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c&A=16&rec=152&run=13

【概况】2014年,市气象管理部门扎实推进“气象工作政府化、气象服务社会化、气
象业务现代化”,气象服务社会发展能力进一步提升,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市气象局被
省气象局评为气象信息网络业务管理先进单位、气象宣传工作先进单位、部门决算先进单
位、项目库管理先进单位,被市政府评为森林防火工作先进单位、行政许可案卷优秀单位,
继续保持省级文明单位。

【公共气象服务】 决策服务。全年共向市委、市政府提供决策服务材料196期,发送
决策服务信息225条10万人次。启动重大气象灾害Ⅲ级应急响应1次。全网发布台风预警信
号1次, 手机短信6次。公众服务。形成较完整的集“12121”声讯服务、气象影视、气象
短信、 网站服务、报纸、广播、微博为一体的公众气象服务体系。对“12121”设备进行
更新扩容,增加信息内容。与移动、联通、电信合作建立气象预警短信全网发布绿色通道。
全年共发布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38次。气象防灾减灾。将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全部纳入市、
区、乡镇、村四级政府考核体系。加强气象信息员队伍管理、培训;完成农村气象信息服
务站13个;全市设立22名气象协理员,和1059个村级气象信息员。重要活动。重要天气过
程服务8次, 节假日及两会气象服务及时到位。5月6日,森林火灾气象服务及时、准确、
到位。部门协作。与公路、交通、交警等部门联合完成公路交通气象灾害风险普查工作,
建立2个交通气象站; 与11个部门开展汛期气象灾害预警、森林火险气象等级、地质灾害
风险等服务。与市环保局合作发布重污染天气预警2次。与房干旅游区共建人影燃烧炉1套。
为农服务。共编发各种为农服务材料108期。发布烤烟种植气象服务专报8期。与烟草公司
合作开展烟叶生产人工防雹系统建设,适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6 次。防雷服务。抓好防雷
装置的设计、施工和验收工作,从源头上消除雷灾隐患。与安监局联合对重点单位防雷设
施专项检查。 加强与发改部门协调开展雷击风险评估业务, 组织召开莱芜电厂百万机组
“上大压小”项目雷击风险评估论证会。

【气象现代化建设】 5月,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的实施
意见》,有效推动和规范气象现代化建设工作。6月5日,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
良会见省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史玉光,就共同推进莱芜率先实现气象现代化建设;促进
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交换意见。 建成网密度城区5千米,郊区10千米的综合观测站32个,为
精细化预报的开展打下基础; 卫星遥感、SMART、SWAP卫星系统平台为灾害天气监测预警
服务提供强有力的保证。政府主导将气象现代化建设项目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积
极推进气象重点工程建设,市防灾减灾及气象为农服务试验示范基地(雷达站)项目共投
资1488万元, 2014年投入600万元。天气预报业务中24—72小时预报准确率晴雨预报全省
第五名,一般性降水预报第二名,高温预报第二名,低温预报第二名,“三夏”期间逐日
滚动降水预报竞赛获得全省第三名。测报通信业务中地面、酸雨、紫外线、区域站等观测
无错情,自动站、土壤站、农气数据可用率、传输率、上报及时率和自动站稳定性均位居
全省前列。 科研创新。2014年度气象科研课题申报,推荐1项课题上报省气象局,省气象
局在研课题3项, 全局发表科技论文8篇,其中核心期刊6篇。自立科研课题12项,部门合
作课题《莱芜烟草优质高产的气象条件研究》 1项,对《莱芜市雨情自动统计与服务系统
研究技术报告》等6项实用技术进行评奖。

【气象法制建设】依法行政。行政审批事项纳入市政府建设工程项目并联审批环节。
实现窗口受理率、 办结率和缴费率均达到100%;审批期限全面提速50%;组织防雷专项检
查和治理行动,促进防雷技术服务规范运作;对全市公共场所进行气象信息发布执法检查,
净化气象信息发布环境;组织两次普法考试,提升工作人员法律意识。加强气象宣传。强
化与地方媒体合作,充分利用各种活动,大力宣传气象科普和防灾减灾知识,增强全社会
防灾减灾的意识和能力。全面在各级媒体上发表稿件500多篇,召开天气预报新闻发布会5
次, 接受新闻媒体采访100余次,开展气象科普进企业、进社区、进乡村、进广场、进学
校等活动20多次。市气象局制作的《把脉鲁中风云》宣传片在全省气象部门宣传片观摩评
比中获得三等奖。

【气候影响评价】概述。2014年,全市平均气温14.4℃,为1957年有气象记录以来最
高值;降水量580.8毫米,较常年偏少16.5%,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年日照时数2036.0小时,
较常年偏少11.8%。 年内大部分时段气候条件适宜,部分地区出现干旱、风雹、干热风、
雾霾等天气。总体来看,本年度气象灾害影响程度一般,气候年景属中等偏好年份。2014
年基本气候特征。 气温:2014年平均气温14.4℃,较常年偏高1.1℃,为1957年有气象记
录以来最高值。年极端最高气温37.2℃,出现在5月30日,年极端最低气温-12.1℃,出现
在2月10日。
冬季(2013年12月—2014年2月, 下同),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1.1℃。其中,1月较
常年偏高3.1℃,为1957年有气象记录以来同期第二高值。春季(2014年3月—5月,下同),
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2.7℃。 其中, 3月较常年偏高4.1℃, 4月较常年偏高2.2℃,均为
1957年有气象记录以来同期最高值。夏季(2014年6月—8月,下同),平均气温接近常年。
季内出现了4天≥35℃的高温天气。秋季(2014年9月—11月,下同),平均气温较常年偏
高0.9℃。
从各月来看,8月气温与常年持平,6、9、12月为负距平,其它各月为正距平。
从全市气温监测看,中西部各乡镇年平均气温较高为15℃左右,房干最低为12℃左右,
其它地区在13℃—15℃之间。 降水量: 2014年降水量580.8毫米,较常年偏少114.5毫米
(-16.5%) 。从季节来看,冬季降水量为16.8毫米,较常年偏少6.5毫米;春季降水量为
80.8毫米,较常年偏少16.1毫米;夏季降水量为331.6毫米,较常年偏少128.9毫米;秋季
降水量为149.9毫米, 较常年偏多35.3毫米。从各月来看,2、5、6、9、11月降水量为正
距平,其它各月为负距平。从全市降水分布情况来看,市区降水量最多,西部、西南部降
水较多,北部山区和东部部分乡镇降水较少,个别地区降水甚至不足400毫米。
日照时数: 2014年总日照时数2036.0小时, 较常年偏少273.3小时, 近30年来仅较
2003年偏多,为第二偏少年份。其中5、7、10、12月较常年偏多,2、9月日照严重不足。
2014年重要天气气候事件:年平均气温历史最高,春末出现干热风天气。2014年平均气温
为14.4℃, 为1957年有气象记录以来最高值;1月—6月平均气温偏高3.2℃,为近30年同
期最高值;1、3、4、5月平均气温分别偏高3.1℃、4.1℃、2.2℃、2.1℃,为近30年同期
第2、 1、1、2位高值。5月28日—31日出现高温天气,30日最高气温37.2℃,为近30年来
同期最高值。受持续高温影响,全市出现重干热风天气。夏季降水近十年最少,部分地区
旱情较重。夏季降水量为331.6毫米,较常年偏少28.0%,为2003年以来同期最少值。其中,
8月降水量66.6毫米, 较常年偏少97.2毫米,为近10年最少值。东部、北部大部分乡镇降
水不足250毫米, 水库蓄水偏少,地下水位下降,对工农业生产和部分地区生活造成不利
影响,其中农作物绝收面积1738.7公顷。夏季风雹天气较多,农业损失重。6月—8月,全
市多次遭受风雹天气袭击。其中,6月9日、6月19日、8月11日出现雷雨大风、冰雹等强对
流天气。 大风冰雹天气造成烟草、夏玉米等农作物受灾面积1259公顷。7月25日,受10号
台风“麦德姆” 外围影响,出现大雨天气,区域站极大风速达8级。秋季降水偏多,日照
时数异常偏少。 2014年秋季降水较常年偏多三成,主要集中在9月和11月下旬,其中11月
下旬降水量为近30年同期最多。9月日照时数107.9小时,较常年偏少83.7小时,为1957年
有气象记录以来同期最少值,对玉米等秋收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产生不利影响。年初雾霾日
数极多, 空气质量差。2014年共出现284天雾霾天气,其中重度霾15天。年初雾霾严重,
空气质量差, 其中1月5日—7日、9日—11日、16日—18日出现大范围霾天气,且AQI达到
严重污染标准。2月1日—2日能见度小于500米,因大雾造成大部分道路封闭,不利于春运。
持续雾霾天气给交通运输、市民出行和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不利影响。(周祥祥 王琪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