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事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c&A=15&rec=158&run=13

【概况】 2013年,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19所,在校生169609人,教职工13420人。其
中, 小学148所, 在校生60932人; 初中45所, 在校生57514人;普通高中8所,在校生
33981人; 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198人;中等职业学校(含行业部门办学)14所,在
校生11155人;高等学校3所,在校生5829人;幼儿园386所,在园幼儿33846人。市教育局
与济南市教育局签署合作协议,在争取高等院校到莱芜办学、名师名校长培养等方面开展
全方位合作。 牵线指导莱城区与历下区,钢城区与章丘市8所高中、12所幼儿园结成教育
发展联盟,推进济莱教育一体化工作取得明显进展。市教育局获得“省级文明单位”“山
东省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传承文明,共筑梦想’经典诵读活动优秀组织单
位”“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组织优秀奖”“中小学校长培训先进单位”等荣
誉。

【各级各类教育】 学前教育。投资3500万元,建筑面积9800多平方米的市实验幼儿园顺
利完工。新建、改扩建30所公办幼儿园列入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全市共新建、
改扩建幼儿园123所,累计投资6500万元,完成建筑面积5.9万平方米。加强幼儿园管理,
抓内部配套,13所镇(街道)中心幼儿园新认定为省中心幼儿园。加大督导检查力度,进
一步规范办园行为。加大幼儿园园长和幼师培训力度,保教水平不断提高。联合市物价局、
财政局印发《关于规范幼儿园收费项目调整幼儿园收费标准的通知》,调整幼儿园收费标
准,促进幼儿园健康发展。
基础教育。 5所学校被评为市级规范化学校。扎实推进中考招生制度改革,体育与健康满
分分值提高至80分,毕业评定测试项目由往年的“两项必考、一项选考”改为“一项必考、
两项选考”。秋季开始,莱芜一中面向全市初中应届毕业生招收50人航空教育特色班1个。
全市小学、初中入学率均保持100%,巩固率小学100%,初中99.9%,残疾儿童入学率99.4%,
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93.39%。
职业成人教育。全市各级各类职业院校完成招生7272人,其中高职2650人、中职4622人。
组织“双师型”教师培训128人次,教师到企业顶岗锻炼30人次。组织并实施“能工巧匠”
进职校项目1个。组织申报职业与成人教育“十二五”规划省级科研立项课题7项。举办第
五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全市共117名选手参加比赛,涉及加工制造等6个专业大类、11个
比赛项目,莱芜高职代表队在省级大赛上,获得二等奖4项、三等奖5项。
高等教育。市委、市政府制发《关于加快莱芜职业技术学院省级特色名校建设的决定》,
莱芜职业技术学院面向19个省、自治区招生。设置专业50个,有机电工程系、机械与汽车
工程系等8个系,3个二级学院,16个研究所,1个省级研究院和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建有
147个校内专业实验实训室、197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冶金技术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全
日制在校生9000人,毕业生就业率94%以上。
成人高考、自学考试。成人高考报名3753人,全年自学考试人数1685人次、3646科次。全
国计算机等级考试408人参加,全国英语等级考试512人参加,研究生报名434人。112名考
生获得本、专科毕业证书。
民办教育。各类民办教育机构149处,其中民办中小学(包括中职)4处,在校生2000人;
民办学前教育机构62处, 在园幼儿1992人;民办培训机构83处,年培训能力1.5万人次。
依法加强管理,加大年检力度,促进民办教育规范发展。

【教育投入】 争取政策支持。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支持,进一步加大学前教育项目、
市直学校建设、校舍维修改造等建设力度。督促各区落实省定义务教育示范区城乡中小学
公用经费再提高100元的要求, 小学由600元提高到700元,初中由800元提高到900元。提
高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费补助新标准, 小学由750元提高到1000元, 初中由
1000元提高到1250元。全市共安排义务教育公用经费1.03亿元,落实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
费342万元, 价值1182万元教科书免费下发。发放各类奖助学金、助学贷款、中职免学费
资金3492万元, 惠及学生15967人。10月,在山西晋中召开的中国教育学会教育行政专业
委员会第四届学术年会上,莱芜市作《坚持“四个一体化”,力促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典
型发言。
争取资金支持。争取省以上资金1.26亿元,其中4365万元用于学校建设。25个校安工程收
尾项目全部完成主体建设, 其中17个项目竣工。全市校安工程竣工项目达212个,共完成
建筑面积53.96万平方米, 完成投资5.2亿元。完成“211”工程项目96个,累计投资5276
万元,惠及8万余名农村中小学生。投入1355元建设“数字化校园”,102所学校建成数字
化校园平台并投入使用, 投入300万元完善内部配套,全面启动“校校通”“班班通”,
全市教学用微机达到22294台, 建成校园网165个, 计算机网络教室432个, 班班通教室
2673个,全市中小学多媒体“班班通”教室配备比例达到86%。

【素质教育】 规范办学。推行课程课时、作息时间、作业、考试、节假日网上“五公开”,
组织开展规范办学行为专项整治活动,设立“中小学及教师违规行为曝光台”,切实减轻
学生课业负担。在省教育厅委托省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开展的全省2013年普通中小学课业负
担调查中,莱芜位居全省第六位。
德育工作体系创新。坚持立德树人,积极构建“全员育人、全科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
育人”的“四全”德育工作体系,打造口镇中学、凤城高中等一批德育特色品牌,成功承
办山东省中小学德育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现场会。加强体卫艺工作,开齐开全课程,组织
全市中学生运动会、全市教育系统庆祝第29个教师节表彰大会暨学校文化艺术节文艺汇演、
中小学生合唱节等活动,在全省第四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中取得较好成绩。
新教育实验。全市所有初中、小学全面实施新教育,26所示范学校和67名榜样教师受到全
国表彰,获奖数量列全国各实验区首位。加强调研指导,新教育研究中心多次深入各区各
实验学校,通过听取汇报、课堂听课、座谈了解、资料审阅、观摩新教育师生成果展示等
方式对新教育推进情况进行深入了解。 加强经验交流,召开新教育实验3位赴京访问学者
座谈交流会和全市“新教育写作” 专题培训会议, 组织49人赴江苏海门参加新教育实验
“研发卓越课程” 专题研讨会。举办全市新教育实验开放周活动,组织500余名教师走进
实小、实验中学、市实验学校观摩完美教室缔造、大型诵读和特色课程展示,深入研讨理
想课堂构建, 展示新教育实验成果。 组织“缔造完美教室”、卓越课程评选、中小学生
“读书达人”等评选活动,提升广大师生的参与热情。全面反映莱芜新教育成果的《走在
新教育的路上》 由山东友谊出版社正式出版,共收入稿件100篇,37万字,系统展示了莱
芜自新教育实验开展以来,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进行的深入探索和取得的丰硕成果。在全
国新教育实验第十三届年会上,陈毅中学的孟锦和“梦想的航船”获“十佳教室”提名奖,
西关小学邢翠芸的“光影课程”、寨里中小唐立英的“小学英语表演课程”和钢城区友谊
路小学李晶晶的“汉字课程”分别获得全国新教育实验卓越课程提名奖。
特长生培养。2013年高考,全市本科一批上线1312人,军检上线2133人,本科录取近4000
人, 有7人被北大、清华录取。在2013年度全国数学、物理、化学、信息技术奥赛中,17
名同学获得全国一等奖。 其中,物理奥赛莱芜市有9人获全国一等奖,占全省一等奖总人
数的1/6,列17地市第一位。

【学校安全工作】 健全安全工作网络,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全面落实“一岗双责,全
员管理”机制。提高学校安全装备水平。为全市公办中小学、幼儿园配备专职保安546名,
199所中小学(幼儿园) 建起校园监控系统。突出抓好防溺水安全教育。深入开展“八个
一”活动,严格落实“1530”安全教育制度,集中开展应急演练5次,观摩活动3次,参与
师生20多万人次。全市所有中小学组建校外成长共同体2600余个,教师跟进指导,丰富学
生假期生活,确保学生假期安全。联合有关部门,积极开展食品、消防、交通、用电专项
检查,督查学校170余所,下达整改通知书388份,限期整改落实,与市气象局合作进行灾
害天气预警信息发布,切实维护学校安全。

【队伍建设】 认真做好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科学制定选配方案,严格工作程序,为局机
关和市直学校选拔重用干部30名,其中科级干部22名。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开展万名教师
拒绝有偿家教公开承诺活动, 组织开展“规范办学行为”专项整治,重点整治8项违规行
为,严格落实师德考核“一票否决”,组织评选“学生喜欢的老师、师生尊敬的校长、群
众满意的学校”,树立教育良好形象。加强教师培训工作。“面向全员、突出骨干、倾斜
农村” ,集中组织全市1.1万余名中小学教师进行网络远程研修。推进城乡研训同步。落
实三个学段教育教学行动计划, 大力推动城乡教师研训一体化,城乡教师交流240人次,
开展大型教研活动70余次,“送课下乡”600余节。6人被评为省特级教师,15人被评为全
市年度创新教师。 加大教师补充力度。2013年,全市共招考教师182人,其中市直60人,
进一步充实基层力量。在全市教育系统开展“庸懒散”专项治理。聘请10名督导员,严查
违反办公纪律、工作日饮酒等违规行为。对23所学校收费情况和办学行为进行专项检查,
对37所学校进行政风行风民主评议。
(王方纲 任甲斌 张 芹)