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良在全市2015年总结表彰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c&A=16&rec=3&run=13

在全市2015年总结表彰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2015年2月26日 根据录音整理)
王 良

同志们:羊年春节刚过,市委、市政府召开这次会议,主要是回顾总结过去一年的工
作,表彰先进,对2015年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动员全市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认清形
势、明确方向,以“钉钉子”精神和真抓实干的作风,扎实深化“七项竞赛”,狠抓各项
工作落实,确保全面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刚才,我们对2014年度全市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
进行了隆重表彰。大家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值得表彰和学习。也希望受
表彰的单位和个人以此为新的起点,再接再厉,在新的一年里干出新的更大业绩。在此,
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受表彰的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祝贺,向为全市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的
各级各部门单位、 各企业和广大干部群众, 表示衷心感谢并致以崇高敬意!
刚刚过去的2014年,全市各级以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认真落
实“一二三四五”总体发展思路,坚持“六个导向”,积极开展“七项竞赛”,统筹推进
抓转调、促改革、惠民生、转作风、强党建,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进展和成效。在面对
诸多困难、压力和挑战的情况下,全市GDP增长8.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7%,固
定资产投资增长15.4%,地方财政收入增长6.1%,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8.7%、11.3%,经
济社会发展呈现出稳中有进的良好局面。转调发展迈出新步伐。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全
市三次产业比由7.6∶56∶36.4调整为7.7∶54.5∶37.8, 非钢产业占比由51.1%提高到
56.5%,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由17.4%提高到18.7%,服务业占比由36.4%提高到37.8%;
质量效益明显提升, 地方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提高到7.2%,税收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
提高到81.7%、居全省第五位;发展后劲持续增强,去年开工在建大项目400个、完成投资
408亿元,在建过亿元招商引资项目246个、完成招商引资170亿元,新增规模以上企业322
家、总数达到1285家。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济莱协作区建设加快推进,山财大莱芜校区
获得省政府批准并开始筹建,济莱城际铁路前期筹建、广播电视交叉落户、取消济莱两地
通信长途费和漫游费、城镇医保和新农合联网结算、金融机构引进等工作取得重要进展;
全市20项重点改革任务扎实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金融创新试点
改革等多项改革走在全省前列,莱芜职业技术学院“校企一体化”办学模式、莱城区新农
合“200元包住院” 的做法得到国家有关部委和省领导肯定;司法领域改革不断深化,依
法治市取得良好开局。环境质量实现新改善。深入开展大气污染集中整治活动,健全完善
环保网格化监管体系,去年全市万元GDP能耗降低3%,二氧化硫、二氧化氮、PM10、PM2.5
平均浓度同比改善13.1%、 3.9%、11.4%和14.1%,空气优良天数较上年增加32天,荣获水
环境改善一等奖, 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3%。民生保障实现新提升。高标准完成“气化莱
芜”工程、“幸福养老”工程、6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乘坐公交车、校车村村通工程等10件
民生实事,养老、医疗、低保等社会保障扩面提标,教育、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全面发
展,移风易俗工作和“四德工程”建设走在全省前列,城市社区规范化建设扎实推进,实
施市、区重点城建工程103项,完成“城中村”改造拆迁138.8万平方米,新建改造农村公
路53条,去年民生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59.6%,较上年提高近1个百分点。党的建设
得到新加强。 按照中央和省委统一部署,全市3518个基层党组织、76684名党员参加了第
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个活动开展得认真严肃、扎实有效,专项整治和制度
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切实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圆满完成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
着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严格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广大党员
干部的工作作风和精神面貌发生明显转变,各级党组织领导和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进
一步增强。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几大班子团结一致、协同配
合的结果,是全市上下齐心协力、顽强拼搏的结果,也是驻莱各大企业和各部门单位大力
支持帮助的结果。一年来,各区、园区、镇(办)勇于担当、加快发展,支撑带动作用进
一步增强。莱城区去年实现“四个突破”,即地方财政收入突破20亿元、工业主营业务收
入突破1000亿元、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突破300家、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突破50家;钢城区
在加快转调发展的同时,加强环境综合整治,城市面貌发生较大改观。高新区加快高新技
术产业孵化园建设、培植壮大高新技术产业,雪野旅游区扎实推进生态环境建设、新上一
批旅游功能项目,经济开发区积极做好服务配套大企业文章、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和城市服
务业,莱城工业区、钢城经济开发区、莱芜农高区等重点园区开发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全
市镇级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7.7%,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0.6%,凤城街道地方财政收入
过3亿元, 雪野镇、鹏泉街道、口镇、里辛街道、汶源街道、张家洼街道、羊里镇、颜庄
镇等8个镇(办) 地方财政收入过亿元。一年来,广大企业克难奋进、创新开拓,在适应
新常态中实现了新发展。山钢股份莱芜分公司、莱钢集团、莱商银行、鲁中矿业、华电莱
城电厂、供电公司、烟草公司、山东高速、华能莱芜电厂、泰钢集团、九羊集团等企业纳
税过亿元,全市有14家企业在区域股权交易市场和“新三板”挂牌上市,有12家企业新参
与制定1项国际标准、7项国家标准和11项行业标准。市场开拓取得新成效,像奔速电梯成
功打入东欧格鲁吉亚市场、中标欧洲青奥会场馆建设,汇金公司成为美国通用、福特和法
国雷诺等世界知名企业的长期供应商, 金雷风电在全球风电主轴市场的占有率达到10%以
上,万兴果菜积极抢占美国、日本、欧盟等中高端市场;产品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泰
禾生化柠檬酸产品成为欧盟市场第一品牌,我市粉末冶金制粉能力居全国前列、占到国内
市场的35%左右,节水灌溉和塑机产业保持全国领先地位、占到全国市场份额的30%。一年
来,各部门单位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保障和促进改革发展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市发改、
经信、科技、招商、国土、环保、商务等部门全力服务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市农工办、
编办、质监、农业、财政、金融办等部门积极推进重点改革任务落实,市住建、城管、规
划、交通、公路、水利等部门着力推进城市重点工程建设,市教育、民政、人社、文化、
卫生、体育、旅游等部门大力发展各项事业,市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等积极推
进执法司法规范化建设,市纪委、组织部、宣传部、政法委等单位认真履行党建工作职能,
为全市改革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提供了有力保障。国税、地税、烟草、供电、人行、银
监等部门单位也都扎根莱芜、服务莱芜,为全市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一年来,广大基层
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扎实工作、敬业奉献,干出了实实在在的业绩。像雪野镇房干村、鹏泉
街道郭家沟村、口镇野槐峪村等老典型,主动适应形势变化,积极创造新经验、引领新发
展;其他村(社区)也都立足各自实际探索特色发展之路,涌现出了张家洼街道徐家河社
区、凤城街道戴花园社区、羊里镇雪嬴村、汶源街道长胜村、颜庄镇柳桥峪村等富民强村
先进典型和一大批“艰苦创业好支书”。在各级党组织的带领下,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积极
投身改革发展实践,共建美好幸福家园,为全市各项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这些成绩
和经验,值得充分肯定和认真总结,并在今后工作中不断发扬光大。
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们的工作中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和问题。从经济总量和增长
速度看, 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钢铁市场持续低迷,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我市GDP、地方
财政收入在全省占比过低,部分经济指标增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问题仍较为突出,保持
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压力较大。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看,我市产业结构不优、质量不高的
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全市钢铁产业占工业的比重仍接近45%,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地方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分别低于全省5.7个、12.7
个和1.2个百分点; 项目建设对转调发展的支撑带动作用还未充分显现出来,节能减排和
环境保护压力大,资金、土地、人才等要素制约比较突出。从重点工作推进看,“七项竞
赛”进展不平衡,有的重视程度不够,境界标准不高,工作研究不深,任务落实不力,工
作进展不快,成效还不明显;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有的尚未破题,有的刚刚起步,解决深
层次矛盾和问题的力度不大;新形势下聚精会神抓党建的意识不强,依规管党治党建设党
的措施不够健全有效,责任落实还不够到位。从民生保障看,城乡发展还不够协调,社会
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各项民生需求呈刚性增长,公共财政支出压力越来越大;部分企业生
产经营困难,部分低收入家庭生活还比较困难,企业破产、涉法涉诉信访案件等遗留问题
仍然较多,生态环保、征地拆迁、农民工工资兑付、食品药品安全等领域还存在一些影响
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安全维稳的压力依然较大。从干部作风看,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和
依法治国、从严治党的大环境,有的同志产生了“为官不易”“为官不为”的消极倾向和
错误思想,对工作消极应付、得过且过,不敢担当、不敢负责,为了不出事,宁可不干事;
少数党员干部在作风建设上存在“过关”思想和松懈倾向,整治“四风”还存在薄弱环节;
部分干部法治素养不高、依法办事能力不强,个别领导干部廉政意识淡化,一些领域还存
在消极腐败和违纪违法现象,影响了党和政府形象,等等。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一定要引
起高度重视,在今后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 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市的开局之年, 也是全面完成
“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春节前召开的全市经济工作会、市“两会”,对做好今年的
各项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围绕抓好全年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根据市委常委会议研
究的意见,我讲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把握工作的正确方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
防、治党治国治军,提出了许多富有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和新要求。党的十八
大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美好蓝图,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
部署,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重大任务,党的群众路线
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发出了全面从严治党的动员令。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
书记深刻阐述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九个趋势性变化”和“四个转向”的阶段性特征,对
做好新常态下的经济工作提出了“八个更加注重”的要求。去年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在江
苏调研时,首次系统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
严治党“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在最近召开的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和省部级领导干
部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上,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守纪律讲规矩、依法
治国等重大主题,进行了深刻阐述,提出了明确要求。在视察山东一周年之际,习近平总
书记对山东工作作出“四个加大”、开拓“新途径”和“一个着力”的重要批示。围绕贯
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批示精神,省委、省政府提出了“一个定位、三
个提升”的总体把握;市委、市政府结合莱芜实际,完善提出了“一个强化、四个提升”
的工作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单位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
话精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决策部署,认真领会精神实质,
进一步认清形势、坚定信心,引领新常态、抢抓新机遇、展示新作为,奋力开创转调发展、
协作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新局面。
二、扎实深化“七项竞赛”,着力提升发展实力和水平
开展“七项竞赛”,是市委、市政府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作出的战略部署。各级要进
一步统一思想,找准定位,明确目标,细化措施,发扬“钉钉子”精神,一项一项抓落实,
一年接着一年干, 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为莱芜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要以“大抓工业”为主题,扎实深化“项目建设竞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
工业是我们的立国之本。纵观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进程,几乎所有经济大国都是借助工业
化起步的。国内一些先进地区包括一些钢铁城市,之所以能够成功转型、走在前列,也都
是依靠新型工业化的强力支撑。 从我市情况看,工业占GDP的比重超过50%,创造了60%以
上的税收,提供了1/4的就业岗位,吸纳了3/4的高技能人才,培育了一批国内外有影响的
企业、产品和品牌。我市的发展实践表明,什么时候工业经济抓得好,全市的发展步伐就
快、发展成效就好;反之,全市经济发展就会陷于被动,甚至遭受困难挫折。当前,我市
工业经济正处在向更高阶段迈进的关键时期,支撑全市经济平稳运行,工业是主要力量;
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工业是主要战场;抓住和用好济莱协作区建设机遇,实现错位发展、
协作共赢,工业是我们的特色和优势所在。各级必须牢固树立“强莱芜重在强工业、强工
业重在提质效”的理念,始终把工业经济牢牢抓在手上,坚持高端高质高效方向,更加注
重拉长产业链条,更加注重开拓新市场,更加注重引进高端人才,更加注重增强核心竞争
力,努力在全市形成大抓工业的浓厚氛围。
抓工业必须落脚到抓项目上。要以更加求真务实的态度推进项目建设,确保全年新建
大项目200个以上,竣工投产大项目100个以上。要把大项目建设目标任务细化分解到各区、
各园区和各镇(办),进一步明确要求,强化责任,抓好落实。要完善项目准入和预评审
机制,加强项目动态管理,对不符合转调方向、政策导向、环保要求的项目要坚决淘汰,
对进度缓慢、效益低下甚至圈占土地的项目要转化盘活。要实行“一三季度特色观摩、二
四季度综合观摩”的推进机制,进一步完善以投资强度、集约用地、亩均产出为依据的考
核体系,加大对“年度十大项目”的奖励力度,促进项目建设取得更大成效。要明确高新
区、雪野旅游区、经济开发区、莱城工业区、钢城经济开发区、莱芜农高区等重点园区的
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建立项目落地统筹协调机制,鼓励发展“飞地经济”,实现集聚、
集约、集群式发展。各级各部门要严格落实联审联批等制度,扎实开展“包项目、送服务、
解难题”活动,实行“建账销号”制度,对项目建设中的难题,解决一件销号一件,确保
项目顺利开工建设、早日投产达效。
二要以提高招商实效为目标,扎实深化“招商引资竞赛”。莱芜是资源型城市,产业
结构比较单一,转调发展的任务很重。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必须在加快现有企业和产业提
升的基础上,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引进先进理念、项目、资金、技术和人才,以增量
优化带动整体提升。 今年市里确定了100亿元的招商引资任务,其中莱城区38亿元、钢城
区28亿元、 高新区16亿元、雪野旅游区10亿元、经济开发区8亿元,各区、各园区要咬定
目标不放松,力争超额完成招商引资任务。要树立精准招商的理念,加强对新常态下资本
流动、产业转移、市场特征的研究,明确主攻方向,加大招商选资、招才引智力度,主动
走出去,大力引进来,切实增强招商引资实效。要创新招商方式,更加注重专业招商、产
业招商和环境招商,建立产业招商目录,搞好项目策划包装,切实提高招商的精准度和成
功率。要落实好全国工商联执委会年会签约的30个项目,市工商联、招商局要抓好督导推
进,确保这些项目尽快落地生根。要压实招商责任,不允许市直部门单位与各区(园区)、
各镇(办)招商项目相互抵顶、相互拉扯、弄虚作假,严格招商项目考核认定,进一步加
大奖惩力度,引导各级各部门真抓实干,真招商、招真商。各区、各园区、各镇(办)要
在法律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履行好合同,兑现好各项优惠承诺;市直各部门单位要加大对
招商项目的跟踪服务力度,立足单位职能,帮助客商解决审批、资金、用地、用工等难题,
解决好招商引资“最后一公里”问题;各企业要主动发挥优势,围绕产业链上下游,积极
开展以商招商、以企招商,为全市发展作贡献。
三要以实行领导干部包产业“一线工作法”为抓手,扎实深化“企业培植竞赛”。实
行领导干部包产业“一线工作法”,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落实的具体内容,
也是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工作实效的重要抓手。今年市委、市政府决定实施产业培育提升
计划,由每名市级领导分包一个产业、制定一个科学的发展规划、建立一套科学推进的政
策措施、联系一批重点企业和项目,切实在产业发展和企业培植上取得新成效。目前钢铁
生产及深加工、 新材料、汽车零部件等十大重点扶持产业已初步确定,100家重点企业名
单以及具体实施方案和配套政策措施正在抓紧研究制定。各级各部门都要认真落实领导干
部包产业“一线工作法”,按照“敲开核桃”的要求,一个行业一个行业深入研究,一个
企业一个企业制定对策,切实加大帮扶力度,力争年内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0家以上。
领导干部要切实负起责任,认真帮扶,专题调度;有关部门要立足职能,强化指导,主动
服务,抓好落实。要着力在定规划、明方向上下功夫,深入分析产业发展基础、市场需求
状况、未来发展方向和国家政策导向,科学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完善政策措施,指导重点
产业发展;要引导企业树立战略眼光,把握市场需求,明确方向,找准定位,加快做大做
优做强。要着力在优环境、强民营上下功夫,坚持和完善领导干部帮扶企业、企业督导联
络员、企业评议服务部门和服务窗口等制度,从市场准入、融资服务、土地使用等方面强
化政策扶持,加快推动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要着力在抓改革、激活力上下
功夫,完善国资监管体制,推动企业股份制改造和规范化管理,引导老企业和困难企业通
过技术合作、资产转让、兼并重组等形式,加强与大企强企的战略合作,盘活资产,提高
效益。要着力在拓市场、创品牌上下功夫,健全支持企业“走出去”的政策措施,引导企
业积极适应市场、把握市场、创造市场、引领市场,支持企业抢抓“一路一带”战略实施
和中韩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建设等机遇,积极开拓俄罗斯、中亚、西亚、东欧等新兴市场。
要着力在促上市、帮融资上下功夫,坚持一企一策制定扶持方案,引导和帮助企业通过挂
牌上市、发行债券、私募股权等方式拓宽融资渠道,特别要加强对金融政策的学习研究,
开展金融知识培训,引导企业用好金融政策和金融工具,提高融资实效。在企业培植过程
中,要把握好角色定位,充分相信和支持企业家,注重发挥企业家作用,正确处理企业主
体与部门帮扶、解放思想与结合实际、创新服务与依法办事的关系,做到鼓励不浮夸、支
持不干预、指导不包办、服务不徇私、帮扶不违规,促进企业加快发展。
四要以开展“寻标、对标、提标、达标”活动为载体,扎实深化“标准引领竞赛”。
近日,国务院常务工作会议对全面推进标准化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省委、省政府制定出
台了《关于推进“山东标准”建设的意见》,提出加快实现由山东制造向山东创造、山东
设计、山东标准转变,这为我们大力发展标准经济提供了难得机遇。要深入开展“寻标、
对标、提标、达标”活动,引导各行业、各企业瞄准国内外先进标准,认真对照标准,严
格执行标准,参与制定标准,争创一流标准,提高市场竞争力。扎实推进标准化示范项目,
积极引进省级以上专业标准化组织,加快培养引进标准化人才,加大品牌建设力度,确保
全年主持或参与制订国家标准、 行业标准5个以上,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10个以上,
新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基地)10个以上。要以发展标准经济为牵引,大力实施创新驱动
发展战略,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制,深化与高水平科研院所的科技交流和项目合作,培
育发展粉末冶金、高性能钢、节水灌溉等产业技术联盟,推进省科学院(莱芜)技术转化
中心、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园、雪野生态软件园等科技创新平台提档升级,确保年内全社会
研发投入占比达到2.5%以上,培育10家省级以上创新平台;加快推进“5158”产业人才集
聚工程,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务求有为”的理念,健全完善人才柔性引进机制,
既要注重引进高层次的产业人才,也要注重引进高水平的文化艺术和体育人才,吸引各类
优秀人才来我市创业发展。市质监局要加强与国家标准委、省质监局等部门的沟通对接,
积极争取政策和项目支持,提高全市标准经济发展水平。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和市科技
局要研究完善加强科技人才工作的激励政策,为创新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五要以提高发展质量效益为导向,扎实深化“财税增收竞赛”。今年全市财政收入增
长目标确定为7%,其中莱城区增长10%、钢城区增长1%、高新区增长10%、雪野旅游区增长
12%、 经济开发区增长7%,国税部门组织收入增长7.5%、地税部门组织收入增长7.5%。在
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形势下,完成这个目标需要付出艰辛努力。各级要着力抓好财税增收,
把握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加大财源建设力度,大力发展创税型产业,培育挖掘新
的增长点,拓展财税增长空间;要坚持依法治税,严格执行“营改增”有关政策,认真清
理规范税收优惠政策,加大重点税源征收力度,加强社会综合治税,狠抓财税挖潜增收;
要严格财政支出管理,坚持有保有压、突出重点,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加大对转型发展、
科技创新、生态环保、民生保障等重点工作的投入,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提高财政资金
使用效益;要注重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公益性事业投资,增强各
项事业发展活力。各区、各园区、各镇(办)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坚决完成年度财政
增收任务。财政、国税、地税部门要坚持依法治税,加强财税监管,确保应收尽收。
六要以增强实力、夯实基础为重点,扎实深化“镇域提升竞赛”。要按照“产业立镇、
商贸富镇、特色名镇、富民强镇”的思路,推动各镇(办)因地制宜、发挥优势、跨越发
展,力争全年镇级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5%以上,10个镇(办)地方财政收入过亿元。
要着力提升镇域实力,工业型镇(办)重点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植壮大,
进一步提高质量效益;生态型镇(办)重点抓好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旅游业发展,打造特
色品牌;农业型镇(办)重点抓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提升现代
农业发展水平;复合型镇(办)重点抓好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繁荣发展城
市经济。今年市里将进一步改进镇域竞赛考核办法,更加突出项目建设、财税贡献等经济
指标,加大赋分权重,树立明确导向。要着力抓好镇村建设,加快实施乡村旅游和生态文
明示范村“三年提升工程”,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积极推进教育、卫生、文化等
公共服务“大配套”和水、电、路、气、暖等基础设施“小配套”建设,改善群众生产生
活条件。特别要重视抓好镇驻地新社区建设,按照“富裕、文明、整洁、安定”的标准,
加强环境治理,规范社区管理,强化便民服务,打造宜居宜业的优良环境。要着力夯实基
层基础,认真落实各项民生保障政策,健全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机制,做到群众诉求及时了
解、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解决、各种矛盾纠纷及时化解,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要着力抓好
精准扶贫,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结合
莱芜实际,按照“指路子、上项目,抓班子、打基础,集中训、外出学,部门包、区镇抓,
搞竞赛、出典型”的思路,增强扶贫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七要以推动绿色发展为方向,扎实深化“节能环保竞赛”。要按照“要求明晰化、部
署具体化、工作项目化、落实责任化”的思路,以更大力度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
碳发展, 确保全面完成“十二五”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17%、空气质量改善20%的目标。
要突出抓好整治,大力实施“四控两提一平台”工程,突出工业污染源治理、城区污染企
业搬迁、扬尘污染控制、秸秆焚烧整治、机动车污染防治等重点工作,以环保倒逼企业转
型和产业升级;深入开展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加大对落后产能、燃煤小锅炉、黄标车
淘汰力度,大力推广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先进技术。要加强政策引导,积极争取排污费返
还并专项用于企业治污改造,完善鼓励节能降耗、减排治污的政策体系,引导企业加快技
术改造和产品升级,切实降低污染排放。要创新制度机制,强化属地管理责任制,完善环
保网格化监管体系,探索实施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实行污染排放排名通报制度,
提高节能环保工作水平。同时,要做好治水造绿文章,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争创国
家森林城市。
围绕扎实深化“七项竞赛”,要进一步完善“月调度、季通报、年考核”的机制,市
“两办”要建立工作台账,定期通报重点工作进展情况。市委、市政府将结合经济形势分
析会议,每季度对“七项竞赛”活动情况进行调度。市级领导同志对分工的竞赛活动要常
调度、常研究、常部署,及时协调解决问题。各牵头单位要切实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加大
日常调度、督导检查和工作指导力度,确保各项竞赛按进度、节点扎实推进;各有关单位
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各责任单位要确保领导到位、责任到位、人员到位、精力到位、
落实到位。要改进“七项竞赛”考评机制,完善考评办法,激发各级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促进各项重点任务落实。
三、高度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增进群众福祉
在新的一年里,各级要更加自觉地把保障改善民生作为各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
点,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更好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一要提升民生保障水平。用心用力办好为农服务中心建设、妇幼健康工程、高龄老年
人补贴、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镇村公交安全运营工程、食品及饮水安全检测体系建设、
公共自行车配备、“四网”改造提升、市民档案馆建设、医疗急救服务体系建设等10件民
生实事;进一步完善就业、养老、住房等民生保障体系,加大扩面提标力度,提升社会保
障水平;加大教育投入,统筹抓好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和职业教育,重视
办好老年大学,全面提升卫生、体育、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更好地满足群众公共服
务需求。
二要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健全城乡规划体系,加快编制城市总体规划、重点地段控
规等专项规划,优化城乡空间布局;加快实施路、水、气(热)、绿“四网”改造提升工
程,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城市重点片区建设和“城中村”改造,推进智慧城市建
设,提高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
三要推进先进文化建设。充分发挥莱芜红色文化资源优势,加快建设鲁中抗日战争纪
念厅,组织好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宣传活动;加强嬴秦文化、齐长城、长勺之战、吐
丝口古镇、莱芜战役、莱芜梆子等重点文化元素的保护和开发,加大铁艺、锡艺、布艺、
木艺等特色工艺的开发力度;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开展文明城市创建,
扎实推进“四德工程”,搞好村史馆(室)建设,在富裕农民、健康农民、保障农民的同
时,也要教育农民、引导农民、管理农民。
四要全力抓好安全信访维稳工作。高度重视和强化安全生产,坚持“重在责任、重在
基层、重在防控、重在科技”,深入开展重点领域安全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全面抓好消防
安全、交通安全、校车安全、森林防火以及食品药品监管等工作,确保不出问题;严格落
实领导干部包积案、公开接访等制度,加强对土地征用、房屋拆迁、拖欠农民工工资、企
业职工权益兑付等重点领域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及时就地解决信访突出问题。同时,要
健全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各类犯罪行为,提高群众安全感。
四、强化保障措施,确保全面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一要全面深化改革。要认真落实2015年全市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要点,各专项领导小组
要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逐个研究分解,强化监督检查,确保改革进度和实效;市委改
革办要发挥好统筹协调作用,完善议事决策机制,探索建立重点改革项目清单,健全完善
改革工作台账,加大督导考核力度,确保各项改革任务落到实处。要积极推进济莱协作区
建设,加快建设民营科技创新产业示范园,抓好机械加工、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文
化旅游等重点产业的对接合作;加快济莱城际铁路建设,尽快启动可研和规划设计工作;
抓好山财大莱芜校区建设,加快施工进度,确保今年秋季实现招生。全市各级各部门单位
都要结合实际,积极主动深化改革,提高工作标准,着力在提升服务质量、降低行政成本、
避免权力寻租等方面创新探索,激发全社会发展活力。
二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市。要突出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和法治工作人员这个“关
键群体”,扎实开展法治教育轮训和法律知识考试,着力提高法治素养。要加快“四清单
一平台”建设,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全面落实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坚持公正文明执法,加
快建设法治政府。要深入开展“司法规范化建设年”活动,强化司法权力运行保障,大力
推行阳光司法, 切实提高司法公信力。 要积极推进“百名律师包千村”行动,扎实开展
“法律七进”活动,深入开展“法德共济”主题实践活动,在全社会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
法的良好氛围。同时,要健全“两代表、一委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站制度,加强民主政
治建设。
三要全面从严治党。要持续改进作风,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
继续抓好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贯彻落实, 扎实开展“三严三实” 主题教育活动,坚决防止
“四风”反弹回潮。要守纪律讲规矩,模范遵守党章、党纪、国家法律以及党在长期实践
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扎实做好全市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和领导干部个人报告
事项等工作,督促各级干部按本色做人、按角色办事。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快推进
在村和社区实现普法、审计、服务项目、干部培训、条件保障、工作考核“六个全覆盖”,
深入推进薄弱村转化和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工作,持续抓好“千名干部下基层”“村
官变大学生”等工作,不断提升基层党建水平。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严格
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进一步加大廉政教育力度,从严查处各
类违纪违法案件,完善落实干部个人申报、班子述廉汇报、纪委巡察通报和群众投诉举报
“四项制度”,努力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
四要狠抓工作落实。对全市经济工作会、市“两会”和这次会上确定的各项重点任务,
市“两办”要做好任务分解和责任分工,逐一分解到市级领导、落实到各级各部门。要强
化“分线作战”机制,进一步完善全市重点工作领导小组制度,抓好各项重点任务落实。
要强化调度督查和考核奖惩机制,进一步细化完善考核方案,加大对各级各部门抓工业的
考核权重,突出对深化“七项竞赛”和加强党的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安全生产、信访维
稳、民生保障等工作的考核,改进完善“改革创新奖”“群众满意度奖”评选办法和机制,
确保考准、考实,考出干劲、考出实绩。同时,要加强舆论宣传引导,既要把事干好,也
要把干的事宣传好,让群众了解党委、政府的工作,支持和拥护党委、政府决策,汇聚推
进改革发展的正能量,在全市形成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和强大合力。
同志们,引领新常态,抢抓新机遇,展示新作为,实现新发展,我们责任重大、使命
光荣。各级要振奋精神,创新实干,拼搏进取,不断把转调发展、协作发展、创新发展、
和谐发展引向深入,为实现莱芜科学发展新跨越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附:名词解释
1.“一二三四五”总体发展思路:“一”就是“一个主题”,突出“奋起赶超、科学
跨越” 这一主题;“二”就是“两个率先”,力争通过3年左右努力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
小康社会, 再经过5年左右努力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三”就是“三个坐标”,
努力建设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先行示范区、全省科学发展示范区、全国钢铁城市
转型发展示范区;“四”就是“四个发展”,着力推动转调发展、协作发展、创新发展、
和谐发展;“五”就是“五个莱芜”,建设实力莱芜、活力莱芜、魅力莱芜、生态莱芜和
幸福莱芜。
2.“六个导向”:即质效导向、问题导向、市场导向、惠民导向、用人导向、节俭导
向。
3.“一个定位、三个提升”:“一个定位”,就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前
列。“三个提升”,即提升发展标杆,努力在经济转型发展、提质增效上争当排头兵;提
升工作标准,努力做到站位高、谋事深、要求严;提升精神境界,努力做到敢于担当、锐
意进取。
4.“一个强化、四个提升”:“一个强化”,就是强化发展基础,着力在稳增长、强
支撑、增实力、拓市场上下功夫。“四个提升”,即提升质量效益,着力在抓项目、促转
调、提标准、激活力上下功夫;提升创新水平,着力在抓改革、促协作、聚人才、强科技
上下功夫;提升民生福祉,着力在打基础、重环保、惠民生、保稳定上下功夫;提升保障
能力,着力在抓法治、提素质、强党建、重实绩上下功夫。
5. “5158”产业人才集聚工程:从今年开始,用5年的时间,引进10个高层次创新创
业人才团队,50个具备入选“千人计划”、“万人计划”和“泰山学者”人才工程实力的
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800名博士、硕士研究生。
6.“四控两提一平台”工程:控制燃煤总量、控制扬尘污染、控制异味污染、控制秸
秆焚烧,提高治理标准、提高监管能力,建设环境信息公开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