审、严把费用支出手续等
措施,落实全员成本目标管理,降本增效。对资产进行全面盘点,核实资产状况,做好资
产盘活及规范出租工作。严格落实制度,加大抽查稽核力度,加强发票管理。加强投资管
理,落实内控制度,全面提升企业内控管理水平。在资本支出和工程管理上,严格执行内
控制度,落实投资政策,全年省公司投资批复项目12个,批复总投资1682万元,全部按既
定进度推进实施。加强与各地方政府部门的协调与沟通,做好各类法律权证的办理、变更、
年检及注销等相关工作,按总部统一要求,做好房产土地变更工作。加强企业经营管理、
信息基础管理, 提升ERP应用水平,完成加油站终端虚拟化项目及加油站系统升级建设,
不断提升管理水平。按“内部挖潜、优化整合、精简用工”的思路,管控用工总量,加大
挖潜整合力度,降低用工成本。根据省公司统一部署,有序开展深化用工改革工作,按要
求完成所有员工劳动关系的规范工作。不断调整完善激励考核机制,进行梯次激励、正向
激励,发挥好导向作用。在考核兑现上,注重当期激励、过程激励,彻底打破平均主义、
大锅饭思维,以贡献比高低,以业绩论英雄,在各经营线条营造出比、赶、超的良好氛围。
(魏 玲)

【会展服务】 2004年10月,莱芜会展中心建成投入使用,成功举办第二届钢铁招商大会。
2011年,莱芜会展中心管理处更名为莱芜会展中心,加挂“莱芜市文化体育中心”的牌子,
统一管理会展中心、体育馆、规划馆、钢博馆、科技馆、工人文化宫等场馆。2015年,共
接待会议、 演出、论坛90余次,展览、文体赛事活动30余次,接待省级以上各类参观120
余次, 招商引资客商60余次,青少年科普宣讲80次,场馆利用率达到90%以上。莱芜会展
中心获得全国最佳赛区、山东省会展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优秀会展场馆、莱芜市创新工
作先进单位、全市群众满意度奖等称号。
创新管理方式。建立“统筹管理、科学高效”的工作机制。对各场馆实行双向管理的体制,
日常工作由各科室垂直管理,按照日常规范开展工作;活动期间打破部门和人员限制,采
取扁平化管理,人员编入各工作小组;重大活动由项目经理统筹安排,统一调度场馆资源,
争取以最少的人力、财力实现场馆的科学化管理。坚持“两手抓、两手硬”的工作方针。
学习借鉴济南会展中心的管理方式,推行“六常管理法”(常分类、常整理、常清洁、常
维护、常规范、常教育),使各项工作更加科学规范。定期开展安全培训、岗位练兵、检
查考核等活动。
提升服务理念。 进行会议服务标准化建设。对会议服务涉及的100余项工作以图文并茂、
动静结合的形式制定了1000余项工作标准,完成省级会议接待标准化服务试点和“会议及
展览服务”山东服务名牌申报工作,会议培训、管理模式实现整体输出。建立高水平的讲
解队伍。 提高讲解人员的服务技能,能用中文、英语、韩语和哑语4种语言进行讲解,先
后到鲁中冶金矿业集团公司、泰山钢铁集团公司、山东力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10余家企
业进行讲解,为企业发展、大项目建设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发挥场馆服务功能。着重发挥会展中心展馆服务平台作用,做好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各项
任务,做好展会活动的服务工作。针对不同的参观人群、参观人数和参观需求,重新调整
参观路线、参观顺序、参观时间,并对讲解内容、讲解语言及接待礼仪进行丰富完善。加
大场馆开放力度,利用节假日、纪念日,组织开展“七一党员参观月”“小记者参观周”
“讲解活动进校园”等社会活动,发挥场馆的社会公益功能。
展览活动。针对莱芜的会展特点,按照“突出特色、两手共抓、五路并举”的工作思路,
实施“走出去、请进来”的发展战略,完善“扶、培、引、联”的办展机制。服务接待中
国(莱芜)钢铁博览会、中国(莱芜)生姜博览会、山东省第十三届广告节、山东省糖酒
会、中国国际航空体育节器材展、中国女排联赛莱芜赛区比赛、中美篮球对抗赛、黄金男
篮比赛等重大活动。连续举办的五届全国女排联赛和两届男排联赛,宣传了莱芜,提高了
知名度,莱芜赛区年年获最佳赛区和优秀赛区称号。全年展会活动无论在规模、档次还是
在影响力上都有新的提高。增加一批新题材。新举办2015苏杭丝绸服装服饰商品直销展,
参展商有200多家,成交额500多万元。新引进一批合作伙伴。引进凯华展览有限公司、寰
赢展览公司、博大展览公司、芦月祭文化传媒公司,举办服装展、动漫展、红木家具展等
活动。自办展更加成熟。第十九届书画展成为鲁中地区最大的书画博览会。
(朱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