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c&A=16&rec=105&run=13

【全市工业概况】2014年,全市59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342.5亿元,同比
增长11.65%, 高于全省2.05个百分点,列全省第6位;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950亿元,同比
增长6%; 全年,全市实现工业用电量97.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85%。全市新增规模以上
工业企业152家, 超出年度目标52家,同比增长31.3%,总数598家,实现两年翻番。技改
投资快速增长。全市技改投资完成159亿元,比上年增长25%。60个重点技改项目完成投资
137.82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07%,鲁中啤酒原料有限公司年产40万吨玻璃瓶项目、泰钢集
团炉卷轧机改造项目、汇源年产52万吨果汁扩建二期等项目竣工投产。结构调整加快。全
市非钢产业占全市工业增加值比重为56.5%,同比提高4个百分点。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
产值320亿元,同比增长20%,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18.7%,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发明
专利授权量增长42.9%,增幅均居全省前列。节能降耗取得新成效。全市万元GDP综合能耗
下降3%, 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年度目标任务。淘汰泰钢集团2座450立方米高炉,产能130万
吨,完成国家淘汰计划。信息化建设推进。全市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企业达到35家,
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2.53亿元,增长28.18%;利润2.46亿元,增长5.52%。软件业实现业务
收入1.1亿元、利润4500万元,分别增长60%和65%。

【企业培育】开展企业培育竞赛。制订《莱芜市企业培育竞赛活动实施方案》,建立
调度、督查、考核机制,实施由分管市长为总召集人,市直有关部门、各区、重点企业负
责人为成员的联席会议制度。加强运行监测。建立40户骨干企业网上直报系统,强化对企
业发展情况的监测分析,对资金、运输和重要原材料等方面分析摸底,准确把握运行态势,
确保全市工业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增长。加快技术改造。年初筛选确定60个重点技改项目。
项目总投资317亿元, 当年计划投资129亿元,全部投产达产后,年可新增销售收入591亿
元,利税68亿元。汇源年产52万吨果汁扩建二期等22个项目建成投产。

【改革创新】深化改革。针对全市工业存在的工业结构偏重、发展方式粗放、科技驱
动不足、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市经信委确定工业转型升级、工业“亩产效益”导向、困
难企业帮扶、开展节能量交易、发电用电企业直接交易等作为深化改革的重点。在泰钢集
团分别与华电莱城电厂、 华能莱芜电厂2家企业开展电力直接交易试点,每年可为泰钢集
团节省用电支出508.5万元。 组织山东泰山不锈钢有限公司、山东宝鼎煤焦化有限公司、
莱芜泰禾生化有限公司3家企业申报2015年电力直接交易试点范围。 加快标准引领。市政
府出台《关于实施“标准经济引领提升” 工程的意见》,年内全市12家企业新参与制定1
项国际标准、 7项国家标准、11项行业标准;加快企业“三中心三站”建设,全市国家级
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1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61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3
家,市级工业设计中心13家。高新区被省经信委认定为以汽车零部件为主导产业省级高端
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园区)。全市所有规模以上企业分别与高校院所建立技术合作关系。
组织泰山钢铁集团、宝纳新材料有限公司、科虹线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20多家企业携50
余种产品参加省产学研展洽会展示。引导企业开拓市场,组织企业参加哈尔滨新材料博览
会。加强管理创新。在泰钢、九羊等骨干企业,推广六西格玛、项目化管理等现代管理方
式,加快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提升了企业竞争能力。莱钢、泰钢等企业开展降本挖
潜增效活动, 促进工业利税利润指标向好发展。帮助华冠智能卡、汇融酒业、福泉橡胶3
家企业加入好品山东网络营销平台。

【集约节约】加快产业集聚。高新区、莱城工业区、莱钢钢铁精深加工产业园、泰钢
不锈钢生态产业园(经济开发区)“四大平台”功能逐步完善,辐射带动作用增强。莱城
区重点抓生物医药产业园、方正高科技产业园、凤城工业园,钢城区重点抓好钢城工业区、
钢城高新区建设,高新区重点抓中天科技园、精细化工产业园、节水灌溉装备产业园,实
施维达纸业、昊宇新能源汽车等一批投资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
汇源工业园、五矿产业园、新能源汽车产业园等一批新的园区日益壮大。全市工业项目入
园率超过80%, 新上项目入园率100%。强化资源节约。开展“节能竞赛”,完善节能工作
体系,加快资源综合利用,开展清洁生产对标活动。配合环保部门做好大气污染防治综合
治理工作,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力度,做好油气回收治理工作。列入2014年国家淘汰计
划的泰钢集团2座450立方米高炉(产能130万吨) ,全部拆除完毕,并通过省级验收组的
验收。 两座高炉淘汰后年可节约标准煤60万吨/年,减排二氧化硫170吨/年左右,涉及安
置职工360余人。 加快提质增效。落实国家、省支持企业提质增效的政策措施,编制《全
市重点行业提质增效实施方案》,引导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创新平台和信息化建设,进一
步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济莱协作】在通信同城化方面,多次到省通信管理局就区号统一工作进行专题汇报,
省通信管理局将济莱区号统一相关情况上报国家工信部电信管理局。为保障实施电话网并
网调整,督促电信运营商制定本地电话网并网调整技术方案,方案制定完毕。加快推进济
莱两市通信资费同城化,从8月1日起,取消两市之间的长途费、漫游费,每年为市民节约
通信费600万元以上。 在汽车零部件产业方面,重点实施一批合作项目,如呈瑞粉末与山
东汽车电子研究所合作开发的电动汽车驱动系统项目、环球汽车与济柴股份公司合作的油
田泵曲轴项目、昊宇车辆与重汽集团合作的轻型卡车项目、大众机械与山东大学合作的重
卡及轻卡车桥研发生产项目等。在先行推进这批合作项目的基础上,加快建立两市汽车产
业联盟。多次与浪潮集团,在智慧城市、政务云计算、大数据平台建设方面进行对接洽谈。
物流协作方面,通过两市经信部门多次座谈交流,签署《济莱协作区物流一体化建设框架
合作协议》,围绕节省物流成本,搭建物流信息平台,推动两市物流业共同发展。由两地
重点物流企业及物流协会牵头,成立物流联盟,实现信息相通、资源共享、两地共赢。成
立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各项工作加快推进。

【协调服务】 开展服务活动。年初开展集中服务企业活动,累计为106家企业解决实
际困难和问题173个, 协调资金7.93亿元,解决发展用地3298亩。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
实践活动, 5月—8月,在全市开展帮扶企业百日行动。市、区共帮扶企业160家。解决各
类困难和问题319个, 其中解决资金10.2亿元、解决土地1446亩、招聘各类技工和高层次
人才1183人。破解要素制约。组织济莱协作区政银企重点项目推介会。共签约项目61个,
贷款73.5亿元, 到位资金63亿元。9月16日,组织50户重点企业参加全省现代企业制度建
设系列讲座。 10月,组织200名企业经理人,参加产业政策专题培训班。11月,组织50名
企业家到浙江大学培训。2014年,利用市过桥资金为34家企业提供52次搭桥服务,累计提
供过桥资金贷款11.79亿元,帮助企业从银行取得续借资金26.69亿元。利用“两证办理”
过桥资金为12家企业办理土地使用证和房产证周转,累计使用6370万元。对上争取工作。
围绕工业技改、节能降耗、两化融合等重点领域,第一时间掌握信息,主动帮助企业筛选、
凝炼、 提报项目,申请国家和省政策资金扶持。通过积极争取,泰祥公司年产3万台套空
气悬架系统技改、汶河化工年产6万吨环保型减水剂技改2个项目争取国家财政资金1915万
元,争取省提质增效资金1000万元。泰钢集团淘汰2座450立方米高炉,获得国家资金1950
万元。提升服务效能。将行政审批事项转为服务事项,在全市率先实现行政事项“零审批”。

【中小企业发展概况】 2014年,全市私营企业新发展2991家,累计16106家;个体工
商户新发展10288户, 累计43561户。全市民营经济从人员新增4.7万人,累计25.1万人;
全市民营经济实现税收23.2亿元,同比增长10.25%;全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283.04亿元,
同比增长10.7%,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41.2%,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

【产业集群工程】加快建设钢铁及深加工、农副产品加工、粉末冶金、节水灌溉、塑
料机械等10个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其中以方圆制管、汇锋轴齿等企业为龙头的钢城专用钢
材产业集群,以万兴果菜等企业为龙头的姜蒜产业集群,以汇金公司、东岳车桥等企业为
龙头的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以胜岳机械、恒润邦和等企业为龙头的塑料机械产业集群列
入省级重点产业集群。全市有5个镇列入全省特色产业镇。

【创新服务工程】推进“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创建活动,有22家企业获省级“一企
一技术”研发中心称号、70家获市级“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称号。做好中小企业股权融
资服务工作,威马泵业、奔速电梯在“新三板”挂牌。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各级设立一批服务大厅,规划建设一批园区,建立一批中小企
业培育基地,设立一批公共服务平台,为全市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公共技术、人才培训、
创业辅导、管理咨询等方面的服务,初步形成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发展省级创业
辅导基地5处,省级公共服务平台5个。齐鲁钢铁物流服务平台和莱芜汽车零部件技术服务
平台被认定为省级公共服务示范平台, 有2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中小企业服务机构。
(刘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