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c&A=16&rec=23&run=13

【工作概述】2014年,莱芜市委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
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以全
面深化改革为动力,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全年GDP增长8.8%,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6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4%,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8.7%、
11.3%;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6.07%,税收占财政收入比重提高到81.66%,政治建设、文
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都取得新的进展。
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牢牢把握莱芜工作的正确方向。按照中
央和省委的部署要求,把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
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和对山
东工作重要批示精神相结合,与学习贯彻省委、省政府推进经济文化强省、加快实现工作
指导重大转变的部署要求相结合,深刻领会精神实质,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在此基础上,
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进一步深化和完善了全市发展思路。在工作指导上,牢固树立“六
个导向”,即树立质效导向、问题导向、市场导向、惠民导向、用人导向、节俭导向;坚
持“六个并重”,即坚持抓传统产业转调与新兴产业培植并重,抓工业立市与服务业发展
并重,抓本土企业与招商引资并重,抓国有企业改革与民营经济发展并重,抓整改提高与
服务为民并重,抓教育实践活动与推动工作落实并重。在动力保障上,把深入开展党的群
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作为强大动力和重要机遇,坚持抓党建、转作风与促发展紧密结合,
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把活动中的热情和干劲转化为干事创业的担当和作为,为
全市改革发展提供思想、组织和作风保证。在工作推进上,深入开展项目建设、招商引资、
企业培育、标准引领、财税增收、镇域提升、节能环保“七项竞赛”,加快推动创新驱动、
重点领域改革、深化济莱协作、重点工程建设“四大突破”,努力实现民生保障、新型城
镇化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安全信访维稳水平“四个提升”。
推动转调发展,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坚持把转方式调结构作为全市工作主线,优
化产业结构,提升发展层次,增强发展后劲。全市三次产业比由7.6∶56∶36.4调整为7.7
∶54.5∶37.8, 非钢产业占比由51.1%提高到56.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由17.4%提高
到18.7%, 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牢固树立质效导向,以务
实举措推进大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坚持以质量效益为中心,实行“一三季度调度、二四
季度观摩” ,建立严格的项目准入、考核奖励和转化退出机制,全市开工在建大项目400
个,完成投资408亿元,高新技术、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项目占在建大项目的82%,重点
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园、汇丰新能源风洞实验室、力创科技、金鼎电子等一批高新技术
产业项目,五矿物流园、恒大儿童欢乐中心、雪野生态软件园、颐高电子商务产业园等一
批现代服务业项目,莱钢特殊钢升级改造、莱芜电厂百万千瓦机组、环球V6发动机总成、
吉利三联农机、节水装备产业园、维达纸业等一批传统产业提升项目,山西中南部铁路莱
芜段建设、大汶河综合开发、市医院改扩建、汉江公园等一批民生和基础设施项目,全市
246个竣工投产大项目,实现销售收入470多亿元,拉动全市工业销售收入增长25.6个百分
点;坚决不上“三高一低”项目,淘汰和退出项目93个,盘活资产15亿元。市委、市政府
主要负责人亲自带队到北京、浙江、广东、湖南、山西等地开展招商活动,全市开工在建
过亿元招商引资项目246个,完成招商引资170亿元。抓住山东省承办全国工商联执委会年
会的机遇, 与国内民营强企签订合作项目30个,签约额820亿元,与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
会、环境商会、汽车摩托车配件用品业商会建立全面合作关系。明确主攻方向,加快经济
结构调整步伐。按照“盘活存量”与“做优增量”并举的思路,推动传统产业向中高端发
展,抓好钢铁产品结构升级和产业链条延伸,做大做强汽车及零部件、粉末冶金、节水灌
溉和塑料机械、 线缆线材、食品加工等特色产业集群,非钢产业比钢铁产业增速高出4.8
个百分点;培植壮大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着力发展新材料、新能源、新医药、高端装备、
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20%,占工业的比重提高1.3个百分点;
加快发展壮大现代服务业,充分发挥莱芜山水资源和区位优势,发展金融服务、旅游会展、
交通物流、文化创意、健康养老、体育运动、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服务业税收贡献同
比提高2.55个百分点,中国国际航空体育节成为国家批准山东保留的两大重要节庆活动之
一;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发挥“三辣一麻”“三黑一花”等特色和优势,加快“市场
化、 产业化、 标准化、 品牌化”发展步伐,全市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162家,
“三品一标”农产品185个,认证基地45万亩。提升市高新区、雪野旅游区、经济开发区、
莱城工业区、钢城经济开发区、莱芜农高区等省级园区开发建设水平,引导各镇(街道)
按照“产业立镇、商贸富镇、特色名镇、富民强镇”的思路加快发展,夯实经济发展基础。
发展民营经济,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26条政策
措施,按照“大小并重、内外并举、多业齐兴、集群发展”的思路,研究制定加快民营经
济发展的实施细则和推进方案,出台30项配套措施,推动“个转小、小升规、规改股、股
上市”。全市新增个体工商户1.1万户、总数达到4.3万户,新增私营企业2900多家、总数
达到1.6万家,新增民营企业从业人员4.7万人、总数达到25万人,民营经济主体数量增长
22.6%、 增幅居全省第4位,民营经济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42.3%、提高1.1个百分点,民
间投资占比达到80%、提高2.6个百分点。在全市深入开展帮扶企业百日行动,落实领导干
部包重点企业、包重点项目以及驻企督导联络员等制度,引导企业适应市场、把握市场、
创造市场、 引领市场,提高企业发展水平。全市新增规模以上企业322家、总数达到1287
家,其中产值或销售收入过百亿元企业3家、过十亿元企业31家、过亿元企业240家。实施
标准引领,促进科技创新。以发展标准经济为牵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研究制定发
展标准经济的意见和奖励办法,开展标准化试点、名牌产品创建、质量体系认证等活动,
莱芜市企业牵头或参与制定国家标准33项、 草莓设施栽培等地方标准3项,创建国家级综
合农业标准示范区4个、国家和省级标准化服务试点4个,新组建节水灌溉和草莓产业联盟
2个, 新申报国家和省级著名商标、名牌产品等各类标准项目26个。推动科技创新,完善
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园、雪野生态软件园等载体功能,推进莱芜与北京科技大学、中关村科
技园区以及新艺制品与白俄罗斯、黑旋风锯业与乌克兰、金雨达与以色列等国际合作项目,
新创建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家、省级院士工作站3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2家,全
市发明专利授权增长42.9%,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达到2.43%、居全省第5位。
重视人才工作, 引进国内外院士36名、长江学者1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7名,1人入
选国家“万人计划”专家。突出环保倒逼,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高度重视加强环保工作,
在全市开展大气污染集中整治活动,突出抓好工业污染源、高污染燃料燃烧设施、落后产
能淘汰、 扬尘污染、机动车污染防治等五个重点领域治理,全市万元GDP能耗降低3%,主
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 二氧化硫、二氧化氮、PM10、PM2.5平均浓度分别同比改善
13.1%、3.9%、11.4%和14.1%,空气优良天数较上年增加32天;淘汰黄标车11356辆、老旧
车5727辆,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231.7%。完善环保网格化监管体系,在全市建设11个空气
自动监测站、8个水质自动监测站、2个监控中心,对全市大气和水质实行全域化覆盖和全
天候监控。以水生态文明市建设为抓手,加快实施牟汶河、嬴汶河、龙马河、嘶马河等河
道治理和提升,获水环境质量改善一等奖;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3%。
加快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启动“乡村旅游和生态文明示范村三年提升工程”,有12个村被
评为省级生态文明村,莱城、钢城均被评为全省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工作先进区;抓好“乡
村记忆” 工程,首次对656个“乡村记忆”项目进行命名或提名保护。强化要素支撑,着
力破解发展难题和瓶颈制约。围绕破解融资难题,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组织召
开金融业支持济莱协作区建设暨重点项目银企合作推进会,21家金融机构与莱芜市企业签
约, 授信金额202.4亿元; 着力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14家企业登陆区域股权交易市场和
“新三板”,通过私募股权、债券融资45亿元;全市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等民
间金融机构达到13家;深入开展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专项整治行动,对不守信企业进行实名
曝光,依法化解不良贷款12.3亿元,促进金融生态环境优化。围绕破解用地难题,完善增
减挂钩指标使用和资金征管办法,深入开展低效闲置用地集中整治,盘活低效闲置用地近
2000亩。围绕破解用工难题,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创新“校企一体化”办学模式,开办社
区学院、市民业校和农民夜校,累计培训城乡群众13.4万人次。
推动协作发展,加快济莱同城化步伐。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一圈一带”区域
发展战略,按照推进“三个统一”、实现“五个同城化”的要求,加快济莱协作区建设。
推进交通同城化。济莱城际铁路列入区域规划,通过国家批复并启动预可研编制工作;两
市间路网提升工程加快推进实施,济莱城际快客正式开通,单程票价由38元降低到20元,
济莱高速限速提高10公里/小时。 推进通信同城化。莱芜科教频道和济南都市频道分别在
对方落地开播,两市广播电视交叉落户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两地通讯取消长途费、漫游
费,通讯资费享受市话标准,为实现两地通讯并网升级和一体化改造创造了条件。推进户
籍管理同城化。开辟户籍同城绿色通道,实现两市居民身份证异地换领、补领。推进公共
服务同城化。 省政府批准设立山财大莱芜校区,两市110所中小学组建教育发展联盟,莱
芜市多家医疗机构与齐鲁医院、省立医院等省城知名医院建立全方位合作关系,城镇医保
和新农合异地就医在济南多家医院实现联网结算。推进资源配置同城化。两市共同组建物
流发展联盟、旅游发展联盟、汽车零部件产业联盟等多个产业联盟,汽车及零部件、农产
品加工、旅游、金融等重点领域合作不断深化;与山东大学、省科学院、省社科院等高校
和院所开展合作,省科学院莱芜技术转化中心投入运行,实施一批科技创新和人才交流项
目;交通银行、光大银行、青岛银行等多家驻济金融机构落户莱芜或计划在莱芜市设立分
支机构。
推动创新发展,充分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从
莱芜实际出发,确定20项重点改革任务,探索建立改革工作督导和考核机制,并设立“改
革创新奖”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市级行政审批事项由485项压减到97项,压减幅度
达到80%, 加强行政服务标准化建设,实行大项目联审联批、企业注册登记“一表通”、
建设工程报建“一本通” 和首问首办负责制、 限时办结制、一次性告知制等制度,推进
“两集中、两到位”改革,审批事项平均办理时限在4个工作日以内,现场办结率达到80%
以上。 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全市82%的村完
成确权登记颁证,土地股权化改革积极推进;率先在全省开展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
着力破解贷款难、贷款贵等七个方面难题,11家农业经营主体获得抵押贷款2000万元;加
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登记注册新型合作经济组织1257家、联合社13家、土地股份合
作社19家,带动致富农户16.5万户;加快土地规模流转,累计流转面积占比27.35%;推进
涉农资金整合,省财政厅整合涉农资金32项、涉及金额4.08亿元,市级整合涉农资金13项、
涉及金额8800多万元,带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30多亿元。深化企业改革。引导部分老企
业通过资产转让、项目合作等形式,与国有大型企业或民营强企进行合资合作,推进企业
兼并重组,积极推进昊宇车辆与宗申集团、泰丰家纺与如意集团、银河纺织与恒天集团、
九羊集团与山钢集团、呈瑞科技与聊城新亚的战略合作,盘活有效资产,提高运营效益。
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制度改革。建立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国土资源交易、工程建设项目招
投标、政府采购等事项全部进入交易中心办理,实现公共资源交易依法规范化、全程网络
化、监管电子化,避免了权力寻租。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任务基本完成,市直有关部门单
位所属企业、经济实体和中介机构脱钩改制工作积极稳妥推进,供销社综合改革和农信社
改制取得积极进展,财税体制改革、金融创新试点改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等重点改革事
项深入开展,经济体制、民主法制、文化体制、司法体制等领域改革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积极有序推进。
推动和谐发展,着力建设幸福莱芜。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为民办实事制度,完
成“气化莱芜”工程、“幸福养老”工程、60周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乘坐公交车、农产品市
场体系建设等10件民生实事,民生投入占财政支出的59.6%,较上年提高近1个百分点。按
照“搭框架、广覆盖、建机制、提水平”的要求,加强民生保障体系建设,新增城镇就业
2.1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6万人,全面推行“先诊疗、后结算”的医疗模式。加快
城市社区规范化建设,实现“有场所办事、有人办事、有钱办事”,达到“户口属地化、
管理网格化、服务便民化、手段信息化、队伍专业化、普法经常化”。发展教育、科技、
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着力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推进
以4个片区改造、5条水系治理、6条道路建设为重点的城建“456”工程,实施市、区重点
城建工程103项, 完成投资120多亿元,完成“城中村”改造拆迁138.8万平方米。积极稳
妥推进农村新型社区建设, 新建改造农村公路51条158公里,全市1070个村(社区)全部
纳入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着力加强先进文化建设。深入
开展文明城市创建,扎实推进“四德工程”建设,叫响“大爱莱芜”品牌。充分挖掘莱芜
历史文化资源,打造红色文化、嬴秦文化、长勺战鼓文化等特色文化品牌。投资2000多万
元改造提升莱芜战役纪念馆,召开战争年代莱芜革命精神专题研讨会,编纂莱芜战役系列
丛书,进一步弘扬了莱芜战役精神和革命光荣传统。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新创建省级
旅游强镇5个、省级旅游特色村6个、国家和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11家、国家3A级以上乡村
旅游景区6处。 着力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深入推进“平安莱芜”建设,完善治安防控体
系,加快警务云应用开发和科技强警工作,开展严打整治系列行动,全市刑事立案数降低
2.15%, 破案数提高5.8%,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健全完善重大事项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认真落实领导干部包积案、公开接访等制度,
抓重点敏感时期维稳工作,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深入开展“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年”活
动, 开展安全大检查和隐患大排查执法行动680多次,查出各类隐患2100多处,全市连续
13年实现事故总起数、死亡人数“双下降”。抓好食品药品监管等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
命财产安全。
推进依法治市,提高法治莱芜建设水平。提高法治素养。突出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
数”,扎实开展领导干部法治教育轮训和法律知识考试,将依法行政纳入科学发展综合考
核体系,引导领导干部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突出法治工作人员这个“关键群体”,
深入开展执法司法不公问题专项整治行动。推进依法行政。推进“四清单一平台”建设,
建立市级行政审批事项目录,制定行政审批、行政确认、行政处罚等10类行政权力清单,
面向社会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建立依法科学决策机制,健全完善公众参与、专家论证、
风险评估、 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研究等制度。全面落实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全市有874
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聘请法律顾问,实现市、区、镇三级政府法律顾问全覆盖。推进公正
司法。公安机关建立执法监督委员会制度,依法加强对公安民警执法办案的监督检查,促
进执法规范化水平提升;检察机关推行执法办案同步录音、同步录像、同步监控、同步回
访的“四同步”制度,促进严格公正执法;法院系统推行司法告知、公开听证、“阳光”
司法,推进庭审直播和裁判文书公开,这些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推进全民守法。在全市
实施“百名律师包千村” 行动, 组织137名律师和153名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担任全市
1070个村的法律顾问,为基层提供普法教育、纠纷化解、法律援助等服务,深入开展“法
律七进”活动,增强基层群众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意识。
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持续改进作风。 全市3518个基层党组织、
76684名党员参加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 整个活动开展得认真严肃、扎实有效。加强学习
教育, 强化党性修养。市委先后组织专题讲座3次,开展理论中心组集体学习26次,邀请
省纪委领导作廉政辅导报告,组织市级领导到沂蒙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基地和鲁中警示教育
基地开展现场教学, 市级领导带头上党课,围绕践行群众路线组织3次专题讨论交流,制
作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专题片《根基》,排演莱芜梆子大型现代戏《种子》,对莱芜战役纪
念馆等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进行提升改造,引导各级党员干部深化学习教育,增强贯彻群众
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发扬整风精神,严格党内政治生活。市几大班子带头开展批评与
自我批评, 其中市委常委班子查摆出19个方面的问题,常委班子成员查摆出204条问题,
班子成员相互提出354条批评意见。 全市参加活动单位普遍召开一次高质量的专题民主生
活会,基层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大会,广大党员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各级领导班子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抓整改落实,务求活动实效。在抓好中央和
省委确定的整改事项基础上,结合莱芜实际,确定拖欠农民工工资、农村公路改造、大气
污染防治、 规范窗口单位服务、优化金融生态环境等5项专项整治任务,全部整改完成。
市几大班子列出整改问题64项,截至年底完成59项;各区、市直部门单位和镇(街道)领
导班子列出整改问题3032项,截至年底完成2826项;基层党组织班子列出整改问题5076项,
截至年底完成4801项。 先后分两批在《莱芜日报》公示市直部门单位整改事项376项,截
至年底完成355项, 其他整改事项正在有序推进。坚持标本兼治,建立长效机制。围绕执
行中央八项规定、科学民主决策、规范执法司法、优化行政服务、联系服务群众、加强基
层党建等“六大领域”,加强建章立制,截至年底新建制度1506项、修订制度4686项、废
止制度129项。
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严格落实党委主体责任。认真贯彻落
实总书记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精神,把从严治党工作纳
入全市发展总体布局,研究制定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突出抓好思想建党和制
度治党、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从严管理干部、持续深入改进作风、严明党的纪律等各项工
作,全面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切实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把抓好党建工作作为首要职责,
把加强基层党建作为重中之重,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市委年度工作计划、纳入财
政保障、纳入干部考核评价,在完成村、城市社区“两委”换届选举的基础上,实现普法、
审计、服务项目、干部培训、条件保障、工作考核“六个全覆盖”,提高了基层党组织的
凝聚力和战斗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把握新时期好干部标准,健全完善干部教育培训、
监督管理、考核评价等机制,认真落实新修订的《干部任用条例》,对超职数配备干部和
提前离岗等问题进行专项清理,研究制定《莱芜市处置不合格党员工作方案》,提高了各
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水平。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把党风廉政建设纳入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总体布局,认真履行组织领导之责、选人用人之责、正风肃
纪之责、源头预防之责、领导支持之责。强化权力运行制约监督,完善干部个人申报、班
子述廉汇报、纪委巡察通报和群众投诉举报“四项制度”。根据省委巡视组反馈意见,梳
理出公共资源交易、 政府采购、企业破产、招商引资、依法行政等5个方面的32项整改事
项, 整改完毕。认真抓好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全市性会议召开次数减少17.2%,简报
减少31%;公务接待费用降低72.4%,因公出国境费用减少90.8%;腾退办公用房3.4万平方
米,清理规范公务用车166辆;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111名工作人员通报曝光。始终
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 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128件, 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31人。
(市委办公室)

【2014年市委重要文件选目】2014年,市委共印发重要文件9份。
1.1月23日, 《中共莱芜市委、莱芜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
现代化的意见》(莱发〔2014〕1号)。
2.2月23日, 《中共莱芜市委关于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实施意见》
(莱发〔2014〕 3号)。
3.3月9日,《中共莱芜市委、莱芜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莱芜市实施《党政机关厉行
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细则〉的通知》(莱发〔2014〕6号)。
4.3月13日, 《中共莱芜市委关于印发〈莱芜市落实《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
—2017年工作规划》方案〉的通知》(莱发〔2014〕7号)。
5.6月27日, 《中共莱芜市委、 莱芜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意见》
(莱发〔2014〕10号)。
6.7月3日,《中共莱芜市委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施意见》(莱发
〔2014〕 11号)。
7.11月5日, 《中共莱芜市委、莱芜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加快全市民营经济发展的意
见》 (莱发〔2014〕15号 )。
8.11月26日,《中共莱芜市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
市的意见》(莱发〔2014〕17号)。
9.12月26日,《中共莱芜市委关于深化“四风”整治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
践活动成果的指导意见》(莱发〔2014〕19号)。
(市委办公室)

【市委全体会议】 中共莱芜市委第十三届第六次全体会议,于2014年8月20日在莱城
举行。 出席这次会议的有,市委委员35人,市委候补委员7人。市纪委常委和有关方面负
责人列席会议。会议由市委常委会主持。市委书记王良作重要讲话。市委副书记、市长王
磊传达中共山东省委十届九次全体会议精神。全委会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
中全会和总书记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纪委三次全会和省委十届九
次全体会议部署要求,对全面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深入推进全市党风廉政
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进行专题研究部署。
中国共产党莱芜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于2014年11月19日在莱城举行。
出席这次会议的有, 市委委员30人,市委候补委员8人。市纪委常委和有关方面负责人列
席会议。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代表中部分基层工作者和专家学者列席会议。会议由市委常委
会主持。市委书记王良作重要讲话。全委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和省委十届
十次全会精神,听取和讨论市委常委会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中共莱芜市委关于贯彻落实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市的意见》 。 市委副书记、市长王磊就《意见
(讨论稿)》向全委会作说明。
(市委政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